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00846U - 一种垃圾过滤装置及吸尘垃圾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过滤装置及吸尘垃圾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00846U
CN215400846U CN202120240174.0U CN202120240174U CN215400846U CN 215400846 U CN215400846 U CN 215400846U CN 202120240174 U CN202120240174 U CN 202120240174U CN 215400846 U CN215400846 U CN 215400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bage
dust
box
air inlet
tra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4017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ow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ow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ow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ow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4017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008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00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008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过滤装置及吸尘垃圾桶,主要包括:壳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滤芯,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垃圾中转盒,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垃圾中转盒的内部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之间通过所述进气口互相连通,所述垃圾中转盒的一侧还设有尘气入口。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过滤装置的结构简单,可安装于吸尘垃圾桶中,实现了垃圾过滤、尘气分离,还具有垃圾中转的作用。所述吸尘垃圾桶兼具有垃圾桶和吸尘器的功能,使用起来卫生、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过滤装置及吸尘垃圾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桶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过滤装置及吸尘垃圾桶。
背景技术
细小的垃圾、灰尘等不易打扫干净,通常使用吸尘器进行清洁。现有的家用吸尘器的集尘袋一般较小,且集尘袋一般是循环使用的,需要频繁地清理,而清理过程很容易将手弄脏。此外,将所述集尘袋中的垃圾和灰尘倒入垃圾桶中时,灰尘也容易再次散布到空气中,造成污染。因此,现有的吸尘器具有在清理维护时不方便,也不卫生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过滤装置,用于将携带有灰尘等细小垃圾的气流中垃圾与空气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尘垃圾桶,集垃圾桶和吸尘器的功能于一身。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垃圾过滤装置,包括:
壳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滤芯,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垃圾中转盒,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所述垃圾中转盒的内部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之间通过所述进气口互相连通,所述垃圾中转盒的一侧还设有尘气入口。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进气口设于壳体的下部,所述出气口设于壳体的上部。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壳体的进气口由壳体上开设的若干通孔构成,所述通孔之间的壳体外壁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多个防堵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中转盒包括与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盒体,及设于盒体下部的可开合的盒盖;所述盒体的一侧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盒盖的一侧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转轴固定在一起,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并控制驱动电机的运转。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中转盒的盒盖与盒体在盖合时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所述盒盖的内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密封设于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中转盒的盒体外壁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盒体上设有连通至盒体内部的连通孔,并且该连通孔位于压力传感器的内侧。
一种吸尘垃圾桶,包括桶体和吸尘系统,所述吸尘系统包括上述垃圾过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桶体设有内罩,桶体的上部设有桶盖,所述内罩的中部设有容置腔,内罩的顶侧设有通入其容置腔的入口;
所述吸尘系统还包括进气道、排气道及风机,
所述桶体的下部设有一吸尘入口,且与所述进气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道的另一端则与所述垃圾中转盒的尘气入口连通;
