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17245U - 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17245U
CN215217245U CN202120750244.7U CN202120750244U CN215217245U CN 215217245 U CN215217245 U CN 215217245U CN 202120750244 U CN202120750244 U CN 202120750244U CN 215217245 U CN215217245 U CN 215217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lined frame
cross beam
air
bas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502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修彪
陈红慧
晏琴
韩向东
孟丽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 SPX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 SPX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 SPX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 SPX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502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17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17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172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包括:左横梁、中横梁、右横梁、第一左斜架、第一右斜架、第二左斜架、第二右斜架、左底座和右底座,第一左斜架的上端与左横梁连接,第一左斜架的下端与左底座的上表面的一侧连接,第一右斜架的下端与左底座的上表面的另一侧连接,第一右斜架的上端与中横梁的一侧连接,中横梁的另一侧与第二左斜架的上端连接,第二左斜架的下端与右底座的上表面的一侧连接,第二右斜架的下端与右底座的上表面的另一侧连接,第二右斜架的上端与右横梁连接。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现对W型空冷管束的稳定塑型,且便捷地调整管束间夹角,此外能更精确控制单元管束整体尺寸,从而缩短管束拼装成型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厂空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我国国内的能源地域格局特性,在西北部贫水富煤地区分布了我国一大部分火力发电厂,为了达到节水的目的,这些电厂往往采用空气冷却技术。常见的,电场一般采用W型空气冷却管路作为空冷结构形式,其管束呈现为有固定夹角的W形状放置。在对上述的W形空冷管路整体结构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W形状的空冷管束独立放置时稳定不足、高空拼装误差大、焊接风险大、工期长等诸多问题,一般情况采用以多片管束作为一个单元,在地面焊接组装成W型单元结构后再整体起吊。但是,在地面拼装W型单元管束时也存在管束独立放置稳定不足、管束间夹角难以控制、管束单元整体尺寸误差大、管束拼装成型周期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包括:左横梁、中横梁、右横梁、第一左斜架、第一右斜架、第二左斜架、第二右斜架、左底座和右底座,所述左横梁、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右横梁平行设置,所述左横梁、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右横梁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左横梁和所述右横梁分别设置于所述中横梁的两侧,所述第一左斜架、所述第一右斜架、所述第二左斜架和所述第二右斜架分别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右斜架和所述第二左斜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左斜架和所述第二右斜架之间,且所述第一右斜架相对于所述第二左斜架靠近所述第一左斜架设置,所述左底座和所述右底座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左斜架的上端与所述左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左斜架的下端与所述左底座的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斜架的下端与所述左底座的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斜架的上端与所述中横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中横梁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左斜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左斜架的下端与所述右底座的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右斜架的下端与所述右底座的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右斜架的上端与所述右横梁固定连接。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左斜架和所述第二左斜架倾斜方向相同设置,所述第一右斜架和所述第二右斜架倾斜方向相同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左斜架的上端相对于其下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右斜架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右斜架的上端相对于其下端朝向远所述第一左斜架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左斜架的上端相对于其下端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右斜架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右斜架的上端相对于其下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左斜架的一侧设置,且所述第一左斜架、所述第一右斜架、所述第二左斜架和所述第二右斜架共同呈W形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四螺纹调节组件,四所述螺纹调节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左横梁靠近所述中横梁的一侧上、所述中横梁的两侧以及所述右横梁靠近所述中横梁的一侧上。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螺纹调节组件均包括:螺杆和接触垫,所述左横梁、所述右横梁以及所述中横梁的两侧均至少设置有一螺纹孔,每一所述螺纹孔均与一所述螺杆相匹配,所述螺纹杆可旋转并沿其轴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螺纹孔内,且所述接触垫固定安装于所述螺杆的一端。