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36769U - 一种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336769U CN215336769U CN202121166277.3U CN202121166277U CN215336769U CN 215336769 U CN215336769 U CN 215336769U CN 202121166277 U CN202121166277 U CN 202121166277U CN 215336769 U CN215336769 U CN 2153367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ribs
- air outlet
- rib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1061 forehea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和空调器,出风格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筋条,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筋条,在风机出风时,第一筋条的导风方向与风机的叶片的出风方向相匹配,且第一筋条的导风方向朝向第二基准面的一侧,第二筋条的导风方向与风机的叶片的出风方向相匹配,且第二筋条的导风方向朝向第二基准面的另一侧。根据本公开配合了轴流风机转动时所形成的气流出风角和出风流场,使得通过第一和第二筋条形成的倾斜的出风面与叶片的出风方向尽可能达到相同或一致,有效降低出风气流的风阻,提升出风风量,减小气流噪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室外机等通风系统的出风装置中,格栅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到将风机与外界分隔以及导流的作用,但是格栅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到系统的出风风阻,从而出现风量减小噪声增大的问题。另外格栅筋条之间的间隙会存在积灰现象,长期积累会造成出风阻力增加,影响整机的换热效率。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出风格栅存在出风风阻较大,导致风量减小且噪声增大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公开研究设计出一种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公开内容
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出风格栅存在出风风阻较大,导致风量减小且噪声增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出风格栅,其包括: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筋条,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筋条,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通过第一基准面分隔,所述第一基准面与所述出风格栅的出风面相垂直,定义同时与所述出风面和与所述第一基准面相垂直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且在所述风机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的导风方向与所述风机的叶片的出风方向相匹配,且所述第一筋条的导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基准面的一侧,所述第二筋条的导风方向与所述风机的叶片的出风方向相匹配,且所述第二筋条的导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基准面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第二筋条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部分位于第一侧、所述第二部分位于第二侧;定义在所述出风面内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筋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端位于第三侧、所述第二端位于第四侧;所述第二筋条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三侧、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第四侧;
朝着所述出风格栅的出风面的出风方向的相反方向,当所述风机沿顺时针转动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外侧,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内侧,所述第二筋条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三端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内侧,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外侧;所述出风面的内侧位于所述出风面与所述风机之间,所述出风面的外侧位于所述出风面的远离所述风机的一侧;
当所述风机沿逆时针转动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内侧,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外侧,所述第二筋条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三端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外侧,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筋条包括能够进行导风的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出风格栅的出风面之间夹设夹角α1,所述第二筋条包括能够进行导风的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出风格栅的出风面之间夹设夹角α2;
当所述风机不运行出风时,所述α1=0°=α2,
当所述风机沿顺时针转动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转动至所述第一导风面朝上使得朝上出风,此时α1为朝上的锐角;所述第二筋条转动至所述第二导风面朝下使得朝下出风,此时α2为朝下的锐角;
