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2771A - 具有牵引单元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牵引单元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2771A
CN114642771A CN202111543513.3A CN202111543513A CN114642771A CN 114642771 A CN114642771 A CN 114642771A CN 202111543513 A CN202111543513 A CN 202111543513A CN 114642771 A CN114642771 A CN 1146427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ficial
braid
traction
bone
examp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35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裕程
孙杨
向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n Shenzhen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in Shenzhen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n Shenzhen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in Shenzhen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642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27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8Muscles; Tendons; Liga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14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27/18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40Composite materials, i.e. containing one material dispersed in a matrix of the same or different material
    • A61L27/44Composite materials, i.e. containing one material dispersed in a matrix of the same or different material having a macromolecular matrix
    • A61L27/46Composite materials, i.e. containing one material dispersed in a matrix of the same or different material having a macromolecular matrix with phosphorus-containing inorganic fill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5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 A61L27/58Materials at least partially resorbable by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30/00Materials or treatment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 A61L2430/10Materials or treatment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for reconstruction of tendons or liga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sthes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描述了一种具有牵引单元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人工韧带是通过将含有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的溶液涂覆或浸润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编织物并干燥而复合形成的,编织物由聚合物纤维形成,编织物具有第一编织部、第二编织部、连接部、将第一编织部固定于第一骨隧道并具有至少三个第一牵引单元的第一牵引部,第一编织部和第二编织部具有由聚合物纤维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人工骨材料分布在第一牵引部,骨组织沿着人工骨材料长入第一牵引部以固定人工韧带。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改善腱骨愈合能力的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具有牵引单元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涉及生物医用材料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牵引单元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其发病率较高,尤其好发于青年,并且随着人们运动意识的提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临床上治疗韧带损伤的主要方法为采用移植物手术重建韧带,临床上常用的移植物主要有三大类:自体、异体和人工移植物。其中,自体移植物存在手术创伤大、供区功能受损、并发症多、恢复慢和多重膝关节损伤等问题;异体移植物具有来源缺乏、感染风险、疾病传播和免疫排斥等问题。因此,鉴于自体和异体移植物存在的上述问题,大多数手术选择使用人工移植物,例如人工韧带。
然而,由于人工移植物在临床上往往难以形成腱骨愈合,通常在植入体内一定时间后,会出现韧带关节骨道松动、关节稳定性下降、修复失效等问题;此外,人工韧带未稳定地固定于骨隧道会对腱骨的后续愈合产生影响。因此,针对人工移植物在体内应用存在的腱骨愈合能力不足和无法稳定地固定于骨隧道的问题的研发势在必行。同时,若人工韧带安装于骨隧道时未安装在骨隧道的中心位置,会导致韧带受力不均,并且在后续的手术过程中医生也难以定位人工韧带的精确位置。
发明内容
本公开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腱骨愈合能力的具有愈合功能并且能够稳定地固定于骨隧道的具有牵引单元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为此,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其是通过将含有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的溶液涂覆或浸润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编织物并干燥而复合形成的,所述编织物由聚合物纤维形成,所述编织物具有第一编织部、第二编织部、连接所述第一编织部与所述第二编织部的连接部、将所述第一编织部固定于第一骨隧道并具有至少三个第一牵引单元的第一牵引部,所述第一牵引单元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第一编织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具有由所述聚合物纤维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人工骨材料分布在所述第一牵引单元,所述人工骨材料具有可塑性,在将所述人工韧带设置在骨隧道后,骨组织沿着所述人工骨材料长入所述第一牵引部以固定所述人工韧带。
在本公开中,人工韧带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编织物和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复合而成,人工骨材料分布在编织物中,在这种情况下,人工骨材料能够促进骨细胞的生成,并诱导骨组织长入编织物,因此人工韧带能够改善腱骨愈合能力;此外,通过至少三个第一牵引单元将第一编织部固定于第一骨隧道,使得第一编织物在植入第一骨隧道后可以均匀地受力,因此人工韧带可以稳定地固定。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还包括将所述第二编织部固定于第二骨隧道并具有多个第二牵引单元的第二牵引部,所述多个第二牵引单元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第二编织部的一侧。由此,第二编织部在植入第二骨隧道后可以均匀地受力,从而使得人工韧带的两端可以通过第一牵引部和第二牵引部稳定地固定在骨隧道中。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编织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骨隧道时,所述第一牵引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骨隧道的内壁,所述第一编织部通过所述第一牵引单元与所述第一骨隧道之间的作用力固定于所述第一骨隧道。由此,可以通过第一牵引单元与第一骨隧道之间的作用力所形成的摩擦力以将第一编织部固定于第一骨隧道中。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连接部由所述经线组成,所述经线为沿着所述人工韧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维,所述纬线为沿着所述人工韧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维。由此,能够便于形成网状结构。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牵引单元通过多跟所述经线编织而成。由此,能够提高人工韧带的整体性。