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四空冷管束,所述第一左斜架靠近所述第一右斜架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右斜架靠近所述第一左斜架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左斜架靠近所述第二右斜架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二右斜架靠近所述第二左斜架的一侧形成有一第四支撑部,四所述空冷管束分别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上。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空冷管束的一侧至少与两所述螺纹调节组件的接触垫相抵设置,所述左横梁上至少设置有两所述螺纹调节组件,所述中横梁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两所述螺纹调节组件,所述中横梁的另一侧至少设置有两所述螺纹调节组件,所述右横梁上至少设置有两所述螺纹调节组件,所述螺纹调节组件的数量至少为八个。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空冷管束均呈倾斜设置,每一所述螺纹调节组件与一所述空冷管束的接触处至该一所述空冷管束的上端的距离为第一长度,每一所述螺纹调节组件与一所述空冷管束的接触处至该一所述空冷管束的下端的距离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一长度为所述第二长度的二分之一。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可调拉杆,所述可调拉杆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可调拉杆设置于所述中横梁的正下方,所述可调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底座和所述右底座固定连接。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垫远离所述螺杆的一侧上设置有氯丁橡胶块,所述氯丁橡胶快抵于所述空冷管束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可实现对W型空冷管束的稳定塑型,且便捷地调整管束间夹角,此外能更精确控制单元管束整体尺寸,从而缩短管束拼装成型周期;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空冷管束的尺寸、重量、角度设计,可组装各规格的W型管束,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的G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的F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的侧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的安装俯视图。
附图中:
11、左横梁;12、中横梁;13、右横梁;21、第一左斜架;22、第一右斜架;23、第二左斜架;24、第二右斜架;31、左底座;32、右底座;4、螺纹调节组件;41、螺杆;42、接触垫;5、空冷管束;33、可调拉杆;34、管端限位板;35、座体板;36、支脚;37、加强杆;38、三角加强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5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空冷管束组装装置,包括:左横梁11、中横梁12、右横梁13、第一左斜架21、第一右斜架22、第二左斜架23、第二右斜架24、左底座31和右底座32,左横梁11、中横梁12和右横梁13平行设置,左横梁11、中横梁12和右横梁13均沿水平方向设置,左横梁11和右横梁13分别设置于中横梁12的两侧,第一左斜架21、第一右斜架22、第二左斜架23和第二右斜架24分别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且第一右斜架22和第二左斜架23设置于第一左斜架21和第二右斜架24之间,且第一右斜架22相对于第二左斜架23靠近第一左斜架21设置,左底座31和右底座32平行设置,第一左斜架21的上端与左横梁11固定连接,第一左斜架21的下端与左底座31的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右斜架22的下端与左底座31的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右斜架22的上端与中横梁12的一侧固定连接,中横梁12的另一侧与第二左斜架23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左斜架23的下端与右底座32的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右斜架24的下端与右底座32的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右斜架24的上端与右横梁13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先将上述的空冷管束组装装置进行拼接安装,形成一个W字形的承载主体于地面上,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将多个空冷管束5安装在上述的承载主体上形成基本的W形,方便后续的整体吊装安装工序,且在空冷装置的安装处应预先安装好相应的三根主空冷管,使得呈W形布置的至少四个空冷管束5与上述的三个空冷主管进行拼装焊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横梁12包括:板状本体和设置于上述板状本体的两侧的倾斜段,两倾斜段的上端的间距小于两倾斜段的下端的间距,板状本体沿水平方向设置,两倾斜段分别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进一步地,两倾斜段的倾斜方向分别与上述的第一右斜架22和第二左斜架23相同,换句话说,两倾斜段的下端分别形成有沿第一右斜架22的轴线方向以及第二左斜架23的轴线方向垂直的一个安装平面,方便中横梁12通过两安装平面分别与第一右斜架22和第二左斜架23进行固定安装,优选地可通过螺丝进行拧紧固定。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左斜架21和第二左斜架23倾斜方向相同设置,第一右斜架22和第二右斜架24倾斜方向相同设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左斜架21的上端相对于其下端朝向远离第一右斜架22的一侧倾斜设置,第一右斜架22的上端相对于其下端朝向远第一左斜架21的一侧倾斜设置,第二左斜架23的上端相对于其下端朝向靠近第一右斜架22的一侧设置,第二右斜架24的上端相对于其下端朝向远离第二左斜架23的一侧设置,且第一左斜架21、第一右斜架22、第二左斜架23和第二右斜架24共同呈W形设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还包括至少四螺纹调节组件4,四螺纹调节组件4分别安装于左横梁11靠近中横梁12的一侧上、中横梁12的两侧以及右横梁13靠近中横梁12的一侧上。