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77700U - 一种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77700U
CN215377700U CN202121333594.XU CN202121333594U CN215377700U CN 215377700 U CN215377700 U CN 215377700U CN 202121333594 U CN202121333594 U CN 202121333594U CN 215377700 U CN215377700 U CN 215377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film
cross star
film body
shaped hole
s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335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Hansen Graphe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Hansen Graphe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Hansen Graphe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Hansen Graphe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335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77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77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777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包括柔性薄膜本体,所述柔性薄膜本体上开设均匀设置有多个十字星形孔,所述柔性薄膜本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抗氧化的保护层,且柔性薄膜本体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背胶层。本实用新型的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当电磁波入射到第一十字星形孔和第二十字星形孔中时,电磁波在孔组的内部会进行慢反射,不断衰减,能够有效降低SAR峰值,同时,通过对第一十字星形孔和第二十字星形孔的间距进行调整,可以实现不同频段的SAR值吸收,避免提高天线的辐射指标与SAR峰值相矛盾,可以广泛用于5G终端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个人无线终端类产品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随着终端产品的小型化和便携化的发展,用户在日常的使用场景中往往将此类产品放置在离身体较近的距离范围内。因此,无线终端辐射出的电磁能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
国际上采用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简称为SAR)指标来衡量电磁暴露环境下人体吸收和消耗的电磁能量。SAR的物理含义为单位质量的人体组织所吸收或消耗的电磁功率,单位为W/kg,或者mW/g。在使用各种终端产品时,移动终端的SAR峰值的降低和天线的辐射指标的提高往往相互矛盾。SAR反应移动终端天线的近场辐射特性,而总辐射能量是移动终端天线的远场辐射性能。在无线通讯系统中,总辐射能量关系到终端和基站的接入性能和通讯质量,往往希望越高越好。但是越高的总辐射能量,往往意味着较高的SAR测量值。因此,为了保证终端能够通过SAR的测试标准,需要在总辐射能量和SAR性能之间进行权衡。
目前,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法规,通过限定无线终端设备SAR值的上限,确保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安全。例如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FCC)明确规定了各种无线移动终端在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时最大允许的比吸收率。按照规定:手机类产品在靠近人脑一侧的SAR峰值不能超过1.6mW/g;对于数据卡类和UIFI产品,在所有可能被人体接触的表面附近,SAR峰值均不能超过1.6mW/g.上限(建议不超过1.2mW/g)。
目前随着5G技术的发展,一个产品上集成了更多的天线,相应带来更多的辐射,这就导致SAR值更加复杂,因此当今的多模多制式无线终端天线设计,除了需要满足足够的工作带宽和隔离度之外,还要兼顾小型化,同时还要满足SAR峰值的规定。由于终端天线位于结构复杂的电路器件、PCB基板和外壳中,它们在天线近场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边界条件。这些因素都使SAR的估算和分析异常难度,测量和定量分析难度都较天线远场特性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包括柔性薄膜本体,所述柔性薄膜本体上开设均匀设置有多个十字星形孔,所述柔性薄膜本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抗氧化的保护层,且柔性薄膜本体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背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十字星形孔包括均布设置的第一十字星形孔列和第二十字星形孔列,且第一十字星形孔列和第二十字星形孔列间隔交错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化的保护层为油墨层。
进一步的,所述背胶层的表面设置有离型纸。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薄膜本体采用的材料为柔性石墨烯膜,所述柔性薄膜本体的厚度不大于0.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当电磁波入射到第一十字星形孔和第二十字星形孔中时,电磁波在孔组的内部会进行慢反射,不断衰减,能够有效降低SAR峰值,同时,通过对第一十字星形孔和第二十字星形孔的间距进行调整,可以实现不同频段的SAR值吸收,避免提高天线的辐射指标与SAR峰值相矛盾,可以广泛用于5G终端产品;采用柔性印刷电路板形式,通过背胶层即可将其贴在主板或者结构件的内部,使用更加方便,可以广泛应用;石墨烯同时还具有散热功能,当电磁波在孔组的内部会进行慢反射,不断衰减,最后电磁能量转化为热量,不仅降低SAR值非常明显,同时,可以将终端产品内部产生的热量很好的导出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柔性薄膜本体;2、油墨层;3、背胶层;4、离型纸;501、第一十字星形孔;502、第二十字星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包括柔性薄膜本体1,所述柔性薄膜本体1上开设均匀设置有多个十字星形孔,所述柔性薄膜本体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抗氧化的保护层,且柔性薄膜本体1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背胶层3。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十字星形孔包括均布设置的第一十字星形孔501列和第二十字星形孔502列,且第一十字星形孔501列和第二十字星形孔502列间隔交错排列。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抗氧化的保护层为油墨层2,油墨层2可对柔性薄膜本体1的表面进行防护,避免其氧化。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背胶层3的表面设置有离型纸4。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柔性薄膜本体1采用的材料为导电石墨烯膜,所述柔性薄膜本体1的厚度为0.1mm,柔性薄膜本体1采用的参数为HXGTS-10,且整个设计是一个柔性印刷电路板形式,厚度合计0.2mm,石墨烯同时还具有散热功能,当电磁波在孔组的内部会进行慢反射,不断衰减,最后电磁能量转化为热量,不仅降低SAR值非常明显,同时,可以将终端产品内部产生的热量很好的导出去。
