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18045U - 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18045U
CN215218045U CN202121028311.0U CN202121028311U CN215218045U CN 215218045 U CN215218045 U CN 215218045U CN 202121028311 U CN202121028311 U CN 202121028311U CN 215218045 U CN215218045 U CN 215218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ressure
pipeline
switch valve
byp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283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凯
白旺旺
王苏敬
蔡田
吕英
韩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Locomotive and C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Beijing Zonghe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Tieke Zhongheng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ieke Aspect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Locomotive and C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Beijing Zonghe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Tieke Aspect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Locomotive and C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Beijing Zonghe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Tieke Aspect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Priority to CN20212102831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18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18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18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包括操作控制台以及集成在操作控制台上的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管路系统包括总风输入管路、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和压力输出管路。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包括至少一条压力输送管路,在每条压力输送管路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均顺序设有比例调压阀、比例流量控制阀和输送压力传感器,压力输出管路上设有输出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的试验台可以适用于轨道车辆制动系统中的多种气动阀类产品的研究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测试,使用方便,能进行精确测试,可以精确控制管路压力变化速度,并可以实现自动化测试试验。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轨道车辆制动控制系统中气动阀类产品测试试验台领域的应用,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
背景技术
气动阀类产品作为轨道车辆制动系统中的功能执行原件,直接决定了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现有气动阀类产品在开发过程中采用的试验手段一般为手动连接管路搭建试验工装,一般需要将调压阀、橡胶软管、快插接头、手动塞门、压力表、阀类产品安装工装、待测气动阀类产品等零件手动搭接后组成气路试验工装进行测试,对于电磁阀类产品,还需要连接可调电源等设备。整体工装接通风源和电源后,可手动控制各个气路的通断,以测试气动阀类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但是,现有测试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气路试验工装种类繁多,搭建工作量大
由于轨道交通制动系统中的气动阀类产品种类较多,每种产品都有不同尺寸规格和数量的气路接口,需要检测不同位置的压力,对管路通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果采用手动搭建气路试验工装的方式,对每种产品进行试验前都需要搭建一套独立的气路试验工装,对于搭建的工装还需要测量工装的气密性,若发现工装存在漏泄还需到逐步排查,工作量大,效率低。
(2)无法进行精确测试
由于手动搭建工装监测压力的方式为人工读取压力表数值,因此在某些阀类产品的测试中,若需要精确测量压力上升或下降到某一值的时间,只能通过人工计时的同时读取压力值的方式进行,误差较大,无法对被测件的性能进行准确评估。
(3)无法精确控制压力变化速度
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试验需要对压力上升和下降速度精确控制,手动搭建的气路试验工装只能通过人为手动控制塞门开度来粗略控制压力变化速度,无法满足研究性试验要求。
(4)无法进行自动化测试
对于需要进行例行试验的气动阀类产品,只能按照例行试验规范的要求逐条手动测试,效率低,结果不准确。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可以适用于轨道车辆制动系统中的多种气动阀类产品的研究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测试,使用方便,能进行精确测试,可以精确控制管路压力变化速度,并可以实现自动化测试试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包括操作控制台以及集成在操作控制台上的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管路系统包括总风输入管路、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和压力输出管路,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包括至少一条压力输送管路,每条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一端均能通断地与总风输入管路的出口端连通,在每条压力输送管路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均顺序设有比例调压阀、比例流量控制阀和输送压力传感器;压力输出管路上设有输出压力传感器,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一端以及各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二端均能用于与气动阀类产品中对应的接口连接;控制系统与各比例调压阀、各比例流量控制阀、各输送压力传感器和输出压力传感器均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各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对应的比例流量控制阀和对应的输送压力传感器之间均能通断地旁接有至少一个输送风缸;在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二端能通断地旁接有至少一个输出风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包括第一压力输送管路,在第一压力输送管路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一比例调压阀、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一输送压力传感器,第一比例调压阀、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一输送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压力输送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二压力输送管路,在第二压力输送管路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二比例调压阀、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二输送压力传感器,第二比例调压阀、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二输送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压力输送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三压力输送管路,在第三压力输送管路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三比例调压阀、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三输送压力传感器,第三比例调压阀、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三输送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压力输送管路组件还包括第四压力输送管路,在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四比例调压阀、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四输送压力传感器,第四比例调压阀、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四输送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压力输送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五压力输送管路,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五比例调压阀、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五输送压力传感器,第五比例调压阀、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五输送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一输送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第一电控开关阀,在第二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二输送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第二电控开关阀,在第三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三输送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第三电控开关阀;在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四输送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第四电控开关阀,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五输送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第五电控开关阀,在压力输出管路上且位于输出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二端之间设有第六电控开关阀;第一电控开关阀、第二电控开关阀、第三电控开关阀、第四电控开关阀、第五电控开关阀和第六电控开关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一电控开关阀之间设有第一辅助开关阀,在第二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二电控开关阀之间设有第二辅助开关阀,在第三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三电控开关阀之间设有第三辅助开关阀;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五电控开关阀之间设有第四辅助开关阀,在压力输出管路上且位于第六电控开关阀和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五辅助开关阀;第一辅助开关阀、第二辅助开关阀、第三辅助开关阀、第四辅助开关阀和第五辅助开关阀均为两位三通阀并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且两位三通阀的进气口和工作口均串接在对应的管路上;位于对应的压力输送管路上的两位三通阀的进气口和工作口分别靠近对应的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第五辅助开关阀的进气口和工作口分别靠近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二端和第一端设置,两位三通阀的排气口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一比例调压阀和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之间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一控制开关阀以及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一旁通管路,并在第一旁通管路上设有第一旁通开关阀;在第二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二比例调压阀和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之间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二控制开关阀以及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二旁通管路,并在第二旁通管路上设有第二旁通开关阀;在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四比例调压阀和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之间设有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三旁通管路,并在第三旁通管路上设有第三旁通开关阀;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五比例调压阀和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之间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三控制开关阀以及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四旁通管路,并在第四旁通管路上设有第四旁通开关阀;第一控制开关阀、第一旁通开关阀、第二控制开关阀、第二旁通开关阀、第三旁通开关阀、第三控制开关阀和第四旁通开关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四电控开关阀之间还设有第一切换开关阀,在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处还设有第一并接管路;第一并接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四比例调压阀和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之间的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第一并接管路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切换开关阀和第四电控开关阀之间的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并在第一并接管路上设有第二切换开关阀;第一切换开关阀和第二切换开关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压力输送管路组件中的输送风缸包括:第一风缸、第二风缸、第三风缸、第四风缸、第五风缸和第六风缸;在第一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一辅助开关阀之间旁接有第一旁通支路、第二旁通支路、第三旁通支路和第四旁通支路,并在第一旁通支路、第二旁通支路、第三旁通支路和第四旁通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一支路开关阀、第二支路开关阀、第三支路开关阀和第四支路开关阀,第一风缸、第二风缸、第三风缸和第四风缸分别与第一旁通支路、第二旁通支路、第三旁通支路和第四旁通支路的端部串接;在第四旁通支路上且位于第四支路开关阀和第四风缸之间还旁接有第五旁通支路,第五旁通支路与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二辅助开关阀之间的第二压力输送管路串接,并在第五旁通支路上设有第五支路开关阀;