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螺纹调节组件4均包括:螺杆41和接触垫42,左横梁11、右横梁13以及中横梁12的两侧均至少设置有一螺纹孔,每一螺纹孔均与一螺杆41相匹配,螺纹杆可旋转并沿其轴向移动地设置于螺纹孔内,且接触垫42固定安装于螺杆41的一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四空冷管束5,第一左斜架21靠近第一右斜架22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支撑部,第一右斜架22靠近第一左斜架21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二支撑部,第二左斜架23靠近第二右斜架24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三支撑部,第二右斜架24靠近第二左斜架23的一侧形成有一第四支撑部,四空冷管束5分别放置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每一空冷管束5的一侧至少与两螺纹调节组件4的接触垫42相抵设置,左横梁11上至少设置有两螺纹调节组件4,中横梁12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两螺纹调节组件4,中横梁12的另一侧至少设置有两螺纹调节组件4,右横梁13上至少设置有两螺纹调节组件4,螺纹调节组件4的数量至少为八个。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上均放置有依次呈平行的三个空冷管束5,每一空冷管束5被两螺纹调节组件4紧抵。进一步地,换句话说,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上均设置有三个空冷管束5,三上述的空冷管束5两两之间应进行预先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左斜架21、第一右斜架22、第二左斜架23、第二右斜架24均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斜梁,两上述的斜梁的上端分别与左横梁11或中横梁12或右横梁13固定连接,两斜梁的下端分别与左底座31或右底座3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每一空冷管束5均呈倾斜设置,每一螺纹调节组件4与一空冷管束5的接触处至该一空冷管束5的上端的距离为第一长度,每一螺纹调节组件4与一空冷管束5的接触处至该一空冷管束5的下端的距离为第二长度,第一长度为第二长度的二分之一。进一步地,换句话说,螺纹调节组件4的设置位置应正好处于被上述的螺纹调节组件4顶紧的一空冷管束5的轴向长度的三分之二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可调拉杆33,可调拉杆33沿水平方向设置,可调拉杆33设置于中横梁12的正下方,可调拉杆33的两端分别与左底座31和右底座3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接触垫42远离螺杆41的一侧上设置有氯丁橡胶块,氯丁橡胶快抵于空冷管束5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左斜架21和第一右斜架22分别与左底座31的连接处之间间隔有一定距离,换句话说,左底座31的上表面的中部预留有一定的空间,便于容置上述的空冷管束5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两管端限位板34,两管端限位板34分别固定安装于左底座31的上表面和右底座32的上表面。空冷管束5的下端抵于上述的管端限位板34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管端限位板34的纵向截面呈梯形设置,且上述的管端限位板34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斜面,该斜面与空冷管束5的轴线方向呈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左底座31和右底座32均包括:座体板35和两支脚36,两支脚36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座体板35沿水平方向设置,两支脚36的上端分别与座体板35的两端固定连接,两支脚36的下端抵于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两支脚36的上端均应向上延伸并向外侧弯曲形成两延伸段,两延伸段的端部分别形成有一固定面,两固定面分别与第一左斜架21/第二左斜架23以及第一右斜架22/第二右斜架24的下端部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每一支脚36与座体板35的下表面之间均连接有一加强杆3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左斜架21的外侧与左底座31之间设置有一三角加强块38,该三角加强块38的一直角边与左底座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三角加强块38的一斜边与第一左斜架21的下端的外侧固定连接;同理,第二右斜架24与右底座32之间也存在相似的三角加强块38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横梁、中横梁、右横梁、第一左斜架、第一右斜架、第二左斜架、第二右斜架、左底座和右底座,所述左横梁、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右横梁平行设置,所述左横梁、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右横梁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左横梁和所述右横梁分别设置于所述中横梁的两侧,所述第一左斜架、所述第一右斜架、所述第二左斜架和所述第二右斜架分别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右斜架和所述第二左斜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左斜架和所述第二右斜架之间,且所述第一右斜架相对于所述第二左斜架靠近所述第一左斜架设置,所述左底座和所述右底座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左斜架的上端与所述左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左斜架的下端与所述左底座的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斜架的下端与所述左底座的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斜架的上端与所述中横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中横梁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左斜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左斜架的下端与所述右底座的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右斜架的下端与所述右底座的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右斜架的上端与所述右横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管束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斜架和所述第二左斜架倾斜方向相同设置,所述第一右斜架和所述第二右斜架倾斜方向相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管束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斜架的上端相对于其下