本实用新型中,柔性薄膜本体1为公开号CN111661838A中提及的石墨烯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
首先,撕开离型纸4,通过背胶层3将其贴附在SAR值最高的热点上,贴附面积大于热点面积,可以贴附在产品的屏蔽罩表面或者结构件的内侧位置;
当电磁波入射到第一十字星形孔501和第二十字星形孔502中时,电磁波在孔组的内部会进行慢反射,不断衰减,能够有效降低SAR峰值,同时,通过对第一十字星形孔501和第二十字星形孔502的间距进行调整,可以实现不同频段的SAR值吸收,避免提高天线的辐射指标与SAR峰值相矛盾,可以广泛用于5G终端产品,并且,采用柔性印刷电路板形式,通过背胶层3即可将其贴在主板或者结构件的内部,使用更加方便,可以广泛应用。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薄膜本体(1),所述柔性薄膜本体(1)上开设均匀设置有多个十字星形孔,所述柔性薄膜本体(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抗氧化的保护层,且柔性薄膜本体(1)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背胶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星形孔包括均布设置的第一十字星形孔(501)列和第二十字星形孔(502)列,且第一十字星形孔(501)列和第二十字星形孔(502)列间隔交错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的保护层为油墨层(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胶层(3)的表面设置有离型纸(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膜本体(1)采用的材料为柔性石墨烯膜,所述柔性薄膜本体(1)的厚度不大于0.1mm。
CN202121333594.XU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 Active CN215377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3594.XU CN215377700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3594.XU CN215377700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77700U true CN215377700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35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33594.XU Active CN215377700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777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o et al. Antenna designs of smart watch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by using metal belt
CN101212500A (zh) 用于降低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移动终端
Wu et al. A cavity-backed annular slot antenna with high efficiency for smartwatches with metallic housing
TWI540790B (zh) 天線裝置及應用其之通訊裝置
CN102546050A (zh) 降低特定吸收率的方法及具有低特定吸收率的电子装置
WO2012100480A1 (zh) 实现sar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182104A1 (zh) 吸波装置及无线终端
WO2012152103A1 (zh) 无线终端
Le Trong et al. A compact triple-band antenna with a broadsid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 for head-implant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20040020218A (ko) Sar이 개선된 휴대폰
CN202495569U (zh) 天线装置及无线终端设备
US9137349B2 (en) Multi-antenna mobile phone data card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Flores‐Cuadras et al. Novel ultra‐wideband flexible antenna for wearable wrist worn devices with 4G LTE communications
CN215377700U (zh) 一种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
CN112768953A (zh) 一种降低sar值柔性超表面薄膜
TW201248994A (en) Antenna device
CN112688085B (zh) 一种5g新型降低sar的柔性薄膜
KR100810376B1 (ko) 폴더타입 휴대용 무선단말기의 전자파 흡수율 저감장치
Chung Embedded 3D multi‐band antenna with ETS process technology covering LTE/WCDMA/ISM band operations in a smart wrist wearable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design
WO2023231403A1 (zh) 一种sar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Kwon et al. Design of a dual-band antenna for wearable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 repeater systems
CN102123186A (zh) 一种解决手机天线的电磁兼容性方法
CN202475540U (zh) 防辐射手机
Alomainy et al. Antennas for wearable devices
Ung et al. A compact ultraminiature coaxial fed antenna for WMTS biotelemetry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