当所述风机沿逆时针转动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转动至所述第一导风面朝下使得朝下出风,此时α1为朝下的锐角;所述第二筋条转动至所述第二导风面朝上使得朝上出风,此时α2为朝上的锐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内,通过所述叶片的后缘点沿着叶片中线的延长线与后额线之间的夹角为风机的出风气流角β;并有β-θ≤α1≤β+θ,β-θ≤α2≤β+θ,其中θ为最大摆动范围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筋条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筋条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第一筋条能够在二者之间限定出第一出风空间;所述第二筋条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筋条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第二筋条之间能够限定出第二出风空间;
当所述风机停机时,多个所述第一筋条能够转动至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筋条相接、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空间;多个所述第二筋条能够转动至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筋条相接、而关闭所述第二出风空间;和/或,多个所述第一筋条沿竖直方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二筋条沿竖直方向排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格栅还包括第三筋条,所述第三筋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筋条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筋条之间、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第二筋条之间、以及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筋条之间中的至少一种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筋条上与所述第三筋条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销钉,所述第三筋条上与所述第一筋条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销钉孔,所述第一销钉能够插入所述第一销钉孔中形成铰链结构的转动副;
所述第二筋条上与所述第三筋条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销钉,所述第三筋条上与所述第二筋条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销钉孔,所述第二销钉能够插入所述第二销钉孔中形成铰链结构的转动副。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出风组件,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出风格栅,还包括所述风机,所述出风格栅设置在所述风机的出风侧。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公开通过将出风格栅设置成两个部分,所述第一筋条的导风方向与所述风机的叶片的出风方向相匹配,且所述第一筋条的导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基准面的一侧,所述第二筋条的导风方向与所述风机的叶片的出风方向相匹配,且所述第二筋条的导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基准面的另一侧,有效地配合了轴流风机转动时所形成的气流出风角和出风流场,使得通过第一和第二筋条形成的倾斜的出风面与叶片的出风方向尽可能达到相同或一致,从而将沿着气流出风角吹出的气流不会在格栅处发生较大的弯折,而是尽可能沿直线方向吹出格栅外部,从而有效地降低出风气流的风阻,提升出风风量,减小气流噪声。
2.本公开进一步通过左右两部分包括两个不同的筋条,位于左侧的第一筋条和位于右侧的第二筋条在出风时能够朝不同的方向倾斜,风机顺时针转动时,由于叶片从左侧的下方朝上方转动,因此将第一筋条运动,使得位于上端的第一端向格栅外部运动、位于下端的第二端向格栅内部运动,从而形成多个从下至上从风机吹向格栅外部的通道,使得气流在左边部分能够由下而上倾斜出风,同样的由于叶片从右侧的上方朝下方转动,将第二筋条运动,使得位于上端的第三端向格栅内部运动、位于下端的第四端向格栅外部运动,从而形成多个从上至下从风机吹向格栅外部的通道,使得气流在右边部分能够由上而下倾斜出风;有效地配合了轴流风机转动时所形成的气流出风角和出风流场,使得通过第一筋条形成的倾斜的出风面与叶片的出风方向尽可能达到相同或一致,从而将沿着气流出风角吹出的气流不会在格栅处发生较大的弯折,而是尽可能沿直线方向吹出格栅外部,从而有效地降低出风气流的风阻,提升出风风量,减小气流噪声;而在风机逆时针转动时,由于叶片从左侧的上方朝下方转动,因此将第一筋条运动,使得位于上端的第一端向格栅内部部运动、位于下端的第二端向格栅外部运动,从而形成多个从上至下从风机吹向格栅外部的通道,使得气流在左边部分能够由上而下倾斜出风;同样的由于叶片从右侧的下方朝上方转动,将第二筋条运动,使得位于上端的第三端向格栅外部运动、位于下端的第四端向格栅内部运动,从而形成多个从下至上从风机吹向格栅外部的通道,使得气流在右边部分能够由下而上倾斜出风;有效地配合了轴流风机转动时所形成的气流出风角和出风流场,使得通过第一和第二筋条形成的倾斜的出风面与叶片的出风方向尽可能达到相同或一致,从而将沿着气流出风角吹出的气流不会在格栅处发生较大的弯折,而是尽可能沿直线方向吹出格栅外部,从而有效地降低出风气流的风阻,提升出风风量,减小气流噪声。
3.本公开通过全新的结构实现了出风格栅筋条左右两侧的筋条分别向出风方向倾斜,从而得到最优的出风流场,减小风机系统直吹格栅所产生的气动噪声,降低了风阻的同时优化了气动噪声;通过本公开设计的出风格栅,可有效改善风机系统的出风流场,达到降低出风风阻,优化风机系统气动噪声;减小风量衰减,提升出风装置的风量性能,改善机组的噪声品质;
4.本公开的两个筋条的倾斜角度可从0°~180°调节,在机组不进行工作时,筋条闭合,解决长时间使用积灰脏堵的问题;解决格栅筋条上积灰脏堵问题,保证机组长期使用的性能;长期使用后也不会出现出风阻力在增加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出风装置长期使用的性能。本公开的格栅通过全新的控制逻辑,可以实现该出风格栅搭配不同风叶均能得到最佳的倾斜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出风格栅的正面外观结构图;
图1a是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2是本公开的出风格栅的正面结构图;
图3是本公开的出风格栅的背面结构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a是本公开的出风格栅的格栅外框和第三筋条的组合结构正面图;
图5b是图5a中B-B方向的截面结构图;
图6a是本公开的出风格栅的筋条的正面结构图;
图6b是图6a中筋条的俯视结构图;
图6c是图6a中筋条的左视结构图;
图7a是本公开的风机与出风格栅的配合正面图;
