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00306U - 扁线电机及扁线电机定子 - Google Patents

扁线电机及扁线电机定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00306U
CN215300306U CN202121290382.8U CN202121290382U CN215300306U CN 215300306 U CN215300306 U CN 215300306U CN 202121290382 U CN202121290382 U CN 202121290382U CN 215300306 U CN215300306 U CN 215300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wire
layer
phase
stator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903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
刘平宙
徐晓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Shituo Yu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Shituo Yu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Shituo Yu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Shituo Yu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903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00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00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00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子绕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扁线电机及扁线电机定子,定子包括48个定子槽,每个定子槽内有2n层扁线导体,将2n层扁线导体沿定子径向由内到外定义为第一层扁线导体、第二层扁线导体直至第2n层扁线导体,相邻两层的扁线导体属于同一绕组层,共有n个绕组层,第一支路是以第一层扁线导体为起始位置,沿第一预设方向按照第一跨接规律跨接15次,完成第一绕组层的布线,并以此类推完成第n绕组层的布线,第二支路是以第2n层扁线导体为起始位置,沿第二预设方向按照第二跨接规律跨接15次,完成第n绕组层的布线,并以此类推完成第一绕组层的布线。借此绕线方式,可形成短距型式布线,减小谐波,避免并联支路间的环流。

Description

扁线电机及扁线电机定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子绕组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扁线电机及扁线电机定子。
背景技术
扁铜线电机与圆线电机的区别在于铜线的成形方式,扁线有利于电机槽满率的提升,一般圆线电机的槽满率为40%左右,而扁铜线电机的槽满率能达到60%以上。槽满率的提升意味着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填充更多的铜线,产生更强的磁场强度,提升功率密度。
随着低碳、节能、减排成为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新能源电动汽车不断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也越来越高,扁铜线绕组在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电机和混合动力驱动电机的应用越来越多,对于扁铜线电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扁铜线电机发热降低,体积减小,槽满率高,电机绕组成型好,使得电机转矩电流比提升,扁铜线电机因其功率密度高、成本低、温度性能好等优势,正在成为新能源驱动电机领域发展的风口。
但随之而来的技术问题是:扁铜线本身设计柔性较差,不能像传统圆线散嵌绕组那样随意改变线数和并联支路数。现有技术中,扁铜线绕组在电机槽内通常是采用每个定子槽设置4根至12根不等的偶数根扁线导体的布置方式。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164230U)公开了一种电机定子和电机,大大地提升了电机的效率与功率密度,同时因扁线各层导体的紧密结合使扁线电机的散热水平高于圆线电机。但是,由于扁铜线绕组本身结构受限,在进行多支路布线和短距布线时,容易产生绕组支路间的不平衡以及支路间的环流。若是改为使用整距布线的方式,则会在电机运行时,使得磁场内含有大量谐波,造成一系列危害,例如降低供电可靠性、增加供电事故发生概率、降低产品质量等。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线电机及扁线电机定子,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绕组支路间的不平衡以及支路间的环流,不能采用短距布线使电机运行时磁场含有大量谐波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扁线电机及扁线电机定子,可实现双支路并联,形成短距型式绕组排列,有效减小电机运转时的谐波,并且每相内的并联双支路均匀分布,避免并联支路间的环流,保证电流平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扁线电机定子,所述扁线电机定子包括48个定子槽、第一相的第一支路与第一相的第二支路,各所述定子槽内均设置有2n层扁线导体,n为正整数,48个定子槽中的任意一个定子槽定义为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与第一起始定子槽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1个定子槽的定子槽定义为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位于定子槽内的2n 层扁线导体沿扁线电机定子的径向方向按照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的顺序,依序定义为第一层扁线导体、第二层扁线导体、直至第2n层扁线导体,所有定子槽中的第一层扁线导体和第二层扁线导体定义为第一绕组层,所有定子槽中的第三层扁线导体和第四层扁线导体定义为第二绕组层,并以此类推,直至第2n-1层扁线导体和第2n层扁线导体定义为第n绕组层。
其中,第一相的第一支路是以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一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沿第一预设方向按照第一跨接规律跨接15 次,完成第一绕组层的布线,再连接至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三层扁线导体,并以此第三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沿第一预设方向按照第一跨接规律跨接15次,完成第二顺位绕线组的布线,并以此类推,直至完成第n绕组层的布线,构建出第一相的第一支路。
