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01852U - 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及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及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01852U
CN215201852U CN202120884357.6U CN202120884357U CN215201852U CN 215201852 U CN215201852 U CN 215201852U CN 202120884357 U CN202120884357 U CN 202120884357U CN 215201852 U CN215201852 U CN 215201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cover
housing
electric tool
hamm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843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林德夫
楠木贵大
柴田晃太朗
奥田绅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08843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01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01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01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及电动工具。电动工具用保护罩覆盖设置有信息显示部的电动工具外壳,在保护罩的内侧表面具有晒纹,与信息显示部的位置对应的内侧表面的一部分为除去了晒纹的透明部分。据此,能够在电动工具上安装有该保护罩的情况下,提高电动工具上的标签(铭牌)、警示文字等的可视性。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及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工具用防护罩及具有该防护罩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关于电动工具用保护罩,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按照该保护罩的颜色对电动工具进行区分的技术,通过该技术,能够防止在进行组装作业时由于组装部件与电动工具接触而造成电动工具的损伤,并且能够区分作业的种类而识别所使用的电动工具。
为了提高在成型保护罩时的脱模性,在保护罩的内侧表面形成有晒纹。由于存在该晒纹,在电动工具上安装有保护罩的情况下,被该保护罩覆盖的电动工具上的标签(铭牌)、警示文字等的可视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及具有该保护罩的电动工具,能够在电动工具上安装有该保护罩的情况下,提高电动工具上的标签(铭牌)、警示文字等的可视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用保护罩,覆盖设置有信息显示部的电动工具外壳,在所述保护罩的内侧表面具有晒纹,与所述信息显示部的位置对应的所述内侧表面的一部分为除去了晒纹的透明部分。
所述电动工具外壳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信息显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上。
所述透明部分形成为内表面光滑的光滑部,覆盖所述信息显示部。所述保护罩的所述透明部分之外的部分在内表面上形成有凹凸纹理而形成为凹凸部,覆盖所述主体外壳的所述信息显示部以外的部分。所述光滑部的透明度高于所述凹凸部的透明度。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防止作业人员在使用电动工具进行组装作业时与组装部件或工具本身接触而造成损伤,并且能够透过保护罩视觉确认被覆盖的标签中的文字或图,从而能够正确的使用电动工具,并准确的获取电动工具的当前动作状态。因此,能够在电动工具上安装有该保护罩的情况下,提高电动工具上的信息显示部的可视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信息显示部包括标签和操作面板。
所述标签被设置在所述电动工具的所述主体外壳的左右两侧及上侧。所述光滑部包括第一光滑部,所述第一光滑部被设置在所述保护罩的左右两侧及上侧,作为标签覆盖部来覆盖所述标签。所述操作面板被设置在所述电动工具的所述主体外壳的后表面上。
