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10919U - 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10919U
CN215210919U CN202120694062.2U CN202120694062U CN215210919U CN 215210919 U CN215210919 U CN 215210919U CN 202120694062 U CN202120694062 U CN 202120694062U CN 215210919 U CN215210919 U CN 215210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loating
oil
oil suction
suc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940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冬明
王逸
徐壅镇
赵芯
林森
杨雅茜
叶华浩
黄俊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06940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10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10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10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海上除油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包括浮管、总吸油管、亲油疏水海绵、注液管和两个驱动船只;两个所述驱动船只分别分布于所述浮管的两端,两个所述驱动船只均通过铰链与所述浮管连接;所述总吸油管和所述注液管设置于所述浮管上,所述总吸油管和所述注液管均通过管道与所述驱动船只连接;所述亲油疏水海绵安装于所述浮管的外壁上,且所述亲油疏水海绵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总吸油管连通的支吸油管。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围拢吸收油污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海上除油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需求量的增加,海洋运输过程中溢油、漏油的事故频发。泄露的原油若不及时清理回收,不仅会造成资源流失,而且其内含有或衍生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命安全,甚至会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现有的海上油污处理方法主要有焚烧法、投加试剂分散法、过滤分离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利用吸油材料能实现油水的快速分离,然而原油泄漏在海面上容易扩散而形成油污层,吸收法仍难以实现油污的高效分离回收。
目前,吸收法主要通过利用亲油疏水海绵与油污的直接接触,实现将油污从水中分离出来并收集回收到容器中,从而达到治理水面油污的目的。例如,将吸油系统的亲油疏水海绵与小型水面动力平台结合,或利用船只为动力来拉动独立在水面上的基于亲油疏水海绵的油水分离与吸收装置,从而实现海绵在水面上与油污的接触。
吸油装置需要在海面上的不断移动和调整,才能保持吸油材料与油污一直处于接触状态,可是受限于装置自身尺寸较小,并且不能将油污聚集起来,所以海绵与油污的接触面积小,导致吸收油污的效率低下。同时,装置在对大面积的水面油污进行处理时,尽管收集了装置经过之处的油污,但由于装置造成的水体流动和油污的不断扩散移动,装置经过后的水面很快又会被油污所覆盖。其次装置经过之处的油污层很薄,导致油污与装置接触的量十分有限,装置无法发挥其正常的油污收集性能,大量油污依旧扩散出去。
油污通常在水面会快速扩散开形成稀薄油污层,吸油装置在油污稀薄的水面使用时难以发挥其效率,在海洋复杂环境中难以调节装置吃水深度等,而且装置比较精密和体积过于庞大。以上问题导致装置无法达到最佳的围拢和吸收油污的状态,不便于日常的储存与维护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围拢吸收油污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包括浮管、总吸油管、亲油疏水海绵、注液管和两个驱动船只;
两个所述驱动船只分别分布于所述浮管的两端,两个所述驱动船只均通过铰链与所述浮管连接;
所述总吸油管和所述注液管设置于所述浮管上,所述总吸油管和所述注液管均通过管道与所述驱动船只连接;
所述亲油疏水海绵安装于所述浮管的外壁上,且所述亲油疏水海绵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总吸油管连通的支吸油管。
优选地,在上述的围拢吸收装置中,所述注液管安装于所述浮管的内部。
优选地,在上述的围拢吸收装置中,所述亲油疏水海绵和所述总吸油管分别设置于所述浮管的两侧,所述支吸油管贯穿所述浮管与所述总吸油管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围拢吸收装置中,所述支吸油管为多个,多个所述支吸油管平行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的围拢吸收装置中,两个所述驱动船只之间的所述浮管为多个,多个所述浮管串联拼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围拢吸收装置中,相邻两个所述浮管之间通过法兰密封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围拢吸收装置中,各个所述浮管上的所述亲油疏水海绵分布于同一侧。
优选地,在上述的围拢吸收装置中,所述驱动船只通过吸油泵与所述总吸油管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围拢吸收装置中,所述浮管、所述总吸油管和所述注液管均由软性夹层橡胶制成。
