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7856U - 壳体组件和电子产品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和电子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7856U
CN215187856U CN202121590433.9U CN202121590433U CN215187856U CN 215187856 U CN215187856 U CN 215187856U CN 202121590433 U CN202121590433 U CN 202121590433U CN 215187856 U CN215187856 U CN 215187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hell
hook
shell body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904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904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7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7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7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产品,该壳体组件包括壳本体和壳盖体,所述壳盖体盖合于所述壳本体,并和所述壳本体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壳体组件具有呈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壳盖体的一端与所述壳本体相插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壳本体相卡接固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简化壳体组件的组装过程,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和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子产品的壳体组件包括有壳本体和盖合于壳本体的壳盖体,该壳盖体通常通过穿设多颗螺钉进行锁紧固定。然而,在壳盖体和壳本体通过多颗螺钉进行固定时,需要操作人员将多颗螺钉对应壳盖体和壳本体的螺纹孔一一插入并旋紧。此时,该组装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导致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壳体组件,旨在简化壳体组件的组装过程,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壳体组件包括:
壳本体;和
壳盖体,所述壳盖体盖合于所述壳本体,并和所述壳本体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壳体组件具有呈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壳盖体的一端与所述壳本体相插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壳本体相卡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壳本体的内侧壁设有插接块,所述壳盖体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块远离所述壳本体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插接槽内,以使所述壳盖体与所述壳本体相插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插接块抵接于所述插接槽的壁面和所述插接槽抵接于所述插接块的槽壁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第一抵接筋;
且/或,所述插接块还设有第一减胶槽;
且/或,所述插接块和所述壳本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筋;
且/或,所述插接块和所述壳本体为一体结构;
且/或,所述插接槽的槽壁在靠近其槽口的位置形成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引导所述插接块插入所述插接槽内。
可选地,所述壳盖体于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沿所述壳盖体面向所述壳本体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块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壳盖体围合形成所述插接槽。
可选地,所述安装块还设有第二减胶槽;
且/或,所述安装块和所述壳本体为一体结构;
且/或,所述壳本体在对应所述插接块和所述安装块相插接的位置设有第一观察口。
可选地,所述壳本体于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第一卡钩,所述第一卡钩沿所述壳本体面向所述壳盖体的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壳盖体于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第二卡钩,所述第二卡钩沿所述壳盖体面向所述壳本体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一卡钩相钩合,以使所述壳盖体与所述壳本体相卡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钩和所述第二卡钩相钩合的两个壁面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第二抵接筋;
且/或,所述第一卡钩和所述壳本体为一体结构;
且/或,所述第二卡钩和所述壳盖体为一体结构;
