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6040U - 键帽结构及键盘 - Google Patents
键帽结构及键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66040U CN215266040U CN202120815150.3U CN202120815150U CN215266040U CN 215266040 U CN215266040 U CN 215266040U CN 202120815150 U CN202120815150 U CN 202120815150U CN 215266040 U CN215266040 U CN 2152660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
- key cap
- top surface
- keycap
- hand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键帽结构,包括:具有主键区,所述主键区分为左手区和右手区;所述键帽结构包括并排设置于所述左手区的多行第一按键帽和并排设置于所述右手区的多行第二按键帽,各所述第一按键帽的顶面呈四边形,各所述第一按键帽的顶面由所述左手区的后侧至所述左手区的前侧呈朝向靠近所述右手区一侧偏移设置;各所述第二按键帽的顶面呈四边形,各所述第二按键帽顶面由所述右手区的后侧至所述右手区的前侧呈朝向靠近所述左手区一侧偏移设置。本申请的键帽结构采用前侧朝向右手区偏移的第一按键帽和前侧朝向左手区偏移的第二按键帽,有利于减少打字过程中手腕摆动弯曲的角度,使得手腕在打字过程中更加轻松舒适,有利于防止手腕疲劳或疼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键盘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键帽结构及键盘。
背景技术
计算机是人们常用的办公设备,其需要通过键盘进行输入。传统的键盘多是采用方形和矩形按键帽,单个按键帽的长度需要与手指宽度相当,在手指打字时为了使手指能够正好按压在按键帽上,需要手指的方向大致与按键帽的宽度方向平行。对于键盘中部位置的按键,在按压按键帽时需要不断去调整手腕,使手腕向外弯曲,以保持手指与按键帽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这种键盘在用户输入时,需要用户经常调节手腕的摆动角度,长时间打字后,易导致用户手腕疲劳甚至疼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帽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键盘打字时需要用户不断调整手腕的摆动角度,长时间打字易导致用户手腕疲劳甚至疼痛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键帽结构,包括:
具有主键区,所述主键区分为左手区和右手区;所述键帽结构包括并排设置于所述左手区的多行第一按键帽和并排设置于所述右手区的多行第二按键帽,各所述第一按键帽的顶面呈四边形,各所述第一按键帽的顶面由所述左手区的后侧至所述左手区的前侧呈朝向靠近所述右手区一侧偏移设置;各所述第二按键帽的顶面呈四边形,各所述第二按键帽顶面由所述右手区的后侧至所述右手区的前侧呈朝向靠近所述左手区一侧偏移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键帽的顶面呈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二按键帽的顶面呈平行四边形。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各行所述第一按键帽与相邻一行所述第二按键帽设置呈直线排列状;所述右手区还设有分别位于各行所述第二按键帽靠近所述左手区一端的分界按键帽,所述分界按键帽与相邻一行所述第二按键帽设置呈直线排列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界按键帽的顶面呈梯形,且所述分界按键帽的顶面靠近相邻所述第一按键帽的侧边与相邻所述第一按键帽的顶面的侧边平行,所述分界按键帽的顶面靠近相邻所述第二按键帽的侧边与相邻所述第二按键帽的顶面的侧边平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键帽结构还具有位于所述左手区前侧的左分区和位于所述右手区前侧的右分区;所述键帽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左分区的多个第一键帽和设置于所述右分区的多个第二键帽,多个所述第一键帽沿所述左分区长度方向布局,多个所述第二键帽沿所述右分区长度方向布局;各所述第一键帽的顶面呈平行四边形,且各所述第一键帽的顶面由所述左分区的后侧至所述左分区的前侧呈朝向靠近所述右分区的一侧偏移设置;各所述第二键帽的顶面呈平行四边形,且各所述第二键帽的顶面由所述右分区的后侧至所述右分区的前侧呈朝向靠近所述左分区的一侧偏移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键帽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左分区远离所述右分区一端的第三键帽和位于所述左分区另一端的第四键帽,多个所述第一键帽位于所述第三键帽与所述第四键帽之间;所述第三键帽的顶面上靠近相邻所述第一键帽的侧边与相邻所述第一键帽的顶面的