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3671U - 一种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3671U
CN215303671U CN202120917162.7U CN202120917162U CN215303671U CN 215303671 U CN215303671 U CN 215303671U CN 202120917162 U CN202120917162 U CN 202120917162U CN 215303671 U CN215303671 U CN 215303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rod
dual
p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171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一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Electronic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Electronic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Electronic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Guizhou Electronic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1209171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3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3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3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此收纳包包括收纳机构、防雨机构和连接机构,其中,收纳机构,包括收纳包,以及设置于所述收纳包底部的万向轮,设置于所述收纳包前面的背带和设置于所述收纳包上方的拉杆;防雨机构,通过连接机构配合连接于所述收纳包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中的收纳包具有万向轮、拉杆和背带,既可以拉动使用也可以背起来,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便于在不同的场景中携带,而顶篷能够通过收卷组件展开,顶篷能够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同时可以调节顶篷高度,以适应不同人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旅游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户外运动日益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户外运动纳入自身生活;传统的户外背包给人的印象是体积大、结实而笨重,不便于携带,而现有的旅游收纳包在雨天和烈日时也不方便使用。为解决上述的问题,现提出一种背拉两用、便于携带、能够遮阳避雨的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置防雨机构,来解决现有旅游收纳包不能遮阳避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此收纳包包括收纳机构、防雨机构和连接机构,其中,收纳机构,包括收纳包,以及设置于所述收纳包底部的万向轮,设置于所述收纳包前面的背带和设置于所述收纳包上方的拉杆;防雨机构,通过连接机构配合连接于所述收纳包的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雨机构包括顶篷、连杆组件、制动组件以及收卷组件,其中,所述顶篷与连杆组件相连,并收卷于所述收卷组件上,且能够通过所述连杆组件展开,而所述制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杆组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以及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均铰接有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任一铰接端设有所述制动组件,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一侧均铰接有第三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杆一侧均铰接于第四连接杆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制动组件包括棘轮,所述棘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制动组件的铰接端,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铰接转轴固定相连,所述棘轮上啮合有棘爪,所述棘爪滑动套设于输送套筒内,且所述套筒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棘爪上套设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筒与棘爪的端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收卷组件位于第一连接杆远离第四连接杆的一侧,包括滚筒,所述滚筒通过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侧壁相连,且所述滚筒的一侧设置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顶篷为不透明的防雨材料,所述顶篷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的支撑杆件,所述支撑杆