所述光滑部还包括第二光滑部,所述第二光滑部被设置在所述保护罩的后侧,作为标签覆盖部来覆盖所述操作面板。在所述第二光滑部的下侧形成有向下开口的缺口,手指能够从下侧伸入所述缺口。通过在第二光滑部的下侧形成缺口能够实现易于拆卸保护罩的功能。
在所述电动工具的所述主体外壳上设置有用于风扇的气体进出的多个进气口和多个排气口,在所述第一光滑部的周围的所述凹凸部设置有多个开口,多个所述开口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进气口和多个所述排气口,而将多个所述进气口和多个所述排气口露出。通过采用该结构,即使在安装有保护罩的情况下,也不会妨碍冷却风经由进气口和排气口进出,从而能够提高电机的冷却性能。
所述主体外壳包括电机外壳、齿轮外壳和撞锤外壳,所述电机外壳收容所述电机,所述齿轮外壳被配置于所述电机外壳的前侧,在其内部收容所述齿轮机构,所述撞锤外壳与所述齿轮外壳的前部相连,收容所述撞锤,所述保护罩具有一体成型的前部覆盖部、主体覆盖部和后部覆盖部,所述前部覆盖部覆盖所述撞锤外壳,所述主体覆盖部覆盖所述齿轮外壳和所述电机外壳,所述后部覆盖部从后部覆盖所述电机外壳,所述第一光滑部设置于所述所述主体覆盖部,所述第二光滑部设置于所述后部覆盖部。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透过标签覆盖部的视觉确认性高于透过标签覆盖部之外的所述保护罩的视觉确认性,从而能够提高标签(铭牌)、警示文字等的可视性,并且使得保护罩易于制作。
本实用新型优选,在所述标签上写有铭牌、警示文字或图等,在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显示部和操作部。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透过标签覆盖部能够视觉确认所述操作面板中的显示部,能够准确的获知电动工具的当前动作状态,从而能够提高操作面板中的显示部的可视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透明部分为不具有凹凸的光滑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保护罩可相对于所述电动工具外壳拆装。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保护罩由树脂形成,在表面具有凹凸。
所述保护罩由树脂形成,具有柔性。通过将保护罩设置成柔性,使得保护罩易于拆装,并且易于对操作面板中的操作部进行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具有电动工具外壳,在该电动工具外壳上设置有信息显示部,还具有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护罩。
所述电动工具具有电机、齿轮机构、撞锤、砧座、主体外壳、握柄和保护罩,述电机经由所述齿轮机构驱动所述撞锤旋转,所述砧座通过所述撞锤被向旋转方向撞击,所述主体外壳收容所述电机、所述齿轮机构、所述撞锤和所述砧座,所述握柄与所述主体外壳的下部相连,供作业人员握持。
在所述保护罩与所述主体外壳之间配置有弹性的撞锤外壳罩。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减轻作业时传递给作业工具的机身的振动,从而能够减轻作业人员握持握柄时所感受到的振动感。
所述撞锤外壳罩被配置于所述前部覆盖部与所述撞锤外壳之间,并在所述撞锤外壳与所述撞锤外壳罩之间留有间隙。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进一步减轻作业时传递给作业工具的机身的振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减轻作业人员握持握柄时所感受到的振动感。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防止作业人员在使用电动工具进行组装作业时与组装部件或工具本身接触而造成损伤,并且能够透过保护罩视觉确认被覆盖的标签中的文字或图,从而能够正确的使用电动工具,并准确的获取电动工具的当前动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有保护罩的冲击扳手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有保护罩的冲击扳手的局部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安装有保护罩的冲击扳手的右视图。
图4为安装有保护罩的冲击扳手的左视图。
图5为安装有保护罩的冲击扳手的俯视图。
图6为安装有保护罩的冲击扳手的局部后视图。
图7为保护罩的后视图。