在第三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三辅助开关阀之间旁接有第六旁通支路,在第六旁通支路上设有第六支路开关阀,第五风缸与第六旁通支路的端部串接;在第六旁通支路上且位于第六支路开关阀和第五风缸之间还旁接有第七旁通支路,第七旁通支路与第一并接管路的第二端和第四电控开关阀之间的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串接,并在第七旁通支路上设有第七支路开关阀;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四辅助开关阀之间旁接有第八旁通支路,在第八旁通支路上设有第八支路开关阀,第六风缸与第八旁通支路的端部串接;在第五风缸和第六风缸之间还串接有第一连通管路,并在第一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连通开关阀;第一支路开关阀、第二支路开关阀、第三支路开关阀、第四支路开关阀、第五支路开关阀、第六支路开关阀、第七支路开关阀、第八支路开关阀和第一连通开关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三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三比例调压阀和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之间设有第四控制开关阀,在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一并接管路的第二端和第四电控开关阀之间还旁接有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五旁通管路,并在第五旁通管路上设有第五旁通开关阀;第四控制开关阀和第五旁通开关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八旁通支路上且位于第八支路开关阀和第六风缸之间还旁接有至少一个第九旁通支路,在各第九旁通支路上均设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九支路开关阀,在各第九旁通支路的端部均串接有第七风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二端能通断地旁接的输出风缸包括串接在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二端端部的第八风缸,在第五辅助开关阀和第八风缸之间的压力输出管路上还旁接有第十旁接管路,第十旁接管路与其中一个第七风缸串接,并在第十旁接管路上设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十支路开关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八风缸还串接有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一尾部管路,并在第一尾部管路上设有第一尾部开关阀和第一尾部缩堵,第一尾部开关阀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四辅助开关阀之间还设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三切换开关阀,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三切换开关阀和第四辅助开关阀之间还能通断地旁接有至少一个旁通输出管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各旁通输出管路的端部均串接有旁通风缸,并在旁通输出管路上均设有第四切换开关阀;各旁通风缸还均串接有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二尾部管路,并在各第二尾部管路上均设有第二尾部开关阀和第二尾部缩堵;第四切换开关阀和第二尾部开关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处还设有第二并接管路,第二并接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总风输入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五比例调压阀之间的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第二并接管路的第二端连接在第八支路开关阀和第六风缸之间的第八旁通支路上,并在第二并接管路上设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五切换开关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风缸处还设有至少一条进风调节支路,各进风调节支路的进口端旁接在第一比例调压阀和第一控制开关阀之间的第一压力输送管路上,各进风调节支路的出口端均与第二风缸串接;在进风调节支路上设有进风支路开关阀和进风调节缩堵,或者在进风调节支路上设有比例流量电磁阀;进风支路开关阀、比例流量电磁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二风缸还串接有至少一个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排风调节支路,并在各排风调节支路上设有排风支路开关阀和排风调节缩堵,排风支路开关阀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压力输送管路和第二压力输送管路之间设有第二连通管路,第二连通管路与第一压力输送管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一电控开关阀和第一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二端之间,第二连通管路与第二压力输送管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控开关阀和第二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二端之间,并在第二连通管路上设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二连通开关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压力输送管路和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之间设有第三连通管路,第三连通管路与第二压力输送管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控开关阀和第二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二端之间,第三连通管路与第五压力输送管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五电控开关阀和第五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二端之间,并在第三连通管路上设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三连通开关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的供气口均通过相应管路与同一个供气减压阀的输出端连接,供气减压阀的进口端通过相应管路与总风输入管路的出口端连接,且供气减压阀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一电控开关阀和其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一压力表,在第二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二电控开关阀和其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二压力表,在第三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三电控开关阀和其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三压力表;在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四电控开关阀和其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四压力表,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第五电控开关阀和其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五压力表,在压力输出管路上且位于第六电控开关阀和其第一端之间还设有第六压力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总风输入管路上自其进口端至出口端顺序设有总开关阀、过滤器、总减压阀和总风缸,并在总风缸的位置连接有总压力表,总开关阀和总减压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控制台上还设有被测件安装接口,被测件安装接口与各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二端以及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一端均对应连通;在操作控制台内还设有总电源和两台可调压电源,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工控机、显示工控机、总电源开关、可调电源手动开关按钮和指示灯,控制工控机与总电源、两台可调压电源、显示工控机、总电源开关、可调电源手动开关按钮、指示灯、各比例调压阀、各比例流量控制阀、各输送压力传感器以及输出压力传感器均电连接。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试验台将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集成在操作控制台上,可以适用于轨道车辆制动系统中的多种气动阀类产品的研究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测试,适用范围广,且使用方便,无需手动搭建气路试验工装,将被测阀与相应的转接气路工装板连接后整体固定到试验台的气路接口上即可开始试验,节省了搭建管路与测试管路工装漏泄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试验效率。
同时,通过在管路系统中配置压力传感器和比例流量控制阀,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各处的压力,使用电压信号控制比例流量控制阀的阀口开度即可控制管路压力的上升或下降速度,压力变化范围可在1kPa/s~50kPa/s间调节,可满足对各种气动阀类产品进行研究性试验时的压力上升或下降速度的需求,且可以精确控制管路压力变化速度,以对被测件的性能进行准确评估。另外,整个管路系统中各处的通断以及压力、流量大小的调节均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对于具有一定重复性的研究性试验或例行生产试验,还可编制自动化程序控制各处通断、比例调压阀、比例流量控制阀的动作,并可通过程序中设定的判据自动判断指标是否合格,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极大提升了试验效率,且结果准确,实现了自动化测试试验。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的整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系统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总风输入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压力输送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压力输送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压力输送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压力输送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五压力输送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输出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管路系统;
1、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01、第一旁通管路;102、第一旁通支路;103、第二旁通支路;104、第三旁通支路;105、第四旁通支路;106、进风调节支路; 1061、进风调节缩堵;107、排风调节支路;1071、排风调节缩堵;
R1、第一比例调压阀;H10、干路开关阀;H11、第一控制开关阀;H12、第一旁通开关阀;F1、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H13、第一支路开关阀;H14、第二支路开关阀;H141、进风支路开关阀;F6、比例流量电磁阀;H142、排风支路开关阀;H15、第三支路开关阀;H16、第四支路开关阀;H17、第一辅助开关阀; H18、第一电控开关阀;M1、第一压力表;P1、第一输送压力传感器;
2、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01、第二旁通管路;202、第五旁通支路;203、第二连通管路;204、第三连通管路;2041、连通缩堵;
R2、第二比例调压阀;H21、第二控制开关阀;H22、第二旁通开关阀;F2、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H23、第五支路开关阀;H24、第二辅助开关阀;H25、第二电控开关阀;H26、第二连通开关阀;H27、第三连通开关阀;M2、第二压力表;P2、第二输送压力传感器;