且/或,所述第二卡钩和所述壳盖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筋;
且/或,所述壳本体在对应所述第一卡钩和所述第二卡钩相钩合的位置设有第二观察口。
可选地,所述壳本体于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至少两个止挡块,至少两个所述止挡块均沿所述壳本体面向所述壳盖体的方向延伸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止挡块中的两个所述止挡块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卡钩相对的两个侧壁面。
可选地,所述壳盖体于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所述壳盖体面向所述壳本体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卡钩背离所述第二卡钩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产品,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壳本体;和
壳盖体,所述壳盖体盖合于所述壳本体,并和所述壳本体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壳体组件具有呈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壳盖体的一端与所述壳本体相插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壳本体相卡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进行组装时,在将电子产品的相关电子器具安置于壳本体内后。可以将壳盖体的一端先与壳本体相插接固定,之后将另一端通过按压操作使其与壳本体相卡接固定,即可完成壳盖体和壳本体的组装。如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壳体组件的壳盖体和壳本体通过多颗螺钉进行固定,使得在安装时需要将多颗螺钉对应壳盖体和壳本体的螺纹孔一一插入并旋紧而导致组装过程较为复杂,本方案中的壳体组件在组装时仅需要用户对壳盖体进行按压操作即可使其快速的与壳本体进行卡接固定而完成两者的组装,使得简化了壳体组件的组装过程,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另外,本方案中国的壳体组件的壳盖体和壳本体相插接的位置和相卡接的位置还可以被隐藏,此时降低了壳盖体和壳本体相连接的结构被外物所损坏的可能,从而有利于保证壳盖体和壳本体组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一实施例的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壳体组件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壳体组件的爆炸结构的一视角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壳体组件的爆炸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壳体组件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壳体组件的壳本体的一视角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壳体组件的壳本体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壳体组件的壳盖体的一视角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壳体组件 30 壳盖体
10 壳本体 31 插接槽
11 插接块 311 引导面
111 第一抵接筋 33 安装块
113 第一减胶槽 331 安装槽
115 第一加强筋 333 第二减胶槽
12 第一观察口 35 第二卡钩
13 第一卡钩 351 第二加强筋
131 第二抵接筋 37 限位块
15 第二观察口 371 第三加强筋
17 止挡块 50 容置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壳体组件100,可以应用于电子产品,该电子产品示例性的可以为游戏手柄和耳机充电盒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壳体组件100包括壳本体10和壳盖体30,壳盖体30盖合于壳本体10,并和壳本体10围合形成容置腔50,壳体组件100具有呈相对设置的两端,壳盖体30的一端与壳本体10相插接固定,另一端与壳本体10相卡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本体10和盖体可以相配合而围合形成容置腔50,以对电子产品的相关电子器件进行容置而对其起到隔离保护作用。其中,壳本体10可以包括底板和围板,围板连接于底板并沿底板的周缘环绕设置。壳盖体30可以是包括顶板,该顶板盖合于壳本体10的围板上。此时,顶板、围板以及底板围合形成容置腔50。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该壳盖体30也可以是包括顶板和侧板,侧板连接于顶板并沿顶板的周缘环绕设置,该侧板盖合于壳本体10的围板上。此时,顶板、侧板、围板以及底板围合形成容置腔50。另外,壳本体10和壳盖体30组装后可以形成长方体结构,此时壳盖体30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一端与壳本体10相插接固定,另一端与壳本体10相卡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100进行组装时,在将电子产品的相关电子器具安置于壳本体10内后。可以将壳盖体30的一端先与壳本体10相插接固定,之后将另一端通过按压操作使其与壳本体10相卡接固定,即可完成壳盖体30和壳本体10的组装。如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壳体组件100的壳盖体30和壳本体10通过多颗螺钉进行固定,使得在安装时需要将多颗螺钉对应壳盖体30和壳本体10的螺纹孔一一插入并旋紧而导致组装过程较为复杂,本方案中的壳体组件100在组装时仅需要用户对壳盖体30进行按压操作即可使其快速的与壳本体10进行卡接固定而完成两者的组装,使得简化了壳体组件100的组装过程,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另外,本方案中国的壳体组件100的壳盖体30和壳本体10相插接的位置和相卡接的位置还可以被隐藏,此时降低了壳盖体30和壳本体10相连接的结构被外物所损坏的可能,从而有利于保证壳盖体30和壳本体10组装的稳定性。
