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7780U - 变速器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57780U
CN215257780U CN202121671881.1U CN202121671881U CN215257780U CN 215257780 U CN215257780 U CN 215257780U CN 202121671881 U CN202121671881 U CN 202121671881U CN 215257780 U CN215257780 U CN 215257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passage
oil duct
gear mechanism
planetary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718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峰
郑立朋
武红超
陈晓峰
唐广清
何岩青
郭明亮
吴茂柱
杨军军
刘航
王中彩
高金龙
王雪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eycomb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eycomb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eycomb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eycomb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718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57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57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57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器组件和车辆,变速器组件,包括:输入轴、太阳轮机构、行星轮机构和连接件。输入轴内限定出第一油道;太阳轮机构的转动轴可转动地设在输入轴上,太阳轮机构具有第二油道,第二油道与第一油道连通;行星轮机构的行星齿轮与太阳轮机构的太阳轮啮合,行星轮机构具有第三油道;连接件连接套设在转动轴上,连接件具有沿其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过油孔,过油孔连通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组件,通过设置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并设置连接件,在连接件上设置连通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的过油孔,从而将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连接起来,提高了润滑油液的利用率,使润滑系统的布局结构更合理。

Description

变速器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速器组件和具有该变速器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AT(Auto Transmission)变速箱是整车常用的自动变速器种类之一,有着换挡平顺性好,适用面广,技术成熟等优点。油液能够对变速器进行有效润滑,带走摩擦表面的杂质和热量,起到清洗、冷却、防锈和减振缓冲的作用,从而保证变速器正常工作,提高变速器的寿命。现有技术中,变速器润滑系统设计复杂,冷却润滑油液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变速器组件,润滑系统布局结构简单、紧凑,在冷却润滑油液实现对行星排润滑的同时还可以润滑一些支撑轴承,有效提高了冷却润滑油液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变速器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变速器组件,包括:输入轴,所述输入轴内限定出第一油道;太阳轮机构,所述太阳轮机构的转动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太阳轮机构具有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行星轮机构,所述行星轮机构的行星齿轮与所述太阳轮机构的太阳轮啮合,所述行星轮机构具有第三油道;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连接件具有沿其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过油孔,所述过油孔连通所述第二油道和所述第三油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组件,通过设置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并将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连接起来,使润滑油液导入行星轮机构的同时,对油路上的其他部件进行润滑,有效提高了冷却润滑油液的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所述固定部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过油孔设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支撑部形成为环形,所述支撑部的内周壁与所述固定部的轴向一端的外周壁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行星轮机构限定出第四油道,所述过油孔连通所述第四油道和所述第二油道,所述第四油道与所述第三油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部的外周缘设有朝向所述行星轮机构延伸的导向凸起,在朝向所述行星轮机构的方向上,所述导向凸起的内周壁朝向