优选地,在上述的围拢吸收装置中,所述浮管的两端均封闭设置,所述驱动船只通过充气管与所述浮管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通过两个驱动船只配合围拢浮管,而浮管上配置有亲油疏水海绵和总吸油管,可以形成油污的围拢、分离与吸收一体化装置,其中,利用浮管的围拢作用聚集了海面油污,提高亲油疏水海绵与油污接触的面积;亲油疏水海绵利用总吸油管连接驱动船只,使得油污快速进入总吸油管并输送至驱动船只上,不仅减少了通过其他方式将油污从海绵分离的步骤,而且亲油疏水海绵可重复利用,实现水面油污的高效回收;同时还可以适当往注液管内注入液体,可以根据油污厚度与使用环境动态调节浮管的吃水深度,使得整个装置达到最佳围拢油污与吸收油污的效果,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围拢吸收油污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的浮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的浮管与驱动船只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的浮管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的驱动船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的多个浮管拼接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的亲油疏水海绵的内部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围拢油污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吸收油污时的示意图。
图中:
1为浮管、2为总吸油管、21为支吸油管、3为亲油疏水海绵、4为注液管、41为注液口、5为充气管、51为充气口、6为驱动船只、61为铰链、62为吸油泵、63为储油舱、7为法兰、8为总管、91为油污、92为海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石油需求量的增加,海洋运输过程中溢油、漏油的事故频发。泄露的原油若不及时清理回收,不仅会造成资源流失,而且其内含有或衍生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命安全,甚至会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现有的海上油污处理方法主要有焚烧法、投加试剂分散法、过滤分离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利用吸油材料能实现油水的快速分离,然而原油泄漏在海面上容易扩散而形成油污层,吸收法仍难以实现油污的高效分离回收。
目前,吸收法主要通过利用亲油疏水海绵与油污的直接接触,实现将油污从水中分离出来并收集回收到容器中,从而达到治理水面油污的目的。例如,将吸油系统的亲油疏水海绵与小型水面动力平台结合,或利用船只为动力来拉动独立在水面上的基于亲油疏水海绵的油水分离与吸收装置,从而实现海绵在水面上与油污的接触。
吸油装置需要在海面上的不断移动和调整,才能保持吸油材料与油污一直处于接触状态,可是受限于装置自身尺寸较小,并且不能将油污聚集起来,所以海绵与油污的接触面积小,导致吸收油污的效率低下。同时,装置在对大面积的水面油污进行处理时,尽管收集了装置经过之处的油污,但由于装置造成的水体流动和油污的不断扩散移动,装置经过后的水面很快又会被油污所覆盖。其次装置经过之处的油污层很薄,导致油污与装置接触的量十分有限,装置无法发挥其正常的油污收集性能,大量油污依旧扩散出去。
油污通常在水面会快速扩散开形成稀薄油污层,吸油装置在油污稀薄的水面使用时难以发挥其效率,在海洋复杂环境中难以调节装置吃水深度等,而且装置比较精密和体积过于庞大。以上问题导致装置无法达到最佳的围拢和吸收油污的状态,不便于日常的储存与维护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使用。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围拢吸收油污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包括浮管1、总吸油管2、亲油疏水海绵3、注液管4和两个驱动船只6;两个驱动船只6分别分布于浮管1的两端,两个驱动船只6均通过铰链61与浮管1连接;总吸油管2和注液管4设置于浮管1上,总吸油管2和注液管4均通过管道与驱动船只6连接;亲油疏水海绵3安装于浮管1的外壁上,且亲油疏水海绵3的内部设有与总吸油管2连通的支吸油管21。
更具体地说,请参阅图7,图7左图表示通过两个驱动船只6以及浮管1围拢水面上的油污,然后两个驱动船只6在向前移动的同时,还具有相向移动的速度,待两个驱动船只6移动一定距离后,从而形成图7右图对油污的包围圈。请参阅图8,当两个驱动船只6处于图7左图的状态时,油污和亲油疏水海绵3处于图8左图的状态,可见此时油污在海水上的厚度较薄,而亲油疏水海绵3只是与油污简单接触,亲油疏水海绵3对油污的吸收效率较低;待两个驱动船只6处于图7右图的状态时,油污和亲油疏水海绵3处于图8右图的状态,可见此时油污在海水上的厚度较厚,而亲油疏水海绵3的表面均可以接触到油污,亲油疏水海绵3对油污的吸收效率较高。
本实施例通过两个驱动船只6配合围拢浮管1,而浮管1上配置有亲油疏水海绵3和总吸油管2,可以形成油污的围拢、分离与吸收一体化装置,其中,利用浮管1的围拢作用聚集了海面油污,提高亲油疏水海绵3与油污接触的面积;亲油疏水海绵3利用总吸油管2连接驱动船只6,使得油污快速进入总吸油管2并输送至驱动船只6上,不仅减少了通过其他方式将油污从海绵分离的步骤,而且亲油疏水海绵3可重复利用,实现水面油污的高效回收;同时还可以适当往注液管4内注入液体,可以根据油污厚度与使用环境动态调节浮管1的吃水深度,使得整个装置达到最佳围拢油污与吸收油污的效果,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围拢吸收油污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注液管4安装于浮管1的内部。通过注液管4设置于浮管1的内部,利用注液管4以及注液管4内部的液体使得整个装置的重心集中于浮管1处,以便浮管1可以更好地带动亲油疏水海绵3上升或下浮,使得亲油疏水海绵3更好地与油污接触,有利于提高亲油疏水海绵3对油污的吸收效率。