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拉断力不小于1000N。由此,能够使人工韧带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聚合物纤维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的不可降解材料制成。由此,能够提供长期的机械强度支持作用。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的网状结构、所述第一牵引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牵引单元上设置有所述人工骨材料,在将所述人工韧带设置在骨隧道后,骨组织沿着所述人工骨材料长入所述网状结构、所述第一牵引部和所述第二牵引部以固定所述人工韧带。由此,能够提高人工韧带的腱骨愈合效果。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人工骨材料由无机颗粒和聚合物材料混合而成,所述无机颗粒由钙磷化合物构成,所述无机颗粒的质量分数为10%至60%,所述聚合物材料为己内酯或对二氧环己酮与丙交酯或乙交酯所形成的共聚物,所述聚合物材料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Da至20000Da。由此,能够有利于人工韧带的形成。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准备具有编织部的编织物和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将所述人工骨材料溶于有机溶剂获得糊状物,并将所述糊状物涂覆于所述编织物,然后进行干燥并卷曲缝合,在所述编织物的一侧通过编织的方法形成具有至少三个牵引单元的牵引部以获得所述人工韧带,其中,所述人工骨材料由无机颗粒和聚合物材料混合而成,所述无机颗粒由钙磷化合物构成,所述无机颗粒的质量分数为10%至60%,所述聚合物材料为己内酯或对二氧环己酮与丙交酯或乙交酯所形成的共聚物,所述聚合物材料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Da至20000Da,所述人工骨材料具有可塑性,所述编织物由聚合物纤维形成,所述编织部和所述牵引单元用于植入骨隧道,在所述人工韧带中,所述人工骨材料至少分布在所述牵引单元中。
在本公开中,在本公开中,通过涂覆法将人工骨材料和具有网状结构的编织物复合,能够形成具有分布在网状结构中的人工骨材料的人工韧带,并且由于人工骨材料能够促进骨细胞的生成并诱导骨组织长入编织物,因此能够获得改善腱骨愈合能力的人工韧带;此外,在编织部的一侧通过编织形成牵引单元,从而能够牵引单元将人工韧带固定于人体。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改善腱骨愈合能力的具有愈合功能并且能够稳定地固定于骨隧道的具有牵引单元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的应用场景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所涉及的编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又一个示例所涉及的编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卷绕的示意图。
图5b是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形成牵引部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公开。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符号标记,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本公开所涉及的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1(以下简称“人工韧带1”)可以应用于韧带重建。在临床应用中,人工韧带1可以被植入到体内(例如骨关节腔)。
例如,人工韧带1可以应用于肩关节韧带重建(比如喙锁韧带重建)、肘关节韧带重建(比如肘关节内侧副韧带重建术)、膝关节韧带重建(比如十字韧带重建)等。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1的应用场景的例子的示意图。
以下,以膝关节十字韧带的重建为例,对人工韧带1的应用进行描述。在膝关节十字韧带的重建中,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将人工韧带1(单束)的两端分别植入不同骨骼(即股骨和胫骨)的骨隧道并固定,从而将人工韧带1植入膝关节腔,且人工韧带1的中间段可以处于关节腔位置。其中,骨隧道可以为在骨头处钻出的通道。另外,人工韧带1的两端可以利用挤压钉、悬吊板、纽扣板等固定件进行固定。此外,固定件可以是可吸收或不可吸收的。
另外,本公开所涉及的人工韧带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人工韧带1可以被形成为长条状(比如柱状、管状)、膜状等。此外,人工韧带1可以为单束韧带或双束韧带。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
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1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可以包括编织组织(未图示)和人工骨材料20(参见图2)。其中,编织组织与人工骨材料20可以通过涂覆法、浸泡法或热压法进行复合。例如,可以将含有人工骨材料20的溶液涂覆或浸润编织组织并干燥。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可以以编织组织作为力学支撑的支架。在另一些示例中,编织组织可以具有生物相容性。由此,能够减少免疫排异反应的发生,从而有利于细胞(组织)长入人工韧带1。也就是说,编织组织可以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形成。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组织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编织物10构成。例如,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编织组织可以由一个编织物10构成。在另一些实示例中,编织组织可以由2至10个编织物10构成。在其他示例中,编织组织也可以由10个以上编织物10构成。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在编织组织中,多个编织物10可以是相同的。在另一些示例中,多个编织物10中可以至少具有一个编织物10存在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组织可以由多个编织物10层叠(上下层叠)并通过编织或缝合的方式接合。另外,多个编织物10的大小和结构可以相匹配。例如,多个编织物10的大小和结构可以相同。在另一些示例中,编织组织可以具有上层表面和与上层表面相对的下层表面。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包括第一编织部10a、连接部10c和第二编织部10b(参见图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编织部10a、连接部10c和第二编织部10b可以依次连接。在一些示例中,骨隧道可以包括第一骨隧道和第二骨髓道。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编织部10a可以设置在第一骨隧道(未图示)中。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编织部10b可以设置在第二骨隧道(未图示)中。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编织部10a可以设置在第二骨隧道中。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编织部10b可以设置在第一骨隧道中。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包括第一牵引部30a(参见图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牵引部30a可以具有3至10个第一牵引单元31。例如第一牵引单元31的数量可以是3、4、5、6、7、8、9或10。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牵引部30a可以具有3个第一牵引单元31。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牵引单元31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第一编织部10a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至少3个第一牵引单元31可以均匀地设置在第一骨隧道中,使得3个第一牵引单元31在第一编织部10a固定在第一骨隧道中时可以均匀地受力,从而第一编织部10a可以稳定地固定于第一骨隧道。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包括第二牵引部30b(参见图2)。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牵引部30b可以具有3至10个第二牵引单元32。例如第二牵引单元32的数量可以是3、4、5、6、7、8、9或10。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牵引部30a可以具有3个第二牵引单元32。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牵引单元32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第二编织部10b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至少3个第二牵引单元32可以均匀地设置在第二骨隧道中,使得3个第二牵引单元32在第二编织部10b固定在第二骨隧道中时可以均匀地受力,从而第二编织部10b可以稳定地固定于第二骨隧道。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牵引部30a和第二牵引部30b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牵引部30a的长度可以与第一骨髓道的长度相匹配,例如第一牵引部30a的长度可以略小于第一骨髓道的长度。在一些示例中。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牵引部30b的长度可以与第二骨髓道的长度相匹配,例如第二牵引部30b的长度可以略小于第二骨髓道的长度。
