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22563U - 一种底架结构、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架结构、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22563U
CN215322563U CN202120859046.4U CN202120859046U CN215322563U CN 215322563 U CN215322563 U CN 215322563U CN 202120859046 U CN202120859046 U CN 202120859046U CN 215322563 U CN215322563 U CN 215322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hole
structure according
boundary beam
profi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590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铮
周自谦
柳文强
李承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590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22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22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22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架结构、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其中,底架结构适用于悬挂式车辆,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边梁、设置在所述边梁两端并适于连接两个所述边梁的端梁、设置在所述边梁与所述端梁围成的区域内的地板以及挡板,所述地板上设有竖直贯穿所述地板的通孔,所述挡板在所述通孔处与所述地板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架结构的地板上设置通孔,以作为逃生通道;在使用逃生通道时,可在通孔处设置逃生装置,以便于驾乘人员经通孔逃生;通孔的大小适中设置,以保证地板的结构强度,且使得每次经过通孔的人数不会过多,从而保证驾乘人员的有序撤离;而且,通过设置挡板,保证了通孔作为逃生通道开启时的便捷性以及关闭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底架结构、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架结构、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悬挂式空轨列车在运行途中发生事故时,乘客主要通过列车车门处的逃生设备进行逃生,但设置在车门处的逃生设备一般容易干涉到车门的正常开合,且乘客在车门处易发生推搡,增大了乘客逃生的风险,不利于乘客从列车车厢内有序撤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避免逃生通道的设置影响到乘客的有序撤离。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架结构,适用于悬挂式车辆,所述底架结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边梁、设置在所述边梁两端并适于连接两个所述边梁的端梁、设置在所述边梁与所述端梁围成的区域内的地板以及挡板,所述地板上设有竖直贯穿所述地板的通孔,所述挡板在所述通孔处与所述地板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地板包括多个地板型材,多个所述地板型材沿所述边梁的长度方向或所述端梁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所述通孔贯穿至少一个所述地板型材。
可选地,所述地板型材位于所述端梁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一安装槽中的至少一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地板型材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槽插接配合;所述边梁朝向所述地板型材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连接所述边梁的所述地板型材与所述边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槽插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地板型材包括上面板、下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面板与所述下面板之间并适于连接所述上面板与所述下面板的加强筋,所述上面板和/或所述下面板与所述加强筋围成轴线平行于所述边梁长度方向的空腔结构。
可选地,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地板型材中,一个所述地板型材的所述上面板上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另一个所述地板型材的所述上面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安装槽;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地板型材的两个所述上面板背离所述下面板一侧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可选地,所述边梁与所述悬挂式车辆的车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避让槽。
可选地,所述地板的下端设有导向轮,所述边梁与所述导向轮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避让槽。
可选地,所述地板型材上设有座椅支座和/或扶手支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体结构,包括上述所述的底架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悬挂式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底架结构,和/或,上述所述的车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底架结构的地板上设置通孔,以作为逃生通道;在使用逃生通道时,可在通孔处设置逃生装置,以便于驾乘人员经通孔逃生;优选为通孔的大小适中设置,以保证地板的结构强度,且使得每次经过通孔的人数不会过多,从而保证驾乘人员的有序撤离;而且,通过设置挡板,保证了通孔作为逃生通道开启时的便捷性以及关闭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架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架结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架结构的截面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边梁,11