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00832U - 一种摩托车的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的车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00832U CN212500832U CN202021804144.XU CN202021804144U CN212500832U CN 212500832 U CN212500832 U CN 212500832U CN 202021804144 U CN202021804144 U CN 202021804144U CN 212500832 U CN212500832 U CN 2125008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pipe
- fixedly connected
- motorcycle
- longitudinal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的车架,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摩托车车架上部件难以便捷地进行装配的技术问题。本摩托车的车架包括前部框架和后部框架,所述前部框架的后端固连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管,所述后部框架包括固连于所述横梁管的横向中部且向后延伸的纵梁,所述横梁管的下方连接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横向中部固设有一个朝后上方延伸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上端与所述纵梁固连,所述支撑管、纵梁和连接支架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安装部件的安装舱。本摩托车的车架能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使周边部件的安装布置更加便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摩托车的车架。
背景技术
如果说,发动机是摩托车的“心脏”,那么车架就是摩托车的“骨骼”。车架与摩托车的操控性能、乘骑舒适度密切相关。车架支撑着发动机,为转向机构和后减震器提供固定位置,承载着骑手、乘客和他们的行李,此外还为油箱、蓄电池等提供安装位置等等。
一般摩托车的车架包括前部框架和后部框架,前部框架下方搭载发动机和变速装置等,因此一般前部框架利用左右成对的框架构件构成。而后部框架可增加搭载ABS单元、GPS单元和回收蒸散燃料的碳罐等车辆装备,但繁多的周边部件导致摩托车左右方向的宽度过大且装配不够便捷。
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10255624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的车架,在具备从前管(2)向后方延伸的框架前部、以及从框架前部的后端向下方乃至于后方延伸的框架后部的车架 (1)中,框架前部采用由至少左右成对的框架构件形成的构件。另一方面,框架后部的前侧的部分作为使左右成对的钢板(50、 51)相互重叠的闭合截面结构的腰部框架(5),能够确保充分的刚性,同时容易在狭窄的腰部框架(5)的侧面搭载碳罐(7)、ABS单元(9)等车辆装备。
上述车架结构能够一定程度保证车身在装配完毕后具有较窄的宽度,但对于更多的周边部件需安装时仍难以便捷地进行装配。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为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周边部件的装配便捷性,必然难以去考虑会降低结构强度的设计,而容易考虑如:1、设计车架框架的整体尺寸和截面尺寸更大,保证强度同时提高对部件容量;2、将周边部件设计装配至前部框架或后部框架的尾部周边,分摊部件密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摩托车的车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便于周边部件的安装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摩托车的车架,包括前部框架和后部框架,所述前部框架的后端固连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框架包括固连于所述横梁管的横向中部且向后延伸的纵梁,所述横梁管的下方连接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横向中部固设有一个朝后上方延伸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上端与所述纵梁固连,所述支撑管、纵梁和连接支架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安装部件的安装舱。
摩托车的前部框架用于装配油箱及发动机等部件,后部框架用于装配如座垫、碳罐、ABS单元等,前部框架和后部框架通过横梁管固连,保证整个车架的结构一体稳固。通过设置后部框架包括固连于横梁管轴向中部且向后延伸的纵梁,这样纵梁和支撑管均位于车架宽度方向的中部,保证其承受的载荷能更直接作用至框架结构本体上,此外使前部框架和后部框架的过渡更平顺,利于前部框架参与载荷分担,提高后部框架的整体载荷能力,同时纵梁直接与横梁管固连利于在不改变车架尺寸的条件下设计提高座垫的安装高度增大纵梁下方的装配余量;在横梁管的下方设置能与之连接的连接支架,在连接支架上设置朝后上方延伸并与纵梁固连的支撑管,支撑管和纵梁沿竖向正对,使支撑管、纵梁和连接支架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安装部件的安装舱,这样在支撑管、纵梁和连接支架的左右两侧均可形成无干涉的装配区域,碳罐或 ABS单元等部件在安装时不会受到后部框架的干涉,使装配更便捷,而安装舱可进一步将支撑管、纵梁和连接支架之间的空间利用起来且具有防护效果,适于装配需保护且使用寿命长的部件,更加便于后部框架周边的部件布置。