图7b是图7a中的右视图;
图8是本公开的出风组件的控制逻辑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00、出风格栅;200、风机;1、第一部分;11、第一筋条;11a、第一端;11b、第二端;11c、第一转轴;11d、第一导风面;12、第一出风空间;2、第二部分;21、第二筋条;21a、第三端;21b、第四端;21c、第二转轴;21d、第二导风面;22、第二出风空间;31、第一电机;32、第一主动齿轮;33、第一从动齿轮;34、第一齿条;41、第二电机;42、第二主动齿轮;43、第二从动齿轮;5、第三筋条;6、格栅外框;7、后缘点;8、后额线;9、叶片中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b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出风格栅,设置在风机的出风侧,其包括: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所述第一部分1包括第一筋条11,所述第二部分2包括第二筋条21,所述第一部分1与所述第二部分2通过第一基准面分隔,所述第一基准面与所述出风格栅的出风面相垂直,定义同时与所述出风面和与所述第一基准面相垂直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且在所述风机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11的导风方向与所述风机的叶片的出风方向相匹配,且所述第一筋条11的导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基准面的一侧,所述第二筋条21的导风方向与所述风机的叶片的出风方向相匹配,且所述第二筋条21的导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基准面的另一侧。
本公开通过将出风格栅设置成两个部分,所述第一筋条的导风方向与所述风机的叶片的出风方向相匹配,且所述第一筋条的导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基准面的一侧,所述第二筋条的导风方向与所述风机的叶片的出风方向相匹配,且所述第二筋条的导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基准面的另一侧,有效地配合了轴流风机转动时所形成的气流出风角和出风流场,使得通过第一和第二筋条形成的倾斜的出风面与叶片的出风方向尽可能达到相同或一致,从而将沿着气流出风角吹出的气流不会在格栅处发生较大的弯折,而是尽可能沿直线方向吹出格栅外部,从而有效地降低出风气流的风阻,提升出风风量,减小气流噪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筋条11与所述第二筋条21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部分1位于第一侧、所述第二部分2位于第二侧;定义在所述出风面内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筋条11包括第一端11a和第二端11b,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端11a位于第三侧、所述第二端11b位于第四侧;所述第二筋条21包括第三端21a和第四端21b,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端21a位于所述第三侧、所述第四端21b位于所述第四侧;
朝着所述出风格栅的出风面的出风方向的相反方向,当所述风机200沿顺时针转动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11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端11a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外侧,所述第二端11b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内侧,所述第二筋条21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三端21a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内侧,所述第四端21b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外侧;
当所述风机200沿逆时针转动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11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端11a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内侧,所述第二端11b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外侧,所述第二筋条21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三端21a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外侧,所述第四端21b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内侧;
所述出风面的内侧位于所述出风面与所述风机之间,所述出风面的外侧位于所述出风面的远离所述风机的一侧。
即朝着所述出风格栅的出风面的出风方向的相反方向,当所述风机200沿顺时针转动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11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端11a相对于所述第二端11b更远离所述风机200,所述第二筋条21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三端21a相对于所述第四端21b更靠近所述风机200;
当所述风机200沿逆时针转动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11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端11a相对于所述第二端11b更靠近所述风机200,所述第二筋条21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三端21a相对于所述第四端21b更远离所述风机200。
优选所述第一部分1位于水平左侧,所述第二部分2位于水平右侧,所述第一端11a位于所述第二端11b的上方,所述第三端21a位于所述第四端21b的上方。
