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1313U - 换热器和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和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61313U
CN215261313U CN202121033963.3U CN202121033963U CN215261313U CN 215261313 U CN215261313 U CN 215261313U CN 202121033963 U CN202121033963 U CN 202121033963U CN 215261313 U CN215261313 U CN 215261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shell
water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339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世贤
巴喜亮
张杰宁
梁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339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61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61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61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和热水器。其中,换热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二壳体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风道;出风部,出风部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壳体凸出于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出风部与风道相连通;进风部,位于第二壳体凸出于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的部分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处,且进风部与风道相连通;换热管路,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内,换热管路能够与风道换热。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出风部的设置位置,进风部靠近出风部,即,出风部位于热水器的中部,增大了换热器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增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进而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换热器和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和一种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燃气热水器的顶部排烟,燃气热水器的换热器的排烟口位于远离换热器的吸烟口的一侧,如,排烟口靠近燃气热水器的侧壁。该设置具有外观不协调,安装困难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热水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二壳体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风道;出风部,出风部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壳体凸出于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出风部与风道相连通;进风部,位于第二壳体凸出于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的部分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处,且进风部与风道相连通;换热管路,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内,换热管路能够与风道换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出风部、进风部和换热管路。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连接,第二壳体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壳体的周侧壁,出风部与第二壳体凸出于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或者出风部的一部分与第二壳体凸出于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出风部的设置位置,进风部靠近出风部,且出风部远离第一壳体背离进风部的一侧,换热器与热水器的其他器件(如,风机组件)装配时,换热器的进风部与风机组件相连接,出风部位于热水器的中部。该设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因出风部靠近热水器的侧壁,而导致热水器外观不协调,安装困难的问题。且该设置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直筒型的换热器,在保证换热器与热水器的其他器件装配的有效性的同时,增大了换热器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增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进而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热水器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气流(如,烟气)通过进风部进入到风道内。由于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内,故而换热管路中的冷水能够与风道内的高温烟气换热,利用高温烟气加热换热管路中的冷水,起到预热冷水的作用,有利于提升使用换热器的热水器的热效率,减少热损失。同时,高温烟气换热后温度会降低,一部分烟气会冷凝成水珠,另一部分烟气会由出风部排出换热器,即,减少了由出风部排出换热器的烟气量,减少热水器向外界环境中的烟气排放量,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
进一步地,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内,风道内分布有高温烟气,该设置使得高温烟气可以与换热管路全面且直接接触,缩短了换热管路中的冷水与高温烟气的换热距离,以使得换热管路不同位置处冷水均可与高温烟气有效换热,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减小热量损失。同时,该设置在保证换热器的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对换热器内部空间的占用率,有利于减小换热器的尺寸,可实现换热器的轻薄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出风部与进风部位于第一壳体的相邻两侧,且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进风部和出风部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进风部、出风部和换热管路的配合结构,使得出风部与进风部位于第一壳体的相邻两侧,风道内的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进风部和出风部之间,该设置延长了由进风部流向出风部的高温烟气的流动路径,保证了高温烟气与换热管路的有效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了换热管路内的冷水与高温烟气的换热面积,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进风部为进风管,进风管自第一壳体的周侧壁向远离第一壳体的方向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风部为进风管,且使进风管自第一壳体的周侧壁向远离第一壳体的方向延伸,烟气经过进风管进入风道内,减少了气流的折转,减小了气流的流动损失,使得更多的能量转化为动压,可提高了烟气量,避免因速度能过大导致气流的流动损失大,气动性能差,减小进入风道内的烟气量的情况发生。进风管为连续的流道,连续的流道具有集流的作用,减少了气流流动分离、脱流、旋涡等现象的出现的频次,可降低产品的运行噪声,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进风管背离第一壳体的一侧端面与第二壳体的周侧壁位于同一平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进风管、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配合结构,使得进风管背离第一壳体的一侧端面与第二壳体的周侧壁位于同一平面,该设置合理利用了第二壳体凸出于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的部分与第一壳体的周侧壁之间的空间,在保证进风管导流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的同时,避免因进风管外露出第二壳体的周侧壁而增大换热器所占的空间的情况发生,便于热水器的其他器件的合理布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管路位于风道内的部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位于第二壳体凸出于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的部分内,第二管路位于第一壳体的底部和第二壳体的顶部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管路位于风道内的部分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相连接。