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7731U - 光缆熔接操作台 - Google Patents

光缆熔接操作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7731U
CN215297731U CN202120266940.0U CN202120266940U CN215297731U CN 215297731 U CN215297731 U CN 215297731U CN 202120266940 U CN202120266940 U CN 202120266940U CN 215297731 U CN215297731 U CN 215297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able
platform
fixed rod
sleev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669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宁
高鹏
李娟�
张谦
杨雪蕾
杨娇
问朝
张艳
李雷
闫春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C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C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C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1202669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7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7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7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缆熔接操作台,涉及光缆熔接技术领域,包括平台、固定杆、上夹臂以及下夹臂;上夹臂两端分别设有上夹持部,上夹臂通过上套筒滑动设置于固定杆上,上套筒的上方设有上锁定件;下夹臂两端分别设有下夹持部,下夹臂通过下套筒滑动设置于固定杆上,下套筒的下方设有下锁定件;固定杆上还设有定位槽,上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上定位块,下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下定位块,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分别与定位槽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光缆熔接操作台,上锁定件和下锁定件用于限位上夹臂和下夹臂的上下位置,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分别与定位槽配合避免上夹臂和下夹臂绕固定杆旋转,避免造成光缆表层的损坏。

Description

光缆熔接操作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缆熔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光缆熔接操作台。
背景技术
电力通信光缆作为智能电网的核心传输介质,承载着保护、自动化等不同等级的业务传输,光缆的建设、维护直接影响着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光缆的熔接作业也变得尤为重要。
光缆熔接是一项细致的工作,特别在端面制备、熔接、盘纤等环节,要求操作者细心缜密,操作规范,稍不留心就造成熔接失误。目前电力通信光缆在熔接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由于电力通信光缆架设的特殊性,光缆熔接多为野外施工作业,恶劣的施工环境、不利的施工条件给光缆熔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熔接时经常没有平坦的区域为操作者提供良好的熔接环境;
(2)光缆自身的结构特殊,不能随便弯曲,固定困难,尤其是OPGW光缆的铝包钢结构特性,使得光缆本身存在很大的扭力,稍有不慎就使光缆熔接工作前功尽弃,导致熔接效率低;
(3)光缆熔接时还需要额外的工作人员辅助,一般情况下,除去光缆熔接工作人员外,还需1-2名工作人员人为抗拒光缆自身扭力及户外工作中面临恶劣天气、地点等恶劣因素影响,来保证光缆熔接质量,这样不但费力,效果也不理想。
据统计,光缆熔接中光缆固定不得当造成的失误率就高达25%,上述操作操作已经严重影响了光缆熔接作业的效率。
现有技术中,虽然采用螺纹杆上设置上夹臂和下夹臂的工装对光缆进行夹紧,但是上夹臂和下夹臂均能绕螺纹杆旋转,夹紧时夹口的轴线难以与电缆线的轴线难以做到有效重合,会对光缆的表面造成剐蹭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熔接操作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多根光纤组成的光缆固定不得当造成的失误,造成光缆的表面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缆熔接操作台,包括平台、固定杆、上夹臂以及下夹臂;平台的上方设有底座;固定杆设置于底座上,外周设有外螺纹;上夹臂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向下的上夹持部,上夹臂通过上套筒滑动设置于固定杆上,上套筒的上方设有螺纹连接在固定杆上的上锁定件;下夹臂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向上、以配合上夹持部夹紧光缆的下夹持部,下夹臂通过下套筒滑动设置于固定杆上,下套筒的下方设有螺纹连接在固定杆上的下锁定件;其中,固定杆上还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定位槽,上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上定位块,下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下定位块,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分别与定位槽滑动配合。