本公开通过将出风格栅设置成沿第一方向的两个部分(优选左右两部分),且包括两个不同的筋条,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在出风时能够朝不同的方向倾斜,比如风机顺时针转动时,由于叶片从左侧的下方朝上方转动,因此将第一筋条运动,使得位于上端的第一端向格栅外部运动、位于下端的第二端向格栅内部运动,从而形成多个从下至上从风机吹向格栅外部的通道,使得气流在左边部分能够由下而上倾斜出风,同样的由于叶片从右侧的上方朝下方转动,将第二筋条运动,使得位于上端的第三端向格栅内部运动、位于下端的第四端向格栅外部运动,从而形成多个从上至下从风机吹向格栅外部的通道,使得气流在右边部分能够由上而下倾斜出风;有效地配合了轴流风机转动时所形成的气流出风角和出风流场,使得通过第一筋条形成的倾斜的出风面与叶片的出风方向尽可能达到相同或一致,从而将沿着气流出风角吹出的气流不会在格栅处发生较大的弯折,而是尽可能沿直线方向吹出格栅外部,从而有效地降低出风气流的风阻,提升出风风量,减小气流噪声;而在风机逆时针转动时,由于叶片从左侧的上方朝下方转动,因此将第一筋条运动,使得位于上端的第一端向格栅内部运动、位于下端的第二端向格栅外部运动,从而形成多个从上至下从风机吹向格栅外部的通道,使得气流在左边部分能够由上而下倾斜出风;同样的由于叶片从右侧的下方朝上方转动,将第二筋条运动,使得位于上端的第三端向格栅外部运动、位于下端的第四端向格栅内部运动,从而形成多个从下至上从风机吹向格栅外部的通道,使得气流在右边部分能够由下而上倾斜出风;有效地配合了轴流风机转动时所形成的气流出风角和出风流场,使得通过第一和第二筋条形成的倾斜的出风面与叶片的出风方向尽可能达到相同或一致,从而将沿着气流出风角吹出的气流不会在格栅处发生较大的弯折,而是尽可能沿直线方向吹出格栅外部,从而有效地降低出风气流的风阻,提升出风风量,减小气流噪声。
本公开通过全新的结构实现了出风格栅筋条左右两侧的筋条分别向出风方向倾斜,从而得到最优的出风流场,减小风机系统直吹格栅所产生的气动噪声,降低了风阻的同时优化了气动噪声;通过本公开设计的出风格栅,可有效改善风机系统的出风流场,达到降低出风风阻,优化风机系统气动噪声;减小风量衰减,提升出风装置的风量性能,改善机组的噪声品质。
格栅在通风系统中起到导流的作用,但是风扇在工作时,产生的流场为发散型的,如此便导致了传统的横平竖直的格栅筋条不能契合风机系统的流场,严重的还会增加出风阻力,从而导致风量损失以及气动噪声的恶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默认风扇工作时为逆时针旋转,则气流经过风扇后的流场为逆时针涡旋发散,本公开针对出风装置的格栅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一种新型格栅,可以通过调节筋条的倾斜角度契合机组风机系统的流场,进而降低风阻、增加风量、减小噪声。
本公开将筋条从格栅中部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左右筋条均能绕从动齿轮轴转动,从正面看即图7a,左边筋条向下倾斜,右边筋条向上倾斜,此时风叶为逆时针旋转,在格栅左侧出风为斜向下的发散状,在格栅右侧为斜向上的发散状。此时如果筋条为水平的即没有倾斜,出风的速度风量就会作用在格栅筋条的壁面上,从而影响了出风的阻力。如果筋条可以大部分倾斜至与出风速度方向大致相同,便可以有效较小出风阻力,并且出风的速度分量会更少的作用至格栅筋条的壁面上,也可以减小因此而产生的气动噪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筋条11包括能够进行导风的第一导风面11d,所述第一导风面11d与所述出风格栅100的出风面之间夹设夹角α1,所述第二筋条21包括能够进行导风的第二导风面21d,所述第二导风面21d与所述出风格栅100的出风面之间夹设夹角α2。本公开通过α1和α2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筋条在出风时转动至倾斜,第一导风面与竖直面(即出风面)存在倾斜,从而能够根据风叶的逆时针或顺时针的转动而与叶片的气流出风角相匹配,使得倾斜角的方向与叶片的气流出风角尽可能一致,即使得气流从叶片吹出时尽可能不会受到格栅筋条的阻挡而造成风阻过大的情况发生;第二导风面与竖直面(即出风面)存在倾斜,从而能够根据风叶的逆时针或顺时针的转动而与叶片的气流出风角相匹配,使得倾斜角的方向与叶片的气流出风角尽可能一致,即使得气流从叶片吹出时尽可能不会受到格栅筋条的阻挡而造成风阻过大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风机不运行出风时,所述α1=0°=α2,
当所述风机200沿顺时针转动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11转动至所述第一导风面朝上使得朝上出风,此时α1为朝上的锐角;所述第二筋条21转动至所述第二导风面朝下使得朝下出风,此时α2为朝下的锐角;
当所述风机200沿逆时针转动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11转动至所述第一导风面朝下使得朝下出风,此时α1为朝下的锐角;所述第二筋条21转动至所述第二导风面朝上使得朝上出风,此时α2为朝上的锐角。
风机不运行出风时,所述α1=0°=α2能够保证在风机停机时第一和第二筋条的出风面转动至与出风面(优选竖直面)平齐,这样使得上下相邻的第一筋条之间不会出现缝隙,也使得上下相邻的第二筋条之间不会出现缝隙,保证有效衔接,有效防止灰尘进入格栅内部,也能够有效防止格栅的筋条上出现积灰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内,通过所述叶片的后缘点7沿着叶片中线9所作的延长线与后额线8之间的夹角为风机的出风气流角β;并有β-θ≤α1≤β+θ,β-θ≤α2≤β+θ,其中θ为最大摆动范围角。优选θ=5°。这是本公开的出风气流角与第一筋条的出风面倾角α1、和第二筋条的出风面倾角α2之间的关系,β为出风气流角即出风速度的方向,使得为了使出风面倾斜角与气流的出风方向相同或尽可能相同(在误差角度范围内)从而有效地降低风阻。叶片的后缘点7为叶片上最靠近出风格栅的端点,后额线8为多个后缘点7连接形成的线(在竖直面的投影内),叶片中线9为叶片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中线(在竖直面的投影内)。
所述筋条如图6a-6c所示,从格栅中部分为左右两端,两端的筋条均可绕第三筋条和格栅外框转动,使之实现与出风面呈可变夹角α,从而契合不同风扇的出风气流角β,且左右两侧的筋条反向倾斜,即左侧筋条向下倾斜则右侧筋条向上倾斜,从而使整个筋条呈左下右上的结构,从而实现契合风机系统出风的逆时针涡旋发散流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1与所述第二部分2相接;所述第一筋条11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筋条11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第一筋条11能够在二者之间限定出第一出风空间12;所述第二筋条21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筋条21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第二筋条21之间能够限定出第二出风空间2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风机200停机时,多个所述第一筋条11能够转动至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筋条11相接、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空间12;多个所述第二筋条21能够转动至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筋条21相接、而关闭所述第二出风空间22;和/或,多个所述第一筋条11沿竖直方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二筋条21沿竖直方向排布。
