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8031U - 一种触点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点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18031U
CN215418031U CN202121643585.0U CN202121643585U CN215418031U CN 215418031 U CN215418031 U CN 215418031U CN 202121643585 U CN202121643585 U CN 202121643585U CN 215418031 U CN215418031 U CN 215418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relay
housing
positioning structure
arc extingu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435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俊平
黄嘉健
秦祖超
王亚宾
匡毅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gguang Sanyo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gguang Sanyo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gguang Sanyo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gguang Sanyo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435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18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18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180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点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机壳及多个触点组件,继电器机壳内形成有多个灭弧腔,触点组件上具有触点,多个触点组件的触点分别对应设于多个灭弧腔内。本方案的触点继电器,由于多个触点组件的触点分别对应设于多个灭弧腔,增强了多个触点组件的触点之间的绝缘击穿距离,可以保证多个触点组件的触点在带电使用时产生的电弧不会互相干扰,从而使得该触点继电器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触点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点继电器。
背景技术
触点继电器是电路开关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用触点作为电路接通元件。现有技术中,触点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往往处于同一个灭弧腔中,两个触点在带电使用时产生的电弧容易相互干扰,导致触点继电器发生短路等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点继电器,以解决现有触点继电器的触点在带电使用时产生的电弧容易相互干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触点继电器,包括:
继电器机壳,所述继电器机壳内形成有多个灭弧腔;以及
多个触点组件,所述触点组件上具有触点,多个所述触点组件的所述触点分别对应设于多个所述灭弧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触点组件包括动触点导电部件及静触点导电部件,所述触点包括设于所述动触点导电部件上的动触点及设于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上的静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设有所述静触点的一端位于所述灭弧腔内,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继电器机壳外,所述继电器机壳内还设置有连通于多个所述灭弧腔的容置腔,所述动触点导电部件设有动触点的一端位于所述灭弧腔内,所述动触点导电部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机壳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固定于所述继电器机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机壳包括对合连接的上机壳和下机壳,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上机壳的第一子定位结构和设于所述下机壳的第二子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上的第三子定位结构和第四子定位结构,所述第三子定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子定位结构,所述第四子定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子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机壳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的避让缺口,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的另一端沿所述避让缺口延伸至所述继电器机壳外。
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机壳包括对合连接的上机壳和下机壳,所述上机壳和/或所述下机壳上设有所述避让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触点继电器还包括若干隔板,若干所述隔板设于所述继电器机壳内,以间隔形成多个所述灭弧腔。
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机壳包括对合连接的上机壳和下机壳,所述上机壳和/或所述下机壳上设有所述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灭弧腔内延伸形成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继电器机壳朝向所述灭弧腔内延伸形成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夹设于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点继电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触点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机壳及多个触点组件,继电器机壳内形成有多个灭弧腔,触点组件上具有触点,多个触点组件的触点分别对应设于多个灭弧腔内。本方案的触点继电器,由于多个触点组件的触点分别对应设于多个灭弧腔,增强了多个触点组件的触点之间的绝缘击穿距离,可以保证多个触点组件的触点在带电使用时产生的电弧不会互相干扰,从而使得该触点继电器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点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点继电器的剖视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点继电器的剖视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点继电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继电器机壳;11、灭弧腔;12、容置腔;13、上机壳;14、下机壳;15、第一定位结构;151、第一子定位结构;152、第二子定位结构;16、避让缺口;17、第一限位结构;2、触点组件;21、动触点导电部件;22、静触点导电部件;23、触点;231、动触点;232、静触点;24、第二定位结构;241、第三子定位结构;242、第四子定位结构;3、隔板;31、第二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点继电器,该触点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机壳1及多个触点组件2,继电器机壳1内形成有多个灭弧腔11,触点组件2上具有触点23,多个触点组件2的触点23分别对应设于多个灭弧腔11内。