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平台的底部设有支腿,支腿与平台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支腿绕转动轴转动以收拢于平台的底面中心。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支腿的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容纳孔,容纳孔内滑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与支腿通过锁紧螺钉锁定。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伸缩杆的下端设有用于伸入地面下以稳定平台的尖端。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转动轴上设有限制转动轴转动的锁定销。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平台上设有用于容纳光纤熔接机的底部以限位光纤熔接机水平位置的容纳槽。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的开口的内壁上分别设有柔性垫层。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底座与所述固定杆焊接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平台上还设有用于容纳工具的工具槽,工具槽靠近平台的边缘设置。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上夹持部的开口的截面为半圆形,下夹持部的开口的截面也为半圆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熔接操作台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熔接操作台,上锁定件和下锁定件分别用于限定上夹臂和下夹臂的上下位置,上定位块、下定位块和定位槽的配合避免上夹臂和下夹臂绕固定杆旋转,从而使光缆与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的轴线重合,避免了光缆外皮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缆熔接操作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夹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夹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平台;11、工具槽;12、容纳槽;20、支腿;21、伸缩杆;22、尖端;23、转动轴;24、锁定销;25、锁紧螺钉;26、容纳孔;30、底座;40、固定杆;41、定位槽;50、上夹臂;51、上夹持部;52、下夹臂;53、下夹持部;54、上套筒;55、下套筒;56、上定位块;57、下定位块;58、柔性垫层;60、上锁定件;61、下锁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熔接操作台进行说明。所述光缆熔接操作台,包括平台10、固定杆40、上夹臂50以及下夹臂52;平台10上方设有底座30;固定杆40设置于底座30上,外周设有外螺纹;上夹臂50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向下的上夹持部51,上夹臂50通过上套筒54滑动设置于固定杆40上,上套筒54的上方设有螺纹连接在固定杆40上的上锁定件60;下夹臂52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向上、以配合上夹持部51夹紧光缆的下夹持部53,下夹臂52通过下套筒55滑动设置于固定杆40上,下套筒55的下方设有螺纹连接在固定杆40上的下锁定件61;其中,固定杆40上还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定位槽41,上套筒54的内壁上设有上定位块56,下套筒55的内壁上设有下定位块57,上定位块56和下定位块57分别与定位槽41滑动配合。
在使用过程中,把下夹臂52调整到合适高度,然后锁紧下锁定件61限制下夹臂52向下的位移,把光缆放到下夹持部53上,上夹持部51放下来与下夹持部53对好,锁紧上锁定件60限制上夹臂50的向上位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熔接操作台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熔接操作台,上锁定件60和下锁定件61分别用于限定上夹臂50和下夹臂52的上下位置,上定位块56、下定位块57和定位槽41的的设置是为了限制上夹臂50和下夹臂52的左右转动,使上夹持部51和下夹持部53上的开口形成容纳光缆孔的轴线与电缆线的轴线能够有效重合,避免对光缆表面造成损坏,提高光缆固定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熔接操作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平台10的底部设有支腿20,支腿20与平台10通过转动轴23转动连接,支腿20绕转动轴23转动以收拢于平台10的底面中心。
本实施例中,支腿20可绕转动轴23转动以收拢于平台10的底面中心使支腿20可折叠,折叠是造型结构上缩小体积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地势环境复杂的地方工作人员携带会非常轻便,没有负担感,在不用时把支腿20折叠起来,节省了存放空间。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熔接操作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腿20的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容纳孔26,容纳孔26内滑动连接有伸缩杆21,伸缩杆21与支腿20通过锁紧螺钉25锁定。
