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39199U -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39199U
CN215239199U CN202121057306.2U CN202121057306U CN215239199U CN 215239199 U CN215239199 U CN 215239199U CN 202121057306 U CN202121057306 U CN 202121057306U CN 215239199 U CN215239199 U CN 215239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screw rod
moving module
horizontal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573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晓敏
陈波涛
朱涛
应家益
茅世能
陈杰
干维雷
顾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tian Plastics Machinery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Haitian Plastics Machinery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tian Plastics Machinery Group filed Critical Haitian Plastics Machinery Group
Priority to CN2021210573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39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39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39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包括车床底座,车床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输送线和中转机构,所述的输送线包括安装架、用于输送待加工的螺杆的上料输送带、顶升机构和用于输送加工完成的螺杆的下料输送带,所述的中转机构包括支架、第一水平移动模组、第一升降移动模组和用于夹持螺杆的夹具,所述的车床底座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的主轴箱、卡盘、支撑架、定位机构、碎屑隔档机构和第二水平移动模组,所述的第二水平移动模组上设置有车削单元和铣削单元;优点是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用于加工多种螺纹规格的螺孔,有利于确保注塑机螺杆的精度,一致性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规的注塑机螺杆一般采用车床进行加工作业,其需要人工配合进行上下料,自动化程度较低,在实际加工的过程中,按照需求可能会在注塑机螺杆的端部加工螺孔,而螺孔的螺纹规格有M10、M12、M14、M16、M18等等,螺孔的加工又以M16为分界线,M16以下规格的螺孔采用车削工艺,可直接通过车床加工作业,但是M16以上规格的螺孔需采用铣削工艺,铣削工艺需使用加工中心。
因此,虽然注塑机螺杆除了铣削螺纹外的其他加工工序均能够在车床上加工作业,但由于当注塑机螺杆所需加工的螺孔的螺纹规格在M16以上时,需要采用铣削螺纹的工艺来实现,所以人员需要反复移动和多次装夹注塑机螺杆才能够完成所有加工工序,不仅工序繁琐,人员的工作强度较高,效率较低,相应的加工成本较高,而且二次装夹会对注塑机螺杆的加工精度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产出高精度的注塑机螺杆,一致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能够用于加工多种螺纹规格的螺孔,有利于确保注塑机螺杆的精度,一致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包括车床底座,所述的车床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输送线和中转机构,所述的输送线包括安装架、用于输送待加工的螺杆的上料输送带、顶升机构和用于输送加工完成的螺杆的下料输送带,所述的上料输送带、所述的顶升机构和所述的下料输送带均设置在所述的安装架上并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的顶升机构用于将位于所述的上料输送带上的螺杆向上顶起或将顶起的螺杆转移到所述的下料输送带上;所述的中转机构用于将被所述的顶升机构顶起的螺杆转移到所述的车床底座上或将所述的车床底座上加工完成的螺杆转移到所述的顶升机构上,所述的中转机构包括支架、第一水平移动模组、第一升降移动模组和用于夹持螺杆的夹具,所述的第一水平移动模组设置在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第一升降移动模组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水平移动模组的一侧,所述的夹具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升降移动模组的下端,所述的第一水平移动模组和所述的第一升降移动模组配合控制所述的夹具往复于所述的顶升机构的上方和所述的车床底座的上方;所述的车床底座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的主轴箱、卡盘、支撑架、定位机构、碎屑隔档机构和第二水平移动模组,所述的第二水平移动模组上设置有车削单元和铣削单元,所述的卡盘设置在所述的主轴箱上并用于夹持螺杆的一端,所述的主轴箱用于控制卡盘转动,所述的支撑架用于支撑螺杆,所述的定位机构用于夹持螺杆的杆体并与螺杆转动配合,所述的碎屑隔档机构上设置有供螺杆另一端穿过的通孔,所述的第二水平移动模组用于控制所述的车削单元对准螺杆的另一端或所述的铣削单元对准螺杆的另一端。
