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71419U - 卡箍 - Google Patents

卡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71419U
CN215371419U CN202121434127.6U CN202121434127U CN215371419U CN 215371419 U CN215371419 U CN 215371419U CN 202121434127 U CN202121434127 U CN 202121434127U CN 215371419 U CN215371419 U CN 215371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ring
fixing
hole
pin
bind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341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生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uangce Precision Automotive Parts Manufactu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4341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71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71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71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扎带和外轧带不会错位的卡箍,包括内轧带、外轧带和将内扎带外轧带收紧的收紧装置,所述内扎带位于外轧带内,内轧带的轴向两端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两管道上凸起部相配合的凸起,内扎带内设置由密封圈,密封圈位于两凸起之间,内扎带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包边,外轧带位于两包边之间且与包边相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包边来限制外轧带的偏移,从而保证内轧带和外轧带之间不会错位,使得卡箍能够满足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特殊环境要求。

Description

卡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上用卡箍。
背景技术
常规的用在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上的卡箍包括内扎带,外轧带和将内外轧带收紧的收紧装置,内扎带和外轧带不是一个套筒状,而是由一个窄带弯曲而成。在实际生产的时候,内轧带和外轧带宽度相同,而且两者之间需要点焊来固定。具体工艺是先将内轧带套在芯轴上,然后将外轧带套在内轧带上,且使得两者两端齐平,然后收紧外轧带,外轧带强制带动内轧带收紧,使得此时的形状与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上的使用状态相匹配,然后在圆周方向上将内轧带和外轧带多处点焊在一起,完了之后松开收紧装置,从内扎带中抽出芯轴。在实际生产的时候,由于内轧带变形量大,在抽出芯轴后,内扎带跟外轧带都会产生回弹现象,如果内轧带和外轧带在回弹的时候不同步,那么内轧带和外轧带之间会产生扭曲,即内轧带和外轧带在轴向上错位,这就会影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上其它零件的安装,因为每个零件都有很紧凑安装空间,所以错位的卡箍会被认为废品,如果错位更严重的话,会导致内扎带和外轧带之间焊点崩裂,直接导致卡箍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扎带和外轧带不会错位的卡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卡箍,包括内轧带、外轧带和将内扎带外轧带收紧的收紧装置,所述内扎带位于外轧带内,内轧带的轴向两端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两管道上凸起部相配合的凸起,内扎带内设置由密封圈,密封圈位于两凸起之间,内扎带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包边,外轧带位于两包边之间且与包边相贴。
所述收紧装置包括设置在外轧带两端的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内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销钉和T形第二销钉,第一销钉上固定有螺钉,第二销钉的中部沿径向开设有固定孔,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螺钉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调节孔、第二销钉上的固定孔和第二调节孔后伸出并设置有螺母。
所述收紧装置包括螺栓、螺母、设置在外轧带两端的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内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的中部径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为螺纹孔,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调节孔、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和第二调节孔后伸出。
所述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分别是由外轧带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向外翻边后与外轧带的外表面焊接而成。
所述收紧装置包括设置在外轧带两端的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第一固定圈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圈内设置有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分别由外轧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外卷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包边来限制外轧带的偏移,从而保证内轧带和外轧带之间不会错位,使得卡箍能够满足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特殊环境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卡箍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C处放大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卡箍中收紧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卡箍中收紧装置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中:1、内扎带;2、外轧带;3、第一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5、凸起;6、密封圈;7、包边;8、第一固定圈;9、第二固定圈;10、第一销钉;11、第二销钉;12、螺钉;13、第一调节孔;14、第二调节孔;15、螺母;16、螺栓;17、第一端;18、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卡箍,包括内轧带1、外轧带2和将内扎带1外轧带2收紧的收紧装置,所述内扎带1位于外轧带2内,内轧带1的轴向两端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两管道上凸起部相配合的凸起5,内扎带1内设置由密封圈6,密封圈6位于两凸起5之间,内扎带1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包边7,外轧带2位于两包边7之间且与包边7相贴。实际生产的时候,收紧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收紧装置包括设置在外轧带2两端的第一固定圈8和第二固定圈9,第一固定圈8和第二固定圈9内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销钉10和T形第二销钉11,第一销钉10上固定有螺钉12,第二销钉11的中部开设有固定孔,第一固定圈8和第二固定圈9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孔13和第二调节孔14,螺钉12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调节孔13、第二销钉11上的固定孔和第二调节孔14后伸出并设置有螺母15。
如图4所示,收紧装置的第二中实施方式,所述收紧装置包括螺栓16、螺母15、设置在外轧带2两端的第一固定圈8和第二固定圈9,第一固定圈8和第二固定圈9内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销钉10和第二销钉11,第一销钉10和第二销钉11的中部径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为螺纹孔,第一固定圈8和第二固定圈9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孔13和第二调节孔14,螺栓16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调节孔13、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和第二调节孔14后伸出。
所述第一固定圈8和第二固定圈9分别是由外轧带2第一端17和第二端18分别向外翻边后与外轧带2的外表面焊接而成。
如图5所示,收紧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收紧装置包括设置在外轧带2两端的第一固定圈8和第二固定圈9,第一固定圈8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圈9内设置有第二固定板4,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之间通过螺栓16和螺母15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圈8和第二固定圈9分别由外轧带2的第一端17和第二端18分别外卷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焊接内轧带1和外轧带2的时候,先将内轧带1弯曲后套在芯轴上,由于有包边7的存在,外轧带2可以直接放入包边7内,实现快速定位,无需原先采用其它工具来保证内轧带1和外轧带2的轴向定位,当内轧带1和外轧带2焊接完成后,松开收紧装置抽出芯轴后,由于包边7的存在,即使内轧带1和外轧带2回弹不同步,也能保证内轧带1和外轧带2在轴向上不错位,从而保证卡箍的合格率,使得卡箍能够满足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特殊环境要求。