所述垃圾过滤装置设于所述桶盖下侧的中部,且位于所述内罩的上方;所述垃圾过滤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排气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气道另一端则与所述风机的抽气口连通,风机的排气口则连通至外部。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内罩上开设有排气孔,且排气孔与内罩、桶体内壁之间的空间连通;
所述吸尘系统还设有阀门,所述阀门包括出气端口及第一进气端口、第二进气端口,所述第二进气端口与内罩、桶体内壁之间的空间连通;
所述排气道包括第一排气道和第二排气道,其中:
第一排气道的一端与所述垃圾过滤装置的出气口连通,第一排气道的另一端则与所述阀门的第一进气端口连通;
第二排气道的一端与所述阀门的出气端口连通,第二排气道的另一端则与所述风机的抽气口连通;
吸尘时,所述阀门的第一、第二进气端口至其出气端口的通路均打开;铺袋时,所述阀门的第一进气端口至其出气端口的通路关闭,所述阀门的第二进气端口至其出气端口的通路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内罩内还设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内罩的容置腔内是否铺设有垃圾袋;所述检测装置向控制装置发送检测信号,所述控制装置则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风机是否运行;所述控制装置还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阀门的启闭。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检测装置为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固定于所述内罩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接收端则固定于所述内罩的另一侧内壁上或者底部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桶体的底部设有两组轮子,一组为设于桶体底部的一侧内缘的万向轮,另一组为设于桶体底部的另一侧内缘的定向轮。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吸尘入口设于所述桶体底面的一侧缘或者所述桶体的侧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所述垃圾过滤装置的结构简单,可安装于吸尘垃圾桶中,其进气口优选为由若干个孔径较小的通孔构成,可挡下较大的垃圾,实现了垃圾过滤和尘气分离。所述通孔之间的壳体外壁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多个防堵凸起,避免了进气口处的局部堵塞。
2、所述壳体还固定连接有垃圾中转盒,其中积累的垃圾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盒盖向下翻转打开,垃圾落出,进而实现垃圾的临时存放。所述垃圾中转盒的盒盖可采用驱动电机驱动。
3、所述盒盖设置有密封,避免了盒盖与盒体盖合在一起时漏气,以保证尘气分离效果,保持吸力稳定。
4、所述垃圾中转盒上还进一步设有压力传感器,检测盒体内压力的变化,进而判断吸力是否保持在预设的范围内。当检测到存在所述吸力不足的情况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盒盖打开,排出垃圾,实现了智能控制。
5、所述吸尘垃圾桶既可作为吸尘器使用,又可以作为垃圾桶使用,当垃圾袋装满后,可直接丢弃,既方便又卫生。
6、吸尘垃圾桶及吸尘系统的结构合理,吸尘时能够很好地保证垃圾袋贴附在内罩的内壁上,不会被向上吸走。
7、所述排气道中部设置有三通阀,根据吸尘、铺袋的不同需要控制三通阀的启闭,用于选择吸尘或铺袋模式。所述内罩内设有用于检测垃圾袋的检测装置,实现了智能检测和智能控制,可在吸尘和铺袋两种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8、根据需要设置所述吸尘入口的位置,使用起来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垃圾过滤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设有垃圾过滤装置的桶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设有垃圾过滤装置的桶盖轴侧示意图,图中示出了部分剖面。
图4为实施例的吸尘垃圾桶的仰视图。
图5为图4中E-E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H-H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的吸尘垃圾桶的内罩的轴侧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控制装置与风机、阀门、检测装置、压力传感器、驱动电机的连接框图。
图号说明:
10.壳体,100.进气口,101.出气口,102.通孔,103.防堵凸起,11.滤芯。
20.盒体,21.盒盖,22.尘气入口,23.驱动电机,24.密封,25.安装槽,26.压力传感器, 27.连通孔。
30.检测装置,30-a.发射端,30-b.接收端,31.控制装置。
40.桶体,41.内罩,410.容置腔,411.内罩的入口,412.排气孔,42.桶盖,43.吸尘入口,44.万向轮,45.定向轮。
50.进气道,51.过滤机构,52.排气道,52-a.第一排气道,52-b.第二排气道,53.阀门, 530.出气端口,531.第一进气端口,532.第二进气端口,54.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垃圾过滤装置包括壳体10和滤芯11。所述壳体10设有进气口100和出气口10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气口100设于壳体10的下部,所述出气口101设于壳体的上部。所述滤芯11则固定于所述壳体10内。如图中箭头B所示,携带垃圾的气流从壳体10下部的进气口100经过滤芯11时,垃圾及颗粒较小的灰尘均被挡下,空气则透过滤芯11并从壳体10上部的出气口101排出,以此实现垃圾过滤、尘气分离。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被挡下的垃圾、灰尘向下掉落。
所述过滤装置中,壳体10上的出气口101处流通的主要是空气,因此出气口101的设置 (包括其形状、大小)无限制,有利于空气流通即可。优选的,所述出气口101设置为较大的开口,便于将所述滤芯11安装至所述壳体10中。所述壳体10下部的进气口101则优选为由壳体10下部开设的若干个孔径较小的通孔102构成,其优点是:
1)可对灰尘等细小垃圾进行分散,避免因所述壳体10下方的气体流速的差异,导致局部堵塞严重,进而缩减所述滤芯11的寿命;