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一编织部10a设置在第一骨隧道中时,第一牵引单元31可以设置于第一骨隧道的内壁上。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挤压第一牵引单元31以将第一牵引单元31固定在第一骨隧道的内壁上。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粘合的方式将第一牵引单元31固定在第一骨隧道的内壁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牵引单元31与第一骨隧道之间的作用力将第一编织部10a固定于第一骨隧道中。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牵引单元31可以呈柱状。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牵引单元31可以具有预定直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第一牵引单元31施加预定的力以将第一牵引单元31固定在第一骨隧道的内壁上。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牵引单元31也可以呈麻花状。
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二编织部10b设置在第二骨隧道中时,第二牵引单元32可以设置于第二骨隧道的内壁上。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挤压第二牵引单元32以将第二牵引单元32固定在第二骨隧道的内壁上。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粘合的方式将第二牵引单元32固定在第二骨隧道的内壁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牵引单元32与第二骨隧道之间的作用力将第二编织部10b固定于第二骨隧道中。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牵引单元32可以呈柱状。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牵引单元32可以具有预定直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第二牵引单元32施加预定的力以将第二牵引单元32固定在第二骨隧道的内壁上。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牵引单元32也可以呈麻花状。
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编织物10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编织物10可以由聚合物纤维11形成。进一步言之,编织物10可以由聚合物纤维11编织形成。在另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由金属丝线形成。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通过平纹编织、斜纹编织、缎纹编织等编织工艺形成。也就是说,编织物10的编织结构可以为平纹、斜纹、缎纹等。在另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呈片状。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编织物10可以由经线11b和纬线11a编织而成。也即,聚合物纤维11可以包括经线11b和纬线11a。另外,编织物10可以由多根经线11b和多根纬线11a编织而成。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经线11b可以为沿着编织物10(或人工韧带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维11,纬线11a可以为沿着编织物10(或人工韧带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维11。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具有第一表面A和与第一表面A相对的第二表面B(参见图6)。在另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具有编织部。另外,编织部可以具有网状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部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为0.1mm至2mm。例如,编织部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为0.1mm、0.2mm、0.5mm、1mm、1.2mm、1.5mm、1.8mm或2mm。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部可以经由编织而形成。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由编织部构成。在另一些示例中,编织部可以由纬线11a与经线11b编织形成。由此,能够便于形成网状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部可以通过平纹编织、斜纹编织、缎纹编织等编织工艺形成。也就是说,编织部的编织结构可以为平纹、斜纹或缎纹。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具有多个编织部,其中至少一个编织部可以用于植入骨隧道。另外,在一些示例中,不同的编织部以用于植入不同的骨隧道。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编织部可以分别由不同的多根纬线11a与相同的多根经线11b编织形成的。另外,多个编织部的编织结构可以相同,或者至少有一个编织部的编织结构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还可以具有非编织部。另外,非编织部可以由多根聚合物纤维11组成。具体而言,非编织部可以由多根聚合物纤维11平行排列而形成的。
在一些示例中,非编织部可以由经线11b组成(参见图3)。非编织部可以由多根经线11b组成。在另一些示例中,非编织部中排列的经线11b与编织部中编织的经线11b可以为同一根。也就是说,在编织物10中,同一根经线11b可以同时作为编织部中的经线11b和非编织部中的经线11b。也即,同一根经线11b可以用于与纬线11a编织形成编织部、以及与经线11b排列形成非编织部。换言之,编织部的多根经线11b可以延伸形成非编织部。
在一些示例中,非编织部可以包括用于连接编织部的过渡部。另外,过渡部的拉断力可以不小于1000N。由此,能够使人工韧带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例如,过渡部的拉断力可以为1000N、1500N、2000N、2500N或3000N。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编织物10可以具有第一端部D1和第二端部D2。另外,第一端部D1和第二端部D2可以位于编织物10的长度方向上。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端部D1和第二端部D2可以沿着编织物10的长度方向而分别位于编织物10的两端。由此,能够有利于通过第一端部D1和/或第二端部D2编织形成第一牵引单元31和/或第二牵引单元32。例如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端部D1和第二端部D2可以由多根经线11b沿着编织物10的长度方向延伸穿过编织部而形成。换言之,第一牵引单元31和/或第二牵引单元32可以通过经线编织形成。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牵引单元31可以具有因由第一端部D1编织而形成的缝隙。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牵引单元32可以具有因由第二端部D2编织而形成的缝隙。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牵引单元31/或第二牵引单元32可以由至少2跟经线编织形成。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牵引单元31/或第二牵引单元32可以通过经线编织形成马尾辫,麻花辫,羊角辫等常见的辫状。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牵引单元31可以由第一端部D1编织而成。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牵引单元31也可以由第二端部D2编织而成。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牵引单元32可以由第二端部D2编织而成。另外,第二牵引单元32也可以由第一端部D1编织而成。