3、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01、第六旁通支路;
R3、第三比例调压阀;H31、第四控制开关阀;F3、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 H32、第六支路开关阀;H33、第三辅助开关阀;H34、第三电控开关阀;M3、第三压力表;P3、第三输送压力传感器;
4、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01、第三旁通管路;402、第一并接管路;403、第七旁通支路;404、第五旁通管路;
R4、第四比例调压阀;H41、第三旁通开关阀;F4、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 H42、第一切换开关阀;H43、第二切换开关阀;H44、第七支路开关阀;H45、第五旁通开关阀;H46、第四电控开关阀;M4、第四压力表;P4、第四输送压力传感器;
5、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01、第四旁通管路;502、第八旁通支路;503、第一连通管路;504、第九旁通支路;505、旁通输出管路;506、第二尾部管路;5061、第二尾部缩堵;507、第二并接管路;
R5、第五比例调压阀;H50、第五切换开关阀;H51、第三控制开关阀;H52、第四旁通开关阀;F5、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H53、第八支路开关阀;H54、第九支路开关阀;H55、第三切换开关阀;H56、第一连通开关阀;H57、第四切换开关阀;H571、第二尾部开关阀;H58、第四辅助开关阀;H59、第五电控开关阀;M5、第五压力表;P5、第五输送压力传感器;
6、压力输出管路;601、第十旁接管路;602、第一尾部管路;6021、第一尾部缩堵;
P6、输出压力传感器;M6、第六压力表;H61、第六电控开关阀;H62、第五辅助开关阀;H63、第十支路开关阀;H64、第一尾部开关阀;
V1、第一风缸;V2、第二风缸;V3、第三风缸;V4、第四风缸;V5、第五风缸;V6、第六风缸;V7、第七风缸;V8、第八风缸;V9、旁通风缸;
7、总风输入管路;701、过滤器;702、总减压阀;703、供气减压阀;
H0、总开关阀;V0、总风缸;M0、总压力表;
200、操作控制台;
300、控制工控机;
400、被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包括操作控制台200以及集成在操作控制台200上的管路系统100和控制系统。
其中,管路系统100包括总风输入管路7、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和压力输出管路6,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包括至少一条压力输送管路,每条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一端均能通断地与总风输入管路7的出口端连通,在每条压力输送管路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均顺序设有比例调压阀、比例流量控制阀和输送压力传感器。压力输出管路6上设有输出压力传感器P6,压力输出管路6的第一端以及各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二端能用于与气动阀类产品中对应的接口连接。控制系统与各比例调压阀、各比例流量控制阀、各输送压力传感器和输出压力传感器P6均电连接。
具体地,总风由总风输入管路7的进口端接入试验台,总风输入管路7用于向各压力输送管路中输送压缩空气,各比例调压阀用于控制气路的供风压力,各比例流量控制阀用于控制气路的流量,以实现精确控制气压的上升或下降速度。对于压力输送管路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其数量越多,可以适用的气动阀类产品的类型就越多;可以理解,压力输送管路的数量为多条时,各条压力输送管路之间为并联设置。由于不同气动阀类产品所具有的气路接口数量并不相同,目前常用的气动阀类产品一般都具有一个总风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但可能没有预控压力口,也可能具有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预控压力口;连接时,将产品的各接口与管路系统100的对应气路接口连接,未用到的压力输送管路则可以将其与总风输入管路7的连接切断即可。
另外,不同气动阀类产品的接口尺寸一般也不相同,使用时,将被测件400 (即气动阀类产品)与相应尺寸的转接气路工装板(现有技术)固定后,整体放置于试验台的气路接口处,使用气动卡爪(现有技术)固定。一般各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二端能用于连接气动阀类产品的总风输入口或者预控压力口,压力输出管路6的第一端能用于连接气动阀类产品的输出口。压缩空气通过总风输入管路7 经对应的压力输送管路输送至气动阀类产品后,由气动阀类产品的输出口输出并进入压力输出管路6。在此过程中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利用相应的触控屏手动控制或者直接通过相关程序自动控制各管路的通断、调节各气路压力、调节各比例流量控制阀的开度以控制流量,并可以通过相应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数值了解各管路的实时压力,实现对被测件400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各种工况下的测试;例如,通过输出压力传感器P6可以准确地检测出产品的输出压力变化,还可以根据各输送压力传感器检测各输入压力的变化,并可以由输出压力和输入压力的变化情况来观察输出压力随输入压力变化的压力跟随性。
由此,本实施例中的试验台将管路系统100和控制系统集成在操作控制台 200上,可以适用于轨道车辆制动系统中的多种气动阀类产品的研究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测试,适用范围广,且使用方便,无需手动搭建气路试验工装,将被测阀与相应的转接气路工装板连接后整体固定到试验台的气路接口上即可开始试验,节省了搭建管路与测试管路工装漏泄的时间(现有技术中每种产品都需要单独搭建管路工装,搭建完成后还需要对管路工装的气密性进行测试,而本实施例中的管路系统100可以应用于多种产品,且管路系统100可以提前搭建好,并提前测好气密性检查,在与被测件400连接时则无需再测管路系统100的气密性,更加方便),极大的提高了试验效率。
同时,通过在管路系统100中配置压力传感器和比例流量控制阀,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各处的压力,使用电压信号控制比例流量控制阀的阀口开度即可控制管路压力的上升或下降速度,压力变化范围可在1kPa/s~50kPa/s 间调节,可满足对各种气动阀类产品进行研究性试验时的压力上升或下降速度的需求,且可以精确控制管路压力变化速度,以对被测件400的性能进行准确评估。另外,整个管路系统100中各处的通断以及压力、流量大小的调节均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对于具有一定重复性的研究性试验或例行生产试验,还可编制自动化程序(为现有技术)控制各处通断、比例调压阀、比例流量控制阀的动作,并可通过程序中设定的判据自动判断指标是否合格,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极大提升了试验效率,且结果准确,实现了自动化测试试验。
在具体实现方式中,对于一些气动阀类产品,在实际使用时其输出端有不同的负载要求;同时其供风气路上会搭配一些风缸使用。因此,为了更好地模拟实际情况,如图2所示,在各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对应的比例流量控制阀和对应的输送压力传感器之间均能通断地旁接有至少一个输送风缸(可以理解,每条压力输送管路上都可能有一个或者更多个的输送风缸),以用于模拟实际情况中所搭配的风缸,或者用于调节压力变化速度;在压力输出管路6的第二端能通断地旁接有至少一个输出风缸,以用于模拟实际情况中的输出负载,满足不同气动阀类产品的输出负载要求。
进一步地,对于压力输送管路的数量可以根据想要适用的气动阀类产品的类型而定,其数量越多,该试验台可以对更多种的气动阀类产品进行相关试验测试。如图2所示,例如,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包括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在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一比例调压阀R1、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F1和第一输送压力传感器P1,第一比例调压阀R1、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 F1和第一输送压力传感器P1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当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具有一条压力输送管路时,该试验台仅可以适用于具有一个总风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共两个接口的气动阀类产品,使用时该产品的总风输入口和输出口分别与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和压力输出管路6连接。
再例如,压力输送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在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二比例调压阀R2、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F2和第二输送压力传感器P2,第二比例调压阀R2、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F2和第二输送压力传感器P2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当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具有两条压力输送管路时,该试验台不仅可以适用于上述共两个接口的气动阀类产品,使用时该产品的总风输入口可以与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或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连接,其输出口与压力输出管路6连接;该试验台还可以适用于具有一个总风输入口、一个输出口和一个预控压力口共三个接口的气动阀类产品,使用时该产品的总风输入口和预控压力口分别与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和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中其中一个连接,其输出口与压力输出管路6连接。
再例如,压力输送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在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三比例调压阀R3、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 F3和第三输送压力传感器P3,第三比例调压阀R3、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F3和第三输送压力传感器P3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当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具有三条压力输送管路时,该试验台不仅适用于上述共两个接口以及上述共三个接口的气动阀类产品,还可以适用于具有一个总风输入口、一个输出口和两个预控压力口共四个接口的气动阀类产品。
再例如,压力输送管路组件还包括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在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四比例调压阀R4、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 F4和第四输送压力传感器P4,第四比例调压阀R4、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F4和第四输送压力传感器P4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当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具有四条压力输送管路时,该试验台不仅适用于上述共两个接口、上述共三个接口以及上述共四个接口的气动阀类产品,还可以适用于具有一个总风输入口、一个输出口和三个预控压力口共五个接口的气动阀类产品。
再例如,压力输送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五比例调压阀R5、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F5和第五输送压力传感器P5,第五比例调压阀R5、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F5和第五输送压力传感器P5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当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具有五条压力输送管路时,这五条压力输送管路为并联设置,该试验台不仅适用于上述共两个接口、上述共三个接口、上述共四个接口以及上述共五个接口的气动阀类产品,还可以适用于具有一个总风输入口、一个输出口和四个预控压力口共六个接口的气动阀类产品。
