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41843U - 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41843U CN215441843U CN202120727745.3U CN202120727745U CN215441843U CN 215441843 U CN215441843 U CN 215441843U CN 202120727745 U CN202120727745 U CN 202120727745U CN 215441843 U CN215441843 U CN 2154418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nested
- belt
- sand
- lifting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29920000747 poly(lactic acid) Polymer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4626 polylactic ac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29920001967 Metal rubbe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2105 tong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29 fi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580 sausag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72 mea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825 overweigh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包括:车体、集沙升降平台、传输带、发动机、装沙漏斗、聚乳酸铺设管;所述车体由左右对称的两组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及相应的承重导向轮组和减震机构安装在车身钢架板两侧,且承重导向轮组及减震机构通过相应的转动轴安装在履带中间部位;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聚乳酸沙庄铺设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铺设效率高、便于维修、一机多用、同时完成集沙、输沙、装沙以及铺设,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力成本,提高聚乳酸沙障铺设规范,实用性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问题和不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耕种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下,人类对土地的破坏日益严重,随着荒漠化的加速蔓延,人类可耕种的土地日益减少,严重地动摇了世界的粮食安全。
现如今土地荒漠化治理也成了我国乃至全世界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本课题主要通过对现有新型治沙方式多聚乳酸沙障铺设为人工铺设,且工序繁琐、效率低下、劳动量大,为解决这些问题,综合各项铺设要求,采用模块化设计,利用将机器前进方向沙子收集再传送至机器后方并装如聚乳酸沙袋原理设计出一款能够满足各种地形、各种工作条件、高效率铺设、维修方便、操作简单的聚乳酸沙障铺设机。
如上述中提到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并通过该实用新型便于自动化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达到解决上述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使之更具有实用的目的。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聚乳酸沙障的铺设方式多为人工铺设,且工序繁琐、效率低下、劳动量大;再者沙地极端气候给人工载重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沙地松软崎岖的地形也给常规机械化铺设增加了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包括:车身钢架板、车身钢架板、传输带、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前承重主轴、三角减震支架、后承重主轴、电机输出皮带轮、皮带轮、前轮摆动短杆、转动集沙轮、右皮带轮、铲沙舌、第一齿轮、第一传动带、前传输带滚筒、第二齿轮、升降平台、直角升降台、左皮带轮、第二传动带、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微调弹簧、转动连接盘、电动机、第一锥齿、第二锥齿、锥直齿轮、第二皮带轮、下传输带滚筒、上传输带滚筒、车身钢架板连接筒、第一滚筒、滑动张紧滚筒、发动