在一些示例中,非编织部可以包括用于对折的转折部Z(参见图4)。由此,能够对折形成双束的人工韧带1。例如,编织物10可以沿着对折线L进行对折,从而形成双束的人工韧带1。另外,转折部Z可以由编织部的多根经线11b延伸而形成。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编织物10可以具有第一编织部10a、第二编织部10b和连接部10c。其中,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可以用于植入骨隧道,连接部10c可以连接第一编织部10a与第二编织部10b。另外,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可以用于植入不同的骨隧道。例如,第一编织部10a可以用于植入第一骨隧道,第二编织部10b可以用于植入第二骨隧道。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可以用于植入相邻骨骼的骨隧道。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可以具有由聚合物纤维11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另外,第一编织部10a与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为0.1mm至2mm。例如,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为0.1mm、0.2mm、0.5mm、1mm、1.2mm、1.5mm、1.8mm或2mm。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可以由经线11b和纬线11a编织而成,连接部10c可以由经线11b组成。由此,能够便于形成网状结构。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编织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可以分别由不同的多根纬线11a与相同的多根经线11b编织而形成,并且连接部10c可以由该多根经线11b组成(平行排列)。也就是说,第一编织部10a的多根纬线11a可以与第二编织部10b的多根纬线11a不同,第一编织部10a的多根经线11b、第二编织部10b的多根经线11b以及连接部10c的多根经线11b可以是相同的。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0c的拉断力可以不小于1000N。由此,能够使人工韧带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例如,连接部10c的拉断力可以为1000N、1500N、2000N、2500N或3000N。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编织物10可以依次形成有第一编织部10a、连接部10c和第二编织部10b。在另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依次形成有第一端部D1、第一编织部10a、连接部10c、第二编织部10b和第二端部D2(参见图3)。另外,第一编织部10a、连接部10c和第二编织部10b依次连接可以形成为第一编织布。
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又一个示例所涉及的编织物10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编织物10可以具有第三编织部10d、第四编织部10e和衔接部10f。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可以用于植入骨隧道。另外,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可以用于植入不同的骨隧道,衔接部10f可以连接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例如,第一编织部10a可以用于植入第三骨隧道,第二编织部10b可以用于植入第四骨隧道。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可以用于植入相邻骨骼的骨隧道。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可以具有由聚合物纤维11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另外,第三编织部10d与第四编织部10e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此外,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与第一编织部10a(或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为0.1mm至2mm。例如,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的网状结构的网孔大小可以为0.1mm、0.2mm、0.5mm、1mm、1.2mm、1.5mm、1.8mm或2mm。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可以由经线11b和纬线11a编织而成,衔接部10f可以由经线11b组成(参见图4)。由此,能够形成具有网状结构的编织物10。
在一些示例中,衔接部10f的拉断力可以不小于1000N。由此,能够使人工韧带1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例如,衔接部10f的拉断力可以为1000N、1500N、2000N、2500N或3000N。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编织部10a、第二编织部10b、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可以分别由不同的多根纬线11a与相同的多根经线11b编织而形成,并且连接部10c和衔接部10f是由相同的多根经线11b组成(平行排列)的。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的编织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与第一编织部10a(或第二编织部10b)的编织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编织部10d、第四编织部10e和衔接部10f依次连接可以形成为第二编织布。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编织布可以通过转折部Z连接第一编织布。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依次形成有第一编织布、转折部Z和第二编织布。也即,编织物10可以依次形成有第一编织部10a、连接部10c、第二编织部10b、转折部Z、第三编织部10d、衔接部10f和第四编织部10e(参见图4)。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依次形成有第一端部D1、第一编织布、转折部Z、第二编织布和第二端部D2。也即,编织物10可以依次形成有第一端部D1、第一编织部10a、连接部10c、第二编织部10b、转折部Z、第三编织部10d、衔接部10f、第四编织部10e和第二端部D2。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是不可降解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降解的编织物10能够提供长期的机械强度支持,从而能够为人工韧带1提供长期的力学支持,使人工韧带1能够长期使用。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是半降解的。具体而言,编织物10可以由可降解的聚合物纤维11和不可降解的聚合物纤维11形成,因而编织物10可以部分可降解且部分不可降解。在这种情况,人工韧带1既能够提供较好的力学性能,也能够促进韧带组织的生长和附着。另外,可降解部分的编织物10的降解速率可以小于人工骨材料20的降解速率。
在一些示例中,在编织物10中,经线11b可以是不可降解的,纬线11a是可降解的。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在编织物10中,经线11b可以是可降解的,纬线11a是不可降解的。在另一些示例中,在编织物10中,经线11b和纬线11a均可以存在可降解的聚合物纤维11和不可降解的聚合物纤维11。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是可降解的。在这种情况,能够促进韧带组织的生长。另外,可降解的编织物10的降解速率可以小于人工骨材料20的降解速率。
如上所述,编织物10可以由聚合物纤维11形成。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纤维11可以由不可降解材料制成。由此,能够提供长期的机械强度支持,使人工韧带1能够长期使用。利用不可降解材料形成的可以是不可降解的聚合物纤维11。在另一些示例中,聚合物纤维11可以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制成。由此,能够提供长期的机械强度支持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纤维11可以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由此,能够有利于韧带组织的生长和附着。利用可降解材料形成的可以是可降解的聚合物纤维11。另外,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纤维11可以由选自胶原、蚕丝、淀粉、聚乙醇酸、聚乳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纤维11可以呈柱状、管状、扁平状等。另外,用于形成编织物10的聚合物纤维11的形状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
在一些示例中,编织物10可以采用市售的人工韧带。
如上所述,如图2所示,人工韧带1可以包括人工骨材料20。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组织中。在另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分布在编织组织的缝隙中。另外,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编织组织的缝隙。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还可以附着在编织组织的聚合物纤维11(比如,编织物10中编织的经线11b和纬线11a)上。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组织的表面。例如,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组织的上层表面和/或下层表面。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人工骨材料20可以分布在编织物10中。另外,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物10的表面。例如,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物10的第一表面A和/或第二表面B。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分布在编织物10的缝隙中。另外,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编织物10的缝隙。在另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分布在编织物10的编织部中。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部的网状结构中。另外,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物10的第一编织部10a的网状结构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中(参见图2)。在另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至少可以分布在编织物10的第三编织部10d的网状结构和第四编织部10e的网状结构中。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编织部的网状结构。由此,能够提高人工韧带1的腱骨愈合能力。例如,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第一编织部10a的网状结构、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第三编织部10d的网状结构、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第四编织部10e的网状结构等。