本公开的两个筋条通过运动能够在风机停机时使得相邻两个第一筋条相接,相邻两个第二筋条相接,能够在机组不进行工作时,筋条闭合,解决长时间使用积灰脏堵的问题;解决格栅筋条上积灰脏堵问题,保证机组长期使用的性能;长期使用后也不会出现出风阻力在增加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出风装置长期使用的性能。本公开的格栅通过全新的控制逻辑,可以实现该出风格栅搭配不同风叶均能得到最佳的倾斜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风机200停机时,所述第一筋条11能够转动至所述第一端11a位于所述第二端11b的竖直方向上方;所述第二筋条21能够转动至所述第三端21a位于所述第四端21b的竖直方向上方。这是本公开的风机停机时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的优选设置位置,即第一筋条转动至其第一导风面在竖直面上,第二筋条转动至其第二导风面在竖直面上,能够使得上下两个相邻的第一筋条在竖直方向上下相接,有效关闭第一出风空间,也能够使得上下两个相邻的第二筋条在竖直方向上下相接,有效关闭第二出风空间,实现防灰尘进入格栅内部以及积灰在格栅筋条上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筋条11的厚度为D1mm,有D1∈[2,4],优选的D1取2,筋条高度为H1mm,H1∈[4,10],优选的H1取8;
所述第二筋条21的厚度为D2mm,有D2∈[2,4],优选的D2取2,筋条高度为H2mm,H2∈[4,10],优选的H2取8。
这是本公开的第一和第二筋条的优选厚度尺寸和高度尺寸,能够有效保证其与第三筋条、格栅外框连接的同时还能保证能够转动至固定角度而进行导风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筋条11包括第一转轴11c,所述第一部分1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主动齿轮32和第一从动齿轮33,所述第一电机31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主动齿轮32转动,所述第一主动齿轮32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3转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3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转轴11c转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一筋条11绕着所述第一转轴11c转动。这是本公开的第一筋条以及其优选驱动传动方式,即通过第一转轴能够被第一电机、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依次驱动,使得第一转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一筋条绕着第一转轴进行转动,实现对第一筋条的驱动转动作用,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1还包括第一齿条34,所述第一齿条34一端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32啮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3啮合,当所述第一筋条11有多个时,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3也为多个、且与所述第一筋条11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齿条34能够驱动多个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3转动。本公开通过第一齿条的结构,能够同时对多个从动齿轮进行传动驱动的作用,有效实现一个主动齿轮驱动一个第一齿条,进而通过第一齿条同时驱动多个第一从动齿轮的目的,最终实现对多个第一筋条的同步驱动转动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筋条21包括第二转轴21c,所述第二部分2包括第二电机41、第二主动齿轮42和第二从动齿轮43,所述第二电机41能够带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42转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42能够带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43转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43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转轴21c转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二筋条21绕着所述第二转轴21c转动。这是本公开的第二筋条以及其优选驱动传动方式,即通过第二转轴能够被第二电机、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依次驱动,使得第二转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二筋条绕着第二转轴进行转动,实现对第二筋条的驱动转动作用,打开和关闭第二出风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2还包括第二齿条(未示出),所述第二齿条一端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42啮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43啮合,当所述第二筋条21有多个时,所述第二从动齿轮43也为多个、且与所述第二筋条2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齿条能够驱动多个所述第二从动齿轮43转动。本公开通过第二齿条的结构,能够同时对多个从动齿轮进行传动驱动的作用,有效实现一个主动齿轮驱动一个第二齿条,进而通过第二齿条同时驱动多个第二从动齿轮的目的,最终实现对多个第二筋条的同步驱动转动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格栅100还包括第三筋条5,所述第三筋条5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筋条5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筋条11之间、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筋条11与所述第二筋条21之间、以及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筋条21之间中的至少一种情况。