在上述摩托车的车架中,所述横梁管的底部固连有朝下延伸的管柱,所述管柱的下端固连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横管,所述连接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管固连。通过在横梁管的底部固连管柱,使管柱的下端固连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横管,让连接支架的上端与第二横管固连,这样横梁管和第二横管仅增大后部框架前端的宽度尺寸,这样可有效提高连接支架区域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支撑管及纵梁的结构强度,且横梁管和第二横管与安装腔正对的区域能够对该处安装的部件进行更好的保护,此外由于横梁管和第二横管均处于装配区域的边缘处不会对部件的装配造成明显的干涉,因而可进一步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提高周边部件的安装便捷性。
在上述摩托车的车架中,所述连接支架沿左右方向的尺寸自下而上逐渐增大,该连接支架的左右两侧呈弧面状。通过设置连接支架沿左右方向的尺寸自下而上逐渐增大,且连接支架的左右两侧呈弧面状,这样可保证载荷通过连接支架时的传导稳定性,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结构不稳定的现象,此外连接支架的下端尺寸更小也更利于部件的布置。
在上述摩托车的车架中,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左右包合的围板一和围板二,所述围板一和围板二上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贯通且正对的通孔,所述支撑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围板一和围板二之间,该支撑管的下端固连有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两端分别插设于对应的所述通孔内且与该通孔的内缘固连。通过设置连接支架包括左右包合的围板一和围板二,这样利于在保证足够支撑强度的同时降低整体重量,通过在围板一和围板二设置通孔,并使支撑管的下端固连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轴插设于通孔内且与通孔的内缘固连,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可先使支撑管通过安装轴与围板一和围板二转动配合,再微调支撑管的摆动位置使之与纵梁达到最合理的连接角度,以确保使周边部件在支撑管和纵梁之间能够有足够的安装尺寸,最后再将安装轴与通孔的内缘焊接固连,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周边部件装配的便捷性。
在上述摩托车的车架中,所述连接支架上具有让位调节孔,所述让位调节孔的口径尺寸大于所述支撑管的径向尺寸,该支撑管贯穿所述让位调节孔。通过在连接支架上设置让位调接孔,这样可保证支撑管在与连接支架固连前能够顺畅摆动以寻找最合理的固定位置。
在上述摩托车的车架中,所述纵梁的后端具有相对该纵梁的本体朝上弯折形成的翘起段,所述支撑管的上端面与所述翘起段的下表面贴靠固连。通过在纵梁的后端设置翘起段,这样翘起段的延伸方向与支撑管的延伸方向更加接近,利于提高支撑管与纵梁的焊接面积,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上述摩托车的车架中,所述纵梁上固连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呈U形,该加强板的左右内壁分别与该纵梁的左右两侧固连,所述加强板的底部内壁与所述支撑管上端的外周面固连。通过设置呈U形的加强板同时与纵梁的左右两侧及支撑管上端的外周面固连,这样进一步提高支撑管与纵梁的连接效果,保证结构强度。
在上述摩托车的车架中,所述纵梁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连有尾架一和尾架二,所述尾架一和尾架二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加强板的左右内壁还分别与所述尾架一的外侧面和尾架二的外侧面固连,该加强板的底部内壁还与所述尾架一的底面和尾架二的底面固连。通过在纵梁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连尾架一和尾架二,尾架一和尾架二左右对称能够与前部框架配合从前后两端对纵梁提供更稳定的支撑,通过设置加强板的左右内壁还分别与尾架一的外侧面和尾架二的外侧面固连,加强板的底部内壁还与尾架一的底面和尾架二的底面固连,这样加强板通过多个维度的连接作用可将支撑管的上端更加稳定地束缚在加强板和纵梁的底面之间,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摩托车的车架中,所述横梁管的一端具有用于安装中部悬挂的安装槽,所述管柱有两根且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二横管的左右两端,靠近所述安装槽的所述管柱上端位于该安装槽前方并与横梁管的外周面固连,另一所述管柱沿横梁管的径向延伸并与靠近所述安装槽的管柱沿前后方向错位布置。通过设置第二横管和横梁管之间固连有两根管柱,使靠近安装槽的管柱上端位于该安装槽前方并与横梁管的外周面固连,另一管柱朝横梁管的径向延伸并与靠近安装槽的管柱沿前后方向错位布置,这样安装槽处会受到中部悬挂的支撑作用,靠近安装槽的管柱在保证中部悬挂的安装不受干涉的条件下与横梁管偏离使车架两侧的受力保持相对稳定,进一步提高受力稳定性和装配便捷性。