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倾斜以形成导向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行星轮机构之间设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设在所述第四油道内,所述行星轮机构和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第五油道,所述第五油道与所述过油孔和所述第四油道均连通,所述行星轮机构和所述固定部之间设有第五轴承,所述第五轴承位于所述第五油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行星轮机构还包括行星销轴、行星架,所述行星齿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行星销轴上,所述行星架套设在所述行星销轴上且位于所述行星齿轮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三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位于所述行星销轴内的第四子油道、位于所述行星齿轮和所述行星销轴之间的第五子油道和位于所述行星架和所述行星齿轮之间的第六子油道,所述第四子油道和所述过油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行星轮机构还包括挡油板,所述挡油板的一端与所述行星架的位于所述行星销轴的远离所述输入轴的一侧的部分的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挡油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支撑部延伸且与所述支撑部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入轴包括延其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段上,轮毂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段上且与所述转动轴间隔开,所述第一油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轮毂和所述转动轴之间,所述第二油道包括位于所述转动轴和所述输入轴之间的第一子油道以及位于所述轮毂和所述转动轴之间的第二子油道,所述第一油道和所述第一子油道和所述第二子油道均连通,所述第二子油道与所述过油孔连通,所述轮毂与所述输入轴之间形成第三子油道,所述第三子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输入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子油道内,所述轮毂与所述输入轴之间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第三子油道内,所述轮毂和所述转动轴之间设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位于所述第二子油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轴承的靠近所述轮毂的外圈延伸至靠近所述连接件的内周壁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变速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变速器组件,通过设置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并将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连接起来,使润滑油液导入行星轮机构的同时,对油路上的其他部件进行润滑,有效提高了冷却润滑油液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变速器组件;
1、输入轴;101、第一段;102、第二段;
2、第二轴承;
3、轮毂;
4、第三轴承;41、外圈;
5、卡环;51、凹槽;
6、第三轴承角片;
7、连接件;71、过油孔;72、固定部;73、支撑部;74、导向凸起;741、导向斜面;
8、第四轴承;
9、第五轴承;
10、推力滚针轴承角片;
11、挡油板;
12、齿圈连接件;
13、行星轮机构;131、行星齿轮;132、行星架;133、行星销轴;1331、油孔;134、垫片;135、行星齿轮滚针轴承;
14、齿圈;
15、太阳轮机构;151、转动轴;152、太阳轮;153、太阳轮滚针轴承;
16、第一轴承;
17、第一油道;
18、第二油道;181、第一子油道;182、第二子油道;183、第三子油道;
19、第四油道;
20、第五油道;
21、第三油道;211、第四子油道;212、第五子油道;213、第六子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组件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组件100,包括输入轴1、太阳轮机构15、行星轮机构13和连接件7。
输入轴1内限定出第一油道17。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油道17包括输入轴1在径向方向上限定出的油道,润滑油液从输入轴1的第一油道17流向变速器组件100的内部,实现对变速器组件100的润滑与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上、下、左、右的方位是以图1的方位为参考。
太阳轮机构15的转动轴151可转动地设在输入轴1上,太阳轮机构15具有第二油道18,第二油道18与第一油道17连通。具体地,转动轴151、输入轴1和轮毂3限定出第二油道18,第二油道18与第一油道17连通,实现对轮毂3和转动轴151的润滑与冷却。
其中,如图1所示,太阳轮机构15包括太阳轮152、太阳轮滚针轴承153和转动轴151,太阳轮152支撑在太阳轮滚针轴承153上,太阳轮滚针轴承153安装在转动轴151上。
行星轮机构13的行星齿轮131和太阳轮机构15的太阳轮152啮合,行星轮机构13具有第三油道21。具体地,润滑油从行星轮机构13的第三油道21进入行星轮机构13,实现对行星轮机构13的润滑和冷却,由于行星轮机构13的行星齿轮131和太阳轮机构15的太阳轮152啮合,则润滑油在冷却润滑行星轮机构13的同时,实现对太阳轮机构15的润滑和冷却。