所述的上料输送带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主动轴、第一从动轴和第一链条,所述的第一主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链条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的第一从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链条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通过所述的第一链条与所述的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一链条上设置有用于摆放螺杆的多个第一支撑座,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一主动轴发生转动;所述的下料输送带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主动轴、第二从动轴和第二链条,所述的第二主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链条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二从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链条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的第三齿轮通过所述的第二链条与所述的第四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二链条上设置有用于摆放螺杆的多个第二支撑座,所述的第二驱动电机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二主动轴发生转动;所述的顶升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安装架上的第二升降移动模组、第一安装台、第三水平移动模组和用于摆放螺杆的第三支撑座,所述的第二升降移动模组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一安装台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三水平移动模组和所述的第三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安装台上,且所述的第三水平移动模组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三支撑座在所述的上料输送带和所述的下料输送带之间来回移动,所述的第三支撑座的位置与所述的第一支撑座的位置、所述的第二支撑座的位置错开,所述的第二升降移动模组和所述的第三水平移动模组配合控制所述的第三支撑座将位于所述的上料输送带上的螺杆向上顶起或将顶起的螺杆转移到所述的下料输送带上。该结构中,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均采用市面上常见的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第二升降移动模组、第三水平移动模组均采用市面上常见的气缸或电动缸。
所述的安装架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板,至少一个所述的定位板上设置有用于顶推螺杆的顶推气缸,当所述的顶升机构将一个螺杆顶起时,所述的顶推气缸位于该螺杆的延长线上。该结构中,由于人工摆放在上料输送带上的螺杆位置不固定,当上料输送带上的螺杆被顶升机构顶起后,通过顶推气缸顶推螺杆的端面,使螺杆沿轴向移动到指定的位置,然后再通过中转机构转移到车床底座上进行加工,便于后续卡盘能够准确的夹持螺杆,稳定性较好。
所述的夹具包括安装板和设置在所述的安装板上的两个夹持单元,两个所述的夹持单元沿左右方向排列,所述的夹持单元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水平滑轨、两个第一侧板、与所述的第一水平滑轨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一滑块、第一双向丝杆和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的第一水平滑轨的背面与所述的安装板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的第一侧板对称分布在所述的第一水平滑轨的前后两侧,所述的第一侧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转孔,所述的第一双向丝杆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的第一转孔一一对应并转动配合,所述的第一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双向丝杆螺纹配合的第一螺孔,所述的第一滑块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夹臂,所述的第三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一个所述的第一侧板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一双向丝杆转动,当所述的第三驱动电机控制所述的第一双向丝杆转动时,两个所述的第一滑块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使同一个所述的夹持单元内的两个所述的夹臂配合夹持螺杆或放开螺杆。该结构中,通过设置第一双向丝杆,以使两个第一滑块同步并反向移动,稳定性较好;第三驱动电机采用市面上常见的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
同一个所述的夹持单元内的一个所述的夹臂的下端设置有导向块,另一个所述的夹臂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的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槽,当同一个所述的夹持单元内的两个所述的夹臂相互靠近时,所述的导向块插入到所述的导向槽内。该结构中,通过设置导向块和导向槽,便于同一个夹持单元内的两个夹臂准确对位。