当然,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更多数量的压力输送管路,以满足更多接口数量的气动阀类产品。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采用压力输送管路组件中共具有五条压力输送管路的结构,且一般将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作为风源输入管路,将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与被测件400的总风输入口连接的情况居多,以能够用于目前绝大多数气动阀类产品的研究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利用该试验台对气动阀类产品进行相关的气密性试验 (即测漏试验),如图2所示,在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上且位于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F1和第一输送压力传感器P1之间设有第一电控开关阀H18,在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上且位于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F2和第二输送压力传感器P2之间设有第二电控开关阀H25,在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上且位于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F3和第三输送压力传感器P3之间设有第三电控开关阀H34。在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 上且位于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F4和第四输送压力传感器P4之间设有第四电控开关阀H46,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上且位于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F5和第五输送压力传感器P5之间设有第五电控开关阀H59,在压力输出管路6上且位于输出压力传感器P6和压力输出管路6的第二端之间设有第六电控开关阀H61。第一电控开关阀H18、第二电控开关阀H25、第三电控开关阀H34、第四电控开关阀 H46、第五电控开关阀H59和第六电控开关阀H61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行测试时,关闭对应的电控开关阀,再通过对应的压力传感器观察压力变化的量,来判断气密性情况。举例来说,以上述共三个接口的气动阀类产品、并将其总风输入口、预控压力口和输出口分别与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和压力输出管路6连接为例,进行气密性试验时,关闭第一电控开关阀 H18、第三电控开关阀H34和第六电控开关阀H61,然后观察第一输送压力传感器P1、第三输送压力传感器P3的压力下降情况以及输出压力传感器P6的压力变化情况,便可以判定该产品的气密性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对气动阀类产品进行上述气密性试验时,对应的电控开关阀损坏无法关闭而影响试验,如图2所示,在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上且位于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F1和第一电控开关阀H18之间设有第一辅助开关阀H17,在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上且位于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F2和第二电控开关阀H25 之间设有第二辅助开关阀H24,在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上且位于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F3和第三电控开关阀H34之间设有第三辅助开关阀H33。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上且位于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F5和第五电控开关阀H59之间设有第四辅助开关阀H58,在压力输出管路6上且位于第六电控开关阀H61和压力输出管路 6的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五辅助开关阀H62。
其中,第一辅助开关阀H17、第二辅助开关阀H24、第三辅助开关阀H33、第四辅助开关阀H58和第五辅助开关阀H62均为两位三通阀并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且两位三通阀的进气口和工作口均串接在对应的管路上;位于对应的压力输送管路上的两位三通阀的进气口和工作口分别靠近对应的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第五辅助开关阀H62的进气口和工作口分别靠近压力输出管路6的第二端和第一端设置,两位三通阀的排气口与外界大气连通。
具体地,该两位三通阀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例如可以采用自带排气功能的电控塞门(现有技术),该两位三通阀具有进气口、排气口和工作口共三个接口,其得电时,进气口与工作口连通,此时对应的管路在该两位三通阀的位置处于连通状态;其失电时,工作口与排气口连通,此时该两位三通阀与对应的电控开关阀之间的管路与外界大气连通,可以将此段管路的气体排出,该两位三通阀的进气口一侧的对应管路则被截断。
以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举例来说,正常供风时,第一辅助开关阀H17处于打开状态(即得电位置),此时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在第一辅助开关阀H17的位置处于连通状态。进行气密性试验时,关闭第一电控开关阀H18后,若第一电控开关阀H18损坏,则无法将输入压力截断,造成风一直向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的第二端流动,影响试验结果。而设有第一辅助开关阀H17后,进行气密性试验时,先关闭第一电控开关阀H18将输入压力截断,再关闭第一辅助开关阀H17(即使其失电),此时第一辅助开关阀H17和第一电控开关阀H18之间的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与外界大气连通,此段管路的气体可以排出;而第一辅助开关阀H17的进气口一侧(即图2中示出的第一辅助开关阀H17右侧)的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 则被截断;因此,试验时即便第一电控开关阀H18损坏,第一辅助开关阀H17 也能将输入压力截断,保证试验正常进行。
进一步地,在一些气动阀类产品的某些试验项点中,需要将产品的供风气路压力上升至指定压力后,再按照预设压力速度下降,以观察产品输出压力的变化情况。因此,为了便于本实施例中的试验台能够进行该项试验,如图2、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在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上且位于第一比例调压阀R1和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F1之间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一控制开关阀H11 以及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一旁通管路101,并在第一旁通管路101上设有第一旁通开关阀H12。在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上且位于第二比例调压阀R2和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F2之间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二控制开关阀H21以及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二旁通管路201,并在第二旁通管路201上设有第二旁通开关阀H22。
在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上且位于第四比例调压阀R4和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 F4之间设有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三旁通管路401,并在第三旁通管路401上设有第三旁通开关阀H41。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上且位于第五比例调压阀R5和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F5之间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三控制开关阀H51 以及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四旁通管路501,并在第四旁通管路501上设有第四旁通开关阀H52。第一控制开关阀H11、第一旁通开关阀H12、第二控制开关阀 H21、第二旁通开关阀H22、第三旁通开关阀H41、第三控制开关阀H51和第四旁通开关阀H52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以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作为供风气路举例来说,进行供风时,通过控制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F1的开度可以控制输入压力的上升速度;当输入压力上升至指定压力后,先关闭第一控制开关阀H11,再打开第一旁通开关阀H12,图4示出的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中位于第一控制开关阀H11左侧管路部分的气体便可以通过第一旁通管路101排到大气中,在此排气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 F1的开度可以控制压力下降速度;此时若产品的输出端连接的为压力输出管路6,通过输出压力传感器P6可以采集产品的输出压力,以观察该输出压力如何变化。对于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和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也是按照此种方式进行该项试验。
对于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进行该项试验时,可以在输入压力达到指定压力后,先将第四比例调压阀R4排到零,以截断输入压力,再打开第三旁通开关阀 H41,便可以将第四比例调压阀R4左侧管路部分的气体通过第三旁通管路401 排到大气中,此过程通过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F4可以控制压力下降速度;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在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上且位于第四比例调压阀R4和第三旁通管路401之间设有相应的控制开关阀,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主要将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作为与被测件400的总风输入口连接的风源输入管路,因此,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上一般不做按预设压力速度下降的试验。实际使用时,一般利用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和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做该项试验居多。
另外,上述的第一旁通开关阀H12、第二旁通开关阀H22、第三旁通开关阀 H41和第四旁通开关阀H52还可以在整个试验台使用完毕准备关机时,将对应管路里的气体排出的作用,以保证安全。以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举例来说,整个试验台使用完毕后,先关闭第一控制开关阀H11,再打开第一旁通开关阀H12,并将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上位于第一控制开关阀H11左侧的其余阀门均打开,便可以将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内的气体排出。
进一步地,为了在利用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作为供风气路时也可以选择不使用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F4,选择性更多,如图2和图7所示,在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上且位于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F4和第四电控开关阀H46之间还设有第一切换开关阀H42,在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F4处还设有第一并接管路402。第一并接管路402的第一端连接在第四比例调压阀R4和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F4之间的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上,第一并接管路402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切换开关阀H42和第四电控开关阀H46之间的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上,并在第一并接管路402上设有第二切换开关阀H43。第一切换开关阀H42和第二切换开关阀H43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其中,第一并接管路402的第一端和第三旁通管路401在第四压力输送管路 4上的前后位置关系(即图7中示出的左右位置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而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并接管路402的第一端位于第四比例调压阀R4和第三旁通管路401之间,以更方便功能控制。供气时,若打开第一切换开关阀H42、关闭第二切换开关阀H43,则压缩空气经第四比例调压阀R4的调压作用后可以利用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F4控制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的流量;若关闭第一切换开关阀H42、打开第二切换开关阀H43,则可以不使用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F4,压缩空气经第四比例调压阀R4的调压作用后可以直接输送至被测件400对应的接口;具体如何操作根据实际试验需求而定。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连接并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上述所说的输送风缸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现,如图2以及图4至图8所示,压力输送管路组件中的输送风缸包括:第一风缸V1、第二风缸V2、第三风缸V3、第四风缸V4、第五风缸V5 和第六风缸V6。
更具体地,在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上且位于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F1和第一辅助开关阀H17之间旁接有第一旁通支路102、第二旁通支路103、第三旁通支路104和第四旁通支路105,并在第一旁通支路102、第二旁通支路103、第三旁通支路104和第四旁通支路105上分别设有第一支路开关阀H13、第二支路开关阀H14、第三支路开关阀H15和第四支路开关阀H16,第一风缸V1、第二风缸 V2、第三风缸V3和第四风缸V4分别与第一旁通支路102、第二旁通支路103、第三旁通支路104和第四旁通支路105的端部串接。在第四旁通支路105上且位于第四支路开关阀H16和第四风缸V4之间还旁接有第五旁通支路202,第五旁通支路202与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F2和第二辅助开关阀H24之间的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串接,并在第五旁通支路202上设有第五支路开关阀H23。
