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6152U - 一种可靠稳定的电磁脱扣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靠稳定的电磁脱扣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66152U
CN215266152U CN202121386341.9U CN202121386341U CN215266152U CN 215266152 U CN215266152 U CN 215266152U CN 202121386341 U CN202121386341 U CN 202121386341U CN 215266152 U CN215266152 U CN 215266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ature
support
electromagnetic
yoke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863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俊平
任世刚
黄嘉健
王亚宾
张石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u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u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u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u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863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66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66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661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靠稳定的电磁脱扣器,涉及电磁跳闸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靠稳定的电磁脱扣器,包括:U形的磁轭、支座、衔铁;衔铁绕支座转动的转动轴与支座滑动连接,转动轴沿平行于磁轭的两极性表面的法线方向相对于支座滑动。通过将衔铁可转动地设置于支座上,并使支座衔铁的转动相对于支座滑动,从而在脱扣动作时,衔铁能相对于磁轭摆动,脱扣迅速;而在衔铁复位时,通过将衔铁设置为沿平行于极性表面的法线方向相对于磁轭可活动,从而使得衔铁与极性表面相贴更加紧密,降低衔铁与磁轭之间漏磁的现象,提高电磁脱扣器使用的稳定性,使低功耗、小电流工作的电磁脱扣器的实现成为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可靠稳定的电磁脱扣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跳闸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靠稳定的电磁脱扣器。
背景技术
电磁脱扣器是脱扣器的一种,主要运用于对电路的短路保护。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1763884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磁跳闸装置和包括此装置的电气保护设备,该电磁跳闸装置包括U形电枢、脱扣线圈,叶板、叶板的弹簧、叶板的复位销柱,叶板相对于电枢做枢转,能移动至电枢两端的极性表面上,以闭合由电枢和叶板构成的磁性回路,脱口线圈围绕环绕此路的套壳安装;静置时,线圈中没有电流,叶板被磁铁生成的磁通保持置靠在电枢上;当线圈中出现电流时,在此电流己经达到由弹簧的转矩与磁铁生成的磁通所产生的磁性转矩之间的平衡预先确定的某一量值时叶板开启。
该电磁跳闸装置的公开了固定在叶板上的板片,用于在阻尼复位销柱的阻尼复位力的冲击,该板片还与电枢枢接,而实现叶板相对于于电枢枢转,但是,叶板采用这种连接方式,在多次转动后,会由于连接位置的磨损而导致叶板与电枢的极性表面之间结合不紧密,从而导致漏磁,进而导致电磁脱扣器的使用不稳定。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电磁脱扣器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脱扣器,以解决现有电磁脱扣器的问题,具有漏磁少、稳定可靠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靠稳定的电磁脱扣器,包括:
U形的磁轭,所述磁轭的两分支具有极性表面;
支座,所述支座为不导磁且相对于所述磁轭固定;
衔铁,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座上,能够与两所述极性表面相贴,形成一闭合的磁性回路;
