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9746U - 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 - Google Patents
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349746U CN215349746U CN202023104919.5U CN202023104919U CN215349746U CN 215349746 U CN215349746 U CN 215349746U CN 202023104919 U CN202023104919 U CN 202023104919U CN 215349746 U CN215349746 U CN 2153497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tificial
- braid
- artificial ligament
- examples
- liga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描述了一种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其是通过将含有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的溶液涂覆或浸润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编织物并干燥而复合形成的,编织物由聚合物纤维形成,编织物具有第一编织部、第二编织部和连接部,第一编织部和第二编织部具有由聚合物纤维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人工骨材料至少分布在第一编织部和第二编织部的网状结构中,人工骨材料由无机颗粒和聚合物材料混合而成,人工骨材料具有可塑性,在将人工韧带植入第一骨隧道和第二骨隧道后,骨组织的沿着人工骨材料长入网状结构以固定第一编织部和第二编织部。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改善腱骨愈合能力的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大体涉及一种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
背景技术
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其发病率较高,尤其好发于青年,并且随着人们运动意识的提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临床上治疗韧带损伤的主要方法为采用移植物手术重建韧带,临床上常用的移植物主要有三大类:自体、异体和人工移植物。其中,自体移植物存在手术创伤大、供区功能受损、并发症多、恢复慢和多重膝关节损伤等问题;异体移植物具有来源缺乏、感染风险、疾病传播和免疫排斥等问题。因此,鉴于自体和异体移植物存在的上述问题,大多数手术选择使用人工移植物,即人工韧带。
然而,由于人工移植物在临床上往往难以形成腱骨愈合,通常在植入体内一定时间后,会出现韧带关节骨道松动、关节稳定性下降、修复失效等问题。因此,针对人工移植物在体内应用存在的腱骨愈合能力不足问题的研发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腱骨愈合能力的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其包括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编织物和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所述编织物由聚合物纤维形成,所述编织物具有用于植入骨隧道的编织部,所述编织部具有由聚合物纤维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人工骨材料至少分布在所述编织部的网状结构中,所述人工骨材料由无机颗粒和聚合物材料混合而成,所述无机颗粒由钙磷化合物构成,所述聚合物材料为己内酯或对二氧环己酮与丙交酯或乙交酯所形成的共聚物,并且人工韧带是通过将含有所述人工骨材料的溶液涂覆或浸润所述编织物并干燥而复合形成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人工韧带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编织物和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复合而成,人工骨材料分布在编织物的网状结构中,在这种情况下,人工骨材料能够促进骨细胞的生成,并诱导骨组织长入编织物,因此人工韧带能够改善腱骨愈合能力。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编织物具有用于植入第一骨隧道的第一编织部、用于植入第二骨隧道的第二编织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编织部与所述第二编织部的连接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连接部由所述经线组成,所述经线为沿着所述人工韧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维,所述纬线为沿着所述人工韧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维。由此,能够形成具有网状结构的编织物。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编织物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分布有所述人工骨材料,所述人工韧带通过将所述编织物沿着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纬线方向卷绕并进行缝合而形成。由此,能够有利于提高人工韧带的腱骨愈合能力。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拉断力不小于1000N。由此,人工韧带能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聚合物纤维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一种不可降解材料制成。由此,能够提供长期的机械强度支持作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编织部的网状结构和所述第二编织部的网状结构被所述人工骨材料填充。由此,能够提高人工韧带的腱骨愈合能力。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人工韧带呈长条状,所述人工韧带具有包括所述第一编织部的第一植入段、包括所述连接部的连接段、以及包括所述第二编织部的第二植入段。由此,能够便于应用于关节腔的韧带的重建。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植入段连接有第一牵引线,通过所述第一牵引线将所述第一植入段植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骨隧道,所述第二植入段连接有第二牵引线,通过所述第二牵引线将所述第二植入段植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二骨隧道。由此,能够有助于人工韧带的植入和固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无机颗粒的质量分数为10%至60%,所述聚合物材料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Da 至20000Da,并且所述人工骨材料具有可塑性。由此,能够有利于人工韧带的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改善腱骨愈合能力的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的应用场景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编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所涉及的编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示例所涉及的编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卷绕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染色的结果图。