本方案的触点继电器,由于多个触点组件2的触点23分别对应设于多个灭弧腔11,增强了多个触点组件2的触点23之间的绝缘击穿距离,可以保证多个触点组件2的触点23在带电使用时产生的电弧不会互相干扰,从而使得该触点继电器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机壳1包括上机壳13和下机壳14,上机壳13和下机壳14对合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继电器机壳1还可以由上机壳13、中框及下机壳14等其他结构组成方式连接而成,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
本方案的触点组件2的数量具体可为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本实施例以触点组件2为两个进行示例。
进一步地,触点组件2包括动触点导电部件21及静触点导电部件22,触点23包括设于动触点导电部件21上的动触点231及设于静触点导电部件22上的静触点232,也即多个动触点导电部件21上的动触点231分别对应设于多个灭弧腔11,多个静触点导电部件22上的静触点232分别对应设于多个灭弧腔11,同一个触点组件2上的动触点231与静触点232接通产生的电弧在其所对应的灭弧腔11内即可实现灭弧,从而避免多个触点组件2上的触点23在带电使用时产生的电弧互相干扰。
更进一步地,静触点导电部件22设有静触点232的一端位于灭弧腔11内,静触点导电部件22的另一端延伸至继电器机壳1外,用于连接于电线,继电器机壳1内还设置有连通于多个灭弧腔11的容置腔12,容置腔12内设置有衔铁组件,动触点导电部件21设有动触点231的一端位于灭弧腔11内,动触点导电部件21的另一端延伸至容置腔12内,用于与衔铁组件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静触点导电部件22在继电器机壳1上的定位固定,继电器机壳1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15,静触点导电部件22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24,静触点导电部件22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5和第二定位结构24固定于继电器机壳1上。
进一步地,继电器机壳1包括对合连接的上机壳13和下机壳14,第一定位结构15包括设于上机壳13的第一子定位结构151和设于下机壳14的第二子定位结构152,第二定位结构24包括设于静触点导电部件22上的第三子定位结构241和第四子定位结构242,第三子定位结构241连接于第一子定位结构151,第四子定位结构242连接于第二子定位结构152。如此设置,静触点导电部件22不仅固定于上机壳13而且固定于下机壳14,从而可以提高静触点导电部件22固定于继电器机壳1上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仅在上机壳13或下机壳14上设置定位结构,静触点232导线部件仅固定于上机壳13或下机壳14的设计方式,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
示例性地,第一定位结构15为定位柱,也即第一子定位结构151和第二子定位结构152均为定位柱,第二定位结构24为定位孔,也即第三定位结构和第四定位结构均为定位孔,定位柱穿设于定位孔实现定位固定。采用孔柱配合连接的方式,拆装方便。
一些实施例,由于静触点导电部件22的另一端自灭弧腔11延伸至继电器机壳1外,为了避免继电器机壳1干涉静触点导电部件22的延伸,继电器机壳1上设有用于避让静触点导电部件22的避让缺口16,静触点导电部件22沿避让缺口16延伸至继电器机壳1外。
进一步地,上机壳13和/或下机壳14上设有避让缺口16。其中,上机壳13和/或下机壳14上设有避让缺口16具体包括如下三种情况:上机壳13上设有避让缺口16、下机壳14上设有避让缺口16、上机壳13和下机壳14上均设有避让缺口16。本方案优选采用上机壳13设有避让缺口16的设计方式。
优选地,第一子定位结构151位于避让缺口16内。如此设置,一方面,将避让缺口16设于上机壳13且第一子定位结构151设于避让缺口16内,方便生产加工;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子定位结构151设于避让缺口16内,第二定位部连接于第四定位部的同时也可以实现避让缺口16与静触点导电部件22的对位安装,提高上机壳13与静触点导电部件22的对位安装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灭弧腔11的数量与触点组件2的数量相对应,也即,当触点组件2为两个时,灭弧腔11的数量也为两个,当触点组件2的数量为三个时,灭弧腔11的数量也为三个,依次类推。本实施例以触点组件2的数量为两个进行示例,即灭弧腔11的数量也为两个。
进一步地,触点继电器还包括若干隔板3,若干隔板3设于继电器机壳1内,以间隔形成多个灭弧腔11。具体地,隔板3的数量比灭弧腔11的数量少一个,例如,当灭弧腔11的数量为两个时,隔板3的数量为一块,一块隔板3在继电器机壳1内间隔形成两个灭弧腔11,当灭弧腔11的数量为三个时,隔板3的数量为两块,两块隔板3在继电器机壳1内间隔形成三个灭弧腔11,依此类推。由上述可知,灭弧腔11的数量为两个,因此,隔板3的数量为一块。
更进一步地,上机壳13和/或下机壳14设有隔板3。其中,上机壳13和/或下机壳14设有隔板3具体包括如下三种情况:上机壳13上设有隔板3、下机壳14上设有隔板3、上机壳13和下机壳14上均设有隔板3,本实施例以上机壳13上设有隔板3为例进行示例。
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机壳1朝向灭弧腔11内延伸形成第一限位结构17,隔板3朝向灭弧腔11内延伸形成第二限位结构31,第一限位结构17和第二限位结构31夹设于静触点导电部件22。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静触点导电部件22在继电器机壳1上的设置稳定性。
进一步地,上机壳13和/或下机壳14朝向灭弧腔11内延伸形成第一限位结构17。上机壳13和/或下机壳14朝向灭弧腔11内延伸形成第一限位结构17具体包括如下三种情况:上机壳13上朝向灭弧腔11延伸形成第一限位结构17、下机壳14朝向灭弧腔11延伸形成第一限位结构17、上机壳13和下机壳14均朝向灭弧腔11延伸形成第一限位结构17,本实施例以下机壳14朝向灭弧腔11延伸形成第一限位结构17为例进行示例。
示例性,第二限位结构31和第一限位结构17均为限位凸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点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机壳1及多个触点组件2,继电器机壳1内形成有多个灭弧腔11,触点组件2上具有触点23,多个触点组件2的触点23分别对应设于多个灭弧腔11内。本方案的触点继电器,由于多个触点组件2的触点23分别对应设于多个灭弧腔11,增强了多个触点组件2的触点23之间的绝缘击穿距离,可以保证多个触点组件2的触点23在带电使用时产生的电弧不会互相干扰,从而使得该触点继电器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继电器机壳(1),所述继电器机壳(1)内形成有多个灭弧腔(11);以及