如上所述,如图3所示,编织物10可以包括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编织部10a的网状结构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可以被人工骨材料20填充(参见图2)。由此,能够提高人工韧带1对腱骨愈合的促进作用。另外,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编织物10的第一编织部10a的网状结构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
如上所述,如图2所示,编织物10可以包括第一牵引部30a和第二牵引部30b,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牵引部30a和/或第二牵引部30b上可以设置有人工骨材料20。换言之,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充在形成在第一牵引单元31上的缝隙和/或第二牵引单元32上的缝隙中。
如上所述,如图4所示,编织物10还可以包括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在这种情况下,第三编织部10d的网状结构和第四编织部10e的网状结构可以被人工骨材料20填充。由此,能够提高人工韧带1的腱骨愈合能力。在另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填满编织物10的第三编织部10d的网状结构和第四编织部10e的网状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在将人工韧带1植入后,骨组织可以沿着人工骨材料20长入编织组织。由此,能够固定人工韧带1。在另一些示例中,在将人工韧带1植入后,骨组织可以沿着人工骨材料20长入编织物10。另外,在将人工韧带1植入后,骨组织可以沿着人工骨材料20长入编织部。进一步而言在将人工韧带1植入后,骨组织可以沿着人工骨材料20长入编织部的网状结构和第一牵引单元31上的缝隙和/或第二牵引单元32上的缝隙中。
例如,以由具有第一编织部10a、第二编织部10b、第一牵引部30a以及第二牵引部30b的编织物10与人工骨材料20形成的人工韧带1为例来详细解说,如上所述,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一牵引部30a可以植入第一骨隧道,第二编织部10b和第二牵引部30b可以植入第二骨隧道,在将人工韧带1植入第一骨隧道和第二骨隧道后,骨组织可以沿着人工骨材料20长入网状结构(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网状结构)以固定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并且,骨组织可以沿着人工骨材料长入第一牵引单元31上的缝隙和/或第二牵引单元32上的缝隙中,从而固定人工韧带1。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通过涂覆法或浸润法与编织结构(或编织物10)结合。具体而言,可以将含有人工骨材料20的溶液涂覆或浸润编织结构(或编织物10)以使人工骨材料20与编织结构(或编织物10)结合。另外,人工骨材料20还可以通过热压法与编织结构(或编织物10)结合。
在一些示例中,含有人工骨材料20的溶液可以通过将人工骨材料20溶于有机溶剂获得。有机溶剂可以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或四氢呋喃。另外,含有人工骨材料20的溶液可以具有粘性。由此,能够提高人工骨材料20与编织物10结合的牢固性。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具有可塑性。具体而言,人工骨材料20可以在预定温度范围内具有可塑性。在一些示例中,在预定温度范围内,人工骨材料20可以呈可塑形的橡皮泥状。换言之,在预定温度的范围内,人工骨材料20可以自由塑形。另外,在一些示例中,预定温度的范围可以为25℃至40℃。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在实际临床环境中应用人工骨材料20。例如,预定温度可以为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或40℃。此外,人工骨材料20加热后可以具有流动性和粘性。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是可吸收的。在这种情况下,人工骨材料20能够促进骨细胞的生成,因此能够有助于改善人工韧带1的腱骨愈合能力,使腱骨界面牢固愈合。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包括无机颗粒和聚合物材料。另外,无机颗粒可以分布在聚合物材料中。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在人工骨材料20中,无机颗粒可以均匀地分布在聚合物材料中。在另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也可以随机分布在聚合物材料中。此外,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可以按阶梯式排布的密度或者中间密两边疏的规律分布在聚合物材料中。
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可以由钙磷化合物构成。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可以包含选自羟基磷灰石、聚磷酸钙、磷酸三钙当中的至少一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无机颗粒的成分与人体骨骼组织的成分近似,因此能够提高人工骨材料20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促进骨组织生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无机颗粒不限于上述的羟基磷灰石、聚磷酸钙、磷酸三钙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无机颗粒也可以包含其他与人体骨骼组织的成分相近的物质,由此同样能够提高人工骨材料20对人体骨骼组织的修复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在人工骨材料20中,无机颗粒的质量分数可以为10%至60%。由此,能够在兼顾人工骨材料20可塑性的情况下,提高人工骨材料20对骨骼的修复作用。例如,无机颗粒的质量分数可以为10%、15%、20%、25%、30%、35%、40%、45%、50%、55%或60%。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优选地,无机颗粒可以为刚性颗粒。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可以为杨氏模量大于2×1011Pa的刚性颗粒。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人工骨材料20的力学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无机颗粒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可以是球体状。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另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可以是椭球状、不规则立体状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无机颗粒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的平均粒径可以为5nm至200nm,例如,无机颗粒的平均粒径可以取5nm、10nm、30nm、50nm、100nm、200nm、500nm、100nm、200nm、500nm、100nm、200nm、300nm、500nm、800nm、100nm、130nm、150nm、180nm或200nm。上述无机颗粒的平均粒径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选择不同的平均粒径。
在一些示例中,无机颗粒的表面可以经过物理或化学修饰。例如在无机颗粒的表面上覆盖容易与聚合物材料结合的粘接层(比如聚乙烯亚胺);无机颗粒的表面修饰活性基团以利于与聚合物材料结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增加无机颗粒与聚合物材料之间的结合力,由此无机颗粒能够更好地被粘结成一体。
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可以在20℃至60℃温度下具有流动性和粘性。另外,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可以是可降解。
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的平均分子量可以为1000Da至20000Da。例如,聚合物材料的平均分子量可以为1000Da、2000Da、3000Da、4000Da、6000Da、8000Da、9000Da、10000Da、12000Da、15000Da、18000Da或20000Da。