图1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MicroCT结果图。
图1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对比例所涉及的MicroCT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符号标记,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1(以下简称“人工韧带1”)可以应用于韧带重建。在临床应用中,人工韧带1可以被植入到体内(例如骨关节腔)。
例如,人工韧带1可以应用于肩关节韧带重建(比如喙锁韧带重建)、肘关节韧带重建(比如肘关节内侧副韧带重建术)、膝关节韧带重建(比如十字韧带重建)等。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1的应用场景的例子的示意图。
以下,以膝关节十字韧带的重建为例,对人工韧带1的应用进行描述。在膝关节十字韧带的重建中,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将人工韧带1(单束)的两端分别植入不同骨骼(即股骨和胫骨)的骨隧道并固定,从而将人工韧带1植入膝关节腔,且人工韧带1的中间段可以处于关节腔位置。其中,骨隧道可以为在骨头处钻出的通道。另外,人工韧带1的两端可以利用挤压钉、悬吊板、纽扣板等固定件进行固定。此外,固定件可以是可吸收或不可吸收的。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人工韧带1可以被形成为长条状(比如柱状、管状)、膜状等。此外,人工韧带1可以为单束韧带或双束韧带。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
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1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可以包括编织组织(未图示)和人工骨材料20(参见图2)。其中,编织组织与人工骨材料20可以通过涂覆法、浸泡法或热压法进行复合。例如,可以将含有人工骨材料20的溶液涂覆或浸润编织组织并干燥。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可以以编织组织作为力学支撑的支架。在另一些示例中,编织组织可以具有生物相容性。由此,能够减少免疫排异反应的发生,从而有利于细胞(组织)长入人工韧带1。也就是说,编织组织可以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形成。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组织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编织物10构成。例如,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编织组织可以由一个编织物10构成。在另一些实示例中,编织组织可以由2至10个编织物10构成。在其他示例中,编织组织也可以由10个以上编织物10构成。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在编织组织中,多个编织物10可以是相同的。在另一些示例中,多个编织物10中可以至少具有一个编织物10存在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组织可以由多个编织物10层叠(上下层叠) 并通过编织或缝合的方式接合。另外,多个编织物10的大小和结构可以相匹配。例如,多个编织物10的大小和结构可以相同。在另一些示例中,编织组织可以具有上层表面和与上层表面相对的下层表面。
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编织物10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编织物10可以由聚合物纤维11形成。进一步言之,编织物10可以由聚合物纤维11编织形成。在另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由金属丝线形成。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通过平纹编织、斜纹编织、缎纹编织等编织工艺形成。也就是说,编织物10的编织结构可以为平纹、斜纹、缎纹等。在另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呈片状。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编织物10可以由经线11b和纬线11a 编织而成。也即,聚合物纤维11可以包括经线11b和纬线11a。另外,编织物10可以由多根经线11b和多根纬线11a编织而成。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经线11b可以为沿着编织物10(或人工韧带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维11,纬线11a可以为沿着编织物10(或人工韧带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维11。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具有第一表面A和与第一表面A相对的第二表面B(参见图6)。在另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具有编织部。另外,编织部可以具有网状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部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为0.1mm至 2mm。例如,编织部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为0.1mm、0.2mm、 0.5mm、1mm、1.2mm、1.5mm、1.8mm或2mm。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部可以经由编织而形成。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由编织部构成。在另一些示例中,编织部可以由纬线11a与经线11b编织形成。由此,能够便于形成网状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部可以通过平纹编织、斜纹编织、缎纹编织等编织工艺形成。也就是说,编织部的编织结构可以为平纹、斜纹或缎纹。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具有多个编织部,其中至少一个编织部可以用于植入骨隧道。另外,在一些示例中,不同的编织部以用于植入不同的骨隧道。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编织部可以分别由不同的多根纬线11a与相同的多根经线11b编织形成的。另外,多个编织部的编织结构可以相同,或者至少有一个编织部的编织结构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还可以具有非编织部。另外,非编织部可以由多根聚合物纤维11组成。具体而言,非编织部可以由多根聚合物纤维11平行排列而形成的。
在一些示例中,非编织部可以由经线11b组成(参见图3)。非编织部可以由多根经线11b组成。在另一些示例中,非编织部中排列的经线11b与编织部中编织的经线11b可以为同一根。也就是说,在编织物10中,同一根经线11b可以同时作为编织部中的经线11b和非编织部中的经线11b。也即,同一根经线11b可以用于与纬线11a编织形成编织部、以及与经线11b排列形成非编织部。换言之,编织部的多根经线11b可以延伸形成非编织部。
在一些示例中,非编织部可以包括用于连接编织部的过渡部。另外,过渡部的拉断力可以不小于1000N。由此,能够使人工韧带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例如,过渡部的拉断力可以为1000N、1500N、2000N、 2500N或1000N。