通过合理设置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管路位于第二壳体凸出于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的部分内,第二管路位于第一壳体的底部和第二壳体的顶部之间。也就是说,该设置合理利用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合围出的风道的结构,使得换热管路分布于风道的各个位置处,有利于增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进而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导流结构,位于风道内,导流结构用于将由进风部进入风道的气流导流至远离出风部的位置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导流结构,使得导流结构位于风道内,利用导流结构将由进风部进入风道的气流导流至远离出风部的位置处。即,导流结构具有改变由进风部流入风道内的气流在风道内的流动路径的作用,使得由进风部流入的高温烟气被导流至远离出风部的位置处,以延长高温烟气在风道内的流动路径,进而保证高温烟气与换热管路的有效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了换热管路内的冷水与高温烟气的换热面积,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若由进风部进入风道内的烟气直接流向出风部,那么就会缩短高温烟气的流动路径,这样,高温烟气无法与换热管路中的冷水有效接触,就会导致换热效率被降低。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流结构为导流板;沿出风部至进风部的方向,导流板位于进风部的上方,导流板的一部分自进风部向背离进风部的方向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导流结构与进风部的配合结构,使得导流结构为导流板,导流板位于进风部的上方,且导流板的一部分自进风部向背离进风部的方向延伸。气流通过进风部流入风道内,由于导流板的作用,气流不会向出风部方向流动,而会被导向至远离出风部的位置处,以延长高温烟气在风道内的流动路径,使得高温烟气与换热管路充分接触,以提升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壳体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与风道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还设有排水口,且使排水口与风道连通。风道内的高温烟气与换热管路换热后温度会降低,高温烟气换热后温度会降低,一部分烟气会冷凝成水珠,即,减少了由出风部排出换热器的烟气量,减少向外界环境中的烟气排放量,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另外,冷凝后形成的冷凝水会从换热管路的外壁面滑流下来,进而通过排水口排出换热器。该设置可保证换热器内部的干燥性,避免因为在换热器内产生大量冷凝水,使热水器在长期湿冷的状况下滋生细菌,给用户带来健康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液位检测装置,设于第一壳体;沿出风部至进风部的方向,液位检测装置位于排水口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液位检测装置,使得液位检测装置设于第一壳体,利用液位检测装置来检测风道内的冷凝水液位,以了解换热器内部的积水情况,为后续热水器控制换热器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另外,可通过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来确定排水口是否堵塞。若排水口被堵塞,则风道内的冷凝水液位就会逐渐升高;若排水口未被堵塞,则风道内的冷凝水的液位较稳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液位检测装置还包括:多个检测部,多个检测部间隔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位检测装置还包括多个检测部,可利用多个检测部来检测风道内的液位。由于多个检测部间隔布置,可实现在多个位置检测风道内的冷凝水液位,可保证检测精度。另外,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控制多个检测部中的一部分工作,或是控制多个检测部全部工作,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另外,当多个检测部中的一个或几个损坏时,仍可利用其余的检测部检测液位,可保证换热器的正常使用,不会耽误热水器的正常使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管路位于风道内的部分包括多个相连接的折弯状管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换热管路的结构,使得换热管路位于风道内的部分包括多个折弯状管体,多个折弯状管体相连接。该结构设置大大加大了换热管路在风道内的长度,从而有利于增大换热管路与风道内的高温烟气的换热面积,在换热管路内逐步填充冷水的过程中,可保证调节换热管路内的冷水温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可行性,有利于提升使用换热器的热水器的热效率,减少热损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与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相连接,且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与风道相连通;换热管路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伸入第一连接管,出口端伸入第二连接管;换热器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能够密封进口端与第一连接管的连接处,及密封出口端与第二连接管的连接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并使换热管路的进口端伸入第一连接管,换热管路的出口端伸入第二连接管,冷水由换热管路的进口端流向换热管路的出口端。换热管路与热水器的其他组成器件相连接,该设置使得换热管路与其他器件的连接处位于换热器的壳体的外部,这样,不会占用风道的内部空间,且可避免换热管路与其他组成器件的连接处渗液至风道内的情况发生。
另外,换热器还包括密封件,利用密封件来密封换热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连接管的连接处,及密封出口端与第二连接管的连接处,以避免风道内的冷凝水由换热管路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连接处外泄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热水器,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水器因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换热器,因此具有上述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热水器还包括:主换热器,主换热器包括排烟口、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换热进口与换热管路的出口端相连通;烟罩,与排烟口相连通;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连通烟罩和进风部,风机组件位于换热器的周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热水器还包括主换热器、烟罩和风机组件。其中,主换热器的换热进口与换热器的出口端相连通,主换热器的排烟口与烟罩相连通,且风机组件连通烟罩和进风部。这样,热水器工作时,冷水经换热器换热后,再经主换热器换热,而后流出。
具体地,热水器工作时,主换热器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气流(如,烟气),依次流经烟罩、风机组件,并由换热器的进风部进入到风道内,冷水流入换热管路,换热管路中的冷水能够与风道内的高温烟气换热,利用高温烟气加热换热管路中的冷水,起到预热冷水的作用,而后经过换热器换热后的水流再流向主换热器换热。同时,高温烟气换热后温度会降低,一部分烟气会冷凝成水珠,另一部分烟气会由出风部排出换热器,即,减少了由出风部排出换热器的烟气量,减少向外界环境中的烟气排放量,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
也就是说,通过合理设置换热器和主换热器的配合结构,在提升热水器的加热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热水器外排的烟气量,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
进一步地,烟罩与主换热器的排烟口和风机组件相连接,烟罩具有导流及汇聚的作用,使得主换热器排出的烟气沿烟罩的内壁形成的流道流向风机组件。由主换热器的排烟口排出的烟气气流速度能较大,流过烟罩,能够减少气流的折转,减小气流的流动损失,使得更多的能量转化为动压,进而提高了风量,避免因速度能过大导致气流的流动损失大,气动性能差,减小出风风量的情况发生,同时烟罩还具有集流的作用,减少了气流流动分离、脱流、旋涡等现象的出现的频次,进而有利于降低产品的运行噪声。