Claims (6)

1.卡箍,包括内轧带、外轧带和将内扎带外轧带收紧的收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扎带位于外轧带内,内轧带的轴向两端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两管道上凸起部相配合的凸起,内扎带内设置由密封圈,密封圈位于两凸起之间,内扎带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包边,外轧带位于两包边之间且与包边相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装置包括设置在外轧带两端的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内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销钉和T形第二销钉,第一销钉上固定有螺钉,第二销钉的中部沿径向开设有固定孔,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螺钉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调节孔、第二销钉上的固定孔和第二调节孔后伸出并设置有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装置包括螺栓、螺母、设置在外轧带两端的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内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的中部径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为螺纹孔,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调节孔、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和第二调节孔后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分别是由外轧带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向外翻边后与外轧带的外表面焊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装置包括设置在外轧带两端的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第一固定圈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圈内设置有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分别由外轧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外卷而成。
CN202121434127.6U 2021-06-25 2021-06-25 卡箍 Active CN215371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4127.6U CN215371419U (zh) 2021-06-25 2021-06-25 卡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4127.6U CN215371419U (zh) 2021-06-25 2021-06-25 卡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71419U true CN215371419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05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34127.6U Active CN215371419U (zh) 2021-06-25 2021-06-25 卡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71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61600A (en) Pipe coupling for lap joints
USRE30042E (en) Exhaust system connector seal
US4049298A (en) Compression coupling
FI96900C (fi) Laite tasomaisten osien kahden reunan liittämiseksi
US4142743A (en) Clamping device
ITTO20130058U1 (it) Collare con profilo con pre-posizionatore
US6305054B1 (en) Exhaust system clamp
US20100083473A1 (en) Pipe clamp
CN215371419U (zh) 卡箍
US4205424A (en) Method of fitting sealing member into frictionally engaging tubular connector
US4676275A (en) 360 Degree pipe repair clamp
JP2544698B2 (ja) 管の継手
US5609344A (en) Spiral gasket having a centering spring
US3109215A (en) Tubing clamp
US4829930A (en) Pneumatic horn
CN114483728A (zh) 一种t-bolt带锁槽卡箍及其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GB2229245A (en) A pipe repair or connection clamp
EP0021713B1 (en) Clamp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H08303239A (ja) 自動車用排気系の継手装置
JP3639929B2 (ja) 管継手
DE3445662A1 (de) Anschlusshuelse an metallringwellschlauch
US11846373B2 (en) Profiled clamp
JPH08338575A (ja) 管継手
JPH0821532A (ja) 渦巻形ガスケット
CN115076487A (zh) 石墨垫片卡箍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4

Address after: Room 3, No. 529 Xincheng South Road, Yushan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Guangce Precision Automotive Parts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00 No. 108 Qianqianzhong Road, Yushan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 Sheng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