本公开还通过第三筋条的设置,能够对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进行有效的固定作用,保证第一和第二筋条能够有效的固定的同时还能够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筋条5为多个;能够使得一个所述第一筋条11的水平一端固定在一个所述第三筋条5上、水平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所述第三筋条5上;还能够使得一个所述第二筋条21的水平一端固定在一个所述第三筋条5上、水平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所述第三筋条5上。这是本公开的第三筋条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多个第三筋条能够将第一筋条固定在第三筋条之间,也能将第二筋条固定在第三筋条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筋条5的厚度为D3 mm,所述第三筋条5的高度为H3mm,其中D3∈[2,4],优选的D3取4,H3∈[4,10],优选的H3取10。这是本公开的第三筋条的优选厚度尺寸和高度尺寸,能够有效地保证与格栅外框牢固连接的同时还能与第一和第二筋条之间的有效牢固的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筋条11上与所述第三筋条5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销钉,所述第三筋条5上与所述第一筋条11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销钉孔,所述第一销钉能够插入所述第一销钉孔中形成铰链结构的转动副;
所述第二筋条21上与所述第三筋条5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销钉,所述第三筋条5上与所述第二筋条21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销钉孔,所述第二销钉能够插入所述第二销钉孔中形成铰链结构的转动副。
这是本公开的第一筋条与第三筋条之间的优选连接形式,通过第一销钉和第一销钉孔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二者匹配形成铰链结构的转动副,使得第一销钉能够在第一销钉孔中转动,从而使得第一筋条能够转动连接进行转动;通过第二销钉和第二销钉孔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二者匹配形成铰链结构的转动副,使得第二销钉能够在第二销钉孔中转动,从而使得第二筋条能够转动连接进行转动,实现筋条倾斜角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格栅100还包括格栅外框6,所述格栅外框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筋条11、所述第二筋条21和所述第三筋条5的外周,且所述第三筋条5的一端与所述格栅外框6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格栅外框6的另一侧连接。本公开通过格栅外框的设置能够对第一筋条、第二筋条以及第三筋条的外周进行固定,形成一个完整的格栅整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三筋条5为多个时,能够使得一个所述第一筋条11的水平一端固定在所述格栅外框6的水平一侧边上、水平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筋条5上;还能够使得一个所述第二筋条21的水平一端固定在所述格栅外框6的水平另一侧边上、水平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筋条5上。这是本公开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第一筋条的水平一端能够固定到格栅外框上、另一端固定到第三筋条上,第二筋条的水平一端能够固定到格栅外框上、另一端固定到第三筋条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格栅外框6用于承载所述格栅的筋条并与出风装置壳体贴合,为了配合不同风机系统的风叶,其的厚度为L mm应在合适的取值范围内,即图中L∈[20,60],优选的L取35。本公开的格栅外框的厚度在[20,60]的范围内能够有效保证其结构强度,能够配合不同风机系统的风叶进行作用,提高了其通用适用性。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出风组件,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出风格栅,还包括所述风机200,所述出风格栅100设置在所述风机200的出风下游侧。
横向可调节筋条的控制逻辑:
机组关机状态,系统控制电机转动,调节筋条转动,使α1=α2=0°,此时通风系统不工作,控制将格栅关闭,与外界完全隔绝,如此机组在不工作时筋条上就不会出现积灰,导致长期使用后的脏堵影响换热效率;
机组开机运行,统控制电机转动,调节筋条转动,使α1=α2=β,格栅开启,实现换热。在这之后电机依旧会继续工作,调节可变夹角α1和α2在β±5°的范围内进行调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检测步骤,检测出风组件的工作参数;
判断步骤,判断所述出风组件是开机状态还是关机状态;
控制步骤,当所述出风组件为开机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筋条转动至其导风方向与其相对的与所述风机的叶片的出风方向相匹配,控制所述第二筋条转动至其导风方向与其相对的所述风机的叶片的出风方向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步骤,当所述出风组件为开机状态时,还能够检测所述风机的风量;
所述控制步骤,控制α1=α2=γ,其中γ为电机控制角度;且在该角度下检测到前一预设时间的风量为A0,之后控制α1=α2=γ+γ0,并检测下一预设时间的风量为A1;
横向可调节筋条的控制逻辑:
机组关机状态,系统控制电机转动,调节横向筋条转动,使α1=α2=0°,此时通风系统不工作,控制将格栅关闭,与外界完全隔绝,如此机组在不工作时横向筋条上就不会出现积灰,导致长期使用后的脏堵影响换热效率;
机组开机运行,统控制电机转动,调节横向筋条转动,使α1=α2=β,格栅开启,实现换热。在这之后电机依旧会继续工作,调节可变夹角α在β±5°的范围内进行调试。
所述控制步骤,当A1≥A0时,控制γ=γ+γ0,增大筋条的开度,当A1<A0时,控制γ=γ-γ0,减小开度;其中γ0为调整角度,为正数,优选为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步骤,还能在控制γ=γ+γ0后,判断γ与β+θ之间的关系;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当γ≤β+θ时,控制γ不变,而当γ>β+θ时,控制γ=β+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步骤,还能在控制γ=γ-γ0后,判断γ与β-θ之间的关系;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当γ≥β-θ时,控制γ不变,而当γ<β-θ时,控制γ=β-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出风组件为关机状态时,且当包括第一出风空间和第二出风空间时,控制所述第一筋条转动至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筋条相接以关闭所述第一出风空间,控制所述第二筋条转动至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筋条相接以关闭所述第二出风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步骤,当所述出风组件为关机状态时,还能够控制α1=α2=0°。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
