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7676U - 后悬架吊具 - Google Patents
后悬架吊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87676U CN215287676U CN202121503449.1U CN202121503449U CN215287676U CN 215287676 U CN215287676 U CN 215287676U CN 202121503449 U CN202121503449 U CN 202121503449U CN 215287676 U CN215287676 U CN 2152876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r suspension
- cross bar
- section
- lifting
- 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后悬架吊具,所述后悬架吊具包括吊架和至少两个用于悬挂后悬架的吊钩,至少两个所述吊钩沿所述吊架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吊架上,各所述吊钩包括连接板和挂钩,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吊架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远离所述吊架并与所述挂钩的连接端连接,所述挂钩的自由端远离所述连接板设置,所述挂钩呈开口朝上设置的弧形板状结构。后悬架吊具适用于在车辆生产过程中吊运汽车后悬架,通过将吊架悬挂于外界设备上,后悬架挂接于吊钩上以实现后悬架的吊运,吊运稳定性高、效率高,并且至少两个吊钩均与后悬架挂接,后悬架吊具结构稳定性好,有效防止了后悬架在吊运过程中倾斜坠落,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悬架吊具。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汽车后悬架转运至装配工位处并通过吊运的方式安装汽车后悬架,现有的吊具与汽车后悬架不适配,汽车后悬架在吊运过程中易出现晃动、歪斜等现象,吊运稳定性差且吊运效率低,甚至在吊运过程中发生后悬架倾斜坠落的事故,存在安全风险,作业安全性低;另外,后悬架在安装时难以达到平衡状态,安装对位困难,降低了生产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后悬架吊具,旨在解决汽车后悬架吊运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后悬架吊具,所述后悬架吊具包括吊架和至少两个用于悬挂后悬架的吊钩,至少两个所述吊钩沿所述吊架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吊架上,各所述吊钩包括连接板和挂钩,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吊架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远离所述吊架并与所述挂钩的连接端连接,所述挂钩的自由端远离所述连接板设置,所述挂钩呈开口朝上设置的弧形板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吊钩的一侧为用于悬挂所述后悬架的挂接侧,所述吊钩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设置于所述吊钩背离所述挂接侧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加强杆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段、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所述连接段连接于所述吊架上,所述第一加强段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二加强段连接于所述挂钩上。
优选地,所述吊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杆、吊环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上下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吊环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之间;所述吊钩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吊钩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所述吊环位于两个所述吊钩之间;所述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所述第一加强段与所述第二横杆的端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吊架还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加强筋,两个所述加强筋对称布置于所述吊环的两侧,所述加强筋的上端与所述吊环连接,所述加强筋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悬架吊具还包括操作把手,所述操作把手位于所述第二横杆背离所述挂钩的自由端的一侧,所述操作把手通过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横杆连接,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杆的中间位置并与所述吊环正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包括延伸段和弯折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第二横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延伸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连接,所述延伸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折段连接,且所述延伸段与所述弯折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弯折段自所述延伸段向下弯折,所述操作把手连接在所述弯折段上。
优选地,所述操作把手为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由四个扶杆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扶杆中,其中一个所述扶杆与所述弯折段连接,另一个所述扶杆外套设有防滑套筒,所述防滑套筒上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挂钩为一体成型制件。
优选地,所述后悬架吊具为硬质材质制件。
本实用新型后悬架吊具适用于在车辆生产过程中吊运汽车后悬架,通过将吊架悬挂于外界设备上,后悬架挂接于吊钩上以实现后悬架的吊运,吊运稳定性高、效率高,并且至少两个吊钩均与后悬架挂接,后悬架吊具结构稳定性好,有效防止了后悬架在吊运过程中倾斜坠落,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另外,通过使用后悬架吊具吊运后悬架,确保后悬架在装配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便于对位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后悬架吊具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后悬架吊具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后悬架吊具 | 231 | 连接段 |
10 | 吊架 | 232 | 第一加强段 |
11 | 第一横杆 | 233 | 第二加强段 |
12 | 吊环 | 30 | 操作把手 |
13 | 第二横杆 | 31 | 扶杆 |
14 | 加强筋 | 31a | 第一扶杆 |
20 | 吊钩 | 31b | 第二扶杆 |
21 | 连接板 | 32 | 防滑套筒 |
22 | 挂钩 | 40 | 连接杆 |
221 | 挂接侧 | 41 | 延伸段 |
23 | 加强杆 | 42 | 弯折段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和图2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和图2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后悬架吊具。