第一相的第二支路是以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中的第2n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沿第二预设方向按照第二跨接规律跨接15次,完成第n绕组层的布线,再连接至第二起始定子槽的第2n-2层扁线导体,并以此第2n-2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沿第二预设方向按照第二跨接规律跨接15次,完成第n-1顺位绕线组的布线,并以此类推,直至完成第一绕组层的布线,构建出第一相的第二支路。
所述第一跨接规律是指,自所述第一起始位置起,先间隔4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偶数层扁线导体,再间隔6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奇数层扁线导体,接着间隔4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偶数层扁线导体,再间隔6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奇数层扁线导体,并以此第一循环方式共跨接7次后,再间隔5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奇数层扁线导体,接着继续此第一循环方式完成跨接,所述第二跨接规律是指,自所述第二起始位置起,先间隔4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奇数层扁线导体,再间隔6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偶数层扁线导体,接着间隔4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奇数层扁线导体,再间隔6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偶数层扁线导体,并以此第二循环方式共跨接7次后,再间隔5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偶数层扁线导体,接着继续此第二循环方式完成跨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跨接规律与所述第二跨接规律中的每次间隔跨接都是以上个被跨接到的扁线导体为间隔参照对象,所述第一跨接规律与所述第二跨接规律中的每次间隔跨接都是跨接至当前绕组层的奇数层扁线导体或偶数层扁线导体,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线电机定子还包括第二相的第一支路与第二相的第二支路。其中,第二相的第一支路是以与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3个定子槽的定子槽定义为第二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并以第二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一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参照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布线方式构建出第二相的第一支路。第二相的第二支路是以与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3个定子槽的定子槽定义为第二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并以第二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的第2n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参照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布线方式构建出第二相的第二支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线电机定子还包括第三相的第一支路与第三相的第二支路。其中,第三相的第一支路是以与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7个定子槽的定子槽定义为第三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并以第三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一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参照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布线方式构建出第三相的第一支路。第三相的第二支路是以与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7个定子槽的定子槽定义为第三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并以第三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的第2n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参照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布线方式构建出第三相的第二支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所述第二相、以及所述第三相之间相互间隔120度电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线导体皆为扁铜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线电机定子是8极定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相的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是并联电路。
为达所述优点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他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一种扁线电机,扁线电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扁线电机定子以及与所述扁线电机定子对应的转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子为8极转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扁线电机及扁线电机定子,借由特定跨接规律之布线方式,可实现每相的双支路并联,形成短距型式绕组排列,有效减小电机运转时的谐波,并且每相内的并联双支路均匀分布,避免并联支路间的环流,保证电流平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扁线电机定子完成第一相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子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扁线电机定子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扁线电机定子 12-定子槽 14-扁线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皆为“至少包含”的意思。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一体成型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 /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扁线电机定子10完成第一相绕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定子槽1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扁线电机定子10的立体示意图。为达所述优点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他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扁线电机定子10的绕线方法。