所述衔铁绕所述支座转动的转动轴与所述支座滑动连接,所述转动轴沿平行于所述磁轭的两所述极性表面的法线方向相对于所述支座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脱扣器中,脱扣动作时,衔铁相对于磁轭摆动,脱扣迅速,而将衔铁设置为沿平行于极性表面的法线方向相对于磁轭可活动,使得衔铁与极性表面相贴更加紧密,降低衔铁与磁轭之间漏磁的发生,提高电磁脱扣器使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衔铁上固定有不导磁的连接件,所述衔铁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支座表面相贴的转动支撑面,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转动支撑面能够相对于所述支座转动,且所述转动支撑面沿所述支座的表面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支撑面一侧设置有倾斜抵接面,所述倾斜抵接面与所述支座的表面抵接以限定所述衔铁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还设置有不导磁的缓冲弹片,所述缓冲弹片位于所述衔铁背离所述极性表面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弹片包括固定端以及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活动端形成一供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柱抵接的拱起部,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衔铁固定,所述活动端能够沿所述衔铁的表面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缓冲弹片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内侧面与所述衔铁的侧面相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部分板料弯折形成第一弹簧挂钩,供电磁脱扣器的复位弹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挂钩,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挂钩、所述第二弹簧挂钩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脱扣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将衔铁可转动地设置于支座上,并使衔铁的转动轴相对于支座滑动,从而在脱扣动作时,衔铁能相对于磁轭摆动,脱扣迅速;而在衔铁复位时,通过将衔铁设置为沿平行于极性表面的法线方向相对于磁轭可活动,从而使得衔铁与极性表面相贴更加紧密,降低衔铁与磁轭之间漏磁的现象,提高电磁脱扣器使用的稳定性,使低功耗、小电流工作的电磁脱扣器的实现成为可能;
2)通过衔铁通过不导磁的连接件与支座连接,便于加工;
3)将连接件的一侧设置与支座的表面相贴的转动支撑面,通过转动支撑面实现连接件相对于支座转动以及沿所述支座的表面滑动,简化结构,便于生产加工;
4)通过设置在转动支撑面一侧的倾斜抵接面,通过倾斜抵接面与支座的表面抵接达到限定衔铁脱扣时转动打开的角度,结构新颖,且加工方便;
5)缓冲弹片的设置能缓冲复位柱对衔铁施加的复位力,减少衔铁的变形,进一步增加电磁脱扣器的使用可靠性;
6)缓冲弹片在缓冲时,拱起部能向靠近衔铁的方向变形而活动部能沿衔铁的表面滑动,能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电磁脱扣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电磁脱扣器在触发脱扣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电磁脱扣器在未触发脱扣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电磁脱扣器的励磁线圈、磁轭以及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缓冲弹片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壳体;101、箱体;1011、卡位;1012、通槽;1013、卡扣凸点;102、盖板;1021、扣接部;2、脱扣组件;201、磁轭;2011、分支;20111、极性表面;20112、卡接凸起;20113、插接端;2012、连接部;202、衔铁;203、永磁体;204、复位弹簧;205、励磁线圈;206、隔板;3、凹槽;4、导向板;5、支座;501、连接孔;502、第二弹簧挂钩;6、连接件;601、转动支撑面;602、倾斜抵接面;7、连接板;8、第一弹簧挂钩;9、复位柱;901、限位台;10、缓冲弹片;1001、固定端;1002、活动端;1003、拱起部;11、连接凸台;1101、复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脱扣器,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脱扣组件2,该脱扣组件2包括U形的磁轭201、衔铁202、永磁体203、复位弹簧204、励磁线圈205,磁轭201具有两平行设置的分支2011以及连接与两分支2011之间的连接部2012,磁轭201的两分支2011均具有极性表面20111,励磁线圈205设置于磁轭201上;
衔铁202相对于磁轭201活动设置,能够与两极性表面20111相贴,形成闭合的磁性回路;
复位弹簧204与衔铁202连接,参阅图2,在电磁脱扣器处于脱扣的状态时,为衔铁202脱离两极性表面20111提供弹力;
参阅图3,在电磁脱扣器处于未触发脱扣状态时,永磁体203为衔铁202与两极性表面20111保持相贴状态提供磁力。
参阅图1~3,脱扣组件2还包括气隙保持装置,用于在衔铁202与两极性表面20111相贴时使得永磁体203与衔铁202之间的气隙为恒定的预设值。
预设的气隙值根据电磁脱扣器实际运用需求设计。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气隙保持装置为不导磁的隔板206,隔板206设置于衔铁202与永磁体203之间;通过隔板206将衔铁202与永磁体203分隔,从而使衔铁202与永磁体203之间的气隙保持为恒定值。
在其他可能实施方式中,气隙保持装置还可以是设置在气隙保持装置之间的气垫、不导磁的球或柱,只要在衔铁202与两极性表面20111相贴时能使得永磁体203与衔铁202之间的气隙保持为恒定的预设值即可。
