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83859U - 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83859U
CN215383859U CN202023336537.5U CN202023336537U CN215383859U CN 215383859 U CN215383859 U CN 215383859U CN 202023336537 U CN202023336537 U CN 202023336537U CN 215383859 U CN215383859 U CN 215383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endoscope
light output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365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
朱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365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83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83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83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光源主机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用于为外部内窥镜提供光源,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包括光源模组、降温模组以及机箱。所述光源模组包括光线输出连接部,用于输出光线;所述降温模组靠近所述光源模组的光线输出连接部设置,用于至少对光源模组的光线输出连接部进行降温;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降温模组设置于所述机箱中,所述机箱包括前面板,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穿过所述前面板而延伸至前面板的外表面,以用于供导光束从机箱外侧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连接。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内窥镜系统。本申请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通过在所述光源模组的光线输出连接部附近设置所述降温模组,可有效对所述光源模组的光线输出连接部进行降温。

Description

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利用内窥镜系统进行的内窥镜微创手术在医疗领域被广泛使用。目前,由于NIR(Near Infrared Ray,近红外光)光源在手术过程中既可以用于普通内窥镜照明,又可以用于ICG-NIR(吲哚菁绿-近红外光)荧光成像,因此,NIR已经成为了内窥镜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手术过程中,NIR光源既有白光输出,又有红外光输出,所以NIR光源用于与导光束连接的接口处的光功率输出要比普通白光光源更大,这些光照射在导光束金属接头上后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导光束插头温度将很高,使得医护人员在手术完成后拔下导光束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不小心触摸到光束插头时,而造成烫伤。另外,当温度过高时,导光束的插头部位也容易被烧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能够有效地在使用过程中对导光束与所述光源主机连接的部位进行降温。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内窥镜用光源主机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用于为外部内窥镜提供光源,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包括光源模组、降温模组以及机箱。所述光源模组包括光线输出连接部,用于输出光线;所述降温模组靠近所述光源模组的光线输出连接部设置,用于至少对光源模组的光线输出连接部进行降温;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降温模组设置于所述机箱中,所述机箱包括前面板,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穿过所述前面板而延伸至前面板的外表面,以用于供导光束从机箱外侧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内窥镜系统,所述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摄像头、外部内窥镜、导光束以及内窥镜用光源主机,所述导光束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光线输出连接部,另一端连接到外部内窥镜,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用于通过所述导光束为所述外部内窥镜提供光源;所述摄像头的一端用于连接到所述外部内窥镜,以获取所述外部内窥镜的光学信号而进行成像得到图像信号,所述摄像头的另一端通过通信线缆连接到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以通过所述通信线缆将所述图像信号传输到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进行处理。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包括光源模组、降温模组以及机箱。所述光源模组包括光线输出连接部,用于输出光线;所述降温模组靠近所述光源模组的光线输出连接部设置,用于至少对光源模组的光线输出连接部进行降温;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降温模组设置于所述机箱中,所述机箱包括前面板,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穿过所述前面板而延伸至前面板的外表面,以用于供导光束从机箱外侧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连接。
