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99128U -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99128U
CN215399128U CN202121920208.7U CN202121920208U CN215399128U CN 215399128 U CN215399128 U CN 215399128U CN 202121920208 U CN202121920208 U CN 202121920208U CN 215399128 U CN215399128 U CN 215399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ixedly connected
frame
connecting seat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2020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道奎
蒋显恒
程兴春
左辉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Gaoji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Gaoj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Gaoji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Gaoj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2020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99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99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99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体及与之连接的副车架、左边管组合机构和右边管组合机构,车架主体包括车架立管,以及固定连接于车架立管后侧的车架主管。该车架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良好的装配工艺性和维修性。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稳定、整体、局部结构强度及受力强度好,且针对发动机的支撑定位得到加强,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车架作为整个摩托车的骨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动机动力系统通过支耳安装固定于车架上,前转向系统通过立管连接于车架上,后悬挂系统通过减震器连接平叉和车架。轮系、燃油系统、座垫、电器系统、覆盖件等总成都安装于车架上,即将各总成组成一辆完整的摩托车,两轮摩托车车架承受了摩托车各总成的全部质量和有效载荷,并承受摩托车行驶时所产生的各种力和力矩。因此,车架的设计至关重要,车架的重量、震动性、稳定性及装配性等都是设计者重要考虑因素。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能够使得该车架结构稳定、整体、局部结构强度及受力强度好,且针对发动机的支撑定位得到加强,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体及与之连接的副车架、左边管组合机构和右边管组合机构,所述车架主体包括车架立管,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立管后侧的车架主管。
其中,所述车架主管后端两侧对应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左后上管和右后上管,所述左后上管、所述右后上管和所述车架主管之间通过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焊接两侧扣合接缝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后上管的上端对应固连有前段水平后段向下前折弯的左后边管,所述右后上管的上端对应固连有前段水平后段向下前折弯的右后边管;
所述左后边管的折弯处固定连接有副车架左连接座外体和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所述副车架左连接座外体和所述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副车架左连接座,所述右边管的折弯处固连有副车架右连接座外体和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所述副车架右连接座外体和所述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之间固连有副车架右接座;
所述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和所述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之间固定连接有空滤器后装配支承,所述左后上管的下端对应固定连接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的上端,所述右后上管的下端对应固定连接发动机后右上连接座的上端,所述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的下端固定连接左后下管的上端,所述发动机后右上连接座的下端固定连接右后下管的上端;
所述左后下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左后边管的中段,所述右后下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右后边管的中段,所述左后边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后左下悬挂,所述右后边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后右下悬挂,所述发动机后左下悬挂和所述发动机后右下悬挂之间连接有下横管。
其中,所述副车架包括尾连接管,所述尾连接管呈弧形设置,所述尾连接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副车架右边管和副车架左边管,所述副车架右边管和所述副车架左边管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副车架右边管、所述副车架左边管的尾端和所述尾连接管的中段固定连接有坐垫锁支承板,所述副车架右边管与车架右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副车架左边管与副车架左连接座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左边管组合机构包括左边管上接头,所述左边管上接头的上端与所述车架立管固定连接,所述左边管上接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段向下延伸下段折弯水平延伸的左边管,所述左边管的上段中部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前左悬挂板,所述左边管的尾端固定连接左边管下接头的前端,所述左边管下接头的后端与车架主体发动机后左下悬挂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右边管组合机构包括右边管上接头,所述右边管上接头的上端与所述车架立管固定连接,所述右边管上接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段向下延伸下段折弯水平延伸的右边管,所述右边管的上段中部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前右悬挂板,所述右边管的尾端固定连接右边管下接头的前端,所述右边管下接头的后端与车架主体发动机后右下悬挂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左后边管的下段尾部、所述左后下管的两侧边沿对应固定连接有后平叉左支承外体、后平叉左支承内体。