更具体地说,注液管4优选往内注入海水,具有取料方便的优点;当然也可以往注液管4注入其他液体材料,同样可以达到调节浮管1的吃水深度;注液管4在驱动船只6上设有注液口4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亲油疏水海绵3和总吸油管2分别设置于浮管1的两侧,支吸油管21贯穿浮管1与总吸油管2连接。这样设置使得整个装置可以保证左右配重相对平衡,从而使得亲油疏水海绵3可以以水平状态浮于海面上,以便亲油疏水海绵3更好地接触海面上的油污。
更具体地说,浮管1、注液管4和总吸油管2的长度方向基本一致,使得浮管1与总吸油管2并排设置;亲油疏水海绵3粘连在浮管1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支吸油管21为多个,多个支吸油管21平行设置。通过多个支吸油管21的设置不仅提升总吸油管2对亲油疏水海绵3产生的负压效果,以便亲油疏水海绵3吸收的油污更快地输送至总吸油管2处,有利于提高亲油疏水海绵3对油污的吸收效率。
更具体地说,请参阅图6,各个支吸油管21的侧壁上均设有多个与亲油疏水海绵3相连通的通孔,以便亲油疏水海绵3吸收的油污快速地输送至支吸油管21,以便各个支吸油管21将油污汇聚到总吸油管2。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两个驱动船只6之间的浮管1为多个,多个浮管1串联拼接。通过多个串联拼接的浮管1不仅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根据需要选择适当长度的浮管1,以便更好地围拢海面上的油污,而且还可以保证各个浮管1之间为可拆卸,方便工作人员对浮管1进行回收处理。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浮管1之间通过法兰7密封连接。通过螺栓和法兰7密封连接不仅可以保证两个浮管1连接处的密封性,而且还可以保证两个浮管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以便工作人员对浮管1进行拆卸回收处理。
更具体地说,相邻两个浮管1的端部均设有法兰7,两个相邻的法兰7之间还可以配置有密封圈,有利于提高两个浮管1连接处的密封性;位于浮管1内的注液管4可以为一条连续的管道设置,也可以为设置于各个浮管1的各节注液管4,多个浮管1拼接时,各节的注液管4通过连接管套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浮管1上的亲油疏水海绵3分布于同一侧。这样设置主要是保证在对海面上的油污进行围拢时,所有的亲油疏水海绵3均具有可以与油污接触的可能性,以便所有的亲油疏水海绵3均参与到吸收油污的作业中。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船只6通过吸油泵62与总吸油管2连接。通过吸油泵62的设置可以不断对总吸油管2内的油污产生抽取效果,可以在亲油疏水海绵3处产生负压效果,以便亲油疏水海绵3处对海面上的油污形成吸取作用力,从而使得总吸油管2内的油污快速输送至驱动船只6的储油舱63内,达到回收油污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浮管1、总吸油管2和注液管4均由软性夹层橡胶制成。软性夹层橡胶的材质使得浮管1、总吸油管2和注液管4具有良好的抗压效果,有利于避免浮管1、总吸油管2和注液管4被波浪的作用力影响而产生变形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浮管1的两端均封闭设置,驱动船只6通过充气管5与浮管1连通。通过充气管5可以往浮管1内部通气,以便增加海水对整个装置的浮力,而注液管4的设置可以往注液管4内通入液体,以便增加整个装置的重力,通过充气管5和注液管4的相配合以便更好地调节整个装置上升或下浮,以便根据油污厚度与使用环境动态调节浮管1的吃水深度,使得整个装置达到最佳围拢油污与吸收油污的效果。
更具体地说,充气管5在移动船只上设有充气口51,并且为了方便管理,还可以在移动船只的对外接口处设有总管8,总管8包覆总吸油管2、充气管5和注液管4,以便三个管道同时引出到移动船只内部;在多个浮管1拼接时,只有两端的浮管1的外端面为封闭设置;浮管1的两端面可以采用夹层硬性橡胶制成,可以更好地防止漏气的问题发生;还可以在充气管5和注液管4设置有对外的排气口、排液口,以便对浮管1放气处理以及对注液管4排液处理,以便工作人员对浮管1和注液管4进行回收处理。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通过向装置的浮管1充气使装置展开,连接好负压吸油管路和正压注液注气管路,再通过装置两端的驱动船只6或其他动力设施驱动运行,即可在水上围拢和吸收油污。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展开过程:使用者通过向浮管1中充气,使其延展为一长条的形状。当装置的长度不足时,可以通过法兰7将两个浮管1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装置的长度。
2、围拢过程:装置浸入水中,通过驱动船只6牵引和驱动,形成一条可移动围拢带,将海面油污聚集起来,有效阻碍了油污的扩散。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油污厚度,向装置的注液管4里注入不同的水量或往浮管1适当充气,以此调节装置整体重量,从而调节装置整体吃水深度,更好的聚集油污。
3、油污回收过程:先将驱动船只6中的总吸油管2端口连接负压装置,当亲油疏水海绵3接触油污和水时,由于亲油疏水海绵3的过滤作用,海绵只吸收油污而不吸收水,然后吸入的油污通过海绵被吸入带负压的支吸油管21中,支吸油管21中的油进入总吸油管2,最后汇集到储油舱63中。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管、总吸油管、亲油疏水海绵、注液管和两个驱动船只;
两个所述驱动船只分别分布于所述浮管的两端,两个所述驱动船只均通过铰链与所述浮管连接;