1.本公开通过全新的结构实现了出风格栅筋条左右两侧的筋条分别向出风方向倾斜,从而得到最优的出风流场,降低了风阻的同时优化了气动噪声;通过本公开设计的出风格栅,可有效改善风机系统的出风流场,达到降低出风风阻,优化风机系统气动噪声;减小风量衰减,提升出风装置的风量性能;
2.并且本公开的格栅筋条的倾斜角度可从0°~180°调节,在机组不进行工作时,筋条闭合,解决长时间使用积灰脏堵的问题;通过本公开设计的出风格栅,可以解决出风格栅筋条上积灰导致的脏堵问题,长期使用后也不会出现出风阻力在增加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出风装置长期使用的性能。
3.本公开的格栅通过全新的控制逻辑,可以实现该出风格栅搭配不同风叶均能得到最佳的倾斜角。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出风格栅,设置在风机(200)的出风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所述第一部分(1)包括第一筋条(11),所述第二部分(2)包括第二筋条(21),所述第一部分(1)与所述第二部分(2)通过第一基准面分隔,所述第一基准面与所述出风格栅的出风面相垂直,定义同时与所述出风面和与所述第一基准面相垂直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且在所述风机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11)的导风方向与所述风机的叶片的出风方向相匹配,且所述第一筋条(11)的导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基准面的一侧,所述第二筋条(21)的导风方向与所述风机的叶片的出风方向相匹配,且所述第二筋条(21)的导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基准面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筋条(11)与所述第二筋条(21)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部分(1)位于第一侧、所述第二部分(2)位于第二侧;定义在所述出风面内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筋条(11)包括第一端(11a)和第二端(11b),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端(11a)位于第三侧、所述第二端(11b)位于第四侧;所述第二筋条(21)包括第三端(21a)和第四端(21b),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端(21a)位于所述第三侧、所述第四端(21b)位于所述第四侧;
朝着所述出风格栅的出风面的出风方向的相反方向,当所述风机(200)沿顺时针转动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11)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端(11a)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外侧,所述第二端(11b)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内侧,所述第二筋条(21)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三端(21a)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内侧,所述第四端(21b)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外侧;
当所述风机(200)沿逆时针转动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11)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端(11a)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内侧,所述第二端(11b)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外侧,所述第二筋条(21)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三端(21a)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外侧,所述第四端(21b)位于所述出风面的内侧;
所述出风面的内侧位于所述出风面与所述风机之间,所述出风面的外侧位于所述出风面的远离所述风机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筋条(11)包括能够进行导风的第一导风面(11d),所述第一导风面(11d)与所述出风格栅(100)的出风面之间夹设夹角α1,所述第二筋条(21)包括能够进行导风的第二导风面(21d),所述第二导风面(21d)与所述出风格栅(100)的出风面之间夹设夹角α2;
当所述风机不运行出风时,所述α1=0°=α2,
当所述风机(200)沿顺时针转动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11)转动至所述第一导风面朝上使得朝上出风,此时α1为朝上的锐角;所述第二筋条(21)转动至所述第二导风面朝下使得朝下出风,此时α2为朝下的锐角;
当所述风机(200)沿逆时针转动出风时,所述第一筋条(11)转动至所述第一导风面朝下使得朝下出风,此时α1为朝下的锐角;所述第二筋条(21)转动至所述第二导风面朝上使得朝上出风,此时α2为朝上的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
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内,通过所述叶片的后缘点沿着叶片中线的延长线与后额线之间的夹角为风机的出风气流角β;并有β-θ≤α1≤β+θ,β-θ≤α2≤β+θ,其中θ为最大摆动范围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筋条(11)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筋条(11)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第一筋条(11)能够在二者之间限定出第一出风空间(12);所述第二筋条(21)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筋条(21)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第二筋条(21)之间能够限定出第二出风空间(22);
