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5069U - 一种两轮车用支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轮车用支撑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85069U CN215285069U CN202121838115.XU CN202121838115U CN215285069U CN 215285069 U CN215285069 U CN 215285069U CN 202121838115 U CN202121838115 U CN 202121838115U CN 215285069 U CN215285069 U CN 2152850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iece
- bracing piece
- supporting rod
- wheeled vehicle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轮车用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上铰接有与支撑杆滑动连接的中间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上位于支撑位置设有限位中间连接件的第一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连接于车辆使用,车辆需要支撑时,通过人工将支撑杆扭转至支撑位置,倾斜车辆,通过车辆自身的重量,将位于支撑位置的支撑杆压入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定位支撑杆保持支撑状态。取消支撑时,扶正车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体驱动支撑杆脱离定位结构的定位,第二弹性体则驱动支撑杆、中间连接件返回收叠位置复位,实现支撑杆自动复位,不需要人工干预。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处于支撑位置的支撑杆影响到驾驶车辆的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轮车用支撑机构,尤其是适用于单边支撑的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或电动车等两轮车广泛使用的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架、可转动连接于连接架上的支撑杆、定位支撑杆保持支撑状态或收叠状态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可以很好的保持支撑杆的支撑状态,以便于能稳定支撑静止状态的车辆。
现有的两轮电瓶车由于体积较大,为了便于使用,通常支撑结构设置于车辆中部。使用者骑车时,由于视线盲区或紧急事情,会大概率的忘记将支撑机构的支撑杆松开回放至收叠状态,而直接骑车,在定位结构的作用下会保持支撑杆一直处于支撑状态,在拐弯或车身偏斜时,支撑杆会撞击地面,给电动车以反作用力,结合撞击的突然性和撞击发声,容易惊吓到骑车人,从而引起失误操作。当撞击力较大时,甚至直接顶翻车辆,造成严重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车辆单边支撑机构在使用中,存在容易忘记回放支撑杆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自动回放至收叠位置的两轮车用单边支撑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轮车用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连接件,作为改进,所述的连接件上铰接有与支撑杆滑动连接的中间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上位于支撑位置设有限位中间连接件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的连接件上设有定位位于支撑位置的支撑杆保持定位状态的定位结构,所述的中间连接件与支撑杆之间设有驱压支撑杆向末端滑移脱离定位结构的第一弹性体,所述的中间连接件或/和支撑杆设有驱动支撑杆、中间连接件返回收叠位置的第二弹性体。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件上设有连接车辆的连接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中间连接件设有定位支撑杆滑移上的安装孔,所述的支撑杆上设有挤压弹性体的第一阶梯凸沿,及限位支撑杆于管件内的第二凸起。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件上位于收叠位置设有限位中间连接件的第二限位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弹性体设置于中间连接件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定位结构为设置于定位块上的定位孔,所述的支撑杆上端可插入定位孔与定位孔配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杆末端设有与基面配合的支撑脚。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弹性体为套设于支撑杆上的螺旋弹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弹性体安装于连接件与中间连接件上的扭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件与中间连接件之间设有转动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连接件上铰接与支撑杆滑动连接的中间连接件,在连接件上设有定位位于支撑位置的支撑杆、保持定位状态的定位结构,中间连接件与支撑杆之间设有驱压支撑杆向末端滑移脱离定位结构的第一弹性体,中间连接件或/和支撑杆设有驱动支撑杆、中间连接件返回收叠位置的第二弹性体。本实用新型结构连接于车辆使用,车辆需要支撑时,通过人工将支撑杆扭转至支撑位置,倾斜车辆,通过车辆自身的重量,将位于支撑位置的支撑杆压入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定位支撑杆保持支撑状态。取消支撑时,扶正车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体驱动支撑杆脱离定位结构的定位,第二弹性体则驱动支撑杆、中间连接件返回收叠位置复位,实现支撑杆自动复位,不需要人工干预。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通过第一、二弹性体及滑移于中间连接上的支撑杆的配合,结合定位结构可有效实现支撑杆的自动复位于收叠位置,可有效防止处于支撑位置的支撑杆影响到驾驶车辆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结构可应用于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两轮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位于支撑位置脱离定位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杆处于收叠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杆处于收叠状态中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支撑状态的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另一角度支撑位置脱离定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支撑杆处于收叠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支撑杆处于收叠状态中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8,本实施案例,一种两轮车用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1、连接件2,所述的连接件2上铰接有与支撑杆1滑动连接的中间连接件4,所述的连接件2上位于支撑位置设有限位中间连接件4的第一限位结构3,所述的连接件2上设有定位位于支撑位置的支撑杆1保持定位状态的定位结构5,所述的中间连接件4与支撑杆1之间设有驱压支撑杆1向末端滑移脱离定位结构5的第一弹性体6,所述的中间连接件4或/和支撑杆1设有驱动支撑杆1、中间连接件4返回收叠位置的第二弹性体7。