机、支撑轮转动轴、上履带支撑轮、第三滚筒、第二滚筒、履带主动轮、固定环、主动皮带、减震弹簧、减震弹簧活塞杆、承重轮组活动短杆、承重轮组、履带前轮转接杆、导向小轮、履带前轮、承重主梁、动力传动带、大皮带轮、集沙漏斗、传输带动力皮带、三层转动接口、装沙漏斗、四瓣紧固套筒、紧固转动螺母、聚乳酸沙袋、前张紧弹簧、张紧转动片、后张紧弹簧、张紧滑动片、第四滚筒、第五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车身钢架板中间,且电机输出皮带轮铆接在发动机的输出端;所述传输带通过嵌套方式安装在车身钢架板中间,且第二滚筒作为传输带动力滚筒通过固定转轴安装在车身钢架板后方与传输带紧密贴合;所述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为手性对称样式分别安装在车身钢架板两侧,且履带前轮和履带主动轮分别被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嵌套在前后;所述前承重主轴通过焊接固定在车身钢架板前端两侧,且三角减震支架一端嵌套安装在前承重主轴外侧;所述两对三角减震支架镜像对称安装在车身两侧,且两对三角减震支架一角通过减震弹簧和减震弹簧活塞杆铰接;所述后承重主轴通过焊接固定在车身钢架板后端两侧,且两对三角减震支架中一个三角支架一端嵌套安装在后承重主轴外侧;所述皮带轮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车身钢架板后方轴端,且皮带轮通过主动皮带与电机输出皮带轮相配合;所述前轮摆动短杆嵌入安装在履带前轮转接杆一端,且履带前轮转接杆另一端嵌套在三角减震支架所在的前承重主轴上;所述转动集沙轮嵌套在升降平台两分支下方,且分别与左皮带轮和右皮带轮底端粘合;所述铲沙舌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直角升降台下端直角平面上,且铲沙舌和升降平台无直接接触;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二皮带轮低端相接,且锥直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传动带嵌套在右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第一传动带在升降平台上方;所述前传输带滚筒嵌套在升降平台下方的两个轴洞内,且传输带前端嵌套在传输带滚筒上;所述第二齿轮铰接在升降平台中后方,且第一齿轮及锥直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升降平台通过转动连接盘及微调弹簧共同作用在直角升降台前端,且升降平台位于整机最前端;所述直角升降台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铰接在车身钢架板前端,且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组成四杆机构;所述左皮带轮通过粘合方式与转动集沙轮配合,且第二传动带与左皮带轮嵌套;所述第二传动带一端与左皮带轮嵌套,另一端与第二皮带轮嵌套,且第二传动带位于升降平台上面;所述微调弹簧通过嵌套方式安装在升降平台与直角升降台之间弹簧套筒上,且微调弹簧连接升降平台和直角升降台并呈压缩状态;所述转动连接盘通过焊接固定在升降平台与直角升降台之间,且转动连接盘可自由转动;所述电动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升降平台中后方,且第一锥齿轴铆接与电动机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锥齿嵌套于锥直齿轮上方,且第一锥齿与第二锥齿相啮合;所述锥直齿轮铰接在升降平台中后方,且第二齿轮及第一齿轮与锥直齿轮啮合;所述下传输带滚筒嵌套于升降平台上方轴孔内,且传输带前端外壁和下传输带滚筒贴合;所述上传输带滚筒嵌套于升降平台上方轴孔内,且传输带前端内壁和上传输带滚筒贴合,上传输带滚筒在下传输带滚筒正上方;所述车身钢架板连接筒焊接固定于两车身钢架板中间;所述第一滚筒嵌套于两车身钢架板中间的轴孔内,且传输带中部外壁和第一滚筒贴合;所述滑动张紧滚筒通过嵌套安装于两车身钢架板之间的弧形滑槽内,且传输带中部内壁和张紧滚筒贴合;所述发动机焊接固定于两车身钢架板中间,且电机输出皮带轮与发动机输出轴铆接;所述支撑轮转动轴嵌套于两车身钢架板之间轴孔内,且上履带支撑轮嵌套于支撑轮转动轴两端;所述第三滚筒通过嵌套方式安装于两个车身钢架板中间的轴孔内,且传输带后端外壁贴合;所述第二滚筒嵌套于车身钢架板后方的轴孔内,且传输带动力皮带和第二滚筒动力输入端链连接;所述履带主动轮嵌套于后承重主轴两端,且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内壁与履带主动轮啮合;所述固定环广泛分布嵌套于各转轴;所述主动皮带嵌套于电机输出皮带轮与皮带轮之间;所述承重轮组活动短杆铰接在三角减震支架一角,且承重轮组嵌套在承重轮组活动短杆两端;所述履带前轮转接杆一端嵌套在前承重主轴一端,且履带前轮转接杆另一端与前轮摆动短杆嵌套;所述导向小轮嵌套在前轮摆动短杆一端,且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内壁与导向小轮贴合;所述履带前轮嵌套于前轮摆动短杆另一端,且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内壁与履带前轮贴合;所述承重主梁两端分别嵌套在前承重主轴和后承重主轴之间,且履带前轮转接杆紧贴着承重主梁;所述动力传动带啮合于车身钢