进一步地,隔板206至少与衔铁202和永磁体203中的一个固定。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隔板206固定于衔铁202朝所述永磁体203的一侧,隔板206背离衔铁202的一侧表面可与永磁体203的表面相贴,从而使永磁体203与衔铁202之间的气隙保持为恒定的预设值。
更进一步地,隔板206可以设置为焊接在衔铁202的表面,还可以是嵌于衔铁202中并使其表面突出于衔铁202的表面;隔板206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其他方式固定于衔铁202上。
在其他可能实施方式中,隔板206可固定于永磁体203,且朝衔铁202的一侧延伸,使得隔板206可与衔铁202的表面相贴,从而使永磁体203与衔铁202之间的气隙保持为恒定的预设值。
进一步地,隔板206为铜板、铝板或锌板。
进一步地,隔板206为非金属板,例如塑料板。
进一步地,为进一步保证永磁体203与衔铁202之间的气隙保持的稳定性,即避免衔铁202由于受热、受压或者其他原因发生变形,或者永磁体203由于安装安装误差等原因而最终导致永磁体203与衔铁202之间气隙发生改变,参阅图2、图3以及图6,本实施例中,将永磁体203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磁轭201在一预设的范围内活动设置,并且永磁体203活动的方向与永磁体203为使衔铁202保持与两极性表面20111相贴而对衔铁202施加磁力的方向平行,即使永磁体203达到能在一定程度可自适应移动调整时,对永磁体203进行限位,避免脱扣时永磁体203随衔铁202移动而导致脱扣不成功;预设范围根据实际生产、使用需要设定。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凹槽3,将永磁体203安装于凹槽3内,由凹槽3限定永磁的移动范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两相对设置的导向板4,在两导向板4之间保持间距以形成该凹槽3;该凹槽3的朝向永磁体203为衔铁202保持与极性表面20111相贴而对衔铁202施加磁力的方向平行,也即与极性表面20111的法线方向平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永磁体203上可固定有限位板(图中未标注),限位板能够与导向板4的端部抵接以限定永磁体203在预设的范围内活动。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在永磁体203上设置限位部,导向板4上还设置有与凹槽3朝向垂直的限位滑槽,限位部在滑槽中滑动,限位部能够与滑槽的两相对的内壁抵接以限定永磁体203在预设范围内活动,例如,将永磁体203设置为截面是十字形或者T字形;
或者,在永磁体203上设置限位凹部,而在导向板4上设置限位凸部,通过限位凸部限制永磁体203的活动范围,例如,将永磁设置为截面为工字形。
参阅图1~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衔铁202与磁轭201其中一分支2011可转动地连接,且衔铁202能够沿平行于极性表面20111的法线方向相对于磁轭201活动设置,从而达到增加衔铁202与分支2011的极性表面20111相贴的紧密性的效果,以减少漏磁的可能。
更优选地,参阅图1、图2、图3、图5,本实施例中,在磁轭201的分支2011上固定设置有不导磁的支座5,衔铁202可转动地与支座5连接,且衔铁202绕支座5转动的转动轴与支座5滑动连接,转动轴沿平行于极性表面20111的法线方向相对于支座5滑动,从而使衔铁202既能相对于磁轭201转动,也能够沿平行于极性表面20111的法线方向相对于磁轭201活动设置,在触发脱扣时,衔铁202在复位弹簧204的拉动下实现相对于支座5摆动,脱扣迅速;而为触发脱扣的常态下时,由于衔铁202可相对于支座5滑动,从而使衔铁202与进行表面的贴合效果更好,减少漏磁发生的可能性。
更进一步地,参阅图2、图3、图5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衔铁202上设置有与支座5表面相贴并能够沿支座5的表面滑动的转动支撑面601,衔铁202绕转动支撑面601能够相对于所述支座5转动。
作为一种更优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衔铁202上固定有不导磁的连接件6,转动支撑面601设置于连接件6;由连接件6与支座5连接,降低加工难度,并减少衔铁202磨损而导致影响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为避免触发脱扣时衔铁202相对于支座5转动打开角度过大,在支座5与衔铁202之间还设置有角度限位结构(图中未标注),角度限位结构能够与支座5、衔铁202中至少一个的表面相贴,以限定衔铁202相对于磁轭201转动的角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角度限位结构为设置于转动支撑面601一侧的倾斜抵接面602,倾斜抵接面602能够与支座5的表面相贴以限定衔铁202相对于磁轭201转动的角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倾斜抵接面602是设置在连接件6上,位于转动支撑面601的一侧。
参阅图2、图3、图5,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在转动支撑面601的两侧均设置倾斜抵接面602,使得连接件6呈V形的结构,转动支撑面601即为V形结构的尖端,其作为连接件6相对于支座5的转动支点,也即衔铁202相对于支座5转动的支点,也为衔铁202、连接件6的转动轴所在,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只需将倾斜抵接面602设置在连接件6相对于支座5转动向上摆动而与支座5抵接的面即可,即仅保留位于图示中转动支点的倾斜抵接面602也能实现角度限位结构的功能。