在本实施方式中,聚合物材料的平均分子量可以是指聚合物材料的数均分子量。换言之,聚合物材料的数均分子量可以为1000Da至20000Da。另外,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的平均分子量可以通过飞行时间质谱仪、核磁共振仪或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此外,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的数均分子量可以由飞行时间质谱仪、核磁共振仪或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
在一些示例中,在凝胶渗透色谱法中,可以使用例如四氢呋喃(THF)作为溶剂来溶解聚合物材料以形成待测样本溶液,并以四氢呋喃为流动相,且用聚苯乙烯作为分子量的参考标准品,对待测样本溶液进行凝胶渗透色谱测量,由此能够获得聚合物材料的平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
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可以为己内酯或对二氧环己酮与丙交酯或乙交酯所形成的共聚物。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形成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有利于人工骨材料20在骨科领域,尤其是可吸收骨科材料领域的应用。例如,聚合物材料可以为己内酯与丙交酯的共聚物、己内酯与乙交酯的共聚物、对二氧环己酮与丙交酯的共聚物、对二氧环己酮与乙交酯的共聚物。
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可以为己内酯与丙交酯的共聚物,并且在聚合物材料中,己内酯与丙交酯的摩尔比为1︰1至2.5︰1。由此,能够形成具有适宜的粘性和流动性的可降解聚合物材料。例如,在聚合物材料中,己内酯与丙交酯的摩尔比可以为1︰1、1.2︰1、1.5︰1、1.8︰1、2︰1、2.3︰1或2.5︰1。
在一些示例中,在人工骨材料20中,聚合物材料的质量分数可以为40%至90%。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改善人工骨材料20的可塑形性。例如,聚合物材料的质量分数可以为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包括生长因子。在这种情况下,人工骨材料20能够更好地促进骨组织再生,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人工韧带1的腱骨愈合能力。在一些示例中,生长因子可以为选自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可以由聚合物材料和无机颗粒组成。具体而言,人工骨材料20可以是由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以及分布在聚合物材料中的无机颗粒混合而成的组合物。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骨材料20在人体内可以呈梯度降解。另外,在一些示例中,聚合物材料可以优先快速降解,为骨长入提供足够空间,而无机颗粒降解较慢,能够继续促进骨细胞生长,并诱导骨组织长入人工韧带1(例如,编织物10的网状结构、第一牵引单元31上由于编织形成的缝隙和/或第二牵引单元32上由于编织形成的缝隙中)。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可以包括抗菌物质。由此,能够减少发生感染的情况。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抗菌物质可以混合于人工骨材料20中。换言之,人工骨材料20可以包括抗菌物质。
在一些示例中,抗菌物质可以添加于聚合物纤维11(例如,编织物10的经线11b、纬线11a)中。另外,抗菌物质可以分布在聚合物纤维11上。
在一些示例中,抗菌物质可以为抗菌离子、磺胺类药、喹诺酮类药、硝咪唑类药等。
在一些示例中,抗菌离子可以为银离子、镓离子、铜离子和锌离子中的至少一种。另外,磺胺类药可以为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磺胺二甲嘧啶中的一种以上。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喹诺酮类药可以为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中的一种以上。另外,硝咪唑类药可以为甲硝唑、二甲硝咪唑、异丙硝唑、塞可硝唑、奥硝唑、替硝唑、洛硝哒唑中的一种以上。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人工韧带1可以由人工骨材料20和编织物10复合形成的。换言之,人工韧带1可以是人工骨材料20和编织物10的复合物。具体而言,人工韧带1可以是通过将含有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20的溶液涂覆或浸润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编织物10并干燥而复合形成的。
图5a是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卷绕的示意图。图5b是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形成牵引部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人工韧带1可以经卷绕形成为长条状。在另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可以沿着纬线11a方向卷绕并进行缝合而形成。另外,经卷绕后,人工韧带1中的人工骨材料20可以暴露于外界,以使人工骨材料20与骨隧道可以接触。由此,能够有利于提高人工韧带1的腱骨愈合能力。换言之,人工韧带1可以被卷绕成能够使人工骨材料20与骨隧道接触。
例如,以由编织物10与人工骨材料20形成的人工韧带1为例来说明卷绕,编织物10具有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在第一表面A分布有人工骨材料20,人工韧带1可以通过将编织物10沿着第二表面B和纬线11a方向卷绕并进行缝合而形成(参见图5a和图5b)。在这种情形下,人工韧带1中的人工骨材料20朝向外界,使人工骨材料20能够与骨隧道接触,由此能够有利于提高人工韧带1的腱骨愈合能力。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经卷绕后可以进行弯折形成为双束结构。另外,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经卷绕后可以弯折转折部Z而形成双束结构。
例如,以由具有第一编织部10a、第二编织部10b、第三编织部10d和第四编织部10e的编织物10与人工骨材料20形成的人工韧带1为例来详细解说(未图示),人工韧带1经卷绕后可以弯折转折部Z使第一编织部10a与第四编织部10e相对并列、第二编织部10b与第三编织部10d相对并列,从而形成双束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可以具有植入段和游离段。另外,植入段可以用于植入骨隧道,游离段可以布置在关节腔。另外,人工韧带1可以具有多个植入段。在另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可以具有多个游离段。
在一些示例中,植入段可以包括编织部。也就是说,植入段可以由包括编织部的部分形成。在另一些示例中,游离段可以包括非编织部。也就是说,游离段可以由包括非编织部的部分形成。比如,游离段可以包括连接段1c。另外,连接段1c可以包括连接部10c。
例如,以由具有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二编织部10b的编织物10与人工骨材料20形成的人工韧带1为例来详细解说。
如图5a和图5b所示,人工韧带1可以具有包括第一编织部10a和第一牵引部30a的第一植入段1a、包括连接部10c的连接段1c、以及包括第二编织部10b和第二牵引部30b的第二植入段1b。由此,能够便于应用于关节腔的韧带(例如膝关节十字韧带)的重建。比如,第一植入段1a可以植入胫骨隧道,第二植入段1b可以植入股骨隧道,连接段1c可以布置在膝关节腔内。
图6是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以下,以编织物10(即编制组织由一个编织物10构成)与人工骨材料20获得人工韧带1为例,结合图6和图7,对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6为使用涂覆法进行制备的流程图,图7为使用浸润法进行制备的流程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和图7,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准备具有编织部的编织物10和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20(步骤S10)。在步骤S10中,编织物10和人工骨材料20可以参照上文中的描述。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和图7,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将人工骨材料20溶于有机溶剂获得糊状物(步骤S20)。另外,糊状物可以具有粘性。由此,能够有利于人工骨材料20与编织物10结合,提高人工骨材料20与编织物10结合的牢固性,进而有利于提高人工韧带1的腱骨愈合能力。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20中,有机溶剂可以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或四氢呋喃。另外,在步骤S20中,人工骨材料20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g︰ml)可以为1︰30至1︰1。例如,人工骨材料20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g︰ml)可以为1︰30、1︰25、1︰20、1︰18、1︰15、1︰12、1︰10、1︰8、1︰5、1︰4、1︰3、1︰2或1︰1。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使编织物10与糊状物接触(步骤S30)。由此,能够结合人工骨材料20与编织物10以获得人工韧带1。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中,可以通过涂覆或浸润的方式进行。换言之,步骤S30可以采用步骤S30A或步骤S30B进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将糊状物涂覆于编织物10(步骤S30A)。