-第二安装槽,12-第一避让槽,13-第二避让槽;2-端梁;3-地板,31-地板型材,311-上面板,3111-第一连接部,3112-第二连接部,3113-第一安装槽,312-加强筋,313-下面板,314-空腔结构,32-通孔;4-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正向代表的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右方,Y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底架结构,适用于悬挂式车辆,底架结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边梁1、设置在边梁1两端并适于连接两个边梁1的端梁2、设置在边梁1与端梁2围成的区域内的地板3以及挡板,地板3上设有竖直贯穿地板3的通孔32,挡板在通孔32处与地板3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底架结构作为悬挂式车辆的车体结构的底部部分,其包括边梁1、端梁2以及设置在边梁1和端梁2围成区域内的地板3。具体地,两个边梁1互相平行并沿悬挂式车辆的长度方向(也是图1中X轴方向)设置,以便于底架结构通过边梁1与悬挂式车辆的侧墙连接(例如焊接);端梁2同样设有两个,且两个端梁2分别位于边梁1的两端,用于连接两个边梁1;如此,端梁2与边梁1围成呈矩形或类似矩形的区域,以用于设置地板3。且地板3优选为与端梁2和边梁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例如焊接)并支撑在端梁2或边梁1上,以保证地板3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而且,地板3上设有竖直(即图1中Z轴方向)贯穿地板3的通孔32,以作为逃生通道设置在悬挂式车辆的车体结构的底部,相应地,地板3在通孔32处还设有与地板3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挡板(图中未示出),用于逃生通道的开启与关闭,避免驾乘人员在逃生通道未使用时从通孔32跌落,提升了悬挂式车辆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一步地,由于通孔32设置在地板3上,为保证地板3的结构强度,通孔32设置成适于通行一人的大小即可;一方面,避免通孔32设置过大而降低地板3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使得驾乘人员逃生时能够从作为逃生通道的通孔32处有序撤离,避免人员相互推搡而延误逃生的最佳时间。
现有的悬挂式车辆在运行途中发生事故时,驾乘人员主要通过列车车门处的逃生设备进行逃生,但设置在车门处的逃生设备一般容易干涉到车门的正常开合,且驾乘人员在车门处易发生推搡,增大了驾乘人员逃生的风险,不利于驾乘人员从列车车厢内有序撤离。本实施例通过在底架结构的地板3上设置通孔32,以作为逃生通道;在使用逃生通道时,可在通孔32处设置逃生装置,以便于驾乘人员经通孔32逃生;优选为通孔32的大小适中设置,以保证地板3的结构强度,且使得每次经过通孔32的人数不会过多,从而保证驾乘人员的有序撤离;而且,通过设置挡板,保证了通孔32作为逃生通道开启时的便捷性以及关闭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通孔32可设有多个,例如在地板3的两端处分别设置一个通孔32,以提升发生事故的悬挂式车辆内驾乘人员的逃生速度。
进一步地,通孔32优选呈圆形,以保证驾乘人员能够在逃生时顺利通过通孔32。
可选地,挡板可采用玻璃等透明材料,以提升悬挂式车辆内驾乘人员的观光视角。
可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地板3包括多个地板型材31,多个地板型材31沿边梁1的长度方向或端梁2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通孔32贯穿至少一个地板型材31。
地板3优选由多个地板型材31拼接而成,以降低地板3的铺设难度及成本。且优选为边梁1与端梁2相互垂直,以降低边梁1和端梁2的生产制造难度与装配难度。本实施例中,多个地板型材31可以是沿边梁1的长度方向(即图1中X轴方向)设置,又可以是沿端梁2的长度方向(即图1中Y轴方向)设置;在多个地板型材31沿边梁1的长度方向设置时,地板型材31的轴线平行于边梁1的长度方向,如此,多个地板型材31位于边梁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梁2连接,多个地板型材31中位于端梁2长度方向两端的两个地板型材31则分别与两个边梁1连接并支撑在边梁1上,以提升地板3的承重能力;在多个地板型材31沿端梁2的长度方向设置时,地板型材31的轴线平行于端梁2的长度方向,如此,多个地板型材31位于端梁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边梁1连接,多个地板型材31中位于边梁1长度方向两端的两个地板型材31则分别与两个端梁2连接并支撑在端梁2上,以提升地板3的承重能力。通过沿边梁1的长度方向或端梁2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依次连接的地板型材31,提升了地板3结构上的稳定性以及地板3与边梁1和端梁2之间连接的便捷性,保证了底架结构结构上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通孔32贯穿至少一个地板型材31,即通孔32设置在至少一个地板型材31上,以保证通孔32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作为逃生通道。具体地,当一个地板型材31足以设置适于人员通行的通孔32时,通孔32设置在一个地板型材31上即可;而当一个地板型材31不足以设置适于人员通行的通孔32时,通孔32可以设置在多个地板型材31上,也就是说,多个地板型材31上分别设有通孔32的部分结构,在多个地板型材31拼接后形成通孔32。
可选地,结合图4-图6所示,地板型材31位于端梁2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部3111、第二连接部3112和第一安装槽3113中的至少一个,相邻的两个地板型材31通过第一连接部3111与第一安装槽3113插接配合;边梁1朝向地板型材31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11,连接边梁1的地板型材31与边梁1通过第二连接部3112与第二安装槽11插接配合。
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多个地板型材31沿边梁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用于分别与两个边梁1连接的两个地板型材31中,每个地板型材31用于连接边梁1的一端均设有第二连接部3112,边梁1上则设有与第二连接部3112相适配的第二安装槽11,第二连接部3112与第二安装槽11插接配合,以使得地板型材31搭接在边梁1上,以提升地板型材31与边梁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以及地板型材31的承重能力;且边梁1与地板型材31在第二连接部3112与第二安装槽11的插接配合处采用焊接进一步连接,以进一步加强边梁1与地板3的连接的稳固性。而相邻的地板型材31与地板型材31之间的连接,则通过第一连接部3111与第一安装槽3113的插接配合实现;具体地,相邻的两个地板型材31在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3113和第一安装槽3113,通过第一连接部3111与第一安装槽3113的插接配合以实现地板型材31之间的拼接;而且,相邻的地板型材31在第一连接部3111与第一安装槽3113的插接配合处采用焊接进一步连接,以进一步加强地板型材31与地板型材31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提升地板3整体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还可以是边梁1上设有第二连接部3112,地板型材31用于连接边梁1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槽11。
