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51705U - 一种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51705U
CN215451705U CN202122039237.9U CN202122039237U CN215451705U CN 215451705 U CN215451705 U CN 215451705U CN 202122039237 U CN202122039237 U CN 202122039237U CN 215451705 U CN215451705 U CN 215451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gap
sheet
sheet body
outpu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392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雪莉
孔繁明
田瑞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LB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B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LB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392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51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51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51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电池包内部空间较紧凑时,传统的输出极连接片与引出支座的设置形式无法适用的问题。该电池包包括第一电池组、输出极连接片、连接件;第一电池组的外周侧设有空隙,空隙包括第一空隙,第一空隙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电池组朝向第一空隙设置的表面;输出极连接片包括第一片体、第二片体、中间片体,第一片体与第一电池组中作为总正输出极或总负输出极的电池的极柱电连接,第二片体位于第一空隙内,且第二片体与第一方向垂直或略垂直,中间片体连接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连接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空隙内,且连接件在第一空隙内与第二片体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目前,一个电池包内通常设置有多个电池组,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经串、并联后通过输出极连接片与外部连接,电池组的外侧设置有引出支座,引出支座对输出极连接片起到固定的作用,当电池组在电池包内的排布比较紧凑时,导致电池组之间的空间狭长,采用传统的输出极连接片与引出支座时容易受到电池组的干涉,安装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电池包内部空间较紧凑时,传统的输出极连接片与引出支座的设置形式无法适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第一电池组、输出极连接片、连接件;
所述第一电池组的外周侧设有空隙,所述空隙包括第一空隙,所述第一空隙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电池组朝向所述第一空隙设置的表面;
所述输出极连接片包括第一片体、第二片体、中间片体,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第一电池组中作为总正输出极或总负输出极的单体电池的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二片体位于所述第一空隙内,且所述第二片体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或略垂直,所述中间片体连接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第二片体;
所述引出支座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交汇区域内,且所述引出支座在所述交叉区域内与所述第二片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该电池包中,包括第一电池组,第一电池组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一空隙,第一空隙沿第一方向延伸,输出极连接片的第二片体位于第一空隙内,且与第一方向垂直或略垂直,这样,在第一空隙的延伸方向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第一空隙周围的电池组也不会对两者的安装造成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出的输出极连接片与引出支座的组装图;
图3为图1中所示出的输出极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出的引出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出的引出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引出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包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所示出的输出极连接片与引出支座的组装图;
图9为图7中所示出的输出极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所示出的引出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电池组;11-单体电池;110-极柱;
20-输出极连接片;21-第一片体;22-第二片体;23-中间片体;231-第一部分;232-第二部分;
30-连接件;30a-引出支座;31a-主体部;311a-第一侧壁;312a-限位挡板;313a-卡扣;314a-第一开口;315a-第二开口;316a-柱体;317a-壳体;318a-凸筋;32a-凸台;33a-定位柱;
40-空隙;40a-第一空隙;40b-第二空隙;401-交汇区域;