当所述风机(200)停机时,多个所述第一筋条(11)能够转动至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筋条(11)相接、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空间(12);多个所述第二筋条(21)能够转动至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筋条(21)相接、而关闭所述第二出风空间(22)。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格栅(100)还包括第三筋条(5),所述第三筋条(5)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筋条(5)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筋条(11)之间、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筋条(11)与所述第二筋条(21)之间、以及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筋条(21)之间中的至少一种情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筋条(11)上与所述第三筋条(5)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销钉,所述第三筋条(5)上与所述第一筋条(11)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销钉孔,所述第一销钉能够插入所述第一销钉孔中形成铰链结构的转动副;
所述第二筋条(21)上与所述第三筋条(5)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销钉,所述第三筋条(5)上与所述第二筋条(21)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销钉孔,所述第二销钉能够插入所述第二销钉孔中形成铰链结构的转动副。
8.一种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格栅,还包括所述风机(200),所述出风格栅(100)设置在所述风机(200)的出风侧。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166277.3U CN215336769U (zh) | 2021-05-27 | 2021-05-27 | 一种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166277.3U CN215336769U (zh) | 2021-05-27 | 2021-05-27 | 一种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336769U true CN215336769U (zh) | 2021-12-28 |
Family
ID=79548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166277.3U Active CN215336769U (zh) | 2021-05-27 | 2021-05-27 | 一种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33676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51505A (zh) * | 2021-05-27 | 2021-08-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2021
- 2021-05-27 CN CN202121166277.3U patent/CN21533676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51505A (zh) * | 2021-05-27 | 2021-08-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25783B (zh) | 空气调节机 | |
EP3842644A1 (en) | Counter-rotating fan | |
JP3061026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KR100408598B1 (ko) | 직교류송풍기 | |
CN104006519B (zh) | 一种整体式导风机构、风口装置及风管机 | |
CN215336769U (zh) | 一种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 |
JP5223976B2 (ja) | 空調室内機 | |
CN108027165B (zh) | 空调室内机 | |
JP2017125678A5 (zh) | ||
CN113251505A (zh) | 一种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211822783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5929787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10688653U (zh) | 压板组件、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 |
CN114604062A (zh) | 一种窄型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 |
CN212481523U (zh) | 一种除湿机 | |
CN210512024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机组 | |
JP2000193301A (ja) |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調整装置 | |
EP3604938B1 (en) | Indoor air-conditioning hanging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 |
CN109405069B (zh) | 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 |
CN218033658U (zh) | 风阀结构和空调器 | |
JP4926090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0285487A (zh) | 一种空调器 | |
JP3742850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217999965U (zh) | 一种导流圈结构、轴流风机、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 |
CN213273153U (zh) | 空气处理设备的百叶组件和空气处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