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车床底座上的第二水平滑轨和两个滑动单元,所述的第二水平滑轨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滑动单元包括设置有第二螺孔的第二滑块、第一螺纹丝杆、第四驱动电机、第二安装台、两个转轴和输液管,所述的第二滑块与所述的第二水平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的第四驱动电机与所述的第一螺纹丝杆一端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一螺纹丝杆转动,所述的第一螺纹丝杆的杆体与所述的第二螺孔螺纹配合,所述的第二安装台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滑块上,两个所述的转轴沿上下方向分布在所述的第二安装台上,且所述的转轴与所述的第二安装台转动连接,所述的输液管的出液口位于两个所述的转轴之间,两个所述的滑动单元内的所述的第二安装台、两个所述的转轴呈前后对称分布,当所述的第四驱动电机控制所述的第一螺纹丝杆转动时,两个所述的第二滑块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使所有所述的转轴的侧面与螺杆的侧面相切或相分离。该结构中,通过第四驱动电机控制第一螺纹丝杆转动,以调节两个第二滑块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两个第二安装台的间距,能够使四个转轴准确的贴合在螺杆的侧壁上将螺杆进行定位,当螺杆转动进行车削或铣削时,螺杆带动四个转轴同步转动,转轴的转动方向与螺杆的转动方向相反,避免螺杆的侧面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摩擦;同时通过在第二安装台上设置输液管,输液管用于输出冷却液,冷却液洒到螺杆上,不仅起冷却作用,同时润滑螺杆与转轴相接触的侧面,减小两者之间的磨损;第四驱动电机采用市面上常见的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
所述的碎屑隔档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车床底座上的竖直挡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水平滑轨、两个滑动板和两个直线驱动器,所述的竖直挡板位于所述的定位机构和所述的第二水平移动模组之间,所述的竖直挡板上设置有开口和分布在所述的开口两侧的两个条形孔,所述的条形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三水平滑轨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竖直挡板朝向所述的第二水平移动模组的一侧上,两个所述的滑动板分别与所述的第三水平滑轨水平滑动配合,两个所述的滑动板相对置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半圆形的缺口,两个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竖直挡板朝向所述的定位机构的一侧上并与两个所述的条形孔一一对应,两个所述的直线驱动器与两个所述的滑动板一一对应,所述的直线驱动器的驱动轴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穿过所述的条形孔后与相对应的所述的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直线驱动器通过所述的连接块控制所述的滑动板在所述的第三水平滑轨上水平滑动,当两个所述的直线驱动器控制两个所述的滑动板相互靠近时,两个所述的滑动板将所述的开口遮挡,且两个所述的缺口拼接形成供螺杆穿过的所述的通孔。该结构中,由于螺杆的端面在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金属碎屑,且金属碎屑会四处飞溅,通过设置碎屑隔档机构,仅使螺杆的另一端穿过碎屑隔档机构上的通孔,在加工的过程中,金属碎屑被隔档在竖直挡板朝向第二水平移动模组的一侧,无法飞溅到竖直挡板朝向定位机构的一侧,从而不会影响主轴箱、卡盘、支撑架以及定位机构正常作业,稳定可靠;直线驱动器采用市面上常见的电动缸或气缸。
所述的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元,所述的支撑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车床底座上的第三安装台、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三安装台上的套筒、与所述的套筒上下滑动配合的滑杆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滑杆顶端的第四支撑座,所述的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螺孔和与所述的第三螺孔螺纹配合的螺栓,所述的螺栓伸入到所述的套筒内并抵接在所述的滑杆的侧壁上。该结构中,滑杆与套筒上下滑动配合,然后通过螺栓进行锁紧固定,以便于调节螺杆伸出套筒的长度,进而调节第四支撑座的高度,从而适用于对不同直径的螺杆进行支撑,适用性较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设置输送线和中转机构,人员仅需将待加工的螺杆摆放到输送线上以及将加工完成的螺杆从输送线上取下,通过中转机构将顶升机构上待加工的螺杆转移到车床底座上或将车床底座上加工完成的螺杆转移到顶升机构上,人员的工作量较少且工作强度较低,同时通过在第二水平移动模组上设置车削单元和铣削单元,根据实际需求将车削单元对准螺杆的另一端进行车削作业或将铣削单元对准螺杆的另一端进行铣削作业,使车床具备车削功能和铣削功能,一次性完成所有的加工工序,该过程中无需人员反复移动和多次装夹螺杆,效率较高且有利于确保螺杆的加工精度,一致性较好,大大提升自动化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2、上料输送带用于输送待加工的螺杆,下料输送带用于输送加工完成的螺杆,避免待加工的螺杆和加工完成的螺杆位于同一输送带而可能发生混料的风险,顶升机构用于将上料输送带上的螺杆向上顶起,便于中转机构抓取螺杆,或将加工完成的螺杆转移到下料输送带上,起到了中间传递的作用;