侧边平行,所述第三键帽的顶面上远离所述第一键帽的侧边沿所述左分区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四键帽的顶面上靠近相邻所述第一键帽的侧边与相邻所述第一键帽的顶面的侧边平行,所述第四键帽的顶面上远离所述第一键帽的侧边沿所述左分区宽度方向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键帽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右分区远离所述左分区一端的第五键帽和位于所述右分区另一端的第六键帽,多个所述第二键帽位于所述第五键帽与所述第六键帽之间;所述第五键帽的顶面上靠近相邻所述第二键帽的侧边与相邻所述第二键帽的顶面的侧边平行,所述第五键帽的顶面上远离所述第二键帽的侧边沿所述右分区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六键帽的顶面上靠近相邻所述第二键帽的侧边与相邻所述第二键帽的顶面的侧边平行,所述第六键帽的顶面上远离所述第二键帽的侧边沿所述右分区宽度方向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由所述主键区的后侧至所述主键区的前侧:多行所述第一按键帽的高度逐渐升高,多行所述第二按键帽的高度逐渐升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键帽结构还具有位于所述右手区远离所述左手区一侧的控制键区和位于所述控制键区远离所述右手区一侧的数字键区,所述键帽结构还包括并排设置于所述控制键区的多行第三按键帽,所述键帽结构还包括并排设置于所述数字键区的多行第四按键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键盘,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和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按键开关,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键帽结构,所述键帽结构与所述按键开关相连。
本申请提供的键帽结构及键盘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键帽结构采用前侧朝向右手区偏移的第一按键帽和前侧朝向左手区偏移的第二按键帽,在用户的左手按压左手区靠近右手区的第一按键帽,右手按压右手区靠近左手区的第二按键帽时,由于第一按键帽和相邻的第二按键帽呈“八”字形,使得第一按键帽和第二按键帽的后侧距离较大,这样有利于双手腕部自然伸直,避免了由于左手区与右手区相邻按键帽的后侧距离过近导致手腕需向外弯曲,有利于减少打字过程中手腕摆动弯曲的角度,使得手腕在打字过程中更加轻松舒适,有利于防止手腕疲劳或疼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键盘的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键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部分第一按键帽、第二按键帽和分界按键帽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F”键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键盘的爆炸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主键区;11-左手区;111-第一按键帽;112-“F”键帽;1120-第一定位结构;1121-第一凸点;1122-第一凸条;1123-第二凸条;12-右手区;121-第二按键帽;122-“J”键帽;1220-第二定位结构;123-分界按键帽;13-辅助键键帽;14-空格键键帽;
21-左分区;211-第一键帽;212-第三键帽;213-第四键帽;22-右分区;221-第二键帽;222-第五键帽;223-第六键帽;23-退出键键帽;
3-控制键区;31-第三按键帽;
4-数字键区;41-第四按键帽;
5-壳体;51-下壳;52-上壳;
6-电路板;
7-按键开关;70-按键板;
S1-主键区的后侧;S2-主键区的前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键帽结构进行说明。按键结构具有主键区1,主键区1分为左手区11和右手区12;按键结构包括多行第一按键帽111和多行第二按键帽121,多行第一按键帽111并排设置于左手区11,各第一按键帽111的顶面呈四边形,各第一按键帽111的顶面由左手区11的后侧至左手区11的前侧朝向靠近右手区12的一侧偏移设置;多行第二按键帽121并排设置于右手区12,各第二按键帽121的顶面呈四边形,各第二按键帽121的顶面由右手区12的后侧至右手区12的前侧呈朝向靠近左手区11的一侧偏移设置。其中,左手区11的后侧是键盘平放时左手区11靠近用户身体的一侧(即,主键区1的后侧S1),左手区11的前侧时键盘平放时左手区11远离用户身体的一侧(即,主键区1的前侧S2);右手区12的后侧是键盘平放时右手区12靠近用户身体的一侧(即,主键区1的后侧S1),右手区12的前侧时键盘平放时右手区12远离用户身体的一侧(即,主键区1的前侧S2)。