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端;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一连接杆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配合连接于所述收纳包上;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第二支撑杆一侧开设有若干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限位块上,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与限位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杆体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收纳孔,沿其径向开设有安装孔,且二者保持垂直相通;其中,所述收纳孔能够收纳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限位块能够通过所述安装孔插接于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收纳包具有万向轮、拉杆和背带,既可以拉动使用也可以背起来,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便于在不同的场景中携带,而顶篷能够通过收卷组件展开,顶篷能够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同时可以调节顶篷高度,以适应不同人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的防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的制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的收卷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的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此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主要包括有收纳机构100、防雨机构200 和连接机构300。其中,收纳机构100用于收纳旅行外出时携带的物品,防雨机构200用于形成遮阳避雨的棚式结构,连接机构300用于连接收纳机构100 和防雨机构200。
具体的,收纳机构100,包括收纳包101,以及设置于收纳包底部的万向轮102,设置于收纳包101前面的背带103和设置于收纳包上方的拉杆104。收纳包101能够为常见的旅行包、拉杆箱或其他形式的收纳箱体,四个万向轮102 对称设置于收纳包101底部的四个角,通过螺栓与收纳包101连接,以便于收纳包101的稳定移动,背带103对称设置于收纳包101前侧,以便于人们背起收纳包101,拉杆104位于收纳包101的顶部,拉杆104采用现有的伸缩结构,回缩时能够收纳于收纳包101内部。
进一步的,人们能够通过拉动拉杆104,配合万向轮102拉动收纳包101 移动使用,也可以将拉杆104收缩后,通过背带103背起收纳包101。
防雨机构200,通过连接机构300配合连接于所述收纳包101的侧壁上。
实施例2
参照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防雨机构200包括顶篷201、连杆组件202、制动组件203以及收卷组件204,其中,顶篷201与连杆组件202相连,并收卷于收卷组件204上,且能够通过连杆组件202展开,而制动组件203设置于连杆组件202上。
其中,顶篷201采用不透明的、遮光的防雨材料制成,用于为收纳包101 或使用者遮阳或避雨,连杆组件202用于支撑顶篷201,制动组件203用于连杆组件202的状态保持,进而控制顶篷201的收缩和展开,收卷组件204用于收卷顶篷201。
连杆组件202包括第一连接杆202a、第二连接杆202b、第三连接杆202c 以及第四连接杆202d,其中,第一连接杆202a两端均铰接有第二连接杆202b,第一连接杆202a与第二连接杆202b的任一铰接端设有制动组件203,两个第二连接杆202b远离第一连接杆202a的一侧均铰接有第三连接杆202c,两个第三连接杆202c远离第二连接杆202b一侧均铰接于第四连接杆202d的两端。
顶篷201为不透明的防雨材料,顶篷201一端与第四连接杆202d固定连接。
上述各连接杆构成框架式结构,且相邻连接杆之间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使得连接杆框架能够展开和收缩,进一步的,由于顶篷201的一端与第四连接杆202d的侧壁固定,因而当连接杆框架展开或收缩时,会带动顶篷201随之展开或收缩。
制动组件203包括棘轮203a,棘轮203a位于第二连接杆202b远离制动组件的铰接端,并与第二连接杆202b的铰接转轴固定相连,棘轮203a上啮合有棘爪203b,棘爪203b滑动套设于套管203c内,且套管203c与第一连接杆202a 固定连接。
棘爪203b上套设有第一弹簧203d,且第一弹簧203d的两端分别与套管 203c与棘爪203b的端部相连。
制动组件203用于对连杆组件201的铰接制动,以达到保持连杆组件201 状态的目的,具体的,通过设置与第二连接杆202b铰接转轴同轴相连的棘轮 203a和与之配合的棘爪203b,棘爪203b通过第一弹簧203d插接于套管203c 的腔内,套管203c用于安装并支撑棘爪203b,第一弹簧203d用于保持棘爪203b 与棘轮203a的啮合状态。
其中,收卷组件204位于第一连接杆202a远离第四连接杆202d一侧,包括滚筒204a,滚筒204a通过支架与第一连接杆202a的侧壁相连,且滚筒204a 的一侧设置有把手204b。
收卷组件204用于收卷顶篷201,具体的,顶篷201的一端连接在滚筒204a 上,另一端固定在第四连接杆202d的侧壁上,其余部分收卷于滚筒204a上,滚筒204a的转轴通过支架安装在第一连接杆202a的侧壁上,且在其转轴的一侧端部具有把手204b,通过把手204b可方便带动滚筒204a旋转。