进一步地,为避免连接件6的反复转动而导致转动支撑面601磨损,转动支撑面601设置为弧面;还可以在转动支撑面601上做耐磨镀层,达到延长衔铁202反复动作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电磁脱扣器的使用寿命。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在支座5上设置限位块,衔铁202脱扣相对于支座5摆动后与限位块抵接,从而通过限位块限制衔铁202的转动打开角度。
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在连接件6或衔铁202上设置限位柱,衔铁202脱扣相对于支座5摆动后,通过限位柱与支座5表面抵接,从而通过限制衔铁202的转动打开角度。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支座5与磁轭20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阅图1~4,本实施例中,磁轭201的分支2011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接凸起20112,支座5上开设有与卡接凸起20112卡紧配合的连接孔501,通过卡接凸起20112与连接孔501卡接配合,实现支座5与磁轭201的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支座5与磁轭201的安装和拆卸,便于生产加工和组装。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连接孔501为通孔,将连接孔501设置为通孔,便于在装配过程中观察支座5与磁轭201的连接情况,方便装配;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孔501还可以设置为盲孔。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永磁体203上固定有导磁的连接板7,该连接板7靠磁轭201与衔铁202连接的分支2011设置,且连接板7与该分支2011的面相贴,并能相对于分支2011的表面可滑动;从而,连接板7随永磁体203能所自适应的调整,而保持衔铁202与永磁体203在待定的预设气隙值,在衔铁202与极性表面20111相贴时,永磁体203通过连接板7与磁轭201形成永磁回路,进而对衔铁202产生磁性作用的力臂较短,励磁线圈205在磁轭201中产生电磁磁通削弱永磁体203产生的磁通进而破坏复位弹簧204与永磁体203吸力的力平衡时所需的电流较小,因此,适合设计小电流触发的电磁脱扣器。
更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连接板7也为前述的限位板,其固定在永磁体203背离衔铁202的一端,并能够与导向板4的端面抵接,达到相抵永磁体203移动范围的作用。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板7、磁轭201的分支2011上供连接板7滑动的表面均设置为光滑,以达到减小摩擦,避免对磁轭201造成磨损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连接板7与磁轭201表面相贴的端面设置为弧形面,也能达到减小摩擦,避免对磁轭201造成磨损的效果。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励磁线圈205设置在连接部2012上,从而可减小磁轭201的纵向尺寸,能充分利用空间,多设绕组,结构紧凑。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衔铁202上还设置有供复位弹簧204连接的第一弹簧挂钩8。
作为一种更优的实施方式,第一弹簧挂钩8与连接件6一体成型。
更进一步地,第一弹簧挂钩8为连接件6的一部分板料弯折形成,便于加工,并节省材料。
进一步地,第一弹簧挂钩8与衔铁202的端部抵接,从而能辅助定位衔铁202,便于衔铁202与连接件6固定。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更优的实施方式,连接件6的内侧面与衔铁202的侧面相贴,以辅助固定衔铁202,避免在固定衔铁202与连接件6时衔铁202相对于连接件6传动而影响加工精度,另外还有利于增强衔铁202与连接件6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支座5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挂钩502,复位弹簧2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簧挂钩8、第二弹簧挂钩502连接;从而复位弹簧204可与磁轭201固定后再装配进壳体1中,便于调试。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壳体1上连接有复位柱9,复位柱9用于驱动衔铁202动作以使衔铁202与磁轭201的两极性表面20111相贴而复位。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更优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复位柱9与衔铁202背离与极性表面20111相贴的一侧抵接。
在其他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衔铁202的侧面可延伸出一抵接板,复位柱9与抵接板抵接,通过对抵接板施加压力而驱动衔铁202动作,进而使衔铁202与磁轭201的两极性表面20111相贴而复位。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衔铁202上设置有缓冲弹片10,缓冲弹片10位于衔铁202背离极性表面20111的一侧;通过缓冲弹片10缓冲复位柱9对衔铁202施加的复位力,减少衔铁202的变形。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阅图2、图3、图5,本实施例中,缓冲弹片10包括固定端1001以及活动端1002,固定端1001与活动端1002形成一背离衔铁202表面的拱起部1003,复位柱9抵接于拱起部1003的一侧,固定端1001与衔铁202固定,活动端1002能够沿衔铁202的表面滑动;通过这样设置,复位柱9对缓冲弹片10施力时,拱起部1003能向靠近衔铁202的方向变形而活动部能沿衔铁202的表面滑动,能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