也即,通过涂覆法复合人工骨材料20和编织物10。另外,在步骤S30A之前,可以将编织物10进行平铺或悬挂。由此,能够便于涂覆。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A中,糊状物可以均匀涂覆于编织物10。在另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A中,糊状物至少可以涂覆于编织物10的编织部(网状结构)。另外,在步骤S30A中,糊状物可以涂满编织物10的编织部(网状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A中,糊状物也可以涂覆于编织物10的非编织部(例如,连接部10c)。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A中,糊状物可以涂覆于整个编织物10。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A中,糊状物可以对编织物10进行单面涂覆。例如,糊状物可以涂覆于编织物10的第一表面A或第二表面B。在另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A中,糊状物可以对编织物10进行双面涂覆。例如,糊状物可以涂覆于编织物10的第一表面A和第二表面B。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所示,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将编织物10浸润于糊状物(步骤S30B)。也即,通过浸润法复合人工骨材料20和编织物10。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B中,至少可以将编织物10的编织部(网状结构)浸润于糊状物。另外,在步骤S30B中,可以将编织物10全部浸润于糊状物。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B中,浸润时间可以为0.5s至10s。例如,浸润时间可以为0.5s、1s、1.5s、2s、3s、4s、5s、6s、7s、8s、9s或10s。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韧带1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对编织物10进行干燥并卷曲缝合(步骤S40)。在步骤S40中,可以通过风干、烘干、真空干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进行干燥。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40中,干燥后,若编织物10(网状结构或缝隙)未被人工骨材料20填满,可以重复步骤S30和步骤S40至编织物10(网状结构或缝隙)被人工骨材料20填满。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40中,可以将编织物10绕卷和缝合形成长条状。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40中,在编织物10的一侧通过编织的方式形成有3至10个牵引单元。例如,牵引单元的数量可以是3、4、5、6、7、8、9或10。优选地,牵引单元的数量可以为5-6个。在一些示例中,牵引单元可以呈麻花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形成第一牵引单元31和/或第二牵引单元3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涂覆法或浸润法将人工骨材料20和具有网状结构的编织物10复合,能够形成具有分布在网状结构中的人工骨材料20的人工韧带1,并且由于人工骨材料20能够促进骨细胞的生成并诱导骨组织长入编织物10,因此能够获得改善腱骨愈合能力的人工韧带1;此外,在第一编织部10a和/或第二编织部10b的一侧通过编织形成牵引单元,从而能够通过牵引单元将人工韧带1固定于人体。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具有牵引单元的的人工韧带1及其制备方法。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公开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牵引单元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是通过将含有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的溶液涂覆或浸润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编织物并干燥而复合形成的,所述编织物由聚合物纤维形成,所述编织物具有第一编织部、第二编织部、连接所述第一编织部与所述第二编织部的连接部、将所述第一编织部固定于第一骨隧道并具有至少三个第一牵引单元的第一牵引部,所述第一牵引单元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第一编织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具有由所述聚合物纤维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人工骨材料分布在所述第一牵引单元,所述人工骨材料具有可塑性,在将所述人工韧带设置在骨隧道后,骨组织沿着所述人工骨材料长入所述第一牵引部以固定所述人工韧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将所述第二编织部固定于第二骨隧道并具有多个第二牵引单元的第二牵引部,所述多个第二牵引单元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第二编织部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编织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骨隧道时,所述第一牵引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骨隧道的内壁,所述第一编织部通过所述第一牵引单元与所述第一骨隧道之间的作用力固定于所述第一骨隧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连接部由所述经线组成,所述经线为沿着所述人工韧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维,所述纬线为沿着所述人工韧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牵引单元通过多根所述经线编织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的拉断力不小于1000N。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物纤维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的不可降解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的网状结构、所述第一牵引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牵引单元上设置有所述人工骨材料,在将所述人工韧带设置在骨隧道后,骨组织沿着所述人工骨材料长入所述网状结构、所述第一牵引部和所述第二牵引部以固定所述人工韧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工骨材料由无机颗粒和聚合物材料混合而成,所述无机颗粒由钙磷化合物构成,所述无机颗粒的质量分数为10%至60%,所述聚合物材料为己内酯或对二氧环己酮与丙交酯或乙交酯所形成的共聚物,所述聚合物材料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Da至20000Da。
10.一种具有牵引单元的人工韧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准备具有编织部的编织物和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将所述人工骨材料溶于有机溶剂获得糊状物,并将所述糊状物涂覆于所述编织物,然后进行干燥并卷曲缝合,在所述编织物的一侧通过编织的方法形成具有至少三个牵引单元的牵引部以获得所述人工韧带,其中,所述人工骨材料由无机颗粒和聚合物材料混合而成,所述无机颗粒由钙磷化合物构成,所述无机颗粒的质量分数为10%至60%,所述聚合物材料为己内酯或对二氧环己酮与丙交酯或乙交酯所形成的共聚物,所述聚合物材料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Da至20000Da,所述人工骨材料具有可塑性,所述编织物由聚合物纤维形成,所述编织部和所述牵引单元用于植入骨隧道,在所述人工韧带中,所述人工骨材料至少分布在所述牵引单元中。
CN202111543513.3A 2020-12-21 2021-12-16 具有牵引单元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46427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2002 2020-12-21
CN2020115220029 2020-1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2771A true CN114642771A (zh) 2022-06-21

Family

ID=8096240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74056.3U Active CN216221849U (zh) 2020-12-21 2021-12-16 用于实现骨钉愈合的中心固定的人工韧带
CN202111543513.3A Pending CN114642771A (zh) 2020-12-21 2021-12-16 具有牵引单元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74056.3U Active CN216221849U (zh) 2020-12-21 2021-12-16 用于实现骨钉愈合的中心固定的人工韧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6221849U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55408A1 (fr) * 1986-05-07 1988-02-03 Jacques-Philippe Laboureau Ligament artificiel synthétique imprégné et enrobé de résine élastique et son procédé d'enrobage