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前侧朝向右手区12偏移的第一按键帽111和前侧朝向左手区11偏移的第二按键帽121,在用户的左手按压左手区11靠近右手区12的第一按键帽111,右手按压右手区12靠近左手区11的第二按键帽121时,由于第一按键帽111和相邻的第二按键帽121呈“八”字形,使得第一按键帽111和第二按键帽121的后侧距离较大,这样有利于双手腕部自然伸直,避免了由于左手区与右手区相邻按键帽的后侧距离过近导致手腕需向外弯曲,有利于减少打字过程中手腕摆动弯曲的角度,使手腕保持较为舒适的姿势,使得手腕在打字过程中更加轻松舒适,有利于防止手腕疲劳或疼痛。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按键帽111的顶面呈平行四边形;第二按键帽121的顶面呈平行四边形。这样使得第一按键帽111的形状能保持一致,第二按键帽121的形状能够保持一致,有利于减小相邻第一按键帽111之间的间隙,有利于减小相邻第二按键帽121之间的间隙,有利于减小用户打字时左手和右手移动的距离和手腕的摆动幅度,且使得左手切换不同第一按键帽111时更加方便,右手切换不同第二按键帽121时更加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各行第一按键帽111与相邻一行第二按键帽121排列呈直线;右手区12还设有多个分界按键帽123,各分界按键帽123分别位于相邻一行第二按键帽121靠近左手区11的一端,各分界按键帽123与相邻一行第二按键帽121排列呈直线状。通过分界按键帽123能够区分左手区11和右手区12,便于用户识别。
可选地,分界按键帽123的顶面呈四边形,这样有利于将分界按键帽123和第二按键帽121设置呈直线排列状,有利于减小分界按键帽123与相邻的第一按键帽111和相邻的第二按键帽121之间的间距,便于手指的移动。
可选地,分界按键帽123的顶面呈梯形,分界按键帽123的顶面的左侧边与第一按键帽111的顶面的右侧边平行,分界按键帽123的顶面的右侧边与第二按键帽121的顶面的左侧边平行。即,分界按键帽123顶面上靠近相邻第一按键帽111的侧边与该相邻第一按键帽111的顶面上靠近该分界按键帽123的侧边平行,分界按键帽123顶面上靠近相邻第二按键帽121的侧边与相邻第二按键帽121的顶面上靠近该分界按键帽123的侧边平行。这样能够使得分界按键帽123与相邻的第一按键帽111和第二按键帽121的间距较小,有利于减小键盘的尺寸,且有利于减小用户手指在分界按键帽123与第二按键帽121之间移动时的位移。另外,采用梯形结构,使得分界按键帽123的形状与第一按键帽111和第二按键帽121的形状存在明显的差异,便于用户区分左手区11和右手区12。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键帽结构还具有左分区21和右分区22,左分区21位于左手区11的前侧,右分区22位于右手区12的前侧;键帽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键帽211和多个第二键帽221,多个第一键帽211设置于左分区21内,多个第一键帽211沿左分区21长度方向布局,多个第二键帽221设置于右分区22内,多个第二键帽221沿右分区22长度方向布局;各第一键帽211的顶面呈四边形,且各第一键帽211的顶面由左分区21的后侧至左分区21的前侧呈朝向靠近右分区22一侧偏移设置;各第二键帽221的顶面呈四边形,且各第二键帽221的顶面由右分区22的后侧至右分区22的前侧呈朝向靠近左分区21一侧偏移设置。这样使得第一键帽211和第二键帽221由键帽结构的前侧至键帽结构的后侧的距离逐渐增大,有利于减小用户点击第一键帽211和第二键帽221时手腕的摆动角度,使得用户输入时更加舒适,防止长期输入导致手腕疲劳或疼痛。
可选地,第一键帽211呈平行四边形,第二键帽221呈平行四边形。这样使得第一键帽211的形状能保持一致,第二键帽221的形状能够保持一致,有利于减小相邻第一键帽211之间的间隙,有利于减小相邻第二键帽221之间的间隙,有利于减小用户打字时左手和右手移动的距离和手腕摆动的角度,且使得左手切换不同第一键帽211时更加方便,右手切换不同第二键帽221时更加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键帽结构还包括第三键帽212和第四键帽213,第三键帽212和第四键帽213分别设置于左分区21的两端;多个第一键帽211、第三键帽212和第四键帽213呈直线排列状,第三键帽212位于多个第一键帽211远离右分区22的一端,第四键帽213位于多个第一键帽211靠近右分区22的一端;第三键帽212的顶面上靠近相邻第一键帽211的侧边与相邻第一键帽211的顶面的侧边平行(即,第三键帽212的顶面的右侧边与第一键帽211的顶面的左侧边平行),第三键帽212的顶面上远离第一键帽211的侧边沿左分区21宽度方向设置;第四键帽213的顶面上靠近相邻第一键帽211的侧边与相邻第一键帽211的顶面的侧边平行(即,第四键帽213顶面的左侧边与第一键帽211的顶面上的右侧边平行),第四键帽213的顶面上远离第一键帽211的侧边沿左分区21宽度方向设置。这样能够使得第三键帽212和第四键帽213与第一键帽211的间距较小,有利于减小左分区21的尺寸,且有利于减小用户手指在左分区21移动的位移。另外,由于第三键帽212和第四键帽213与第一键帽211的形状不同,便于区分左分区21的边界。