50-导电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片体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电池包内部空间较紧凑时,传统的输出极连接片与引出支座的设置形式无法适用的问题。
如图1、图7所示,该电池包包括第一电池组10、输出极连接片20、连接件30;
第一电池组10的外周侧设有空隙40,空隙40包括第一空隙40a,第一空隙40a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电池组10朝向第一空隙40a设置的表面;
输出极连接片20包括第一片体21、第二片体22、中间片体23,第一片体21与第一电池组10中作为总正输出极或总负输出极的单体电池11的极柱电连接,第二片体22位于第一空隙40a内,且第二片体22与第一方向垂直或略垂直,中间片体23连接第一片体21与第二片体22;
连接件3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空隙40a内,且连接件20在第一空隙40a内与第二片体22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电池组10的外周侧设有空隙40,空隙40可以为第一电池组10与相邻的电池组之间的空隙,也可以为第一电池组10与电池包的边框之间的空隙,空隙40包括第一空隙40a,第一空隙40a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电池组10朝向第一空隙40a设置的表面,在第一电池组10的俯视图中,若将第一电池组10中多个单体电池11的堆叠方向定义为长度方向,与之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宽度方向,则第一方向为第一电池组10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也就是说,第一空隙40a可以沿第一电池组10的长度方向延伸,或者,第一空隙40a也可以沿第一电池组10的宽度方向延伸。
具体的,第一电池组10的外周侧设置有结构梁(未示出),结构梁顶部的空间形成空隙40。
第一电池组10中的多个单体电池11之间可以串联或者并联,这些单体电池11经过串联或并联之后,作为总正输出极或总负输出极的单体电池11的极柱与输出极连接片20的第一片体21电连接,如图1、图7所示,第一片体21位于极柱110的上方,若以电池包的底面作为参考,则第一片体21与电池包的底面平行,输出极连接片20的第二片体22位于第一空隙40a内,第二片体22与电池包的底面相垂直,如此,第二片体22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并占用第一空隙40a高度方向上的空间。
进一步的,若以第一空隙40a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为参考,则第二片体22与第一方向垂直或略垂直,例如,第二片体22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0°、88°、86°、84°、82°、80°等;若以第一电池组10朝向第一空隙40a的表面为参考,则第二片体22与该表面相垂直,或者,第二片体22与该表面略垂直,这样,第二片体22与连接件30进行安装时,在第一空隙40a的延伸方向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第一空隙40a周围的电池组也不会对两者的安装造成干扰。
连接件30可以为引出支座30a,引出支座30a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空隙40a内,且引出支座30a在第一空隙40a内与第二片体22连接,引出支座30a可以对输出极连接片20起到固定的作用,使得输出极连接片20与极柱110的连接更加稳固;连接件30也可以为第一电池组10的导电排,导电排在第一空隙40a内与第二片体22连接,导电排可以与其它的电池组电连接,也可以与电池包的正极或负极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空隙40还包括第二空隙40b,第二空隙40b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电池组10朝向第二空隙40b设置的表面;
第二空隙40b与第一空隙40a具有交汇区域401,第二片体22位于交汇区域401内;
连接件30至少部分位于交汇区域401内,且连接件30在交汇区域401内与第二片体22连接。
这样,位于第一电池组10外周侧的空隙40包括第一空隙40a、第二空隙40b,这两个空隙沿两个不同的方向延伸,且这两个空隙具有交汇区域401,具体的,第一间隙40a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间隙40b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垂直,在第一电池组10的俯视图中,若将第一电池组10中多个单体电池11的堆叠方向定义为长度方向,与之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宽度方向,则第一空隙40a与第二空隙40b中的一者沿长度方向延伸,另一者沿宽度方向延伸,如图1、图7所示,两者的交汇区域401位于第一电池组10的端角位置。
交汇区域401内的这部分空间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均不受电池组的阻挡,空间较开放,具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如图1、图7所示,第一空隙40a与第二空隙40b均介于相邻的两个电池组之间,第一空隙40a与第二空隙40b呈十字交叉状设置,在安装过程中,由于交汇区域401的空间较开放,并在四侧均不会受到电池组的阻挡,连接件30与第二片体22在该空间进行连接时,具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第一空隙40a和/或第二空隙40b可以由设置在第一电池组10外周侧的结构梁顶部的空间形成,具体的,设置在第一电池组10外周侧的结构梁包括横梁和纵梁(未示出),其中,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纵梁沿第二方向延伸,横梁顶部的空间形成第一空隙40a,纵梁顶部的空间形成第二空隙40b。
连接件30可以整体设于第一空隙40a与第二空隙40b的交汇区域401内,或者,也可以借用第一空隙40a与第二空隙40b除交汇区域401之外的其他空间,例如,连接件30为输出极连接片20的引出支座30a,引出支座30a的一部分设于交汇区域401内,并与第二片体22连接,而引出支座30a的其他部分设置在第一空隙40a或第二空隙40b除交汇区域401之外的其他空间内。
该电池包中,输出极连接片20的结构有多种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片体23与第一片体21平行设置且连接,中间片体23由第一片体21的边缘延伸至第一空隙40a;中间片体23与第二片体22垂直设置且连接。