图8为保护罩的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保护罩的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保护罩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冲击扳手(电动工具、冲击工具);2:主体外壳;4:主体部;6:握柄部;8:开关操作部件;9:开关主体部;10:电机;12:行星齿轮机构;14:主轴(支架);15:弹簧;16:撞锤(冲击机构);18:砧座;20:电机外壳;20a:进气口;20b:排气口;21:操作面板(信息显示部);21a:显示部;21b:操作部;22:撞锤外壳;22a:前部撞锤外壳;22a1:圆环状凸起;22a2:圆弧部;22a3:延伸部;22a4:止挡部;22b:后部撞锤外壳;23:齿轮外壳; 25A:左侧标签(信息显示部);25B:右侧标签(信息显示部);25C: 上侧标签(信息显示部);30:保护罩;30a:前部覆盖部;30b:主体覆盖部;30b1:下侧开口部;30b2:左侧开口部;30b3:右侧开口部;30c:后部覆盖部;30c1:缺口;30d:光滑部(标签覆盖部);30d1:第一光滑部;30d2:第二光滑部;30e:凹凸部;32:撞锤外壳罩;32a1:圆环状凹槽;32a2:鼓出部;32a3:贴合部;8:握柄外壳;40:正反切换操作钮;43:电池保持外壳;44:电池安装部;46:电池;55:盒体;56:定子;58:转子;60:定子铁芯; 62:前绝缘部件;64:后绝缘部件;66:驱动线圈;68:传感器电路基板;69:短路部件;70:输出轴(电机输出轴);72:转子铁芯;74:永久磁铁;75:小齿轮部;76:轴承;78:风扇;80:轴承;86:内齿轮;88:行星齿轮;90:轴;92:凹部;94:滚珠; 96:撞锤垫圈;98:滚珠;100:延伸部;102:砧座环;103:金属轴承;104:后孔;106:工具头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电动工具,以冲击扳手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有保护罩的冲击扳手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有保护罩的冲击扳手的局部纵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安装有保护罩的冲击扳手的右视图。图4为安装有保护罩的冲击扳手的左视图。图5为安装有保护罩的冲击扳手的俯视图。图6为安装有保护罩的冲击扳手的局部后视图。图7为保护罩的后视图。图8为保护罩的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保护罩的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保护罩的俯视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上述附图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的主旨无关的一些结构,仅是冲击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并不表示冲击扳手的实际尺寸及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以冲击扳手1工作时的状态定义了上下前后左右方向(参见相应附图中的标示),然而这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整体结构概述>
冲击扳手1具有主体部4和握柄部6,其中,主体部4大致呈圆柱形,沿前后方向延伸;握柄部6由主体部4的下部向下突出,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
握柄部6是供使用者握持的部分,在握柄部6中设置有开关主体部9。在握柄部6的靠近主体部4的一端部设置有扳机式开关操作部件8,开关操作部件8从开关主体部9突出出来。
在冲击扳手1的主体部4中,由后侧按照顺序依次收装有电机10、行星齿轮机构12、作为支架的主轴14、作为弹性体的线圈状弹簧15、撞锤16以及作为输出部的砧座18,且上述各机构同轴配置。
电机10是冲击扳手1的驱动源,该电机10的转动被行星齿轮机构12减速之后传递给主轴14。然后,主轴14的转动力传递给砧座18。主轴14的转动力被撞锤16(冲击机构)适当地转换成转动冲击力,该转动冲击力在受到安装于主轴14与撞锤16之间的弹簧15的缓冲作用的同时,传递给砧座18。砧座18是受到转动力或转动冲击力而以轴线为中心转动的部分。
电机10是无刷直流电机,该电机10是具有定子56与转子58的内转子型电机。
定子56具有定子铁芯60、前绝缘部件62、后绝缘部件64及多个驱动线圈66、66…,其中,前绝缘部件62及后绝缘部件64分别设置于定子铁芯60的前方及后方;多个驱动线圈66、66…隔着前绝缘部件62及后绝缘部件64分别卷绕于定子铁芯60上。在后绝缘部件64上固定有传感器电路基板68,在传感器电路基板68 的后侧固定有短路部件69。
