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6766A - 一种移动终端及降低其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及降低其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6766A
CN102006766A CN2010105320169A CN201010532016A CN102006766A CN 102006766 A CN102006766 A CN 102006766A CN 2010105320169 A CN2010105320169 A CN 2010105320169A CN 201010532016 A CN201010532016 A CN 201010532016A CN 102006766 A CN102006766 A CN 102006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ing material
portable terminal
lcd
fpc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20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锋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320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0676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0898 priority patent/WO20120588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006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67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 H04B1/3838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F exposure to the user, e.g. by 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transceiver while in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降低其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确定将吸波材料设置于移动终端中LCD的柔性电路板FPC上;将所述吸波材料贴于所述FPC上,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放射的电磁波能量。本发明通过在移动终端的特定位置增加吸波材料的方法,既降低了移动终端的SAR值,又不降低移动终端的TRP,如此,能达到在不影响移动终端通话质量及外形的前提下,降低移动终端对人体辐射的影响,同时较易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及降低其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降低其电磁波能量吸收比(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使用移动终端的通信技术快速地发展,移动终端已经变得非常普及,而且,移动终端的平均使用时间也迅速地增加。因此,移动终端辐射出的电磁波是否对人体具有有害的影响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SAR通常用作指示由移动终端辐射出的电磁波引起的对人体有害的程度的数值,SAR是人体单元每单位质量吸收的电功率,测量的单位为W/Kg。实际应用中,由于很难直接对人体进行测量,所以使用人体模型(human bodyphantom)的装置进行人体SAR的测量,所述人体模型具有类似于人体组织的电常数。SAR由下面的公式表示:其中,σ是人体模型的电导率,ρ是人体模型的密度,|Ei|2是局域电场矢量的峰值。
人体组织中的SAR与该组织中的电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并且由入射的电磁场的参数(例如频率、强度、方向和电磁场的源)、目标物的相对位置、暴露的人体的典型组织(characteristic tissue)的遗传特性、地面影响以及暴露的环境影响来确定。
目前,多个国家已经基于SAR建立并规范了关于人体暴露于电磁波的安全标准,为了满足SAR标准,在制造移动终端时会使用各种降低SAR的方法。
通常情况,通过降低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来降低SAR的值,但这种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移动终端的通信质量。还有一种方法是在移动终端的壳体上涂上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涂料,EMI涂料通过使金属体封闭的弯曲表面的相对侧电磁地分开而提供电磁屏蔽效应;当EMI涂料被涂在移动终端壳体上时,在壳体中产生的电磁波不会从移动终端辐射出去;它还可以防止静电和起电的产生。虽然这种方法对移动终端的电磁敏感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和EMI具有影响,但是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影响。此外,理论上,当EMI涂层被涂在移动终端上时,通过由于EMI涂料而产生的再次反射会增加人体的SAR。另一种方法是,考虑到SAR的影响而在移动终端内重新布置各种部件,但是为了减少SAR在移动终端内部重新布置各种部件,也会对移动终端的通信质量和/或外形产生不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降低其SAR的方法,能实现移动终端SAR的有效降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液晶显示屏LCD、主板、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吸波材料,位于LCD的柔性电路板FPC上,用于吸收所述天线放射的电磁波能量。
进一步地,所述天线为单极子天线、或IFA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吸波材料具体用于吸收频率为1GHz以上电磁波的能量,且吸波材料的位置为与天线距离为10mm的FPC区域;所述FPC区域的背面为所述主板的参考地。
进一步地,所述吸波材料的上边界不超过LCD显示区域的下边界,吸波材料的左边界和右边界分别不超过LCD的左边界和右边界,吸波材料的下边界不超过LCD的下边界。
一种降低移动终端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将吸波材料设置于移动终端中LCD的柔性电路板FPC上;
将所述吸波材料贴于所述FPC上,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放射的电磁波能量。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将吸波材料设置于移动终端中LCD的FPC上为:确定吸波材料在移动终端上的位置为与天线距离为10mm的FPC区域,且所述FPC区域的背面为所述移动终端主板的参考地。
进一步地,将所述吸波材料贴于所述FPC上为:将所述吸波材料贴于所述FPC上,且吸波材料的上边界不超过LCD显示区域的下边界,吸波材料的左边界和右边界分别不超过LCD的左边界和有边界,吸波材料的下边界不超过LCD的下边界。
本发明通过在移动终端的特定位置增加吸波材料的方法,既降低了移动终端的SAR值,又不降低移动终端的辐射功率(Total Radiated Power,TRP),如此,能达到在不影响移动终端通话质量及外形的前提下,降低移动终端对人体辐射的影响,同时较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吸波材料的形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使用的吸波材料吸收电磁波的性能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降低移动终端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为:将吸波材料贴于位于移动终端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 Display,LCD)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上,用于吸收所述天线放射的电磁波能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参照图1,所述移动终端包括LCD、主板34、天线33;其中,LCD包括LCD的显示区域31和位于LCD显示区域31下方的FPC 32,吸波材料位于FPC 32上,用于吸收所述天线33放射的电磁波能量。
