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12252U - 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12252U
CN215412252U CN202121327529.6U CN202121327529U CN215412252U CN 215412252 U CN215412252 U CN 215412252U CN 202121327529 U CN202121327529 U CN 202121327529U CN 215412252 U CN215412252 U CN 2154122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outlet
total heat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275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柏坚
岑健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Jinling Air Conditione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Jinling Air Conditione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Jinling Air Conditione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Jinling Air Conditione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275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122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122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122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涉及新风技术领域。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包括机壳和全热交换器,机壳设置有新风入口、回风口、排风口以及送风口;第一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设置在送风口、全热交换器之间;第三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设置在回风口、全热交换器之间。由于将第一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分别设置在回风口、送风口处,使得第一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安装,此时,可以选取较厚的第一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以增强回风口、送风口处的除湿效果,从而在第一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全热交换器的共同作用下,提升除湿效果。

Description

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背景技术
新风除湿机一般设置有内循环除湿模式以及新风除湿模式,因此通常设置有新风口、全热交换器、排风口、回风口以及送风口,通过全热交换器将从新风口进入的空气在全热交换器中引起全热交换过程。相关技术中,通常会在送风口一侧设置两个热交换器,以在新风除湿机进入内循环模式时,使得空气自回风口进入后可以依次经过两个热交换器后进行除湿,此时,由于受限于送风口一侧的安装空间,因此需要设置体积较小的热交换器,此时单个热交换器除湿能力低。故将两个热交换器设置在送风口一侧时,新风除湿机的除湿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提出一种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可以提升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的除湿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新风入口、回风口、排风口以及送风口;
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设置有第一入风口、第二入风口、与所述第一入风口对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入风口对应设置的第二出风口,所述新风入口与第一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送风口连通;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二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
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送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口连通;
第三热交换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回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进风口与所述回风口连通,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出风口还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全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均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将第一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分别设置在送风口、回风口处,使得第一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安装,此时,可以选取较厚的第一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从而增强送风口、回风口处的除湿效果,因此可以在第一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全热交换器的共同作用下,提升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的除湿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排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排风口相邻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回风口、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新风入口、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第一风道阀门和/或第二风道阀门,所述第一风道阀门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之间,用于控制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流至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量;所述第二风道阀门设置在所述新风入口处,用于控制所述新风入口进入所述机壳的空气流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回风口相对设置,所述新风入口、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一侧,所述回风口、所述送风口均设置在所述机壳相对的另一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排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用于提升往所述排风口输出的风速。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送风风机,所述送风风机设置在所述送风口、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之间,用于提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往所述送风口输出的风速。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风道挡板,所述风道挡板设置在所述排风口。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的外循环时风向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的内循环时风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外循环下新风除湿制冷模式的冷媒循环回路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外循环下新风制热模式的冷媒循环回路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内循环下的冷媒循环回路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机壳100、新风入口110、回风口120、排风口130、送风口140、
全热交换器210、压缩机220、
第一热交换器310、第二热交换器320、第三热交换器330、
第一过滤网410、第二过滤网420、
第一风道阀门510、第二风道阀门520、风道挡板530、
排风风机700、
送风风机800、