可选地,结合图4-图6所示,地板型材31包括上面板311、下面板313以及设置在上面板311与下面板313之间并适于连接上面板311与下面板313的加强筋312,上面板311和/或下面板313与加强筋312围成轴线平行于边梁1长度方向的空腔结构314。
本实施例中,为在减轻地板3的质量的同时,保证地板3的结构强度,地板型材31至少具有三层;具体地,地板型材3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面板311、加强筋312和下面板313,上面板311和下面板313均呈平板状结构,加强筋312呈平板状结构或弧形板状结构;加强筋312在连接支撑上面板311和下面板313的同时,又与上面板311和/或下面板313围成空腔结构314,使得地板3在具有较高结构强度的同时,质量也较轻,且降低了地板3的生产成本。而且,基于多个地板型材31沿边梁1的长度方向设置,优选为空腔结构314同样沿边梁1的长度方向设置,也就是说,空腔结构314的轴线平行于地板型材31的轴线,以便于地板型材31的生产制造(例如挤压成型)。
相应地,通孔32竖直贯穿上面板311、加强筋312和下面板313。
可选地,结合图4、图6所示,在相邻的两个地板型材31中,一个地板型材31的上面板31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3111,另一个地板型材31的上面板311上设有第一安装槽3113;且相邻的两个地板型材31的两个上面板311背离下面板313一侧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基于相邻的两个地板型材31通过第一连接部3111和第一安装槽3113插接配合,第一连接部3111和第一安装槽3113优选为在地板型材31的上面板311和/或下面板313上。为便于描述,下面以相邻的两个地板型材3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个地板型材31的上面板311朝向第二个地板型材31的上面板31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3111,第二个地板型材31的上面板311朝向第一个地板型材31的上面板311的一端则设有第一安装槽3113,第一连接部3111与第一安装槽3113插接配合,一方面,保证了相邻的两个地板型材3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另一方面,实现了相邻的两个地板型材31之间的定位,便于两个地板型材31在第一连接部3111与第一安装槽3113的插接配合处进行焊接连接。而且,相邻的两个地板型材31的两个上面板311背离下面板313一侧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保证地板3上表面的平整性。
进一步地,为增加相邻的两个地板型材31之间的连接面积,进一步提升相邻的两个地板型材3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优选为在相邻的两个地板型材31中,第一个地板型材31的上面板311与第二个地板型材31的上面板311通过第一连接部3111与第一安装槽3113插接配合,且第一个地板型材31的下面板313与第二个地板型材31的下面板313同样通过第一连接部3111与第一安装槽3113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基于第二连接部3112设置在用于连接边梁1的地板型材31上,对于与边梁1连接的地板型材31,第二连接部3112同样优选为设置在该地板型材31的上面板311和下面板313用于连接边梁1的一端,以增加边梁1与地板型材31之间的连接面积,提升边梁1与地板型材3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边梁1与悬挂式车辆的车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避让槽12。
边梁1的上端(即边梁1位于图1中Z轴正向的一端)用于连接悬挂式车辆的侧墙,由于侧墙上需开设供乘客进出的车门,因此,边梁1的上端与车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避让槽12,且第一避让槽12朝向远离车门的方向凹陷,以避免乘客在通过车门被边梁1的上端绊倒;而且,通过设置第一避让槽12,以避免边梁1的上端阻碍车门的开合,保证了车门能够顺利开合。如此,第一避让槽12的设置,具有人性化的特点,提升了乘客乘坐悬挂式车辆的体验。
可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地板3的下端设有导向轮4,边梁1与导向轮4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避让槽13。
悬挂式车辆的下端四个角落处设有导向轮4,以防止悬挂式车辆进站后与站台边缘碰撞;且导向轮4通过安装座设置在地板3下端(即地板3位于图1中Z轴反向的一端),以保证导向轮4与底架结构连接的稳固性。而且,由于悬挂式车辆通常在车底设置底封板(即底封板设置在地板3下端),边梁1的下端(即边梁1位于图1中Z轴反向的一端)到地板3下端具有一定距离,以便于底封板与边梁1的下端连接,也就是说,边梁1的下端凸出地板3下端;为避免边梁1的下端干涉到导向轮4的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边梁1与导向轮4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避让槽13,以使得导向轮4能够经第二避让槽13与站台边缘接触,避免悬挂式车辆与站台边缘碰撞。
可选地,地板型材31上设有座椅支座和/或扶手支座。
本实施例中,地板型材31上设有座椅支座和/或扶手支座(图中未示出);座椅支座用于安装座椅,扶手支座用于安装扶手,以优化乘客的乘车体验。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体结构,包括上述的底架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车体结构通过在底部设置底架结构,且在底架结构的地板3上设置通孔32,以作为逃生通道;在使用逃生通道时,可在通孔32处设置逃生装置,以便于驾乘人员经通孔32逃生;优选为通孔32的大小适中设置,以保证地板3的结构强度,且使得每次经过通孔32的人数不会过多,从而保证驾乘人员的有序撤离;而且,通过设置挡板,保证了通孔32作为逃生通道开启时的便捷性以及关闭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挂式车辆,包括上述的底架结构,和/或,上述的车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悬挂式车辆通过设置底架结构,或设置具有底架结构的车体结构,且在底架结构的地板3上设置通孔32,以作为逃生通道;在使用逃生通道时,可在通孔32处设置逃生装置,以便于驾乘人员经通孔32逃生;优选为通孔32的大小适中设置,以保证地板3的结构强度,且使得每次经过通孔32的人数不会过多,从而保证驾乘人员的有序撤离;而且,通过设置挡板,保证了通孔32作为逃生通道开启时的便捷性以及关闭时的安全性。