其中,所述后平叉左支承外体、所述后平叉左支承内体对应有开孔配合后平叉左支承,并沿着配合圆焊接。
其中,所述右后边管的下段尾部、所述右后下管的两侧边沿对应固定连接有后平叉右支承外体、后平叉右支承内体。
其中,所述后平叉右支承外体、所述后平叉右支承内体对应开有切口配合后平叉右支承,并沿着配合圆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通过采用组合结构,由所述车架主体,所述副车架,所述左边管组合机构和所述右边管组合机构装配构成,其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良好的装配工艺性和维修性。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稳定、整体、局部结构强度及受力强度好,且针对发动机的支撑定位得到加强,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车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调节螺管与车架主体装配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平叉调节螺管与车架主体装配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平叉左支承与后平叉左支承内、外体配合结构剖视图。
1-车架立管、2A-左边管上接头、2B-右边管上接头、3-右边管、4A-发动机前左悬挂板、4B-发动机前右悬挂板、5-左边管、6-左边管下接头、7-右边管下接头、8-发动机调节螺管、9-发动机上悬挂、10-车架主管、11-上连接板、12-下连接板、13-右后上管、14-发动机后右上连接座、15-右后下管、16-后平叉右支承外体、17-后平叉右支承、18-后平叉右支承内体、19-发动机后右下悬挂、20-下横管、21-发动机后左下悬挂、22-后平叉左支承外体、23-后平叉左支承、24-后平叉调节螺管、25-后平叉左支承内体、26-左后下管、27-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28-后上管、29-左后边管、30-副车架左连接座外体、31-副车架左连接座、32-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33-空滤器后装配支承、34-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35-右后边管、36-副车架右连接座外体、37-副车架右连接座、38A-副车架右边管、38B-副车架左边管、39-连接板、40-坐垫锁支承板、41-尾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上端”“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体及与之连接的副车架、左边管组合机构和右边管组合机构,所述车架主体包括车架立管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立管1后侧的车架主管10。
所述车架主管10后端两侧对应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左后上管28和右后上管13,所述左后上管28、所述右后上管13和所述车架主管10之间通过上连接板11与下连接板12焊接两侧扣合接缝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后上管28的上端对应固连有前段水平后段向下前折弯的左后边管29,所述右后上管13的上端对应固连有前段水平后段向下前折弯的右后边管35;
所述左后边管29的折弯处固定连接有副车架左连接座外体30和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32,所述副车架左连接座外体30和所述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32之间固定连接有副车架左连接座31,所述右边管3的折弯处固连有副车架右连接座外体36和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34,所述副车架右连接座外体36和所述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34之间固连有副车架右接座;
所述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32和所述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34之间固定连接有空滤器后装配支承33,所述左后上管28的下端对应固定连接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27的上端,所述右后上管13的下端对应固定连接发动机后右上连接座14的上端,所述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27的下端固定连接左后下管26的上端,所述发动机后右上连接座14的下端固定连接右后下管15的上端;
所述左后下管26的下端固定连接左后边管29的中段,所述右后下管15的下端固定连接右后边管35的中段,所述左后边管2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后左下悬挂21,所述右后边管3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后右下悬挂19,所述发动机后左下悬挂21和所述发动机后右下悬挂19之间连接有下横管20。
所述副车架包括尾连接管41,所述尾连接管41呈弧形设置,所述尾连接管41的两端分别插入副车架右边管38A和副车架左边管38B,所述副车架右边管38A和所述副车架左边管38B之间连接有连接板39,所述副车架右边管38A、所述副车架左边管38B的尾端和所述尾连接管41的中段固定连接有坐垫锁支承板40,所述副车架右边管38A与车架右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副车架左边管38B与副车架左连接座31固定连接。
所述左边管组合机构包括左边管上接头2A,所述左边管上接头2A的上端与所述车架立管1固定连接,所述左边管上接头2A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段向下延伸下段折弯水平延伸的左边管5,所述左边管5的上段中部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前左悬挂板4A,所述左边管5的尾端固定连接左边管下接头6的前端,所述左边管下接头6的后端与车架主体发动机后左下悬挂21固定连接。