其中,天线33是为了用于发送和接收电磁波的装置,考虑到移动终端的设计和用户的使用便捷,天线33可以设计成内置天线,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辐射性能和空间布置确定天线33为单极子天线、或IFA天线,此时,需要将位于天线33区域背面的主板34上的参考地挖掉,变为净空;所述天线33可以形成在天线支架或移动终端的后壳上,当天线33形成于天线支架上时,具体为贴在天线支架上、且位于天线支架的背面,而吸波材料是贴于FPC 32上表面,FPC32的背面为主板34的参考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33与吸波材料所在位置是在空间上隔开的,其中,吸波材料与天线33的距离过近,会影响天线33进行电磁波的发射,影响通话质量;吸波材料与天线33的距离过远,则吸波材料吸收天线33所发射电磁波的效果会受到影响;故此,所述吸波材料与天线33的优选距离为10mm,此时不仅降低移动终端SAR的效果最为明显,还能同时保证移动终端的TRP不受影响。
表1为对于WCDMA的1900MHz频段的电磁波,针对SAR和TRP,对贴吸波材料前和贴吸波材料后的移动终端进行测量得到的对照表:
Figure BDA0000030826220000041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移动终端,在其贴有吸波材料之前,1g人体模型组织的体积中平均的SAR为1.7W/kg,当移动终端贴上吸波材料之后,1g人体模型组织的体积中平均的SAR降为1.2W/kg,而TRP的值并没有受到是否贴有该吸波材料的影响。
应当理解,本发明中的移动终端可以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
下面结合图2和图3来对吸波材料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吸波材料的形状示意,结合图1,所述吸波材料41的形状基本上与图1中FPC 32的形状相匹配,具体地,吸波材料41的上边界不超过LCD显示区域31的下边界,吸波材料41的左边界不超过LCD的左边界,吸波材料41的右边界不超过LCD的右边界,吸波材料41的下边界不超过LCD的下边界。
图3示出了本发明吸波材料吸收电磁波的性能曲线,如图3所示,图3中的四条曲线为对同一吸波材料随机进行的四次测量所得到的曲线,图3中的横坐标代表电磁波的频率,纵坐标代表电磁波的能量损失,即吸波材料所吸收的电磁波能量。由图3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吸波材料主要吸收频率为1GHz(1000MHz)以上电磁波的能量。因此,结合图3的性能曲线和表1以及进行的多次实验效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对于高频段WCDMA1900/2100的SAR以及GSM1800/1900的SAR的吸收较为明显,而且对于七个频段GSM850/900/1800/1900和WCDMA850/1900/2100的TRP均没有影响,实现了在保证通话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性降低移动终端SAR的目的。
图4示出了本发明降低移动终端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的流程,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01,确定吸波材料在移动终端上的位置;
具体地,将吸波材料在移动终端上的位置确定为LCD的柔性电路板FPC,其中,移动终端的LCD包括LCD的显示区域和位于LCD显示区域下方的FPC,而吸波材料是贴于FPC的上表面,FPC的背面为移动终端主板的参考地;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辐射性能和空间布置确定移动终端的天线为单极子天线、或IFA天线,此时,需要将位于天线区域背面的主板上的参考地挖掉,变为净空;所述天线可以形成在天线支架或移动终端的后壳上,当天线形成于天线支架上时,具体为贴于天线支架上,且位于天线支架的背面,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与吸波材料所在的位置是在空间上隔开的。
其中,由于吸波材料与天线的距离过近,会影响天线进行电磁波的发射,影响通话质量;吸波材料与天线的距离过远,则吸波材料吸收天线所发射电磁波的效果会受到影响;因此,所述吸波材料的位置为与天线距离为10mm的FPC区域,且所述FPC区域的背面为所述移动终端主板的参考地,此时不仅降低移动终端SAR的效果最为明显,同时保证了移动终端辐射功率(Total RadiatedPower,TRP)不受影响。
步骤102,将所述吸波材料贴于所述位置上,用于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放射的电磁波能量。
具体地,将所述吸波材料贴于所述FPC上,且吸波材料的上边界不超过LCD显示区域的下边界,吸波材料的左边界和右边界分别不超过LCD的左边界和有边界,吸波材料的下边界不超过LCD的下边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液晶显示屏LCD、主板、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吸波材料,位于LCD的柔性电路板FPC上,用于吸收所述天线放射的电磁波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为单极子天线、或IFA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材料具体用于吸收频率为1GHz以上电磁波的能量,且吸波材料的位置为与天线距离为10mm的FPC区域;所述FPC区域的背面为所述主板的参考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材料的上边界不超过LCD显示区域的下边界,吸波材料的左边界和右边界分别不超过LCD的左边界和右边界,吸波材料的下边界不超过LCD的下边界。
5.一种降低移动终端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将吸波材料设置于移动终端中LCD的柔性电路板FPC上;
将所述吸波材料贴于所述FPC上,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放射的电磁波能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将吸波材料设置于移动终端中LCD的FPC上为:确定吸波材料在移动终端上的位置为与天线距离为10mm的FPC区域,且所述FPC区域的背面为所述移动终端主板的参考地。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吸波材料贴于所述FPC上为:将所述吸波材料贴于所述FPC上,且吸波材料的上边界不超过LCD显示区域的下边界,吸波材料的左边界和右边界分别不超过LCD的左边界和有边界,吸波材料的下边界不超过LCD的下边界。
CN2010105320169A 2010-11-04 2010-11-04 一种移动终端及降低其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 Pending CN1020067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20169A CN102006766A (zh) 2010-11-04 2010-11-04 一种移动终端及降低其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
PCT/CN2011/070898 WO2012058878A1 (zh) 2010-11-04 2011-02-09 一种移动终端及降低其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20169A CN102006766A (zh) 2010-11-04 2010-11-04 一种移动终端及降低其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6766A true CN102006766A (zh) 2011-04-06

Family

ID=43813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20169A Pending CN102006766A (zh) 2010-11-04 2010-11-04 一种移动终端及降低其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06766A (zh)
WO (1) WO201205887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9606A (zh) * 2012-05-07 2013-11-13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JP2016088842A (ja) * 2014-10-29 2016-05-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外装部品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てなる通信機器