进一步地,烟罩位于风机组件和主换热器的排烟口之间,该设置可避免主换热器排出的高温烟气直接作用于风机组件,而导致风机组件被烫损的情况发生,可在保证风机组件正常运转的同时保护风机组件,有利于延长风机组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风机组件位于换热器的周侧,且风机组件与进风部相连接,这样,换热器的出风部靠近风机组件,也即出风部位于热水器的中部。该设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因出风部靠近热水器的侧壁,而导致热水器外观不协调,安装困难的问题。且该设置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直筒型的换热器,在保证换热器与热水器的其他器件装配的有效性的同时,增大了换热器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增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进而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热水器还包括:进水管,与换热管路的进口端相连通;出水管,出水管与换热出口相连通;燃烧器,与主换热器相连接,主换热器位于燃烧器和烟罩之间;水泵,水泵与进水管的进口和出水管的出口相连通,水泵沿出水管的出口至进水管的进口方向单向导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水泵,使得水泵与进水管的进口和出水管的出口相连通,并使水泵沿出水管的出口至进水管的进口方向单向导通,这样,出水管的出口和进水管的进口之间形成循环回路,使得热水器具有预热功能,开启水泵,水泵会将出水管中的冷水抽回至进水管,而后由换热器及主换热器换热后再排出热水器,使得用户在任何一个用水点打开热水器,出来的水都是热水,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热水器需要放一段冷水后才出热水的问题,也即热水器具有零冷水即开即热功能。也就是说,当用户开启热水器的即开即热功能后,即可在短时间内使用热水洗浴,无需等待一定时间以将热水器内的冷水排出后再洗浴,该设置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燃烧器与主换热器相连接,主换热器位于燃烧器和烟罩之间,燃烧器工作以产生热量,主换热器吸收燃烧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与流经主换热器的水进行热量交换,以加热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热水器还包括:排水管,与换热器的排水口连接;水封器,与排水管相连接,水封器包括碱性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热水器还包括排水管和水封器。排水管与换热器的排水口连接,换热器工作以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排水管排出。由于水封器与排水管相连接,故而,冷凝水会流经水封器,冷凝水呈弱酸性,经过水封器,水封器中的碱性部会中和冷凝水,以改良冷凝水的酸碱性,减小排出的冷凝水对环境的影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水封器还包括:外桶,与排水管相连接,外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二管体位于第一管体的周侧,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排水管相连通,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与第二管体连通;内桶,内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第二管体内,第一管体的外壁与内桶的内壁之间合围出第一流道,内桶的外壁与第二管体的内壁之间合围出第二流道,第一流道连通第一管体和第二流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水封器还包括内桶和外桶,其中,外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通过合理设置内桶和外桶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管体的外壁与内桶的内壁之间合围出第一流道,内桶的外壁与第二管体的内壁之间合围出第二流道,并使第一流道连通第一管体和第二流道。也就是说,冷凝水依次流经第一管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后由内桶排出。该设置限定了冷凝水的流动路径,冷凝水流入水封器内,冷凝水达到一定量后,才会越过伸入外桶内部的内桶的端部流向第二流道,即在保证冷凝水排出的有效性的同时,可起到阻挡换热器内部的烟气通过排水管排出的作用,也即避免烟气借由排水管泄露,以保证热水器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具体地,内桶和外桶可拆装连接,该设置便于水封器的清理、清洁,可保证水封器的使用卫生性,避免滋生细菌,可实现水封器的重复利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内桶设置有导流孔和止挡部,导流孔与第二流道相连通,导流孔位于止挡部和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之间,且止挡部与第二管体的内壁相抵靠;水封器还包括密封部,密封部用于密封止挡部和第二管体的连接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内桶设置有导流孔,导流孔与第二流道相连通,这样,第二流道内的冷凝水会通过导流孔流入内桶,进而排出水封器。
进一步地,内桶还包括止挡部,导流孔位于止挡部和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之间,并利用密封件来密封止挡部与第二管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该设置限定了冷凝水的流动路径,避免冷凝水由第二流道直接外排出水封器,为避免烟气外泄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具体地,密封部为密封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热水器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换热器的液位检测装置相连接;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报警装置工作;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显示装置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热水器还包括控制装置和报警装置。其中,报警装置和换热器的液位检测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报警装置工作。如,当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风道内液位较高时,控制装置就会根据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报警装置工作以发出提醒,提醒用户注意热水器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需要检修热水器。该设置可保证热水器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显示装置,并使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当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风道内液位较高时,控制装置就会根据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显示装置工作以显示热水器当前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提醒用户注意,需要检修热水器。该设置可保证热水器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分解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水封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换热器,110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进风部,114出风部,116风道,126排水口,128第一连接管,130第二连接管,140换热管路,142第一管路,144第二管路,146进口端,148出口端,150导流结构,160液位检测装置,162检测部,170密封件,180螺母,200热水器,210进水管,220主换热器,230出水管,240水泵,250烟罩,260风机组件,270燃烧器,280排水管,290水封器,292外桶,294第一管体,296第二管体,298内桶,300第一流道,302第二流道,304导流孔,306止挡部,308密封部,310燃气比例阀,320控制装置,330水罐,340燃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和热水器200。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换热器100,换热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11、出风部114、进风部112和换热管路140,第二壳体111与第一壳体110相连接,第二壳体111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111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风道116,出风部114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出风部114与风道116相连通,进风部112位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与第一壳体110的连接处,且进风部112与风道116相连通,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116内,换热管路140能够与风道116换热。
详细地,换热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11、出风部114、进风部112和换热管路140。其中,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11相连接,第二壳体111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出风部114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或者出风部114的一部分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出风部114的设置位置,进风部112靠近出风部114,且出风部114远离第一壳体110背离进风部112的一侧,换热器100与热水器200的其他器件(如,风机组件260)装配时,换热器100的进风部112与风机组件260相连接,出风部114位于热水器200的中部。该设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因出风部靠近热水器的侧壁,而导致热水器外观不协调,安装困难的问题。且该设置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直筒型的换热器,在保证换热器100与热水器200的其他器件装配的有效性的同时,增大了换热器100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增大换热器100的换热面积,进而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热水器200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气流(如,烟气)通过进风部112进入到风道116内。由于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116内,故而换热管路140中的冷水能够与风道116内的高温烟气换热,利用高温烟气加热换热管路140中的冷水,起到预热冷水的作用,有利于提升使用换热器100的热水器200的热效率,减少热损失。同时,高温烟气换热后温度会降低,一部分烟气会冷凝成水珠,另一部分烟气会由出风部114排出换热器100,即,减少了由出风部114排出换热器100的烟气量,减少热水器200向外界环境中的烟气排放量,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