3、通过第一水平移动模组和第一升降移动模组配合控制夹具往复于顶升机构的上方和车床底座的上方,以通过夹具将上料输送带上待加工的螺杆转移到车床底座上或将车床底座上加工完成的螺杆转移到输送线上,实现中转功能,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中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车床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夹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夹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碎屑隔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碎屑隔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床底座;11、主轴箱;12、卡盘;13、支撑架;131、第三安装台;132、套筒;1321、第三螺孔;133、滑杆;134、第四支撑座;14、定位机构;141、第二水平滑轨;142、第二滑块;1421、第二螺孔;143、第一螺纹丝杆;144、第四驱动电机;145、第二安装台;146、转轴;15、碎屑隔档机构;151、竖直挡板;1511、开口;1512、条形孔;152、第三水平滑轨;153、滑动板;1531、缺口;154、直线驱动器;155、连接块;16、第二水平移动模组;17、车削单元;18、铣削单元;191、水平滑轨;192、第三滑块;1921、第四螺孔;193、第二螺纹丝杆;2、输送线;21、安装架;22、上料输送带;221、第一驱动电机;222、第一主动轴;223、第一从动轴;224、第一链条;225、第一齿轮;226、第二齿轮;227、第一支撑座;23、顶升机构;231、第二升降移动模组;232、第一安装台;233、第三水平移动模组;234、第三支撑座;235、直线导轨;236、导轨滑块;24、下料输送带;241、第二驱动电机;242、第二主动轴;243、第二从动轴;244、第二链条;245、第三齿轮;246、第四齿轮;247、第二支撑座;25、定位板;26、顶推气缸;3、中转机构;31、支架;32、第一水平移动模组;33、第一升降移动模组;34、夹具;341、安装板;342、第一水平滑轨;343、第一侧板;3431、第一转孔;344、第一滑块;3441、第一螺孔;345、第一双向丝杆;346、第三驱动电机;347、夹臂;3471、导向块;3472、导向槽;3481、第一伞齿轮;3482、第二伞齿轮;349、电机安装座;4、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包括车床底座1,车床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输送线2和中转机构3。
本实施例中,输送线2包括安装架21、用于输送待加工的螺杆4的上料输送带22、顶升机构23和用于输送加工完成的螺杆4的下料输送带24,上料输送带22、顶升机构23和下料输送带24均设置在安装架21上并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顶升机构23用于将位于上料输送带22上的螺杆4向上顶起或将顶起的螺杆4转移到下料输送带24上。
本实施例中,中转机构3用于将被顶升机构23顶起的螺杆4转移到车床底座1上或将车床底座1上加工完成的螺杆4转移到顶升机构23上,中转机构3包括支架31、第一水平移动模组32、第一升降移动模组33和用于夹持螺杆4的夹具34,第一水平移动模组32设置在支架31上,第一升降移动模组33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设置在第一水平移动模组32的一侧,夹具34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设置在第一升降移动模组33的下端,第一水平移动模组32和第一升降移动模组33配合控制夹具34往复于顶升机构23的上方和车床底座1的上方,为了便于描述,定义左右方向为X轴方向,前后方向为Y轴方向,上下方向为Z轴方向,第一水平移动模组32采用市面上常见的X轴移动模组,第一升降移动模组33采用市面上常见的Z轴移动模组。
本实施例中,车床底座1上设置有依次排列的主轴箱11、卡盘12、支撑架13、定位机构14、碎屑隔档机构15和第二水平移动模组16,第二水平移动模组16上设置有车削单元17和铣削单元18,卡盘12设置在主轴箱11上并用于夹持螺杆4的一端,主轴箱11用于控制卡盘12转动,支撑架13用于支撑螺杆4,定位机构14用于夹持螺杆4的杆体并与螺杆4转动配合,碎屑隔档机构15上设置有供螺杆4另一端穿过的通孔,第二水平移动模组16用于控制车削单元17和铣削单元18同步移动,使车削单元17对准螺杆4的另一端或铣削单元18对准螺杆4的另一端,其中,主轴箱11、卡盘12、支撑架13、定位机构14、碎屑隔档机构15和第二水平移动模组16沿X轴方向依次排列,第二水平移动模组16由市面上常见的X轴移动模组和Y轴移动模组组成,车削单元17包括液压动力刀塔,铣削单元18包括动力传动箱和铣刀,车削单元17和铣削单元18均采用市面上常规的结构,此处不做展开,当需要车削作业时,通过第二水平移动模组16将车削单元17移动并对准待加工的螺杆4的端部,当需要铣削作业时,通过第二水平移动模组16将铣削单元18移动并对准待加工的螺杆4的端部即可。
实施例二:如图1、2、5、6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上料输送带2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21、第一主动轴222、第一从动轴223和第一链条224,第一主动轴222上设置有与第一链条224啮合的第一齿轮225,第一从动轴223上设置有与第一链条224啮合的第二齿轮226,第一齿轮225通过第一链条224与第二齿轮226传动连接,第一链条224上设置有用于摆放螺杆4的多个第一支撑座227,第一驱动电机221用于控制第一主动轴222发生转动。
本实施例中,下料输送带24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41、第二主动轴242、第二从动轴243和第二链条244,第二主动轴242上设置有与第二链条244啮合的第三齿轮245,第二从动轴243上设置有与第二链条244啮合的第四齿轮246,第三齿轮245通过第二链条244与第四齿轮246传动连接,第二链条244上设置有用于摆放螺杆4的多个第二支撑座247,第二驱动电机241用于控制第二主动轴242发生转动。
本实施例中,顶升机构23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架21上的第二升降移动模组231、第一安装台232、第三水平移动模组233和用于摆放螺杆4的第三支撑座234,第二升降移动模组231用于控制第一安装台232上下移动,第三水平移动模组233和第三支撑座234设置在第一安装台232上,且第三水平移动模组233用于控制第三支撑座234在上料输送带22和下料输送带24之间来回移动,第三支撑座234的位置与第一支撑座227的位置、第二支撑座247的位置错开,第二升降移动模组231和第三水平移动模组233配合控制第三支撑座234将位于上料输送带22上的螺杆4向上顶起或将顶起的螺杆4转移到下料输送带24上。