所述右边管组合机构包括右边管上接头2B,所述右边管上接头2B的上端与所述车架立管1固定连接,所述右边管上接头2B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段向下延伸下段折弯水平延伸的右边管3,所述右边管3的上段中部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前右悬挂板4B,所述右边管3的尾端固定连接右边管下接头7的前端,所述右边管下接头7的后端与车架主体发动机后右下悬挂19固定连接。
所述左后边管29的下段尾部、所述左后下管26的两侧边沿对应固定连接有后平叉左支承外体22、后平叉左支承内体25。
所述后平叉左支承外体22、所述后平叉左支承内体25对应有开孔配合后平叉左支承23,并沿着配合圆焊接。
所述右后边管35的下段尾部、所述右后下管15的两侧边沿对应固定连接有后平叉右支承外体16、后平叉右支承内体18。
所述后平叉右支承外体16、所述后平叉右支承内体18对应开有切口配合后平叉右支承17,并沿着配合圆焊接。
所述发动机后左下悬挂21、所述发动机后右下悬挂19对应设置有沉孔,所述下横管20的两端套入所述沉孔且与之焊接。
所述车架立管1的左后支耳、发动机上悬挂9、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27、发动机后左下悬挂21分别设置有螺纹孔,且对应安装有发动机调节螺管8。
所述后平叉左支承23同样设置有螺纹孔,且对应安装有后平叉调节螺管24。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体及与之相连接的副车架,左边管组合机构,右边管3组,车架主体包括有车架立管1、固连于该车架立管1后侧的车架主管10。
车架主管10的后端两侧对应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左后上管28、右后上管13,左后上管28、右后上管13、车架主管10通过上连接板11、下连接板12焊接两侧扣合接缝固连在一起,左后上管28、右后上管13上端对应固连有前段水平后段向下前折弯的左后边管29、右后边管35,左后边管29折弯处固连有副车架左连接座外体30、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32,副车架左连接座外体30、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32之间固连有副车架左连接座31,右边管3弯处固连有副车架右连接座外体36、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34,副车架右连接座外体36、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34之间固连有副车架右接座,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32、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34之间固连有空滤器后装配支承33,左后上管28、右后上管13下端对应固连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27、发动机后右上连接座14上端,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27、发动机后右上连接座14下端对应固连左后下管26、右后下管15上端,左后下管26、右后下管15下端对应固连左后边管29、右后边管35中段,左后边管29、右后边管35下端对应固连有发动机后左下悬挂21、发动机后右下悬挂19;发动机后左下悬挂21、发动机后右下悬挂19之间连接有下横管20;
副车架包括尾连接管41,尾连接管41呈弧形设置,其两端分别插入副车架右边管38A、副车架左边管38B,副车架右边管38A、副车架左边管38B之间连接有连接板39,副车架右边管38A、副车架左边管38B尾端和尾连接管41的中段固连有坐垫锁支承板40,副车架右边管38A、副车架左边管38B对应与副车架左连接座31、车架右连接座固连;
左边管组合机构包括左边管上接头2A,左边管上接头2A上端与车架立管1固连,左边管上接头2A下端固连有上段向下延伸下段折弯水平延伸的左边管5,左边管5上段中部固连有发动机前左悬挂板4A,左边管5尾端固连左边管下接头6前端,左边管下接头6后端与车架主体发动机后左下悬挂21固连;
右边管组合机构包括右边管上接头2B,右边管上接头2B上端与车架立管1固连,右边管上接头2B下端固连有上段向下延伸下段折弯水平延伸的右边管3,右边管3上段中部固连有发动机前左悬挂板4A,右边管3尾端固连右边管下接头7前端,右边管下接头7后端与车架主体发动机后右下悬挂19固连。
左后边管29下段尾部、左后下管26两侧边沿对应固连有后平叉左支承外体22、后平叉左支承内体25。
如图4,后平叉左支承外体22、后平叉左支承内体25对应有开孔配合后平叉左支承23,并沿着配合圆焊接固连。
右后边管35下段尾部、右后下管15两侧边沿对应固连有后平叉右支承外体16、后平叉右支承内体18。
后平叉右支承外体16、后平叉右支承内体18对应开有切口配合后平叉右支承17,并沿着配合圆焊接固连。发动机后左下悬挂21、发动机后右下悬挂19对应有机加的沉孔,下横管20两端套入该沉孔且与之焊接固连。
如图2,所述车架立管1的左后支耳、发动机上悬挂9、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27、发动机后左下悬挂21分别有螺纹孔对应安装有发动机调节螺管8。调节螺管能够补偿发动机与车架安装面的偏差,减小发动机震动。
如图3,后平叉左支承23有螺纹孔对应安装有后平叉调节螺管24。调节螺管能够补偿后平叉与车架安装面的偏差,保证后平叉行驶时不会出现晃动,提升驾驶舒适性和平稳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其设计科学合理,相比现有技术,它采用组合结构,由车架主体,副车架,左边管组合机构和右边管组合机构装配构成,具有良好的装配工艺性和维修性。所述车架主体在焊接完成后再机加发动机和后平叉安装点和端面,提高了摩托车车架发动机和后平叉安装精度。它使用调节螺管,解决了发动机、后平叉和车架安装端面无法贴合的问题。它集成了多个精铸件,提高了焊接精度。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结构稳定、整体、局部结构强度及受力强度好,且针对发动机的支撑定位得到加强,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车架主体及与之连接的副车架、左边管组合机构和右边管组合机构,所述车架主体包括车架立管,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立管后侧的车架主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主管后端两侧对应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左后上管和右后上管,所述左后上管、所述右后上管和所述车架主管之间通过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焊接两侧扣合接缝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后上管的上端对应固连有前段水平后段向下前折弯的左后边管,所述右后上管的上端对应固连有前段水平后段向下前折弯的右后边管;
所述左后边管的折弯处固定连接有副车架左连接座外体和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所述副车架左连接座外体和所述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副车架左连接座,所述右边管的折弯处固连有副车架右连接座外体和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所述副车架右连接座外体和所述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之间固连有副车架右接座;