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所涉及的编织物10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编织物10可以具有第一端部D1和第二端部D2。另外,第一端部D1和第二端部D2可以位于编织物10的长度方向上。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端部D1和第二端部D2可以沿着编织物10的长度方向而分别位于编织物10的两端。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端部D1和第二端部D2可以属于非编织部。换言之,非编织部可以包括第一端部D1和第二端部D2。由此,能够有利于形成并固定牵引线。例如在如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端部D1和第二端部D2可以由多根经线11b沿着编织物10的长度方向延伸穿过编织部而形成。
在一些示例中,非编织部可以包括用于对折的转折部Z(参见图5)。由此,能够对折形成双束的人工韧带1。例如,编织物10可以沿着对折线L进行对折,从而形成双束的人工韧带1。另外,转折部Z可以由编织部的多根经线11b延伸而形成。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编织物10可以具有第一编织部10a、第二编织部10b和连接部10c。其中,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 10b可以用于植入骨隧道,连接部10c可以连接第一编织部10a与第二编织部10b。另外,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可以用于植入不同的骨隧道。例如,第一编织部10a可以用于植入第一骨隧道,第二编织部10b可以用于植入第二骨隧道。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编织部10a 和第二编织部10b可以用于植入相邻骨骼的骨隧道。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可以具有由聚合物纤维11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另外,第一编织部10a与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为0.1mm至2mm。例如,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 10b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为0.1mm、0.2mm、0.5mm、1mm、1.2mm、 1.5mm、1.8mm或2mm。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 可以由经线11b和纬线11a编织而成,连接部10c可以由经线11b组成。由此,能够便于形成网状结构。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编织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 可以分别由不同的多根纬线11a与相同的多根经线11b编织而形成,并且连接部10c可以由该多根经线11b组成(平行排列)。也就是说,第一编织部10a的多根纬线11a可以与第二编织部10b的多根纬线11a 不同,第一编织部10a的多根经线11b、第二编织部10b的多根经线11b 以及连接部10c的多根经线11b可以是相同的。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0c的拉断力可以不小于1000N。由此,能够使人工韧带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例如,连接部10c的拉断力可以为1000N、1500N、2000N、2500N或1000N。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编织物10可以依次形成有第一编织部10a、连接部10c和第二编织部10b。在另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 可以依次形成有第一端部D1、第一编织部10a、连接部10c、第二编织部10b和第二端部D2(参见图4)。另外,第一编织部10a、连接部10c和第二编织部10b依次连接可以形成为第一编织布。
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示例所涉及的编织物10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编织物10可以具有第三编织部10d、第四编织部10e和衔接部10f。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可以用于植入骨隧道。另外,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可以用于植入不同的骨隧道,衔接部10f可以连接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 10e。例如,第一编织部10a可以用于植入第三骨隧道,第二编织部10b 可以用于植入第四骨隧道。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可以用于植入相邻骨骼的骨隧道。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可以具有由聚合物纤维11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另外,第三编织部10d与第四编织部10e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此外,第三编织部10d 和第四编织部10e与第一编织部10a(或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为0.1mm至2mm。例如,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 10e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为0.1mm、0.2mm、0.5mm、1mm、1.2mm、 1.5mm、1.8mm或2mm。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可以由经线11b 和纬线11a编织而成,衔接部10f可以由经线11b组成(参见图5)。由此,能够形成具有网状结构的编织物10。
在一些示例中,衔接部10f的拉断力可以不小于1000N。由此,能够使人工韧带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例如,衔接部10f的拉断力可以为1000N、1500N、2000N、2500N或1000N。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编织部10a、第二编织部10b、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可以分别由不同的多根纬线11a与相同的多根经线11b编织而形成,并且连接部10c和衔接部10f是由相同的多根经线11b组成(平行排列)的。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的编织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 与第一编织部10a(或第二编织部10b)的编织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编织部10d、第四编织部10e和衔接部10f依次连接可以形成为第二编织布。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编织布可以通过转折部Z连接第一编织布。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依次形成有第一编织布、转折部Z 和第二编织布。也即,编织物10可以依次形成有第一编织部10a、连接部10c、第二编织部10b、转折部Z、第三编织部10d、衔接部10f 和第四编织部10e(参见图5)。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依次形成有第一端部D1、第一编织布、转折部Z、第二编织布和第二端部D2。也即,编织物10可以依次形成有第一端部D1、第一编织部10a、连接部10c、第二编织部10b、转折部Z、第三编织部10d、衔接部10f、第四编织部10e和第二端部 D2。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是不可降解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降解的编织物10能够提供长期的机械强度支持,从而能够为人工韧带1提供长期的力学支持,使人工韧带1能够长期使用。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是半降解的。具体而言,编织物10 可以由可降解的聚合物纤维11和不可降解的聚合物纤维11形成,因而编织物10可以部分可降解且部分不可降解。在这种情况,人工韧带 1既能够提供较好的力学性能,也能够促进韧带组织的生长和附着。另外,可降解部分的编织物10的降解速率可以小于人工骨材料20的降解速率。