可选地,左分区21设置有两个第一键帽211,这样能够将四个功能键设置在左分区内21,便于左手同时与左分区21内四个功能键对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键帽结构还包括第五键帽222和第六键帽223,第五键帽222和第六键帽223分别设置于右分区22的两端;多个第二键帽221、第五键帽222和第六键帽223呈直线排列状,第五键帽222位于多个第二键帽221靠近左分区21的一端,第六键帽223位于多个第二键帽221远离左分区21的一端;第五键帽222的顶面上靠近相邻第二键帽221的侧边与相邻第二键帽221的顶面的侧边平行(即,第五键帽222的顶面的右侧边与第二键帽221的顶面的左侧边平行),第五键帽222的顶面上远离第二键帽221的侧边沿右分区22宽度方向设置;第六键帽223的顶面上靠近相邻第二键帽221的侧边与相邻第二键帽221的顶面的侧边平行(即,第六键帽223的顶面的左侧边与第二键帽221的顶面的右侧边平行),第六键帽223的顶面上远离第二键帽221的侧边沿右分区22宽度方向设置。这样能够使得第五键帽222和第六键帽223与第二键帽221的间距较小,有利于减小右分区22的尺寸,且有利于减小用户手指在右分区22移动的位移。另外,由于第五键帽222和第六键帽223与第二键帽221的形状不同,便于区分右分区22的边界。可选地,右分区22设置有两个第二键帽221,这样能够将四个功能键设置在右分区内22,便于右手同时定位各右分区22内的四个功能键。
可选地,右分区22的数量为两个,左分区21的数量为一个,左分区21远离右分区22的一端还设有退出键键帽23,退出键键帽23、左分区21和两个右分区22呈直线排列。这样能够使得键帽结构紧凑整齐,便于用户手指定位按键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主键区1还设置有空格键键帽14和多个辅助键键帽13。空格键键帽14可以是过渡按键帽,空格按键帽14的长度可以是大于其它过渡按键帽的长度。这样能够方便用户的输入,且能够利用第一按键帽111和第二按键帽121两侧的不规则区域布置辅助键键帽13和空格键键帽14,使得按键的分布更加紧凑。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左手区11远离右手区12的边缘呈直线,右手区12远离左手区11的边缘呈直线。位于左手区11远离右手区12一侧的辅助键键帽13沿所述左手区11的左边缘对齐,位于右手区12远离左手区11一侧的辅助键键帽13沿右手区12的右边缘对齐。其中,左边缘是左手区11远离右手区12一侧的边缘,右边缘是右手区12远离左手区11一侧的边缘,多个辅助键键帽13结构可以存着差异。这样能够使得主键区1的左右两侧呈直线,使得按键布局整齐紧凑,更加美观,且有利于减小键盘尺寸。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键帽结构呈“QWERTY”键盘布局。“QWERTY”键盘布局为目前键盘常用的按键排列方式,这样能够符合用户的日常输入习惯。当然,键帽结构也可以是采用其它键盘布局,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键帽结构包括“F”键帽112,“F”键帽112上凸设有第一定位结构1120,第一定位结构1120用于供左手食指定位“F”键帽112;键帽结构包括“J”键帽122,“J”键帽122上凸设有“J”键帽122的第二定位结构1220,第二定位结构1220用于供右手食指定位“J”键帽122。“F”键帽112除去第一定位结构1120部分的形状可以是与第一按键帽111结构相同,“J”键帽122除去第二定位结构1220部分的形状可以是与第二按键帽121结构相同。这样在用户双手放在主键区1时,能够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120和第二定位结构1220确定左手和右手的位置,便于用户的打字操作。
可选地,请参阅图3及图4,第一定位结构1120包括第一凸点1121,第一凸点1121设于“F”键帽112顶面的中部,这样能够通过第一凸点1121快速定位“F”键帽112的中心位置。
可选地,请参阅图3及图4,第一定位结构1120包括第一凸条1122,第一凸条1122位于“F”键帽112顶面靠近左手区11后侧的一端,第一凸条1122可以是沿各行第一按键帽111长度方向设置,这样能够快速定位“F”键帽112顶面靠近左手区11后侧的边界,且能够与第一凸点1121配合起到双重定位的作用。
可选地,请参阅图3及图4,第一定位结构1120包括第二凸条1123,第二凸条1123呈倒置的“U”形结构,通过第二凸条1123能够快速定位“F”键帽112顶面的三个边缘,且与手指按压部位的形状相近,便于手指识别“F”键帽112的边缘。第二凸条1123与第一凸条1122和第一凸点1121配合,既可以对“F”键帽112的中心位置进行定位,也能够方便识别“F”键帽112的边界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结构1220与第一定位结构1120相同或相似。当然,在沿水平投影面上:第二定位结构1220也可以是与第一定位结构1120对称的形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由主键区1的后侧至主键区1的前侧:多行第一按键帽111的高度逐渐升高,多行第二按键帽121的高度逐渐升高。既多行键帽的高度由键帽结构的后侧至键帽结构的前侧逐渐升高。这样在用户手指由后侧向前移时,有利于减小了手指落下时的高度差;在用户手指由前侧向后移时,有利于减小了手指提升时的高度差,这样使得手指在换行时更加轻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键帽结构还具有控制键区3,控制键区3位于右手区12远离左手区11的一侧;键帽结构还包括多行第三按键帽31,多行第三按键帽31并排设置于控制键区3。这样能够与键盘上的控制按键相匹配,满足键盘控制需求。可选地,第三按键帽31的顶面呈矩形。第三按键帽31的顶面可以是呈方形。这样能够使得控制键区3的形状呈矩形,且保障多行第三按键帽31排列整齐、紧凑,便于用户快速定位。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键帽结构还具有数字键区4,数字键区4位于右手区12远离左手区11的一侧;键帽结构还包括多行第四按键帽41,多行第四按键帽41并排设置于数字键区4,这样能够与键盘上的数字按键相匹配,满足键盘数字输入的需求。可选地,第四按键帽41呈矩形。第四按键帽41可以是方形。这样能够使得数字键区4的形状呈矩形,且保障多行第四按键帽41排列整齐、紧凑,便于用户快速定位。
