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2451U - 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52451U
CN215252451U CN202121378622.XU CN202121378622U CN215252451U CN 215252451 U CN215252451 U CN 215252451U CN 202121378622 U CN202121378622 U CN 202121378622U CN 215252451 U CN215252451 U CN 215252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bearing plate
clos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786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昱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Qiancheng Hongjing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Qiancheng Hongjing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Qiancheng Hongjing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Qiancheng Hongjing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786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52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52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52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设有滚动机构,所述承载板的顶部设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底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承重板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反光板,且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警示灯,所述固定板的前侧设有清理机构。使用时,通过支撑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弧形杆、手摇轮、第二竖杆和第二推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承重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对反光板和警示灯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从各个位置清楚的观察到防护装置,进而避免车祸的发生,通过圆盘、第一盲孔、限位杆、第一竖杆和第一推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右侧的转轴进行限位,避免装置出现滑动,通过圆管、第二螺纹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第一螺纹杆和螺纹套之间的相互配合在承重板进行升降过程中对若干个反光板表面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方便观察。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作为高速列车运行轨道的载体,为确保高铁客用专线高速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和乘车舒适性的要求,必须具有高平顺性、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由于桥梁隐患所带来的交通事故,往往是车毁人亡的恶性事故,因此定期对桥梁进行检测是必要的,而在对桥梁进行检测时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防护。
现有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警示灯和反光板的高度不能调节,当车辆处于上坡时难以观察到,从而容易造成车祸的发生,并且现有的防护装置稳定性差,且反光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表面会有灰尘附着,也会对观察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设有滚动机构,所述承载板的顶部设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底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承重板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反光板,且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警示灯,所述固定板的前侧设有清理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机构包括若干个竖板,若干个所述竖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板的底部靠近四角处,所述竖板靠近承载板底部中心的一侧设有滚轮,所述承载板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设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相邻的滚轮,并与竖板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位于右侧的所述转轴外侧靠近后端处套设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后侧开设有若干个第一盲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盲孔内腔插接有限位杆,位于后侧靠近右侧的所述竖板上开设有穿孔,所述限位杆的后端贯穿穿孔内腔,并延伸至竖板的后侧,所述限位杆外侧套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圆盘和竖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顶部靠近后端处开设有两个第二盲孔,且两个所述第二盲孔内腔均插接有第一竖杆,两个所述第一竖杆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承载板的后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活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腔。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承载板的顶部,所述支撑板的前侧靠近右侧处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一转杆,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转杆的后端贯穿相邻第一轴承,并固定连接有手摇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后端插接在相邻第一轴承内腔,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的前端均套设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远离承载板的一端与承重板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摇轮的外侧边缘开设有若干个第三盲孔,所述手摇轮的顶部设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的底端插接在其中一个第三盲孔内腔,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支撑板后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活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腔。