在上述摩托车的车架中,所述纵梁为方管件,所述支撑管为圆管件。设置纵梁为方管件可保证与周边框架的焊接效果更稳定,设置支撑管为圆管件能够保证其竖向的受力支撑效果更好且不易弯折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摩托车的车架通过设置后部框架包括固连于横梁管轴向中部且向后延伸的纵梁,在横梁管的下方设置能与之连接的连接支架,在连接支架上设置朝后上方延伸并与纵梁固连的支撑管,支撑管和纵梁沿竖向正对,使支撑管、纵梁和连接支架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安装部件的安装舱,这样在支撑管、纵梁和连接支架的左右两侧均可形成无干涉的装配区域,碳罐或ABS单元等部件在安装时不会受到后部框架的干涉,使装配更便捷,而安装舱可进一步将支撑管、纵梁和连接支架之间的空间利用起来且具有防护效果,适于装配需保护且使用寿命长的部件,更加便于后部框架周边的部件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摩托车的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摩托车的车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摩托车的车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部框架;
2、后部框架;21、纵梁;211、翘起段;
3、横梁管;31、安装槽;
4、连接支架;41、围板一;42、围板二;43、通孔;44、让位调节孔;
5、支撑管;6、安装舱;7、管柱;8、第二横管;9、安装轴; 10、加强板;11、尾架一;12、尾架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摩托车的车架包括前部框架1和后部框架 2,前部框架1的后端固连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管3,后部框架2包括一个固连于横梁管3的横向中部且向后延伸的纵梁21,横梁管3的下方连接有连接支架4,连接支架4的横向回总部固设有一个朝后上方延伸的支撑管5,支撑管5的上端与纵梁21固连,纵梁21的竖向投影与支撑管5的竖向投影相重合,支撑管5、纵梁21和连接支架4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安装部件的安装舱6。摩托车的前部框架1用于装配油箱及发动机等部件,后部框架2用于装配如座垫、碳罐、ABS单元等,前部框架1和后部框架2通过横梁管3固连,保证整个车架的结构一体稳固。纵梁21为方管件,支撑管5为圆管件。设置纵梁21为方管件可保证与周边框架的焊接效果更稳定,设置支撑管5为圆管件能够保证其竖向的受力支撑效果更好且不易弯折变形。通过设置后部框架2包括固连于横梁管3轴向中部且向后延伸的纵梁21,这样纵梁21和支撑管5均位于车架宽度方向的中部,保证其承受的载荷能更直接作用至框架结构本体上,此外使前部框架1和后部框架2的过渡更平顺,利于前部框架1参与载荷分担,提高后部框架2的整体载荷能力,同时纵梁21直接与横梁管3固连利于在不改变车架尺寸的条件下设计提高座垫的安装高度增大纵梁21下方的装配余量;在横梁管3的下方设置能与之连接的连接支架4,在连接支架4 上设置朝后上方延伸并与纵梁21固连的支撑管5,支撑管5和纵梁21沿竖向正对,使支撑管5、纵梁21和连接支架4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安装部件的安装舱6,这样在支撑管5、纵梁21和连接支架4的左右两侧均可形成无干涉的装配区域,碳罐或ABS单元等部件在安装时不会受到后部框架2的干涉,使装配更便捷,而安装舱6可进一步将支撑管5、纵梁21和连接支架4之间的空间利用起来且具有防护效果,适于装配需保护且使用寿命长的部件,更加便于后部框架2周边的部件布置。进一步来讲,横梁管3的底部固连有朝下延伸的管柱7,管柱7的下端固连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横管8,连接支架4的上端与第二横管8固连。通过在横梁管3的底部固连管柱7,使管柱7的下端固连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横管8,让连接支架4的上端与第二横管8固连,这样横梁管3和第二横管8仅增大后部框架2前端的宽度尺寸,这样可有效提高连接支架4区域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支撑管5及纵梁21的结构强度,且横梁管3和第二横管8与安装腔正对的区域能够对处安装的部件进行更好的保护,此外由于横梁管3和第二横管8均处于装配区域的边缘处不会对部件的装配造成明显的干涉,因而可进一步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提高周边部件的安装便捷性。横梁管3的一端具有用于安装中部悬挂的安装槽31,管柱7有两根且分别固连于第二横管8的左右两端,靠近安装槽31的管柱7上端位于安装槽31前方并与横梁管3的外周面固连,另一管柱7朝横梁管3的径向延伸并与靠近安装槽31的管柱7沿前后方向错位布置。通过设置第二横管8和横梁管3之间固连有两根管柱7,使靠近安装槽31的管柱7上端位于安装槽31前方并与横梁管3的外周面固连,另一管柱7朝横梁管3的径向延伸并与靠近安装槽31的管柱7沿前后方向错位布置,这样安装槽31处会受到中部悬挂的支撑作用,靠近安装槽31的管柱7在保证中部悬挂的安装不受干涉的条件下与横梁管3偏离使车架两侧的受力保持相对稳定,进一步提高受力稳定性和装配便捷性。作为优选,连接支架4沿左右方向的尺寸自下而上逐渐增大,连接支架4的左右两侧呈弧面状。通过设置连接支架4沿左右方向的尺寸自下而上逐渐增大,且连接支架4的左右两侧呈弧面状,这样可保证载荷通过连接支架4时的传导稳定性,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结构不稳定的现象,此外连接支架4的下端尺寸更小也更利于部件的布置。