在一些示例中,在编织物10中,经线11b可以是不可降解的,纬线11a是可降解的。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在编织物10中,经线11b 可以是可降解的,纬线11a是不可降解的。在另一些示例中,在编织物10中,经线11b和纬线11a均可以存在可降解的聚合物纤维11和不可降解的聚合物纤维11。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是可降解的。在这种情况,能够促进韧带组织的生长。另外,可降解的编织物10的降解速率可以小于人工骨材料20的降解速率。
如上所述,编织物10可以由聚合物纤维11形成。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纤维11可以由不可降解材料制成。由此,能够提供长期的机械强度支持,使人工韧带1能够长期使用。利用不可降解材料形成的可以是不可降解的聚合物纤维11。在另一些示例中,聚合物纤维11可以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制成。由此,能够提供长期的机械强度支持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纤维11可以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由此,能够有利于韧带组织的生长和附着。利用可降解材料形成的可以是可降解的聚合物纤维11。另外,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纤维11可以由选自胶原、蚕丝、淀粉、聚乙醇酸、聚乳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纤维11可以呈柱状、管状、扁平状等。另外,用于形成编织物10的聚合物纤维11的形状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采用市售的人工韧带。
如上所述,如图2所示,人工韧带1可以包括人工骨材料20。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组织中。在另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分布在编织组织的缝隙中。另外,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编织组织的缝隙。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还可以附着在编织组织的聚合物纤维11(比如,编织物10中编织的经线 11b和纬线11a)上。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组织的表面。例如,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组织的上层表面和/或下层表面。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人工骨材料20可以分布在编织物10 中。另外,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物10 的表面。例如,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物10的第一表面A 和/或第二表面B。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分布在编织物10的缝隙中。另外,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编织物10的缝隙。在另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分布在编织物10的编织部中。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部的网状结构中。另外,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物10 的第一编织部10a的网状结构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中(参见图2)。在另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物10的第三编织部10d的网状结构和第四编织部10e的网状结构中。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编织部的网状结构。由此,能够提高人工韧带1的腱骨愈合能力。例如,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第一编织部10a的网状结构、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第二编织部10b 的网状结构、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第三编织部10d的网状结构、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第四编织部10e的网状结构等。
如上所述,如图3所示,编织物10可以包括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编织部10a的网状结构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可以被人工骨材料20填充(参见图2)。由此,能够提高人工韧带1对腱骨愈合的促进作用。另外,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编织物10的第一编织部10a的网状结构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
如上所述,如图4所示,编织物10还可以包括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在这种情况下,第三编织部10d的网状结构和第四编织部10e的网状结构可以被人工骨材料20填充。由此,能够提高人工韧带1的腱骨愈合能力。在另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编织物10的第三编织部10d的网状结构和第四编织部10e的网状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在将人工韧带1植入后,骨组织可以沿着人工骨材料20长入编织组织。由此,能够固定人工韧带1。在另一些示例中,在将人工韧带1植入后,骨组织可以沿着人工骨材料20长入编织物10。另外,在将人工韧带1植入后,骨组织可以沿着人工骨材料20长入编织部。进一步而言在将人工韧带1植入后,骨组织可以沿着人工骨材料20长入编织部的网状结构。
例如,以由具有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编织物10与人工骨材料20形成的人工韧带1为例来详细解说,如上所述,第一编织部10a可以植入第一骨隧道,第二编织部10b可以植入第二骨隧道,在将人工韧带1植入第一骨隧道和第二骨隧道后,骨组织可以沿着人工骨材料20长入网状结构(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以固定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从而固定人工韧带1。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通过涂覆法或浸润法与编织结构(或编织物10)结合。具体而言,可以将含有人工骨材料20的溶液涂覆或浸润编织结构(或编织物10)以使人工骨材料20与编织结构(或编织物10)结合。另外,人工骨材料20还可以通过热压法与编织结构 (或编织物10)结合。