进一步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毛刷,所述毛刷位于固定板前侧靠近右侧处,且所述毛刷的后侧与固定板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毛刷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承重板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直板,两个所述直板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二轴承内腔,所述第一螺纹杆外侧靠近右端处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底部啮合有圆管,所述承重板上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圆管的底端贯穿第三轴承,并插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端与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圆管的内腔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杆通过内螺纹与圆管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板的底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方杆,所述承载板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方管,所述方杆底端插接在方管内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支撑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弧形杆、手摇轮、第二竖杆和第二推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承重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对反光板和警示灯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从各个位置清楚的观察到防护装置,进而避免车祸的发生;
2、通过圆盘、第一盲孔、限位杆、第一竖杆和第一推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右侧的转轴进行限位,避免装置出现滑动,通过圆管、第二螺纹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第一螺纹杆和螺纹套之间的相互配合在承重板进行升降过程中对若干个反光板表面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方便观察。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中:1、承载板;2、竖板;3、滚轮;4、转轴;5、承重板;6、固定板;7、反光板;8、警示灯;9、圆管;10、第二螺纹杆;11、第二锥形齿轮;12、第一锥形齿轮;13、螺纹套;14、毛刷;15、支撑板;16、第二齿轮;17、第一转杆;18、弧形杆;19、第二转杆;20、第一螺纹杆;21、第一齿轮;22、圆盘;23、限位杆;24、弹簧;25、第一活动板;26、第一竖杆;27、手摇轮;28、第二活动板;29、第二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承载板1,承载板1的底部设有滚动机构,滚动机构包括若干个竖板2,若干个竖板2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板1的底部靠近四角处,竖板2靠近承载板1底部中心的一侧设有滚轮3,承载板1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设有转轴4,两个转轴4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相邻的滚轮3,并与竖板2活动连接,位于右侧的转轴4外侧靠近后端处套设有圆盘22,圆盘22的后侧开设有若干个第一盲孔,其中一个第一盲孔内腔插接有限位杆23,位于后侧靠近右侧的竖板2上开设有穿孔,限位杆23的后端贯穿穿孔内腔,并延伸至竖板2的后侧,限位杆23外侧套设有弹簧24,且弹簧2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圆盘22和竖板2固定连接,限位杆23的顶部靠近后端处开设有两个第二盲孔,且两个第二盲孔内腔均插接有第一竖杆26,两个第一竖杆26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板25,第一活动板2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承载板1的后侧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活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腔,承载板1的顶部设有承重板5,承重板5的底部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板15,支撑板15固定连接在承载板1的顶部,支撑板15的前侧靠近右侧处设有第一齿轮21,第一齿轮21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一转杆17,支撑板15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轴承,第一转杆17的后端贯穿相邻第一轴承,并固定连接有手摇轮27,第一齿轮21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齿轮16,第二齿轮16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二转杆19,第二转杆19的后端插接在相邻第一轴承内腔,第一转杆17与第二转杆19的前端均套设有弧形杆18,弧形杆18远离承载板1的一端与承重板5活动连接,手摇轮27的外侧边缘开设有若干个第三盲孔,手摇轮27的顶部设有第二活动板28,第二活动板2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29,第二竖杆29的底端插接在其中一个第三盲孔内腔,第二活动板28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支撑板15后侧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块活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腔,承重板5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反光板7,且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警示灯8,固定板6的前侧设有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包括毛刷14,毛刷14位于固定板6前侧靠近右侧处,且毛刷14的后侧与固定板6在同一平面上,毛刷1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3,螺纹套13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一螺纹杆20,承重板5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直板,两个直板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第一螺纹杆20的左右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二轴承内腔,第一螺纹杆20外侧靠近右端处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12,第一锥形齿轮12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1,第二锥形齿轮11的底部啮合有圆管9,承重板5上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圆管9的底端贯穿第三轴承,并插接有第二螺纹杆10,第二螺纹杆10的底端与承载板1固定连接,圆管9的内腔开设有内螺纹,第二螺纹杆10通过内螺纹与圆管9活动连接,承重板5的底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方杆,承载板1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方管,方杆底端插接在方管内腔。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若干个竖板2、滚轮3和转轴4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对装置进行移动,当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向上推动第一活动板25,从而带动两个第一竖杆26向上移动,限位杆23在弹簧24力的作用下插接进其中一个第一盲孔内腔,松开第一活动板25,第一活动板25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带动两个第一竖杆26分别插接进相邻的第二盲孔内腔中,从而对圆盘22进行卡接限位,圆盘22被固定后使得右侧的转轴4无法旋转,进而起到防止装置滑动的效果,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当需要对反光板7和警示灯8高度进行调节时,通过向上推动第二活动板28带动第二竖杆29向上移动,使得第二竖杆29的底端从第三盲孔内腔脱离,通过转动手摇轮27带动第一转杆17旋转,第一转杆17旋转带动第一齿轮21旋转,第一齿轮21旋转带动与之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16反向旋转,通过第一齿轮21和第二齿轮16的反向旋转带动两个弧形杆18做相对偏转,从而升高承重板5的高度,当需要对承重板5进行降低时,反向转动手摇轮27即可,当承重板5进行升降时带动圆管9在第二螺纹杆10的外侧进行升降从而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1进行正反向旋转,第二锥形齿轮11正反向旋转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2正反向旋转,从而带动螺纹套13在第一螺纹杆20上左右移动,进而带动毛刷14左右移动并对若干个反光板7上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方便从远处观察。