进一步地,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116内,风道116内分布有高温烟气,该设置使得高温烟气可以与换热管路140全面且直接接触,缩短了换热管路140中的冷水与高温烟气的换热距离,以使得换热管路140不同位置处冷水均可与高温烟气有效换热,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减小热量损失。同时,该设置在保证换热器100的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对换热器100内部空间的占用率,有利于减小换热器100的尺寸,可实现换热器100的轻薄化。
其中,如图2中的箭头指示了烟气的流动路线。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116内的换热管路140的一部分位于进风部112和出风部114之间。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风道116内的换热管路140全部位于进风部112和出风部114之间。
具体地,换热管路140为不锈钢管。不锈钢管具有导热系数高、容易加工、材料常见、成本低的优点,适于快速与储能部交换热量。具体地,换热管路140为304不锈钢管。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换热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11、出风部114、进风部112和换热管路140,第二壳体111与第一壳体110相连接,第二壳体111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111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风道116,出风部114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出风部114与风道116相连通,进风部112位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与第一壳体110的连接处,且进风部112与风道116相连通,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116内,换热管路140能够与风道116换热。
进一步地,出风部114与进风部112位于第一壳体110的相邻两侧,且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进风部112和出风部114之间。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进风部112、出风部114和换热管路140的配合结构,使得出风部114与进风部112位于第一壳体110的相邻两侧,风道116内的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进风部112和出风部114之间,该设置延长了由进风部112流向出风部114的高温烟气的流动路径,保证了高温烟气与换热管路140的有效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了换热管路140内的冷水与高温烟气的换热面积,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出风部114与进风部112位于第一壳体110的同一侧。
实施例3: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换热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11、出风部114、进风部112和换热管路140,第二壳体111与第一壳体110相连接,第二壳体111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111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风道116,出风部114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出风部114与风道116相连通,进风部112位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与第一壳体110的连接处,且进风部112与风道116相连通,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116内,换热管路140能够与风道116换热。
进一步地,进风部112为进风管,进风管自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向远离第一壳体110的方向延伸。
详细地,进风部112为进风管,且使进风管自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向远离第一壳体110的方向延伸,烟气经过进风管进入风道116内,减少了气流的折转,减小了气流的流动损失,使得更多的能量转化为动压,可提高了烟气量,避免因速度能过大导致气流的流动损失大,气动性能差,减小进入风道116内的烟气量的情况发生。进风管为连续的流道,连续的流道具有集流的作用,减少了气流流动分离、脱流、旋涡等现象的出现的频次,可降低产品的运行噪声,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进风管背离第一壳体110的一侧端面与第二壳体111的周侧壁位于同一平面。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进风管、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11的配合结构,使得进风管背离第一壳体110的一侧端面与第二壳体111的周侧壁位于同一平面,该设置合理利用了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之间的空间,在保证进风管导流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的同时,避免因进风管外露出第二壳体111的周侧壁而增大换热器100所占的空间的情况发生,便于热水器200的其他器件的合理布局。
实施例4: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换热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11、出风部114、进风部112和换热管路140,第二壳体111与第一壳体110相连接,第二壳体111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111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风道116,出风部114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出风部114与风道116相连通,进风部112位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与第一壳体110的连接处,且进风部112与风道116相连通,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116内,换热管路140能够与风道116换热。
进一步地,换热管路140位于风道116内的部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管路142和第二管路144,第一管路142位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内,第二管路144位于第一壳体110的底部和第二壳体111的顶部之间。
详细地,换热管路140位于风道116内的部分包括第一管路142和第二管路144,第一管路142和第二管路144相连接。通过合理设置第一管路142、第二管路144、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11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管路142位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内,第二管路144位于第一壳体110的底部和第二壳体111的顶部之间。也就是说,该设置合理利用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11之间合围出的风道116的结构,使得换热管路140分布于风道116的各个位置处,有利于增大换热器100的换热面积,进而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实施例5: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换热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11、出风部114、进风部112和换热管路140,第二壳体111与第一壳体110相连接,第二壳体111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111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风道116,出风部114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出风部114与风道116相连通,进风部112位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与第一壳体110的连接处,且进风部112与风道116相连通,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116内,换热管路140能够与风道116换热。