扁线电机定子10为8极定子,且包括48个定子槽12、第一相的第一支路与第一相的第二支路。各定子槽12内均设置有2n层扁线导体14,n 为正整数。将48个定子槽12中的任意一个定子槽12定义为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将与第一起始定子槽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1个定子槽12的定子槽12定义为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将位于定子槽12内的2n层扁线导体14沿扁线电机定子10的径向方向按照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的顺序,依序定义为第一层扁线导体、第二层扁线导体、第三层扁线导体、第四层扁线导体、直至第2n层扁线导体。所有定子槽12中的第一层扁线导体和第二层扁线导体定义为第一绕组层,所有定子槽12中的第三层扁线导体和第四层扁线导体定义为第二绕组层,并以此类推,直至第2n-1 层扁线导体和第2n层扁线导体定义为第n绕组层。
第一相的第一支路是以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一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沿第一预设方向按照第一跨接规律跨接15次,完成第一绕组层的布线,再将第一绕组层中被跨接到的最后一个扁线导体连接至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三层扁线导体,并以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三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沿第一预设方向按照第一跨接规律进行跨接15次,完成第二顺位绕线组的布线,并以此类推,直至完成第n绕组层的布线,构建出第一相的第一支路。
第一相的第二支路是以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中的第2n 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沿第二预设方向按照第二跨接规律跨接15 次,完成第n绕组层的布线,再将第n绕组层中被跨接到的最后一个扁线导体连接至第二起始定子槽的第2n-2层扁线导体,并以第二起始定子槽的第 2n-2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沿第二预设方向按照第二跨接规律进行跨接15次,完成第n-1顺位绕线组的布线,并以此类推,直至完成第一绕组层的布线,构建出第一相的第二支路。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扁线电机定子10完成第一相的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的立体结构。
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相反,例如:第一预设方向是顺时针方向,第二预设方向则是逆时针方向。
所述第一跨接规律是指:自所述第一起始位置起,先间隔4个定子槽 12跨接至当前绕组层的偶数层扁线导体14,再间隔6个定子槽12跨接至当前绕组层的奇数层扁线导体14,接着间隔4个定子槽12跨接至当前绕组层的偶数层扁线导体14,再间隔6个定子槽12跨接至当前绕组层的奇数层扁线导体14,并以此第一循环方式共跨接7次后,再间隔5个定子槽12跨接至当前绕组层的奇数层扁线导体14,接着继续此第一循环方式完成跨接。
所述第二跨接规律是指:自所述第二起始位置起,先间隔4个定子槽 12跨接至当前绕组层的奇数层扁线导体14,再间隔6个定子槽12跨接至当前绕组层的偶数层扁线导体14,接着间隔4个定子槽12跨接至当前绕组层的奇数层扁线导体14,再间隔6个定子槽12跨接至当前绕组层的偶数层扁线导体14,并以此第二循环方式共跨接7次后,再间隔5个定子槽12跨接至当前绕组层的偶数层扁线导体14,接着继续此第二循环方式完成跨接。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一跨接规律与所述第二跨接规律中的每次间隔跨接都是以上个被跨接到的扁线导体14为间隔参照对象。例如:自所述第一起始位置起,先间隔4个定子槽12跨接至当前绕组层的偶数层扁线导体14,再以此被跨接的偶数层扁线导体14为间隔参照对象,间隔6个定子槽12 跨接至当前绕组层的奇数层扁线导体14。
进一步说明,扁线电机定子10还包括第二相的第一支路、第二相的第二支路、第三相的第一支路、第三相的第二支路。
第二相的第一支路是以与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3个定子槽12的定子槽12定义为第二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并以第二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一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参照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布线方式构建出第二相的第一支路。也就是,以第二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一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沿第一预设方向按照第一跨接规律跨接15次,完成第一绕组层的布线,再将第一绕组层中被跨接到的最后一个扁线导体14连接至第二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三层扁线导体,并以此第三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沿第一预设方向按照第一跨接规律进行跨接15次,完成第二顺位绕线组的布线,并以此类推,直至完成第n绕组层的布线,构建出第二相的第一支路。