上述的上料输送带22和下料输送带24的输送方向均沿Y轴方向,第一支撑座227、第二支撑座247和第三支撑座234的上端面上分别设置有V形槽,V形槽沿X轴方向延伸并贯穿第一支撑座227、第二支撑座247和第三支撑座234的两个侧面,以便于摆放螺杆4;第二升降移动模组231采用市面上常见的气缸,该气缸沿Z轴摆放,该气缸的缸体与安装架21固定连接,该气缸的驱动轴向上延伸并与第一安装台23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三水平移动模组233采用市面上常见的气缸,该气缸沿Y轴摆放。
本实施例中,安装架21上沿X轴方向设置有两个定位板25,至少一个定位板25上设置有用于顶推螺杆4的顶推气缸26,当顶升机构23将一个螺杆4顶起时,顶推气缸26位于该螺杆4的延长线上。
实施例三: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二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安装台232上设置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直线导轨235和两个第三支撑座234,第三支撑座234的底部设置有导轨滑块236,导轨滑块236与直线导轨235滑动配合,第三水平移动模组233用于推动导轨滑块236在直线导轨235上来回移动。
实施例四:如图1、3、7、8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夹具34包括安装板341和设置在安装板341上的两个夹持单元,两个夹持单元沿左右方向排列,夹持单元包括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水平滑轨342、两个第一侧板343、与第一水平滑轨342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一滑块344、第一双向丝杆345和第三驱动电机346,第一水平滑轨342的背面与安装板341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侧板343对称分布在第一水平滑轨342的前后两侧,第一侧板343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转孔3431,第一双向丝杆345的两端与两个第一转孔3431一一对应并转动配合,第一滑块344上设置有与第一双向丝杆345螺纹配合的第一螺孔3441,第一滑块34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夹臂347,第三驱动电机346固定设置在一个第一侧板343上并用于控制第一双向丝杆345转动,当第三驱动电机346控制第一双向丝杆345转动时,两个第一滑块344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使同一个夹持单元内的两个夹臂347配合夹持螺杆4或放开螺杆4。
本实施例中,同一个夹持单元内的一个夹臂347的下端设置有导向块3471,另一个夹臂347的下端设置有与导向块3471相配合的导向槽3472,当同一个夹持单元内的两个夹臂347相互靠近时,导向块3471插入到导向槽3472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双向丝杆345的一端伸出一个第一转孔3431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3481,第三驱动电机346通过电机安装座349固定在一个第一侧板343上,且第三驱动电机346的驱动轴上设置有第二伞齿轮3482,第一伞齿轮3481与第二伞齿轮3482啮合连接。
实施例五:如图1、4、9、10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定位机构14包括固定设置在车床底座1上的第二水平滑轨141和两个滑动单元,第二水平滑轨141沿前后方向延伸,滑动单元包括设置有第二螺孔1421的第二滑块142、第一螺纹丝杆143、第四驱动电机144、第二安装台145、两个转轴146和输液管(图中未显示),第二滑块142与第二水平滑轨141滑动配合,第四驱动电机144与第一螺纹丝杆143一端连接并用于控制第一螺纹丝杆143转动,第一螺纹丝杆143的杆体与第二螺孔1421螺纹配合,第二安装台145固定设置在第二滑块142上,两个转轴146沿上下方向分布在第二安装台145上,且转轴146与第二安装台145转动连接,输液管的出液口位于两个转轴146之间,两个滑动单元内的第二安装台145、两个转轴146呈前后对称分布,当第四驱动电机144控制第一螺纹丝杆143转动时,两个第二滑块14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使所有转轴146的侧面与螺杆4的侧面相切或与相分离。
实施例六:如图1、4、11、12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碎屑隔档机构15包括固定设置在车床底座1上的竖直挡板151、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三水平滑轨152、两个滑动板153和两个直线驱动器154,竖直挡板151位于定位机构14和第二水平移动模组16之间,竖直挡板151上设置有开口1511和分布在开口1511两侧的两个条形孔1512,条形孔1512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三水平滑轨152固定设置在竖直挡板151朝向第二水平移动模组16的一侧上,两个滑动板153分别与第三水平滑轨152水平滑动配合,两个滑动板153相对置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半圆形的缺口1531,两个直线驱动器154固定设置在竖直挡板151朝向定位机构14的一侧上并与两个条形孔1512一一对应,两个直线驱动器154与两个滑动板153一一对应,直线驱动器154的驱动轴上设置有连接块155,连接块155穿过条形孔1512后与相对应的滑动板153固定连接,直线驱动器154通过连接块155控制滑动板153在第三水平滑轨152上水平滑动,当两个直线驱动器154控制两个滑动板153相互靠近时,两个滑动板153将开口1511遮挡,且两个缺口1531拼接形成供螺杆4穿过的通孔。
