CN215453658U - 控制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控制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53658U
CN215453658U CN202121449362.0U CN202121449362U CN215453658U CN 215453658 U CN215453658 U CN 215453658U CN 202121449362 U CN202121449362 U CN 202121449362U CN 215453658 U CN215453658 U CN 215453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necting piece
controller
circuit boar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493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彦超
胡宝金
赵力锋
卢建中
刘宏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BYD Aut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BYD Au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BYD Au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493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53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53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53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器和车辆,控制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容纳腔;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设置于所述外壳;电路板;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且插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且将所述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第一连接件和在外壳上设置第二连接件,以及在外壳上设置紧固件,并且通过紧固件可以将第二连接件和端子连接起来,使得在装配电源端子时,第二连接件受到的扭转力不会传递给第一连接件,从而可以避免第一连接件发生变形,进而避免电路板内焊接的元气件受损伤。

Description

控制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电气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趋势下,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复杂度迅速增加,对协同控制和信息交互量的需求也大幅提升。同时,由软件定义的车辆功能增多,要求系统支持软件快速开发和迭代。在传统分布式车辆控制网络下,以上需求将导致控制器数量和网络信息交互量大幅增长,系统复杂度难以控制,总线带宽不足。同时,由于功能分散在多个控制器中,软件开发和迭代速度受限。为解决以上问题,出现了域集中化控制的趋势和域控制器概念。域控制器将车辆的一个或几个功能域的应用软件功能集成到一个控制器中,便于协同控制,避免大量信息通过总线交互,同时便于软件更新。
相关技术中,域控制器的电源输入在PCB边缘,螺栓跟PCB通过铜排固定在一起,装配电源端子时,螺栓受力,扭转力传递到PCB,导致在PCB内焊接或压接的元气件受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控制器,在装配电源端子时,第二连接件受到的扭转力不会传递给第一连接件,这样可以避免第一连接件发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控制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容纳腔;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设置于所述外壳;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且插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且将所述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器,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第一连接件和在外壳上设置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可以插接在第一连接件上,以及在外壳上设置紧固件,并且通过紧固件可以将第二连接件和端子连接起来,使得在装配电源端子时,第二连接件受到的扭转力不会传递给第一连接件,从而可以避免第一连接件发生变形,进而避免电路板内焊接或压接的元气件受损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有插接槽,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伸入所述容纳腔且插接在所述插接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连接件为音叉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与所述插接槽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设置于所述外壳且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电源端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板的端部且相对所述第一板部弯折设置,所述第二板部伸入所述容纳腔且插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多个,所述第二板部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第二板部插接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焊接或压接在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设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电源端子后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和顶壳,所述顶壳设置于所述底壳的顶部,所述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顶壳上,所述螺栓预埋在所述顶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器的剖视意图。
附图标记:
100、控制器;
10、外壳;11、底壳;12、顶壳;13、容纳腔;
20、电源端子;
30、电路板;
40、第一连接件;41、插接槽;
50、第二连接件;51、第一板部;52、第二板部;
60、紧固件;61、螺栓;6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器100,上述控制器100可以为域控制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控制器100的车辆。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器100包括:外壳10、电源端子20、电路板30、第一连接件40、第二连接件50和紧固件60。其中,在外壳10内设置有容纳腔13,电源端子20设置于外壳10,电路板30设置于容纳腔13内,