2)所述通孔102之间的壳体10外壁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多个防堵凸起103,在尘气分离的同时,所述携带垃圾的气流中也可能包括较大的垃圾,例如纸屑,容易吸附在进气口100 处,引起局部堵塞,所述防堵凸起103则顶住类似纸屑等较大垃圾,避免了所述通孔102被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0还固定连接有垃圾中转盒。其中,垃圾中转盒包括上部与壳体 10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盒体20,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与盒体20的内部空间之间通过所述进气口 100互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20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下侧,相应的,盒体20下部设有可开合的盒盖21,盒体20的一侧还设有尘气入口22。过滤时,盒体10的盒盖21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携带垃圾的气流从所述尘气入口22进入盒体20内到达所述壳体10的进气口 100处,气流所携带的垃圾被挡下,气流中的空气则透过所述壳体10的出气口101排出,所述被挡下的垃圾则可落在所述盒体20的盒盖21上,直到盒盖21上积累的垃圾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盒盖21向下翻转打开,垃圾落出。
图2和图3示出了设有所述垃圾过滤装置的桶盖,如图所示,为了便于自动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垃圾中转盒的盒盖21采用驱动电机23驱动,并且配置相应的控制装置31(见图8)。所述驱动电机23固定于所述垃圾中转盒的盒体20的一侧,所述盒盖21的一侧与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转轴固定在一起,所述控制装置31与所述驱动电机23电连接,并控制驱动电机23的运转。所述驱动电机23运转时,其输出轴带动盒盖21翻转,进而实现盒盖21的开合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中转盒的盒盖21与盒体20在盖合时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24。所述密封24优选为密封圈,所述盒盖21的内侧进一步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密封24的安装槽 25,密封圈设于安装槽25内。当盒盖21与盒体20盖合在一起时,密封24夹在两者之间,避免了漏气,以保证尘气分离效果。
随着所述携带垃圾的气流不断进入,垃圾中转盒内的垃圾不断聚集,可能导致阻力较大,气流不能顺利通过,表现为流向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气口101方向的吸力不足。为此,所述垃圾中转盒上还进一步设有压力传感器26。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26设于所述垃圾中转盒的盒体20的外壁,所述盒体20上设有连通至盒体20内部的连通孔27,并且该连通孔27位于压力传感器26的内侧。当吸力不足时,所述垃圾中转盒内的气压接近盒外的气压;当吸力足够时,垃圾中转盒内的气压明显小于盒外的气压。采用所述压力传感器27检测前述压力的变化,进而判断吸力是否保持在预设的范围内。所述压力传感器27也与所述控制装置31电连接,并将相应的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31,控制装置31再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机23。当检测到存在所述吸力不足的情况时,所述驱动电机23驱动所述盒盖21打开,排出垃圾。
实施例2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的吸尘垃圾桶主要包括桶体40和吸尘系统。
所述桶体40设有内罩41,桶体40的上部则设有桶盖42。其中,所述桶盖42与桶体4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铰接,以翻转的方式打开或者关闭桶盖42。
所述内罩41的中部中空构成容置腔410,内罩41的顶侧设有较大的入口411。使用时,垃圾袋(图中未示出)从内罩41顶侧的入口411铺入容置腔410内。内罩41比所述桶体40小,内罩41与桶体40之间的空间用于安装所述吸尘系统。
所述吸尘系统包括进气道50、实施例1的垃圾过滤装置51、排气道52、阀门53及风机 54。
所述进气道50设于所述内罩41与桶体40之间;所述桶体40的下部设有一吸尘入口43,且与所述进气道50的下端连通。所述进气道50的上端则与所述垃圾过滤装置51的进气口 100连通,或者在所述垃圾过滤装置51设有垃圾中转盒时,与垃圾中转盒的尘气入口22连通。
所述垃圾过滤装置51设于所述桶盖42下侧的中部,同时位于所述内罩41的容置腔410 的上方,以使垃圾过滤装置51所滤下的灰尘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所述内罩41中的垃圾袋内。所述垃圾过滤装置51的滤芯11优选为过滤棉,或者其它具有较小的孔隙结构的过滤产品,例如海绵、过滤网等。滤芯11的具体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受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容易理解,可以将携带有灰尘的气体中的灰尘和气体分开,使气体可透过而留下灰尘的垃圾过滤装置均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吸尘系统,以实现尘气分离。
所述垃圾过滤装置51的出气口101与所述排气道52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气道52另一端则与所述风机54的抽气口连通,风机54的排气口则连通至外部。
结合图7所示,所述内罩41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412,使得气体能在内罩41内部空间与内罩41与桶体40内壁之间的空间之间流通。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内罩41的侧壁、底面上均设有若干排气孔412,排气孔412的孔径相对较小。所述排气孔412与排气孔412 之间的间隔均匀,并且较为密集。
回到图6所示,所述排气道52中段的位置处还设有所述阀门53,通过控制阀门53来控制是否执行吸尘操作。所述阀门53优选为三通阀,包括出气端口530及第一进气端口531、第二进气端口532。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道52分成两个部分,包括第一排气道52-a和第二排气道52-b,其中:
第一排气道52-a的一端与所述垃圾过滤装置51的出气口101连通,第一排气道52-a的另一端则与所述阀门53的第一进气端口531连通;
第二排气道52-b的一端与所述阀门53的出气端口530连通,第二排气道52-b的另一端则与所述风机54的抽气口连通;