本实施例的一种后悬架吊具100,后悬架吊具100包括吊架10和至少两个用于悬挂后悬架的吊钩20,至少两个吊钩20沿吊架1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在吊架10上,各吊钩20包括连接板21和挂钩22,连接板21的上端与吊架10连接,连接板21的下端远离吊架10并与挂钩22的连接端连接,挂钩22的自由端远离连接板21设置,挂钩22呈开口朝上设置的弧形板状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吊架10的延伸方向为左右方向,吊架10用于悬挂在外界设备上,外界设备为现有技术中能带动后悬架吊具100全方位移动的机械设备;吊钩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吊钩20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在吊架10上,吊钩20包括连接板21和挂钩22,连接板21用于连接吊架10和挂钩22,挂钩22的后端为连接端,挂钩22的前端为自由端,挂钩22的连接端用于与连接板21连接,挂钩22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凸出面朝下设置,即挂钩22的开口朝上,在需要吊运后悬架时,使后悬架挂接于吊钩20上,吊钩20用于挂接后悬架实现后悬架的吊运。
本实施例的后悬架吊具100适用于在车辆生产过程中吊运汽车后悬架,通过将吊架10悬挂于外界设备上,后悬架挂接于吊钩20上以实现后悬架的吊运,吊运稳定性高、效率高,并且两个吊钩20均与后悬架挂接,后悬架吊具100结构稳定性好,有效防止了后悬架在吊运过程中倾斜坠落,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另外,通过使用后悬架吊具100吊运后悬架,确保后悬架在装配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便于对位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吊钩20的数量还可为三个、四个或其他数量,多个吊钩20沿吊架1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在吊架10上,多个吊钩20均与后悬架挂接,进一步提高了吊运的稳定性和作业安全性,吊钩2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本实用新型后悬架吊具100对吊钩20的数量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吊钩20的一侧为用于悬挂后悬架的挂接侧221,吊钩20还包括加强杆23,加强杆23设置于吊钩20背离挂接侧221的一侧。如图1和图2所示,吊钩20的一侧为用于悬挂后悬架的挂接侧221,即连接板21的前侧和挂钩22的内凹侧为用于悬挂后悬架的挂接侧221,后悬架挂接于挂钩22上并与挂接侧221抵接,连接板21起到限制后悬架移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吊运的稳定性,加强杆23连接在吊钩20背离挂接侧221的一侧,即加强杆23连接在连接板21的后侧和挂钩22的下侧,加强杆23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提高了后悬架吊具100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加强杆23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段231、第一加强段232和第二加强段233,连接段231连接于吊架10上,第一加强段232连接于连接板21上,第二加强段233连接于挂钩22上。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段231与吊架10的第一横杆11连接,第一加强段232连接在连接板21的后侧,第二加强段233连接在挂钩22的下侧,起到加强吊钩20结构强度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吊架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杆11、吊环12和第二横杆13,第一横杆11与第二横杆13上下间隔布置,且第一横杆11与第二横杆13相互平行设置,吊环12设置于第一横杆11与第二横杆13之间;吊钩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吊钩20分别连接于第一横杆11的两端,吊环12位于两个吊钩20之间;连接段231连接于第一横杆11上,第一加强段232与第二横杆13的端部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吊环12的上端与第一横杆11连接,吊环12的下端与第二横杆13连接,其中一个吊钩20的连接板21与第一横杆11的一端连接,另一个吊钩20的连接板21与第一横杆1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横杆13靠近端部的位置连接在连接板21上,吊环12位于两个连接板21的中间位置,加强杆23的连接段231与第一横杆11靠近端部的位置连接,且第二横杆13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在两个第一加强段232上。其中,吊环12用于悬挂在外界设备上,吊环12起到限制后悬架吊具100移动的作用,便于后悬架吊具100的安装,吊架10结构稳定可靠,设计合理,进一步提高了吊运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吊架10还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加强筋14,两个加强筋14对称布置于吊环12的两侧,加强筋14的上端与吊环12连接,加强筋14的下端与第二横杆13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倾斜设置的加强筋14对称布置,加强筋14的两端分别与吊环12和第二横杆13连接,加强筋14起到加强吊架10结构强度的作用,提高了后悬架吊具100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后悬架吊具100还包括操作把手30,操作把手30位于第二横杆13背离挂钩22的自由端的一侧,操作把手30通过一连接杆40与第二横杆13连接,连接杆40连接在第二横杆13的中间位置并与吊环12正对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杆40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横杆13的中间位置,连接杆40的另一端与操作把手30连接,操作把手30位于吊架10的后侧,在吊运后悬架时,作业人员可通过握持操作把手30带动后悬架吊具100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便于吊钩20与后悬架挂接,操作方便快捷,进一步提高了吊运效率。
进一步地,连接杆40包括延伸段41和弯折段42,延伸段41与第二横杆13相互垂直设置,延伸段41的一端与第二横杆13连接,延伸段41的另一端与弯折段42连接,且延伸段41与弯折段42平滑过渡连接,弯折段42自延伸段41向下弯折,操作把手30连接在弯折段42上。如图1和图2所示,延伸段4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横杆13的中间位置,延伸段41的另一端与弯折段42平滑过渡连接,弯折段42向下弯折且弯折段42与操作把手30连接,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操作把手30并调整后悬架吊具100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操作把手30为矩形框,矩形框由四个扶杆31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扶杆31中,其中一个扶杆31与弯折段42连接,另一个扶杆31外套设有防滑套筒32,防滑套筒32上设置有防滑纹。如图1和图2所示,操作把手30包括四个依次首尾连接的扶杆31,其中一个与弯折段42连接的扶杆31为第一扶杆31a,另一个与第一扶杆31a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扶杆31为第二扶杆31b,第一扶杆31a和第二扶杆31b相对设置,且第二扶杆31b外套设有具有防滑纹的防滑套筒32,防滑纹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在第二扶杆31b外套设防滑套筒32便于作业人员通过握持第二扶杆31b带动后悬架吊具100移动至合适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板21与挂钩22为一体成型制件,即吊钩20为一体成型制件,不仅易于制作,而且具有节省装配步骤以及省略装配误差的优点。