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右斜架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右斜架的上端相对于其下端朝向远所述第一左斜架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左斜架的上端相对于其下端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右斜架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右斜架的上端相对于其下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左斜架的一侧设置,且所述第一左斜架、所述第一右斜架、所述第二左斜架和所述第二右斜架共同呈W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管束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四螺纹调节组件,四所述螺纹调节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左横梁靠近所述中横梁的一侧上、所述中横梁的两侧以及所述右横梁靠近所述中横梁的一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冷管束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螺纹调节组件均包括:螺杆和接触垫,所述左横梁、所述右横梁以及所述中横梁的两侧均至少设置有一螺纹孔,每一所述螺纹孔均与一所述螺杆相匹配,所述螺杆可旋转并沿其轴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螺纹孔内,且所述接触垫固定安装于所述螺杆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冷管束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四空冷管束,所述第一左斜架靠近所述第一右斜架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右斜架靠近所述第一左斜架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左斜架靠近所述第二右斜架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二右斜架靠近所述第二左斜架的一侧形成有一第四支撑部,四所述空冷管束分别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和所述第四支撑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冷管束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空冷管束的一侧至少与两所述螺纹调节组件的接触垫相抵设置,所述左横梁上至少设置有两所述螺纹调节组件,所述中横梁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两所述螺纹调节组件,所述中横梁的另一侧至少设置有两所述螺纹调节组件,所述右横梁上至少设置有两所述螺纹调节组件,所述螺纹调节组件的数量至少为八个。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冷管束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空冷管束均呈倾斜设置,每一所述螺纹调节组件与一所述空冷管束的接触处至该一所述空冷管束的上端的距离为第一长度,每一所述螺纹调节组件与一所述空冷管束的接触处至该一所述空冷管束的下端的距离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一长度为所述第二长度的二分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管束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调拉杆,所述可调拉杆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可调拉杆设置于所述中横梁的正下方,所述可调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底座和所述右底座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冷管束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垫远离所述螺杆的一侧上设置有氯丁橡胶块,所述氯丁橡胶块抵于所述空冷管束的一侧。
CN202120750244.7U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 Active CN215217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0244.7U CN215217245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0244.7U CN215217245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17245U true CN215217245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46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50244.7U Active CN215217245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172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62934U (zh) 一种柴油机机架单片整体装焊定位工装
CN215217245U (zh) 一种空冷管束组装装置
CN103760659B (zh) 一种索桁架型定日镜支撑装置
CN110630016A (zh) 一种可调节建筑模架
CN101890757B (zh) 拼装式可调钢筋绑扎胎具支架
CN217538034U (zh) 一种弧形侧模支撑体系
CN216690432U (zh) 一种钢柱安装垂直度的校正卡具
CN212155049U (zh) 可调节腹板组装机构
CN214725215U (zh) 一种预制箱梁胎架
CN211647444U (zh) 能调整标高的钢结构组拼支撑胎架
CN107830321B (zh) 用于电气支架的埋入式地脚螺栓定位调平装置
CN207283037U (zh) 一种新型电缆支架
CN110535413A (zh) 一种可调节太阳能光伏板支架
CN21540758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设计支架顶梁板
CN212366688U (zh) 一种用于安装走线架的抗震支架
CN216766686U (zh) 一种适应型钢梁高度及宽度的对接口施工操作平台
CN219298831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斜柱钢结构安装用定位装置
CN219586893U (zh) 一种用于斜面支撑的桁架支撑脚
CN220128571U (zh) 叶片固定工装
CN220285369U (zh) 装配式可调节的柱体支撑体系
CN115637849A (zh) 便于拆装的楼梯用聚四氟乙烯板支撑架
CN220911657U (zh) 厂房用钢结构平台
CN215366855U (zh) 一种现浇箱梁钢筋定位胎架结构
CN211691734U (zh) 一种高强度钢结构塔
CN212173289U (zh) 一种长寿命的平台面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