在一些示例中,含有人工骨材料20的溶液可以通过将人工骨材料 20溶于有机溶剂获得。有机溶剂可以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或四氢呋喃。另外,含有人工骨材料20的溶液可以具有粘性。由此,能够提高人工骨材料20与编织物10结合的牢固性。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具有可塑性。具体而言,人工骨材料20可以在预定温度范围内具有可塑性。在一些示例中,在预定温度范围内,人工骨材料20可以呈可塑形的橡皮泥状。换言之,在预定温度的范围内,人工骨材料20可以自由塑形。另外,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温度的范围可以为25℃至40℃。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在实际临床环境中应用人工骨材料20。例如,预定温度可以为25℃、26℃、 27℃、28℃、29℃、30℃、31℃、32℃、33℃、34℃、35℃、36℃、 37℃、38℃、39℃或40℃。此外,人工骨材料20加热后可以具有流动性和粘性。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是可吸收的。在这种情况下,人工骨材料20能够促进骨细胞的生成,因此能够有助于改善人工韧带1的腱骨愈合能力,使腱骨界面牢固愈合。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包括无机颗粒和聚合物材料。另外,无机颗粒可以分布在聚合物材料中。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在人工骨材料20中,无机颗粒可以均匀地分布在聚合物材料中。在另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也可以随机分布在聚合物材料中。此外,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可以按阶梯式排布的密度或者中间密两边疏的规律分布在聚合物材料中。
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可以由钙磷化合物构成。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可以包含选自羟基磷灰石、聚磷酸钙、磷酸三钙当中的至少一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无机颗粒的成分与人体骨骼组织的成分近似,因此能够提高人工骨材料20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促进骨组织生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无机颗粒不限于上述的羟基磷灰石、聚磷酸钙、磷酸三钙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无机颗粒也可以包含其他与人体骨骼组织的成分相近的物质,由此同样能够提高人工骨材料20对人体骨骼组织的修复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在人工骨材料20中,无机颗粒的质量分数可以为 10%至60%。由此,能够在兼顾人工骨材料20可塑性的情况下,提高人工骨材料20对骨骼的修复作用。例如,无机颗粒的质量分数可以为 10%、15%、20%、25%、30%、35%、40%、45%、50%、55%或60%。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优选地,无机颗粒可以为刚性颗粒。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可以为杨氏模量大于2×1011Pa的刚性颗粒。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人工骨材料20的力学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无机颗粒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可以是球体状。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可以是椭球状、不规则立体状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无机颗粒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的平均粒径可以为5nm至200nm,例如,无机颗粒的平均粒径可以取5nm、10nm、30nm、50nm、100nm、200nm、 500nm、100nm、200nm、500nm、100nm、200nm、300nm、500nm、 800nm、100nm、130nm、150nm、180nm或200nm。上述无机颗粒的平均粒径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选择不同的平均粒径。
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的表面可以经过物理或化学修饰。例如在无机颗粒的表面上覆盖容易与聚合物材料结合的粘接层(比如聚乙烯亚胺);无机颗粒的表面修饰活性基团以利于与聚合物材料结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增加无机颗粒与聚合物材料之间的结合力,由此无机颗粒能够更好地被粘结成一体。
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可以在20℃至60℃温度下具有流动性和粘性。另外,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可以是可降解。
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的平均分子量可以为1000Da至 20000Da。例如,聚合物材料的平均分子量可以为1000Da、2000Da、 3000Da、4000Da、6000Da、8000Da、9000Da、10000Da、12000Da、 15000Da、18000Da或20000Da。
在本实施方式中,聚合物材料的平均分子量可以是指聚合物材料的数均分子量。换言之,聚合物材料的数均分子量可以为1000Da至 20000Da。另外,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的平均分子量可以通过飞行时间质谱仪、核磁共振仪或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此外,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的数均分子量可以由飞行时间质谱仪、核磁共振仪或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
在一些示例中,在凝胶渗透色谱法中,可以使用例如四氢呋喃 (THF)作为溶剂来溶解聚合物材料以形成待测样本溶液,并以四氢呋喃为流动相,且用聚苯乙烯作为分子量的参考标准品,对待测样本溶液进行凝胶渗透色谱测量,由此能够获得聚合物材料的平均分子量 (数均分子量)。
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可以为己内酯或对二氧环己酮与丙交酯或乙交酯所形成的共聚物。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形成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有利于人工骨材料20在骨科领域,尤其是可吸收骨科材料领域的应用。例如,聚合物材料可以为己内酯与丙交酯的共聚物、己内酯与乙交酯的共聚物、对二氧环己酮与丙交酯的共聚物、对二氧环己酮与乙交酯的共聚物。
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可以为己内酯与丙交酯的共聚物,并且在聚合物材料中,己内酯与丙交酯的摩尔比为1︰1至2.5︰1。由此,能够形成具有适宜的粘性和流动性的可降解聚合物材料。例如,在聚合物材料中,己内酯与丙交酯的摩尔比可以为1︰1、1.2︰1、1.5︰1、 1.8︰1、2︰1、2.3︰1或2.5︰1。