CN106872805A (zh) * 2017-01-25 2017-06-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比吸收率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179585A (zh) * 2017-07-19 2017-09-1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以及光通信终端
WO2021035569A1 (zh) * 2019-08-28 2021-03-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通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1166B (zh) * 2018-07-13 2021-08-06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时长的提醒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42868A (ja) * 2003-05-16 2004-12-02 Sumitomo Electric Fine Polymer Inc 電磁波吸収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615038A (zh) * 2003-11-05 2005-05-11 俞一哲 吸波环保手机
CN101800786A (zh) * 2010-03-12 201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均衡吸收辐射率和总辐射功率的移动终端及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42868A (ja) * 2003-05-16 2004-12-02 Sumitomo Electric Fine Polymer Inc 電磁波吸収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615038A (zh) * 2003-11-05 2005-05-11 俞一哲 吸波环保手机
CN101800786A (zh) * 2010-03-12 201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均衡吸收辐射率和总辐射功率的移动终端及实现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9606A (zh) * 2012-05-07 2013-11-13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3389606B (zh) * 2012-05-07 2016-04-1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JP2016088842A (ja) * 2014-10-29 2016-05-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外装部品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てなる通信機器
CN106872805A (zh) * 2017-01-25 2017-06-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比吸收率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179585A (zh) * 2017-07-19 2017-09-1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以及光通信终端
WO2021035569A1 (zh) * 2019-08-28 2021-03-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通讯装置
CN113039593A (zh) * 2019-08-28 2021-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通讯装置
CN113039593B (zh) * 2019-08-28 2022-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通讯装置
US11925010B2 (en) 2019-08-28 2024-03-05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display modul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58878A1 (zh) 201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6349B2 (en) Mobile terminal for reducing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CN102006766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降低其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
Pedersen et al. Integrated antennas for hand-held telephones with low absorption
WO2013067730A1 (zh) 移动终端及降低移动终端辐射的方法
US20140135064A1 (en) Multi-antenna mobile phone data card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CN201766163U (zh) 一种内置天线及移动终端
Ikeuchi et al. SAR an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dipole antenna above differentfinite EBG substratesin the presence of a realistichead model in the 3.5 GHz band
CN112688085B (zh) 一种5g新型降低sar的柔性薄膜
CN105914451A (zh) 无线用户终端保护装置
Zhou et al. Smart sticker including split square rings for adapting mobile phone radiation pattern to lower SAR
WO2017185358A1 (zh) 增强无线用户终端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KR100578465B1 (ko) 전자파 저감이 가능한 안테나 셋 및 이 안테나 셋이장착된 휴대폰
CN215377700U (zh) 一种可降低sar值的石墨烯柔性薄膜
Lin et al. Performance study of electromagnetic protective shee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han et al. Effect of internal patch antenna ground plane on SAR
Eom et al. Embedded antenna for metallic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202210567U (zh) 天线结构及其适用的电子装置
Pelletti et al.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the SAR in mobile devices by using graphene-type absorbing materials
TW201814958A (zh) 金屬通訊裝置之天線結構
Hossain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mobile phone casing for the reduction of EM absorption
Lim et al. SAR reduction of smart watch antenna using meander loop structure
Akimoto et al. SAR evaluation in human body exposed to EM wave from NHA with metallic case
CN200986964Y (zh) 内置天线装置
KR20050088399A (ko) 전자파 저감이 가능한 안테나 셋 및 이 안테나 셋이 장착된휴대폰
WO2017185364A1 (zh) 无线用户终端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