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22920U - 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22920U
CN215322920U CN202120211226.1U CN202120211226U CN215322920U CN 215322920 U CN215322920 U CN 215322920U CN 202120211226 U CN202120211226 U CN 202120211226U CN 215322920 U CN215322920 U CN 215322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skirt
long
section side
cab
n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112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飞
李文涛
王亚旭
张满江
姚忠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112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229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22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22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包括驾驶室、分段式侧裙和低鞍座,所述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和动力腔,所述动力腔设于驾驶室的前端,形成“长鼻子”结构,动力腔开合连接有引擎盖,所述引擎盖前端连接有进气格栅,所述分段式侧裙包括前段侧裙和后段侧裙,所述前段侧裙和后段侧裙均连接于车架,所述低鞍座通过低鞍座连接板连接于车架。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牵引车的结构进行改进,其独特的“长鼻子”结构,提供了充足的碰撞吸能区,使长头车安全性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牵引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半挂牵引车沿袭欧洲的平头重卡风格,从外观、安全性、舒适性、燃油经济性、上下车便捷性、维修可接近性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当前客户的使用需求。
纵观欧美卡车市场的发展,不难看出,卡车的更新换代都是法规变革后的产物。随着GB 1589-2016发布后,法规重新对长头牵引车定义,并放宽了长头铰接列车长度,使得长头车可与平头车运力达到相同水平,为长头牵引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法规推动下,长头牵引车必将再次快速发展,长头牵引车将成为长途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通过对牵引车的结构进行改进,使长头车安全性大大提高,并且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和经济性。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包括驾驶室、分段式侧裙和低鞍座。
所述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和动力腔,所述动力腔设于驾驶室的前端,形成“长鼻子”结构,动力腔开合连接有引擎盖,所述引擎盖前端连接有进气格栅。
所述分段式侧裙包括前段侧裙和后段侧裙,所述前段侧裙和后段侧裙均连接于车架。
所述低鞍座通过低鞍座连接板连接于车架。
通过对牵引车的结构进行改进,其独特的“长鼻子”结构,提供了充足的碰撞吸能区,使长头车安全性大大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格栅转动连接于引擎盖,所述进气格栅用于调节进气量的大小,进气格栅调节进气量的原理与百叶窗的原理相同,所述动力腔内设有发动机,长头牵引车前轴和发动机在驾驶室本体前面,行驶过程中路面冲击小,隔音降噪能力优秀,所述进气格栅通过调节进气格栅的角度,调整进气格栅彼此之间的间隙,进而控制进气量的大小,防止冷却液过冷,所述进气格栅的转动可以是人工手动转动,也可以通过电机、气缸等部件带动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腔内部设有空滤器,所述空滤器进气口设于引擎盖的负压区,引擎盖与空滤器进气口对应处设有格栅,所述驾驶室本体的后端连接有导流罩,通过设置导流罩,减小牵引车与半挂车的落差及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引擎盖、驾驶室本体和导流罩均为流线型、渐变宽结构,引擎盖远离驾驶室本体的一端较窄,引擎盖靠近驾驶室本体的一端较宽,导流罩连接驾驶室本体的一端较窄,导流罩远离驾驶室本体的一端较宽,由于引擎盖、驾驶室本体和导流罩整体呈流线型、渐变宽结构,在行驶的过程中所受风阻较小,有利于车辆行驶的经济性。
进一步的,所述引擎盖通过翻转机构安装在车架前端,引擎盖加装有用于支撑的气弹簧或油缸,所述翻转机构为现有技术,此处直接转用。
进一步的,所述引擎盖的前端通过翻转机构与车架铰接,引擎盖的后端通过车头锁开合连接于驾驶室本体,由于引擎盖采用前翻转式结构,使得对动力腔内的检修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前段侧裙通过支架组件安装在车架两侧,且可翻转,前段侧裙连接有上车踏步,通过设置拾级而上的上车踏步,使得司机成员上下车更加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固定支架和转动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其中一端设有固定轴,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转动支架的其中一端设有用于卡合固定轴的“U”形卡口,转动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有卡合件,所述卡合件用于卡合安装孔,所述转动支架通过设有的安装座和连接螺栓连接有前段侧裙,所述固定支架通过连接架连接于车架,所述转动支架与固定支架可拆卸连接,安装时,将转动支架的“U”形卡口与固定轴卡合,接着转动转动支架,使卡合件插入安装孔中,完成前段侧裙的安装,当需要翻转前段侧裙时,拔出卡合件,转动支架的一端与固定支架分离,转动支架便可实现前段侧裙的翻转,当需要彻底将前段侧裙卸下时,继续转动转动支架,直到将转动支架从固定轴上取下。
进一步的,所述前段侧裙设置有燃油箱加注口和尿素箱加注口。
进一步的,所述后段侧裙固定连接于车架。