电磁阀910、四通阀920、毛细管9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说明的是,全热交换器包括换热器芯体。室内排风和室外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换热器芯体时,由于气流分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度差和湿度差,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传湿现象,引起全热交换过程。夏季运行时,新风从全热交换器排风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室内空调干冷风干燥,使新风含湿量降低。冬季运行时,新风从全热交换器排风获得热量,温度升高。通过全热交换器,让新风从排风中回收能量。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本申请的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如图1所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包括:
机壳100,机壳100设置有新风入口110、回风口120、排风口130以及送风口140;
全热交换器210,全热交换器210设置有第一入风口、第二入风口、与第一入风口对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入风口对应设置第二出风口,新风入口110与第一入风口连通,第一出风口与送风口140连通;回风口120与第二入风口连通,第二出风口与排风口130连通;
第一热交换器310,第一热交换器310设置在送风口140、全热交换器210之间;第一热交换器310的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一热交换器310的出风口与送风口140连通;
第三热交换器330,第三热交换器330设置在回风口120、全热交换器210之间;第三热交换器330的进风口与回风口120连通,第三热交换器330出风口与第二入风口连通;第三热交换器330的出风口还与第一热交换器310的进风口连通。
全热交换器210、第一热交换器310、第二热交换器320、第三热交换器330均设置在机壳100内。
由于将第一热交换器310、第三热交换器330分别设置在回风口120、送风口140处,使得第一热交换器310、第三热交换器330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安装,此时,可以选取较厚的第一热交换器310、第三热交换器330,从而增强回风口120、送风口140处的除湿效果,从而可以在第一热交换器310、第三热交换器330、全热交换器210的共同作用下,提升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的除湿效果。
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320,第二热交换器320设置在排风口130、全热交换器210之间;第二热交换器320的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第二热交换器320的出风口与排风口130连通;第二热交换器320设置在所述机壳100内。
可理解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压缩机220,压缩机220设置在机壳100内,且压缩机220与排风口130相邻设置。通过将压缩机220设置在排风口130一侧,可以使得压缩机220产生的热量可以更快由排风口130排出。
可理解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第一过滤网410,第一过滤网410设置在回风口120、第三热交换器330之间。通过设置第一滤网,可以过滤掉进入第三热交换器330的空气中灰尘等杂质,以保护第三热交换器330,从而延长其使用年限。在内循环的时候,起到洁净室内空气的作用。
可理解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第二过滤网420,第二过滤网420设置在新风入口110、全热交换器210之间。通过设置第二滤网,可以过滤掉从新风入口110进入全热交换器210的空气中灰尘等杂质的含量,延长全热交换器210的使用年限。
可理解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第一风道阀门510,第一风道阀门510位于第一热交换器310、第三热交换器330之间,用于控制从第三热交换器330流至第一热交换器310的空气流量。通过设置第一风道阀门510,可以内循环和外循环时回风口空气的走向。
可理解为,在一些实施例中,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第二风道阀门520,第二风道阀门520设置在新风入口110处,用于控制新风入口110处空气流量。
可理解为,如图1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第一风道阀门510和第二风道阀门520。
需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当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机壳100内的空气进行外循环时,第一风道阀门510关闭,第二风道阀门520打开。如图3所示,当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机壳100内的空气进行内循环时,第一风道阀门510打开,第二风道阀门520关闭。其中,图示中的粗线箭头表示机壳100内空气流向。
可理解为,新风入口110与回风口120相对设置,新风入口110、排风口130设置在机壳100的一侧,回风口120、送风口140均设置在机壳100相对的另一侧。
可理解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排风风机700,排风风机700设置在排风口130、全热交换器210之间,用于提升往排风口130输出的风速。
可理解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送风风机800,送风风机800设置在送风口140、第一热交换器310之间,用于提升第一热交换器310往送风口140输出的风速。
可理解为,如图1至图3所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风道挡板530,风道挡板设置在排风口130。通过设置风道挡板530,可以在空气内循环时,关闭排风口,避免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从排风口处吸风。
需说明的是,当设置有排风风机700时,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处于空气内循环时,如图3所示,排风风机700为关闭的。此时,风道挡板530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关闭。如图2所示,当排风风机700开启时,在排风作用下风道挡板530被吹开。
下面参考图1至图6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种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限制。
如图1所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包括:
机壳100,机壳100设置有新风入口110、回风口120、排风口130以及送风口140;
全热交换器210,全热交换器210设置有第一入风口、第二入风口、与第一入风口对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入风口对应设置的第二出风口,新风入口110与第一入风口连通;第一出风口与送风口140连通;回风口120与第二入风口连通,第二出风口与排风口130连通;
第一热交换器310,第一热交换器310设置在送风口140、全热交换器210之间;第一热交换器310的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一热交换器310的出风口与送风口140连通;
第二热交换器320,第二热交换器320设置在排风口130、全热交换器210之间;第二热交换器320的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第二热交换器320的出风口与排风口130连通;
第三热交换器330,第三热交换器330设置在回风口120、热交换器之间;第三热交换器330的进风口与回风口120连通,第三热交换器330出风口与第二入风口连通;第三热交换器330的出风口还与第一热交换器310的进风口连通;
其中,全热交换器210、第一热交换器310、第二热交换器320、第三热交换器330均设置在机壳100内。
如图1所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压缩机220,压缩机220设置在机壳100内,且压缩机220与排风口130相邻设置。
如图1所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第一过滤网410,第一过滤网410设置在回风口120、第三热交换器330之间。
如图1所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第二过滤网420,第二过滤网420设置在新风入口110、全热交换器210之间。
如图1所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第一风道阀门510和第二风道阀门520,第一风道阀门510位于第一热交换器310、第三热交换器330之间,用于控制从第三热交换器330流至第一热交换器310的空气流量。第二风道阀门520设置在新风入口110和第二过滤网420之间。
如图1所示,新风入口110与回风口120相对设置,新风入口110、排风口130设置在机壳100的一侧,回风口120、送风口140均设置在机壳100相对的另一侧。
如图1所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排风风机700,排风风机700设置在排风口130、第二热交换器320之间,用于提升第二热交换器320往排风口130输出的风速。
如图1所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送风风机800,送风风机800设置在送风口140、第一热交换器310之间,用于提升第一热交换器310往送风口140输出的风速。
如图1至图3所示,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还包括风道挡板530,风道挡板530设置在排风口130。