在定子56的内部配置有转子58。转子58具有作为电机输出轴的输出轴70、筒状的转子铁芯72、多个板状的永久磁铁74 及多个传感器用永久磁铁(未图示)输出轴70的前端部形成具有外齿的小齿轮部75。转子铁芯72、永久磁铁74及传感器用永久磁铁构成转子结构。传感器电路基板68通过未图示的导线与电池保持外壳43内的控制电路基板(未图示)电连接。
输出轴70经由前侧轴承76和后侧轴承80支承在主体外壳2上。在输出轴70上,于前侧轴承76与转子铁芯72之间固定有冷却用风扇78。在风扇78的径向的外侧设置有排气口20b、20b…,该风扇78所产生的风经由排气口20b、20b…被有效地排出。
输出轴70的顶端部从电机外壳20向前方突出到齿轮外壳23内,与配置在齿轮外壳23内的行星齿轮机构12连接。
行星齿轮机构12包括内齿轮86、多个行星齿轮88、 88…、及多个轴90、90…,其中,内齿轮86被花键固定在齿轮外壳 23前部的开口部的内侧;多个轴90、90…为行星齿轮88、88…的轴。
每个行星齿轮88的中心部贯穿有一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90。各轴90安装于齿轮外壳23内,各轴90用于支承位于其外周的行星齿轮88,且各行星齿轮88能够转动。
撞锤16具有凹部92,该凹部92由撞锤16的后表面向前方凹进而呈筒状,并且在该凹部92内嵌入有弹簧15的前部。在凹部92的底端(前端)隔着多个滚珠94、94及撞锤垫圈96配置有弹簧15的环状前端。
在撞锤16与主轴14的前部之间夹装有滚珠98、98,该滚珠98、98主要作用是在进行冲击动作时在前后方向上来引导撞锤16。
在冲击扳手1中,撞锤16、滚珠94、94…、撞锤垫圈 96及滚珠98、98(以及弹簧15)构成冲击机构。另外,也可以将撞锤16视为冲击机构。
撞锤16前侧的砧座18的后端部具有分别呈放射状向砧座18的外周延伸的一对延伸部100、100。
在延伸部100、100的前侧设置有砧座环102,该砧座环102用于支承砧座18,使该砧座18能够以轴线为中心转动且不能在轴线方向上发生位移。该砧座环102安装于撞锤外壳22前部的内壁上。
在砧座环102的前侧设置有金属轴承103,该金属轴承 103用于支承砧座18,使该砧座18能够以轴线为中心转动。该金属轴承103安装于撞锤外壳22前部的内壁上。
另外,在砧座18后部的中央部设有后孔104,该后孔 104由砧座18的后表面向前方延伸,主轴14的前端部插入后孔104 的内部,处于可传递转动冲击力的状态。
另外,在砧座18的前部设置有工具头安装部106,该工具头安装部106用于安装未图示的工具头(顶端工具)。
冲击扳手1具有主体外壳2、握柄外壳38和覆盖该主体外壳的保护罩30。下面具体说明。
<主体外壳2的结构>
该主体外壳2形成冲击扳手1的外部框架,并包括电机外壳20、撞锤外壳22及齿轮外壳23,其中,在电机外壳20内收装有电机10;撞锤外壳22配置于电机外壳20的前方,其内收装有撞锤16;齿轮外壳23配置于电机外壳20与撞锤外壳22之间,该齿轮外壳23形成行星齿轮机构12的外部框架。
电机外壳20为前方开口的有底筒状的壳体,由左侧电机外壳和右侧电机外壳通过螺钉组装而成。。在左侧电机外壳与右侧电机外壳的后部分别设有进气口20a、20a…。另外,在左侧电机外壳与右侧电机外壳上设有排气口20b、20b…。
撞锤外壳22呈前部直径小于后部直径的筒状,该撞锤外壳22的后端部隔着齿轮外壳23配置于电机外壳20的前方。
齿轮外壳23呈向前方开口的碗状,且该齿轮外壳23 的前部夹装于电机外壳20与撞锤外壳22之间。
在主体外壳2上设置有信息显示部,该信息显示部包括设置在电机10后方的外表面上呈大致矩形形状的操作面板21,在操作面板21上具有显示部21a和操作部21b。
显示部21a中分别通过LED灯来显示电机10的转速(例如为1、2、3、4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分别表示最慢、慢、快、最快)、长按状态下的全速动作以及自动停止等冲击扳手1的动作状态。此外,在显示部21a中也可以通过LED灯来显示电池46的剩余电量(例如为少、中、多三个等级)。
在操作部21b中设置有冲击按钮、照明按钮和模式按钮等。冲击按钮用于控制冲击动作的开启和关闭。照明按钮用于控制灯的点亮和熄灭。模式按钮用于切换冲击扳手1的动作模式。
此外,信息显示部还包括设置(粘贴)在主体外壳2 的左右两侧的表面上(具体而言,例如在电机外壳20的表面上)呈大致长方形的左侧标签25A、右侧标签25B,以及设置(粘贴)在主体外壳2的上表面上(具体而言,例如在电机外壳20的表面上)呈大致方形的上侧标签25C。在左侧标签25A、右侧标签25B和上侧标签25C中例如记载了冲击扳手的产品信息、使用注意事项等信息,该信息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等。
<撞锤外壳22的结构>