如图1~图3所示,第二片体22垂直于电池包的底面设置,且第二片体22垂直于第一空隙41的延伸方向设置,也就是说,第二片体22在第一空隙40a内横向设置;中间片体23与第一片体21均平行于电池包的底面设置,第一片体21位于单体电池11的极柱110上方,中间片体23与第一片体21的边缘连接,并向远离第一片体21的一侧延伸至第一空隙40a,中间片体23向第二片体22一侧延伸,并与第二片体22垂直连接。
可选的,中间片体23与第二片体22之间通过圆角部垂直相连。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中间片体23包括第一部分231、第二部分232,第一部分231与第一片体21平行设置且连接,第一部分231由第一片体21的边缘延伸至第二空隙40b;
第二部分232位于第二空隙40b内,第二部分232与第一部分231垂直设置且连接,第二部分232与第二片体22平行设置且连接。
该输出极连接片20中,中间片体23的第一部分231与第一片体21均平行于电池包的底面设置,中间片体23的第一部分231与第一片体21的边缘连接,并向远离第一片体21的一侧延伸至第二空隙40b;中间片体23的第二部分232与第二片体22均垂直于电池包的底面设置,且两者相互平行,两者连接后在第二空隙40b内沿第二方向延伸;中间片体23的第一部分231与第二部分232垂直相连,可选的,第一部分231与第二部分232之间可以通过圆角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30为输出极连接片20的引出支座30a,如图4、图10所示,引出支座30a包括朝向第一片体21设置的第一侧壁311a,第二片体22固定在第一侧壁311a上。
第二片体22贴设在第一侧壁311a的表面,并与第一侧壁311a固定连接,由于第二片体22与第一侧壁311a均位于第一空隙40a内,且均竖直设置,因此,可减少环境中灰尘的聚集,并可省去防护盖,结构比较简单。
进一步的,第二片体22与第一侧壁311a通过紧固件固定,和/或,第二片体22与第一侧壁311a卡接固定。
例如,第二片体22与第一侧壁311a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由于第二片体22与第一侧壁311a位于第一空隙40a内,且在第一空隙40a内横向设置,因此,在第一空隙40a的延伸方向上具有操作空间,在进行组装时,方便安装螺钉,并可避免电池组的干扰。
又例如,还可以在第一侧壁311a上设置卡扣,通过卡扣将第一侧壁311a与第二片体22固定在一起。
再例如,还可以在螺钉等紧固件以及卡扣的共同作用下,将第一侧壁311a与第二片体22固定在一起。
如图4、图10所示,第一侧壁311a上设置有限位挡板312a,限位挡板312a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在安装过程中,可以通过限位挡板312a将第二片体22限定在第一侧壁311a表面恰当的位置,然后在螺钉等紧固件的作用下,将第二片体22固定在第一侧壁311a上。
该电池包还包括导电排50,导电排50与第二片体22电连接,且导电排50与第二片体22均垂直于电池包的底面设置,导电排50可以设于第一空隙40a或第二空隙40b内。
具体的,导电排50可以搭接在第二片体22的表面,实现与第二片体22的电连接,或者,导电排5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片体22的边缘,通过焊接实现与第二片体22的电连接,导电排50可以设于任意一个空隙内,并且,导电排50在该空隙内竖直设置,如此,导电排50将占用该空隙的高度空间,不会与该空隙两侧的电池组10产生干涉。
如图1、图7所示,第二片体22位于交汇区域401内,且垂直于第一空隙40a的延伸方向,导电排50设于第二空隙40b内,并在该第二空隙40b内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出支座30a可以固定在第一电池组10外周侧的结构梁上,结构梁可以承受较大的挤压力,且不易发生变形,利用结构梁对引出支座30a进行安装固定,可以提高引出支座30a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的,引出支座30a与结构梁中的一者设置有定位柱,另一者设置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定位柱插设在定位孔内。
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在安装过程中可以首先在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下将引出支座30a限定在恰当的位置,然后再采用螺钉等紧固件将凸台32a固定在结构梁上。定位柱的数量不限,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三个或其他数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5所示,引出支座30a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定位柱33a,相应的,结构梁上设置有与这两个定位柱33a一一对应的定位孔(未示出),在安装时,每个定位柱33a插设在对应的定位孔内。
具体设置时,如图4、图10所示,引出支座30a包括主体部31a以及设置在主体部31a两侧的凸台32a,主体部31a与输出极连接片20的第二片体22固定连接,两个凸台32a与结构梁固定连接。
主体部31a可以整体设于第一空隙40a与第二空隙40b的交汇区域401内,或者,主体部31a中的一部分位于交汇区域401内,主体部31a的其他部分则延伸至第一空隙40a或第二空隙40b除交汇区域401之外的其他空间内。
结构梁包括横梁和纵梁,主体部31a两侧的凸台32a可以固定在横梁上或者纵梁上,具体设置时,凸台32a上设置有螺纹孔,凸台32a与横梁或纵梁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主体部31a与横梁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未示出),另一者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柱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未示出),第一定位柱插设在第一定位孔内;
和/或,主体部31a与纵梁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未示出),另一者设置有与第二定位柱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未示出),第二定位柱插设在第二定位孔内。