所述总吸油管和所述注液管设置于所述浮管上,所述总吸油管和所述注液管均通过管道与所述驱动船只连接;
所述亲油疏水海绵安装于所述浮管的外壁上,且所述亲油疏水海绵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总吸油管连通的支吸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安装于所述浮管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油疏水海绵和所述总吸油管分别设置于所述浮管的两侧,所述支吸油管贯穿所述浮管与所述总吸油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围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吸油管为多个,多个所述支吸油管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船只之间的所述浮管为多个,多个所述浮管串联拼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围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浮管之间通过法兰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围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浮管上的所述亲油疏水海绵分布于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船只通过吸油泵与所述总吸油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管、所述总吸油管和所述注液管均由软性夹层橡胶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围拢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管的两端均封闭设置,所述驱动船只通过充气管与所述浮管连通。
CN202120694062.2U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 Active CN215210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94062.2U CN215210919U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94062.2U CN215210919U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10919U true CN215210919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45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94062.2U Active CN215210919U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109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8102A (zh) * 2022-09-09 2022-11-04 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海面油污收集分离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8102A (zh) * 2022-09-09 2022-11-04 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海面油污收集分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10919U (zh) 一种水面油污的围拢吸收装置
CN103334413B (zh) 沉浮式围油栏
CN101638890A (zh) 自动充气式围油栏
KR20120042784A (ko) 유수분리 기능을 하고 부력체를 착탈하는 지퍼주머니가 구비된 오일수집 휀스
CN206902677U (zh) 一种新型海上溢油回收分离储存设备
CN201531015U (zh) 一种自动充气式围油栏
CN110004896A (zh) 一种乌贼式海上围油装置
CN209810890U (zh) 一种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
CN108179732A (zh) 快速、高效的水上溢油回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2490873A (zh) 一种可升降移动的水面作业船
CN101838980B (zh) 可潜水定位储存的充气式围油栏
CN217678941U (zh) 一种海面溢油油污收集装置
CN111395286A (zh) 一种充气式溢油围油栏
CN115821872A (zh) 一种水面浮油收集机器人结构
CN111893973B (zh) 一种海上油污回收装置
CN113684799B (zh) 一种预置于水下的自动充气围油栏
CN212612361U (zh) 一种吸油式溢油回收围油栏
CN202449175U (zh) 一种可升降移动的水面作业船
CN208604570U (zh) 一种海面溢油油膜的回收装置
CN217051712U (zh) 一种高污染油污水面收集器
CN112012178B (zh) 一种海上浮油回收装置
CN106080991A (zh) 一种适用30万吨码头用兼浮油回收功能的拖船
CN208604571U (zh) 一种能够快速布放的高效油膜回收装置
CN115288093B (zh) 一种海上泄漏原油的一体式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CN213867710U (zh) 一种用于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的治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