如图1所示,连接支架4包括左右包合的围板一41和围板二 42,围板一41和围板二42上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贯通且正对的通孔43,支撑管5的下端位于围板一41和围板二42之间,支撑管5的下端固连有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轴9,安装轴9的两端分别插设于对应的通孔43内且与通孔43的内缘固连。通过设置连接支架4包括左右包合的围板一41和围板二42,这样利于在保证足够支撑强度的同时降低整体重量,通过在围板一41和围板二 42设置通孔43,并使支撑管5的下端固连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轴9插设于通孔43内且与通孔43的内缘固连,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可先使支撑管5通过安装轴9与围板一41和围板二42转动配合,再微调支撑管5的摆动位置使之与纵梁21达到最合理的连接角度,以确保使周边部件在支撑管5和纵梁21之间能够有足够的安装尺寸,最后再将安装轴9与通孔43的内缘焊接固连,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周边部件装配的便捷性。进一步来讲,连接支架4上具有让位调节孔44,让位调节孔44的口径尺寸大于支撑管5的径向尺寸,支撑管5贯穿让位调节孔44。通过在连接支架4上设置让位调接孔,这样可保证支撑管5在与连接支架4固连前能够顺畅摆动以寻找最合理的固定位置。
如图1-3所示,纵梁21的后端具有相对纵梁21的本体朝上弯折形成的翘起段211,支撑管5的上端面与翘起段211的下表面适配且固连。通过在纵梁21的后端设置翘起段211,这样翘起段211的延伸方向与支撑管5的延伸方向更加接近,利于提高支撑管5与纵梁21的焊接面积,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纵梁 21上固连有加强板10,加强板10呈U形,加强板10的左右内壁分别与纵梁21的左右两侧固连,加强板10的底部内壁与支撑管 5上端的外周面固连。通过设置呈U形的加强板10同时与纵梁21 的左右两侧及支撑管5上端的外周面固连,这样进一步提高支撑管5与纵梁21的连接效果,保证结构强度。作为优选,纵梁21 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连有尾架一11和尾架二12,尾架一11和尾架二12左右对称布置,加强板10的左右内壁还分别与尾架一 11的外侧面和尾架二12的外侧面固连,加强板10的底部内壁还与尾架一11的底面和尾架二12的底面固连。通过在纵梁21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连尾架一11和尾架二12,尾架一11和尾架二 12左右对称能够与前部框架1配合从前后两端对纵梁21提供更稳定的支撑,通过设置加强板10的左右内壁还分别与尾架一11 的外侧面和尾架二12的外侧面固连,加强板10的底部内壁还与尾架一11的底面和尾架二12的底面固连,这样加强板10通过多个维度的连接作用可将支撑管5的上端更加稳定地束缚在加强板 10和纵梁21的底面之间,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的车架,包括前部框架(1)和后部框架(2),所述前部框架(1)的后端固连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框架(2)包括固连于所述横梁管(3)的横向中部且向后延伸的纵梁(21),所述横梁管(3)的下方连接有连接支架(4),所述连接支架(4)的横向中部固设有一个朝后上方延伸的支撑管(5),所述支撑管(5)的上端与所述纵梁(21)固连,所述支撑管(5)、纵梁(21)和连接支架(4)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安装部件的安装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管(3)的底部固连有朝下延伸的管柱(7),所述管柱(7)的下端固连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横管(8),所述连接支架(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管(8)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4)沿左右方向的尺寸自下而上逐渐增大,该连接支架(4)的左右两侧呈弧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4)包括左右包合的围板一(41)和围板二(42),所述围板一(41)和围板二(42)上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贯通且正对的通孔(43),所述支撑管(5)的下端位于所述围板一(41)和围板二(42)之间,该支撑管(5)的下端固连有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轴(9),所述安装轴(9)的两端分别插设于对应的所述通孔(43)内且与该通孔(43)的内缘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4)