主体部31a上设置有第一侧壁311a,第二片体22可以在第一侧壁311a的上方与导电排50进行连接。在具体连接时,导电排50的端部延伸至第一侧壁311a的上方,并在第一侧壁311a表面与第二片体22重叠设置,导电排50与第二片体22的重叠部分与第一侧壁311a固定连接,具体的,两者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连接,或者,还可以在第一侧壁311a上设置卡扣,通过卡扣将导电排50与第二片体22固定在第一侧壁311a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10所示,第一侧壁311a的周侧设置有第一开口314a、第二开口315a以及限位挡板312a,第二片体22通过第一开口314a伸至第一侧壁311a上方,导电排50通过第二开口315a伸至第一侧壁311a上方;第二片体22和导电排50的重叠部分与第一侧壁311a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第一侧壁311a为矩形,第一侧壁311a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314a,与之相邻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315a,第一侧壁311a的其他侧均设置有限位挡板312a,该引出支座30a可以与如图3所示出的输出极连接片20进行装配,其中,第二片体22通过第一开口314a伸至第一侧壁311a上方,而导电排50通过第二开口315a伸至第一侧壁311a上方。
或者,如图10所示,第一侧壁311a为矩形,第一侧壁311a的侧部设置有第一开口314a,与之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315a,第一侧壁311a的其他侧均设置有限位挡板312a,该引出支座30a可以与如图9所示出的输出极连接片20进行装配,其中,第二片体22通过第一开口314a伸至第一侧壁311a上方,而导电排50通过第二开口315a伸至第一侧壁311a上方。
第二片体22和导电排50的重叠部分均通过紧固件与第一侧壁311a固定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侧壁311a的周侧设置有第一开口314a、第二开口315a以及多个卡扣313a,第二片体22通过第一开口314a伸至第一侧壁311a上方,导电排50通过第二开口315a伸至第一侧壁311a上方;卡扣313a将第二片体22和导电排50的重叠部分压紧至第一侧壁311a表面。
继续参考图6,第一侧壁311a为矩形,第一侧壁311a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314a,与之相邻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315a,第一侧壁311a的其他侧均设置有卡扣313a,该引出支座30可以与如图3所示出的输出极连接片20进行装配,其中,第二片体22通过第一开口314a伸至第一侧壁311a上方,而导电排50通过第二开口315a伸至第一侧壁311a上方,第二片体22和导电排50的重叠部分被卡扣313a抵压在第一侧壁311a的表面。
或者,还可以将第一开口314a与第二开口315a设置在第一侧壁311a相对的两侧,并与图9所示出的输出极连接片20进行装配,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另外,如图5所示,第一侧壁311a背离第二片体22的一侧设置有柱体316a,柱体316a的外侧设置有壳体317a,且柱体316a与壳体317a之间设置有凸筋318a。
针对第一侧壁311a与第二片体22和导电排50的重叠部分通过紧固件固定的方式而言,第一侧壁311a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伸至柱体316a内,而引出支座30a可以通过注塑工艺制作而成,在柱体316a与壳体317a之间设置多个凸筋318a,这些凸筋318a围设在柱体316a的周向,且相邻的两个凸筋318a之间为镂空区域,这样设计是为了便于在注塑工艺中起模,并且,凸筋318a也可以增强主体部31a的结构强度,防止形变。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括第一电池组,第一电池组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一空隙,第一空隙沿第一方向延伸,输出极连接片的第二片体位于第一空隙内,且与第一方向垂直或略垂直,这样,在第一空隙的延伸方向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第一空隙周围的电池组也不会对两者的安装造成干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池组、输出极连接片、连接件;
所述第一电池组的外周侧设有空隙,所述空隙包括第一空隙,所述第一空隙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电池组朝向所述第一空隙设置的表面;
所述输出极连接片包括第一片体、第二片体、中间片体,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第一电池组中作为总正输出极或总负输出极的单体电池的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二片体位于所述第一空隙内,且所述第二片体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或略垂直,所述中间片体连接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第二片体;
所述连接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空隙内,且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第一空隙内与所述第二片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包括第二空隙,所述第二空隙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电池组朝向所述第二空隙设置的表面;
所述第二空隙与所述第一空隙具有交汇区域,所述第二片体位于所述交汇区域内;
所述连接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交汇区域内,且所述连接件在所述交汇区域内与所述第二片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片体与所述第一片体平行设置且连接,所述中间片体由所述第一片体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一空隙;
所述中间片体与所述第二片体垂直设置且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片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片体平行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由所述第一片体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二空隙;
