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04695U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04695U CN215204695U CN202120610975.1U CN202120610975U CN215204695U CN 215204695 U CN215204695 U CN 215204695U CN 202120610975 U CN202120610975 U CN 202120610975U CN 215204695 U CN215204695 U CN 2152046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ar
- wall
- radar probe
- vehicle body
- mounting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具体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包括车体和安装在车体内部的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机的一端部设置有若干个接线端口,所述接线端口的其中一个端口连接有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的一端位于车体的内部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接线端口的其余端口均连接有第二电源线,若干个第二电源线的端部与车体上不同位置处安装的雷达探头相连接,所述车体的内部对应雷达探头所在的安装位置设置有安装腔。本实用新型方便在车辆不使用时,能够对雷达探头增加隐藏防护的效果,延长雷达探头的使用寿命,且便于在使用时对雷达探头的前表面进行除尘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汽车雷达顾名思义是用于汽车或其他地面机动车辆的雷达,因此,它包括基于不同技术(比如激光、超声波、微波)的各种不同雷达,有着不同的功能(比如发现障碍物、预测碰撞、自适应巡航控制),以及运用不同的工作原理(比如脉冲雷达、FMCW雷达、微波冲击雷达),微波雷达在汽车雷达中有着重要的商业意义。
现有的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当车辆停放不使用时,雷达探头暴露在外易于外部物体接触发生磨损,缩短使用寿命,且雷达探头表面的灰尘不能自动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方便在车辆不使用时,能够对雷达探头增加隐藏防护的效果,延长雷达探头的使用寿命,且便于在使用时对雷达探头的前表面进行除尘处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包括车体和安装在车体内部的控制主机,所述控制主机的一端部设置有若干个接线端口,所述接线端口的其中一个端口连接有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的一端位于车体的内部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接线端口的其余端口均连接有第二电源线,若干个第二电源线的端部与车体上不同位置处安装的雷达探头相连接,所述车体的内部对应雷达探头所在的安装位置设置有安装腔;
所述车体的外壁对应雷达探头的端部外侧设置有探测孔位,所述雷达探头的顶部靠近探测孔位的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防护板,且雷达探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齿牙,所述安装腔的内部靠近固定板的后侧安装有与齿牙啮合连接的齿轮,所述齿轮的中轴杆端部同轴连接有伺服马达,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靠近雷达探头的一侧沿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雷达探头的外壁位于限位杆的内侧设置有T型卡块,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靠近探测孔位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棉刷,所述车体的内部位于棉刷的下方设置有排屑孔。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板和T型卡块与雷达探头的外壁之间均通过热熔胶粘接固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与雷达探头的底部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对应齿轮的中轴杆端部位置处安装有轴承座,所述伺服马达的底部设置有与安装腔内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杆的两端部与安装腔的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限位杆的内部对应T型卡块的外部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T型滑槽。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棉刷与安装腔的内壁之间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屑孔的底部倾斜设置,且排屑孔的两端与安装腔的内部和车体的外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在雷达探头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齿牙,且通过安装有与齿牙啮合连接的齿轮,齿轮由伺服马达驱动,并通过在雷达探头的顶部靠近探测孔位的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防护板,进而在使用过程中,当停车时,控制伺服马达联动,即控制雷达探头下降,使防护板对探测孔位所在的位置进行遮挡,当启动车辆时,控制雷达探头上升复位,不影响正常使用,从而使得在不使用时,能够对雷达探头增加隐藏防护的效果,延长雷达探头的使用寿命;