连接件7连接套设在转动轴151上,连接件7具有沿其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过油孔71,过油孔71连通第二油道18和第三油道21。具体地,如图1所示,连接件7与转动轴151通过花键相连,并被卡环5进行限位,连接件7在转动时,将从第二油道18进入连接件7的润滑油,从连接件7的多个过油孔71送出,使润滑油进入第三油道21,实现对行星轮机构13的润滑冷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例如,多个过油孔71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过油孔71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连接件7的具体规格型号调整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组件100,通过设置第一油道17、第二油道18和第三油道21,并设置连接件7,在连接件7上设置连通第二油道18和第三油道21的过油孔71,从而将第一油道17、第二油道18和第三油道21连接起来,使行星轮机构的润滑油液可以通过第一油道17和第二油道18和过油孔71导向第三油道21对行星轮机构13进行润滑,同时也对油路上的其他部件进行了润滑,提高了冷却润滑油液的利用率,使润滑系统的布局结构更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连接件7包括固定部72和支撑部73,固定部72套设转动轴151上,过油孔71设在固定部72上,支撑部73形成为环形,支撑部73的内周壁与固定部72的周向一端的外周壁连接,支撑部73与行星轮机构13限定出第四油道19,过油孔71连通第四油道19和第二油道18,第四油道19和第三油道21连通。通过限定出第四油道19,将第一油道17、第二油道18、第三油道21和第四油道19连通,使第一油道17、第二油道18和第四油道19在一条直线上,优化了润滑油路的设计,使润滑油路的设计更合理,提高了冷却润滑油液的利用率。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连接件7的固定部72的与转动轴151的连接部位上设有内花键,转动轴151上设有与固定部72的内花键相配合的外花键,连接件7的固定部72通过花键连接在转动轴151上,在转动轴151上设有放置卡环5的凹槽51,连接件7的固定部72通过卡环5进行限位,支撑部73形成为环形,支撑部73的内周壁与固定部72的周向一端的外周壁连接。支撑部73与行星轮机构13限定出第四油道19,第二油道18的润滑油可以通过连接件7的过油孔71流入第四油道19,第四油道19内的润滑油流过支撑部73进入第三油道21。第四油道19实现对连接件7的润滑和冷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支撑部73的外周缘设有朝向行星轮机构13延伸的导向凸起74,在朝向行星轮机构13的方向上,导向凸起74的内周壁朝向远离固定部72的方向倾斜以形成导向斜面741。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3所示,支撑部73的导向凸起74的内周壁朝向右上方向倾斜形成导向斜面741,导向斜面741能够对润滑油的导向进行引导,从而保证润滑油能够沿着导向斜面741顺利地进入第三油道21内,实现对行星轮机构13的润滑和冷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支撑部73与行星轮机构13之间设有第四轴承8,第四轴承8设在第四油道19内,行星轮机构13和固定部72之间形成第五油道20,第五油道20与过油孔71和第四油道19均连通,行星轮机构13和固定部72之间设有第五轴承9,第五轴承9位于第五油道20内。其中,由于第四油道19和第五油道20均与过油孔71连通,并且第四轴承8设在第四油道19内,第五轴承9设在第五油道20内,在润滑油润滑冷却连接件7的同时,润滑冷却第四轴承8和第五轴承9,提高了冷却润滑油液的利用率。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四轴承8为推力轴承,位于支撑部73和行星轮机构13之间,压装在连接件7上,避免连接部和行星轮机构13发生摩擦。第五轴承9为滚针轴承,位于固定部72和行星轮机构13之间,压装在连接件7上,用于支撑行星轮机构13。其中,推力滚针轴承角片10压装在行星轮机构13上,用于给轴承滚子提供滚道。第四油道19在固定部72的上方,导向斜面741的下方,第五油道20位于固定部72的上方,支撑部73的右侧。润滑油从第二油道18进入连接件7的过油孔71,分别流向上方的第四油道19和右侧的第五油道20,实现对连接件7、第四轴承8和第五轴承9的冷却润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行星轮机构13还包括行星销轴133、行星架132,行星齿轮131可转动地设在行星销轴133上,行星架132套设在行星销轴133上且位于行星齿轮131的轴向两端,第三油道21包括依次连通的位于行星销轴133内的第四子油道211、位于行星齿轮131和行星销轴133之间的第五子油道212和位于行星架132和行星齿轮131之间的第六子油道213,第四子油道211和过油孔71连通。
具体地,如图1所示,行星齿轮131和行星销轴133之间设有行星齿轮滚针轴承135,通过滚针轴承支撑行星齿轮131可转动地设在行星销轴133上,且行星齿轮131与齿圈14和太阳轮152通过齿轮啮合传递扭矩,行星架132套设在行星销轴133上且位于行星齿轮131的轴向两端,垫片134安装在行星销轴133上且位于行星架132和行星齿轮131之间。其中,齿圈连接件12与齿圈14、连接件7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连接为一体,使齿圈连接件12、齿圈14、连接件7之间的结构连接更加紧凑,提高了变速器组件100的集成度,提高传递扭矩的能力。