所述的连接件2上设有连接车辆相接的连接结构21,连接结构21可采用现有技术或结构,比如可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连接车辆的螺栓孔,或者其他适应于连接车辆的现有结构。
所述的中间连接件4设有定位支撑杆1滑移上的安装孔40,安装孔40用于导向定位支撑杆1的滑移。所述的支撑杆1上设有挤压弹性体的第一阶梯凸沿11,及限位支撑杆1于管件内的第二凸起12。所述的中间连接件4设有与与第一弹性体6另一端相配合的卡环41。
所述的连接件2上位于收叠位置设有限位中间连接件4的第二限位结构8。第一、二限位结构8为设置于连接件2上的限位块。
所述的第二弹性体7设置于中间连接件4上。
所述的定位结构5为设置于定位块上的定位孔51,所述的支撑杆1上端可插入定位孔与定位孔51配合。
所述的支撑杆1末端设有与基面配合的支撑脚13。
所述的第一弹性体6为套设于支撑杆1上的螺旋弹簧。
所述的第二弹性体7为安装于连接件2与中间连接件4上的扭簧,扭簧一端定位于连接件2上,另一端连接定位于中间连接件4上。
所述的连接件2与中间连接件4之间设有转动销22。
本实用新型结构安装于两轮车上,车辆需要支撑时,通过人脚将支撑杆1扭转至支撑位置后,朝向支撑机构这一侧倾斜车辆,支撑杆1底端与地面接触相抵靠,车辆通过自身的重量,将位于支撑位置的支撑杆1的上端压入定位结构5的定位孔51中,定位结构定位支撑杆1保持支撑状态。车辆不需要支撑时,只需扶正车辆,在没有车辆压力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体6驱动支撑杆1脱离定位结构5定位孔51的定位,第二弹性体7则驱动支撑杆1、中间连接件2返回收叠位置复位,实现支撑杆1自动复位,整个复位过程不需要人工过多的干预。
Claims (10)
1.一种两轮车用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上铰接有与支撑杆滑动连接的中间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上位于支撑位置设有限位中间连接件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的连接件上设有定位位于支撑位置的支撑杆保持定位状态的定位结构,所述的中间连接件与支撑杆之间设有驱压支撑杆向末端滑移脱离定位结构的第一弹性体,所述的中间连接件或/和支撑杆设有驱动支撑杆、中间连接件返回收叠位置的第二弹性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上设有连接车辆的连接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连接件设有定位支撑杆滑移上的安装孔,所述的支撑杆上设有挤压弹性体的第一阶梯凸沿,及限位支撑杆于管件内的第二凸起。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车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上位于收叠位置设有限位中间连接件的第二限位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弹性体设置于中间连接件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结构为设置于定位块上的定位孔,所述的支撑杆上端可插入定位孔与定位孔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两轮车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末端设有与基面配合的支撑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弹性体为套设于支撑杆上的螺旋弹簧。
9.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两轮车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弹性体安装于连接件与中间连接件上的扭簧。
10.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两轮车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与中间连接件之间设有转动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38115.XU CN215285069U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一种两轮车用支撑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38115.XU CN215285069U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一种两轮车用支撑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85069U true CN215285069U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9526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838115.XU Active CN215285069U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一种两轮车用支撑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85069U (zh) |
-
2021
- 2021-08-06 CN CN202121838115.XU patent/CN21528506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33870U (zh) | 一种新型折叠电动滑板车 | |
CN111252009A (zh) | 车载椅背手机平板支架 | |
CA2466388A1 (en) | An improved vehicle rack | |
CN215285069U (zh) | 一种两轮车用支撑机构 | |
CN206984177U (zh) | 电动自行车的多功能驻车机构 | |
CN217623245U (zh) | 一种前部可旋转的侧扶手 | |
CN110882528A (zh) | 一种高尔夫球包车 | |
CN212195318U (zh) | 车载手机平板支架 | |
CN209776701U (zh) | 一种滑板车 | |
CN210431512U (zh) | 一种手机支架 | |
CN108394507A (zh) | 旅游箱包折叠三轮电动车 | |
CN208325500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保险杠 | |
CN205589381U (zh) | 一种电动滑板车 | |
CN210027762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架 | |
CN215705852U (zh) | 一种汽车座椅骨架 | |
CN113386887B (zh) | 一种电动平衡车 | |
CN219406765U (zh) | 一种折叠电动车的折叠结构 | |
CN107651062B (zh) | 车篮及具有它的车辆 | |
CN215944436U (zh) | 一种重型车用蹬车梯 | |
CN114919685B (zh) | 一种折叠机构及带有该折叠机构的滑板车 | |
CN211810014U (zh) | 一种半自动踏板 | |
CN214648819U (zh) | 一种多功能手刹及使用该手刹的电动车、摩托车 | |
CN214932258U (zh) | 一种三轮摩托车车架 | |
CN209305728U (zh) | 自行车停车机构 | |
CN210469433U (zh) | 一种重力车载手机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