在使用过程中,人们能够通过把手204b来带动滚筒204a的转动,对固定在滚筒204a上的顶篷201进行收卷,方便顶篷201的收纳以及防护;当需要展开顶篷201时,拉开棘爪203b,使之与棘轮203a脱离接触,再拉动第四连接杆202d,使得连杆组件202展开,同时棘轮203a随第二连接杆202b的铰接轴转动而发生偏转,顶篷201被连杆组件202展开,松开棘爪203b后,棘爪203b 在第一弹簧203d的作用下,回到初始状态,与棘轮203a相卡合,阻止棘轮203a 进一步偏转,从而也对展开的连杆组件202进行固定,对顶篷201的展开状态进行保持。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3
参照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连接机构300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杆202a两端的支撑杆件,支撑杆件包括第一支撑杆301、第二支撑杆302、以及限位组件303,且限位组件303位于第一支撑杆301和第二支撑杆302连接端;第一支撑杆301与第一连接杆202a 的端部相连,第二支撑杆302的一端配合连接于收纳包101上;第一支撑杆301 靠近第二支撑杆302一侧开设有若干凹槽301a。
限位组件303包括限位块303a和第二弹簧303b,第二弹簧303b套设于限位块303a上,且第二弹簧303b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杆302与限位块303a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杆302的杆体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收纳孔302a,沿其径向开设有安装孔302b,且二者保持垂直相通;其中,收纳孔302a能够收纳第一支撑杆301;限位块303a能够通过安装孔302b插接于凹槽301a内。
相较于实施例2,进一步的,连接机构300用于将防雨机构200和收纳包 101相连,通过在第一连接杆202a的两端对称设置一组支撑杆件,具体的,支撑杆件可为伸缩或折叠式结构,本方案中优选为伸缩式结构,其中,第一支撑杆301的一端插接于第二支撑杆302的收纳孔302a内,而位于第一支撑杆301 杆体上的凹槽301a能够通过限位组件303与第二支撑杆302杆体上的安装孔 302b相配合。需要说明的时,第一支撑杆301杆体上的凹槽301a等间距分布有多组,可实现支撑杆件不同的支撑高度。
限位组件303用于调节支撑杆件的长度,其中限位块303a用于将安装孔 302b与对应的凹槽301a插接固定,而第二弹簧303b则用于保持限位块303a 的插接状态。
在调节顶篷201高度(或连接机构300长度)时,拉动限位块303a,使第二弹簧303b处于拉伸状态,抽出收纳于第二支撑杆302内的第一支撑杆301,再使得第二支撑杆302上的收纳孔302a与第一支撑杆301上的凹槽301a对齐,松开限位块303a并使其通过安装孔302b进入凹槽301a内,从而可以对第一支撑杆301进行固定,保持顶篷201的稳定支撑。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
正常使用时,可以将拉杆104从收纳包101中滑出,通过拉动拉杆104的方式,并配合收纳包101底部的万向轮102拉着收纳包101移动。
而当下雨时或者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把收纳包101侧放,通过拉动棘爪 203b,使与第二连接杆202b铰接端同轴的棘轮203a可以转动,再拉动第四连接杆202d使连杆机构200展开,第四连接杆202d会带动滚筒204a上的顶篷201 展开,松开棘爪203b后,棘爪203b在第一弹簧203a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即与棘轮203c卡合,阻止棘轮203a进一步偏转,从而也对展开的连杆组件202 进行固定,对顶篷201的展开状态进行保持。然后拉出限位组件303中的限位块303a,抽出收纳于第二支撑杆302内的第一支撑杆301,按照需求调节连接机构300的高度,松开限位块303a并使其通过安装孔302b进入第一支撑杆301 上对应的凹槽301a内,保持连接机构300预定的高度,通过背带103背起收纳包101。
防雨机构200使用结束后,可通过反向重复上述的开启操作,将顶篷201 收回至滚筒上204a。具体的,松开棘爪203b,并通过把手204b转动滚筒204a,收回顶篷201以及第四连接杆202d,再通过将限位块303a从凹槽301a内拔出,使第一支撑杆301收缩进第二支撑杆302的收纳孔302a内,从而收回连接机构 300,收纳包101正放,通过拉动拉杆104的方式,并配合收纳包101底部的万向轮拉着收纳包101移动。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纳机构(100),包括收纳包(101),以及设置于所述收纳包(101)底部的万向轮(102),设置于所述收纳包(101)前面的背带(103)和设置于所述收纳包(101)上方的拉杆(104);
防雨机构(200),通过连接机构(300)配合连接于所述收纳包(101)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机构(200)包括顶篷(201)、连杆组件(202)、制动组件(203)以及收卷组件(204),其中,
所述顶篷(201)与连杆组件(202)相连,并收卷于所述收卷组件(204)上,且能够通过所述连杆组件(202)展开,而所述制动组件(203)设置于所述连杆组件(20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202)包括第一连接杆(202a)、第二连接杆(202b)、第三连接杆(202c)以及第四连接杆(202d);