本申请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通过在所述光源模组的光线输出连接部附近设置所述降温模组,可有效对所述光源模组的光线输出连接部进行降温,而使得在导光束从机箱外侧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连接进行光线传导时,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与导光束连接的部位的温度不会过高,从而避免导光束损坏或避免使用者烫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出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光源模组的光线输出连接部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中的术语“连接”包括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系统1000的结构示意图。内窥镜系统1000包括,但不局限于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导光束200、外部内窥镜300、光学卡口400、摄像头500、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600、显示器700及通信线缆800。其中,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600与所述显示器700可通过通信线缆800耦合,所述摄像头500也可与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600通过通信线缆800耦合。
本领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图1仅是内窥镜系统10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内窥镜系统1000的限定,内窥镜系统1000可以包括比图1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内窥镜系统1000还可以包括扩张器、烟雾控制装置、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束200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光线输出连接部10(如图2-图3所示),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外部内窥镜300,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用于通过所述导光束200为所述外部内窥镜300提供光源。所述摄像头500的一端用于连接到所述外部内窥镜300,以获取所述外部内窥镜300捕获的光学信号进行成像而得到图像信号,所述摄像头500的另一端通过通信线缆连接到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600,以通过所述通信线缆800将所述图像信号传输到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600进行处理。
具体的,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用于提供白光和红外光混合形成的混合光源,并通过导光束200传导至待观察部位Z1以提供照明以及对待观察部位Z1的荧光试剂进行激发。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包括,但不局限于激光光源、可见光光源。
所述导光束200位于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出光路径中,且连接于外部内窥镜300,以将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产生的所述混合光源通过导光束200和外部内窥镜300传导至待观察部位Z1。其中,所述外部内窥镜300为管状结构,其中形成有导光通道以及成像通道,所述导光束200可伸入所述外部内窥镜300的导光通道后延伸至外部内窥镜300的用于插入待观察部位Z1的插入部,而使得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产生的所述混合光源可照射至所述待观察部位Z1。其中,该待观察部位Z1可为人身体内的某一部位。
其中,所述外部内窥镜300的近端通过光学卡口400连接于摄像头500。摄像头500内设置有至少一图像传感器。外部内窥镜300用于将经待观察部位Z1反射的光线传导至至少一图像传感器。具体的,外部内窥镜300的用于插入待观察部位Z1的插入部的成像通道内设置有镜片组件。所述待观察部位Z1反射的光线通过通过镜片组件投射到至少一图像传感器。其中,所述外部内窥镜300的近端为所述外部内窥镜300的远离用于插入待观察部位Z1的插入部的一端。
其中,至少一图像传感器获取的图像数据为Bayer格式的图像数据。至少一图像传感器为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传感器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图像传感器用于隔行交替采集经待观察部位反射的可见光图像信号和荧光图像信号,从而提高图像采集效率。其中,所述可见光图像信号包括蓝光图像信号、绿光图像信号、和红光图像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内窥镜系统1000还包括图像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处理器设置在内窥镜用摄像主机600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处理器也可以设置在摄像头500内。图像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可见光图像信号和所述荧光图像信号,并将所述可见光图像信号和所述荧光图像信号分别进行处理,以获取对应的可见光图像和荧光图像,以及将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荧光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以输出带有荧光标记的可见光图像。所述显示器700用于显示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荧光图像及所述带有荧光标记的可见光图像中的至少一者。
从而,通过该内窥镜系统1000,医护人员可以清楚看到身体内部的待观察部位的情形,而对手术或者观察提供有利的帮助。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整机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出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其中,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用于为外部内窥镜300提供光源,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包括光源模组10、降温模组以及机箱30。所述光源模组10包括光线输出连接部11,用于输出光线;所述降温模组20靠近所述光源模组10的光线输出连接部11设置,用于至少对所述光源模组10的光线输出连接部11进行降温;其中,所述光源模组10和所述降温模组20设置于所述机箱30中,所述机箱30包括前面板31,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穿过所述前面板31而延伸至前面板31的外表面,以用于供导光束200从机箱30外侧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连接。