在一些示例中,在人工骨材料20中,聚合物材料的质量分数可以为40%至90%。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改善人工骨材料20的可塑形性。例如,聚合物材料的质量分数可以为40%、45%、50%、55%、60%、 65%、70%、75%、80%、85%或90%。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包括生长因子。在这种情况下,人工骨材料20能够更好地促进骨组织再生,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人工韧带1的腱骨愈合能力。在一些示例中,生长因子可以为选自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由聚合物材料和无机颗粒组成。具体而言,人工骨材料20可以是由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以及分布在聚合物材料中的无机颗粒混合而成的组合物。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在人体内可以呈梯度降解。另外,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可以优先快速降解,为骨长入提供足够空间,而无机颗粒降解较慢,能够继续促进骨细胞生长,并诱导骨组织长入人工韧带1(例如,编织物10的网状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可以包括抗菌物质。由此,能够减少发生感染的情况。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抗菌物质可以混合于人工骨材料20中。换言之,人工骨材料20可以包括抗菌物质。
在一些示例中,抗菌物质可以添加于聚合物纤维11(例如,编织物10的经线11b、纬线11a)中。另外,抗菌物质可以分布在聚合物纤维11上。
在一些示例中,抗菌物质可以为抗菌离子、磺胺类药、喹诺酮类药、硝咪唑类药等。
在一些示例中,抗菌离子可以为银离子、镓离子、铜离子和锌离子中的至少一种。另外,磺胺类药可以为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磺胺二甲嘧啶中的一种以上。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喹诺酮类药可以为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中的一种以上。另外,硝咪唑类药可以为甲硝唑、二甲硝咪唑、异丙硝唑、塞可硝唑、奥硝唑、替硝唑、洛硝哒唑中的一种以上。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人工韧带1可以由人工骨材料20和编织物10复合形成的。换言之,人工韧带1可以是人工骨材料20和编织物10的复合物。具体而言,人工韧带1可以是通过将含有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20的溶液涂覆或浸润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编织物10并干燥而复合形成的。
图6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1卷绕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人工韧带1可以经卷绕形成为长条状。在另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可以沿着纬线11a方向卷绕并进行缝合而形成。另外,经卷绕后,人工韧带1中的人工骨材料20可以暴露于外界,以使人工骨材料20与骨隧道可以接触。由此,能够有利于提高人工韧带1的腱骨愈合能力。换言之,人工韧带1可以被卷绕成能够使人工骨材料20与骨隧道接触。
例如,以由编织物10与人工骨材料20形成的人工韧带1为例来说明卷绕,编织物10具有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在第一表面A 分布有人工骨材料20,人工韧带1可以通过将编织物10沿着第二表面 B和纬线11a方向卷绕并进行缝合而形成(参见图6)。在这种情形下,人工韧带1中的人工骨材料20朝向外界,使人工骨材料20能够与骨隧道接触,由此能够有利于提高人工韧带1的腱骨愈合能力。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经卷绕后可以进行弯折形成为双束结构。另外,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经卷绕后可以弯折转折部Z而形成双束结构。
例如,以由具有第一编织部10a、第二编织部10b、第三编织部10d 和第四编织部10e的编织物10与人工骨材料20形成的人工韧带1为例来详细解说,人工韧带1经卷绕后可以弯折转折部Z使第一编织部 10a与第四编织部10e相对并列、第二编织部10b与第三编织部10d相对并列,从而形成双束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可以具有植入段和游离段。另外,植入段可以用于植入骨隧道,游离段可以布置在关节腔。另外,人工韧带1可以具有多个植入段。在另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可以具有多个游离段。
在一些示例中,植入段可以包括编织部。也就是说,植入段可以由包括编织部的部分形成。在另一些示例中,游离段可以包括非编织部。也就是说,游离段可以由包括非编织部的部分形成。比如,游离段可以包括连接段1c。另外,连接段1c可以包括连接部10c。
例如,以由具有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编织物10与人工骨材料20形成的人工韧带1为例来详细解说,如图6所示,人工韧带1可以具有包括第一编织部10a的第一植入段1a、包括连接部10c 的连接段1c、以及包括第二编织部10b的第二植入段1b。由此,能够便于应用于关节腔的韧带(例如膝关节十字韧带)的重建。比如,第一植入段1a可以植入胫骨隧道,第二植入段1b可以植入股骨隧道,连接段1c可以布置在膝关节腔内。
图7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1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的两端可以设置有牵引线(参见图7)。由此,能够有助于人工韧带1的植入和固定。在另一些示例中,牵引线可以在人工韧带1经卷绕后进行设置。另外,牵引线可以是可吸收或不可吸收的。
在一些示例中,牵引线可以连接于人工韧带1的植入段。另外,牵引线可以用于植入段的植入。也就是说,通过牵引线可以将植入段植入骨隧道。具体而言,通过牵引线可以导引人工韧带1的植入段通过骨隧道。
在一些示例中,牵引线可以用于植入段的固定。也就是说,通过牵引线可以将植入段固定于骨隧道。具体而言,通过牵引线与固定件(比如纽扣板、悬吊板)配合可以将植入段固定于骨隧道,从而将人工韧带1固定于体内。例如,可以通过将牵引线绑缚在悬吊板上,以对人工韧带1进行固定。
例如,以由具有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编织物10与人工骨材料20形成的人工韧带1为例来详细解说,如图7所示,第一植入段1a可以连接有第一牵引线Q1,通过第一牵引线Q1可以将第一植入段1a植入并固定于第一骨隧道,第二植入段1b可以连接有第二牵引线Q2,通过第二牵引线Q2可以将第二植入段1b植入并固定于第二骨隧道。由此,能够有助于人工韧带1的植入和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人工韧带1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编织物10和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20复合而成,人工骨材料20分布在编织物10的网状结构中,在这种情况下,人工骨材料20能够促进骨细胞的生成,并诱导骨组织长入编织物10,因此人工韧带1能够改善腱骨愈合能力,从而能够使腱骨界面牢固愈合(即人工韧带1与骨界面牢固结合),由此人工韧带1能够提供有效的力学强度。
如上所述,人工韧带1可以通过涂覆法或浸泡法来获得。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准备编织组织和人工骨材料 20,并且通过涂覆法或浸泡法进行复合。
如上所述,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准备编织组织和人工骨材料20。其中,编织组织和人工骨材料20可以参照上文中的描述。