可选地,请参阅图1及图2,数字键区4位于右手区12远离左手区11的一侧,控制键区3位于右手区12与数字键区4之间,这样能够满足用户的输入习惯,且能够使得整个键帽结构的长度和宽度适宜,有利于减小用户手指、手腕和手臂的活动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键盘,请参阅图1、图2及图5,键盘包括壳体5、电路板6和多个按键开关7,电路板6安装于壳体5内,各按键开关7安装于电路板6上;键盘还包括键帽结构,键帽结构与按键开关7相连。通过采用上述的键帽结构,有利于减小用户打字时手腕的摆动幅度,防止用户长时间打字导致手腕疲劳或疼痛。
可选地,壳体5内设有按键板70,各按键开关7的一端与按键板70相连,键帽结构与按键开关7的另一端相连。这样便于按键开关7的定位,便于装配。
可选地,壳体5包括上壳51和下壳52,上壳52与下壳51扣合;上壳5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各通孔与按键开关7的位置相对应。这样可以在键帽结构上设置连接结构伸入通孔内,以实现键帽结构与多个按键开关7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键帽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主键区,所述主键区分为左手区和右手区;所述键帽结构包括并排设置于所述左手区的多行第一按键帽和并排设置于所述右手区的多行第二按键帽,各所述第一按键帽的顶面呈四边形,各所述第一按键帽的顶面由所述左手区的后侧至所述左手区的前侧呈朝向靠近所述右手区一侧偏移设置;各所述第二按键帽的顶面呈四边形,各所述第二按键帽顶面由所述右手区的后侧至所述右手区的前侧呈朝向靠近所述左手区一侧偏移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帽的顶面呈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二按键帽的顶面呈平行四边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帽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行所述第一按键帽与相邻一行所述第二按键帽设置呈直线排列状;所述右手区还设有分别位于各行所述第二按键帽靠近所述左手区一端的分界按键帽,所述分界按键帽与相邻一行所述第二按键帽设置呈直线排列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界按键帽的顶面呈梯形,且所述分界按键帽的顶面靠近相邻所述第一按键帽的侧边与相邻所述第一按键帽的顶面的侧边平行,所述分界按键帽的顶面靠近相邻所述第二按键帽的侧边与相邻所述第二按键帽的顶面的侧边平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结构还具有位于所述左手区前侧的左分区和位于所述右手区前侧的右分区;所述键帽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左分区的多个第一键帽和设置于所述右分区的多个第二键帽,多个所述第一键帽沿所述左分区长度方向布局,多个所述第二键帽沿所述右分区长度方向布局;各所述第一键帽的顶面呈平行四边形,且各所述第一键帽的顶面由所述左分区的后侧至所述左分区的前侧呈朝向靠近所述右分区的一侧偏移设置;各所述第二键帽的顶面呈平行四边形,且各所述第二键帽的顶面由所述右分区的后侧至所述右分区的前侧呈朝向靠近所述左分区的一侧偏移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左分区远离所述右分区一端的第三键帽和位于所述左分区另一端的第四键帽,多个所述第一键帽位于所述第三键帽与所述第四键帽之间;所述第三键帽的顶面上靠近相邻所述第一键帽的侧边与相邻所述第一键帽的顶面的侧边平行,所述第三键帽的顶面上远离所述第一键帽的侧边沿所述左分区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四键帽的顶面上靠近相邻所述第一键帽的侧边与相邻所述第一键帽的顶面的侧边平行,所述第四键帽的顶面上远离所述第一键帽的侧边沿所述左分区宽度方向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右分区远离所述左分区一端的第五键帽和位于所述右分区另一端的第六键帽,多个所述第二键帽位于所述第五键帽与所述第六键帽之间;所述第五键帽的顶面上靠近相邻所述第二键帽的侧边与相邻所述第二键帽的顶面的侧边平行,所述第五键帽的顶面上远离所述第二键帽的侧边沿所述右分区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六键帽的顶面上靠近相邻所述第二键帽的侧边与相邻所述第二键帽的顶面的侧边平行,所述第六键帽的顶面上远离所述第二键帽的侧边沿所述右分区宽度方向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结构,其特征在于:由所述主键区的后侧至所述主键区的前侧:多行所述第一按键帽的高度逐渐升高,多行所述第二按键帽的高度逐渐升高。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键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结构还具有位于所述右手区远离所述左手区一侧的控制键区和位于所述控制键区远离所述右手区一侧的数字键区,所述键帽结构还包括并排设置于所述控制键区的多行第三按键帽,所述键帽结构还包括并排设置于所述数字键区的多行第四按键帽。