进一步地,换热器100还包括:导流结构150,位于风道116内,导流结构150用于将由进风部112进入风道116的气流导流至远离出风部114的位置处。
详细地,通过设置导流结构150,使得导流结构150位于风道116内,利用导流结构150将由进风部112进入风道116的气流导流至远离出风部114的位置处。即,导流结构150具有改变由进风部112流入风道116内的气流在风道116内的流动路径的作用,使得由进风部112流入的高温烟气被导流至远离出风部114的位置处,以延长高温烟气在风道116内的流动路径,进而保证高温烟气与换热管路140的有效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了换热管路140内的冷水与高温烟气的换热面积,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若由进风部112进入风道116内的烟气直接流向出风部114,那么就会缩短高温烟气的流动路径,这样,高温烟气无法与换热管路140中的冷水有效接触,就会导致换热效率被降低。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导流结构150为导流板;沿出风部114至进风部112的方向,导流板位于进风部112的上方,导流板的一部分自进风部112向背离进风部112的方向延伸。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导流结构150与进风部112的配合结构,使得导流结构150为导流板,导流板位于进风部112的上方,且导流板的一部分自进风部112向背离进风部112的方向延伸。气流通过进风部112流入风道116内,由于导流板的作用,气流不会向出风部114方向流动,而会被导向至远离出风部114的位置处,以延长高温烟气在风道116内的流动路径,使得高温烟气与换热管路140充分接触,以提升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板上设置有导流孔304,烟气可通过导流孔304流向出风部114。
具体地,导流板弯折布置,导流板的一部分插入换热管路140中。
实施例6: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换热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11、出风部114、进风部112和换热管路140,第二壳体111与第一壳体110相连接,第二壳体111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111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风道116,出风部114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出风部114与风道116相连通,进风部112位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与第一壳体110的连接处,且进风部112与风道116相连通,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116内,换热管路140能够与风道116换热。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10设置有排水口126,排水口126与风道116连通。
详细地,第一壳体110还设有排水口126,且使排水口126与风道116连通。风道116内的高温烟气与换热管路140换热后温度会降低,高温烟气换热后温度会降低,一部分烟气会冷凝成水珠,即,减少了由出风部114排出换热器100的烟气量,减少向外界环境中的烟气排放量,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另外,冷凝后形成的冷凝水会从换热管路140的外壁面滑流下来,进而通过排水口126排出换热器100。该设置可保证换热器100内部的干燥性,避免因为在换热器100内产生大量冷凝水,使热水器200在长期湿冷的状况下滋生细菌,给用户带来健康问题。
进一步地,换热器100还包括液位检测装置160,液位检测装置160设于第一壳体110;沿出风部114至进风部112的方向,液位检测装置160位于排水口126的上方。
其中,通过设置液位检测装置160,使得液位检测装置160设于第一壳体110,利用液位检测装置160来检测风道116内的冷凝水液位,以了解换热器100内部的积水情况,为后续热水器200控制换热器100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另外,可通过液位检测装置160的检测信号来确定排水口126是否堵塞。若排水口126被堵塞,则风道116内的冷凝水液位就会逐渐升高;若排水口126未被堵塞,则风道116内的冷凝水的液位较稳定。
进一步地,液位检测装置160还包括:多个检测部162,多个检测部162间隔布置。
其中,液位检测装置160还包括多个检测部162,可利用多个检测部162来检测风道116内的液位。由于多个检测部162间隔布置,可实现在多个位置检测风道116内的冷凝水液位,可保证检测精度。另外,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控制多个检测部162中的一部分工作,或是控制多个检测部162全部工作,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另外,当多个检测部162中的一个或几个损坏时,仍可利用其余的检测部162检测液位,可保证换热器100的正常使用,不会耽误热水器200的正常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检测部162至第一壳体110的底壁的距离均相等。即,可利用多个检测部162检测同一液位。这样,多个检测部162中的一个或几个损坏时,仍可利用其余的检测部162检测液位,可保证换热器100的正常使用,不会耽误热水器200的正常使用。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壳体110的底壁至顶壁的方向,多个检测部162间隔布置。通过设置多个检测部162的分布位置,使得沿第一壳体110的底壁至顶壁的方向,多个检测部162间隔布置,这样,位置较低的检测部162来检测低液位,位置较高的检测部162来检测高液位。即,利用多个检测部162检测不同的液位。如,低液位为换热器100正常工作时的液位,高液位为排水口126堵塞时的警戒液位。该设置为后续调整换热器100的工作状态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实施例7: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换热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11、出风部114、进风部112和换热管路140,第二壳体111与第一壳体110相连接,第二壳体111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111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风道116,出风部114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出风部114与风道116相连通,进风部112位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与第一壳体110的连接处,且进风部112与风道116相连通,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116内,换热管路140能够与风道116换热。
进一步地,换热管路140位于风道116内的部分包括多个相连接的折弯状管体。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换热管路140的结构,使得换热管路140位于风道116内的部分包括多个折弯状管体,多个折弯状管体相连接。该结构设置大大加大了换热管路140在风道116内的长度,从而有利于增大换热管路140与风道116内的高温烟气的换热面积,在换热管路140内逐步填充冷水的过程中,可保证调节换热管路140内的冷水温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可行性,有利于提升使用换热器100的热水器200的热效率,减少热损失。
实施例8: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换热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11、出风部114、进风部112和换热管路140,第二壳体111与第一壳体110相连接,第二壳体111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111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风道116,出风部114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出风部114与风道116相连通,进风部112位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与第一壳体110的连接处,且进风部112与风道116相连通,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116内,换热管路140能够与风道116换热。
进一步地,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28和第二连接管130,第一连接管128和第二连接管130均与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相连接,且第一连接管128和第二连接管130均与风道116相连通;换热管路140包括进口端146和出口端148,进口端146伸入第一连接管128,出口端148伸入第二连接管130;换热器100还包括密封件170,密封件170能够密封进口端146与第一连接管128的连接处,及密封出口端148与第二连接管130的连接处。
详细地,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28和第二连接管130,并使换热管路140的进口端146伸入第一连接管128,换热管路140的出口端148伸入第二连接管130,冷水由换热管路140的进口端146流向换热管路140的出口端148。换热管路140与热水器200的其他组成器件相连接,该设置使得换热管路140与其他器件的连接处位于换热器100的壳体的外部,这样,不会占用风道116的内部空间,且可避免换热管路140与其他组成器件的连接处渗液至风道116内的情况发生。