2、通过在安装腔的内侧壁靠近探测孔位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棉刷,车体的内部位于棉刷的下方设置有排屑孔,棉刷与安装腔的内壁之间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便于棉刷的连接固定,进而便于在使用时对升降过程中的雷达探头的前表面进行除尘处理,且排屑孔的底部倾斜设置,排屑孔的两端与安装腔的内部和车体的外部连通,便于在使用时能够对棉刷清理掉的灰尘进行排出处理,且便于对车体内部的热量进行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雷达探头的接线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雷达探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雷达探头与车体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控制主机;2、接线端口;3、第一电源线;4、第二电源线;5、雷达探头;6、防护板;7、固定板;8、齿牙;9、T型卡块;10、车体;11、安装腔;12、齿轮;13、伺服马达;14、限位杆;15、棉刷;16、排屑孔;17、T型滑槽;18、显示屏;19、探测孔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包括车体10和安装在车体10内部的控制主机1,控制主机1的一端部设置有若干个接线端口2,接线端口2的其中一个端口连接有第一电源线3,第一电源线3的一端位于车体10的内部连接有显示屏18,接线端口2的其余端口均连接有第二电源线4,若干个第二电源线4的端部与车体10上不同位置处安装的雷达探头5相连接,车体10的内部对应雷达探头5所在的安装位置设置有安装腔11;
车体10的外壁对应雷达探头5的端部外侧设置有探测孔位19,雷达探头5的顶部靠近探测孔位19的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防护板6,且雷达探头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齿牙8,安装腔11的内部靠近固定板7的后侧安装有与齿牙8啮合连接的齿轮12,齿轮12的中轴杆端部同轴连接有伺服马达13,安装腔11的内壁靠近雷达探头5的一侧沿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4,雷达探头5的外壁位于限位杆14的内侧设置有T型卡块9,安装腔11的内侧壁靠近探测孔位19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棉刷15,车体10的内部位于棉刷15的下方设置有排屑孔16。
参照说明书附图2-3,防护板6和T型卡块9与雷达探头5的外壁之间均通过热熔胶粘接固定,便于防护板6和T型卡块9与雷达探头5外壁之间的连接固定。
参照说明书附图2-3,固定板7的顶部与雷达探头5的底部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便于固定板7与雷达探头5底部之间的连接固定,进而便于在启动启动伺服马达13时能够带动固定板7进行升降,从而使雷达探头5在车体10的内部进行升降。
参照说明书附图3,安装腔11的内壁对应齿轮12的中轴杆端部位置处安装有轴承座,伺服马达13的底部设置有与安装腔11内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架,便于齿轮13的稳定安装和伺服马达13的安装固定。
参照说明书附图3-4,限位杆14的两端部与安装腔11的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限位杆14的内部对应T型卡块9的外部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T型滑槽17,便于限位杆14的连接固定,进而使雷达探头5在升降时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保持稳定。
参照说明书附图3,棉刷15与安装腔11的内壁之间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便于棉刷15的连接固定,进而便于在使用时对升降过程中的雷达探头5的前表面进行除尘处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3,排屑孔16的底部倾斜设置,且排屑孔16的两端与安装腔11的内部和车体10的外部连通,便于在使用时能够对棉刷15清理掉的灰尘进行排出处理,且便于对车体10内部的热量进行排出。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的路测雷达装置,其基本接线和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雷达探头5将检测的信号传输至控制主机1,控制主机1将传输的信号传输至显示屏18,并以图像或数字的方式显示,本技术方案中,在车体10上设置的探测孔位19内侧安装的雷达探头5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齿牙8,且车体10内部安装腔11的内部靠近固定板7的后侧安装有与齿牙8啮合连接的齿轮12,齿轮12由伺服马达13驱动,并通过在雷达探头5的顶部靠近探测孔位19的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防护板6,进而在使用过程中,当停车时,控制伺服马达13联动,即控制雷达探头5下降,使防护板6对探测孔位19所在的位置进行遮挡,当启动车辆时,控制雷达探头5上升复位,不影响正常使用,从而使得在不使用时,能够对雷达探头5增加隐藏防护的效果,延长雷达探头5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在安装腔11的内侧壁靠近探测孔位19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棉刷15,车体10的内部位于棉刷15的下方设置有排屑孔16,棉刷15与安装腔11的内壁之间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便于棉刷15的连接固定,进而便于在使用时对升降过程中的雷达探头5的前表面进行除尘处理,且排屑孔16的底部倾斜设置,排屑孔16的两端与安装腔11的内部和车体10的外部连通,便于在使用时能够对棉刷15清理掉的灰尘进行排出处理,且便于对车体10内部的热量进行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包括车体(10)和安装在车体(10)内部的控制主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机(1)的一端部设置有若干个接线端口(2),所述接线端口(2)的其中一个端口连接有第一电源线(3),所述第一电源线(3)的一端位于车体(10)的内部连接有显示屏(18),所述接线端口(2)的其余端口均连接有第二电源线(4),若干个第二电源线(4)的端部与车体(10)上不同位置处安装的雷达探头(5)相连接,所述车体(10)的内部对应雷达探头(5)所在的安装位置设置有安装腔(11);