撞锤外壳22的前部撞锤外壳22a呈直径随着靠向后部而逐渐增大的圆锥筒状,与该前部撞锤外壳22a相邻接的后部撞锤外壳22b 呈直径大致相同的圆筒状,且后部撞锤外壳22b的后端与相邻的齿轮外壳23的前端卡合。在前部撞锤外壳22a的内部收容砧座18,在后部撞锤外壳22b的内部收容主轴14和撞锤16。
前部撞锤外壳22a的靠近其前端面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圆环状凸起22a1,该圆环状凸起22a1连续设置。在该环状凸起的后侧以较大曲率形成有直径逐渐增大的圆弧部22a2。在该圆弧部22a2的后侧以较小曲率形成有直径逐渐增加的延伸部22a3,该延伸部22a3延伸至后部撞锤外壳22b,并在与后部撞锤外壳22b的交界处形成呈台阶状的止挡部22a4,该止挡部22a4的外径与后部撞锤外壳22b的直径相同。
此外,在保护罩30与其所覆盖的撞锤外壳22之间介设有橡胶制的撞锤外壳罩32。通过设置具有弹性的撞锤外壳罩32,能够减轻作业时传递给冲击扳手1的机身的振动,从而能够减轻作业人员握持握柄时所感受到的振动感。
<撞锤外壳罩32的结构>
撞锤外壳罩3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前部撞锤外壳22a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等,被配置在前部撞锤外壳22a的外周面上,并覆盖前部撞锤外壳22a的整个外周面。撞锤外壳罩32的外表面的形状形成为以与前部撞锤外壳22a的延伸部22a3的外表面形状平行的方式延伸。
撞锤外壳罩32在其内表面中设置有呈连续状的圆环状凹槽32a1,该圆环状凹槽32a1能够与前部撞锤外壳22a的圆环状凸起22a1卡合。该凹槽的两侧凸起中后侧凸起的顶部内径形成得比其后侧相邻的部位的内径小。在后侧凸起的后侧相连部位形成有鼓出部32a2,该鼓出部32a2向与撞锤外壳罩32的外表面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径向内侧方向鼓出。并且,该鼓出部32a2、凹槽的后侧凸起和前部撞锤外壳22a的圆弧部22a2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通过设置该间隙能够充分缓解在冲击扳手作业时所产生的振动。在该鼓出部32a2后部的与其相连部位形成有贴合部32a3,该贴合部32a3与前部撞锤外壳22a的延伸部22a3平行延伸且其内表面与该前部撞锤外壳22a的延伸部22a3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贴合部32a3的后端部抵接于前部撞锤外壳22a的止挡部22a4。
<握柄外壳38的结构>
另外,主体外壳2的位于握柄部6处的部分构成握柄外壳38。握柄外壳38由左侧握柄外壳与右侧握柄外壳通过螺钉组装而成。左侧握柄外壳与左侧电机外壳形成为一体,右侧握柄外壳与右侧电机外壳形成为一体。
在握柄外壳38的上部,于开关操作部件8的后方配置有正反切换操作钮40,其中,该正反切换操作钮40在主体部4与握柄部6的交界区域以沿左右方向贯通的方式进行配置,该正反切换操作钮40是用于切换电机10的转动方向的开关。另外,在开关操作部件8的上侧,于正反切换操作钮40的前方设置有灯,该灯能够向前方区域照射光。在这里,灯例如是LED灯。该灯与开关操作部件8在上下方向上互相重叠。由于灯与开关操作部件8在上下方向上互相重叠,因而使用者的手指等不会位于灯的照射方向上,从而能够防止使用者的手指妨碍灯的照射等情况的发生,灯亮灯时的可视性变得良好。
在握柄外壳38的下部配置有电池保持外壳43,该电池保持外壳43呈上方开口的箱形。电池保持外壳43包括分别呈半个箱形的左侧电池保持外壳与右侧电池保持外壳,左侧电池保持外壳与右侧电池保持外壳通过螺钉组装在一起。
电池保持外壳43的下端部形成电池安装部44,在该电池安装部44的下方保持有电池46。该电池46例如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按压式按钮进行拆装。通过将电池46由电池安装部44的前方滑动至后方,能够将该电池46安装于电池安装部44上。
在电池保持外壳43的内部收装有控制电路基板,在该控制电路基板上组装有电容器等。
在左侧握柄外壳与右侧握柄外壳的下端部位于电池保持外壳43上部的开口部内的状态下,该电池保持外壳43通过螺钉安装于握柄外壳38上。
<保护罩30的结构>
保护罩30可以由树脂制成且具有柔性。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在成型保护罩30时的脱模性,而在保护罩30的整个内表面上形成有晒纹。由于存在该晒纹,使保护罩30的透明度较差整体呈半透明状,从而降低了而使得被保护罩30覆盖的左侧标签25A、右侧标签25B、上侧标签25C以及操作面板等信息显示部上所显示的信息(文字、图、亮灯、操作按钮等)的可视性降低,由此很可能导致无法正确使用该冲击扳手1。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式。即,在对保护罩成型时,将模具的表面制成具有粗糙部分和光滑部分,使保护罩的成型品的内表面中与上述光滑部分对应的部位为不带有晒纹的透明部分(也称为光滑部30d),该光滑部30d为不具有凹凸的光滑的表面。将该光滑部30d作为标签覆盖部来覆盖主体外壳2中的信息显示部21、25A、25B、25C,而内表面中与上述粗糙部分对应的部分为带有晒纹(凹凸纹理)的凹凸部,并使该凹凸部覆盖主体外壳2中信息显示部21、25A、25B、25C以外的部分,这样,使得光滑部30d的透明度高于凹凸部的透明度。由此,能够透过透明度较高的标签覆盖部30d清晰地视觉确认冲击扳手1的左侧标签 25A、右侧标签25B、上侧标签25C及操作面板21中所显示的内容。