吸尘时,所述阀门53的第一进气端口531至其出气端口530的通路打开,所述风机54 运行并且在进气道50、排气道52中形成抽吸气流,将所述吸尘入口43处的灰尘吸入。如图 5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携带灰尘的气流经过进气道52,到达所述垃圾过滤装置51时,尘气分离,垃圾暂留在所述垃圾中转盒内。吸力不足时,垃圾中转盒的盒盖21打开,灰尘等垃圾落入所述内罩41内的垃圾袋内。如图6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剩余的空气透过垃圾过滤装置 51,进入排气道52,被所述风机54抽出。当垃圾袋装满后,可直接丢弃,既方便又卫生。
在上述过程中,所述垃圾过滤装置51、垃圾中转盒无密封或者密封失效时,内罩41的上方存在气流,会导致内罩41内的垃圾袋容易被向上吸走,影响使用。此外,在所述内罩41上方的气流流速达到一定程度时,还可能将垃圾袋吸附至所述垃圾过滤装置51上,并且阻塞垃圾过滤装置51。所述阀门53的第二进气端口532与内罩41与桶体40内壁之间的空间连通,再通过所述内罩41上设置的排气孔412解决上述问题。所述阀门53的第二进气端口532至其出气端口530的通路也打开,所述风机抽吸时,也在所述内罩41与桶体40之间形成了负压,进而保持所述垃圾袋贴附在内罩41的内壁上。
除了吸尘功能外,上述吸尘垃圾桶也能实现铺袋的功能。将所述阀门53的第一进气端口 531至其出气端口530的通路关闭,所述阀门53的第二进气端口532至其出气端口530的通路打开,再启动所述风机54,以确保足够的吸力。如图6中箭头C和箭头D所示的方向,所述内罩41中,垃圾袋下方及四周的空气逐渐被所述风机54抽出,以使垃圾袋与内罩41的内壁贴在一起,完成铺袋。
结合图8所示,为了便于对吸尘功能和铺袋功能的选择控制,所述内罩41内还设有检测装置30,用于检测内罩41的容置腔内是否铺设有垃圾袋。当内罩41未铺有垃圾袋时,则不启用所述吸尘功能。相应的,吸尘垃圾桶设有所述控制装置31。所述控制装置31与所述风机54、所述检测装置30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30向所述控制装置50发送检测信号,所述控制装置31则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风机54是否运行。所述阀门53则优选为电控阀门,例如电磁阀。所述阀门53也与所述控制装置31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31还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该阀门53的启闭。所述阀门53、控制装置31及检测装置30均为现有的常规产品,可通过市售获得。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30优选为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包括发射端30-a和接收端30-b,所述发射端30-a固定于所述内罩41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接收端30-b则固定于所述内罩41 的另一侧内壁上或者底部内壁上。所述发射端30-a向所述接收端30-b发射光信号,当垃圾袋铺入完成后,垃圾袋自身挡住所述光信号,此时所述接收端30-b未接收到光信号,所述控制装置31据此判断垃圾袋已铺入,可以启动吸尘;显然,当内罩41内未铺设有垃圾袋时,所述接收端30-b接收到光信号,所述控制装置31据此判断垃圾袋未铺入,禁止启动吸尘。容易理解,采用控制装置31控制风机以及控制装置31与电控阀门、检测装置等电路连接是常规技术手段,且根据具体产品型号的差异导致具体电路连接也有差异,根据相应产品说明书的指示连接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对上述现有产品作详细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本实用新型记载的连接关系和现有的常规技术手段即可实施。
进一步的,所述桶体40的底部设有多个轮子,以便于移动吸尘垃圾桶。其中,所述多个轮子分为两组,一组为万向轮44,设于桶体40底部的一侧内缘;另一组为定向轮45,设于桶体40底部的另一侧内缘。
优选的,所述吸尘入口43设于所述桶体40底面的一侧缘,且该吸尘入口设置为较大的敞口,在移动所述吸尘垃圾桶的过程中,即可对地面上的灰尘等细小垃圾进行清洁;或者,所述吸尘入口43也可以设于所述桶体40的侧面等其它位置,且将该吸尘入口43设置为接口结构,用于外接软管(图中未示出),便于对除了地面之外的其它地方进行吸尘清洁。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垃圾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滤芯,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垃圾中转盒,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所述垃圾中转盒的内部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之间通过所述进气口互相连通,所述垃圾中转盒的一侧还设有尘气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于壳体的下部,所述出气口设于壳体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进气口则由壳体上开设的若干通孔构成,所述通孔之间的壳体外壁上设有多个防堵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中转盒包括与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盒体,及设于盒体下部的可开合的盒盖;所述盒体的一侧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盒盖的一侧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转轴固定在一起,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并控制驱动电机的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中转盒的盒盖与盒体在盖合时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所述盒盖的内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密封设于安装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中转盒的盒体外壁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盒体上设有连通至盒体内部的连通孔,并且该连通孔位于压力传感器的内侧。
7.一种吸尘垃圾桶,包括桶体和吸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垃圾过滤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设有内罩,桶体的上部设有桶盖,所述内罩的中部设有容置腔,内罩的顶侧设有通入其容置腔的入口;