在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上且位于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F3和第三辅助开关阀 H33之间旁接有第六旁通支路301,在第六旁通支路301上设有第六支路开关阀 H32,第五风缸V5与第六旁通支路301的端部串接。在第六旁通支路301上且位于第六支路开关阀H32和第五风缸V5之间还旁接有第七旁通支路403,第七旁通支路403与第一并接管路402的第二端和第四电控开关阀H46之间的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串接,并在第七旁通支路403上设有第七支路开关阀H44。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上且位于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F5和第四辅助开关阀H58之间旁接有第八旁通支路502,在第八旁通支路502上设有第八支路开关阀H53,第六风缸V6与第八旁通支路502的端部串接。在第五风缸V5和第六风缸V6之间还串接有第一连通管路503,并在第一连通管路503上设有第一连通开关阀H56。第一支路开关阀H13、第二支路开关阀H14、第三支路开关阀H15、第四支路开关阀H16、第五支路开关阀H23、第六支路开关阀H32、第七支路开关阀H44、第八支路开关阀H53和第一连通开关阀H56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对于上述六个风缸的容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风缸 V1、第二风缸V2、第三风缸V3、第四风缸V4、第五风缸V5和第六风缸V6的容积分别为20L、2L、13L、13L、20L和20L。对各压力输送管路进行供风时或者对相应的压力输送管路做按照预设压力速度下降的试验时,通过打开相应的开关阀,可以进行不同风缸的连通组合,以用于模拟实际情况中供风气路上所搭配的风缸,或者用于调节不同的压力变化速度,进而满足不同的试验需求。当然,压力输送管路组件中的输送风缸所包含的风缸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而定,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
进一步地,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在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上且位于第三比例调压阀R3和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F3之间设有第四控制开关阀H31,在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上且位于第一并接管路402的第二端和第四电控开关阀H46之间还旁接有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五旁通管路404,并在第五旁通管路404上设有第五旁通开关阀H45。第四控制开关阀H31和第五旁通开关阀H45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如此,在整个试验台使用完毕准备关机时,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和第一并接管路402既可以通过第三旁通开关阀H41将管路里的气体排出,也可以通过第五旁通开关阀H45将该管路里的气体排出;对于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来说,可以先关闭第四控制开关阀H31,通过第六支路开关阀H32、第七支路开关阀H44和第五旁通开关阀H45便可以将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内的气体排出;以保证安全。
另外,对于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来说,对气动阀类产品进行上述气密性试验时,先关闭第四电控开关阀H46,再关闭第一切换开关阀H42和第二切换开关阀 H43,然后打开第五旁通开关阀H45,第一并接管路402的第二端与第四电控开关阀H46之间的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便能与外界大气连通,此段管路的气体可以排出;试验时即便第四电控开关阀H46损坏,也能通过第一切换开关阀H42和第二切换开关阀H43保证输入压力截断,有效保证试验正常进行。当然,对于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也可以根据需要设有相应的辅助开关阀来保证气密性试验的正常进行;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五旁通开关阀H45来实现,不仅可以保证顺利进行气密性试验,还可以作为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和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排气的通道,操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扩展第五风缸V5和第六风缸V6,如图2和图8 所示,在第八旁通支路502上且位于第八支路开关阀H53和第六风缸V6之间还旁接有至少一个第九旁通支路504,在各第九旁通支路504上均设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九支路开关阀H54,在各第九旁通支路504的端部均串接有第七风缸 V7。对于第九旁通支路504的数量以及所连第七风缸V7的容积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例如本还实施例中共设有两个第九旁通支路504和两个第七风缸V7,且两个第七风缸V7的容积均为20L。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9所示,在压力输出管路6的第二端能通断地旁接的输出风缸包括串接在压力输出管路6的第二端端部的第八风缸V8,在第五辅助开关阀H62和第八风缸V8之间的压力输出管路6上还旁接有第十旁接管路601,第十旁接管路601与其中一个第七风缸V7串接,并在第十旁接管路601上设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十支路开关阀H63。通过第十支路开关阀H63以及其他各支路开关阀的通断,还可以通过各风缸的组合来扩展输出风缸,以满足不同气动阀类产品的输出负载要求。
进一步地,在一些个别试验中,需要模拟产品的输出端有泄漏时的情况,以便于观察产品在输出端存在泄漏时充风能力如何,是否能够使得输出端的压力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为了该压力输出管路6能够进行上述产品输出端有泄漏的模拟试验,如图9所示,第八风缸V8还串接有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一尾部管路602,并在第一尾部管路602上设有第一尾部开关阀H64和第一尾部缩堵6021,第一尾部开关阀H64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对于第一尾部缩堵6021的内通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模拟的情况而定,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尾部缩堵6021的内通径为1.0mm。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整个试验台能够适用于更多类型的气动阀类产品,如图 2和图8所示,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上且位于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F5和第四辅助开关阀H58之间还设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三切换开关阀H55,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上且位于第三切换开关阀H55和第四辅助开关阀H58之间还能通断地旁接有至少一个旁通输出管路505。优选地,在各旁通输出管路505的端部均串接有旁通风缸V9,并在旁通输出管路505上均设有第四切换开关阀H57,以满足不同气动阀类产品的输出负载要求,更好地模拟实际情况。
其中,当第三切换开关阀H55开启、各第四切换开关阀H57均关闭时,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便可作为供风气路,其第一端可以与被测件400的总风输入口或者预控压力口连接。当第三切换开关阀H55关闭、至少一个第四切换开关阀 H57开启时,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便可作为排风气路,此时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 的第一端可以与被测件400的输出口连接。对于第三切换开关阀H55和第八旁通支路502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上的前后位置关系(即图8中示出的左右位置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例如本实施例中第八旁通支路502位于第三切换开关阀 H55和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F5之间。
如此,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既可以作为供风气路,也可以作为排风气路。将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作为排风气路时,对于本身集成有两个阀的气动阀类产品来说,进行试验时,可以将这两个阀的输出口分别连接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和压力输出管路6,进而对该气动阀类产品的两个阀进行联合测试;当然,对于单个阀的气动阀类产品来说,进行试验时,可以这两个气动阀类产品的输出口分别连接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和压力输出管路6,以对这两个产品同时测试,效率更高,灵活性更强。
对于旁通输出管路505的数量以及各旁通风缸V9的容积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例如本实施例中共具有两条旁通输出管路505,且所连接的旁通风缸V9的容积各不相同,一个为15L,另一个为2L。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作为排风气路时,各第四切换开关阀H57可以只开启一个,也可以开启多个,同时搭配其他的开关阀的开启可以实现不同风缸的组合使用。
例如,被测件400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时(即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作为排风气路),关闭第三控制开关阀H51和第四旁通开关阀H52后,则通过打开第五电控开关阀H59、第四辅助开关阀H58以及对应容积为15L的旁通风缸V9的第四切换开关阀H57,此时负载为15L。若关闭对应容积为15L的旁通风缸V9的第四切换开关阀H57,打开对应容积为2L的旁通风缸V9的第四切换开关阀H57,此时负载为2L。也可以通过打开第三切换开关阀H55、第八支路开关阀H53,连通第六风缸V6,此时负载为20L;若同时打开第一连通开关阀 H56,则可以同时连通第六风缸V6和第五风缸V5,此时负载为40L;若同时再打开其中一个第九支路开关阀H54,则可以同时连通第六风缸V6、第五风缸V5 和其中一个第七风缸V7,此时负载为60L。因此,针对不同的气动阀类产品,可以组合不同的风缸实现不同的负载需求。
进一步地,为了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作为排风气路时,能够进行上述产品输出端有泄漏的模拟试验,如图2和图8所示,各旁通风缸V9还均串接有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二尾部管路506,并在各第二尾部管路506上均设有第二尾部开关阀H571和第二尾部缩堵5061。第四切换开关阀H57和第二尾部开关阀H571 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对于各第二尾部缩堵5061的内通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模拟的情况而定,例如本实施例中各第二尾部缩堵5061的内通径均为1.0mm。可以理解,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作为排风气路时,若产品输出端不需要负载,则可以将第四切换开关阀H57和第八支路开关阀H53关闭即可;若产品输出端需要负载,再打开相应的开关阀;若需要进行产品输出端有泄漏的模拟试验,再将相应的第二尾部开关阀H571打开。
进一步地,为了在利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作为供风气路时也可以选择不使用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F5,选择性更多,如图2和图8所示,在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F5处还设有第二并接管路507,第二并接管路507的第一端连接在总风输入管路7的出口端与第五比例调压阀R5之间的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上,第二并接管路507的第二端连接在第八支路开关阀H53和第六风缸V6之间的第八旁通支路502上,并在第二并接管路507上设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五切换开关阀 H50。
供气时,若关闭第五切换开关阀H50,压缩空气经过第五比例调压阀R5的作用后可以利用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F5控制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的流量;若打开第五切换开关阀H50和第八支路开关阀H53,并关闭第三控制开关阀H51和第四旁通开关阀H52,压缩空气可以经第二并接管路507、第八支路开关阀H53 和第三切换开关阀H55直接输送至被测件400对应的接口;具体如何操作根据实际试验需求而定。
另外,一般压力输出管路6的通径较大,在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无法做风源输入管路(即无法与被测件400的总风输入口连接)时,压力输出管路6也可以作为备用的风源输入管路。此种情况下,压力输出管路6作为供风气路,其第一端可以与被测件400的总风输入口连接;打开第五切换开关阀H50、打开与第十旁接管路601串接的第九旁通支路504上的第九支路开关阀H54、并打开第十支路开关阀H63,总风输入管路7输送来的压缩空气经第五切换开关阀H50、第九支路开关阀H54、第十支路开关阀H63、第五辅助开关阀H62和第六电控开关阀 H61,从压力输出管路6的第一端进入被测件400的总风输入口。
在整个试验台使用完毕关机时,对压力输出管路6进行排气时可以这样实现:一种方式为,经第十支路开关阀H63、第九支路开关阀H54、第八支路开关阀 H53、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F5、第四旁通开关阀H52排气(此时第三控制开关阀 H51和第三切换开关阀H55均关闭);另一种方式为,经第十支路开关阀H63、第九支路开关阀H54、第五切换开关阀H50、第五比例调压阀R5、第三控制开关阀H51、第四旁通开关阀H52排气(此时第八支路开关阀H53和第三切换开关阀H55均关闭)。
进一步地,由于一般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F1所采用的通径较大,能在较大流量范围内进行调节,但用于调节特别小流量时可能不够精准。因此,为了在对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进行供风时,能更精细准确地小流量地调节输入压力的上升速度,如图2和图4所示,在第二风缸V2处还设有至少一条进风调节支路106,各进风调节支路106的进口端旁接在第一比例调压阀R1和第一控制开关阀H11 之间的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上,各进风调节支路106的出口端均与第二风缸V2 串接.在进风调节支路106上设有进风支路开关阀H141和进风调节缩堵1061,或者在进风调节支路106上设有比例流量电磁阀F6。进风支路开关阀H141、比例流量电磁阀F6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进风调节支路106的进口端与同一个干路开关阀 H10连接后再与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连接。一般各进风调节缩堵1061的内通径各不相同,该比例流量电磁阀F6所能调节的流量相较于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F1 更小;对于进风调节支路106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例如本实施例中共设有三条进风调节支路106,在第一条进风调节支路106上设有进风支路开关阀H141 以及内通径为6.4mm的进风调节缩堵1061,在第二条进风调节支路106上设有进风支路开关阀H141以及内通径为0.6mm的进风调节缩堵1061,在第三条进风调节支路106上设有比例流量电磁阀F6。