架板内侧皮带轮和大皮带轮之间,且大皮带轮嵌套在后承重主轴上;所述集沙漏斗顶端铰接在两车身钢架板之间,且集沙漏斗处在传输带后端流沙输出端正下方;所述传输带动力皮带嵌套于大皮带轮和第二滚筒端皮带轮之间;所述三层转动接口通过螺栓连接安装于集沙漏斗和装沙漏斗之间;所述装沙漏斗下方通过嵌套安装在后承重主轴上,且集沙漏斗输出端与装沙漏斗输入端相连;所述四瓣紧固套筒嵌套于装沙漏斗下方圆筒上;所述紧固转动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嵌套于四瓣紧固套筒外侧,且四瓣紧固套筒和转动螺母内外螺纹啮合;所述聚乳酸沙袋嵌套在装沙漏斗下方圆筒上,且聚乳酸沙袋和四瓣紧固套筒紧密贴合;所述前张紧弹簧一端与车身钢架板外侧凸起卡钩连接,且张紧弹簧另一端与张紧转动片外侧凸起连接;所述张紧转动片一端嵌套于前承重主轴上,另一端嵌套于滑动张紧滚筒两端,且张紧转动片紧贴车身钢架板外侧;所述后张紧弹簧一端与车身钢架板外侧凸起卡钩连接,且后张紧弹簧另一端与张紧滑动片外侧凸起连接;所述第四滚筒通过嵌套安装在车身钢架板上方轴孔内,且传输带顶端内壁与第四滚筒贴合;所述第五滚筒嵌套于车身钢架板上方轴孔内,且传输带尾端内壁与第四滚筒贴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动集沙轮位于升降平台前端,且两个转动集沙轮旋转方向相反,同时向内旋转。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升降平台通过转动连接盘及微调弹簧共同作用在直角升降台前端,且升降平台可进行部分旋转自调节。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直角升降台位于升降平台后方车身钢架板前方,且直角升降台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可上下调节高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传输带嵌套在前传输带滚筒、滚筒、上传输带滚筒、第一滚筒、滑动张紧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第四滚筒之间,且滑动张紧滚筒设置为弹簧压紧使传输带张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三角减震支架设置为镜像对称形式,且机身左右个两个。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聚乳酸沙袋嵌套在装沙漏斗下方圆筒上,且聚乳酸沙袋在四瓣紧固套筒和紧固转动螺母共同作用下紧密贴合。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功能性强,工作效率高,能同一次性完成多项聚乳酸沙障铺设工作流程。
2、本实用新型适应性强,能够满足不同地形、温度和极端天气条件。
3、本实用新型机动性强,能够轻易地添加燃料,可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4、本实用新型抗地形性强,独特的橡胶履带设计,既能够防止因沙地松软导致机器陷入沙地而无法工作,又能够减轻机身重量,同时沙地柔软的地表并不会对橡胶履带造成较大的损伤。
5、本实用新型抗震能力强,独特的三角减震机构能够使其在复杂地形也能保持整机稳定。
6、本实用新型抗斜坡性强,扁低的机身使得机身重心下移,能够更好的适应更大斜度的沙坡,增加了其工作范围。
7、本实用新型传输带能够进行机械张紧,能有效使传输带持续张紧。
8、本实用新型在往聚乳酸沙袋内填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由于沙子较重,可能导致聚乳酸沙袋未填满而已经被压到地下等因素,设置了压紧螺母等保证聚乳酸沙袋填满沙子。
9、本实用新型填沙过程模拟了香肠机灌肠过程,能有效的将沙子灌入聚乳酸沙袋内最终完成铺设。
10、本实用新型集沙模块充分考虑了防止过分集中收集沙子导致前进过程中产生沟渠,导致后方铺设的聚乳酸沙袋铺如沟渠内,从而未能起到压沙的目的,所以设置了转动集沙轮将前进方向的沙子均匀收集防止产生沟渠。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收集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减震及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装沙及铺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传输带绕行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身钢架板1、传输带2、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3、前承重主轴4、三角减震支架5、后承重主轴6、电机输出皮带轮7、皮带轮8、前轮摆动短杆9、转动集沙轮10、右皮带轮11、铲沙舌12、第一齿轮13、第一传动带14、前传输带滚筒15、第二齿轮16、升降平台17、直角升降台18、左皮带轮19、第二传动带20、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微调弹簧 