第二相的第二支路是以与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3个定子槽12的定子槽12定义为第二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并以第二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的第2n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参照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布线方式构建出第二相的第二支路。也就是,以第二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的第2n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沿第二预设方向按照第二跨接规律跨接15次,完成第n绕组层的布线,再将第n绕组层中被跨接到的最后一个扁线导体14连接至第二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的第2n-2层扁线导体,并以此第2n-2 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沿第二预设方向按照第二跨接规律进行跨接15次,完成第n-1顺位绕线组的布线,并以此类推,直至完成第一绕组层的布线,构建出第二相的第二支路。
第三相的第一支路是以与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7个定子槽12的定子槽12定义为第三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并以第三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一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参照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布线方式构建出第三相的第一支路。也就是,以第三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一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沿第一预设方向按照第一跨接规律跨接15次,完成第一绕组层的布线,再将第一绕组层中被跨接到的最后一个扁线导体14连接至第三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三层扁线导体,并以此第三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沿第一预设方向按照第一跨接规律进行跨接15次,完成第二顺位绕线组的布线,并以此类推,直至完成第n绕组层的布线,构建出第三相的第一支路。
第三相的第二支路是以与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7个定子槽12的定子槽12定义为第三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并以第三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的第2n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参照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布线方式构建出第三相的第二支路。也就是,以第三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的第2n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沿第二预设方向按照第二跨接规律跨接15次,完成第n绕组层的布线,再将第n绕组层中被跨接到的最后一个扁线导体14连接至第三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的第2n-2层扁线导体,并以此第2n-2 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沿第二预设方向按照第二跨接规律进行跨接 15次,完成第n-1顺位绕线组的布线,并以此类推,直至完成第一绕组层的布线,构建出第三相的第二支路。
为了清楚阐述本实施例的扁线电机定子10的绕线方案,现结合表1与表2举例说明,表1对应于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各扁线导体14的连接顺序,表2对应于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各扁线导体14的连接顺序。其中,表格中的a代表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a+1中的+和1分别代表第一预设方向与位移距离,即a定子槽与a+1定子槽为相邻的二个定子槽。(1) 代表第一层扁线导体,(2)代表第二层扁线导体,以此类推。表中的数字 1、2···32代表各扁线导体14的跨接顺序。由于表1和表2的长度限制,此处是将表1与表2按顺时针旋转90度呈现。此举例说明仅仅是便于理解,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表1
Figure BDA0003108558050000121
表2
Figure BDA0003108558050000131
如表1所示,第一相的第一支路是以a定子槽为第一起始位置,按照步骤S1进行跨接,跨接位置如下:(1)【a】→(2)【a+5】→(1)【a+12】→(2)【a+17】→(1)【a+24】→(2)【a+29】→(1)【a+36】→(2) 【a+41】→(1)【a+47】→(2)【a+4】→(1)【a+11】→(2)【a+16】→(1)【a+23】→(2)【a+28】→(1)【a+35】→(2)【a+40】→(3) 【a】→(4)【a+5】→(3)【a+12】→(4)【a+17】→(3)【a+24】→ (4)【a+29】→(3)【a+36】→(4)【a+41】→(3)【a+47】→(4) 【a+4】→(3)【a+11】→(4)【a+16】→(3)【a+23】→(4)【a+28】→(3)【a+35】→(4)【a+40】完成跨接。
如表2所示,第一相的第二支路是以与a定子槽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1 个定子槽的a+46定子槽为第二起始定子槽,按照步骤S2进行跨接,跨接位置如下:(4)【a+46】→(3)【a+41】→(4)【a+34】→(3)【a+29】→(4)【a+22】→(3)【a+17】→(4)【a+10】→(3)【a+5】→(4) 【a+47】→(3)【a+42】→(4)【a+35】→(3)【a+30】→(4)【a+23】→(3)【a+18】→(4)【a+11】→(3)【a+6】→(2)【a+46】→(1) 【a+41】→(2)【a+34】→(1)【a+29】→(2)【a+22】→(1)【a+17】→(2)【a+10】→(1)【a+5】→(2)【a+47】→(1)【a+42】→(2) 【a+35】→(1)【a+30】→(2)【a+23】→(1)【a+18】→(2)【a+11】→(1)【a+6】完成跨接。
进一步说明,第二相的第一支路则是以与a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 3个定子槽的a+4定子槽为第一起始定子槽,按照步骤S3完成跨接。也就是,将表1中的各数字1、2···32所处的定子槽均向第一预设方向平移 4个定子槽,超出a+47定子槽的部分则从a定子槽继续顺延,例如:表1 中的数字9向第一预设方向平移4个定子槽是处于(1)【a+3】。
第二相的第二支路则是以与a+46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3个定子槽的a+2定子槽为第二起始定子槽,按照步骤S4完成跨接。也就是,将表 2中的各数字1、2···32所处的定子槽均向第一预设方向平移4个定子槽,超出a+47定子槽的部分则从a定子槽继续顺延,例如:表2中的数字 9向第一预设方向平移4个定子槽是处于(4)【a+3】。