实施例七:如图1、4、9、13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支撑架13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设置在车床底座1上的第三安装台131、固定设置在第三安装台131上的套筒132、与套筒132上下滑动配合的滑杆133和固定设置在滑杆133顶端的第四支撑座134,套筒13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螺孔1321和与第三螺孔1321螺纹配合的螺栓(图中未显示),螺栓伸入到套筒132内并抵接在滑杆133的侧壁上,其中,第四支撑座134的上端面上设置有V形槽,V形槽沿X轴方向延伸并贯穿第四支撑座134的两个侧面,以便于摆放螺杆4。
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设置有两个,一个支撑单元的第三安装台131与主轴箱1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个支撑单元的第三安装台131与定位机构14固定连接。
实施例八:如图1、4、13所示,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车床底座1上设置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四水平滑轨191、与第四水平滑轨191滑动配合的第三滑块192、第二螺纹丝杆193和用于控制第二螺纹丝杆193转动的第五驱动电机(图中未显示),第三滑块192上设置有与第二螺纹丝杆193螺纹配合的第四螺孔1921,主轴箱11固定设置在第三滑块192上,通过第五驱动电机控制第二螺纹丝杆193转动,以调节第三滑块192、主轴箱11的位置,进而调节主轴箱11与定位机构14之间的间距,以适用于对不同长度的螺杆4进行加工,且通过调节主轴箱11位置,不调节定位机构14位置的方式,确保每次加工时定位机构14与螺杆4的另一端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从而稳定、有效的对螺杆4的另一端进行定位,确保加工的准确度。
初始时,顶升机构23的第一安装台232位于低位,定位机构14的两个滑动单元相互远离,碎屑隔档机构15的两个滑动板153相互分离,当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进行加工生产时,其上料和加工的简要过程如下:
S1、人员将待加工的螺杆摆放到上料输送带22的第一支撑座227上,通过上料输送带22将待加工的螺杆向顶升机构23方向移动;
S2、当待加工的螺杆移动到靠近顶升机构23的一侧时,第三水平移动模组233控制第三支撑座234移动到待加工的螺杆的下方,然后第二升降移动模组231将第一安装台232向上顶起,该过程中待加工的螺杆落到第三支撑座234上并被第三支撑座234向上顶起,待加工的螺杆脱离上料输送带22;
S3、通过中转机构3控制夹具34移动到顶升机构23处并夹持待加工的螺杆,然后将待加工的螺杆转移到车床底座1上,并摆放到支撑架13上;
S4、通过第五驱动电机控制主轴箱11和卡盘12移动,使卡盘12夹住待加工的螺杆的一端;
S5、定位机构14的两个滑动单元相互靠近,使所有转轴146的侧面与待加工的螺杆的侧面相切;
S6、碎屑隔档机构15的两个滑动板153相互靠近,两个滑动板153将开口1511遮挡,两个缺口1531拼接与待加工的螺杆相配合;
S7、第二水平移动模组16控制车削单元17对准待加工的螺杆的另一端或铣削单元18对准待加工的螺杆的另一端,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切换。
加工完成后,下料的简要过程如下:
S1、第二水平移动模组16控制车削单元17和铣削单元18远离加工完成的螺杆;
S2、碎屑隔档机构15的两个滑动板153相互分离,两个缺口1531分离,开口1511打开;
S3、定位机构14的两个滑动单元相互远离,使所有转轴146的侧面与待加工的螺杆的侧面相分离;
S4、卡盘12与加工完成的螺杆的一端分离,通过第五驱动电机控制主轴箱11和卡盘12远离加工完成的螺杆;
S5、通过中转机构3控制夹具34移动到车床底座1上并夹持加工完成的螺杆,然后将加工完成的螺杆转移到顶升机构23处,并摆放到第三支撑座234上;
S6、第三水平移动模组233控制第三支撑座234移动到下料输送带24的上方,然后第二升降移动模组231控制第一安装台232向下移动,该过程中加工完成的螺杆落到下料输送带24的第二支撑座247上,同时第一安装台232回到低位。

Claims (8)

1.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包括车床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床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输送线和中转机构,所述的输送线包括安装架、用于输送待加工的螺杆的上料输送带、顶升机构和用于输送加工完成的螺杆的下料输送带,所述的上料输送带、所述的顶升机构和所述的下料输送带均设置在所述的安装架上并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的顶升机构用于将位于所述的上料输送带上的螺杆向上顶起或将顶起的螺杆转移到所述的下料输送带上;
所述的中转机构用于将被所述的顶升机构顶起的螺杆转移到所述的车床底座上或将所述的车床底座上加工完成的螺杆转移到所述的顶升机构上,所述的中转机构包括支架、第一水平移动模组、第一升降移动模组和用于夹持螺杆的夹具,所述的第一水平移动模组设置在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第一升降移动模组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水平移动模组的一侧,所述的夹具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升降移动模组的下端,所述的第一水平移动模组和所述的第一升降移动模组配合控制所述的夹具往复于所述的顶升机构的上方和所述的车床底座的上方;
所述的车床底座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的主轴箱、卡盘、支撑架、定位机构、碎屑隔档机构和第二水平移动模组,所述的第二水平移动模组上设置有车削单元和铣削单元,所述的卡盘设置在所述的主轴箱上并用于夹持螺杆的一端,所述的主轴箱用于控制卡盘转动,所述的支撑架用于支撑螺杆,所述的定位机构用于夹持螺杆的杆体并与螺杆转动配合,所述的碎屑隔档机构上设置有供螺杆另一端穿过的通孔,所述的第二水平移动模组用于控制所述的车削单元对准螺杆的另一端或所述的铣削单元对准螺杆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输送带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主动轴、第一从动轴和第一链条,所述的第一主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链条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的第一从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链条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通过所述的第一链条与所述的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一链条上设置有用于摆放螺杆的多个第一支撑座,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一主动轴发生转动;