从而,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光源模组10的光线输出连接部11附近设置所述降温模组20,可有效对所述光源模组10的光线输出连接部11进行降温,而使得在导光束200从机箱30外侧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连接进行光线传导时,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与导光束200连接的部位的温度不会过高,从而避免导光束200损坏或避免使用者烫伤。
请一并参阅图4,为所述光源模组10的光线输出连接部11的示意图,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包括导光束插座111以及光线输出接口112,所述光线输出接口112用于输出光线,所述导光束插座111围绕所述光线输出接口112设置,即,所述光线输出接口112设置于所述导光束插座111的内部。所述导光束200插座用于接入导光束;所述光线输出接口112在导光束插座111接入导光束200后,与所述导光束连接,而使得输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束200导出,所述降温模组20具体为靠近所述光线输出接口112与所述导光束200的连接处设置。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导光束插座111包括插座口111a,所述插座口111a的位置可与所述光线输出接口112的位置正对,所述导光束200的设置有导光口的端部(即导光束的插头)可从所述插座口111a插入所述导光束插座111,并在到达所述光线输出接口112的位置时,与所述光线输出接口112抵接,形成导光通道。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导光束插座111可为圆柱形插座,所述插座口111a可为圆形开口,所述导光束200也为圆形导光束。具体的,所述导光束插座111可为“凸”字形的圆柱形插座。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前面板31设置有开口31a,所述导光束插座111延伸至所述前面板31的开口31a中,并外露于所述前面板31的外表面,而可供导光束200从机箱30外侧插入。如前所述的,所述光线输出接口112在导光束200插入后,与所述导光束200的开设有导光口的端部抵接,形成导光通道。
如图3所示,所述前面板31为长方形面板,所述降温模组20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并排设置,且沿前面板31的长边方向设置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的一侧。即,所述降温模组20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为沿着前面板31的长边方向并排设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温模组20包括涡轮风扇(图中未示),所述涡轮风扇用于对所述光源模组10的光线输出连接部11进行风冷降温。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温模组20具体可包括涡轮风扇,而通过对所述光源模组10的光线输出连接部11输送冷风,具体的,为对所述光线输出接口112与所述导光束200的连接处输送冷风,而将所述光线输出接口112与所述导光束200的连接处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降低所述光线输出接口112与所述导光束200的连接处的温度,也即,降低所述导光束200开设有导光口的端部(即导光束200的插头)的温度,而避免损坏导光束200或者烫伤使用者。
其中,所述涡轮风扇的扇叶旋转平面与所述前面板31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涡轮风扇的扇叶旋转平面与所述前面板31的长边平行,即,与所述降温模组20以及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的排列方向平行。
请一并参阅图5,为图3中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进一步的,所述机箱31还包括底板32,所述底板32与所述前面板31垂直连接,所述涡轮风扇的扇叶旋转平面与所述底板32平行,所述底板32对应所述涡轮风扇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孔K1,以使得所述涡轮风扇的扇叶旋转时,将机箱30外部的冷空气吸入产生冷风,并吹到光线输出连接部11处,以对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进行降温。
其中,本申请中,所述机箱30为长方体机箱,所述底板32具体为所述机箱30设置于底面、桌面等承载面上时,与所述承载面接触的箱板。即,所述机箱30通过所述底板32而可承载于所述承载面上而进行稳固放置。
所述前面板31垂直于所述底板32以及底板32位于的承载面,所述前面板31可为操作面板,在导光束200的安装过程中,使用者可与所述前面板31正对,而从前面板31侧露出的导光束插座111的插座口111a插入该导光束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32远离机箱30内部的方向还可延伸设置有若干底板支脚,所述底板32通过所述若干底板支脚承载于对应的承载面上。所述若干底板支脚与所述底板32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空气可从所述间隙进入所述通风孔K1,使得所述涡轮风扇的扇叶旋转时,能够将机箱30外部的冷空气吸入产生冷风,并吹到光线输出连接部11处。
其中,如图3以及图5所示,所述降温模组20还包括导风件22,所述导风件22连通所述涡轮风扇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用于将涡轮风扇产生的冷风导至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
其中,所述降温模组20包括风扇壳体23,所述涡轮风扇收容于所述风扇壳体23中,所述导风件22与所述风扇壳体23连通。其中,所述导风件22可为导风管,可为所述风扇壳体23的侧周延伸出的一体结构,或者可为与所述风扇壳体23的侧周的开口正对,并围绕所述侧周的开口而固定的结构。所述导风件22具有导风口221,所述导风口221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正对,而将涡轮风扇产生的冷风通过通过导风口221传导至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而对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进行降温。