举例来说,供风时,若关闭干路开关阀H10,关闭第一旁通开关阀H12,打开第一控制开关阀H11,则可以利用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F1在较大流量范围内调节进风流量。在关闭第一控制开关阀H11、关闭第一旁通开关阀H12后:若打开干路开关阀H10和第一条进风调节支路106上的进风支路开关阀H141,则利用内通径为6.4mm的进风调节缩堵1061按照固定值控制进风流量;若打开干路开关阀H10和第三条进风调节支路106上的进风支路开关阀H141,则可以通过比例流量电磁阀F6(其内通径相对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F1更小,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小流量范围内调节进风流量。各进风调节支路106一般每次只使用其中一个,不会组合使用,以更精准地小流量控制进风流量。
进一步地,为了在进行上述按照预设压力速度下降的试验时,能够更精细准确地小流量地调节压力的下降速度,如图4所示,第二风缸V2还串接有至少一个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排风调节支路107,并在各排风调节支路107上设有排风支路开关阀H142和排风调节缩堵1071,排风支路开关阀H142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一般各排风调节缩堵1071的内通径各不相同,排风调节支路107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例如本实施例中共设有三条排风调节支路107,三条排风调节支路107上的排风调节缩堵1071的内通径分别为0.8mm、3.6mm和6.0mm。
进行上述按照预设压力速度下降的试验时,若关闭第一控制开关阀H11、打开第一旁通开关阀H12,则可以利用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F1在较大流量范围内调节排风流量。在关闭第一控制开关阀H11、关闭第一旁通开关阀H12,打开第二支路开关阀H14后,若打开相应的排风支路开关阀H142,则可以按照该排风支路开关阀H142所对应的排风调节缩堵1071的内通径大小按固定值控制排风量,此过程还可以搭配不同的风缸进行操作,以不同程度的控制压力下降速度。各排风调节支路107一般每次只使用其中一个,不会组合使用,以更精准地小流量控制排风流量。
进一步地,在某些产品的某些试验项点中,需要被测件400的两个预控压力口具有同样的压力;然而,与这两个预控压力口连接的两个管路,利用各自的比例调压阀来调节,可能会存在误差很难保证两路的压力完全一致。因此,为了进行上述试验项点时,保证这两路具有完全相同的压力,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和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之间设有第二连通管路203,第二连通管路203与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的连接点位于第一电控开关阀H18和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的第二端之间,第二连通管路203与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控开关阀H25和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的第二端之间,并在第二连通管路203上设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二连通开关阀H26。
使用时,将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和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分别与被测件400的两个预控压力口连接,并关闭第二电控开关阀H25,输入压力经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输送至对应的预控压力口的同时,还会经过第二连通管路203和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的第二端输送至对应的预控压力口,保证了两路的压力完全相同。
进一步地,在某些产品的某些试验项点中,需要模拟产品的输出端存在压力波动上涨的情况,然后测此种情况下产品输出压力的变化,因此,此项试验需要从输入给输出供风。为了便于本实施例的试验台能进行该项试验,如图2、图5 和图8所示,在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和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之间设有第三连通管路204,第三连通管路204与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的连接点位于第二电控开关阀 H25和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的第二端之间,第三连通管路204与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的连接点位于第五电控开关阀H59和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的第二端之间,并在第三连通管路204上设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三连通开关阀H27。一般在第三连通管路204上还设有连通缩堵2041,本实施例中连通缩堵2041的内通径为 0.6mm。
目前该项试验主要用于共具有两个接口的某种气动阀类产品,使用时,将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与产品的总风输入口连接,将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作为排风气路并与产品的输出口连接,并关闭第五电控开关阀H59,压缩空气经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输入产品的同时,还会经第三连通管路204和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的第二端进入产品的输出口内,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五输送压力传感器P5可以检测产品的输出压力变化情况。
进一步地,对于上述的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F1、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F2、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F3、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F4和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F5均采用内通径较大,能在较大流量范围内进行调节的比例流量控制阀,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各比例流量电磁阀F6在正常工作时需要对其供气,因此,如图2所示,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F1、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F2、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F3、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F4和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F5的供气口均通过相应管路与同一个供气减压阀703的输出端连接,供气减压阀703的进口端通过相应管路与总风输入管路7的出口端连接,且供气减压阀703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操作人员直接读取各管路的压力大小,如图2所示,在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上且位于第一电控开关阀H18和其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一压力表M1,在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上且位于第二电控开关阀H25和其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二压力表M2,在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上且位于第三电控开关阀H34和其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三压力表M3。在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上且位于第四电控开关阀H46和其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四压力表M4,在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上且位于第五电控开关阀H59和其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五压力表M5,在压力输出管路6上且位于第六电控开关阀H61和其第一端之间还设有第六压力表M6。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总风输入管路7上自其进口端至出口端顺序设有总开关阀H0、过滤器701、总减压阀702和总风缸V0,并在总风缸V0 的位置连接有总压力表M0,总开关阀H0和总减压阀702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总压力表M0可以观察总风缸V0内总风的压力大小,通过总风缸V0的设置可以储存一部分总风,保证总风输入管路7对各压力输送管路供风时的连续及时性,避免出现供风流量跟不上的情况而影响试验,本实施例中总风缸V0的容积为40L。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操作控制台200上还设有被测件安装接口,被测件安装接口与各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二端以及压力输出管路6的第一端均对应连通。在操作控制台200内还设有总电源和两台可调压电源,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工控机 300、显示工控机、总电源开关、可调电源手动开关按钮和指示灯,控制工控机 300与总电源、两台可调压电源、显示工控机、总电源开关、可调电源手动开关按钮、指示灯、各比例调压阀、各比例流量控制阀、各输送压力传感器以及输出压力传感器P6均电连接。
其中,一般管路系统100设在操作控制台200的下部,控制系统设在操作控制台200的上部,整个操作控制台200用于对试验台的功能进行控制,并提供管路接口和夹具用于安装被测件400。本实施例中的试验台与被测试气动阀类产品的连接采用工装板转接的形式连接,即试验台对外接口固定,每一种气动阀类产品都通过各自的气路转接工装板将其阀体上的气路与试验台的接口气路连接,并具有自动装夹的功能。具体是,被测件安装接口用于安装被测件400,在操作控制台200上还设有相应的气动自动装夹装置(例如启动卡爪),被测件400与相应的转接工装板固定后,安装在被测件安装接口处并通过气动自动装夹装置固定,以与相应的管路接口连通。
显示工控机用于试验相关信息的显示,例如各气路上各个开关阀的通断情况、各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运行的程序等;总电源开关用于开启或关闭试验台;可调电源手动开关按钮用于手动控制两台可调电源的通断,指示灯用于显示可调电源通断状态。上述的总电源和两台可调电源均放置在电气箱中,由于有些电磁阀产品的供电电压为24V,有些是110V,因此,该试验台需要两台可调压电源,以用于电磁阀类产品的测试。
控制工控机300还与上述的各开关阀和各减压阀电连接,以便于控制各开关阀的通断以及各减压阀的动作。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工控机300采用以研华工控机 +NI6229板卡和6723板卡为核心控制装置,通过信号调理单元和ADAM-3014实现收集并处理各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信号,并且控制管路系统100中各开关阀、各比例阀(比例调压阀、比例流量控制阀、比例流量电磁阀F6)、各调压阀的开启和关闭。
NI6229板卡的数字量输入输出(0-5V)经过DIDO调理板卡实现24V和110V 可调电源输出控制、各开关阀反馈信号的采集;NI6229板卡的模拟量输入经过 AIAO板卡实现管路中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采集,各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为 4-20mA电流信号。由于管路系统100中比例阀较多,6229板卡的电压输出只有 4路,不能满足需求,故本实施例中选用6723(32路电压输出)板卡,6723板卡电压输出经ADAM-3014模块把电压转换为4-20mA电流信号驱动比例阀。控制工控机300通过串口控制可调电源实现被测件400在不同电压下的测试。对于控制工控机300的具体结构和控制过程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使用时,先安装被测件400,若产品为电磁阀类等需要不同电压输入的气动产品,可将其电压接口与操作控制台200上的24V或110V可调电源接口连接,为其提供测试电压。安装被测件400后即可开始试验,通过操作显示工控机上的触摸屏或使用键盘鼠标,利用试验台控制软件可以手动控制各开关阀关闭、管路压力值、比例流量控制阀的开度,以手动对被测件400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各种工况下的测试;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管路系统100的中的各压力传感器或各压力表读取管路系统100的实时压力,根据试验要求,可以对管路进行充、排气,并可以控制管路中的压力以各种速度上升或下降,以满足对制动系统中绝大多数气动阀类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试验需求。
若试验存在有一定的重复性,也可运行自动化程序完成气动阀类部件的试验或测试,通过试验台控制软件,可以编写自动化试验程序控制各开关阀、比例调压阀、比例流量控制阀的动作,按照设定的研究性试验流程或被测气动阀类产品的例行试验规范自动运行,将测量值与判据进行比对,自动判断被测件400是否满足指标要求,并输出试验报告。现有手动搭建的气路试验工装只能手动控制开关阀开闭和管路压力,对于管路压力的变化无法精确控制,也无法实现自动化试验。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各开关阀前面的术语以及各压力传感器、各风缸前面的术语仅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对于上述的各开关阀均是指常规的开关阀,主要用于控制该处管路的打开或关闭,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任意类型的开关阀,具体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由于各进风支路开关阀H141以及各排风支路开关阀H142所需通径相对较小,而各输送压力管路及输出压力管路上的各开关阀所需通径相对较大,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进风支路开关阀H141和排风支路开关阀 H142均优选采用电磁阀(具体是两位两通电磁阀),上述的各辅助开关阀优选采用自带有排气功能的电控塞门,管路系统100中其余的各开关阀均优选采用电控塞门(具体为不带排气功能的电控塞门,为现有技术),电控塞门为可通过电流信号控制开闭的塞门,通过控制工控机300给出的信号可实现对塞门的电控。