下面对保护罩3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保护罩30以可拆下的方式安装在冲击扳手1的主体外壳的外表面上。在安装有保护罩30的状态下,该保护罩30覆盖电机外壳20、齿轮外壳23、撞锤外壳22。保护罩30包括前部覆盖部 30a、主体覆盖部30b和后部覆盖部30c。该前部覆盖部30a、主体覆盖部30b和后部覆盖部30c例如可以一体成型。
前部覆盖部30a沿周向覆盖撞锤外壳22的整个外周面。主体覆盖部30b从上侧及左右两侧覆盖齿轮外壳23和电机外壳20。后部覆盖部30c从后侧覆盖电机外壳20的后表面,在该电机外壳20 的后表面上设置有作为信息显示部的操作面板21。
在保护罩30的前部覆盖部30a与其所覆盖的撞锤外壳 22之间介设撞锤外壳罩32。保护罩30的前部覆盖部30a的内周面与撞锤外壳罩32的外周面紧密贴合,隔着撞锤外壳罩32来覆盖撞锤外壳22。保护罩30的前部覆盖部30a的形状形成为以大致相同的壁厚沿与撞锤外壳罩32的外周面延伸的圆锥筒状。
主体覆盖部30b为大致筒状,从上侧和左右两侧覆盖齿轮外壳23和电机外壳20,其上侧和左右两侧的部分分别由前部覆盖部30a的上侧和左右两侧向后方延伸。光滑部30d的第一光滑部 30d1被设置在主体覆盖部30b的左右两侧及上侧,作为标签覆盖部来覆盖左侧标签25A、右侧标签25B和上侧标签25C。在主体覆盖部 30b的下侧部分具有下侧开口部30b1。下侧开口部30b1的开口大小设置为,在前后方向上从握柄外壳38的前端面起延伸至电机外壳20 的后端面为止的长度,且在左右方向上涵盖握柄外壳38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在将保护罩向冲击扳手的主体外壳安装时,以保护罩整体向斜上方倾斜的方式,将前部覆盖部30a套入前部撞锤外壳 22a,直至后部覆盖部30c的最下端越过电机外壳20的后端的最上方部位,此时,下侧开口部30b1的后端抵接到握柄外壳38的前端面,然后摆正保护罩,如此,将保护罩30覆盖在主体外壳2的外表面。
在主体覆盖部30b中第一光滑部30d1的周围的凹凸部上设置有多个左侧开口部30b2和右侧开口部30b3,该多个左侧开口部30b2和右侧开口部30b3分别与电机外壳的进气口20a、20a…、排气口20b、20b…的位置相对应,而将进气口20a、20a…、排气口 20b、20b…露出,以供经由进气口20a、20a…、排气口20b、20b…进出的空气通过。
光滑部30d的第二光滑部30d2被设置在后部覆盖部30c 的后侧,作为标签覆盖部来覆盖操作面板21。在后部覆盖部30c的下侧部分形成有向上方凹进的缺口30c1。在需要将保护罩30拆下时,可以将手指从该缺口30c1伸入保护罩30与主体外壳2之间,而扣住覆盖部30c,据此,能够轻松的拆下整个保护罩30。因此,通过在后部覆盖部30c的下侧形成缺口30c1能够实现易于拆卸保护罩30。
<冲击扳手的动作例>
当作业者握持握柄部6(握柄外壳38)并按动开关操作部件8 时,通过切换开关主体部9,电机10开始被电池46供电,从而电机输出轴70开始转动。
在输出轴70的转动力的作用下,风扇78开始转动,形成由进气口20a、20a…至排气口20b、20b…的气流。此时,气流首先对传感器电路基板68进行冷却。接着,气流对转子铁芯72、各驱动线圈66及定子铁芯60的内周面进行冷却。
另外,输出轴70的转动力被行星齿轮机构12减速之后传递给主轴14。
主轴14使砧座18转动,并且,当砧座18受到规定阈值以上的转矩时,该主轴14引导撞锤16在前后方向上进行摆动(冲击),据此来进行作业。当撞锤16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冲击时,由弹簧15产生的缓冲作用会作用于撞锤16(或主轴14)上。
