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49080U - 一种吊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吊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49080U
CN215249080U CN202120445897.4U CN202120445897U CN215249080U CN 215249080 U CN215249080 U CN 215249080U CN 202120445897 U CN202120445897 U CN 202120445897U CN 215249080 U CN215249080 U CN 215249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hook
counter bore
main body
hook
strain gau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458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增华
李世林
姜会增
孔德顺
李杨
周用贵
李鹏
宫兴琦
马翔
赵德永
李泉
周美玲
李学宝
安爱民
彭冲
侯秀林
段小军
程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enhua Industrial Weigh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enhua Industrial Weigh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enhua Industrial Weigh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enhua Industrial Weigh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4589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49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49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49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吊钩,包括吊钩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吊钩主体上的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沉孔结构,所述沉孔结构沿所述吊钩主体的轴线方向设置;应变片,所述应变片贴合在所述沉孔结构内部;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应变片连接;其中,所述沉孔结构设置在所述吊钩主体的钩头端且呈多边形内沉孔;所述多边形内沉孔形成多个用于应变片贴合的贴片区。通过沉孔结构和连接组件的配合使用。使得使用寿命长,计量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高,安装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吊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载工具领域,尤其是一种吊钩。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的发展,货物的超载、偏载和配载不合理导致火车货运脱轨、集装箱货运轮船倾翻时有发生,运输安全事故的时常发生引起国家对货物运输安全的越来越重视。吊钩能够实现对规则或不规则的舰船单元组装的起吊、超大型预制桥梁起吊与就位安装、沉船打捞、集装箱、海底声呐探查拖拽等的倾角、力矩、角重(差)、重心、偏载、总重等参数的监测;实现起重设备起吊转运过程中,自动控制调整起重姿势,安全起重、安全转运、货物列车与航运及海运货物的平衡装载。
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使用寿命短、计量稳定性差、安全性、可靠性薄弱的技术难题;还有一些技术能保证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安装不方便,会出现安装不到位,从而影响测量数据,进而影响后续的使用。
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一种偏载检测装置和集装箱配载系统”,其公告号CN 110902554A。在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偏载检测装置和集装箱配载系统,所述配载系统包括箱号识别装置、偏载检测装置、定位装置以及配载装置。该专利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设置在吊钩主体上的凹槽或是设置在所述吊钩主体设有开口的容置孔内;当在凹槽上时,不仅削弱了吊钩起重过程中的抗折、抗弯能力,也削减了吊钩敏感区域的抗剪切的能力,还会引起外部构件会与检测单元产生摩擦与磕碰,使密封性能、绝缘性能连锁下降,影响检测精度且影响使用寿命;当在容置孔内时,在安装应变片的过程中,会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与应变片连接的信号线会阻挡应变片的安装,使得安装不到位,从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沉孔结构好和连接组件的配合使用,使得使用寿命长(加载力在150%超载情况下达到100万次),计量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高,安装使用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吊钩,包括吊钩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吊钩主体上的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沉孔结构,所述沉孔结构沿所述吊钩主体的轴线方向设置;应变片,所述应变片贴合在所述沉孔结构内部;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应变片连接;其中,所述沉孔结构设置在所述吊钩主体的钩头端且呈多边形内沉孔;所述多边形内沉孔形成多个用于应变片贴合的贴片区。沉孔结构设置在钩头端,使得响应更加的灵敏,提高了计量的质量;应变片贴合在内部,不会被外部构件损伤,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沉孔结构呈多边形内沉孔,使得应变片能够更加服帖,能很好的贴合在贴片区,保证了计量的稳定性、准确性;连接组件与应变片相连,通过连接组件的设置,使得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多边形内沉孔为四边形。不仅增加了弹性区域的刚性,而且安装方便,计量稳定,还提高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多边形内沉孔为六边形。计量更加灵敏、准确。
进一步的,所述应变片设有称重传感器贴片和测力传感器贴片两组。双路输出,不仅可以提供起重测力、安全检测、工业控制需要的测量信号,也能提供称重计量设备所需要的输出信号;因为测力的单位是牛顿(千牛),称重的质量单位是公斤(吨)。既保障了起重的安全预警、检测、工业控制设备的科学性,长期稳定、可靠、安全性;又保障了起重的计量设备应用于运费结算的公正性。
进一步的,所述钩头端设有密封帽。拆卸方便,保证了内部器件的安全使用,提高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贴片区对应的所述吊钩主体外壁设有过渡区。应变区域的应力传递得到了改善,减少了动态满载工况下的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蠕变变化量;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蠕变变化量的缩小,提升传感器的稳定性、可靠性的前提下,促进了称重、测力传感器计量性能的提升。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接线电路板、连接线和连接线通孔。连接组件的一种使用形式,保证了安装的方便和使用的稳定,保证了应变片的稳定的工作环境,减少干扰,提高了计量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多边形内沉孔的平面交界处设有圆角。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提升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吊钩主体上设有键槽。与外部构件连接时,方便牢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寿命长,计量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高,安装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
