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41861U - 一种组合钢板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钢板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41861U
CN215441861U CN202120342661.8U CN202120342661U CN215441861U CN 215441861 U CN215441861 U CN 215441861U CN 202120342661 U CN202120342661 U CN 202120342661U CN 215441861 U CN215441861 U CN 215441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steel
sheet pile
steel sheet
bottom plate
brac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426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刁邦宏
陈军培
张龙武
徐志海
袁兴明
李跃丰
高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uj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uj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uj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uj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41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41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钢板桩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钢板桩。其技术要点是:包括H型钢和U型钢,所述H型钢的同一侧板的两边均设置有T型滑槽,所述U型钢的两端均设置有T形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间隙配合,所述H型钢或U型钢的侧面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H型钢或U型钢的侧面,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与地面相抵触。本实用新型其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来较好的预防“跟桩”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钢板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钢板桩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钢板桩。
背景技术
钢板桩作为传统的挡土结构,具有施工快捷、安全、环保、美观等优点,在交通、水利、市政等行业应用极为广泛。常用的钢板桩型号包括U型(如AU、PU系列)、Z型(如AZ系列)等等。但是,单排钢板桩截面抗弯模量相对较小,随着挡土高度的增加,单排钢板桩就不能满足强度和变形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多种组合钢板桩(如CAZ、HZ、CAU、CU系列等)以增加钢板桩的截面抗弯刚度。不同的组合钢板桩适用于不同的施工土质。为了适应不同的施工土质,开发不同的组合钢板桩具有重要意义。
“跟桩”现象是施工支护工程时让施工人员头疼的一个问题。“跟桩”是指组合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在先施工的主钢板桩会随着在后施工的辅钢板桩一起下沉的现象。“跟桩”一方面与施工土层有关系,主钢板桩底部没有受到相应的阻力,没有能够进入持力层;另一方面与组合钢板桩的设计有关,主钢板桩和辅钢板桩的摩擦阻力过大,辅钢板桩带动主钢板桩一起下沉,故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钢板桩,其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来较好的预防“跟桩”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组合钢板桩,包括H型钢和U型钢,所述H型钢的同一侧板的两边均设置有T型滑槽,所述U型钢的两端均设置有T形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间隙配合,所述H型钢或U型钢的侧面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H型钢或U型钢的侧面,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与地面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H型钢或U型钢打入土地中后,需要连接下一块型钢时,可以将支撑结构上的底板与地面相抵触,此时,根据实际工况,支撑杆可以在竖直平面内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或者,在竖直平面内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以及在水平平面上提供朝向型钢的的支撑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即可以有效预防“跟桩”现象,然后将下一块型钢靠近打入土地中的型钢,使得两者的滑槽与滑块间隙配合,然后再将型钢打入地下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位于所述H型钢或U型钢的顶端,所述铰接座通过连接螺栓固定,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铰接于铰接座上,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H型钢或U型钢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座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后,使得整个支撑结构可以从型钢上拆卸下来,如此方便对支撑结构的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H型钢或U型钢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支撑杆的设置可以从型钢的两侧同时提供支撑力,从而提高支撑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螺栓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螺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螺栓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