另外,换热器100还包括密封件170,利用密封件170来密封换热管路140的进口端146与第一连接管128的连接处,及密封出口端148与第二连接管130的连接处,以避免风道116内的冷凝水由换热管路140与第一连接管128和第二连接管130的连接处外泄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密封件170为密封圈,密封圈的材质为橡胶。
实施例9: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热水器200,包括:如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水器200包括如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换热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11、出风部114、进风部112和换热管路140。其中,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11相连接,第二壳体111的一部分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出风部114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或者出风部114的一部分与第二壳体111凸出于第一壳体110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出风部114的设置位置,进风部112靠近出风部114,且出风部114远离第一壳体110背离进风部112的一侧,换热器100与热水器200的其他器件(如,风机组件260)装配时,换热器100的进风部112与风机组件260相连接,出风部114位于热水器200的中部。该设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因出风部靠近热水器的侧壁,而导致热水器外观不协调,安装困难的问题。且该设置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直筒型的换热器,在保证换热器100与热水器200的其他器件装配的有效性的同时,增大了换热器100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增大换热器100的换热面积,进而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热水器200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气流(如,烟气)通过进风部112进入到风道116内。由于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116内,故而换热管路140中的冷水能够与风道116内的高温烟气换热,利用高温烟气加热换热管路140中的冷水,起到预热冷水的作用,有利于提升使用换热器100的热水器200的热效率,减少热损失。同时,高温烟气换热后温度会降低,一部分烟气会冷凝成水珠,另一部分烟气会由出风部114排出换热器100,即,减少了由出风部114排出换热器100的烟气量,减少热水器200向外界环境中的烟气排放量,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
进一步地,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116内,风道116内分布有高温烟气,该设置使得高温烟气可以与换热管路140全面且直接接触,缩短了换热管路140中的冷水与高温烟气的换热距离,以使得换热管路140不同位置处冷水均可与高温烟气有效换热,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减小热量损失。同时,该设置在保证换热器100的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对换热器100内部空间的占用率,有利于减小换热器100的尺寸,可实现换热器100的轻薄化。
其中,图5中的箭头指示了燃气的流动方向、冷凝水的排出方向、冷水进入换热器100的方向、热水流出热水器200的方向及废气排出热水器200的方向。
实施例10: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实施例10提供了一种热水器200,包括:如实施例1至实施例8中的任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热水器200还包括主换热器220、烟罩250和风机组件260,主换热器220包括排烟口、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换热进口与换热管路140的出口端148相连通,烟罩250与排烟口相连通,风机组件260连通烟罩250和进风部112,风机组件260位于换热器100的周侧。
详细地,热水器200还包括主换热器220、烟罩250和风机组件260。其中,主换热器220的换热进口与换热器100的出口端148相连通,主换热器220的排烟口与烟罩250相连通,且风机组件260连通烟罩250和进风部112。这样,热水器200工作时,冷水经换热器100换热后,再经主换热器220换热,而后流出。
具体地,热水器200工作时,主换热器220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气流(如,烟气),依次流经烟罩250、风机组件260,并由换热器100的进风部112进入到风道116内,冷水流入换热管路140,换热管路140中的冷水能够与风道116内的高温烟气换热,利用高温烟气加热换热管路140中的冷水,起到预热冷水的作用,而后经过换热器100换热后的水流再流向主换热器220换热。同时,高温烟气换热后温度会降低,一部分烟气会冷凝成水珠,另一部分烟气会由出风部114排出换热器100,即,减少了由出风部114排出换热器100的烟气量,减少向外界环境中的烟气排放量,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
也就是说,通过合理设置换热器100和主换热器220的配合结构,在提升热水器200的加热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热水器200外排的烟气量,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
另外,烟罩250与主换热器220的排烟口和风机组件260相连接,烟罩250具有导流及汇聚的作用,使得主换热器220排出的烟气沿烟罩250的内壁形成的流道流向风机组件260。由主换热器220的排烟口排出的烟气气流速度能较大,流过烟罩250,能够减少气流的折转,减小气流的流动损失,使得更多的能量转化为动压,进而提高了风量,避免因速度能过大导致气流的流动损失大,气动性能差,减小出风风量的情况发生,同时烟罩250还具有集流的作用,减少了气流流动分离、脱流、旋涡等现象的出现的频次,进而有利于降低产品的运行噪声。
另外,烟罩250位于风机组件260和主换热器220的排烟口之间,该设置可避免主换热器220排出的高温烟气直接作用于风机组件260,而导致风机组件260被烫损的情况发生,可在保证风机组件260正常运转的同时保护风机组件260,有利于延长风机组件260的使用寿命。
另外,风机组件260位于换热器100的周侧,且风机组件260与进风部112相连接,这样,换热器100的出风部114靠近风机组件260,也即出风部114位于热水器200的中部。该设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因出风部靠近热水器的侧壁,而导致热水器外观不协调,安装困难的问题。且该设置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直筒型的换热器,在保证换热器100与热水器200的其他器件装配的有效性的同时,增大了换热器100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增大换热器100的换热面积,进而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热水器200还包括进水管210、出水管230、燃烧器270和水泵240,进水管210与换热管路140的进口端146相连通,出水管230与换热出口相连通,燃烧器270与主换热器220相连接,主换热器220位于燃烧器270和烟罩250之间,水泵240与进水管210的进口和出水管230的出口相连通,水泵240沿出水管230的出口至进水管210的进口方向单向导通。
其中,通过设置水泵240,使得水泵240与进水管210的进口和出水管230的出口相连通,并使水泵240沿出水管230的出口至进水管210的进口方向单向导通,这样,出水管230的出口和进水管210的进口之间形成循环回路,使得热水器200具有预热功能,开启水泵240,水泵240会将出水管230中的冷水抽回至进水管210,而后由换热器100及主换热器220换热后再排出热水器200,使得用户在任何一个用水点打开热水器200,出来的水都是热水,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热水器需要放一段冷水后才出热水的问题,也即热水器200具有零冷水即开即热功能。也就是说,当用户开启热水器200的即开即热功能后,即可在短时间内使用热水洗浴,无需等待一定时间以将热水器200内的冷水排出后再洗浴,该设置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另外,燃烧器270与主换热器220相连接,主换热器220位于燃烧器270和烟罩250之间,燃烧器270工作以产生热量,主换热器220吸收燃烧器270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与流经主换热器220的水进行热量交换,以加热水。
实施例11: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9或实施例10的基础上,实施例11提供了一种热水器200,包括:如实施例1至实施例8中的任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热水器200还包括排水管280和水封器290,排水管280与换热器100的排水口126连接,水封器290与排水管280相连接,水封器290包括碱性部。
详细地,热水器200还包括排水管280和水封器290。排水管280与换热器100的排水口126连接,换热器100工作以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排水管280排出。由于水封器290与排水管280相连接,故而,冷凝水会流经水封器290,冷凝水呈弱酸性,经过水封器290,水封器290中的碱性部会中和冷凝水,以改良冷凝水的酸碱性,减小排出的冷凝水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地,碱性部包括石灰石,石灰石铺洒在水封器290内。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水封器290还包括内桶298和外桶292,外桶292与排水管280相连接,外桶292包括第一管体294和第二管体296,第二管体296位于第一管体294的周侧,第一管体294的一端与排水管280相连通,第一管体294的另一端与第二管体296连通,内桶298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第二管体296内,第一管体294的外壁与内桶298的内壁之间合围出第一流道300,内桶298的外壁与第二管体296的内壁之间合围出第二流道302,第一流道300连通第一管体294和第二流道302。