1、吊钩主体;2、沉孔结构;3、应变片;4、连接组件;5、钩头端;6、贴片区;7、称重传感器贴片;8、测力传感器贴片;9、密封帽;10、过渡区;11、接线电路板;12、连接线;13、连接线通孔;14、圆角;15、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吊钩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该吊钩包括吊钩主体1和设置在该吊钩主体1上的传感器组件;该传感器组件包括沉孔结构2,该沉孔结构2沿上述吊钩主体1的轴线方向设置,且设置在该吊钩主体1的钩头端5,该沉孔结构2呈多边形内沉孔设置,上述多边形内沉孔的每个面形成一个用于应变片3贴合的贴片区6;上述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应变片3,该应变片3设置在上述沉孔结构2的内部的贴片区6上,因为贴片区6均为平面设置,应变片3能够很服帖的贴合在贴片区6上,保证了计量的准确性;上述应变片3通过连接组件4连接,传输得到的信号,并进行处理分析;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多边形内沉孔为四边形;应变片3对称分布,收集信号稳定可靠;在别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别的形式的设置,例如为六边形设置,增加了应变片3的使用,提高了灵敏度,使得计量更加的准确可靠;还可以是别的形式的设置,这里不再赘述,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具体设定,灵活多用;沉孔结构2设置在钩头端5,使得响应更加的灵敏,提高了计量的质量;应变片3贴合在内部,不会被外部构件损伤,提高了使用寿命。
参见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吊钩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基础部分与上述实施例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在该实施例中,应变片3设有称重传感器贴片7和测力传感器贴片8两种,在本实施例中多边形内沉孔为四边形,上述两种传感器贴片分别设有四组分别贴在贴片区6上,双路输出,不仅可以提供起重测力、安全检测、工业控制需要的测量信号,也能提供称重计量设备所需要的输出信号;因为测力的单位是牛顿(千牛),称重的质量单位是公斤(吨)。既保障了起重的安全预警、检测、工业控制设备的科学性,长期稳定、可靠、安全性;又保障了起重的计量设备应用于运费结算的公正性,也可以单路输出,实现了用于测力状态下的一用一备;也实现了用于称重状态下的一用一备灵活多用;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组件4包括接线电路板11、连接线12和连接线通孔13,该连接线12穿过连接线通孔13与置于沉孔结构2内的接线电路板11和应变片3连接,线路不会混乱,不会影响安装,保证了安装的方便和使用的稳定,保证了应变片3的稳定的工作环境,减少干扰,提高了计量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连接线12选用八芯线,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具体设置,这里不再赘述;同时,在本实施例中,钩头端5设有密封帽9,拆卸方便,保证了内部器件的安全使用,提高了使用寿命;贴片区6对应的上述吊钩主体1的外壁设有过渡区10,应变区域的应力传递得到了改善,减少了动态满载工况下的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蠕变变化量;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蠕变变化量的缩小,提升传感器的稳定性、可靠性的前提下,促进了称重、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多边形内沉孔的平面交界处设有圆角14,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提升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吊钩主体1上设有键槽15,与外部构件连接时,方便牢靠。使用过程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吊钩,包括吊钩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吊钩主体上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
沉孔结构,所述沉孔结构沿所述吊钩主体的轴线方向设置;
应变片,所述应变片贴合在所述沉孔结构内部;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应变片连接;
其中,所述沉孔结构设置在所述吊钩主体的钩头端且呈多边形内沉孔;所述多边形内沉孔形成多个用于应变片贴合的贴片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内沉孔为四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内沉孔为六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片设有称重传感器贴片和测力传感器贴片两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头端设有密封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区对应的所述吊钩主体外壁设有过渡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接线电路板、连接线和连接线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内沉孔的平面交界处设有圆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主体上设有键槽。
CN202120445897.4U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吊钩 Active CN215249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5897.4U CN215249080U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吊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5897.4U CN215249080U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吊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49080U true CN215249080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502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45897.4U Active CN215249080U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吊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49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4639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weighing loads in motion
CN108862036B (zh) 集装箱超偏载检测保护系统、方法及正面吊运机
CN101646926B (zh) 称重装置
US20060283239A1 (en) On-board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mass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an aircraft
AU2016343303B2 (en) A weighing platform for animals and a process of weighting an animal with a weighing platform
CN109738106A (zh) 一种能检测螺栓预紧力及螺杆弯曲状态的无线智能螺栓
CN215249080U (zh) 一种吊钩
CN106197816A (zh) 一种测量悬臂支撑件受力的座式传感器
CN211521361U (zh) 一种偏载检测装置和集装箱配载系统
CN109374160A (zh) 一种用于铁道车辆超偏载检测的钢轨应力传感器
CN112850470A (zh) 一种吊钩
CN206876272U (zh) 悬臂梁传感器称重模块
CN204847940U (zh) 门机作业控制系统
CN215811364U (zh) 一种索具拉力在线监测平台
CN211893693U (zh) 一种螺旋桨性能测量装置及无人机
CN210374978U (zh) 一种用于桥梁荷载的快速测量装置
CN212721904U (zh) 一种码头应力检测系统校准工装组件
CN210487127U (zh) 一种轮轨应力测量接线器及测量装置
CN209069464U (zh) 一种用于铁道车辆超偏载检测的钢轨应力传感器
CN112798093A (zh) 称重、高度、倾角三合一传感器
CN207336035U (zh) 一种竖井内提升容器安全状态监测系统
CN213021852U (zh) 吊钩秤传感器
SU1415085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измерени динамических нагрузок
CN220467503U (zh) 一种采用销轴式称重传感器的剪叉式升降平台
CN217953734U (zh) 一种新型数字式卸扣的销轴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