上具有让位调节孔(44),所述让位调节孔(44)的口径尺寸大于所述支撑管(5)的径向尺寸,该支撑管(5)贯穿所述让位调节孔(4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1)的后端具有相对该纵梁(21)的本体朝上弯折形成的翘起段(211),所述支撑管(5)的上端面与所述翘起段(211)的下表面贴靠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1)上固连有加强板(10),所述加强板(10)呈U形,该加强板(10)的左右内壁分别与该纵梁(21)的左右两侧固连,所述加强板(10)的底部内壁与所述支撑管(5)上端的外周面固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1)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连有尾架一(11)和尾架二(12),所述尾架一(11)和尾架二(12)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加强板(10)的左右内壁还分别与所述尾架一(11)的外侧面和尾架二(12)的外侧面固连,该加强板(10)的底部内壁还与所述尾架一(11)的底面和尾架二(12)的底面固连。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管(3)的一端具有用于安装中部悬挂的安装槽(31),所述管柱(7)有两根且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二横管(8)的左右两端,靠近所述安装槽(31)的所述管柱(7)上端位于该安装槽(31)前方并与横梁管(3)的外周面固连,另一所述管柱(7)沿横梁管(3)的径向延伸并与靠近所述安装槽(31)的管柱(7)沿前后方向错位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1)为方管件,所述支撑管(5)为圆管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04144.XU CN212500832U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一种摩托车的车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04144.XU CN212500832U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一种摩托车的车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00832U true CN212500832U (zh) | 2021-02-09 |
Family
ID=74383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04144.XU Active CN212500832U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一种摩托车的车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00832U (zh) |
-
2020
- 2020-08-25 CN CN202021804144.XU patent/CN2125008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49523B (zh) | 车体前部结构 | |
CN110949516B (zh) | 车体前部结构 | |
CN110949524B (zh) | 车体前部结构 | |
CN211685323U (zh) | 全地形车及其车体 | |
US10661626B2 (en) | Attaching structure for stabilizer of utility vehicle | |
CN211543691U (zh) | 全地形车及其车体 | |
US4596402A (en) | Wide base air spring suspension with unitized parallelogram stabilization | |
CN212500832U (zh) | 一种摩托车的车架 | |
CN117622328A (zh) | 车桥及车辆 | |
CN211996001U (zh) | 车架和具有其的电动车 | |
CN111874149A (zh) | 一种摩托车的车架 | |
CN217944906U (zh) | 一种供能附件集成式安装支架 | |
CN217073966U (zh) | 一种后悬架装置 | |
CN208021549U (zh) | 一种轿车组合式车架 | |
CN212667488U (zh) | 一种汽车全框副车架 | |
JP2758628B2 (ja) | ミッドシップ車両 | |
CN110949513B (zh) | 车体前部结构 | |
CN203766973U (zh) | 三轮摩托车 | |
CN213056598U (zh) | 一种车辆下摆臂加强支架、前悬架及车辆 | |
CN220662740U (zh) | 一种倒三轮摩托车车架 | |
CN112238900A (zh) | 一种下部车身结构 | |
CN217260495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 |
CN216185730U (zh) | 轻量化高强度电动车车架 | |
CN217396655U (zh) | 车辆的前端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2074324U (zh) | 车辆的摇臂装置和电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