所述车体(10)的外壁对应雷达探头(5)的端部外侧设置有探测孔位(19),所述雷达探头(5)的顶部靠近探测孔位(19)的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防护板(6),且雷达探头(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齿牙(8),所述安装腔(11)的内部靠近固定板(7)的后侧安装有与齿牙(8)啮合连接的齿轮(12),所述齿轮(12)的中轴杆端部同轴连接有伺服马达(13),所述安装腔(11)的内壁靠近雷达探头(5)的一侧沿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4),所述雷达探头(5)的外壁位于限位杆(14)的内侧设置有T型卡块(9),所述安装腔(11)的内侧壁靠近探测孔位(19)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棉刷(15),所述车体(10)的内部位于棉刷(15)的下方设置有排屑孔(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6)和T型卡块(9)与雷达探头(5)的外壁之间均通过热熔胶粘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7)的顶部与雷达探头(5)的底部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11)的内壁对应齿轮(12)的中轴杆端部位置处安装有轴承座,所述伺服马达(13)的底部设置有与安装腔(11)内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4)的两端部与安装腔(11)的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限位杆(14)的内部对应T型卡块(9)的外部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T型滑槽(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刷(15)与安装腔(11)的内壁之间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孔(16)的底部倾斜设置,且排屑孔(16)的两端与安装腔(11)的内部和车体(10)的外部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10975.1U CN215204695U (zh) | 2021-03-25 | 2021-03-25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10975.1U CN215204695U (zh) | 2021-03-25 | 2021-03-25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04695U true CN215204695U (zh) | 2021-12-17 |
Family
ID=79444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10975.1U Active CN215204695U (zh) | 2021-03-25 | 2021-03-25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04695U (zh) |
-
2021
- 2021-03-25 CN CN202120610975.1U patent/CN2152046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78343B (zh) | 一种兼顾泊车寻库与后盲区监测的超声波测距装置及方法 | |
CN215204695U (zh)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变道路测雷达装置 | |
CN105957402A (zh) | 一种大型车辆前方路况实时显示录影装置 | |
CN205930502U (zh) | 一种集成双目摄像头的车内后视镜系统 | |
CN114801997B (zh) | 一种乘用车电子后视镜系统及观测方法 | |
CN112739583B (zh) | 车窗清洁方法、车窗清洁装置及车辆 | |
CN110884489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底盘四周障碍物探测预警装置 | |
CN112776729A (zh) | 汽车后视镜前装探头车载系统 | |
CN112947228A (zh) | 一种汽车雨刷器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06274927A (zh) | 带诊断系统的一体化司机台 | |
CN202907063U (zh) | 一种自动控制倒车影像摄像头装置 | |
CN110871735A (zh) | 车载传感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3323169U (zh) | 一种具有超声波避障功能的电动货运车 | |
CN210015233U (zh) | 一种太阳能无线倒车雷达 | |
CN212098649U (zh) | 一种汽车雨刷后视镜 | |
CN110493578B (zh) | 一种用于交叉路口辅助指示的智能机器人 | |
CN206141424U (zh) | 一种货车倒车雷达装置 | |
CN218577724U (zh) | 一种渣土车盲区报警制动装置控制系统 | |
CN108762232B (zh) | 电控系统 | |
CN106379228A (zh) | 一种货车倒车雷达装置 | |
CN110861605A (zh) | 一种大型车盲区复合型监测装置及方法 | |
JP2807716B2 (ja) | 車両の空間伝送式信号処理装置 | |
CN112140811B (zh) | 一种防爆轮胎预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8536550U (zh) | 一种高效安全驾驶预警装置 | |
CN222232637U (zh) |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电源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