多个触点组件(2),所述触点组件(2)上具有触点(23),多个所述触点组件(2)的所述触点(23)分别对应设于多个所述灭弧腔(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2)包括动触点导电部件(21)及静触点导电部件(22),所述触点(23)包括设于所述动触点导电部件(21)上的动触点(231)及设于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22)上的静触点(2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22)设有所述静触点(232)的一端位于所述灭弧腔(11)内,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2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继电器机壳(1)外,所述继电器机壳(1)内还设置有连通于多个所述灭弧腔(11)的容置腔(12),所述动触点导电部件(21)设有动触点(231)的一端位于所述灭弧腔(11)内,所述动触点导电部件(2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腔(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机壳(1)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15),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22)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24),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22)通过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5)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4)固定于所述继电器机壳(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机壳(1)包括对合连接的上机壳(13)和下机壳(14),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5)包括设于所述上机壳(13)的第一子定位结构(151)和设于所述下机壳(14)的第二子定位结构(152),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4)包括设于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22)上的第三子定位结构(241)和第四子定位结构(242),所述第三子定位结构(241)连接于所述第一子定位结构(151),所述第四子定位结构(242)连接于所述第二子定位结构(15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机壳(1)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22)的避让缺口(16),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22)的另一端沿所述避让缺口(16)延伸至所述继电器机壳(1)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机壳(1)包括对合连接的上机壳(13)和下机壳(14),所述上机壳(13)和/或所述下机壳(14)上设有所述避让缺口(16)。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继电器还包括若干隔板(3),若干所述隔板(3)设于所述继电器机壳(1)内,以间隔形成多个所述灭弧腔(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机壳(1)包括对合连接的上机壳(13)和下机壳(14),所述上机壳(13)和/或所述下机壳(14)上设有所述隔板(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朝向所述灭弧腔(11)内延伸形成第二限位结构(31),所述继电器机壳(1)朝向所述灭弧腔(11)内延伸形成第一限位结构(17),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7)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31)夹设于所述静触点导电部件(22)。
CN202121643585.0U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触点继电器 Active CN215418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3585.0U CN215418031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触点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3585.0U CN215418031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触点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18031U true CN215418031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50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43585.0U Active CN215418031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触点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180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5512292A (ja) 低電圧パワー・サーキット・ブレーカ用の電極及びそれに関連するサーキット・ブレーカ
US20230030575A1 (en) Breaker and contactor
WO2022068542A1 (zh) 一种开关单元及开关电器
CN215418031U (zh) 一种触点继电器
CN112820593B (zh) 一种断路器的接线装置
CN210040630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0377434C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1238578U (zh) 电连接组件及其电连接器和电子组件
CN220439542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2322851U (zh) 一种带缓冲的接触式送电装置
CN218471781U (zh) 维修开关、电池包和车辆
CN216120088U (zh) 一种触点继电器
CN220821456U (zh) 一种端子罩及断路器
CN219350090U (zh) 一种继电器端脚防导通结构及继电器
CN215527598U (zh) 一种具有磁场灭弧功能的继电器
CN218975354U (zh) 具有限位结构的继电器
CN217933687U (zh) 一种模块化高分断微型断路器
CN215417913U (zh) 一种静插件
CN219627110U (zh) 一种断路器的抽屉座
CN218482147U (zh) 真空接触器
CN114336114B (zh) 同轴开关连接器
CN220856484U (zh) 一种断路器的静触头及断路器
CN108899234B (zh) 具有熔断保护功能的直流接触器
CN220341142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断路器
CN220439520U (zh) 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