所述吸尘系统还包括进气道、排气道及风机,
所述桶体的下部设有一吸尘入口,且与所述进气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道的另一端则与所述垃圾中转盒的尘气入口连通;
所述垃圾过滤装置设于所述桶盖下侧的中部,且位于所述内罩的上方;所述垃圾过滤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排气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气道另一端则与所述风机的抽气口连通,风机的排气口则连通至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上开设有排气孔,且排气孔与内罩、桶体内壁之间的空间连通;
所述吸尘系统还设有阀门,所述阀门包括出气端口及第一进气端口、第二进气端口,所述第二进气端口与内罩、桶体内壁之间的空间连通;
所述排气道包括第一排气道和第二排气道,其中:
第一排气道的一端与所述垃圾过滤装置的出气口连通,第一排气道的另一端则与所述阀门的第一进气端口连通;
第二排气道的一端与所述阀门的出气端口连通,第二排气道的另一端则与所述风机的抽气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内还设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内罩的容置腔内是否铺设有垃圾袋;所述检测装置向控制装置发送检测信号,所述控制装置则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风机是否运行;所述控制装置还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阀门的启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尘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为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固定于所述内罩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接收端则固定于所述内罩的另一侧内壁上或者底部内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的底部设有两组轮子,一组为设于桶体底部的一侧内缘的万向轮,另一组为设于桶体底部的另一侧内缘的定向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入口设于所述桶体底面的一侧缘或者所述桶体的侧面上。
CN202120240174.0U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垃圾过滤装置及吸尘垃圾桶 Active CN2154008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0174.0U CN215400846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垃圾过滤装置及吸尘垃圾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0174.0U CN215400846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垃圾过滤装置及吸尘垃圾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00846U true CN215400846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2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40174.0U Active CN215400846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垃圾过滤装置及吸尘垃圾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008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07604B2 (ja) 真空掃除機用のベースステーション
CN112401765B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3226142A (zh) 机器人清洁器、站和清洁系统
RU2277372C2 (ru) Пылесборник робота-пылесоса
US3177635A (en) Industrial vacuum cleaners
GB2305623A (en) Adaptor for a vacuum cleaner
CN215191283U (zh) 一种集成站
CN112263191A (zh) 集成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01352326A (zh) 一种自动清洁器用的垃圾收集装置
CN112716387A (zh) 吸尘基站、清洁机器人及清洁系统
CN211568964U (zh) 一种智能家居用垃圾回收装置
WO1998035603A1 (en) Device for a cyclone vacuum cleaner
WO1998035601A1 (en) Cyclone separator for a vacuum cleaner
CN215400846U (zh) 一种垃圾过滤装置及吸尘垃圾桶
CN214434003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6302212U (zh) 一种垃圾桶
CN215400790U (zh) 一种吸尘垃圾桶
CN201119847Y (zh) 一种自动清洁器用的垃圾收集装置
CN215400821U (zh) 一种吸尘垃圾桶
CN215650825U (zh) 一种智能吸尘垃圾桶
CN215383696U (zh) 一种吸尘基站、清洁机器人及清洁系统
CN215305523U (zh) 吸尘风路组件、集尘桩及清洁系统
CN215305518U (zh) 集尘桩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
CN211674032U (zh) 自移动清洁装置的集尘盒及自移动清洁装置和集尘系统
CN114617474A (zh) 过滤件、集尘桩及清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garbage filtering device and vacuum garbage bi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4

Pledgee: CHUZHOU DONLI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Ltd.

Pledgor: SHANGHAI TOW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9000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