[变形例]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还可以适当地进行如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护罩30的前部覆盖部30a、主体覆盖部30b和后部覆盖部30c一体成型,但不限定于此,前部覆盖部、主体覆盖部和后部覆盖部也可以分别作为独立部件而分体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部撞锤外壳22a的圆环状凸起 22a1是连续的形状。但不限定于此,前部撞锤外壳的圆环状凸起也可以是断续的形状,与此相对应,撞锤外壳罩的圆环状凹槽也可以与该圆环状凸起对应而设置成断续的形状,其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前部撞锤外壳与撞锤外壳罩能够牢固地卡合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护罩30的标签覆盖部30d 被设置为与保护罩30一体成型且将其内表面的晒纹去除,从而使该标签覆盖部30d成为透明度较高的透明状态,而该标签覆盖部30d 之外的部分呈半透明状。但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实现清晰地视觉确认内部的标签或显示内容,可以采用各种结构。此外,还可以使标签覆盖部30d之外的部分为非透明状。
以上,以该保护罩适用于冲击扳手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适用于除冲击扳手以外的电动工具,例如可以适用于圆盘锯、往复锯、钢丝锯、电动锤钻、电钻及打磨机等。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代表实施方式包括如下实施方式,但并不局限于如下实施方式。
方式1为:一种电动工具用保护罩,覆盖设置有信息显示部的电动工具外壳,在所述保护罩的内侧表面具有晒纹,与所述信息显示部的位置对应的所述内侧表面的一部分为除去了晒纹的透明部分。
所述电动工具外壳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信息显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上。所述透明部分形成为内表面光滑的光滑部,覆盖所述信息显示部。所述保护罩的所述透明部分之外的部分在内表面上形成有凹凸纹理而形成为凹凸部,覆盖所述主体外壳的所述信息显示部以外的部分。所述光滑部的透明度高于所述凹凸部的透明度。
在方式1的基础上,方式2为:所述信息显示部包括标签和操作面板。
所述标签被设置在所述电动工具的所述主体外壳的左右两侧及上侧。所述光滑部包括第一光滑部,所述第一光滑部被设置在所述保护罩的左右两侧及上侧,作为标签覆盖部来覆盖所述标签。所述操作面板被设置在所述电动工具的所述主体外壳的后表面上。
所述光滑部还包括第二光滑部,所述第二光滑部被设置在所述保护罩的后侧,作为标签覆盖部来覆盖所述操作面板。在所述第二光滑部的下侧形成有向下开口的缺口,手指能够从下侧伸入所述缺口。
在所述电动工具的所述主体外壳上设置有用于风扇的气体进出的多个进气口和多个排气口,在所述第一光滑部的周围的所述凹凸部设置有多个开口,多个所述开口分别对应于多个所述进气口和多个所述排气口,而将多个所述进气口和多个所述排气口露出。
所述主体外壳包括电机外壳、齿轮外壳和撞锤外壳,所述电机外壳收容所述电机,所述齿轮外壳被配置于所述电机外壳的前侧,在其内部收容所述齿轮机构,所述撞锤外壳与所述齿轮外壳的前部相连,收容所述撞锤,所述保护罩具有一体成型的前部覆盖部、主体覆盖部和后部覆盖部,所述前部覆盖部覆盖所述撞锤外壳,所述主体覆盖部覆盖所述齿轮外壳和所述电机外壳,所述后部覆盖部从后部覆盖所述电机外壳,所述第一光滑部设置于所述所述主体覆盖部,所述第二光滑部设置于所述后部覆盖部。
在方式2的基础上,方式3为:在所述标签上写有铭牌、警示文字或图等,在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显示部和操作部。
在方式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方式4为:所述透明部分为不具有凹凸的光滑的表面。
在方式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方式5为:所述保护罩可相对于所述电动工具外壳拆装。
在方式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方式6为:所述保护罩可相对于所述电动工具外壳拆装。
在方式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方式7为:所述保护罩由树脂形成,在表面具有凹凸。
方式8为:一种电动工具,具有电动工具外壳,在该电动工具外壳上设置有信息显示部还具有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护罩。
所述电动工具具有电机、齿轮机构、撞锤、砧座、主体外壳、握柄和保护罩,述电机经由所述齿轮机构驱动所述撞锤旋转,所述砧座通过所述撞锤被向旋转方向撞击,所述主体外壳收容所述电机、所述齿轮机构、所述撞锤和所述砧座,所述握柄与所述主体外壳的下部相连,供作业人员握持。
在所述保护罩与所述主体外壳之间配置有弹性的撞锤外壳罩。所述撞锤外壳罩被配置于所述前部覆盖部与所述撞锤外壳之间,并在所述撞锤外壳与所述撞锤外壳罩之间留有间隙。

Claims (8)