此时,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存在四种模式:外循环下的新风模式、外循环下的新风除湿制冷模式、外循环下的新风制热模式以及内循环除湿模式。
当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处于新风模式时,压缩机220不启动,排风风机700、送风风机800启动,其空气走向参照图2所示的箭头。
下面参照图4至图6描述新风除湿制冷模式、新风制热模式以及内循环除湿模式下冷媒走向。其中,虚线部分表示被电磁阀910截止的冷媒回路。
当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处于外循环新风模式时,排风风机700、送风风机800开启。自新风入口110进入的室外新风通过第二过滤网420、全热交换器210、第一热交换器310从送风口140进入室内;自回风口120进入的室内空气通过第一过滤网410、第三热交换器330、全热交换器210、第二热交换器320,从排风口130排出室外。
当其处于新风除湿制冷模式时,如图4所示,压缩机220工作、排风风机700、送风风机800开启。此时,通过控制外循环模式下冷媒通道上的电磁阀910,冷媒可通过压缩机220、四通阀920,分别经过第二热交换器320、毛细管930、第一热交换器310以及第三热交换器330并回到压缩机220内形成冷媒回路,使得送风口140处输出的空气除湿降温。
当处于新风制热模式,如图5所示;此时冷媒通过压缩机220、四通阀920分别经过第三热交换器330、第一热交换器310并通过毛细管930,经过第二热交换器320回到压缩机220形成冷媒回路,使得送风口140处输出的空气升温降湿。
当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启动内循环除湿模式,第一风道阀门510打开,第二风道阀门520关闭,排风风机700关闭,风道挡板530在重力作用下关闭。此时,回风口120处进入的室内回风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网410、第三热交换器330和第一热交换器310除湿后,通过送风风机800进入室内。如图6所示,通过控制内循环模式下冷媒通道上的电磁阀,此时冷媒通过压缩机220、四通阀920、分别经过第一热交换器310、毛细管930、第三热交换器330后回到压缩机形成冷媒回路。
因此,本申请将新风、全热交换、除湿功能集成在一体机内,实现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的显热量、潜热量交换,且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新风入口、回风口、排风口以及送风口;
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设置有第一入风口、第二入风口、与所述第一入风口对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入风口对应设置的第二出风口,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第一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送风口连通;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二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
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送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口连通;
第三热交换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回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进风口与所述回风口连通,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出风口还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全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均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排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排风口相邻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回风口、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新风入口、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风道阀门和/或第二风道阀门,所述第一风道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之间,用于控制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流至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量;所述第二风道阀门设置在所述新风入口处,用于控制所述新风入口(110)处的空气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回风口相对设置,所述新风入口、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一侧,所述回风口、所述送风口均设置在所述机壳相对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用于提升往所述排风口输出的风速。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送风风机,所述送风风机设置在所述送风口、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之间,用于提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往所述送风口输出的风速。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道挡板,所述风道挡板设置在所述排风口。
CN202121327529.6U 2021-06-15 2021-06-15 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Active CN2154122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7529.6U CN215412252U (zh) 2021-06-15 2021-06-15 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7529.6U CN215412252U (zh) 2021-06-15 2021-06-15 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12252U true CN215412252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39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27529.6U Active CN215412252U (zh) 2021-06-15 2021-06-15 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122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5600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0091643B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0715364B (zh)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212081440U (zh) 新风空调
CN217082837U (zh) 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CN206257741U (zh) 一体式新风除湿机
CN215412252U (zh) 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CN217082836U (zh) 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CN217235899U (zh) 空调系统
CN107543333B (zh) 热泵干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4095203U (zh) 热泵机组以及空气源热泵烘干系统
CN115218275A (zh) 机柜空调风道组件和机柜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13273672U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除湿烘干系统
CN211177149U (zh) 窗式空调器
JP3614775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JPS58205031A (ja) 空調換気装置
CN217629030U (zh) 一种干衣柜
CN213273676U (zh) 一种热泵除湿烘干系统
CN21301993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017646U (zh) 一种双级能量回收新风空调机组
CN21104116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7402695U (zh) 空调一体机
JPH05141699A (ja) 熱交換気空調ユニツト
CN219656200U (zh) 除湿设备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7685362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