所述第一连接杆(202a)两端均铰接有所述第二连接杆(202b),所述第一连接杆(202a)与第二连接杆(202b)的任一铰接端设有所述制动组件(203),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202b)远离第一连接杆(202a)的一侧均铰接有第三连接杆(202c),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202c)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杆(202b)一侧均铰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杆(202d)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203)包括棘轮(203a),所述棘轮(203a)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02b)远离所述制动组件的铰接端,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02b)的铰接转轴固定相连,所述棘轮(203a)上啮合有棘爪(203b),所述棘爪(203b)滑动套设于输送套筒(203c)内,且所述套筒(203c)与第一连接杆(202a)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203b)上套设有第一弹簧(203d),且所述第一弹簧(203d)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筒(203c)与棘爪(203b)的端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组件(204)位于第一连接杆(202a)远离第四连接杆(202d)一侧,包括滚筒(204a),所述滚筒(204a)通过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02a)的侧壁相连,且所述滚筒(204a)的一侧设置有把手(204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篷(201)为不透明的防雨材料,所述顶篷(201)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202d)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5和7任一所述的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00)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02a)两端的支撑杆件,所述支撑杆件包括第一支撑杆(301)、第二支撑杆(302)以及限位组件(303),所述限位组件(30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0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302)连接端;
所述第一支撑杆(301)与第一连接杆(202a)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302)的一端配合连接于所述收纳包(101)上;
所述第一支撑杆(301)靠近第二支撑杆(302)一侧开设有若干凹槽(301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03)包括限位块(303a),和第二弹簧(303b),所述第二弹簧(303b)套设于所述限位块(303a)上,且所述第二弹簧(303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02)与限位块(303a)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02)的杆体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收纳孔(302a),沿其径向开设有安装孔(302b),且二者保持垂直相通;其中,
所述收纳孔(302a)能够收纳所述第一支撑杆(301);
所述限位块(303a)能够通过所述安装孔(302b)插接于所述凹槽(301a)内。
CN202120917162.7U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 Active CN215303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17162.7U CN215303671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17162.7U CN215303671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3671U true CN215303671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97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17162.7U Active CN215303671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36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5362B1 (en) Hand-operated cantilever umbrella
CN215303671U (zh) 一种背拉两用的防雨遮阳收纳包
CN201071614Y (zh) 移动临时车房
CN210236778U (zh) 一种便于收放的保温大棚用保温被收放装置
CN209995519U (zh) 一种伞结构及具有该伞结构的背包
CN218054812U (zh) 一种汽车遮阳装置
CN201520010U (zh) 用于搅拌车的后遮挡装置及其搅拌车
CN202338135U (zh) 车用快速收放型遮阳篷
CN216961703U (zh) 一种电动收放遮阳装置
CN213306539U (zh) 一种大棚防晒装置
CN220607595U (zh) 一种便携式自动开收伞具
CN2351464Y (zh) 伸缩式晾衣架
CN218061118U (zh) 一种移动银行用可快速组装通道
CN213370498U (zh) 一种旅游管理用品收纳包
CN217400528U (zh) 一种汽车侧边天幕
CN216197069U (zh) 一种便于轻松移动帐篷的帐篷袋
CN212941136U (zh) 一种园林儿童攀爬架
CN220639484U (zh) 车辆遮阳结构
CN220949330U (zh) 一种野外作业箱
CN220352665U (zh) 一种电力施工筒警示装置
CN220117868U (zh) 一种快速支拆轻便旅游帐篷
CN221002215U (zh) 便携式户外遮阳天幕帐篷
CN212488835U (zh) 一种太阳伞用自动收缩结构
CN213128365U (zh) 一种便携式雨伞
CN210539353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太阳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