如图5所示,所述导光束插座111的侧周设置有开口K2,所述开口K2可对应所述光线输出接口112与所述导光束200的连接处设置,即,对应所述导光束插座111的所述光线输出接口112的位置设置。所述导光束插座111的所述开口K2与所述导风件22的导风口221对应,所述开口K2作为进风口。从而,涡轮风扇产生的冷风通过通过导风口221传导至所述导光束插座111的所述开口K2,并通过所述开口K2进入所述导光束插座111的内部。从而,当导光束200插入所述导光束插座111而与所述光线输出接口112抵接,并进行导光时,所述涡轮风扇产生的冷风通过导风件22以及所述开口K2进入所述导光束插座111的内部,而可充分对导光束200进行降温。
其中,所述导光束插座111的侧周还设置有其他开口,所述其它开口可作为出风口,从而,可将所述导光束插座111内部的热量带出至外部。
如图5所示,所述降温模组20还可包括风扇支架25,所述风扇壳体23以及涡轮风扇设置于所述风扇支架25上,其中,所述风扇支架25将所述涡轮风扇和风扇壳体23进行支撑,而使得涡轮风扇和所述底板32之间具有间隙,从而,提高风的流动性其中,所述风扇支架25具有两个支架臂251,所述两支架臂251之间具有间隔;其中,所述风扇壳体23正对所述底板32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两支架臂251之间的间隔的位置也对应,从而,冷风可经过两支架臂251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风扇壳体23的开口而被所述被位于风扇壳体23中的涡轮风扇吸入。
其中,所述风扇壳体23可通过螺丝锁固等方式固定在所述两个支架臂251上。例如,所述两个支架臂251可为倒“L”形,包括固定于底板32上的竖直板(图中未标号)与所述竖直板远离所述底板32的一端连接的水平板(图中未标号),所述两个支架臂251的水平板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风扇壳体23的边缘部位可通过螺丝锁固等方式固定在所述两个支架臂251的水平板上。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光源模组10还包括可见光源模组12、红外激光光源模组13以及光路耦合单元14,所述光路耦合单元14与所述可见光源模组12以及红外激光光源模组13连接,用于将所述可见光源模组12、红外激光光源模组13产生的可见光以及红外激光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光,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与所述光路耦合单元14连接,用于输出所述光路耦合单元14产生的混合光,以用于ICG-荧光成像。
其中,所述光路耦合单元14与所述可见光源模组12以及红外激光光源模组13可通过光纤等导光线缆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光源耦合单元14沿所述前面板30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沿所述前面板30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光源耦合单元14、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以及所述前面板30之间形成收容空间S1,所述降温模组20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S1内,从而,提高结构的紧凑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还包括AC/DC(交流转直流)电源40,用于接入外部市电电源,并转换为直流电,而为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中的各个器件供电。
其中,所述AC/DC电源40靠近所述前面板31设置,且所述AC/DC电源40与所述光路耦合单元14大致沿着所述前面板31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AC/DC电源40还沿着垂直于所述前面板31的方向延伸经过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以及所述光源耦合单元14。由于所述AC/DC电源与所述光路耦合单元14的体积都较大,因此,将所述AC/DC电源40与所述光路耦合单元14大致沿着所述前面板31的长度方向排布,能够保持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重量分布较为均匀,也能够使得结构排布更加合理。
如图3所示,所述可见光源模组12设置在光路耦合单元14背离前面板31的一侧,所述红外激光光源模组13设置在AC/DC电源40背离前面板31的一侧。由于所述红外激光光源模组13的工作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且光路耦合单元14在工作时产热量较多,因此,将红外激光光源模组13设置在AC/DC电源40的后侧,使得所述红外激光光源模组13与光路耦合单元14隔离设置,从而所述红外激光光源模组13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此外,所述AC/DC电源40与所述红外激光光源模组13邻接设置,从而缩短了所述AC/DC电源40与所述红外激光光源模组13之间的连接线路,节省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安装空间,使整机布局更加合理、紧凑。
如图3所示,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还包括可见光源散热器50以及激光光源散热器60。所述可见光源散热器50设置于所述可见光源模组12的背离所述光路耦合单元14的一侧,而用于对所述可见光源模组12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所述激光光源散热器60设置于所述红外激光光源模组13的背离所述AC/DC电源40的一侧,用于对所述红外激光光源模组13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
其中,所述可见光源散热器50以及激光光源散热器60可分别包括散热片,所述机箱30还包括与所述前面板31相对设置的后面板33,所述后面板33上对应所述可见光源散热器50以及激光光源散热器60的位置分别开设有散热缝隙F1,而供热量可散发到机箱30的外部空气中。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可见光源散热器50与所述可见光源模组12之间还设置有导热管51,所述导热管51用于将所述可见光源模组12发出的热量导致所述可见光源散热器50,然后通过所述可见光源散热器50散发到机箱30的外部空气中。