参照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40设置于电路板30的表面上,第二连接件50设置于外壳10,并且第二连接件50插接在第一连接件40上。也就是说,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之间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连接,进而实现电连接。此外,第二连接件50插接在第一连接件40,可以方便控制器100的组装。
并且,在装配电源端子20时,因为第二连接件50设置在外壳上,第二连接件50受到的扭转力不会传递给第一连接件40,从而可以避免第一连接件40发生变形,进而避免电路板30内焊接或压接的元气件受损伤。
参照图3所示,紧固件60设置于外壳10,并且紧固件60将电源端子20和第二连接件50固定连接。也就是说,紧固件60可以将第二连接件50和电源端子20固定在外壳10上,并且可以将电源端子20和第二连接件50电连接,这样电源端子20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50和第一连接件40实现给电路板30的供电,这样设置可以省去导电柱,使回路电流可通过第二连接件50和第一连接件40直接流入电路板30,因回路电流通过的路径较短,因此回路电压降较小,温升较低,避免了控制器100熔化的风险。
并且,第一连接件40设置在电路板30的中间位置,以及第二连接件50设置在外壳10的中间位置,即,不需要在外壳10的外侧做单独结构用于螺栓61连接,这样可以便于电路板30上硬件布置,并且可以节省控制器100的空间。
由此,通过在电路板30上设置第一连接件40和在外壳10上设置第二连接件50,第二连接件50可以插接在第一连接件40上,以及在外壳10上设置紧固件60,并且通过紧固件60可以将第二连接件50和端子连接起来,使得在装配电源端子20时,第二连接件50受到的扭转力不会传递给第一连接件40,从而可以避免第一连接件40发生变形,进而避免电路板30内焊接或压接的元气件受损伤。
参照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40形成有插接槽41,第二连接件50的端部伸入容纳腔13,并且插接在插接槽41内。也就是说,第二连接件50通过插接的方式插接在第一连接件40,具体地,第二连接件50的端部插接在第一连接件40的插接槽41内,插接的方式简单方便,可以提升控制器100的装配效率。以及,第二连接件50插接在第一连接件40上之后,第二连接件50与插接槽41两侧接触,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件40和第二连接件50之间可以电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40可以为音叉端子。音叉端子与第二连接件50对插时接触面比较小,降低插拔力。并且,音叉端子由于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使得控制器100的体积减小,重量减轻,并且方便第二连接件50和音叉端子的自动化插装,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参照图3所示,音叉端子插入电路板30的长度大于电路板30厚度,使得音叉端子背离插接槽41的一端穿过电路板30,以便将音叉端子固定在电路板30上。
以及,第二连接件50的端部与插接槽41过盈配合。通过过盈配合将第二连接件50与音叉端子插接在一起,使得第二连接件50和音叉端子连接时更加稳定,避免控制器100在颠簸环境下,第二连接件50脱离音叉端子。进一步地,在插接槽41内侧上部设计成波浪形,如此设置可以增加插接槽41与第二连接件50的摩擦力,起紧固作用,增加第二连接件50插入插接槽41后的稳定性。
并且,在音叉端子朝向第二连接件50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斜面,通过设置导向斜面构可以为插接第二连接件50做方向引导,更方便第二连接件50的插接。
参照图2所示,第二连接件50包括:第一板部51和第二板部52,第一板部51设置于外壳10,并且通过紧固件60与电源端子20固定连接,第二板部52连接于第一板的端部,并且相对第一板部51弯折设置,第二板部52伸入容纳腔13,并且第二板部52插接在第一连接件40上。也就是说,第一板部51相对第二板部52弯折设置,使得第二连接件50的一端可以与紧固件60连接,且另一端可以与第一连接件40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50可以将第一连接件40和电源端子20电连接起来。
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40可以为多个,第二板部52可以为至少两个,每个第二板部52插接在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40上。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连接件40,以及设置至少两个第二板部52,使得每个第二板部52都可以插接在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50上,也就是说,第一连接件40可以分为至少两排,每一排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50。如此,第二连接件50插接在第一连接件40上后,在装配电源端子20时,紧固件60会受力,紧固件60受到的扭转力会传递到电路板30,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件40会分担扭转力,同样可以避免第一连接件40发生变形,进而避免电路板30内焊接或压接的元气件受损伤。
可选地,第二板部52可以为两个,第一连接件40可以为六个,六个第一连接件40分为两排,每一排设置有三个第一连接件40,这样设置使得第二板部52插接在第一连接件40上时比较稳定,以及避免第一连接件40发生扭转。当然,第一连接件40还可以为八个、十个等等。
此外,第一连接件40焊接或压接在电路板30的表面上。其中,音叉端子和电路板30之间采用回流焊接,降低了产品成本。又或者,第一连接件40还可以压接在电路板30的表面上,例如,音叉端子的一端插接在电路板30上,并且部分凸出电路板30,将凸出电路板30的部分折弯或者压接,使得音叉端子背离插接槽41的一端卡接在电路板30上,从而实现电路板30的固定,并且此种固定方式更加稳定。
结合图2和图3所示,紧固件60包括:螺栓61和螺母62,螺栓61穿设第二连接件50和电源端子20后与螺母62螺纹连接。也就是说,通过螺栓61和螺母62的配合可以将第二连接件50和电源端子20固定在螺栓61上,从而使得电源端子20和电路板30之间有稳定的电连接。
其中,电源端子20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上形成有穿孔,以及,第二连接件50的第一板部51上同样形成有穿孔,螺栓61穿过连接部上的穿孔以及第一板部51上的穿孔后与螺母62螺纹连接,从而可以将第二连接部和电源端子20固定在螺栓61上。
此外,结合图1和图2所示,外壳10包括:底壳11和顶壳12,顶壳12设置于底壳11的顶部,电源端子20和第二连接件50设置于顶壳12上,螺栓61预埋在顶壳12上。也就是说,底壳11和顶壳12固定连接将电路板30、第一连接件40和部分第二连接件50容纳在外壳10内。其中,螺栓61预埋在顶壳12内,如此设置不仅可以方便控制器100的组装,而且螺栓61与螺母62连接后可以提升第二连接件50和电源端子20与外壳10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电源端子20连接在控制器100上之后不会轻易脱落,电连接稳定性高。
其中,底壳11和顶壳12之间可以通过卡接配合的方式实现连接,具体地,顶壳12上设置有卡扣或者卡槽,底壳11上设置有卡扣或者卡槽中的另一种,卡扣和卡槽卡接配合,从而可以将顶壳12和底壳11固定连接在一起。又或者,顶壳12和顶壳12之间可以直接通过螺栓61或者螺钉实现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控制器100。在车辆电气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趋势下,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复杂度迅速增加,对协同控制和信息交互量的需求也大幅提升,为解决以上问题,出现了域集中化控制的趋势和域控制器概念。域控制器将车辆的一个或几个功能域的应用软件功能集成到一个控制器100中,便于协同控制,避免大量信息通过总线交互,同时便于软件更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控制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设置有容纳腔;
电源端子(20),所述电源端子(20)设置于所述外壳(10);