本实施例中,伸缩杆21可以在容纳孔26中伸缩,调到合适的位置再通过锁紧螺钉25锁紧,避免伸缩杆21在容纳孔26中滑动。伸缩杆21可以根据地势情况来调节长短,使得平台10达到平衡状态。在地势不平坦的情况下,普通桌腿撑在地上会使平台10来回摇晃,降低光缆熔接的失误率。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熔接操作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伸缩杆21的下端设有用于伸入地面下以稳定平台10的尖端22。本实施例中,在地面为松软的沙土时,可选择带有尖端22的伸缩杆21,使尖端22插入沙土中来稳定平台10。在地面光滑的情况下,可把原有的伸缩杆21卸下,选择底部带有防滑垫的伸缩杆21,不需要伸缩杆21时,可直接将伸缩杆21卸下,以此用来直接降低平台10的高度。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熔接操作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动轴23上设有限制转动轴23转动的锁定销24。本实施例中,当把支腿20放下后,拧紧锁定销24,限制转动轴23转动,避免在光纤熔接时支腿20的转动造成熔接失误,拧松锁定销24取消限制,把支腿20收起来,转动轴23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熔接操作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平台10上设有用于容纳光纤熔接机的底部以限位光纤熔接机水平位置的容纳槽12。本实施例中,平台10选用玻璃钢纤维材料,有着质地轻、坚韧牢固的优点,为由多根光纤形成的光缆熔接提供了良好的熔接环境,特别适合户外作业使用。容纳槽12的设计是为了容纳光纤熔接机,光纤熔接机存放在容纳槽12中,正好被卡在里边防止光纤熔接机晃动或从平台10滑落至地面,从而造成由多根光纤形成的光缆熔接失误。
光纤熔接是光纤传输系统中工程量最大、技术要求最复杂的重要工序,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光纤线路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进行有效的方法及正确熔接步骤极其重要的。光纤熔接的方法一般有熔接、活动连接、机械连接三种。在实际工程中基本采用熔接法,因为熔接方法的节点损耗小,反射损耗大,可靠性高。
由多根光纤形成的光缆熔接时应该遵循芯数相同时,要同束管内的对应颜色光纤熔接;芯数不同时,按顺序先熔接大芯数再接小芯数,常见的光缆有层绞式、骨架式和中心管束式光缆,纤芯的颜色按顺序分为兰、桔、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青。多芯光缆把不同颜色的光纤放在同一管束中成为一组,这样一根光缆内里可能有好几个管束。正对光缆横切面,把红束管看作光缆的第一管束,顺时针依次为绿、白1、白2、白3等。
熔接操作的必备品:光纤切割刀、剥线钳、光纤热缩管、光纤清洁工具。将显示器调整至最易观察的位置或角度,用交流电源、电池,或使用DC适配器连接外接电池,使用AC适配器和交流电源线给熔接机供电。
操作前检查确认电源为100~240VAC,50~60Hz,使用发电机时,始终要在接线之前检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确保交流电源线安全可靠。
将电源线一端插入光纤熔接机AC电源的AC输入端口,再将电源线的另一端与AC插头连接。
使用充满电的外接蓄电池给熔接机供电时检查电池,如果长期存放,使用前需要放电和充电。为了延长电池寿命启动省电功能,将电池插入供电单元模块确认电池剩余容量。
操作前确认检查确保外接电池电压是直流(DC)12V,使用直流电源线将直流适配器和外接电池相,打开熔接机电源、启动熔接机、进入待机模式,确认并选择接续及加热条件与准备熔接的光纤一致。
还要进行放电试验,放电试验是决定熔接机损耗的重要参数。住友系列的光纤熔接机设有自动选择接续光纤最佳放电强度的试验功能,最佳放电强度因光纤、环境、电极棒状况而有所不同,以下情况时需要进行放电试验,接通电源开始进行接续前、更换光纤种类时、更换接续地点时、温度或湿度大幅度变化时、高地等气压大大幅度变化时、接续效果不好时、电极棒消耗或污浊时、更换电极棒后,进行放电试验时,机器会根据所选择的接续条件自动调整放电强度,此种条件即便切断熔接机电源也能保存在机器中。
制备好光纤后,把光纤熔接机放进平台10容纳槽12中,把制备好的光纤放入光纤熔接机的V型槽端面直线与电极棒中心直线中间大约1/2的地方,然后放好光纤压板,放下压脚,盖上防风盖,开始熔接,整个过程需要15秒左右的时间,屏幕上出现两个光纤的放大图像,经过调焦、对准一系列的位置、焦距调整动作后开始放电熔接。熔接完成后,把热缩套管放在需要固定的部位,把光纤的熔接部位放在热缩套管的正中央,一定要放在中间,给他一定的张力,注意不要让光纤弯曲,拉紧,压放入加热槽,盖上盖,按键HEAT,下面指示灯会亮起,持续90秒左右,机器会发出警告加热过程完成,同时指示灯也会不停的闪烁,拿出冷却,从而完成熔接。此过程中,光纤熔接机如果发生位移,会造成光纤熔接失误,而容纳槽12限制了光纤熔接机的水平位移。
为确保光纤的熔接质量、减小因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和封盒可能对光纤造成的损害,需加强OTDR测试仪表的监测。在整个接续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OTDR测试仪表的四道监测程序:
1)熔接过程中对每一芯光纤进行实时跟踪监测,检查每一个熔接点的质量;
2)每次盘纤后,对所盘光纤进行例检,以确定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
3)封接续盒前对所有光纤进行统一测定,以查明有无漏测和光纤预留空间对光纤及接头有无挤压;
4)封盒后,对所有光纤进行最后监测,以检查封盒是否对光纤有损害。
熔接完成后要盘纤并固定,科学的盘纤方法可以使光纤布局合理、附加损耗小,经得住时间和恶劣环境得考验,可以避免因积压造成得断纤现象。在盘纤时,盘纤得半径越大,弧度越大整个线路的损耗就越小。所以,一定要保持一定半径,使激光在纤芯中传输时,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损耗。然后密封接续盒,野外接续盒一定要密封好,如果接续盒进水造成光纤以及光纤熔接点长期浸泡在水中,可能会导致光纤衰减增大。
其盘纤规则为:
1)沿松套管或光缆分歧方向为单元进行盘纤,前者适用于所有的接续工程;后者仅适用于主干光缆末端且为一进多出。分支多为小对数光缆。该规则是每熔接和热缩完一个或几个松套管内的光纤、或一个分支方向光缆内的光纤后,盘纤一次。优点是避免了光纤松套管间或不同分支光缆间光纤的混乱,使之布局合理、易盘、易拆,更便于日后维护。
2)以预留盘中热缩管安放单元为单位盘纤,此规则是根据接续盒内预留盘中某一小安放区域内能够安放的热缩管数目进行盘纤。避免了由于安放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同一束光纤参差不齐、难以盘纤和固定,甚至出现急弯、小圈等现象。