所述的下料输送带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主动轴、第二从动轴和第二链条,所述的第二主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链条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二从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链条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的第三齿轮通过所述的第二链条与所述的第四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二链条上设置有用于摆放螺杆的多个第二支撑座,所述的第二驱动电机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二主动轴发生转动;
所述的顶升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安装架上的第二升降移动模组、第一安装台、第三水平移动模组和用于摆放螺杆的第三支撑座,所述的第二升降移动模组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一安装台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三水平移动模组和所述的第三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安装台上,且所述的第三水平移动模组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三支撑座在所述的上料输送带和所述的下料输送带之间来回移动,所述的第三支撑座的位置与所述的第一支撑座的位置、所述的第二支撑座的位置错开,所述的第二升降移动模组和所述的第三水平移动模组配合控制所述的第三支撑座将位于所述的上料输送带上的螺杆向上顶起或将顶起的螺杆转移到所述的下料输送带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架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板,至少一个所述的定位板上设置有用于顶推螺杆的顶推气缸,当所述的顶升机构将一个螺杆顶起时,所述的顶推气缸位于该螺杆的延长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具包括安装板和设置在所述的安装板上的两个夹持单元,两个所述的夹持单元沿左右方向排列,所述的夹持单元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水平滑轨、两个第一侧板、与所述的第一水平滑轨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一滑块、第一双向丝杆和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的第一水平滑轨的背面与所述的安装板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的第一侧板对称分布在所述的第一水平滑轨的前后两侧,所述的第一侧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转孔,所述的第一双向丝杆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的第一转孔一一对应并转动配合,所述的第一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双向丝杆螺纹配合的第一螺孔,所述的第一滑块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夹臂,所述的第三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一个所述的第一侧板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一双向丝杆转动,当所述的第三驱动电机控制所述的第一双向丝杆转动时,两个所述的第一滑块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使同一个所述的夹持单元内的两个所述的夹臂配合夹持螺杆或放开螺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的夹持单元内的一个所述的夹臂的下端设置有导向块,另一个所述的夹臂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的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槽,当同一个所述的夹持单元内的两个所述的夹臂相互靠近时,所述的导向块插入到所述的导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车床底座上的第二水平滑轨和两个滑动单元,所述的第二水平滑轨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滑动单元包括设置有第二螺孔的第二滑块、第一螺纹丝杆、第四驱动电机、第二安装台、两个转轴和输液管,所述的第二滑块与所述的第二水平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的第四驱动电机与所述的第一螺纹丝杆一端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的第一螺纹丝杆转动,所述的第一螺纹丝杆的杆体与所述的第二螺孔螺纹配合,所述的第二安装台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滑块上,两个所述的转轴沿上下方向分布在所述的第二安装台