第三相的第一支路则是以与a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7个定子槽的 a+8定子槽为第一起始定子槽,按照步骤S5完成跨接。第三相的第二支路则是以与a+46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7个定子槽的a+6定子槽为第二起始定子槽,按照步骤S6完成跨接。超出定子槽部分处理方式同上。最终,完成扁线电机定子10的三相绕组(如图3所示),也就是,可以将表1中的所有空格填满,所有扁线导体14皆会被跨接到。总的来说,第二相与第三相的绕线原理与第一相类似,仅是起始位置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相、第二相、以及第三相之间相互间隔120度电角度,以利于供电等方面。扁线导体14可使用扁铜线。同相的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是为并联电路,且均匀分布,以避免并联支路间的环流,保证电流平稳。本实用新型可以是通过绕组连接线将二个扁线导体14连接起来,绕组连接线可以是扁铜线或焊接连接线等。
补充说明的是,图2为清晰呈现定子槽12内部的扁线导体14排列方式,左侧定子槽12内省略奇数层扁线导体14,右侧定子槽12内省略偶数层扁线导体14。
为达所述优点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他优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扁线电机。扁线电机包括扁线电机定子10以及与扁线电机定子10对应的转子。扁线电机定子10是采用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扁线电机定子10。在一实施例中,转子为8极转子。
综上所述,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之扁线电机及扁线电机定子10,借由此种新型绕组排布方案,对于8极48定子槽的扁线电机定子10而言,2n 层扁线导体14均可实现双支路并联,形成短距型式绕组排列,有效减小电机运转时的谐波,并且每相内的并联双支路均匀分布,避免并联支路间的环流,保证电流平稳。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扁线导体、定子槽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线电机定子包括48个定子槽、第一相的第一支路与第一相的第二支路,各所述定子槽内均设置有2n层扁线导体,n为正整数,48个定子槽中的任意一个定子槽定义为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与第一起始定子槽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1个定子槽的定子槽定义为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位于定子槽内的2n层扁线导体沿扁线电机定子的径向方向按照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的顺序,依序定义为第一层扁线导体、第二层扁线导体、直至第2n层扁线导体,所有定子槽中的第一层扁线导体和第二层扁线导体定义为第一绕组层,所有定子槽中的第三层扁线导体和第四层扁线导体定义为第二绕组层,并以此类推,直至第2n-1层扁线导体和第2n层扁线导体定义为第n绕组层;
其中,第一相的第一支路是以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一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沿第一预设方向按照第一跨接规律跨接15次,完成第一绕组层的布线,再连接至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三层扁线导体,并以此第三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沿第一预设方向按照第一跨接规律跨接15次,完成第二顺位绕线组的布线,并以此类推,直至完成第n绕组层的布线,构建出第一相的第一支路;
第一相的第二支路是以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中的第2n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沿第二预设方向按照第二跨接规律跨接15次,完成第n绕组层的布线,再连接至第二起始定子槽的第2n-2层扁线导体,并以此第2n-2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沿第二预设方向按照第二跨接规律跨接15次,完成第n-1顺位绕线组的布线,并以此类推,直至完成第一绕组层的布线,构建出第一相的第二支路;
所述第一跨接规律是指,自所述第一起始位置起,先间隔4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偶数层扁线导体,再间隔6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奇数层扁线导体,接着间隔4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偶数层扁线导体,再间隔6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奇数层扁线导体,并以此第一循环方式共跨接7次后,再间隔5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奇数层扁线导体,接着继续此第一循环方式完成跨接,所述第二跨接规律是指,自所述第二起始位置起,先间隔4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奇数层扁线导体,再间隔6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偶数层扁线导体,接着间隔4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奇数层扁线导体,再间隔6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偶数层扁线导体,并以此第二循环方式共跨接7次后,再间隔5个定子槽跨接至的偶数层扁线导体,接着继续此第二循环方式完成跨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接规律与所述第二跨接规律中的每次间隔跨接都是以上个被跨接到的扁线导体为间隔参照对象,所述第一跨接规律与所述第二跨接规律中的每次间隔跨接都是跨接至当前绕组层的奇数层扁线导体或偶数层扁线导体,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线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线电机定子还包括第二相的第一支路与第二相的第二支路;
其中,第二相的第一支路是以与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3个定子槽的定子槽定义为第二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并以第二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一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参照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布线方式构建出第二相的第一支路;以及
