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36302U - 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36302U
CN215336302U CN202120756776.1U CN202120756776U CN215336302U CN 215336302 U CN215336302 U CN 215336302U CN 202120756776 U CN202120756776 U CN 202120756776U CN 215336302 U CN215336302 U CN 215336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torage
pipe
air
heat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567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帆
阚保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Zhonghe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Joinwor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Joinwor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Joinwor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5677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36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36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36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炉窑的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其包括:蓄热箱、蓄热体、除尘机构、压力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蓄热箱被构造成封闭结构;蓄热箱上具有气流口一和气流口二;蓄热箱内设置有支架;多个蓄热体放置在支架上;除尘机构包括:输气管、喷气嘴和空气压缩机;输气管设置在支架的下方;喷气嘴设置在输气管上,以向支架上的蓄热体喷射气流;喷气嘴通过输气管与空气压缩机连接;压力传感器至少为两个;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蓄热体的上方;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蓄热体的下方;控制系统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空气压缩机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延长蓄热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炉窑的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
背景技术
蓄热式烧嘴在工业炉窑的节能减排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核心区域之一便是蓄热箱的蓄热转换能力。传统的蓄热装置是将蓄热体放置在封闭的蓄热箱内,蓄热箱上有气流进出口,以进行气体换热。蓄热体能够大量吸收所排烟气中的热量,并能快速加热吸入的空气温度,以快速提升炉内温度,减少热能损失,实现节能降耗。
由于炉内环境恶劣存在大量粉尘,在烧嘴换气时会污染蓄热箱中的蓄热体;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蓄热体上逐渐依附了炉内各种杂质,容易形成结块造成堵塞问题,从而影响蓄热式烧嘴的工作性能,如降低了蓄热体的寿命(蓄热体在高温快速冷却时容易导致粉化)、降低了热转换的效率、减弱了流通的风量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影响(风量的变化,影响烧嘴空燃比例的变化,从而导致烧嘴不充分燃烧增加粉尘中的杂质含量;为达到工艺效果增加了耗能与工作时间;增加了热损失)。
目前,现有技术的处理办法是每3-4个月时间将蓄热箱内的蓄热体取出清洗,通过人工筛除坏损的蓄热体,筛除率20%左右,然后填补足量新的蓄热体,随后装进蓄热箱进行使用,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增加了成本。而且,此方法需人为的检查蓄热体坏损情况,主观影响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主要目的在于延长蓄热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包括:蓄热箱、蓄热体、除尘机构、压力传感器和控制系统;
所述蓄热箱被构造成封闭结构;所述蓄热箱上具有气流口一和气流口二;
所述气流口一设置在所述蓄热箱的下部;所述气流口二设置在所述蓄热箱的上部;
所述蓄热箱内设置有支架;
所述蓄热体为多个;多个所述蓄热体放置在所述支架上,被所述支架支撑;
所述除尘机构包括:输气管、喷气嘴和空气压缩机;
所述输气管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下方;
所述喷气嘴设置在所述输气管上,以向所述支架上的所述蓄热体喷射气流;所述喷气嘴为多个;多个所述喷气嘴间隔分布在所述输气管上;
所述喷气嘴通过所述输气管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位于所述蓄热箱的外侧;
所述压力传感器至少为两个;至少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蓄热体的上方;至少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蓄热体的下方;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排烟风机;
所述排烟风机设置在所述蓄热箱的外侧;
所述排烟风机通过抽烟管道与所述气流口二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箱包括:箱体和盖体;
所述箱体为上端具有开口的容器;
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箱体的上端,以封闭所述开口;
所述盖体能够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能够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蓄热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格栅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输气管之间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所述流量控制阀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提拉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输气管包括:主管、支管和输出管;
所述主管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
所述支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管连通;
所述输出管为直管;所述喷气嘴设置在所述输出管上;所述输出管为多个;多个所述输出管平行地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架的下方;