上,且所述的转轴与所述的第二安装台转动连接,所述的输液管的出液口位于两个所述的转轴之间,两个所述的滑动单元内的所述的第二安装台、两个所述的转轴呈前后对称分布,当所述的第四驱动电机控制所述的第一螺纹丝杆转动时,两个所述的第二滑块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使所有所述的转轴的侧面与螺杆的侧面相切或相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碎屑隔档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车床底座上的竖直挡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水平滑轨、两个滑动板和两个直线驱动器,所述的竖直挡板位于所述的定位机构和所述的第二水平移动模组之间,所述的竖直挡板上设置有开口和分布在所述的开口两侧的两个条形孔,所述的条形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三水平滑轨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竖直挡板朝向所述的第二水平移动模组的一侧上,两个所述的滑动板分别与所述的第三水平滑轨水平滑动配合,两个所述的滑动板相对置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半圆形的缺口,两个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竖直挡板朝向所述的定位机构的一侧上并与两个所述的条形孔一一对应,两个所述的直线驱动器与两个所述的滑动板一一对应,所述的直线驱动器的驱动轴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穿过所述的条形孔后与相对应的所述的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直线驱动器通过所述的连接块控制所述的滑动板在所述的第三水平滑轨上水平滑动,当两个所述的直线驱动器控制两个所述的滑动板相互靠近时,两个所述的滑动板将所述的开口遮挡,且两个所述的缺口拼接形成供螺杆穿过的所述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元,所述的支撑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车床底座上的第三安装台、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三安装台上的套筒、与所述的套筒上下滑动配合的滑杆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滑杆顶端的第四支撑座,所述的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螺孔和与所述的第三螺孔螺纹配合的螺栓,所述的螺栓伸入到所述的套筒内并抵接在所述的滑杆的侧壁上。
CN202121057306.2U 2021-05-17 2021-05-17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 Active CN215239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7306.2U CN215239199U (zh) 2021-05-17 2021-05-17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7306.2U CN215239199U (zh) 2021-05-17 2021-05-17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39199U true CN215239199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56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57306.2U Active CN215239199U (zh) 2021-05-17 2021-05-17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391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18772A (zh)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
CN109623965B (zh) 一种实木四轴卧式加工中心
CN101314188A (zh) 双面床身铣床
CN102615538A (zh) 一种能自动换刀的机床
CN111745176A (zh) 一种组合镗床及镗孔加工方法
CN110014183B (zh) 一种数控深孔键槽铣床
CN106001723A (zh) 花纹轧辊扁豆形槽加工专用机床
CN215239198U (zh)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专用机床
CN103084931A (zh) 一种双主轴卧式复合加工中心
CN108145510B (zh) 一种四工序双工位双推料开料机
CN215239199U (zh)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
CN209774916U (zh) 一种实木四轴卧式加工中心
CN201253704Y (zh) 双面床身铣床
CN216549238U (zh) 一种螺杆上下料用吊具及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
CN202592084U (zh) 一种能自动换刀的机床
CN214868778U (zh) 一种机加工用定位装置
CN214558966U (zh) 一种镗铣组合机床
CN212217200U (zh) 一种高效多头数控铣床
CN212469820U (zh) 一种组合镗床
CN212043492U (zh) 一种串联式多主轴加工中心
KR100790401B1 (ko) 다축 렌즈외경 자동 가공장치
CN209998867U (zh) 一种高效双卧式加工中心生产线
CN113118771B (zh)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专用机床
CN101988873B (zh) 低倍硫印试样加工机床
CN219924589U (zh) 复合加工机床的双刀塔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