3)特殊情况,如在接续中出现光分路器、上/下路尾纤、尾缆等特殊器件时要先熔接、热缩、盘绕普通光纤,在依次处理上述情况,为了安全常另盘操作,以防止挤压引起附加损耗的增加。
其盘纤方法为:
1)先中间后两边,即先将热缩后的套管逐个放置于固定槽中,然后再处理两侧余纤。优点:有利于保护光纤接点,避免盘纤可能造成的损害。在光纤预留盘空间小、光纤不易盘绕和固定时,常用此种方法。
2)从一端开始盘纤,固定热缩管,然后再处理另一侧余纤。优点:可根据一侧余纤长度灵活选择铜管安放位置,方便、快捷,可避免出现急弯、小圈现象。
3)特殊情况的处理,如个别光纤过长或过短时,可将其放在最后,单独盘绕;带有特殊光器件时,可将其另一盘处理,若与普通光纤共盘时,应将其轻置于普通光纤之上,两者之间加缓冲衬垫,以防止挤压造成断纤,且特殊光器件尾纤不可太长。
4)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图形盘纤。按余纤的长度和预留空间大小,顺势自然盘绕,且勿生拉硬拽,应灵活地采用圆、椭圆、“CC”、“~”多种图形盘纤(注意R≥4cm),尽可能最大限度利用预留空间和有效降低因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熔接操作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夹持部51和下夹持部53的开口的内壁上分别设有柔性垫层58。本实施例中,其中柔性垫层58为橡胶垫,这不但可以保护光缆不受压力破坏,还增大了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光缆固定的稳定性,使得熔接失误率大大降低,有效降低了光缆熔接的时间,提高光缆熔接的效率。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熔接操作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座30与固定杆40焊接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焊接的方式可以使底座30与固定杆40的连接更稳定,从而增加光缆固定稳定的可靠性,提高由多根光纤形成的光缆熔接的效率。
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熔接操作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平台10上还设有用于容纳工具的工具槽11,工具槽11靠近平台10的边缘设置。本实施例中,工具槽11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存放工具,由多根光纤形成的光缆熔接前要制备光纤,首先要准备好剥纤钳、切刀、熔接机、热缩套管、酒精或酒精泵、棉花或清洁纸、细棉棒等必要操作设备、工具和必需材料,其中,酒精或酒精泵、棉花或清洁纸、细棉棒是用于裸纤的清洁,为下步熔接工作创造无污染条件。光纤包括纤芯、涂覆层以及包层,因为要熔接的是裸纤,就是把纤芯用光纤剥线钳剥除一段裸光纤出来,用酒精棉来清洁干净,放置热缩套管,然后用切刀来切割,切刀有手动(如日本CT—07切刀)和电动(如爱立信FSU—925)两种。前者操作简单,性能可靠,随着操作者水平的提高,切割效率和质量可大幅度提高,且要求裸纤较短,但该切刀对环境温差要求较高。后者切割质量较高,适宜在野外寒冷条件下作业,但操作较复杂,工作速度恒定,要求裸纤较长。熟练的操作者在常温下进行快速光缆接续或抢险,采用手动切刀为宜;反之初学者或在野外较寒冷条件下作业时,采用电动切刀较好。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训练掌握动作要领和操作规范。首先要清洁切刀和调整切刀位置,切刀的摆放要平稳,切割时,动作要自然、平稳、勿重、勿急,避免断纤、斜角、毛刺及裂痕等不良端面的产生。另外学会“弹钢琴”,合理分配和使用自己的右手手指,使之与切口的具体部件相对应、协调,提高切割速度和质量。
热缩套管应在剥覆前穿入,严禁在端面制备后穿入。裸纤的清洁、切割和熔接的时间应紧密衔接,不可间隔过长,特别是以制备的端面,切勿放在空气中。移动时要轻拿轻放,防止与其他物件擦碰。在接续中应根据环境,对切刀“V”形槽、压板、刀刃进行清洁,谨防端面污染。
切割长度按照上面参数来确定,切刀上面有尺寸刻度,注意保持切割的端面保持垂直状态,误差一般是2°以内或者1°以内。将这些操作工具及材料归类放至平台10的工具槽11中,一是方便操作人员拿取,二是如遇大风等较恶劣天气,可以将铁板等遮挡物盖住工具槽11,防止必需材料如酒精棉等受到污染。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熔接操作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夹持部51的开口的截面为半圆形,下夹持部53的开口的截面也为半圆形。本实施例中,上夹持部51和下夹持部53的开口的截面均半圆形状,该结构增大了上夹持部51和下夹持部53与光缆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光缆固定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光缆熔接操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固定杆、上夹臂以及下夹臂;平台的上方设有底座;固定杆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外周设有外螺纹;上夹臂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向下的上夹持部,所述上夹臂通过上套筒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上套筒的上方设有螺纹连接在所述固定杆上的上锁定件;下夹臂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向上、以配合所述上夹持部夹紧光缆的下夹持部,所述下夹臂通过下套筒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下套筒的下方设有螺纹连接在所述固定杆上的下锁定件;其中,所述固定杆上还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上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上定位块,所述下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下定位块,所述上定位块和所述下定位