US6371985B1 (en) * 1995-03-09 2002-04-16 Robert S. Goldberg Prostheses restrained by immediate attachment while ingrowth proceeds naturally over time
CN101400381A (zh) * 2006-03-10 2009-04-01 他喜龙株式会社 植入复合材料
US20120271416A1 (en) * 2011-04-25 2012-10-25 Mackay Gordon M Internal brace for tissue repairs and reinforcements
US20140039620A1 (en) * 2011-01-20 2014-02-06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Georgia Instittute Of Technology Device for tissue repair
CN204698754U (zh) * 2015-02-05 2015-10-14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纳米涂层修饰的中空管状折叠悬吊式人工韧带
CN105055049A (zh) * 2015-09-21 2015-11-18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CN106691628A (zh) * 2017-01-12 2017-05-24 赵金忠 一种一体化人工骨韧带骨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63517A (zh) * 2017-01-06 2017-07-21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中移植物的固定方法
US20190099254A1 (en) * 2016-03-24 2019-04-04 Robert MRUGAS Synthetic ligament,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and use thereof
CN110694104A (zh) * 2019-10-21 2020-01-17 深圳市立心科学有限公司 复合人工纤维元及人工韧带
CN111494710A (zh) * 2020-05-18 2020-08-07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一种高强结合的人工骨-人工韧带复合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55408A1 (fr) * 1986-05-07 1988-02-03 Jacques-Philippe Laboureau Ligament artificiel synthétique imprégné et enrobé de résine élastique et son procédé d'enrobage
US6371985B1 (en) * 1995-03-09 2002-04-16 Robert S. Goldberg Prostheses restrained by immediate attachment while ingrowth proceeds naturally over time
CN101400381A (zh) * 2006-03-10 2009-04-01 他喜龙株式会社 植入复合材料
US20140039620A1 (en) * 2011-01-20 2014-02-06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Georgia Instittute Of Technology Device for tissue repair
US20120271416A1 (en) * 2011-04-25 2012-10-25 Mackay Gordon M Internal brace for tissue repairs and reinforcements
CN204698754U (zh) * 2015-02-05 2015-10-14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纳米涂层修饰的中空管状折叠悬吊式人工韧带
CN105055049A (zh) * 2015-09-21 2015-11-18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US20190099254A1 (en) * 2016-03-24 2019-04-04 Robert MRUGAS Synthetic ligament,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and use thereof
CN106963517A (zh) * 2017-01-06 2017-07-21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中移植物的固定方法
CN106691628A (zh) * 2017-01-12 2017-05-24 赵金忠 一种一体化人工骨韧带骨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4104A (zh) * 2019-10-21 2020-01-17 深圳市立心科学有限公司 复合人工纤维元及人工韧带
CN111494710A (zh) * 2020-05-18 2020-08-07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一种高强结合的人工骨-人工韧带复合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N FEI: "hydroxyapatite-doped polycaprolactone nanofiber membrane improves tendon-bone interface healing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vol. 10, 30 December 2015 (2015-12-30), pages 7333 - 7343 *
HIROTAKA MUTSUZAKI: "Calcium-phosphate-hybridized tendon directly promotes regeneration of tendon-bone insertion",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vol. 70, no. 2, 8 June 2004 (2004-06-08), pages 319 - 327 *
李宏: "新型表面修饰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人工韧带的研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5 February 2013 (2013-02-15), pages 3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21849U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8837B2 (en) Delivery system attachment
US6773459B2 (en) Medical, bioresorbable implant,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and the use thereof
EP1733746A2 (en) Bioabsorbable implant having a varying characteristic
US9011537B2 (en) Delivery system cartridge
US6113640A (en) Reconstructive bioabsorbable joint prosthesis
US8177839B2 (en) Woven and/or braided fiber implan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9814577B2 (en) Implantable mesh for musculoskeletal trauma, orthopedic reconstruction and soft tissue repair
CN110694104B (zh) 复合人工纤维元及人工韧带
US20190271098A1 (en) Flexible electrospun fiber rod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111345920A (zh) 一种促进腱骨愈合的移行结构化纺织基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215349746U (zh) 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
CN116549175A (zh) 用于保护韧带移植物的固定方法和固定结构
CN114642771A (zh) 具有牵引单元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42521A (zh) 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99553B (zh) 一种3d打印的表面复合涂层钛网的制备方法
CN116549174A (zh) 用于中心固定的韧带移植物的固定结构
AU2015203552B2 (en) Delivery system attachment
CN209966666U (zh) 人造半月板
EP3366318A1 (en) Delivery system attachment
WO2023111075A2 (fr) Dispositif implantable a liberation progressive d'un ou plusieurs agent(s) fonctionnel(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dispositif
KR101168121B1 (ko) 압출, 전기방사 및 슬러리 공정을 이용한 인공골의 제조방법
CN117202943A (zh) 吸收机械振动的混合型人造骨组织植入物,其构架结构模仿骨小梁,使骨髓、血液和营养物饱和,支持自体再生,可与钛结构配合使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