其中,所述导热管51在可见光源模组12的背离所述光路耦合单元14的表面向所述机箱30的位于前面板31和后面板33之间的侧面板34延伸,并在到达所述侧面板34之后,沿着所述侧面板34的表面向所述可见光源散热器50的方向延伸,并在延伸至所述可见光源散热器50的位置时,朝着与所述侧面板34远离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可见光源散热器50的正对所述可见光源模组12的表面上。
其中,所述导热管51可为铜、铁等良导热金属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51中还收容有导热液体,例如水等,从而,提高导热性能。
其中,图3中所示的侧面板34为靠近所述光路耦合单元14侧的侧面板。如图3所示,所述靠近所述光路耦合单元14侧的侧面板34上也开设有通风孔K1,从而,所述涡轮风扇产生的冷风通过导风件22以及所述开口K2进入所述导光束插座111的内部,然后携带热量后,从所述导光束插座111的其他开口出来后,可通过所述侧面板34上的通风孔K1导至机箱30的外侧,从而,实现降温。
如图3所示,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还包括控制电路板70,所述控制电路板70可设置于所述可见光源散热器50、所述可见光源模组12以及所述导热管51围设的空间中。所述控制电路板70上安装有,但不局限于光源驱动功能电路、电源驱动功能电路、供电控制功能电路及屏幕显示和/或触控功能电路等等。
请返回参阅图2,其中,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还包括显示屏80,所述显示屏80设置于所述前面板3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80为触控显示屏,用于供用户输入控制指令,以实现人机交互,比如响应用户的手势触控时,显示屏80可相应显示菜单切换、或者参数设置窗口的弹出切换等显示内容。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80也可包括相互独立的显示屏和触摸板。
如图2所示,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还包括功能按键90,所述功能按键90设置在前面板31上的开口31a远离所述显示屏80的一侧,即,所述功能按键90与所述显示屏80分别设置于所述开口31a的两侧。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按键90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前面板31的其它位置,例如,可以设置在所述开口31a与显示屏80之间;或者,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开口31a的上方,即所述开口31a的远离底板32的一侧。其中,所述功能按键90包括,但不局限于机械按钮或旋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按键90为电源按键。所述电源按键用于控制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开启或关闭。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按键90还可以为菜单按键或是参数设置按键。所述菜单按键用于菜单切换、或者参数设置窗口的弹出切换。所述参数设置按键可以用于设置可见光源模组12及红外激光光源模组13的光源参数,例如,发光的亮度、时长等参数。
其中,本申请中,所述控制电路板70可通过电连接件与所述光路耦合单元14、所述可见光源模组12、及红外激光光源模组13、所述显示屏80、所述功能按键90等电连接,而实现相应的功能控制,其中,所述电连接件可为导线、柔性电路板等。
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光源模组10的光线输出连接部11附近设置所述降温模组20,可有效对所述光源模组10的光线输出连接部11进行降温,而使得在导光束200从机箱30外侧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连接进行光线传导时,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11与导光束200连接的部位的温度不会过高,从而避免导光束200损坏或避免使用者烫伤。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例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用于为外部内窥镜提供光源,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包括:
光源模组,包括光线输出连接部,用于输出光线;以及
降温模组,靠近所述光源模组的光线输出连接部设置,用于至少对光源模组的光线输出连接部进行降温;
机箱,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降温模组设置于所述机箱中,所述机箱包括前面板,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穿过所述前面板而延伸至前面板的外表面,以用于供导光束从机箱外侧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包括导光束插座以及光线输出接口,所述光线输出接口用于输出光线,所述导光束插座围绕所述光线输出接口设置,所述导光束插座用于接入导光束;所述光线输出接口在导光束插座接入导光束后,与所述导光束连接,而使得输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束导出,所述降温模组靠近所述光线输出接口与所述导光束的连接处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设置有开口,所述导光束插座延伸至所述前面板的开口中,并外露于所述前面板的外表面,而可供导光束从机箱外侧插入,所述光线输出接口在导光束插入后,与所述导光束的开设有导光口的端部抵接,形成导光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为长方形面板,所述降温模组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并排设置,且沿前面板的长边方向设置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模组包括涡轮风扇,用于对光源模组的光线输出连接部进行风冷降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风扇的扇叶旋转平面与所述前面板垂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前面板垂直连接,所述涡轮风扇的扇叶旋转平面与所述底板平行,所述底板对应所述涡轮风扇的位置开设有通风孔,以使得所述涡轮风扇的扇叶旋转时,将机箱外部的冷空气吸入产生冷风,并吹到光线输出连接部处,以对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进行降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模组还包括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连通所述涡轮风扇与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用于将涡轮风扇产生的冷风导至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可见光源模组、红外激光光源模组以及光路耦合单元,所述光路耦合单元与所述可见光源模组以及红外激光光源模组连接,用于将所述可见光源模组、红外激光光源模组产生的可见光以及红外激光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光,所述光线输出连接部与所述光路耦合单元连接,用于输出所述光路耦合单元产生的混合光,以用于ICG-NIR荧光成像。