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空隙内,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垂直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片体平行设置且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外周侧设置有结构梁,所述结构梁顶部的空间形成所述空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引出支座,所述引出支座固定在所述结构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支座与所述结构梁中的一种设置有定位柱,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设在所述定位孔内。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引出支座,所述引出支座包括朝向所述第二片体设置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片体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挡板。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片体通过紧固件固定,和/或,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片体卡接固定。
CN202122039237.9U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电池包 Active CN215451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9237.9U CN215451705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9237.9U CN215451705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51705U true CN215451705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696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39237.9U Active CN215451705U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517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0917A1 (zh) * 2022-09-06 2024-03-14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吸塑壳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0917A1 (zh) * 2022-09-06 2024-03-14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吸塑壳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46110B1 (en) Recharcheable battery
EP2675000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5465440B2 (ja) 組電池
JP4036805B2 (ja) パック電池
CN209747626U (zh) 一种电池模组
EP3731318B1 (en) Battery unit and battery module
JP5973175B2 (ja)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KR101937278B1 (ko) 조 전지
KR101683208B1 (ko) 이차 전지 및 전지 모듈
KR20120125874A (ko) 전지 모듈
CN215451705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7158579U (zh) 一种绝缘支架及电池模组
JP6201301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中間部材
CN114447528A (zh)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
US11563251B2 (en) Battery module
CN209880719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2907959U (zh)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CN217086810U (zh) 一种固定件、汇流排及电池组
JP2012204298A (ja) 組電池
JP5077456B2 (ja) 組電池
CN216773458U (zh)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
CN219832941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17788717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16850247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06293526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高压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VIC lithiu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VIC lithiu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No.1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chuangxin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VIC lithium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