图8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以下,以编织物10(即编制组织由一个编织物10构成)与人工骨材料20获得人工韧带1为例,结合图8和图9,对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8为使用涂覆法进行制备的流程图,图9 为使用浸润法进行制备的流程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和图9,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准备具有编织部的编织物10和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20(步骤S10)。在步骤S10中,编织物10和人工骨材料20可以参照上文中的描述。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和图9,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将人工骨材料20溶于有机溶剂获得糊状物(步骤S20)。另外,糊状物可以具有粘性。由此,能够有利于人工骨材料20与编织物10结合,提高人工骨材料20与编织物10结合的牢固性,进而有利于提高人工韧带1的腱骨愈合能力。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20中,有机溶剂可以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或四氢呋喃。另外,在步骤S20中,人工骨材料20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g︰ml)可以为1︰30至1︰1。例如,人工骨材料20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g︰ml)可以为1︰30、1︰25、1︰20、1︰18、 1︰15、1︰12、1︰10、1︰8、1︰5、1︰4、1︰3、1︰2或1︰1。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使编织物10与糊状物接触(步骤S30)。由此,能够结合人工骨材料20与编织物10以获得人工韧带1。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中,可以通过涂覆或浸润的方式进行。换言之,步骤S30可以采用步骤S30A或步骤S30B进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将糊状物涂覆于编织物10(步骤S30A)。也即,通过涂覆法复合人工骨材料20和编织物10。另外,在步骤S30A之前,可以将编织物10进行平铺或悬挂。由此,能够便于涂覆。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A中,糊状物可以均匀涂覆于编织物 10。在另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A中,糊状物至少可以涂覆于编织物 10的编织部(网状结构)。另外,在步骤S30A中,糊状物可以涂满编织物10的编织部(网状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A中,糊状物也可以涂覆于编织物10 的非编织部(例如,连接部10c)。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A 中,糊状物可以涂覆于整个编织物10。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A中,糊状物可以对编织物10进行单面涂覆。例如,糊状物可以涂覆于编织物10的第一表面A或第二表面 B。在另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A中,糊状物可以对编织物10进行双面涂覆。例如,糊状物可以涂覆于编织物10的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将编织物10浸润于糊状物(步骤S30B)。也即,通过浸润法复合人工骨材料20和编织物10。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B中,至少可以将编织物10的编织部 (网状结构)浸润于糊状物。另外,在步骤S30B中,可以将编织物 10全部浸润于糊状物。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B中,浸润时间可以为0.5s至10s。例如,浸润时间可以为0.5s、1s、1.5s、2s、3s、4s、5s、6s、7s、8s、9s 或10s。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进行干燥以获得人工韧带1(步骤S40)。在步骤S40中,可以通过风干、烘干、真空干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进行干燥。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40中,干燥后,若编织物10(网状结构或缝隙)未被人工骨材料20填满,可以重复步骤S30和步骤S40至编织物10(网状结构或缝隙)被人工骨材料20填满。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40后,可以对人工韧带1进行卷绕和缝合形成长条状。在另一些示例中,可以在卷绕后对人工韧带1进行牵引线的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涂覆法或浸润法将人工骨材料20和具有网状结构的编织物10复合,能够形成具有分布在网状结构中的人工骨材料20的人工韧带1,并且由于人工骨材料20能够促进骨细胞的生成并诱导骨组织长入编织物10,因此能够获得改善腱骨愈合能力的人工韧带1。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改善腱骨愈合能力的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1。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1进行详细描述,并结合对比例对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进行充分说明。
图10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染色的结果图。图1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MicroCT 结果图。图1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对比例所涉及的MicroCT结果图。
在本实施例中,以法国LARS人工韧带编织物作为编织物,以 50wt%羟基磷灰石和50wt%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的混合物为人工骨材料20。
[实施例1]
取5g人工骨材料溶解在10ml二氯甲烷中得到粘稠糊状物,将编织物平铺,将糊状物均匀涂覆到编织物的两面,风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人工韧带,接着将人工韧带卷绕缝合形成圆柱状,圆柱状人工韧带的直径为2.0mm。然后将圆柱状的人工韧带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股骨髁预钻骨隧道直径为1.8mm,将人工韧带穿入骨隧道中,未出现人工骨被骨隧道刮落现象,证明人工骨与编织物结合牢靠。
术后8个月取标本组织,并进行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染色,结果见图10,其中,白色点状物为韧带编织物横截面,可见编织物中已形成大量骨组织(红色组织),即腱骨愈合效果明显。
[实施例2]
将编织物浸润到实施例1中的糊状物中,风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人工韧带,接着将人工韧带卷绕缝合形成圆柱状。圆柱状人工韧带的直径为2.5mm。然后将圆柱状的人工韧带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股骨髁预钻骨隧道直径为2.2mm,将人工韧带穿入骨隧道中,未出现人工骨被骨隧道刮落现象,证明人工骨与编织物结合牢靠。
术后8个月取标本组织,并进行MicroCT扫描,结果见图11,其中,编织物材质已被扣除,骨隧道中存在明显的新长入骨组织,即腱骨愈合效果明显。
[对比例]