25、转动连接盘26、电动机27、第一锥齿28、第二锥齿29、锥直齿轮30、第二皮带轮31、下传输带滚筒32、上传输带滚筒33、车身钢架板连接筒34、第一滚筒35、滑动张紧滚筒36、发动机37、支撑轮转动轴38、上履带支撑轮39、第三滚筒40、第二滚筒41、履带主动轮42、固定环43、主动皮带44、减震弹簧45、减震弹簧活塞杆46、承重轮组活动短杆47、承重轮组48、履带前轮转接杆49、导向小轮50、履带前轮51、承重主梁52、动力传动带53、大皮带轮54、集沙漏斗55、传输带动力皮带56、三层转动接口57、装沙漏斗58、四瓣紧固套筒59、紧固转动螺母60、聚乳酸沙袋61、前张紧弹簧62、张紧转动片63、后张紧弹簧64、张紧滑动片65、第四滚筒66、第五滚筒6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包括:车身钢架板1、传输带2、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3、前承重主轴4、三角减震支架5、后承重主轴6、电机输出皮带轮 7、皮带轮8、前轮摆动短杆9、转动集沙轮10、右皮带轮11、铲沙舌12、第一齿轮13、第一传动带14、前传输带滚筒15、第二齿轮16、升降平台17、直角升降台18、左皮带轮19、第二传动带20、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微调弹簧25、转动连接盘26、电动机27、第一锥齿28、第二锥齿29、锥直齿轮30、第二皮带轮31、下传输带滚筒32、上传输带滚筒 33、车身钢架板连接筒34、第一滚筒35、滑动张紧滚筒36、发动机37、支撑轮转动轴38、上履带支撑轮39、第三滚筒40、第二滚筒41、履带主动轮42、固定环43、主动皮带44、减震弹簧45、减震弹簧活塞杆46、承重轮组活动短杆 47、承重轮组48、履带前轮转接杆49、导向小轮50、履带前轮51、承重主梁 52、动力传动带53、大皮带轮54、集沙漏斗55、传输带动力皮带56、三层转动接口57、装沙漏斗58、四瓣紧固套筒59、紧固转动螺母60、聚乳酸沙袋61、前张紧弹簧62、张紧转动片63、后张紧弹簧64、张紧滑动片65、第四滚筒66、第五滚筒67;其特征在于:发动机37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车身钢架板1中间,且电机输出皮带轮7铆接在发动机37的输出端;传输带2通过嵌套方式安装在车身钢架板1中间,且第二滚筒41作为传输带动力滚筒通过固定转轴安装在车身钢架板1后方与传输带2紧密贴合;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3为手性对称样式分别安装在车身钢架板1两侧,且履带前轮51和履带主动轮42分别被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3嵌套在前后;前承重主轴4通过焊接固定在车身钢架板前端两侧,且三角减震支架5一端嵌套安装在前承重主轴4外侧;两对三角减震支架5镜像对称安装在车身两侧,且两对三角减震支架5一角通过减震弹簧45和减震弹簧活塞杆46铰接;后承重主轴6通过焊接固定在车身钢架板后端两侧,且两对三角减震支架5中一个三角支架一端嵌套安装在后承重主轴6外侧;皮带轮8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车身钢架板1后方轴端,且皮带轮8通过主动皮带44与电机输出皮带轮7相配合;前轮摆动短杆9嵌入安装在履带前轮转接杆49一端,且履带前轮转接杆49另一端嵌套在三角减震支架5所在的前承重主轴4上;转动集沙轮10嵌套在升降平台17两分支下方,且分别与左皮带轮19和右皮带轮11底端粘合;铲沙舌1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直角升降台18下端直角平面上,且铲沙舌 12和升降平台17无直接接触;第一齿轮13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二皮带轮低端相接,且锥直齿轮30与第一齿轮13相互啮合;第一传动带14嵌套在右皮带轮11 与第二皮带轮31之间,第一传动带14在升降平台17上方;前传输带滚筒15 嵌套在升降平台17下方的两个轴洞内,且传输带2前端嵌套在传输带滚筒15 上;第二齿轮16铰接在升降平台17中后方,且第一齿轮13及锥直齿轮30与第二齿轮16啮合;升降平台17通过转动连接盘26及微调弹簧25共同作用在直角升降台18前端,且升降平台17位于整机最前端;直角升降台18通过第一连杆 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铰接在车身钢架板1前端,且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组成四杆机构;左皮带轮19 通过粘合方式与转动集沙轮10配合,且第二传动带20与左皮带轮19嵌套;第二传动带20一端与左皮带轮19嵌套,另一端与第二皮带轮31嵌套,且第二传动带20位于升降平台17上面;微调弹簧25通过嵌套方式安装在升降平台17 与直角升降台18之间弹簧套筒上,且微调弹簧25连接升降平台17和直角升降台18并呈压缩状态;转动连接盘26通过焊接固定在升降平台17与直角升降台 18之间,且转动连接盘26可自由转动;电动机27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升降平台17中后方,且第一锥齿28轴铆接与电动机27输出轴上;第二锥齿29嵌套于锥直齿轮30上方,且第一锥齿28与第二锥齿29相啮合;锥直齿轮30铰接在升降平台中后方,且第二齿轮16及第一齿轮13与锥直齿轮30啮合;下传输带滚筒32嵌套于升降平台17上方轴孔内,且传输带2前端外壁和下传输带滚筒32 贴合;上传输带滚筒33嵌套于升降平台17上方轴孔内,且传输带2前端内壁和上传输带滚筒33贴合,上传输带滚筒33在下传输带滚筒32正上方;车身钢架板连接筒34焊接固定于两车身钢架板1中间;第一滚筒35嵌套于两车身钢架板 