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四子油道211位于行星销轴133内,第五子油道212位于行星齿轮131和行星销轴133之间,即行星齿轮滚针轴承135所在的位置,第六子油道213位于行星架132和行星齿轮131之间,即垫片134所在的位置。第四子油道211与过油孔71连通,即第四子油道211与第四油道19连通,润滑油通过第四油道19在导向斜面741的引导下进入第四子油道211,行星销轴133内设有油孔1331,第四子油道211可以通过油孔1331与第五子油道212连通,第五子油道212与第六子油道213连通。润滑油通过第四子油道211、第五子油道212、第六子油道213,实现对行星销轴133、行星齿轮131滚针轴承、行星齿轮131、垫片134、行星架132、齿圈14和太阳轮152的润滑和冷却,大大提高了冷却润滑油液的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行星轮机构13还包括挡油板11,挡油板11的一端与行星架132的位于行星销轴133的远离输入轴1的一侧的部分的朝向支撑部73的一端连接,挡油板11的另一端朝向支撑部73延伸且与支撑部73间隔开。具体地,如图1所示,挡油板11的一端压装在行星架132的靠近齿圈14的一侧,另一端朝向支撑部73延伸且与支撑部73不接触。在行星轮机构13运行的过程中,润滑油从第四油道19流出后,挡油板11能够对润滑油进行遮挡,从而保证润滑油能够沿着导向斜面741顺利进入第三油道21内,实现对行星轮机构13的润滑和冷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输入轴1包括延其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段101和第二段102,转动轴151可转动地设在第一段101上,轮毂3可转动地设在第二段102上且与转动轴151间隔开,第一油道17的出口位于轮毂3和转动轴151之间,第二油道18包括位于转动轴151和输入轴1之间的第一子油道181以及位于轮毂3和转动轴151之间的第二子油道182,第一油道17和第一子油道181和第二子油道182均连通,第二子油道182与过油孔71连通,轮毂3与输入轴1之间形成第三子油道183,第三子油道183与第一子油道181连通。具体地,如图1所示,润滑油从第一油道17流出,进入到位于轮毂3和转动轴151之间的第一油道17出口,润滑油向右进入第一子油道181,对转动轴151进行润滑和冷却,润滑油向左进入第三子油道183,对轮毂3进行润滑和冷却,润滑油向上进入第二子油道182,再从第二子油道182通过过油孔71进入第四油道19,实现了对多个部件的润滑和冷却,提高了冷却润滑油液的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转动轴151与输入轴1之间设有第一轴承16,第一轴承16位于第一子油道181内,轮毂3与输入轴1之间设有第二轴承2,第二轴承2位于第三子油道183内,轮毂3和转动轴151之间设有第三轴承4,第三轴承4位于第二子油道182内。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轴承16为滚针轴承,位于输入轴1第二段102和转动轴151之间,压装在转动轴151上,第二轴承2为滚针轴承,位于输入轴1第一段101和轮毂3之间,安装在输入轴1轴承位上,第三轴承4位推力轴承,位于轮毂3和转动轴151之间,通过卡扣安装在轮毂3上,润滑油在润滑第一子油道181、第二子油道182和第三子油道183时,润滑和冷却轮毂3、输入轴1和转动轴151的同时对第一轴承16、第二轴承2和第三轴承4进行润滑,提高了冷却润滑液的利用率。
其中,第三轴承角片6通过卡扣安装在连接件7上,为第三轴承4的滚子提供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三轴承4的靠近轮毂3的外圈41延伸至靠近连接件7的内周壁处。具体地,第三轴承4的靠近轮毂3的外圈41延伸至靠近连接件7的内周壁处且与连接件7的内周壁间隔开,能够对润滑油进行遮挡,避免润滑油泄漏,保证润滑油顺利地从过油孔71进入第四油道19。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变速器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组件100,通过设置第一油道17、第二油道18和第三油道21,并设置连接件7,在连接件7上设置连通第二油道18和第三油道21的过油孔71,从而将第一油道17、第二油道18和第三油道21连接起来,使行星轮机构的润滑油液可以通过第一油道17和第二油道18和过油孔71导向第三油道21对行星轮机构13进行润滑,同时也对油路上的其他部件进行了润滑,提高了冷却润滑油液的利用率,使润滑系统的布局结构更合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变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轴,所述输入轴内限定出第一油道;
太阳轮机构,所述太阳轮机构的转动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太阳轮机构具有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
行星轮机构,所述行星轮机构的行星齿轮与所述太阳轮机构的太阳轮啮合,所述行星轮机构具有第三油道;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连接件具有沿其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过油孔,所述过油孔连通所述第二油道和所述第三油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所述固定部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过油孔设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支撑部形成为环形,所述支撑部的内周壁与所述固定部的轴向一端的外周壁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行星轮机构限定出第四油道,所述过油孔连通所述第四油道和所述第二油道,所述第四油道与所述第三油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外周缘设有朝向所述行星轮机构延伸的导向凸起,在朝向所述行星轮机构的方向上,所述导向凸起的内周壁朝向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倾斜以形成导向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行星轮机构之间设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设在所述第四油道内,所述行星轮机构和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第五油道,所述第五油道与所述过油孔和所述第四油道均连通,所述行星轮机构和所述固定部之间设有第五轴承,所述第五轴承位于所述第五油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机构还包括行星销轴、行星架,所述行星齿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行星销轴上,所述行星架套设在所述行星销轴上且位于所述行星齿轮的轴向两端,