进一步的,所述驾驶室本体连接有大倾角的前挡风窗玻璃,所述前挡风窗玻璃的倾角为23°-27°,相对于现有的前挡风窗玻璃,该前挡风窗玻璃的倾角更大,风阻系数更小,高速行驶时节油性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驾驶室本体内设有卧铺、环绕型仪表台、小桌板、冰箱和饮水机,使得驾乘舒适性更好,所述驾驶室本体配有驻车空调、独立暖风使得驾乘舒适性更好,所述驾驶室本体的底板采用平地板结构,方便人员进行活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小外径轮胎,通过采用小外径轮胎、低鞍座及低鞍座连接板,大幅降低了鞍座表面离地高度,提升了运力,增加了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综上分析可得,本实用新型有效突显了长头牵引车燃油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上下车便利性、维修保养方便性等优点,提高了长头车的综合竞争力。
(2)本实用新型整车布置紧凑合理,美观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维修接近、上下车便捷等性能较佳。
(3)本实用新型由于引擎盖、驾驶室本体和导流罩整体呈流线型、渐变宽结构,在行驶的过程中所受风阻较小,有利于车辆行驶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车布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驾驶室本体内的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进气格栅;2-引擎盖;3-空滤器进气口;4-前挡风窗玻璃;5-驾驶室本体;6-导流罩;7-轮胎;8-后段侧裙;9-尿素箱加注口;10-上车踏步;11-前段侧裙;12-低鞍座;13-低鞍座连接板;14-仪表台;15-冰箱;16-卧铺;17-独立暖风;18-驾驶室平地板;19-小桌板;20-饮水机;21-固定支架;22-转动支架;23-连接螺栓;24-安装座;25-卡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包括驾驶室、分段式侧裙和低鞍座12。
所述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5和动力腔,所述动力腔设于驾驶室的前端,形成“长鼻子”结构,动力腔开合连接有引擎盖2,所述引擎盖2前端连接有进气格栅1。
所述分段式侧裙包括前段侧裙11和后段侧裙8,所述前段侧裙11和后段侧裙8均连接于车架。
所述低鞍座12通过低鞍座连接板13连接于车架。
通过对牵引车的结构进行改进,其独特的“长鼻子”结构,提供了充足的碰撞吸能区,使长头车安全性大大提高。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包括驾驶室、分段式侧裙和低鞍座12。
所述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5和动力腔,所述动力腔设于驾驶室的前端,形成“长鼻子”结构,动力腔开合连接有引擎盖2,所述引擎盖2前端连接有进气格栅1。
所述分段式侧裙包括前段侧裙11和后段侧裙8,所述前段侧裙11和后段侧裙8均连接于车架。
所述低鞍座12通过低鞍座连接板13连接于车架。
通过对牵引车的结构进行改进,其独特的“长鼻子”结构,提供了充足的碰撞吸能区,使长头车安全性大大提高。
所述进气格栅1转动连接于引擎盖2。
所述进气格栅1用于调节进气量的大小,进气格栅1调节进气量的原理与百叶窗的原理相同。
所述动力腔内设有发动机,长头牵引车前轴和发动机设置在驾驶室本体5前面,行驶过程中路面冲击小,隔音降噪能力优秀。
所述进气格栅1通过调节进气格栅1的角度,调整进气格栅1彼此之间的间隙,进而控制进气量的大小,防止冷却液过冷。
所述进气格栅1的转动可以是人工手动转动,也可以通过电机、气缸等部件带动转动。
所述动力腔内设有空滤器,所述空滤器进气口3设于引擎盖2的负压区,引擎盖2与空滤器进气口3对应处设有格栅。
所述驾驶室本体5的后端连接有导流罩6。
通过设置导流罩6,减小牵引车与半挂车的落差及间隙。
所述引擎盖2、驾驶室本体5和导流罩6均为流线型、渐变宽结构,引擎盖2远离驾驶室本体5的一端较窄,引擎盖2靠近驾驶室本体5的一端较宽,导流罩6连接驾驶室本体5的一端较窄,导流罩6远离驾驶室本体5的一端较宽(如图2所示)。
由于引擎盖2、驾驶室本体5和导流罩6整体呈流线型、渐变宽结构,在行驶的过程中所受风阻较小,有利于车辆行驶的经济性。
所述引擎盖2通过翻转机构安装在车架前端,引擎盖2加装有用于支撑的气弹簧或油缸,在引擎盖2开启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助力的作用,在引擎盖开启后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翻转机构为现有技术,此处直接转用。
所述引擎盖2的前端通过翻转机构与车架铰接,引擎盖2的后端通过车头锁开合连接于驾驶室本体5。
由于引擎盖2采用前翻转式结构,使得对动力腔内的检修更加方便。
所述前段侧裙11通过支架组件安装在车架两侧,且可翻转,前段侧裙11连接有上车踏步10。
通过设置拾级而上的上车踏步10,使得司机成员上下车更加便捷。
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固定支架21和转动支架22。
所述固定支架21的其中一端设有固定轴,固定支架21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孔。
所述转动支架22的其中一端设有用于卡合固定轴的“U”形卡口,转动支架22的另一端连接有卡合件25,所述卡合件25用于卡合安装孔。
所述转动支架22通过设有的安装座24和连接螺栓23连接有前段侧裙11。
所述固定支架21通过连接架连接于车架,所述转动支架22与固定支架21可拆卸连接。
安装时,将转动支架22的“U”形卡口与固定轴卡合,接着转动转动支架22,使卡合件25插入安装孔中,完成前段侧裙11的安装。
当需要翻转前段侧裙11时,拔出卡合件25,转动支架22的一端与固定支架21分离,转动支架22便可实现前段侧裙11的翻转。
当需要彻底将前段侧裙11卸下时,继续转动转动支架22,直到将转动支架22从固定轴上取下。
所述前段侧裙11设置有燃油箱加注口和尿素箱加注口9。
所述后段侧裙8固定连接于车架。
所述驾驶室本体5连接有大倾角的前挡风窗玻璃4,所述前挡风窗玻璃4的倾角为23°-27°,最好是25°(此处所说的倾角是指前挡风窗玻璃4与竖直平面的夹角),相对于现有的前挡风窗玻璃4,该前挡风窗玻璃4的倾角更大,风阻系数更小,高速行驶时节油性更好。
所述驾驶室本体5内设有卧铺16、环绕型仪表台14、小桌板19、冰箱15和饮水机20,使得驾乘舒适性更好。
所述驾驶室本体5配有驻车空调、独立暖风17使得驾乘舒适性更好。
所述驾驶室内设有驾驶室平地板18,驾驶室本体5的底板采用平地板结构,方便人员进行活动。
还包括小外径轮胎7,通过采用小外径轮胎7、低鞍座12及低鞍座连接板13,大幅降低了鞍座表面离地高度,提升了运力,增加了经济效益。
综上分析可得,本实用新型有效突显了长头牵引车燃油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上下车便利性、维修保养方便性等优点,提高了长头车的综合竞争力。
整车布置紧凑合理,美观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维修接近、上下车便捷等性能较佳。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室、分段式侧裙和低鞍座(12);
所述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5)和动力腔,所述动力腔设于驾驶室的前端,动力腔开合连接有引擎盖(2),所述引擎盖(2)前端连接有进气格栅(1);