1中间的轴孔内,且传输带2中部外壁和第一滚筒35贴合;滑动张紧滚筒36通过嵌套安装于两车身钢架板1之间的弧形滑槽内,且传输带2中部内壁和张紧滚筒36贴合;发动机37焊接固定于两车身钢架板1中间,且电机输出皮带轮7 与发动机37输出轴铆接;支撑轮转动轴38嵌套于两车身钢架板1之间轴孔内,且上履带支撑轮39嵌套于支撑轮转动轴38两端;第三滚筒40通过嵌套方式安装于两个车身钢架板1中间的轴孔内,且传输带2后端外壁贴合;第二滚筒41 嵌套于车身钢架板1后方的轴孔内,且传输带动力皮带56和第二滚筒41动力输入端链连接;履带主动轮42嵌套于后承重主轴6两端,且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 3内壁与履带主动轮42啮合;固定环43广泛分布嵌套于各转轴;主动皮带44 嵌套于电机输出皮带轮7与皮带轮8之间;承重轮组活动短杆47铰接在三角减震支架5一角,且承重轮组48嵌套在承重轮组活动短杆47两端;履带前轮转接杆49一端嵌套在前承重主轴4一端,且履带前轮转接杆49另一端与前轮摆动短杆9嵌套;导向小轮50嵌套在前轮摆动短杆9一端,且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3 内壁与导向小轮50贴合;履带前轮51嵌套于前轮摆动短杆9另一端,且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3内壁与履带前轮51贴合;承重主梁52两端分别嵌套在前承重主轴4和后承重主轴6之间,且履带前轮转接杆49紧贴着承重主梁52;动力传动带53啮合于车身钢架板1内侧皮带轮和大皮带轮54之间,且大皮带轮54嵌套在后承重主轴上;集沙漏斗55顶端铰接在两车身钢架板1之间,且集沙漏斗55 处在传输带2后端流沙输出端正下方;传输带动力皮带56嵌套于大皮带轮54 和第二滚筒41端皮带轮之间;三层转动接口57通过螺栓连接安装于集沙漏斗 55和装沙漏斗58之间;装沙漏斗58下方通过嵌套安装在后承重主轴6上,且集沙漏斗55输出端与装沙漏斗58输入端相连;四瓣紧固套筒59嵌套于装沙漏斗58下方圆筒上;紧固转动螺母60通过螺纹连接嵌套于四瓣紧固套筒59外侧,且四瓣紧固套筒59和转动螺母60内外螺纹啮合;聚乳酸沙袋61嵌套在装沙漏斗58下方圆筒上,且聚乳酸沙袋61和四瓣紧固套筒59紧密贴合;前张紧弹簧62一端与车身钢架板1外侧凸起卡钩连接,且张紧弹簧62另一端与张紧转动片 63外侧凸起连接;张紧转动片63一端嵌套于前承重主轴4上,另一端嵌套于滑动张紧滚筒36两端,且张紧转动片63紧贴车身钢架板1外侧;后张紧弹簧64 一端与车身钢架板1外侧凸起卡钩连接,且后张紧弹簧64另一端与张紧滑动片 65外侧凸起连接;第四滚筒66通过嵌套安装在车身钢架板1上方轴孔内,且传输带2顶端内壁与第四滚筒66贴合;所述第五滚筒67嵌套于车身钢架板1上方轴孔内,且传输带2尾端内壁与第四滚筒66贴合。
具体的,转动集沙轮位于升降平台前端,且两个转动集沙轮旋转方向相反,同时向内旋转。
具体的,升降平台通过转动连接盘及微调弹簧共同作用在直角升降台前端,且升降平台可进行部分旋转自调节。
具体的,直角升降台位于升降平台后方车身钢架板前方,且直角升降台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可上下调节高度。
具体的,传输带嵌套在前传输带滚筒、滚筒、上传输带滚筒、第一滚筒、滑动张紧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第四滚筒之间,且滑动张紧滚筒设置为弹簧压紧使传输带张紧。
具体的,三角减震支架设置为镜像对称形式,且机身左右个两个。
具体的,聚乳酸沙袋嵌套在装沙漏斗下方圆筒上,且聚乳酸沙袋在四瓣紧固套筒和紧固转动螺母共同作用下紧密贴合。
具体的,第二滚筒作为传输带动力滚筒通过固定转轴安装在车身钢架板后方,且动力由传输带动力皮带作用下同整机前进动力整合。
具体实施步骤:
在发动机37作用下,主动皮带44将动力持续输送至履带主动轮42使得整机前进,同时在履带主动轮42所在的后承重主轴6在旋转中将动力通过传输带动力皮带56传递给第二滚筒41,与此同时,和第二滚筒41紧密贴合的传输带2获得动力从而开始运动,将前收集平台收集的沙粒持续向后输送;在电动机27作用下嵌套在发动机27动力输出端的第一锥齿28开始转动,同时与第一锥齿28啮合的第二齿轮29及锥直齿轮30等开始转动,第一齿轮13在此作用下也开始运转,而安装在第一齿轮13上方的第二皮带轮31也将动力通过第一传动带14和第二传动带20传递给两个转动集沙轮10,转动集沙轮10会在机器前进过程中和铲沙舌12配合将前方部分范围内的沙粒进行收集,然后拨向后方运转的传输带2;由于升降平台17和直角升降台18之间是通过转动连接盘26相连接,同时在升降平台17和直角升降台18之间安装有两个微调弹簧25,所以升降平台17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少量旋转以适应不平多变的工作环境,而直角升降台18则通过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这四根连杆组成的连杆机构控制其整体上下移动;传输带2在前传输带滚筒15、下传输带滚筒32、上传输带滚筒33、第一滚筒35、滑动张紧滚筒36、第三滚筒40、第二滚筒41、第四滚筒66;第五滚筒67等共同作用下持续工作,且第二滚筒 41为传输带2的动力来源,滑动张紧滚筒36和第五滚筒67可自动进行传输带2 张紧;由传输带2所书送过来的沙子将会在第二滚筒41的转角处输出至集沙漏斗55,而下方的装沙漏斗58输入端紧接着集沙漏斗55的输出端,装沙漏斗58 下方的圆筒状出口上套上了一簇聚乳酸沙袋61,而从此口漏出的沙子将会持续的装进聚乳酸沙袋61内从而完成装填,并在重力作用下自动铺设在整机前进路上,完成聚乳酸沙障的铺设。