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承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设有滚动机构,所述承载板(1)的顶部设有承重板(5),所述承重板(5)的底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承重板(5)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反光板(7),且所述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警示灯(8),所述固定板(6)的前侧设有清理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机构包括若干个竖板(2),若干个所述竖板(2)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板(1)的底部靠近四角处,所述竖板(2)靠近承载板(1)底部中心的一侧设有滚轮(3),所述承载板(1)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设有转轴(4),两个所述转轴(4)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相邻的滚轮(3),并与竖板(2)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右侧的所述转轴(4)外侧靠近后端处套设有圆盘(22),所述圆盘(22)的后侧开设有若干个第一盲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盲孔内腔插接有限位杆(23),位于后侧靠近右侧的所述竖板(2)上开设有穿孔,所述限位杆(23)的后端贯穿穿孔内腔,并延伸至竖板(2)的后侧,所述限位杆(23)外侧套设有弹簧(24),且所述弹簧(2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圆盘(22)和竖板(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23)的顶部靠近后端处开设有两个第二盲孔,且两个所述第二盲孔内腔均插接有第一竖杆(26),两个所述第一竖杆(26)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板(25),所述第一活动板(2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承载板(1)的后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活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固定连接在承载板(1)的顶部,所述支撑板(15)的前侧靠近右侧处设有第一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1)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一转杆(17),所述支撑板(15)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转杆(17)的后端贯穿相邻第一轴承,并固定连接有手摇轮(27),所述第一齿轮(21)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齿轮(16),所述第二齿轮(16)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二转杆(19),所述第二转杆(19)的后端插接在相邻第一轴承内腔,所述第一转杆(17)与第二转杆(19)的前端均套设有弧形杆(18),所述弧形杆(18)远离承载板(1)的一端与承重板(5)活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轮(27)的外侧边缘开设有若干个第三盲孔,所述手摇轮(27)的顶部设有第二活动板(28),所述第二活动板(2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29),所述第二竖杆(29)的底端插接在其中一个第三盲孔内腔,所述第二活动板(28)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支撑板(15)后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活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毛刷(14),所述毛刷(14)位于固定板(6)前侧靠近右侧处,且所述毛刷(14)的后侧与固定板(6)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毛刷(1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3),所述螺纹套(13)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一螺纹杆(20),所述承重板(5)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直板,两个所述直板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螺纹杆(20)的左右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第二轴承内腔,所述第一螺纹杆(20)外侧靠近右端处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12),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2)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1),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1)的底部啮合有圆管(9),所述承重板(5)上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圆管(9)的底端贯穿第三轴承,并插接有第二螺纹杆(10),所述第二螺纹杆(10)的底端与承载板(1)固定连接,所述圆管(9)的内腔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杆(10)通过内螺纹与圆管(9)活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5)的底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方杆,所述承载板(1)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方管,所述方杆底端插接在方管内腔。
CN202121378622.XU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 Active CN215252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8622.XU CN215252451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8622.XU CN215252451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52451U true CN215252451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81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78622.XU Active CN215252451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52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09151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升降台
CN107867303B (zh) 一种火车上行李架升降装置及方法
CN110159023B (zh) 一种液压升降绿化带停车装置
CN215252451U (zh) 一种高效的桥梁检测用安全防护装置
CN210163025U (zh) 一种钢丝防脱装置
CN206418825U (zh) 立体停车设备
CN209097679U (zh) 一种低能耗高稳定性的侧置驱动升降辊道
CN110576880A (zh) 一种能够提高操作精度且醒目的铁路车档
CN110342386A (zh) 一种主钩电磁桥式起重机
CN205575072U (zh) 一种升降式下料机械手
CN214980990U (zh) 一种方便操作的高铁动车组检修辅助装置
CN110986862B (zh) 一种检测准确度高的新能源车辆角度检测装置
CN210598308U (zh) 一种机械式立体车库
CN206927495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塔式起重机驾驶室用座椅
CN211308678U (zh) 转运车专用倾斜升降装置
CN219552300U (zh) 一种带有定位机构的轮对检测装置
CN218750782U (zh) 一种斜井运输用防脱轨装置
CN216611249U (zh) 一种餐车提升机构
CN211308677U (zh) 转运车翻转装置
CN211733630U (zh) 一种用于起重机械高空轨道智能检测小车的防侧翻装置
CN220056264U (zh) 一种输送带托辊更换工装
CN215402638U (zh) 一种用于门式起重机的滑轨润滑装置
CN210391151U (zh) 一种翻折式行李架
CN216235531U (zh) 一种人货梯自动门
CN217156415U (zh) 一种铁路轮对空心轴超声波探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