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7830U - 一种防尘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尘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57830U CN215257830U CN202121810589.3U CN202121810589U CN215257830U CN 215257830 U CN215257830 U CN 215257830U CN 202121810589 U CN202121810589 U CN 202121810589U CN 215257830 U CN215257830 U CN 2152578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gap
- dust cover
- clearance
- cas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尘结构及车辆,所述防尘结构包括分动器和防尘罩,分动器包括壳体和油封,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固定连接,第一壳体部开设有防尘槽,油封与第二壳体部固定连接,防尘罩分别与第二壳体部和油封间隔设置,防尘罩与第二壳体部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防尘罩与油封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连通。通过防尘罩阻挡了大部分的泥沙等异物直接进入油封所在位置;同时,通过在第一壳体部上设置防尘槽,使得落入防尘槽中的异物在颠簸运动的过程中又排向外界,减少了部分异物通过防尘罩与壳体之间的间隙进入油封所在位置的现象出现。从而,提升了防尘结构的防尘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尘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分动器作为重要部件之一,需要对分动器的油封进行防护,以防止异物,比如沙石、泥土等对油封造成损坏,避免渗油。
然而,现有的防尘结构直接在油封位置设置防尘罩,车辆在泥沙较多的工况下使用时,异物容易通过防尘罩与分动器壳体的间隙进入油封安装处,从而对油封造成损坏,出现渗油情况。
可见,现有技术中防尘结构存在防尘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尘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尘结构防尘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尘结构,包括分动器和防尘罩,所述分动器包括壳体和油封,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部开设有防尘槽,所述油封与所述第二壳体部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罩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部和所述油封间隔设置,所述防尘罩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所述防尘罩与所述油封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连通。
可选地,所述防尘罩在所述防尘槽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防尘槽部分重叠。
可选地,在所述防尘结构的断面中,所述防尘槽的开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一间隙所在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间隙包括第一子间隙和第二子间隙,所述第一子间隙通过所述第二子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连通,且所述第一子间隙与所述第二子间隙呈第一夹角设置;
所述防尘槽的开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子间隙所在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角为90度。
可选地,所述油封包括油封唇口,所述油封唇口朝向所述防尘罩设置。
可选地,所述油封唇口与所述防尘罩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油封唇口与所述防尘罩之间的距离为0至0.65毫米,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为0至1毫米。
可选地,所述防尘槽为U型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防尘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防尘结构,通过防尘罩阻挡了大部分的泥沙等异物直接进入油封所在位置;同时,通过在第一壳体部上设置防尘槽,使得落入防尘槽中的异物在颠簸运动的过程中又排向外界,减少了部分异物通过防尘罩与壳体之间的间隙进入油封所在位置的现象出现。从而,提升了防尘结构的防尘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结构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尘结构,包括分动器和防尘罩10,分动器包括壳体20和油封30,壳体20包括第一壳体部201和第二壳体部202,第一壳体部201和第二壳体部202固定连接,第一壳体部201开设有防尘槽40,油封30与第二壳体部202固定连接,防尘罩10分别与第二壳体部202和油封30间隔设置,防尘罩10与第二壳体部202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防尘罩10与油封30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连通。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分动器的壳体20上设置防尘罩10,使得防尘罩10分别与第二壳体部202和油封30间隔设置,以阻挡泥沙等异物进入油封30所在位置;同时,在第一壳体部201开设防尘槽40,利用车辆在颠簸运动过程中的震动将落入防尘槽40中的异物又排向外界,从而减少异物通过防尘罩10与第二壳体部202之间的第一间隙进入油封30所在位置的现象出现。进而,提升了防尘结构的防尘效果。
其中,分动器是一种齿轮传动系,其输入轴直接或通过万向传动装置与变速器的第二轴相联,输出轴则有若干,分别经万向传动装置与各驱动桥连接。