综上所述,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通过安装在整机最前端的升降工作平台上的集沙轮和铲沙舌等共同作用,将机器前进过程中地面的沙粒进行均匀收集,并通过传输带将收集起来的沙粒进行传输至整机后方,而跟在传输带后方输出端的集沙漏斗将输送过来的沙粒进行收集,集沙漏斗将收集来的沙子引导至下方的装沙漏斗,装沙漏斗下端设置为圆筒状,可在此圆筒外端成簇嵌套聚乳酸沙袋,类机器制作腊肠灌肉过程,将沙子持续不断的灌入圆筒外端的聚乳酸沙袋,而在圆筒外还嵌套有四瓣紧固套筒和紧固转动螺母,他们可以进行手动调节从而控制聚乳酸沙袋的出量和扯出所需的力,从而防止因沙自身太重而使得沙子未将聚乳酸沙袋填满而已经铺设在地上,达不到压沙目的。通过对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各种地形、各种工作条件、高效率铺设、维修方便、操作简单,能够同时完成对沙子的收集、传输、装沙、铺设等一系列流程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己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包括:车身钢架板(1)、传输带(2)、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3)、前承重主轴(4)、三角减震支架(5)、后承重主轴(6)、电机输出皮带轮(7)、皮带轮(8)、前轮摆动短杆(9)、转动集沙轮(10)、右皮带轮(11)、铲沙舌(12)、第一齿轮(13)、第一传动带(14)、前传输带滚筒(15)、第二齿轮(16)、升降平台(17)、直角升降台(18)、左皮带轮(19)、第二传动带(20)、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微调弹簧(25)、转动连接盘(26)、电动机(27)、第一锥齿(28)、第二锥齿(29)、锥直齿轮(30)、第二皮带轮(31)、下传输带滚筒(32)、上传输带滚筒(33)、车身钢架板连接筒(34)、第一滚筒(35)、滑动张紧滚筒(36)、发动机(37)、支撑轮转动轴(38)、上履带支撑轮(39)、第三滚筒(40)、第二滚筒(41)、履带主动轮(42)、固定环(43)、主动皮带(44)、减震弹簧(45)、减震弹簧活塞杆(46)、承重轮组活动短杆(47)、承重轮组(48)、履带前轮转接杆(49)、导向小轮(50)、履带前轮(51)、承重主梁(52)、动力传动带(53)、大皮带轮(54)、集沙漏斗(55)、传输带动力皮带(56)、三层转动接口(57)、装沙漏斗(58)、四瓣紧固套筒(59)、紧固转动螺母(60)、聚乳酸沙袋(61)、前张紧弹簧(62)、张紧转动片(63)、后张紧弹簧(64)、张紧滑动片(65)、第四滚筒(66)、第五滚筒(67);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37)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车身钢架板(1)中间,且电机输出皮带轮(7)铆接在发动机(37)的输出端;所述传输带(2)通过嵌套方式安装在车身钢架板(1)中间,且第二滚筒(41)作为传输带动力滚筒通过固定转轴安装在车身钢架板(1)后方与传输带(2)紧密贴合;所述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3)为手性对称样式分别安装在车身钢架板(1)两侧,且履带前轮(51)和履带主动轮(42)分别被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3)嵌套在前后;所述前承重主轴(4)通过焊接固定在车身钢架板前端两侧,且三角减震支架(5)一端嵌套安装在前承重主轴(4)外侧;所述两对三角减震支架(5)镜像对称安装在车身两侧,且两对三角减震支架(5)一角通过减震弹簧(45)和减震弹簧活塞杆(46)铰接;所述后承重主轴(6)通过焊接固定在车身钢架板后端两侧,且两对三角减震支架(5)中一个三角支架一端嵌套安装在后承重主轴(6)外侧;所述皮带轮(8)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车身钢架板(1)后方轴端,且皮带轮(8)通过主动皮带(44)与电机输出皮带轮(7)相配合;所述前轮摆动短杆(9)嵌入安装在履带前轮转接杆(49)一端,且履带前轮转接杆(49)另一端嵌套在三角减震支架(5)所在的前承重主轴(4)上;所述转动集沙轮(10)嵌套在升降平台(17)两分支下方,且分别与左皮带轮(19)和右皮带轮(11)底端粘合;所述铲沙舌(1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直角升降台(18)下端直角平面上,且铲沙舌(12)和升降平台(17)无直接接触;所述第一齿轮(13)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二皮带轮低端相接,且锥直齿轮(30)与第一齿轮(13)相互啮合;所述第一传动带(14)嵌套在右皮带轮(11)与第二皮带轮(31)之间,第一传动带(14)在升降平台(17)上方;所述前传输带滚筒(15)嵌套在升降平台(17)下方的两个轴洞内,且传输带(2)前端嵌套在传输带滚筒(15)上;所述第二齿轮(16)铰接在升降平台(17)中后方,且第一齿轮(13)及锥直齿轮(30)与第二齿轮(16)啮合;所述升降平台(17)通过转动连接盘(26)及微调弹簧(25)共同作用