进一步地,缓冲弹片10为不导磁片。
进一步地,缓冲弹片10与连接件6一体成型,有利于节省材料,经济较好。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图3、图6,壳体1包括具有一侧向开口封闭箱体101以及与箱体101可拆卸连接并用于将开口封闭的盖板102;从而磁轭201与励磁线圈205、支座5、连接板7、衔铁202、复位弹簧204安装形成脱扣组件2后,可整体从箱体101侧部的开口安装于箱体101中,方便组装产品后的性能调试,直观检查个部件是否连接到位,方便质检。
参阅图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箱体101中与盖板102相对的面上设置有供磁轭201卡接的卡位1011;通过卡位1011辅助固定磁轭201,便于产品的组装。
更进一步地,参阅图4,在磁轭201分支2011的上设置有插接端20113,该插接端20113与卡位1011匹配;便于实现磁轭201的定位安装;并辅助磁轭201的固定,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磁轭201发生晃动。
进一步地,参阅图6,箱体101与盖板102相垂直的侧面上开设有通槽1012,该通槽1012供励磁线圈205导线或接线柱穿出于箱体101,实现电路连接,结构简单。
更进一步地,箱体101与盖板102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更具体地,参阅图1、图6,箱体101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扣凸点1013,盖板102上设置有与卡扣凸点1013配合的扣接部1021,通过扣接部1021与卡扣凸点1013配合,实现箱体101与盖板102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参阅图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还设置有连接凸台11,连接凸台11上设置有供复位柱9穿出的复位孔1101,连接凸台11的设置能延长复位柱9与壳体1的接触长度,从而避免复位柱9晃动。
进一步地,参阅图1~3,复位柱9与衔铁202抵接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台901,限位台901能够与连接凸台11表面相抵以限制复位柱9脱离所述壳体1。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倾斜抵接面602与支座5的表面相贴时,限位台901能够与连接凸台11表面相抵;从而连接凸台11能辅助连接件6的倾斜抵接面602的限位,使其对衔铁202的转动角度限制更好。
进一步地,壳体1上开设有连接缺口(图中未标注),连接凸台11与连接缺口卡接配合,便于连接凸台11与壳体1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脱扣器通过气隙保持装置,能在衔铁202与磁轭201两端的极性表面20111相贴时,使永磁体203与衔铁202之间的气隙保持恒定为预设的气隙值,从而能保证永磁体203对衔铁202提供恒定的磁力,使得电磁脱扣器的工作可靠稳定;
并且,由于永磁体203的磁力恒定,则可精确设置设计复位弹簧204的复位弹性力,使得能设计采用较小的电流即可破坏复位弹性件与永磁体203的力矩平衡,适用小电流、低功耗的工况;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脱扣器采用防漏磁的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提高电磁脱扣器使用的稳定性,使低功耗、小电流工作的电磁脱扣器的实现成为可能;
再者,将永磁体203的位置进行特定设置,减小永磁体203的力臂,减小永磁体203的对衔铁202施加的锁紧力矩,进一步地,使小电流对磁轭201励磁而抵消永磁体203的部分磁通进而实现脱扣动作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脱扣器具有使用稳定高,能适用于小电流低功耗的使用工况。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气保护设备,其包括实施例1中任意一种电磁脱扣器,该电气保护设备可以是漏电保护开关。
通过采用稳定性更高的并能适用于小电流驱动触发的电磁脱扣器,该电气保护设备能具有使用稳定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靠稳定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U形的磁轭(201),所述磁轭(201)的两分支(2011)具有极性表面(20111);
支座(5),所述支座(5)为不导磁且相对于所述磁轭(201)固定;
衔铁(202),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座(5)上,能够与两所述极性表面(20111)相贴,形成一闭合的磁性回路;