因此,分动器中有大量的润滑油,而油封30可以是一种密封件,用于润滑油的密封,不至于让润滑油渗漏。
然而,现有的防尘结构中,如图3所示,通常防尘罩与分动器壳体之间的间隙较大,泥沙等异物容易通过防尘罩与壳体的间隙进入油封30安装处,长时间会造成油封30失效;特别在越野车型中,由于在泥坑、沙坑中使用,泥沙等异物更容易进入油封30安装处,造成油封30损坏,从而出现润滑油渗漏,影响使用。可见,亟需一种防尘效果更佳的防尘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尘结构,具有更佳的防尘效果。
示例性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的一种场景,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可以应用的场景并不限于以下场景,以下场景只是为了方便理解,所给出的示例性的说明。
分动器的壳体20可以是分动器的外层结构,为其内部的齿轮等其他传动结构提供容置区域,并起到保护支撑作用。第一壳体部201和第二壳体部202可以是一体结构,第一壳体部201开设有防尘槽40,第二壳体部202与油封30固定连接,且防尘罩10分别与第二壳体部202和油封30间隔设置;
其中,第一壳体部201可以认为是壳体20上没有设置防尘罩10的区域,第二壳体部202可以认为是壳体20上被防尘罩10覆盖的区域,且在第二壳体部202上设置油封30,使得防尘罩10在油封30安装位置形成防护屏障;
在油封30的安装位置设置了防尘罩10后,防尘罩10形成的防护屏障可以阻挡大部分的泥沙等异物,由于安装防尘罩10需要考虑其装配间隙的要求,所以安装好防尘罩10后,防尘罩10分别与第二壳体部202和油封30间隔设置;这时,防尘罩10与第二壳体部202之间的间隙可以认为是第一间隙,防尘罩10与油封30之间的间隙可以认为是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可以连通的;
这样,在第一壳体部201开设有防尘槽40,防尘槽40通过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连通。在大部分的泥沙等异物被防尘罩10阻挡后,少部分的异物顺着防尘罩10外轮廓运动到第一间隙位置时,落入到防尘槽40中,利用车辆在颠簸运动过程中的震动将落入防尘槽40中的异物又排向外界,从而减少异物通过防尘罩10与第二壳体部202之间的第一间隙进入油封30所在位置(即第二间隙)的现象出现。进而,提升了防尘结构的防尘效果。
可选地,防尘罩10在防尘槽40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防尘槽40部分重叠。
在第一壳体部201开设有防尘槽40,且防尘槽40所在的平面可以认为是第一平面,防尘罩10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与防尘槽40部分重叠,这样,少部分的异物顺着防尘罩10外轮廓运动到第一间隙位置时,以确保落入到防尘槽40中,从而增强防尘效果。
防尘槽40的形状可以参见以下表述: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防尘槽40可以是凹槽。
作为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防尘槽40可以是U型槽。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将防尘槽40设计成U型槽,减少了由于落入防尘槽40中的泥沙等异物陷于槽中的夹缝,而导致不能及时从防尘槽40中排除的情况。U型槽内表面光滑,异物在落入U型槽后,能够迅速排出,增强防尘效果,同时,易于后续的维护和清理工作。
可选地,在防尘结构的断面中,防尘槽40的开口的朝向与第一间隙所在方向垂直。
泥沙等异物落入到防尘槽40后,由于防尘槽40的开口的朝向与第一间隙所在方向垂直,能够更好的利用车辆在颠簸运动过程中的震动直接将落入防尘槽40中的异物排向外界,进一步增强防尘结构的防尘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防尘结构的断面可以是分动器中防尘罩10、油封30以及壳体20所在位置的剖视图。
第一间隙可以参见以下表述: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防尘罩10分别与第二壳体部202和油封30间隔设置,防尘罩10与第二壳体部202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防尘罩10与油封30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连通。
作为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间隙包括第一子间隙和第二子间隙,第一子间隙通过第二子间隙与第二间隙连通,且第一子间隙与第二子间隙呈第一夹角设置;
防尘槽40的开口的朝向与第一子间隙所在方向垂直。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间隙可以包括第一子间隙和第二子间隙,第一子间隙的宽度可以是1毫米,第二子间隙的宽度可以是2毫米,第一子间隙与第二子间隙呈第一夹角设置,且第一子间隙的宽度小于第二子间隙的宽度,泥沙等异物难以通过第一子间隙进入,同时,第二子间隙的宽度又满足了防尘罩10装配过程中的间隙要求;
防尘槽40的开口的朝向与第一子间隙所在方向垂直,泥沙等异物落入到防尘槽40后,由于防尘槽40的开口的朝向与第一子间隙所在方向垂直,能够更好的利用车辆在颠簸运动过程中的震动直接将落入防尘槽40中的异物排向外界,进一步增强防尘结构的防尘效果。
其中,第一夹角可以是90度,此时,防尘罩10形成90的弯折,以确保分别与第一子间隙和第二子间隙间隔设置,由于第一子间隙上防尘罩10的防护作用,泥沙等异物不能直接溅入第二子间隙中,从而,增强了防尘罩10的防尘效果。
可选地,油封30包括油封唇口301,油封唇口301朝向防尘罩10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油封30可以是在第二间隙中,油封唇口301可以朝向防尘罩10在第二间隙中的内壁,以避免进入第一间隙的异物进一步进入壳体20内部;
其中,油封唇口301与防尘罩1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间隙的宽度;
其中,油封唇口301与防尘罩10之间的距离可以是0至0.65毫米,第一间隙的宽度可以是0至1毫米;