第二相的第二支路是以与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3个定子槽的定子槽定义为第二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并以第二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的第2n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参照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布线方式构建出第二相的第二支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线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线电机定子还包括第三相的第一支路与第三相的第二支路;
其中,第三相的第一支路是以与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7个定子槽的定子槽定义为第三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并以第三相的第一支路的第一起始定子槽的第一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一起始位置,参照第一相的第一支路的布线方式构建出第三相的第一支路;以及
第三相的第二支路是以与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7个定子槽的定子槽定义为第三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并以第三相的第二支路的第二起始定子槽的第2n层扁线导体作为第二起始位置,参照第一相的第二支路的布线方式构建出第三相的第二支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扁线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所述第二相、以及所述第三相之间相互间隔120度电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线导体皆为扁铜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线电机定子是8极定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同相的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是并联电路。
9.一种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线电机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扁线电机定子;以及
与所述扁线电机定子对应的转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为8极转子。
CN202121290382.8U 2021-06-09 2021-06-09 扁线电机及扁线电机定子 Active CN215300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0382.8U CN215300306U (zh) 2021-06-09 2021-06-09 扁线电机及扁线电机定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0382.8U CN215300306U (zh) 2021-06-09 2021-06-09 扁线电机及扁线电机定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00306U true CN215300306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15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90382.8U Active CN215300306U (zh) 2021-06-09 2021-06-09 扁线电机及扁线电机定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003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4788A (zh) * 2023-06-08 2023-07-07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72槽6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4788A (zh) * 2023-06-08 2023-07-07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72槽6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
CN116404788B (zh) * 2023-06-08 2023-08-11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72槽6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27094B (zh) 一种72槽6层以上扁铜线叠绕组结构、新能源汽车
CN112583166B (zh) 电机定子绕组及使用其的定子、电机
CN112421814A (zh) 扁线发卡定子结构及电机
CN111525720B (zh) 一种定子绕组、具有其的定子、电机和车辆
CN113422453A (zh) 一种六相扁线波绕组结构、六相电机、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15300306U (zh) 扁线电机及扁线电机定子
CN115498794A (zh) 电机定子、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和动力装置
CN111725930A (zh) 扁线定子组件及驱动电机
CN115224847A (zh) 一种72槽8极扁线绕组、具有其的定子、电机和车辆
CN113258702A (zh) 扁线电机、扁线电机定子及其绕线方法
CN212278005U (zh) 一种每极每相槽数为3的扁铜线绕组结构及电机
CN111555501B (zh) 一种定子组件、电机及机动车辆
CN113241869A (zh)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扁线电机
CN112821599A (zh) 一种定子组件和电机
CN217335248U (zh) 多并联支路紧凑出线的定子绕组及电机
CN212381009U (zh) 扁线定子组件及驱动电机
CN114825717A (zh) 一种定子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
CN115912730A (zh) 一种三相对称绕组的排布方法、定子组件和电机
CN112751438A (zh) 一种新型短距绕组的定子及电机
CN113922552A (zh) 一种扁线发卡式定子结构及电机
CN111541330A (zh) 一种每极每相槽数为3的扁铜线绕组结构及电机
CN110855045A (zh) 一种72槽6层扁铜线混合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
CN215300308U (zh) 一种新型短距绕组的定子及电机
CN219875246U (zh) 扁线波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20107689U (zh) 扁线电机三支路绕线结构、扁线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