设置,符合两点成一线,使得铰接座连接后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提高了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杆包括上杆和下杆,所述上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铰接座,所述下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所述上杆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通槽,所述下杆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列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中穿设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设于通槽,并配合螺母锁紧所述上杆和下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际工况,通过调节上杆和下杆,使得支撑杆的长度可以调节,从而使得底板可以与地面更方便相抵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杆的表面设置有一列凹槽,凹槽与通槽在长度方向上互相垂直,所述下杆远离底板的表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与凸块插接配合的设置,可以防止上杆与下杆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从而保证支撑杆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靠近地面的侧面设置有尖锥,所述尖锥插接于地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锥的设置使得底板与地面相抵触时,可以防止底板与地面之间出现相对滑移的现象,进而保证设备工作时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尖锥的数量为五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五个尖锥的设置可以增强底板与地面之间的抗滑移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H型钢或U型钢打入土地中后,需要连接下一块型钢时,可以将支撑结构上的底板与地面相抵触,此时,根据实际工况,支撑杆可以在竖直平面内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或者,在竖直平面内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以及在水平平面上提供朝向型钢的的支撑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即可以有效预防“跟桩”现象,然后将下一块型钢靠近打入土地中的型钢,使得两者的滑槽与滑块间隙配合,然后再将型钢打入地下即可;
2.铰接座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后,使得整个支撑结构可以从型钢上拆卸下来,如此方便对支撑结构的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H型钢;11、侧板;12、滑槽;2、U型钢;21、滑块;3、支撑结构;31、铰接座;311、连接框;312、固定板;32、连接螺栓;33、支撑杆;331、上杆;3311、通槽;3312、凹槽;332、下杆;3321、调节孔;3322、凸块;34、调节螺栓;35、螺母;36、底板;361、连接板;362、尖锥。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组合钢板桩,包括H型钢1和U型钢2,H型钢1的同一侧板11的相对的两边均设置有T型滑槽12,U型钢2的两端均设置有T形滑块21,U型钢2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H型钢1,U型钢2的两个滑块21分别与两个H型钢1的滑槽12间隙配合,间隙配合是指滑块21与滑槽12配合时,滑块21的表面与滑槽12的槽内壁之间存在间隙。H型钢1或U型钢2的侧面均可以设置有支撑结构3,H型钢1或U型钢2上的支撑结构3的特征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以U型钢2上的支撑结构3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3和图4,支撑结构3包括铰接座31,铰接座31包括呈匚形的连接框311,连接框311的开口朝下,连接框311卡接于U型钢2的顶端,并通过连接螺栓32进行固定,连接螺栓32贯穿连接框311的两侧板11以及位于连接框311两侧板11之间的U型钢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螺栓32为承压型高强度螺栓,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连接螺栓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螺栓3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参照图3和图4,连接框311的相对的两侧面上均竖直设置有固定板312,每一侧板11上的固定板312的数量两个,两个固定板312互相平行,固定板312靠近侧板11的顶端,连接螺栓32位于固定板312的下方。两个固定板312之间铰接有支撑杆33,支撑杆33包括上杆331和下杆332,上杆331和下杆332均呈方形,上杆331的一端铰接于铰接座31,上杆331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通槽3311,通槽3311贯穿上杆331的杆身,下杆332的杆身沿下杆33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调节孔3321,调节孔3321中穿设有调节螺栓34,调节螺栓34穿设于通槽3311,并配合螺母35锁紧上杆331和下杆332,且用于固定上杆331和下杆332的调节螺栓34至少有两个。
参照图3和图4,同时,上杆331与下杆332相贴合的表面上设置有与通槽3311长度方向互相垂直的凹槽3312,凹槽331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凹槽3312沿上杆33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列,下杆332与上杆331相贴合的表面设置有凸块3322,且凸块3322靠近上杆331的端部,凸块3322与凹槽3312插接配合。