这样,防尘罩10分别与第二壳体部202和油封30间隔设置,以阻挡泥沙等异物进入油封30所在位置;同时,在第一壳体部201开设防尘槽40,利用车辆在颠簸运动过程中的震动将落入防尘槽40中的异物又排向外界,从而减少异物通过防尘罩10与第二壳体部202之间的第一间隙进入油封30所在位置的现象出现。而油封唇口301作为最后防线,在极端工况下,比如沙尘暴、泥石流等,无法避免的有异物经过防尘槽40和第一间隙来到第二间隙时,油封唇口301可以提供阻挡异物进一步进入壳体20内部的作用,从而,保护分动器内部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油封唇口301可以与油封30为一体结构,可以是沿油封30所在第二间隙的表面上朝向防尘罩10延伸的斜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防尘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防尘结构的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同样适应于该车辆的实施例中,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动器和防尘罩,所述分动器包括壳体和油封,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部开设有防尘槽,所述油封与所述第二壳体部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罩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部和所述油封间隔设置,所述防尘罩与所述第二壳体部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所述防尘罩与所述油封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在所述防尘槽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防尘槽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尘结构的断面中,所述防尘槽的开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一间隙所在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包括第一子间隙和第二子间隙,所述第一子间隙通过所述第二子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连通,且所述第一子间隙与所述第二子间隙呈第一夹角设置;
所述防尘槽的开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子间隙所在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包括油封唇口,所述油封唇口朝向所述防尘罩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唇口与所述防尘罩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唇口与所述防尘罩之间的距离为0至0.65毫米,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为0至1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槽为U型槽。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10589.3U CN215257830U (zh) | 2021-08-04 | 2021-08-04 | 一种防尘结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10589.3U CN215257830U (zh) | 2021-08-04 | 2021-08-04 | 一种防尘结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57830U true CN215257830U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9496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810589.3U Active CN215257830U (zh) | 2021-08-04 | 2021-08-04 | 一种防尘结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57830U (zh) |
-
2021
- 2021-08-04 CN CN202121810589.3U patent/CN2152578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1143397A (en) | Idler rollers | |
RU2464468C2 (ru) | Уплотнительный узел с бесконтактным лабиринтом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 |
CN101878381B (zh) | 变速器箱体 | |
CN215257830U (zh) | 一种防尘结构及车辆 | |
KR102108366B1 (ko) | 건설 기계의 주행 장치 | |
JP2000346205A (ja) | 土砂侵入防止用ラビリンスシール | |
CN103906938A (zh) | 运动引导装置 | |
CN201412512Y (zh) | 复合式油封 | |
JP2939924B2 (ja) | 走行減速機取付部のシール構造 | |
JP4687276B2 (ja) | 走行駆動装置のフローティングシール機構 | |
JPH0590051U (ja) | 土砂侵入防止ラビリンスの隙間減少機構 | |
US4305686A (en) | Offshore drilling platform protection device | |
CN210106442U (zh) | 防尘组件、万向传动组件及汽车 | |
CN215567822U (zh) | 一种变速器油封及具有其的变速器半轴密封装置 | |
JPS6135393Y2 (zh) | ||
WO2023132168A1 (ja) | 建設機械の下部走行体 | |
CN221347477U (zh) | 用于液压缸的导向套组件、液压缸和工程机械 | |
CN217874177U (zh) | 一种转向器、前置转向系统及车辆 | |
JP2012126312A (ja) | 車両用防水構造 | |
CN221347777U (zh) | 一种谐波减速机 | |
CN110872856A (zh) | 驱动装置、作业机械以及法兰 | |
CN218523014U (zh) | 花键润滑密封结构 | |
KR20200044291A (ko) | 이물질 유입이 방지되는 구동계 유닛 | |
JPS632694Y2 (zh) | ||
CN210218680U (zh) | 密封结构、行走机构及挖掘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