另外,一般被测件400的输出端通径要大于其输入端的通径,且被测件400 的总风输入口通径较大,同时总风输入管路7作为总风供应,其通径相对较大。因此,本实施例中总风输入管路7、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和压力输出管路6的通径较大,本实施例中均采用外径为22mm、壁厚为1.5mm的管路;图8中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位于第四辅助开关阀H58左侧的管路以及各旁通输出管路505均采用外径为22mm、壁厚为1.5mm的管路,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位于第四辅助开关阀H58右侧的管路采用外径为18mm、壁厚为1.5mm的管路;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和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的通径相对较小,本实施例中均采用外径为10mm、壁厚为1.5mm的管路。本实施中通过采用不同通径的六条管路,可以满足不同气动阀类产品的测试需求。当然,对于管路系统100中各管路的通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
综上,本实施例中的试验台由操作控制台200、管路系统100和控制系统等部分构成,整个管路系统100用于为被测气动阀类产品提供气源、控制压力和负载,并通过各开关阀、各比例调压阀、各比例流量控制阀、各风缸的组合实现对被测件400各种工况下的功能和性能进行研究性试验或例行生产性试验。各比例调压阀为可通过电流信号控制的调压阀(现有技术),作用是为管路系统100提供测试需要的气压;各比例流量控制阀是可通过电流信号控制的流量控制阀,通过控制工控机300给出的电流信号可以控制阀口开度,进而控制流过比例流量控制阀的气体流量,实现对管路系统100压力上升或下降速度的控制;各风缸的作用是储风和为被测阀提供负载;机械式的各压力表的作用是监测各管路压力,可作为各压力传感器的冗余;各压力传感器将管路压力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输出给控制工控机300,用于监测管路压力。
该管路系统100共具有六条气路,每条气路均配置有若干开关阀,以实现试验时对气动阀类产品充、排气的自动化控制;每条气路均配置有机械式的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试验时可以人工读数,也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并记录管路中的压力变化情况。六条气路中,其中五条气路(即五条压力输送管路)的压力数值与压力变化均可独立控制。管路系统100中配置有不同容积的风缸,在有不同的容积需求时可以使不同容积的风缸互相连通,以组合出需要的容积,进而满足各种通径、各种压力、各种容积要求的气动阀类产品的研究性试验或生产性试验的需求。现有手动搭建的气路试验工装,只能满足一种阀类产品的测试要求。而且,六条气路中,其中四条为供风气路(即第一压力输送管路1、第二压力输送管路2、第三压力输送管路3和第四压力输送管路4),连接被测气动阀类产品的供风和控制气路(即连接产品的总风输入口或预控压力口);另外两条(即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和压力输出管路6)既可作为供风气路也可作为排风气路,一般第五压力输送管路5连接到被测阀类产品的输入端,有特别需求的情况下也可以连接到产品的输出端;一般压力输出管路6连接到被测阀类产品的输出端,有特别需求的情况下也可连接到产品的输入端。
整个试验台的各操作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操作方便且更加准确,能够用于轨道车辆制动系统中绝大多数气动阀类产品的研究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27)

1.一种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控制台以及集成在所述操作控制台上的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管路系统包括总风输入管路、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和压力输出管路,所述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包括至少一条压力输送管路,每条所述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一端均能通断地与所述总风输入管路的出口端连通,在每条所述压力输送管路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均顺序设有比例调压阀、比例流量控制阀和输送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输出管路上设有输出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一端以及各所述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二端均能用于与气动阀类产品中对应的接口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各所述比例调压阀、各所述比例流量控制阀、各所述输送压力传感器和所述输出压力传感器均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对应的所述比例流量控制阀和对应的所述输送压力传感器之间均能通断地旁接有至少一个输送风缸;在所述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二端能通断地旁接有至少一个输出风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输送管路组件包括第一压力输送管路,在所述第一压力输送管路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一比例调压阀、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一输送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比例调压阀、所述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一输送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输送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二压力输送管路,在所述第二压力输送管路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二比例调压阀、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二输送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比例调压阀、所述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输送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输送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三压力输送管路,在所述第三压力输送管路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三比例调压阀、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三输送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比例调压阀、所述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三输送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输送管路组件还包括第四压力输送管路,在所述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四比例调压阀、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四输送压力传感器,所述第四比例调压阀、所述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四输送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输送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五压力输送管路,在所述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五比例调压阀、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和第五输送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五比例调压阀、所述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五输送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一输送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第一电控开关阀,在所述第二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输送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第二电控开关阀,在所述第三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三输送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第三电控开关阀;在所述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四输送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第四电控开关阀,在所述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五输送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第五电控开关阀,在所述压力输出管路上且位于所述输出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二端之间设有第六电控开关阀;
所述第一电控开关阀、所述第二电控开关阀、所述第三电控开关阀、所述第四电控开关阀、所述第五电控开关阀和所述第六电控开关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一电控开关阀之间设有第一辅助开关阀,在所述第二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二电控开关阀之间设有第二辅助开关阀,在所述第三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三电控开关阀之间设有第三辅助开关阀;在所述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五电控开关阀之间设有第四辅助开关阀,在所述压力输出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六电控开关阀和所述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五辅助开关阀;
所述第一辅助开关阀、所述第二辅助开关阀、所述第三辅助开关阀、所述第四辅助开关阀和所述第五辅助开关阀均为两位三通阀并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且所述两位三通阀的进气口和工作口均串接在对应的管路上;位于对应的所述压力输送管路上的所述两位三通阀的进气口和工作口分别靠近对应的所述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五辅助开关阀的进气口和工作口分别靠近所述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二端和第一端设置,所述两位三通阀的排气口与外界大气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比例调压阀和所述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之间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一控制开关阀以及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一旁通管路,并在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上设有第一旁通开关阀;在所述第二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比例调压阀和所述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之间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二控制开关阀以及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二旁通管路,并在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上设有第二旁通开关阀;
在所述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四比例调压阀和所述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之间设有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三旁通管路,并在所述第三旁通管路上设有第三旁通开关阀;在所述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五比例调压阀和所述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之间自其第一端至第二端顺序设有第三控制开关阀以及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四旁通管路,并在所述第四旁通管路上设有第四旁通开关阀;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阀、所述第一旁通开关阀、所述第二控制开关阀、所述第二旁通开关阀、所述第三旁通开关阀、所述第三控制开关阀和所述第四旁通开关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四电控开关阀之间还设有第一切换开关阀,在所述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处还设有第一并接管路;所述第一并接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比例调压阀和所述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之间的所述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所述第一并接管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切换开关阀和所述第四电控开关阀之间的所述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并在所述第一并接管路上设有第二切换开关阀;所述第一切换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输送管路组件中的所述输送风缸包括:第一风缸、第二风缸、第三风缸、第四风缸、第五风缸和第六风缸;