在直角升降台(18)前端,且升降平台(17)位于整机最前端;所述直角升降台(18)通过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铰接在车身钢架板(1)前端,且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组成四杆机构;所述左皮带轮(19)通过粘合方式与转动集沙轮(10)配合,且第二传动带(20)与左皮带轮(19)嵌套;所述第二传动带(20)一端与左皮带轮(19)嵌套,另一端与第二皮带轮(31)嵌套,且第二传动带(20)位于升降平台(17)上面;所述微调弹簧(25)通过嵌套方式安装在升降平台(17)与直角升降台(18)之间弹簧套筒上,且微调弹簧(25)连接升降平台(17)和直角升降台(18)并呈压缩状态;所述转动连接盘(26)通过焊接固定在升降平台(17)与直角升降台(18)之间,且转动连接盘(26)可自由转动;所述电动机(27)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升降平台(17)中后方,且第一锥齿(28)轴铆接与电动机(27)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锥齿(29)嵌套于锥直齿轮(30)上方,且第一锥齿(28)与第二锥齿(29)相啮合;所述锥直齿轮(30)铰接在升降平台中后方,且第二齿轮(16)及第一齿轮(13)与锥直齿轮(30)啮合;所述下传输带滚筒(32)嵌套于升降平台(17)上方轴孔内,且传输带(2)前端外壁和下传输带滚筒(32)贴合;所述上传输带滚筒(33)嵌套于升降平台(17)上方轴孔内,且传输带(2)前端内壁和上传输带滚筒(33)贴合,上传输带滚筒(33)在下传输带滚筒(32)正上方;所述车身钢架板连接筒(34)焊接固定于两车身钢架板(1)中间;所述第一滚筒(35)嵌套于两车身钢架板(1)中间的轴孔内,且传输带(2)中部外壁和第一滚筒(35)贴合;所述滑动张紧滚筒(36)通过嵌套安装于两车身钢架板(1)之间的弧形滑槽内,且传输带(2)中部内壁和张紧滚筒(36)贴合;所述发动机(37)焊接固定于两车身钢架板(1)中间,且电机输出皮带轮(7)与发动机(37)输出轴铆接;所述支撑轮转动轴(38)嵌套于两车身钢架板(1)之间轴孔内,且上履带支撑轮(39)嵌套于支撑轮转动轴(38)两端;所述第三滚筒(40)通过嵌套方式安装于两个车身钢架板(1)中间的轴孔内,且传输带(2)后端外壁贴合;所述第二滚筒(41)嵌套于车身钢架板(1)后方的轴孔内,且传输带动力皮带(56)和第二滚筒(41)动力输入端链连接;所述履带主动轮(42)嵌套于后承重主轴(6)两端,且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3)内壁与履带主动轮(42)啮合;所述固定环(43)广泛分布嵌套于各转轴;所述主动皮带(44)嵌套于电机输出皮带轮(7)与皮带轮(8)之间;所述承重轮组活动短杆(47)铰接在三角减震支架(5)一角,且承重轮组(48)嵌套在承重轮组活动短杆(47)两端;所述履带前轮转接杆(49)一端嵌套在前承重主轴(4)一端,且履带前轮转接杆(49)另一端与前轮摆动短杆(9)嵌套;所述导向小轮(50)嵌套在前轮摆动短杆(9)一端,且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3)内壁与导向小轮(50)贴合;所述履带前轮(51)嵌套于前轮摆动短杆(9)另一端,且金属橡胶铰链式履带(3)内壁与履带前轮(51)贴合;所述承重主梁(52)两端分别嵌套在前承重主轴(4)和后承重主轴(6)之间,且履带前轮转接杆(49)紧贴着承重主梁(52);所述动力传动带(53)啮合于车身钢架板(1)内侧皮带轮和大皮带轮(54)之间,且大皮带轮(54)嵌套在后承重主轴上;所述集沙漏斗(55)顶端铰接在两车身钢架板(1)之间,且集沙漏斗(55)处在传输带(2)后端流沙输出端正下方;所述传输带动力皮带(56)嵌套于大皮带轮(54)和第二滚筒(41)端皮带轮之间;所述三层转动接口(57)通过螺栓连接安装于集沙漏斗(55)和装沙漏斗(58)之间;所述装沙漏斗(58)下方通过嵌套安装在后承重主轴(6)上,且集沙漏斗(55)输出端与装沙漏斗(58)输入端相连;所述四瓣紧固套筒(59)嵌套于装沙漏斗(58)下方圆筒上;所述紧固转动螺母(60)通过螺纹连接嵌套于四瓣紧固套筒(59)外侧,且四瓣紧固套筒(59)和转动螺母(60)内外螺纹啮合;所述聚乳酸沙袋(61)嵌套在装沙漏斗(58)下方圆筒上,且聚乳酸沙袋(61)和四瓣紧固套筒(59)紧密贴合;所述前张紧弹簧(62)一端与车身钢架板(1)外侧凸起卡钩连接,且张紧弹簧(62)另一端与张紧转动片(63)外侧凸起连接;所述张紧转动片(63)一端嵌套于前承重主轴(4)上,另一端嵌套于滑动张紧滚筒(36)两端,且张紧转动片(63)紧贴车身钢架板(1)外侧;所述后张紧弹簧(64)一端与车身钢架板(1)外侧凸起卡钩连接,且后张紧弹簧(64)另一端与张紧滑动片(65)外侧凸起连接;所述第四滚筒(66)通过嵌套安装在车身钢架板(1)上方轴孔内,且传输带(2)顶端内壁与第四滚筒(66)贴合;所述第五滚筒(67)嵌套于车身钢架板(1)上方轴孔内,且传输带(2)尾端内壁与第四滚筒(66)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集沙轮(10)位于升降平台(17)前端,且两个转动集沙轮(10)旋转方向相反,同时向内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17)通过转动连接盘(26)及微调弹簧(25)共同作用在直角升降台(18)前端,且升降平台(17)可进行部分旋转自