另外,后悬架吊具100为硬质材质制件,具体地,后悬架吊具100中的吊架10和吊钩20均为硬质材质制件,后悬架吊具100的材质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钢,加强了后悬架吊具100的结构稳定性,降低了后悬架吊具100的制作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后悬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吊具包括吊架和至少两个用于悬挂后悬架的吊钩,至少两个所述吊钩沿所述吊架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吊架上,各所述吊钩包括连接板和挂钩,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吊架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远离所述吊架并与所述挂钩的连接端连接,所述挂钩的自由端远离所述连接板设置,所述挂钩呈开口朝上设置的弧形板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的一侧为用于悬挂所述后悬架的挂接侧,所述吊钩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设置于所述吊钩背离所述挂接侧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段、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所述连接段连接于所述吊架上,所述第一加强段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二加强段连接于所述挂钩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悬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杆、吊环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上下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吊环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之间;所述吊钩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吊钩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所述吊环位于两个所述吊钩之间;所述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所述第一加强段与所述第二横杆的端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悬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还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加强筋,两个所述加强筋对称布置于所述吊环的两侧,所述加强筋的上端与所述吊环连接,所述加强筋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悬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吊具还包括操作把手,所述操作把手位于所述第二横杆背离所述挂钩的自由端的一侧,所述操作把手通过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横杆连接,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杆的中间位置并与所述吊环正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悬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延伸段和弯折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第二横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延伸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连接,所述延伸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折段连接,且所述延伸段与所述弯折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弯折段自所述延伸段向下弯折,所述操作把手连接在所述弯折段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悬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把手为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由四个扶杆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扶杆中,其中一个所述扶杆与所述弯折段连接,另一个所述扶杆外套设有防滑套筒,所述防滑套筒上设置有防滑纹。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悬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挂钩为一体成型制件。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悬架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吊具为硬质材质制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03449.1U CN215287676U (zh) | 2021-07-01 | 2021-07-01 | 后悬架吊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03449.1U CN215287676U (zh) | 2021-07-01 | 2021-07-01 | 后悬架吊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87676U true CN215287676U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9520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03449.1U Active CN215287676U (zh) | 2021-07-01 | 2021-07-01 | 后悬架吊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87676U (zh) |
-
2021
- 2021-07-01 CN CN202121503449.1U patent/CN2152876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287676U (zh) | 后悬架吊具 | |
CN208593406U (zh) | 工装车 | |
CN208120690U (zh) | 一种新型叉车起重臂 | |
CN112010157A (zh) | 一种厢式运输车的厢体吊具 | |
CN208915225U (zh) | 一种用于搬运纸板的手推车 | |
CN206156583U (zh) | 轴类产品吊装用吊具 | |
CN202175538U (zh) | 用于卷材、卷板类物件吊运的叉车专用吊具 | |
CN216403533U (zh) | 一种客车车身移动吊具 | |
CN110725200A (zh) | 一种提高梳齿板承载能力的吊架装置 | |
CN206969984U (zh) | 一种可移动减震吊具托架 | |
CN113307136A (zh) | 一种客车车身移动吊具 | |
CN210260866U (zh) | 运输构件及玻璃运输车 | |
CN201109699Y (zh) | 卡尔玛叉车装卸卷钢工具 | |
CN211137587U (zh) | 一种加气块运输用蒸养小车 | |
CN208165137U (zh) | 一种牵引车用拖车 | |
CN212503610U (zh) | 一种钢丝圈钩件 | |
CN210418906U (zh) | 一种吊装工装 | |
CN218024919U (zh) | 车辆侧围的吊具 | |
CN209668657U (zh) | 一种吊装工具 | |
CN211895669U (zh) | 一种大型起重机用吊具 | |
CN215208039U (zh) | 一种新型吊具 | |
CN205011237U (zh) | 一种新型吊具 | |
CN218371275U (zh) | 工件夹紧吊具及搬运装置 | |
CN209336873U (zh) | 汽车前门装具 | |
CN107719437A (zh) | 一种辊筒转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