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91736U - 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91736U
CN215391736U CN202121674145.1U CN202121674145U CN215391736U CN 215391736 U CN215391736 U CN 215391736U CN 202121674145 U CN202121674145 U CN 202121674145U CN 215391736 U CN215391736 U CN 215391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correcting
connecting rod
ring cov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741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章伍
陈洁
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ang Electric Wuhan Nuclea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ang Electric Wuhan Nuclea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ang Electric Wuhan Nuclea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ang Electric Wuhan Nuclea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741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91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91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91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涉及控制棒导向筒组件校正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调节套筒、杆体、校正棒、第一环套、第二环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调节套筒和第一环套活动套装在杆体上,调节套筒与第一环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套固定套装在杆体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套和校正棒铰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环套和校正棒铰接,校正棒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校正棒相互平行,且沿杆体的轴心线对称布置。当两根校正棒对向移动时可对中心对称的两根C形管产生向内拉的力;当两根校正棒背向移动时,可对中心对称的两根C形管产生向外撑的力,从而达到校正C形管的目的,有效改善控制棒导向筒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校正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控制棒导向筒组件校正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堆内构件是核动力平台核反应堆各设备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设备之一,是核反应堆的心脏,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除燃料组件及其相关组件、堆内测量仪表和辐照样品监督管以外的所有结构部件。而控制棒导向筒组件又是堆内构件最核心的组件之一,由精密不锈钢零部件通过精密装配、精密焊接而成,主要作用是引导控制棒进行核反应启动、停止、功率调整等重要功能。
核动力平台控制棒导向筒组件所用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主要由双孔管、C形管、导向格板、半方管、固定法兰、盖板及开口销等组成。控制棒导向筒组件内部由双孔管组件和C形管焊接形成一个连续导向结构体,内部其余位置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导向格板,外部由半方管和支承法兰焊接包覆而成。
为了保证双孔管组件和C形管的孔系位置,并保证控制棒检验规能够在整个高度方向上自由通过并且摩擦力小于90N,需要对C形管的焊接质量进行控制,而C形管等在焊接过程中极易产生变形,并且C形管焊接的变形趋势、变形量均为不可控变量,这类变形将对控制棒导向筒组件的制造质量带来不可确定的影响,因此研发出一款可对控制棒导向筒组件C形管进行校正的装置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专用设备对控制棒导向筒组件C形管进行校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包括调节套筒、杆体、校正棒、第一环套、第二环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调节套筒和第一环套活动套装在杆体上,调节套筒与第一环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套固定套装在杆体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套和校正棒铰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环套和校正棒铰接,校正棒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校正棒相互平行,且沿杆体的轴心线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校正棒上设有凸座,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一环套和凸座铰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二环套和凸座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套筒与第一环套固定焊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螺母和固定螺母,在所述杆体的一端部设有第一外螺纹,限位螺母与杆体的第一外螺纹螺纹连接,限位螺母与调节套筒相对应,在杆体的另一端部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固定螺母与杆体的第二外螺纹螺纹连接,第二环套与固定螺母固定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校正棒的两端部为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校正操作时,将两根校正棒分别插入控制棒导向筒上中心对称的两根C形管内,由工作人员一手握住杆体的端部,另一手握住调节套筒,使调节套筒在杆体上移动,通过调节套筒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动作,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两根校正棒对向移动或背向移动,当两根校正棒对向移动时可对中心对称的两根C形管产生向内拉的力,用以校正C形管朝向控制棒导向筒外侧弯曲的变形;当两根校正棒背向移动时,可对中心对称的两根C形管产生向外撑的力,用以校正C形管朝向控制棒导向筒中心轴线弯曲的变形,从而达到校正C形管的目的,有效改善控制棒导向筒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对应的部件如下:
1-调节套筒,2-杆体,3-校正棒,4-第一连杆,5-第一环套,6-第二环套,7-凸座,8-第一销轴,9-限位螺母,10-第一外螺纹,11-固定螺母,12-第二外螺纹,13-控制棒导向筒,14-C形管,15-开口槽,16-第二连杆,17-第二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3,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包括调节套筒1、杆体2、校正棒3、第一环套5、第二环套6、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16、限位螺母9和固定螺母11,所述调节套筒1和第一环套5活动套装在杆体2上,调节套筒1与第一环套5固定焊接,在杆体2的一端部设有第一外螺纹10,限位螺母9与杆体2的第一外螺纹10螺纹连接,限位螺母9与调节套筒1相对应,限位螺母9用以对调节套筒1朝限位螺母9方向移动的极限位置进行限位。所述第二环套6固定套装在杆体2上,第二环套6与杆体2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在杆体2的另一端部设有第二外螺纹12,所述固定螺母11与杆体2的第二外螺纹12螺纹连接,第二环套6与固定螺母11固定焊接。所述第一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套5和校正棒3铰接,第二连杆1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环套6和校正棒3铰接,第一连杆4与第一环套5和校正棒3的具体连接关系,以及第二连杆16与第二环套6和校正棒3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在所述校正棒3上设有凸座7,所述第一连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销轴8与第一环套5和凸座7铰接,第二连杆16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销轴17与第二环套6和凸座7铰接。校正棒3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校正棒3相互平行,且沿杆体2的轴心线对称布置,校正棒3的两端部为圆弧形。
参照图4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在使用时,按图4箭头所示的方向朝控制棒导向筒13移动,并使两根校正棒3分别插入控制棒导向筒13上中心对称的两根C形管14内,校正棒3上的凸座7从C形管14的开口槽15穿过,通过杆体2继续移动本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将校正棒3移动至C形管14需要校正的区域。接着由工作人员一手握住杆体2的端部,另一手握住调节套筒1,使调节套筒1在杆体2上移动,通过调节套筒1带动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16动作,通过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16带动两根校正棒3对向移动或背向移动,当两根校正棒3对向移动时可对中心对称的两根C形管14产生向内拉的力,用以校正C形管14朝向控制棒导向筒13外侧弯曲的变形;当两根校正棒3背向移动时,可对中心对称的两根C形管14产生向外撑的力,用以校正C形管14朝向控制棒导向筒13中心轴线弯曲的变形,从而达到校正C形管的目的,有效改善控制棒导向筒13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套筒(1)、杆体(2)、校正棒(3)、第一环套(5)、第二环套(6)、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16),所述调节套筒(1)和第一环套(5)活动套装在杆体(2)上,调节套筒(1)与第一环套(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套(6)固定套装在杆体(2)上,所述第一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套(5)和校正棒(3)铰接,第二连杆(1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环套(6)和校正棒(3)铰接,校正棒(3)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校正棒(3)相互平行,且沿杆体(2)的轴心线对称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校正棒(3)上设有凸座(7),所述第一连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销轴(8)与第一环套(5)和凸座(7)铰接,第二连杆(16)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销轴(17)与第二环套(6)和凸座(7)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套筒(1)与第一环套(5)固定焊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螺母(9)和固定螺母(11),在所述杆体(2)的一端部设有第一外螺纹(10),限位螺母(9)与杆体(2)的第一外螺纹(10)螺纹连接,限位螺母(9)与调节套筒(1)相对应,在杆体(2)的另一端部设有第二外螺纹(12),所述固定螺母(11)与杆体(2)的第二外螺纹(12)螺纹连接,第二环套(6)与固定螺母(11)固定焊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棒(3)的两端部为圆弧形。
CN202121674145.1U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 Active CN215391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4145.1U CN215391736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4145.1U CN215391736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91736U true CN215391736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51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74145.1U Active CN215391736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91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8280B2 (en) Nuclear fuel assembly
CN215391736U (zh) 一种导向组件c形管校正装置
CN111656459B (zh) 核燃料棒末端距离调节装置
US4522782A (en) Fuel assembly for a nuclear reactor
US5357547A (en) Vibration dampener for dampening vibration of a tubular member
US4347966A (en) Method for fixing a guide tube of a nuclear reactor fuel assembly
KR101640942B1 (ko) 원자로용 핵연료 집합체
CN115083633A (zh) 一种缩比模拟燃料组件
JP3999361B2 (ja) 燃料集合体
KR102229251B1 (ko) 경수로 핵연료봉 장입력 측정장치
JP7132182B2 (ja) 移動式検出器の案内管
US4736613A (en) Nuclear reactor fuel assembly mixing vane repair apparatus
KR101913445B1 (ko) 핵 연료봉 플레넘 스프링 조립체
JP4520953B2 (ja) 自然循環式沸騰水型原子炉のチムニ
JPH10123274A (ja) 燃料集合体
CN215414148U (zh) 一种堆内构件摩擦力试验导向装置
CN210548765U (zh) 一种核反应堆堆内构件堆芯支承板焊接防变形装置
CN216084347U (zh) 一种压水堆核电站生产碳-14核素的辐照靶件
JP3089161B2 (ja) センサ収納管用調芯把持構造
CN114927244A (zh) 核电站控制棒组件
EP2660497A1 (en) Control rod drive (CRD) tubes,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installation thereof
CN116313190A (zh) 一种核电中子源组件辅助导向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Markov et al. Stabilit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geometry of new generation VVER-1000 FAs operated up to 6 years
CN117704947A (zh) 一种用于控制棒导向管内壁氧化膜厚度测量的传感器
Shah et al. Enhanced VVER-1000 fuel technology and perform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