其中,水封器290还包括内桶298和外桶292,其中,外桶292包括第一管体294和第二管体296。通过合理设置内桶298和外桶292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管体294的外壁与内桶298的内壁之间合围出第一流道300,内桶298的外壁与第二管体296的内壁之间合围出第二流道302,并使第一流道300连通第一管体294和第二流道302。也就是说,冷凝水依次流经第一管体294、第一流道300、第二流道302后由内桶298排出。该设置限定了冷凝水的流动路径,冷凝水流入水封器290内,冷凝水达到一定量后,才会越过伸入外桶292内部的内桶298的端部流向第二流道302,即在保证冷凝水排出的有效性的同时,可起到阻挡换热器100内部的烟气通过排水管280排出的作用,也即避免烟气借由排水管280泄露,以保证热水器200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图6中的箭头指示了冷凝水的流动方向。
具体地,内桶298和外桶292可拆装连接,该设置便于水封器290的清理、清洁,可保证水封器290的使用卫生性,避免滋生细菌,可实现水封器290的重复利用。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内桶298设置有导流孔304和止挡部306,导流孔304与第二流道302相连通,导流孔304位于止挡部306和第一管体294的另一端之间,且止挡部306与第二管体296的内壁相抵靠;水封器290还包括密封部308,密封部308用于密封止挡部306和第二管体296的连接处。
其中,内桶298设置有导流孔304,导流孔304与第二流道302相连通,这样,第二流道302内的冷凝水会通过导流孔304流入内桶298,进而排出水封器290。
另外,内桶298还包括止挡部306,导流孔304位于止挡部306和第一管体294的另一端之间,并利用密封件170来密封止挡部306与第二管体296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该设置限定了冷凝水的流动路径,避免冷凝水由第二流道302直接外排出水封器290,为避免烟气外泄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具体地,密封部308为密封圈。
具体地,内桶298和外桶292可拆装连接,该设置便于水封器290的清理、清洁,可保证水封器290的使用卫生性,避免滋生细菌,可实现水封器290的重复利用。
具体地,内桶298和外桶292一体式连接,这样可以使得产品的整体结构简单化,降低产品的成本,且也有利于保证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12: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9至实施例11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12提供了一种热水器200,包括:如实施例1至实施例8中的任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热水器200还包括控制装置320和报警装置,控制装置320与换热器100的液位检测装置160相连接,报警装置与控制装置320相连接,控制装置320能够根据液位检测装置160的检测信号控制报警装置工作,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320相连接,控制装置320能够根据液位检测装置160的检测信号控制显示装置工作。
详细地,热水器200还包括控制装置320和报警装置。其中,报警装置和换热器100的液位检测装置160均与控制装置320相连接,控制装置320用于根据液位检测装置160的检测信号控制报警装置工作。如,当液位检测装置160检测到风道116内液位较高时,控制装置320就会根据液位检测装置160的检测信号,控制报警装置工作以发出提醒,提醒用户注意热水器200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需要检修热水器200。该设置可保证热水器200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显示装置,并使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320相连接,当液位检测装置160检测到风道116内液位较高时,控制装置320就会根据液位检测装置160的检测信号,控制显示装置工作以显示热水器200当前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提醒用户注意,需要检修热水器200。该设置可保证热水器200使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实施例13: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换热器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11、导流结构150、进风部112、出风部114、液位检测装置160、换热管路140(如,换热盘管)、螺母180及密封件170,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111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风道116。
烟气从进风部112进入风道116后,经导流结构150引导从风道116底部通过,由换热管路140中间和其他缝隙流过,冷水从换热管路140进水,通过换热管路140表面流动的烟气吸收换热,达到预热的目的。
当烟气降到一定的温度达到露点后会冷凝成水珠,从换热管路140的外表面滑流下来,通过第一壳体110上的排水口126排出。
当排水口126堵塞不顺畅时,冷凝水会不断增加,在风道116内水面升到液位检测装置160的检测部162处会形成短路,控制装置320根据液位检测装置160的检测信号控制热水器200停止工作,控制报警装置发出蜂鸣警告,及控制显示装置显示错误代码。
实施例14: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热水器200包括风机组件260、烟罩250、主换热器220、燃烧器270、换热器100、水泵240、控制装置320、燃气比例阀310、排水管280、水封器290、水罐330和燃气管340。
热水器200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第一,用户使用热水器200的热水功能时,冷水从进水管210进入,经过水流量传感器,水流量传感器将进水温度和流量信号反馈给控制装置320;控制装置320控制风机组件260开始工作,风压传感器接受到信号反馈给控制装置320,控制装置320控制燃气比例阀310开并开始点火,水流经过出水阀体检测到出水温度反馈到控制装置320,控制器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进行气流量控制,为用户输送稳定温度的热水。
第二,热水器200工作时,冷水先经过换热器100,换热器100的换热管路140为换热盘管(其中,换热盘管为波纹管),烟气从波纹管表面穿过,将热量传递给冷水,能够预热到一定温度,从而达到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第三,热水器200工作,烟气与波纹管不断换热,烟气温度达到露点温度时会产生冷凝水,聚集在风道116底部并从排水管280排出;冷凝水呈弱酸性,经过底部水封器290的酸碱中和后从热水器200流出;水封器290结构为下方进水上方流出,烟气不能够通过,避免烟气泄露。
第四,通过换热器100的出风部114位置调整居中,解决相关技术中换热器的出风部位置偏斜而造成外观不协调,安装困难等问题;与相关技术中直筒换热器相比,合理利用风机组件260与换热器100之间空间,增加换热面积,提升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出风部114的设置位置,进风部112靠近出风部114,且出风部114远离第一壳体110背离进风部112的一侧,换热器100与热水器200的其他器件(如,风机组件260)装配时,换热器100的进风部112与风机组件260相连接,出风部114位于热水器200的中部。该设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因出风部靠近热水器的侧壁,而导致热水器外观不协调,安装困难的问题。且该设置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直筒型的换热器,在保证换热器100与热水器200的其他器件装配的有效性的同时,增大了换热器100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增大换热器100的换热面积,进而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热水器200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气流(如,烟气)通过进风部112进入到风道116内。由于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116内,故而换热管路140中的冷水能够与风道116内的高温烟气换热,利用高温烟气加热换热管路140中的冷水,起到预热冷水的作用,有利于提升使用换热器100的热水器200的热效率,减少热损失。同时,高温烟气换热后温度会降低,一部分烟气会冷凝成水珠,另一部分烟气会由出风部114排出换热器100,即,减少了由出风部114排出换热器100的烟气量,减少热水器200向外界环境中的烟气排放量,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
进一步地,换热管路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116内,风道116内分布有高温烟气,该设置使得高温烟气可以与换热管路140全面且直接接触,缩短了换热管路140中的冷水与高温烟气的换热距离,以使得换热管路140不同位置处冷水均可与高温烟气有效换热,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减小热量损失。同时,该设置在保证换热器100的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对换热器100内部空间的占用率,有利于减小换热器100的尺寸,可实现换热器100的轻薄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周侧壁,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合围出风道;