1.一种电动工具用保护罩,覆盖设置有信息显示部的电动工具外壳,在所述电动工具用保护罩的内侧表面具有晒纹,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信息显示部的位置对应的所述内侧表面的一部分为除去了晒纹的透明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显示部包括标签和操作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标签上写有铭牌、警示文字或图,在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显示部和操作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部分为没有凹凸的光滑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可相对于所述电动工具外壳拆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可相对于所述电动工具外壳拆装。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工具用保护罩由树脂形成,在表面具有凹凸。
8.一种电动工具,具有电动工具外壳,在该电动工具外壳上设置有信息显示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用保护罩。
CN202120884357.6U 2021-04-27 2021-04-27 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及电动工具 Active CN215201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84357.6U CN215201852U (zh) 2021-04-27 2021-04-27 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及电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84357.6U CN215201852U (zh) 2021-04-27 2021-04-27 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及电动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01852U true CN215201852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50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84357.6U Active CN215201852U (zh) 2021-04-27 2021-04-27 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及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018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06163B2 (en) Power tool
US11090784B2 (en) Screw-tightening power tool
JP6050110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EP2296848A2 (en) Electric power tool
EP2716412B1 (en) Electric power tool
US11642772B2 (en) Power tool and rotary tool
JP5541435B2 (ja) 電動工具
JP6397594B2 (ja) インパクトドライバ、ドライバドリル、電動工具
US20220388134A1 (en) Power tool
CN215201852U (zh) 电动工具用保护罩及电动工具
JP2017144523A (ja) 回転工具
JP6417250B2 (ja) 電動工具
JP5937479B2 (ja) 電動工具
JP5083628B2 (ja) 電動工具
JP2014073537A (ja) 電動工具
JP2018008356A (ja) 動力工具
JP6138997B2 (ja) 電動工具
JP2020196052A (ja) 電動工具
JP2017148910A (ja) 電動工具
JP6863415B2 (ja) 電動工具
JP2014140909A (ja) 電動工具
US20240189973A1 (en) Power tool
US20240238948A1 (en) Power tool
US20240238950A1 (en) Impact tool
JP7392553B2 (ja) 作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