所述衔铁(202)绕所述支座(5)转动的转动轴与所述支座(5)滑动连接,所述转动轴沿平行于所述磁轭(201)的两所述极性表面(20111)的法线方向相对于所述支座(5)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202)上固定有不导磁的连接件(6),所述衔铁(202)通过所述连接件(6)与所述支座(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支座(5)表面相贴的转动支撑面(601),所述连接件(6)通过所述转动支撑面(601)能够相对于所述支座(5)转动,且所述转动支撑面(601)沿所述支座(5)的表面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面(601)一侧设置有倾斜抵接面(602),所述倾斜抵接面(602)与所述支座(5)的表面抵接以限定所述衔铁(202)的转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上还设置有不导磁的缓冲弹片(10),所述缓冲弹片(10)位于所述衔铁(202)背离所述极性表面(20111)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片(10)包括固定端(1001)以及活动端(1002),所述固定端(1001)与所述活动端(1002)形成一供电磁脱扣器的复位柱(9)抵接的拱起部(1003),所述固定端(1001)与所述衔铁(202)固定,所述活动端(1002)能够沿所述衔铁(202)的表面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与所述缓冲弹片(10)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的内侧面与所述衔铁(202)的侧面相贴。
9.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的部分板料弯折形成第一弹簧挂钩(8),供电磁脱扣器的复位弹簧(20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5)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挂钩(502),所述复位弹簧(20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挂钩(8)、所述第二弹簧挂钩(502)连接。
CN202121386341.9U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可靠稳定的电磁脱扣器 Active CN215266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6341.9U CN215266152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可靠稳定的电磁脱扣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6341.9U CN215266152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可靠稳定的电磁脱扣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66152U true CN215266152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81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86341.9U Active CN215266152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可靠稳定的电磁脱扣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661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46660A (en) Latching magnetic relay assembly with a linear motor
EP1713104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6320485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with a linear motor
JP5923749B2 (ja) 接点装置及び該接点装置を用いた電磁リレー
WO1991019313A1 (en) Solenoids
KR20130111566A (ko) 래칭 릴레이
CN104303251A (zh) 线路保护开关
CN113223904A (zh) 电磁脱扣器以及包括该电磁脱扣器的电气保护设备
JP4281251B2 (ja) 電磁継電器
CN215266152U (zh) 一种可靠稳定的电磁脱扣器
CN214956713U (zh) 电磁脱扣器以及包括该电磁脱扣器的电气保护设备
CN215266151U (zh) 电磁脱扣器以及包括该电磁脱扣器的电气保护设备
CN215815765U (zh) 一种电磁脱扣器以及包括该电磁脱扣器的电气保护设备
CN215815764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电磁脱扣器
CN214956712U (zh) 一种结构稳定、低功耗的电磁脱扣器
CN216120157U (zh) 一种便于安装调试的电磁脱扣器
CN214956716U (zh) 一种低功耗、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的电磁脱扣器
CN214956714U (zh) 一种电磁脱扣器
CN111092003A (zh) 一种高分断磁保持继电器
CN214956717U (zh) 一种低功耗、稳定性强的电磁脱扣器
CN215266155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电磁脱扣器
CN214956718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电磁脱扣器
CN214956711U (zh) 电磁脱扣器以及包括该电磁脱扣器的电气保护设备
CN211150475U (zh) 一种电磁脱扣器及断路器
CN209859876U (zh) 磁保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