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底架结构,适用于悬挂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边梁(1)、设置在所述边梁(1)两端并适于连接两个所述边梁(1)的端梁(2)、设置在所述边梁(1)与所述端梁(2)围成的区域内的地板(3)以及挡板,所述地板(3)上设有竖直贯穿所述地板(3)的通孔(32),所述挡板在所述通孔(32)处与所述地板(3)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3)包括多个地板型材(31),多个所述地板型材(31)沿所述边梁(1)的长度方向或所述端梁(2)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所述通孔(32)贯穿至少一个所述地板型材(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型材(31)位于所述端梁(2)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部(3111)、第二连接部(3112)和第一安装槽(3113)中的至少一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地板型材(3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3111)与所述第一安装槽(3113)插接配合;所述边梁(1)朝向所述地板型材(31)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11),连接所述边梁(1)的所述地板型材(31)与所述边梁(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3112)与所述第二安装槽(11)插接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型材(31)包括上面板(311)、下面板(313)以及设置在所述上面板(311)与所述下面板(313)之间并适于连接所述上面板(311)与所述下面板(313)的加强筋(312),所述上面板(311)和/或所述下面板(313)与所述加强筋(312)围成轴线平行于所述边梁(1)长度方向的空腔结构(31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地板型材(31)中,一个所述地板型材(31)的所述上面板(311)上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3111),另一个所述地板型材(31)的所述上面板(311)上设有所述第一安装槽(3113);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地板型材(31)的两个所述上面板(311)背离所述下面板(313)一侧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1)与所述悬挂式车辆的车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避让槽(12)。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3)的下端设有导向轮(4),所述边梁(1)与所述导向轮(4)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避让槽(13)。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型材(31)上设有座椅支座和/或扶手支座。
9.一种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架结构。
10.一种悬挂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架结构,和/或,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体结构。
CN202120859046.4U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底架结构、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Active CN215322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9046.4U CN215322563U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底架结构、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9046.4U CN215322563U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底架结构、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22563U true CN215322563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95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59046.4U Active CN215322563U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底架结构、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225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4091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底架结构
US10737729B2 (en) Vehicle
US9067606B2 (en) Railcar
US20130098264A1 (en) Railway vehicle
WO2013157464A1 (ja) 軌条車両構体
JP6259160B2 (ja) 鉄道車両
EP2371651A2 (en) Railway vehicle having shock absorbing structures
CN215322563U (zh) 一种底架结构、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WO2013161218A1 (ja) 鉄道車両用構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鉄道車両
WO2017037854A1 (ja) 鉄道車両
JP6462534B2 (ja) 軌条車両構体
CN110654467A (zh) 提高侧碰性能的门槛撑板
CN104512482A (zh) 车身构造
US11400979B2 (en) Frame of vehicle
JP6552971B2 (ja) 軌条車両の台枠構造
US20220073150A1 (en) Vehicle bottom structure
CN216467779U (zh) 一种头罩骨架、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JP2007062440A (ja) 鉄道車両の車体構造
CN112622950A (zh) 司机室骨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车辆
CN112622945B (zh) 司机室内饰结构、司机室、轨道车辆及组装方法
CN216467778U (zh) 一种驾驶室骨架、车体结构及悬挂式车辆
JP6622097B2 (ja) 鉄道車両構体
JPWO2017037853A1 (ja) 鉄道車両
CN216269255U (zh) 磁悬浮列车底架、车体及磁悬浮列车
JP6096326B2 (ja) 軌条車両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