10.键盘,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和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键帽结构,所述键帽结构与所述按键开关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15150.3U CN215266040U (zh) | 2021-04-20 | 2021-04-20 | 键帽结构及键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15150.3U CN215266040U (zh) | 2021-04-20 | 2021-04-20 | 键帽结构及键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66040U true CN215266040U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9509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815150.3U Active CN215266040U (zh) | 2021-04-20 | 2021-04-20 | 键帽结构及键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6604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827016A (zh) * | 2024-03-06 | 2024-04-05 | 深圳市黑爵同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人体工学键盘的键帽排布方法 |
-
2021
- 2021-04-20 CN CN202120815150.3U patent/CN21526604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827016A (zh) * | 2024-03-06 | 2024-04-05 | 深圳市黑爵同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人体工学键盘的键帽排布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96779B (zh) | 具有波浪形键高度变化以适应自然手指位置的弯曲键盘 | |
CN215266040U (zh) | 键帽结构及键盘 | |
TWI820390B (zh) | 鍵盤觸控電極模組及觸控鍵盤 | |
US20110002724A1 (en) | Pillow Keycap for a Keyboard | |
MXPA02000140A (es) | Tecla de localizacion para un teclado o teclado numerico. | |
US10496201B2 (en) | Touch input device | |
CN115373521A (zh) | 一种人体工学键盘 | |
JPH044338Y2 (zh) | ||
US20040069600A1 (en) | Keyboard 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200959111Y (zh) | 一种更符合人体工程的计算机通用键盘 | |
US20120103772A1 (en) | Operation key and terminal device | |
WO2008119236A1 (fr) | Dispositif du type souris | |
CN111192779A (zh) | 组合键键盘 | |
CN217506494U (zh) | 一种分体式键盘 | |
KR200164473Y1 (ko) | 개선형 키보드 | |
CN215068145U (zh) | 一种游戏键盘 | |
CN213069747U (zh) | 一种人体工学键盘 | |
CN2426182Y (zh) | 电子计算机键盘 | |
JPS62173512A (ja) | キ−ボ−ド | |
CN202003310U (zh) | 一种新型移动设备立体键盘 | |
CN216249161U (zh) | 一种具有行间高度差的键盘 | |
JPH1020979A (ja) | キーボード装置 | |
CN215416593U (zh) | 一种人体工学键盘 | |
KR100341969B1 (ko) | 속기키보드 | |
CN213365477U (zh) | 一种智能数位绘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