每个所述输出管与至少两个所述支管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支管间隔地连接在所述输出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口二设置在所述盖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输气管的上侧被构造成箅子结构。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能够延长蓄热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的透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中除尘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为蓄热箱,1-1为气流口一,1-2为箱体,1-3为盖体,2为蓄热体,3为除尘机构,3-1为输气管,3-11为主管,3-12为支管,3-13为输出管,3-2为喷气嘴,4为压力传感器,5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包括:蓄热箱1、蓄热体2、除尘机构3、压力传感器4和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
蓄热箱1被构造成封闭结构;优选蓄热箱1为矩形箱体1-2结构;蓄热箱1上具有气流口一1-1和气流口二;气流口一1-1设置在蓄热箱1的下部,用于吸气或排烟;气流口一1-1可以连通大气;气流口二设置在蓄热箱1的上部,用于连通烧嘴主体,在吹扫时,能够排出尘烟。
蓄热箱1内设置有支架5;支架5被蓄热箱1支撑或者被输气管3-1支撑;支架5可以固定地设置在蓄热箱1上;支架5也可以设置在输气管3-1上,或者将输气管3-1的上侧构造成支架5。本实施例优选,支架5能够拆卸地设置在蓄热箱1内,以方便取出和更换。进一步优选,支架5为格栅结构,以在实现对蓄热体2支撑的同时,不影响气流的通过。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支架5上设置有提拉结构,以方便将支架5吊出蓄热箱1。优选提拉结构为吊耳。可以实现将支架5与蓄热体2一起取出蓄热箱1。支架5可以为箅子结构;将支架5固定在蓄热箱1中。
蓄热体2为多个;多个蓄热体2放置在支架5上,被支架5支撑;实现既能陈放蓄热体2,又不影响换热效果与风量的通过率。多个蓄热体2可以规则地堆积在支架5上。
除尘机构3包括:输气管3-1、喷气嘴3-2和空气压缩机(图中未示出);输气管3-1设置在支架5的下方;喷气嘴3-2设置在输气管3-1上,以向支架5上的蓄热体2喷射气流;喷气嘴3-2为多个;多个喷气嘴3-2间隔分布在输气管3-1上;喷气嘴3-2通过输气管3-1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本实施例优选,空气压缩机与输气管3-1之间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与控制系统连接,以方便对气流进行控制,实现气流在蓄热体2上进行脉冲式的冲击,将积尘从蓄热体2表面进行吹扫,从而达到将积尘从蓄热体2上去除的目的。空气压缩机位于蓄热箱1的外侧,用于提供压缩空气;本实施例优选输气管3-1的上侧被构造成箅子结构,以替代支架5。
输气管3-1优选为高压空气管,以满足能够承受高压空气的压力,将其上侧做成箅子,以呈放蓄热体2。在输气管3-1上按间距开设通气孔;喷气嘴3-2安装在通气孔上。
压力传感器4至少为两个;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4设置在蓄热体2的上方;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4设置在蓄热体2的下方;本实施例优选压力传感器4为两个,两个压力传感器4分别安装在蓄热箱1的蓄热体2上下两侧,监测通过蓄热体2的风量的压差,从而实现监测蓄热体2状态的过程;通过监测蓄热体2的两侧压差情况,设定压差三级区间,第一区间安全区,蓄热体2正常使用;第二区间,需要对蓄热体2进行清扫,在本次工业炉工作结束后运行除尘机构3,实现对蓄热体2自动清扫的过程,达到清理积尘的目的;在第三区间,警告区,提示需要人工取出进行清洗操作。
本实施例优选两个压力传感器4分别设置在气流口一1-1处和气流口二处,用于监测通过蓄热体2的热转换效率,从而实现监测蓄热体2状况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还包括:排烟风机;排烟风机设置在蓄热箱1的外侧;排烟风机通过抽烟管道与气流口二连通。控制系统与压力传感器4连接,以接收和分析压力信号;控制系统与空气压缩机连接,以控制空气压缩机的启停。控制系统上具有显示单元,以显示压力参数。
通过空气压缩机进行吹气,从喷气嘴3-2中吹出高压气体,将蓄热体2上附着的积尘吹离,再通过排烟风机进行抽风将吹起的杂质通过气流口二进行排出,进而实现在蓄热箱1中清洁蓄热体2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能够有效改善蓄热体2的换热效果和风量的通过率,提高能耗的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也增加了蓄热体2的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除尘过程环保且无热损失,尤其适用于铝工业用熔炼炉。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能够实现自动检测蓄热体2状态并进行自反馈检测清扫;当达到警戒压差值时,又起到提前提示工作人员及时清洗并更换蓄热体2的目的。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蓄热箱1包括:箱体1-2和盖体1-3;箱体1-2为上端具有开口的容器;盖体1-3盖设在箱体1-2的上端,以封闭开口;盖体1-3能够拆卸地设置在箱体1-2上,以对盖体1-3进行拆卸,便于检修。本实施例优选,气流口二设置在盖体1-3上,以利于烟气或气流的排出。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输气管3-1包括:主管3-11、支管3-12和输出管3-13;主管3-11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支管3-12的一端与主管3-11连通,另一端与输出管3-13连通;输出管3-13为直管;喷气嘴3-2设置在输出管3-13上;输出管3-13为多个;多个输出管3-13平行地均匀分布在支架5的下方;每个输出管3-13与至少两个支管3-12连通,至少两个支管3-12间隔地连接在输出管3-13上,以使输出值输出管3-13的气流的气压均匀。本实施例优选主管3-11能够转到地设置在蓄热箱1上;主管3-11与蓄热箱1之间通过密封连接;优选通过密封轴承连接,以使主管3-11能够带动支管3-12,进而带动输出管3-13摆动,调节喷气嘴3-2的吹扫角度,能够有利于对蓄热体2的清洁。进一步优选主管3-11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连通;主管3-11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电机与主管3-11传动连接,以驱动主管3-11摆动。电机为步进电机。电机固定地设置在蓄热箱1的外壁上。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以被控制系统控制,可以实现对喷气嘴3-2的喷射方向调节和控制。
进一步说明,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术语不应该限制这些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例如,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这没有脱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类似地,元件一、元件二也不代表元件的顺序,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意结合和所有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箱、蓄热体、除尘机构、压力传感器和控制系统;