在所述第一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一辅助开关阀之间旁接有第一旁通支路、第二旁通支路、第三旁通支路和第四旁通支路,并在所述第一旁通支路、第二旁通支路、第三旁通支路和第四旁通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一支路开关阀、第二支路开关阀、第三支路开关阀和第四支路开关阀,所述第一风缸、第二风缸、第三风缸和第四风缸分别与第一旁通支路、第二旁通支路、第三旁通支路和第四旁通支路的端部串接;
在所述第四旁通支路上且位于所述第四支路开关阀和所述第四风缸之间还旁接有第五旁通支路,所述第五旁通支路与所述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二辅助开关阀之间的所述第二压力输送管路串接,并在所述第五旁通支路上设有第五支路开关阀;
在所述第三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三辅助开关阀之间旁接有第六旁通支路,在所述第六旁通支路上设有第六支路开关阀,所述第五风缸与所述第六旁通支路的端部串接;在所述第六旁通支路上且位于所述第六支路开关阀和所述第五风缸之间还旁接有第七旁通支路,所述第七旁通支路与所述第一并接管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控开关阀之间的所述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串接,并在所述第七旁通支路上设有第七支路开关阀;
在所述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四辅助开关阀之间旁接有第八旁通支路,在所述第八旁通支路上设有第八支路开关阀,所述第六风缸与所述第八旁通支路的端部串接;在所述第五风缸和所述第六风缸之间还串接有第一连通管路,并在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连通开关阀;
所述第一支路开关阀、所述第二支路开关阀、所述第三支路开关阀、所述第四支路开关阀、所述第五支路开关阀、所述第六支路开关阀、所述第七支路开关阀、所述第八支路开关阀和所述第一连通开关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三比例调压阀和所述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之间设有第四控制开关阀,在所述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并接管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控开关阀之间还旁接有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五旁通管路,并在所述第五旁通管路上设有第五旁通开关阀;所述第四控制开关阀和所述第五旁通开关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八旁通支路上且位于所述第八支路开关阀和所述第六风缸之间还旁接有至少一个第九旁通支路,在各所述第九旁通支路上均设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九支路开关阀,在各所述第九旁通支路的端部均串接有第七风缸。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二端能通断地旁接的所述输出风缸包括串接在所述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二端端部的第八风缸,在所述第五辅助开关阀和所述第八风缸之间的所述压力输出管路上还旁接有第十旁接管路,所述第十旁接管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七风缸串接,并在所述第十旁接管路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十支路开关阀。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八风缸还串接有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一尾部管路,并在所述第一尾部管路上设有第一尾部开关阀和第一尾部缩堵,所述第一尾部开关阀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四辅助开关阀之间还设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三切换开关阀,在所述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三切换开关阀和所述第四辅助开关阀之间还能通断地旁接有至少一个旁通输出管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旁通输出管路的端部均串接有旁通风缸,并在所述旁通输出管路上均设有第四切换开关阀;各所述旁通风缸还均串接有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二尾部管路,并在各所述第二尾部管路上均设有第二尾部开关阀和第二尾部缩堵;所述第四切换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尾部开关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处还设有第二并接管路,所述第二并接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总风输入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五比例调压阀之间的所述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所述第二并接管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八支路开关阀和所述第六风缸之间的所述第八旁通支路上,并在所述第二并接管路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五切换开关阀。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风缸处还设有至少一条进风调节支路,各所述进风调节支路的进口端旁接在所述第一比例调压阀和所述第一控制开关阀之间的所述第一压力输送管路上,各所述进风调节支路的出口端均与所述第二风缸串接;在所述进风调节支路上设有进风支路开关阀和进风调节缩堵,或者在所述进风调节支路上设有比例流量电磁阀;所述进风支路开关阀、所述比例流量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风缸还串接有至少一个能与外界大气连通的排风调节支路,并在各所述排风调节支路上设有排风支路开关阀和排风调节缩堵,所述排风支路开关阀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2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压力输送管路和所述第二压力输送管路之间设有第二连通管路,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与所述第一压力输送管路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电控开关阀和所述第一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与所述第二压力输送管路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电控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二端之间,并在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二连通开关阀。
2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压力输送管路和所述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之间设有第三连通管路,所述第三连通管路与所述第二压力输送管路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电控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三连通管路与所述第五压力输送管路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五电控开关阀和所述第五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二端之间,并在所述第三连通管路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三连通开关阀。
2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比例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二比例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三比例流量控制阀、所述第四比例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五比例流量控制阀的供气口均通过相应管路与同一个供气减压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气减压阀的进口端通过相应管路与所述总风输入管路的出口端连接,且所述供气减压阀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2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控开关阀和其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一压力表,在所述第二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电控开关阀和其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二压力表,在所述第三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三电控开关阀和其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三压力表;在所述第四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四电控开关阀和其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四压力表,在所述第五压力输送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五电控开关阀和其第二端之间还设有第五压力表,在所述压力输出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六电控开关阀和其第一端之间还设有第六压力表。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总风输入管路上自其进口端至出口端顺序设有总开关阀、过滤器、总减压阀和总风缸,并在所述总风缸的位置连接有总压力表,所述总开关阀和所述总减压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控制台上还设有被测件安装接口,所述被测件安装接口与各所述压力输送管路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压力输出管路的第一端均对应连通;
在所述操作控制台内还设有总电源和两台可调压电源,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工控机、显示工控机、总电源开关、可调电源手动开关按钮和指示灯,所述控制工控机与所述总电源、两台所述可调压电源、所述显示工控机、所述总电源开关、所述可调电源手动开关按钮、所述指示灯、各所述比例调压阀、各所述比例流量控制阀、各所述输送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输出压力传感器均电连接。
CN202121028311.0U 2021-05-13 2021-05-13 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 Active CN215218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8311.0U CN215218045U (zh) 2021-05-13 2021-05-13 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8311.0U CN215218045U (zh) 2021-05-13 2021-05-13 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18045U true CN215218045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18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28311.0U Active CN215218045U (zh) 2021-05-13 2021-05-13 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180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4323B (zh)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气密性检测仪
CA2631010C (en) Single car test interface device
CN101470050B (zh) 综合测量仪
CN102444643B (zh) 一种液压元件试验台
CN215218045U (zh) 轨道车辆气动阀类产品研究性综合试验台
WO2014081058A1 (ko) 휴대용 가스압력 검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검사방법
CN207503059U (zh) 一种试验充气系统
CN111949011B (zh) 一种制动控制单元的性能测试设备
CN210426998U (zh) 一种车用高压氢气减压阀测试装置
CN210426918U (zh) 一种外接式气密性测试装置
US10065623B2 (en) Compressed air unit output pressure verification device
CN203365058U (zh) 多工位差压及压力变送器校验台
CN102564791A (zh) 一种燃气调压器调压性能测试系统
CN202370938U (zh) 一种液压元件试验台
CN110388344B (zh) 用于比例控制的气动模块和系统
CN102589871A (zh) 调压阀流量与压力关系测试装置
CN111638019A (zh) 一种机车空气管路系统的各独立模块用检测装置
CN219798592U (zh) 一种用于集流环的胎压表试验装置
CN108278325B (zh) 大型高精度被动气浮式隔振平台集成控制柜
CN212159074U (zh) 城轨车辆空气簧压力模拟工装
CN112284715A (zh) 一种车用高压氢气减压阀测试装置
CN211452759U (zh) 一种气密性采集和控制检测装置
CN204403050U (zh) 拖拉机变速箱体油道孔泄漏检测用阀块组件
RU125530U1 (ru)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я воздухо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ей грузового вагона
CN117091771A (zh) 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