块分别与所述定位槽滑动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熔接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的底部设有支腿,所述支腿与所述平台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支腿绕所述转动轴转动以收拢于所述平台的底面中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缆熔接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的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内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支腿通过锁紧螺钉锁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缆熔接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的下端设有用于伸入地面下以稳定所述平台的尖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缆熔接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上设有限制所述转动轴转动的锁定销。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熔接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上设有用于容纳光纤熔接机的底部以限位所述光纤熔接机水平位置的容纳槽。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熔接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的开口的内壁上分别设有柔性垫层。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熔接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杆焊接连接。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熔接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上还设有用于容纳工具的工具槽,所述工具槽靠近所述平台的边缘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缆熔接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部的开口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下夹持部的开口的截面也为半圆形。
CN202120266940.0U 2021-01-29 2021-01-29 光缆熔接操作台 Active CN215297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66940.0U CN215297731U (zh) 2021-01-29 2021-01-29 光缆熔接操作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66940.0U CN215297731U (zh) 2021-01-29 2021-01-29 光缆熔接操作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7731U true CN215297731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31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66940.0U Active CN215297731U (zh) 2021-01-29 2021-01-29 光缆熔接操作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7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1661A (zh) 一种变电站光缆施工工艺
CN208367262U (zh) 带光纤检测功能的光纤熔接机
CN103033893A (zh) 一种基于光缆夹持器的光缆接续方法
CN215297731U (zh) 光缆熔接操作台
CN103048557A (zh) 光纤复合架空相线允许载流量性能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10045461A (zh) 配网大容量复合光缆熔接的方法
CN111983755B (zh) 光缆束管纵剖接续方法
CN203732242U (zh) 光缆快速测试仪
CN202720371U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多芯预制室外光缆连接装置
CN212781429U (zh) 一种室外光缆接续教学实训装置
CN217552361U (zh) 多功能光缆接续工作台
CN206270547U (zh) 光纤插头转接工具
CN108240900A (zh) 一种电力工程光缆接续平均熔接损耗实时监测方法
CN111552032B (zh) 一种光缆熔接平台以及光缆熔接方法
CN110429976B (zh) 一种光缆终端盒的智能管理系统
CN208432752U (zh) 一种高性能现场定长免熔连接跳纤系统
CN210090777U (zh) 一种光纤分纤箱接线结构
CN116047691B (zh) 机场围界安保设施通信光缆同缆多环的施工方法、结构
KR100297199B1 (ko) 광섬유케이블 접속 실습 교육 시스템
CN209674060U (zh) 一种用于电力oppc光纤的抢修套件
CN102749691A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多芯预制室外光缆连接装置
CN212009057U (zh) 智能变电站全接口光纤跳纤盒
US20240159984A1 (en) Optical cable assembly and optical cable testing method
CN220709424U (zh) 一种光缆抢修装置
CN116047661A (zh) 一种光纤熔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