将法国LARS人工韧带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术后8个月取标本组织,并进行MicroCT扫描,结果见图12,其中,骨隧道内无明显骨长入,腱骨愈合效果不理想。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编织物和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所述编织物由聚合物纤维形成,所述编织物具有用于植入骨隧道的编织部,所述编织部具有由聚合物纤维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人工骨材料至少分布在所述编织部的网状结构中,并且人工韧带是通过将含有所述人工骨材料的溶液涂覆或浸润所述编织物并干燥而复合形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织物具有用于植入第一骨隧道的第一编织部、用于植入第二骨隧道的第二编织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编织部与所述第二编织部的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连接部由所述经线组成,所述经线为沿着所述人工韧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维,所述纬线为沿着所述人工韧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织物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分布有所述人工骨材料,所述人工韧带通过将所述编织物沿着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纬线方向卷绕并进行缝合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的拉断力不小于1000N。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物纤维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一种不可降解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编织部的网状结构和所述第二编织部的网状结构被所述人工骨材料填充。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工韧带呈长条状,所述人工韧带具有包括所述第一编织部的第一植入段、包括所述连接部的连接段、以及包括所述第二编织部的第二植入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植入段连接有第一牵引线,通过所述第一牵引线将所述第一植入段植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骨隧道,所述第二植入段连接有第二牵引线,通过所述第二牵引线将所述第二植入段植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二骨隧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04919.5U CN215349746U (zh) | 2020-12-21 | 2020-12-21 | 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04919.5U CN215349746U (zh) | 2020-12-21 | 2020-12-21 | 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349746U true CN215349746U (zh) | 2021-12-31 |
Family
ID=79600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04919.5U Active CN215349746U (zh) | 2020-12-21 | 2020-12-21 | 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34974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49353A (zh) * | 2022-01-24 | 2022-08-30 | 东华大学 | 一种生物功能差异化的适配肌骨系统修复体及其制备方法 |
-
2020
- 2020-12-21 CN CN202023104919.5U patent/CN21534974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49353A (zh) * | 2022-01-24 | 2022-08-30 | 东华大学 | 一种生物功能差异化的适配肌骨系统修复体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773459B2 (en) | Medical, bioresorbable implant,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and the use thereof | |
EP3019209B1 (en) | Soft suture anchors | |
US8177839B2 (en) | Woven and/or braided fiber implan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 |
EP1733746A2 (en) | Bioabsorbable implant having a varying characteristic | |
DE69724807T2 (de) | Implantierbare fasern und medizinische gegenstände | |
US20050283255A1 (en) | Tissue-derived mesh for orthopedic regeneration | |
CN113350571B (zh) | 具有支撑层的复合人工纤维元及人工韧带 | |
WO2005018698A1 (en) | Porous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 |
CN111345920B (zh) | 一种促进腱骨愈合的移行结构化纺织基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434530B (zh) | 一种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 |
US10149923B2 (en) | Implants for soft and hard tissue regeneration | |
CN215349746U (zh) | 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 | |
AU2009306022B2 (en) | Collagen-based tendon replacement implant | |
CN116549175A (zh) | 用于保护韧带移植物的固定方法和固定结构 | |
JPH01131668A (ja) | 再吸収可能な外科用網およびそれから製造された人工器官 | |
CN114642521A (zh) | 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642771A (zh) | 具有牵引单元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699553B (zh) | 一种3d打印的表面复合涂层钛网的制备方法 | |
CN116549174A (zh) | 用于中心固定的韧带移植物的固定结构 | |
CN114699551B (zh) | 一种表面复合涂层钛网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US20220168105A1 (en) | Bioabsorbable textiles and methods for joint function restoration | |
EP4447861A2 (fr) | Dispositif implantable à liberation progressive d'un ou plusieurs agent(s) fonctionnel(s)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tel dispositif | |
CN117202943A (zh) | 吸收机械振动的混合型人造骨组织植入物,其构架结构模仿骨小梁,使骨髓、血液和营养物饱和,支持自体再生,可与钛结构配合使用 | |
CN117100338A (zh) | 一种全缝线锚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