出风部,所述出风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壳体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的部分相连接,所述出风部与所述风道相连通;
进风部,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处,且所述进风部与所述风道相连通;
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换热管路能够与所述风道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部与所述进风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相邻两侧,且所述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进风部和所述出风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部为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自所述第一壳体的周侧壁向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管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周侧壁位于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路位于所述风道内的部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周侧壁的部分内,所述第二管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流结构,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由所述进风部进入所述风道的气流导流至远离所述出风部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结构为导流板;
沿所述出风部至所述进风部的方向,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进风部的上方,所述导流板的一部分自所述进风部向背离所述进风部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风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液位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壳体;
沿所述出风部至所述进风部的方向,所述液位检测装置位于排水口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位检测装置还包括:多个检测部,所述多个检测部间隔布置;和/或
所述换热管路位于所述风道内的部分包括多个相连接的折弯状管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连接管;
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与所述风道相连通;
所述换热管路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口端伸入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出口端伸入所述第二连接管;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能够密封所述进口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连接处,及密封所述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处。
12.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换热器,所述主换热器包括排烟口、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所述换热进口与所述换热管路的出口端相连通;
烟罩,与所述排烟口相连通;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连通所述烟罩和所述进风部,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周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水管,与所述换热管路的进口端相连通;
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换热出口相连通;
燃烧器,与所述主换热器相连接,所述主换热器位于所述燃烧器和所述烟罩之间;
水泵,所述水泵与所述进水管的进口和所述出水管的出口相连通,所述水泵沿所述出水管的出口至所述进水管的进口方向单向导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水管,与所述换热器的排水口连接;
水封器,与所述排水管相连接,所述水封器包括碱性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器还包括:
外桶,与所述排水管相连接,所述外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周侧,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连通;
内桶,所述内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第二管体内,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与所述内桶的内壁之间合围出第一流道,所述内桶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之间合围出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流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桶设置有导流孔和止挡部,所述导流孔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所述导流孔位于所述止挡部和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之间,且所述止挡部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相抵靠;
所述水封器还包括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止挡部和所述第二管体的连接处。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换热器的液位检测装置相连接;
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工作;
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显示装置工作。
CN202121033963.3U 2021-05-14 2021-05-14 换热器和热水器 Active CN215261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33963.3U CN215261313U (zh) 2021-05-14 2021-05-14 换热器和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33963.3U CN215261313U (zh) 2021-05-14 2021-05-14 换热器和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61313U true CN215261313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55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33963.3U Active CN215261313U (zh) 2021-05-14 2021-05-14 换热器和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613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72214B2 (ja) 給湯器
KR20110062657A (ko) 온수기의 배관 연결구조
CN108344180A (zh) 一种冷凝式燃气采暖炉
CN215261313U (zh) 换热器和热水器
CN205402781U (zh) 一种波节管式的空气预热器
CN201129867Y (zh) 烟气冷凝式燃气热水器
CN215725293U (zh) 换热器和热水器
CN216694033U (zh) 燃气采暖热水炉的风压监测系统
CN115342660A (zh) 换热器和热水器
CN113945010A (zh) 燃气采暖热水炉的风压监测系统
CN209726502U (zh) 一种高效换热式天然气供热锅炉
CN209732159U (zh) 自动灵芝菇包高效节能杀菌装置
CN219693931U (zh) 一种热交换器、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CN219693968U (zh) 一种翅片、具有该翅片的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19693930U (zh) 一种带旁通管的热交换器、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CN219083808U (zh) 一种新型的脱硫装置用烟气脱白处理装置
CN213119282U (zh) 电壁挂炉
CN212746545U (zh) 一种新型燃气蒸汽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再利用系统
CN221015340U (zh) 一种热镀锌用废气处理装置
CN212806054U (zh) —种新型燃油热水锅炉
CN105020695A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水箱
CN208907685U (zh) 一种低氮冷凝壁挂炉
CN216550805U (zh) 一种利用烟气加热电镀水的系统
CN220624405U (zh) 冷凝器及热水器
CN211823269U (zh) 一种新型热风余热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