电路板(30),所述电路板(3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第一连接件(40),所述第一连接件(40)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0)的表面上;
第二连接件(50),所述第二连接件(50)设置于所述外壳(10)且插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40)上;
紧固件(60),所述紧固件(60)设置于所述外壳(10)且将所述电源端子(2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5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0)形成有插接槽(41),所述第二连接件(50)的端部伸入所述容纳腔且插接在所述插接槽(4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100),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40)为音叉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50)的端部与所述插接槽(41)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50)包括:第一板部(51)和第二板部(52),所述第一板部(51)设置于所述外壳(10)且通过所述紧固件(60)与所述电源端子(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部(52)连接于所述第一板的端部且相对所述第一板部(51)弯折设置,所述第二板部(52)伸入所述容纳腔且插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4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0)为多个,所述第二板部(52)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第二板部(52)插接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4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0)焊接或压接在所述电路板(30)的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60)包括:螺栓(61)和螺母(62),所述螺栓(61)穿设所述第二连接件(50)和所述电源端子(20)后与所述螺母(62)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底壳(11)和顶壳(12),所述顶壳(12)设置于所述底壳(11)的顶部,所述电源端子(2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50)设置于所述顶壳(12)上,所述螺栓(61)预埋在所述顶壳(12)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100)。
CN202121449362.0U 2021-06-28 2021-06-28 控制器和车辆 Active CN215453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9362.0U CN215453658U (zh) 2021-06-28 2021-06-28 控制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9362.0U CN215453658U (zh) 2021-06-28 2021-06-28 控制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53658U true CN215453658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13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49362.0U Active CN215453658U (zh) 2021-06-28 2021-06-28 控制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536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6084A (zh) * 2022-06-14 2022-09-16 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缆上控制盒、模式二充电连接线以及缆上控制盒检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6084A (zh) * 2022-06-14 2022-09-16 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缆上控制盒、模式二充电连接线以及缆上控制盒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97506B2 (en) Contact module in which mounting of contacts is simplified
US8430692B2 (en) Cable assembly having grounding means
US20090130918A1 (en) High Speed Backplane Connector
US9673556B2 (en) Perpendicular plug connector
EP3392984B1 (en) Press-fit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US77758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grounding member
KR20180077069A (ko) 전기 커넥터
US7112067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interconnection
US20090170354A1 (en) First connector, second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CN215453658U (zh) 控制器和车辆
JP2010092811A (ja) 多連装電気コネクタ
JP2006511918A (ja) 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電気コネクタ
US730029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04540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folded electrical contacts
KR20080101759A (ko) 회로 기판 커넥터의 세트 및 커넥터를 회로 기판에장착하는 방법
US10096922B2 (en)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with bias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US6821164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a tab-receiving insulated spring sleeve and a dual contact with pairs of spaced apart contact members and tails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8123755U (zh) 电连接组件和电连接装置
JP448690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2412267U (zh) 连接器
CN218123754U (zh) 电连接组件和电连接装置
CN220191187U (zh) 电器盒和电器盒组件
CN219833075U (zh) 卧式连接器
CN215869862U (zh) Fpc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