所述蓄热箱被构造成封闭结构;所述蓄热箱上具有气流口一和气流口二;
所述气流口一设置在所述蓄热箱的下部;所述气流口二设置在所述蓄热箱的上部;
所述蓄热箱内设置有支架;
所述蓄热体为多个;多个所述蓄热体放置在所述支架上,被所述支架支撑;
所述除尘机构包括:输气管、喷气嘴和空气压缩机;
所述输气管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下方;
所述喷气嘴设置在所述输气管上,以向所述支架上的所述蓄热体喷射气流;所述喷气嘴为多个;多个所述喷气嘴间隔分布在所述输气管上;
所述喷气嘴通过所述输气管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位于所述蓄热箱的外侧;
所述压力传感器至少为两个;至少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蓄热体的上方;至少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蓄热体的下方;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烟风机;
所述排烟风机设置在所述蓄热箱的外侧;
所述排烟风机通过抽烟管道与所述气流口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箱包括:箱体和盖体;
所述箱体为上端具有开口的容器;
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箱体的上端,以封闭所述开口;
所述盖体能够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能够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蓄热箱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为格栅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输气管之间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所述流量控制阀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提拉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气管包括:主管、支管和输出管;
所述主管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
所述支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管连通;
所述输出管为直管;所述喷气嘴设置在所述输出管上;所述输出管为多个;多个所述输出管平行地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架的下方;
每个所述输出管与至少两个所述支管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支管间隔地连接在所述输出管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口二设置在所述盖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气管的上侧被构造成箅子结构。
CN202120756776.1U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 Active CN215336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6776.1U CN215336302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6776.1U CN215336302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36302U true CN215336302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93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56776.1U Active CN215336302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363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9583A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袋式除尘系统及故障诊断方法
CN105233582B (zh) 一种具有自循环清灰装置的滤袋式除尘器
KR20080086633A (ko) 집진장치
CN110345597A (zh) 一种用于空调回风除尘的系统及方法
CN201997197U (zh) 污泥干燥送烧分箱式脉冲除尘器
CN215336302U (zh) 一种蓄热式烧嘴的蓄热装置
CN204767937U (zh) 一种新型除尘器
CN111054151A (zh) 一种脱硝除尘一体化及气流均布装置
CN105180341A (zh) 送风装置
CN201482350U (zh) 具有多种黑液处理能力的碱回收炉脉冲喷吹净化除尘系统
CN202154632U (zh) 一种具有恒定可调节负压中央吸尘系统
CN201971474U (zh) 一种烟尘捕集装置
CN213965575U (zh) 一种焦炉逸散烟尘分布式除尘系统
CN205127572U (zh) 一种具有自循环清灰装置的滤袋式除尘器
CN209865577U (zh) 具有多级排尘灰斗的布袋除尘设备
CN216630043U (zh) 超净排放布袋除尘器
CN220047502U (zh) 一种可冷却烟气的除尘设备
CN217391861U (zh) 一种布袋除尘器
CN101664616B (zh) 具有多种黑液处理能力的碱回收炉脉冲喷吹净化除尘系统
CN219390651U (zh) 一种具有自动在线清理功能的蓄热体装置
CN208130713U (zh) 一种碳粉除尘装置
CN219859588U (zh) 智能除尘输煤装置
CN213286050U (zh) 一种仓储物流管理用除湿装置
CN210171106U (zh) 一种消防用高效排风风机
CN207950981U (zh) 一种用于茶叶加工车间的智能化除尘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0

Address after: Room 4-5, thermal power company, Xinjiang Zhonghe Co., Ltd., No. 999, Zhongxin East Street, ganquanpu Industrial Park, Midong District,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0019

Patentee after: Xinjiang Zhonghe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300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Office of Xinjiang Zhonghe Co., Ltd., No. 18, Kashi East Road, high tech Zone,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JOINWORL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