所述分段式侧裙包括前段侧裙(11)和后段侧裙(8),所述前段侧裙(11)和后段侧裙(8)均连接于车架;
所述低鞍座(12)通过低鞍座连接板(13)连接于车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4×2长头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1)转动连接于引擎盖(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4×2长头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本体(5)的后端连接有导流罩(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4×2长头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擎盖(2)的其中一端通过翻转机构与车架铰接,引擎盖(2)的另一端通过车头锁开合连接于驾驶室本体(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4×2长头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侧裙(11)设置有燃油箱加注口和尿素箱加注口(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4×2长头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侧裙(8)固定连接于车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4×2长头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本体(5)连接有前挡风窗玻璃(4),所述前挡风窗玻璃(4)的倾角为23°-2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4×2长头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本体(5)内设有卧铺(16)、环绕型仪表台(14)、小桌板(19)、冰箱(15)和饮水机(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4×2长头牵引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外径轮胎(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4×2长头牵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侧裙(11)通过支架组件安装在车架两侧,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固定支架(21)和转动支架(22);
所述固定支架(21)的其中一端设有固定轴,固定支架(21)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转动支架(22)的其中一端设有用于卡合固定轴的“U”形卡口,转动支架(22)的另一端连接有卡合件(25),所述卡合件(25)用于卡合安装孔。
CN202120211226.1U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 Active CN2153229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11226.1U CN215322920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11226.1U CN215322920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22920U true CN215322920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79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11226.1U Active CN215322920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229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2419B1 (en) Aerodynamic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vehicles
US4036519A (en) Streamlining apparatus for articulated road vehicle
US3945677A (en) Streamlining apparatus for articulated road vehicle
US5609384A (en) Fairing
US4824165A (en)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varying air resistance on a land transport vehicle to optimize reduction of drag
US4078395A (en) Aerodynamic enclosure for refrigerated trailers
US10661835B2 (en) Vehicle system
CA1053725A (en) Vehicle cab configuration effecting reduction of air drag and enhancing storage space capacity and convenience
CN100400827C (zh)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控制装置
WO2022165974A1 (zh) 一种全地形车辆
US5174626A (en) Rooftop drag reducing device
CN215322920U (zh) 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
CN101774401A (zh) 装配载货车的具有驾驶室的前车的方法以及载货车的前车
CN114789758A (zh) 一种新型4×2长头牵引车
CN107914785B (zh) 整流装置
JP4689071B2 (ja) トラクタのボンネット構造
CN2389097Y (zh) 载货汽车双卧驾驶室
CA2292095A1 (en) Bumper integrated school bus safety arm
CN2799353Y (zh) 新型长头载货车驾驶室
WO2016060022A1 (ja) 作業車両
CN219172499U (zh) 一种平板式重型汽车转向器支架
CN214874424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雪蜡车
JP3651076B2 (ja) 自動車の後部構造
CN212290057U (zh) 一种高强度矿用自卸车增压驾驶室结构及矿用自卸车
CN217753919U (zh) 一种特种用途宽体牵引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