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升降台(18)位于升降平台(17)后方车身钢架板(1)前方,且直角升降台(18)通过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可上下调节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2)嵌套在前传输带滚筒(15)、下传输带滚筒(32)、上传输带滚筒(33)、第一滚筒(35)、滑动张紧滚筒(36)、第二滚筒(41)、第三滚筒(40)、第四滚筒(66)、第五滚筒(67)之间,且滑动张紧滚筒(36)和第五滚筒(67)设置为弹簧压紧使传输带(2)张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减震支架(5)设置为镜像对称形式,且机身左右个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沙袋(61)嵌套在装沙漏斗(58)下方圆筒上,且聚乳酸沙袋(61)在四瓣紧固套筒(59)和紧固转动螺母(60)共同作用下紧密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筒(41)作为传输带动力滚筒通过固定转轴安装在车身钢架板(1)后方,且动力由传输带动力皮带(56)作用下同整机前进动力整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27745.3U CN215441843U (zh) | 2021-04-11 | 2021-04-11 | 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27745.3U CN215441843U (zh) | 2021-04-11 | 2021-04-11 | 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41843U true CN215441843U (zh) | 2022-01-07 |
Family
ID=7970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2774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441843U (zh) | 2021-04-11 | 2021-04-11 | 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4184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02834A (zh) * | 2022-05-05 | 2022-07-29 | 北华大学 | 沙袋沙障装填车 |
-
2021
- 2021-04-11 CN CN202120727745.3U patent/CN21544184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02834A (zh) * | 2022-05-05 | 2022-07-29 | 北华大学 | 沙袋沙障装填车 |
CN114802834B (zh) * | 2022-05-05 | 2023-12-22 | 北华大学 | 沙袋沙障装填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28632Y (zh) | 移动式袋装水泥装车机 | |
CN215441843U (zh) | 一种聚乳酸沙障铺设装置 | |
CN103572788A (zh) | 轮式扒装机 | |
CN101598018A (zh) | 掘锚机后配套行走式破碎、转载连续运输设备 | |
CN201240268Y (zh) | 轮式挖掘装载机 | |
CN205445650U (zh) | 用于煤矿井下的履带式液压支架装车机 | |
CN105599815A (zh) | 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仿形减振履带式行走底盘 | |
CN106216229A (zh) | 土石分离混料机 | |
CN108316279B (zh) | 一种连续翼翅袋沙障铺设机 | |
CN2865869Y (zh) | 链斗滚筒砂石筛分车 | |
CN203740004U (zh) | 履带式多功能水田作业车 | |
CN1109934A (zh) | 整修轨道道床用的机械设备 | |
CN201439059U (zh) | 履带行走式受料、转载破碎机 | |
CN108457313A (zh) | 小型井巷扒装机 | |
CN116078650A (zh) | 全液压履带移动重型物料筛分站 | |
CN114635458B (zh) | 一种输电线路铁塔组立现场平面施工装置 | |
CN110904910A (zh) | 一种清理路面薄冰的设备 | |
CN115807684A (zh) | 一种锚护车 | |
CN203412008U (zh) | 轮式扒装机 | |
CN201140937Y (zh) | 链斗式联合铲装车 | |
CN214494919U (zh) | 物料装车设备 | |
CN102605707B (zh) | 宽幅路面铣刨机 | |
CN203803780U (zh) | 油电两用自走式筛沙机 | |
CN211963433U (zh) | 粉尘收集机 | |
CN203593922U (zh) | 一种隧道道床换砟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