所述副车架左连接座内体和所述副车架右连接座内体之间固定连接有空滤器后装配支承,所述左后上管的下端对应固定连接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的上端,所述右后上管的下端对应固定连接发动机后右上连接座的上端,所述发动机后左上连接座的下端固定连接左后下管的上端,所述发动机后右上连接座的下端固定连接右后下管的上端;
所述左后下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左后边管的中段,所述右后下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右后边管的中段,所述左后边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后左下悬挂,所述右后边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后右下悬挂,所述发动机后左下悬挂和所述发动机后右下悬挂之间连接有下横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车架包括尾连接管,所述尾连接管呈弧形设置,所述尾连接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副车架右边管和副车架左边管,所述副车架右边管和所述副车架左边管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副车架右边管、所述副车架左边管的尾端和所述尾连接管的中段固定连接有坐垫锁支承板,所述副车架右边管与车架右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副车架左边管与副车架左连接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边管组合机构包括左边管上接头,所述左边管上接头的上端与所述车架立管固定连接,所述左边管上接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段向下延伸下段折弯水平延伸的左边管,所述左边管的上段中部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前左悬挂板,所述左边管的尾端固定连接左边管下接头的前端,所述左边管下接头的后端与车架主体发动机后左下悬挂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边管组合机构包括右边管上接头,所述右边管上接头的上端与所述车架立管固定连接,所述右边管上接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段向下延伸下段折弯水平延伸的右边管,所述右边管的上段中部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前右悬挂板,所述右边管的尾端固定连接右边管下接头的前端,所述右边管下接头的后端与车架主体发动机后右下悬挂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后边管的下段尾部、所述左后下管的两侧边沿对应固定连接有后平叉左支承外体、后平叉左支承内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平叉左支承外体、所述后平叉左支承内体对应有开孔配合后平叉左支承,并沿着配合圆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后边管的下段尾部、所述右后下管的两侧边沿对应固定连接有后平叉右支承外体、后平叉右支承内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平叉右支承外体、所述后平叉右支承内体对应开有切口配合后平叉右支承,并沿着配合圆焊接。
CN202121920208.7U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Active CN215399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0208.7U CN215399128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0208.7U CN215399128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99128U true CN215399128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3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20208.7U Active CN215399128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991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98262B1 (en) Modular subfram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US10780937B2 (en) Frame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US7883101B2 (en) Body frame of motorcycle
JP3809583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フレームを利用した前輪懸架装置
CN113184052B (zh) 一种兼顾后轮转向的五连杆铝合金后副车架
CN215399128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CN205059197U (zh) 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左悬置总成
CN210852642U (zh) 一种后副车架结构
JP2758628B2 (ja) ミッドシップ車両
CN212605435U (zh) 一种五连杆后副车架
CN205059191U (zh) 高性能车用发动机左悬置组件
CN218489750U (zh)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卡车
JP2014122004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CN219447225U (zh) 鞍座式车辆
CN205059215U (zh) 车用发动机左悬置总成
CN205059187U (zh) 汽车发动机左悬置总成
CN219857351U (zh) 一种后副车架
CN212500832U (zh) 一种摩托车的车架
CN216002765U (zh) 副车架及汽车
CN220164083U (zh) 一种跨骑式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CN219056486U (zh) 电动两轮车
CN111688861B (zh) 用于车辆的框架组件
CN213566171U (zh)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工艺合件
CN115352526B (zh) 一种平台化副车架和车辆
CN215922450U (zh) 一种电动车的前悬挂及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