所述第三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位于所述行星销轴内的第四子油道、位于所述行星齿轮和所述行星销轴之间的第五子油道和位于所述行星架和所述行星齿轮之间的第六子油道,所述第四子油道和所述过油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机构还包括挡油板,所述挡油板的一端与所述行星架的位于所述行星销轴的远离所述输入轴的一侧的部分的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挡油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支撑部延伸且与所述支撑部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包括延其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段上,轮毂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段上且与所述转动轴间隔开,所述第一油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轮毂和所述转动轴之间;
所述第二油道包括位于所述转动轴和所述输入轴之间的第一子油道以及位于所述轮毂和所述转动轴之间的第二子油道,所述第一油道和所述第一子油道和所述第二子油道均连通,所述第二子油道与所述过油孔连通,所述轮毂与所述输入轴之间形成第三子油道,所述第三子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输入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子油道内,所述轮毂与所述输入轴之间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第三子油道内,所述轮毂和所述转动轴之间设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位于所述第二子油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承靠近所述轮毂的外圈延伸至靠近所述连接件的内周壁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组件。
CN202121671881.1U 2021-07-22 2021-07-22 变速器组件和车辆 Active CN215257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1881.1U CN215257780U (zh) 2021-07-22 2021-07-22 变速器组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1881.1U CN215257780U (zh) 2021-07-22 2021-07-22 变速器组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57780U true CN215257780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93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71881.1U Active CN215257780U (zh) 2021-07-22 2021-07-22 变速器组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577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25702B2 (en) Differential
US8875841B2 (en) Transmission
US6540636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a front and rear-wheel drive vehicle
US11293525B2 (en) Seven-speed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and vehicle
CN113007332B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冷却系统
WO2024087600A1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机构总成、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和车辆
JP2017227321A (ja) 車両用変速機
CN115681469A (zh) 一种行星排润滑结构、混合动力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CN115750752A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CA1059041A (en) Device for lubricating rear bush in extension housing of automotive transmission
CN215257780U (zh) 变速器组件和车辆
US10520030B2 (en) Structure with bearing and bearing
CN202182169U (zh) 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循环润滑油路
CN214617782U (zh) 一种行星齿轮润滑结构
CN111750045A (zh) 行星减速装置、驱动桥总成及车辆
CN215861676U (zh) 一种减速器润滑系统
CN213512006U (zh) 汽车变速器引导式输油机构
CN212959793U (zh) 一种行星齿轮变速器润滑系统的润滑油循环结构
CN210034351U (zh) 两挡电动变速器的输入轴结构
JPH0343518B2 (zh)
CN106678346A (zh) 一种用于驱动桥轴承的润滑结构
CN107143644B (zh) 一种变速箱润滑油路
CN213479148U (zh) 变速器组件和车辆
CN218818088U (zh) 一种行星排润滑结构及车辆
CN220668337U (zh) 一种变速器箱体润滑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