参照图3,此外,下杆332远离上杆331的一端水平设置有底板36,下杆332与底板36铰接,具体的,底板36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两个连接板361,两个连接板361互相平行且连接板361与固定板312互相平行,下杆332远离上杆331的一端铰接于两个连接板361之间。底板36的下表面还竖直设置有尖锥362,尖锥362插接于地面,尖锥362的数量为5个,其中一个尖锥362位于底板36的中部位置,其余四个尖锥362分布于底板36的四个角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H型钢1或U型钢2打入土地中后,需要连接下一块型钢时,可以将支撑结构3连接安装到已经打入土地中的型钢上,并通过调节上杆331和下杆332,使得底板36与地面相抵触,同时尖锥362插入地面,此时,根据实际工况,支撑杆33可以在竖直平面内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或者,在竖直平面内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以及在水平平面上提供朝向型钢的的支撑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即可以有效预防“跟桩”现象,然后将下一块型钢靠近打入土地中的型钢,使得两者的滑槽12与滑块21间隙配合,然后再将型钢打入地下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组合钢板桩,包括H型钢(1)和U型钢(2),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1)的同一侧板(11)的两边均设置有T型滑槽(12),所述U型钢(2)的两端均设置有T形滑块(21),所述滑块(21)与所述滑槽(12)间隙配合,所述H型钢(1)或U型钢(2)的侧面设置有支撑结构(3),支撑结构(3)包括支撑杆(33),所述支撑杆(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H型钢(1)或U型钢(2)的侧面,所述支撑杆(33)的另一端设置有底板(36),所述底板(36)与地面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包括铰接座(31),所述铰接座(31)位于所述H型钢(1)或U型钢(2)的顶端,所述铰接座(31)通过连接螺栓(32)固定,所述支撑杆(33)的一端铰接于铰接座(31)上,所述支撑杆(33)位于所述H型钢(1)或U型钢(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33)位于所述H型钢(1)或U型钢(2)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32)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螺栓(3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3)包括上杆(331)和下杆(332),所述上杆(331)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铰接座(31),所述下杆(332)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36),所述上杆(331)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通槽(3311),所述下杆(332)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列调节孔(3321),所述调节孔(3321)中穿设有调节螺栓(34),所述调节螺栓(34)穿设于通槽(3311),并配合螺母(35)锁紧所述上杆(331)和下杆(3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杆(331)的表面设置有一列凹槽(3312),凹槽(3312)与通槽(3311)在长度方向上互相垂直,所述下杆(332)远离底板(36)的表面设置有凸块(3322),所述凸块(3322)与所述凹槽(3312)插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6)靠近地面的侧面设置有尖锥(362),所述尖锥(362)插接于地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尖锥(362)的数量为五个。
CN202120342661.8U 2020-04-26 2021-02-05 一种组合钢板桩 Active CN21544186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560690 2020-04-26
CN202020656069 2020-04-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41861U true CN215441861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01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42661.8U Active CN215441861U (zh) 2020-04-26 2021-02-05 一种组合钢板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41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5282B (zh) 建筑物的举升装置
CN215441861U (zh) 一种组合钢板桩
CN210263111U (zh)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空心桩体
CN108487302B (zh) 一种支护桩、挡土墙和桩基础的复合挡土桩墙及施工方法
CN214087258U (zh) 一种矿井罐道差动连接装置
CN215408691U (zh) 一种用于复杂地质隧道柔性初支装置
CN211368731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基坑建设高强度支撑梁
CN211498887U (zh) 一种破碎岩土体路堑边坡柔性支挡加固结构
CN212054727U (zh) 一种亭式盾板支架
CN108487303B (zh) 一种支护桩和扶壁式挡土墙的组合挡墙及施工方法
CN218713048U (zh) 桩锚支护型基坑用装配式阴角支撑结构
CN212583406U (zh) 一种采空区输电角钢铁塔倾斜调整装置
CN218933148U (zh) 一种梁和h型钢组合式基坑支护桩结构
CN214033681U (zh) 一种桩基钢筋笼倾斜预防装置
CN212772387U (zh) 一种稳固型桁架式双排桩基坑围护结构
CN212670854U (zh) 一种楼板钢结构与混凝土柱连接的承载结构
CN218970231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
CN211872996U (zh) 锚杆静力压桩机
CN219364644U (zh)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CN217998225U (zh) 一种地下铲运机用工作装置减震机构
CN219118180U (zh) 一种地下建筑施工用的防渗支护结构固定装置
CN111236242B (zh) 一种贝雷梁抗扭基坑水下开挖平台
CN217128248U (zh) 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稳固支撑结构
CN219508587U (zh) 一种深基坑钢管斜撑支护
CN214460322U (zh) 一种拉森钢板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