10.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摄像头、外部内窥镜、导光束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所述导光束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光线输出连接部,另一端连接到外部内窥镜,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用于通过所述导光束为所述外部内窥镜提供光源;所述摄像头的一端用于连接到所述外部内窥镜,以获取所述外部内窥镜的光学信号而进行成像得到图像信号,所述摄像头的另一端通过通信线缆连接到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以通过所述通信线缆将所述图像信号传输到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进行处理。
CN202023336537.5U 2020-12-30 2020-12-30 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 Active CN215383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6537.5U CN215383859U (zh) 2020-12-30 2020-12-30 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6537.5U CN215383859U (zh) 2020-12-30 2020-12-30 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83859U true CN215383859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0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36537.5U Active CN215383859U (zh) 2020-12-30 2020-12-30 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838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0381B2 (en) Interior cooling structure and ultrasound imaging apparatus
US5701155A (en) Processor module for video inspection probe
JP4377821B2 (ja) 内視鏡の電気コネクタ、内視鏡、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組み付け方法
WO2017199406A1 (ja) ケーブル接続用基板、撮像装置、内視鏡および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2044599A (ja) 異なるビデオデータ信号供給源と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するべく複数の接続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を有する内視鏡システム
US20160028926A1 (en) Endoscope apparatus
JP4350767B2 (ja) 医療装置
CN215383859U (zh) 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
CN109328037A (zh) 超声波内窥镜
CN110432855A (zh) 一种一体化医用内窥镜系统
US9612633B2 (en) Passively cooled serviceable device
US7510313B2 (en) Fiberoptic illuminator
CN215078232U (zh) 光源组件、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
CN109414252A (zh) 超声波内窥镜
CN208926307U (zh) 全高清3d电子腹腔镜系统
CN114680799A (zh) 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
CN115886687A (zh) 一种医用内窥镜摄像头和医用内窥镜摄像系统
JP2001190498A (ja) 医療用電気機器
CN215017033U (zh) 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
JP5030688B2 (ja) 筐体機構、及び超音波観測装置
JP7323311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医療用観察システム
US20160166136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for medical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KR101444759B1 (ko) 내시경 조작용 핸드피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내시경 조작장치
CN219940556U (zh) 一种内窥镜摄像主机及内窥镜系统
CN216777042U (zh) 内窥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Animal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HENZHEN MINDRAY BIO-MEDICAL ELECTRONIC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440020009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Endoscope light source host and endoscope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4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