请结合参考图3、图4、图5、图6以及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本体10的内侧壁设有插接块11,壳盖体30设有插接槽31,插接块11远离壳本体10的一端插设于插接槽31内,以使壳盖体30与壳本体10相插接固定。
可以理解,在壳本体10上形成插接块11,而在壳盖体30上形成插接槽31,使得该壳本体10的侧壁无需因槽体结构的设置而需要设置的相对较厚,从而有利于缩小壳本体10的整体体积。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在壳本体10的侧壁具有一定的厚度时,直接在壳本体10的内侧壁上设置插接槽31,壳盖体30上设置插接块11来实现壳盖体30和壳本体10的相插接固定也是可以的。另外,插接槽31可以是完全与插接块11的大小相适配,当然也可以是略大于插接块11的尺寸。
请结合参考5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插接块11抵接于插接槽31的壁面和插接槽31抵接于插接块11的槽壁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第一抵接筋111。
可以理解,该第一抵接筋111的设置使得插接块11和插接槽31相抵接位置能够抵接的更加紧密,实现插接块11和插接槽31的过盈抵接,从而有利于提高壳盖体30和壳本体10相插接的稳定性。其中,可以是仅在插接块11背离盖本体的表面设有第一抵接筋111;也可以是仅在插接槽31抵接于插接块11背离盖本体的表面的槽壁设有第一抵接筋111;或者是在插接块11背离盖本体的表面和插接槽31抵接于插接块11背离盖本体的表面的槽壁均设有第一抵接筋111;亦或者是进一步地在插接块11和插接槽31相抵接的其他壁面也设置有第一抵接筋111。
请参考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插接块11还设有第一减胶槽113。
可以理解,第一减胶槽113的设置可以使得该插接块11各处的壁厚相对较为均匀,如此在进行注塑成型的过程中,能够降低该处发生缩水的不良现象,从而有利于保证插接块11成型的质量。其中,该第一减胶槽113可以是设置在插接块11面向盖本体的表面。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减胶槽113也可以是设置插接块11其他壁面上。
请参考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插接块11和壳本体10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筋115。
可以理解,第一加强筋115的设置可以增强插接块11和壳本体10连接处的强度,从而提高插接块11在壳本体10上连接的稳定性,以便其稳定的与壳盖体30上插接槽31相插接固定,进而有利于保证壳盖体30和壳本体10组装的稳定性。其中,该第一加强筋115可以是设置有两个,两个加强筋分别位于插接块11的相对的两侧,以在插接块11的相对两侧上均对插接块11和壳本体10的连接具有加强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插接块11和壳本体10为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插接块11和壳本体10呈一体设置,能够增强插接块11和壳本体10在连接处的强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插接块11在壳本体10上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如此设置,也使得该插接块11和壳本体10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制造,简化两者的加工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壳本体10的生产效率。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插接块11和壳本体10也可以为分体设置,之后通过粘接固定、磁吸连接或者卡扣连接也是可以的。
请结合参考图5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插接槽31的槽壁在靠近其槽口的位置形成有引导面311,引导面311引导插接块11插入插接槽31内。
可以理解,引导面311对插接块11的插入具有引导作用,降低了插接块11和插接槽31在安装前对位要求,从而有利于提高插接块11和插接槽31相插接的便利性。其中,该引导面311可以是设置插接槽31在抵接于插接块11背离盖本体的表面的槽壁,当然,也可以是设置在插接槽31的其他槽壁上,或者插接槽31的几个槽壁上均设有引导面311。而引导面311可以是为倾斜面,当然也可以是圆弧面。
请结合参考图5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盖体30于容置腔50内设有安装块33,安装块33沿壳盖体30面向壳本体10的方向延伸设置,安装块33设有安装槽331,安装槽331和壳盖体30围合形成插接槽31。
可以理解,通过在壳盖体30上设置安装块33,由该安装块33和壳盖体30围合形成安装槽331,可以保证壳盖体30的自身强度的稳定性,进而可以降低壳盖体30被损坏的可能。其中,该安装块33上设置有引导面31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壳盖体30的一侧壁面上直接凹陷形成有插接槽31也是可以的。
请参考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安装块33还设有第二减胶槽333。
可以理解,第二减胶槽333的设置可以使得该安装块33各处的壁厚相对较为均匀。如此在进行注塑成型的过程中,能够降低该处发生缩水的不良现象,从而有利于保证安装块33成型的质量。其中,该第二减胶槽333可以是设置在安装块33背离盖本体的表面,也可以是设置在安装块33背离安装槽331槽口的侧壁面上,亦或者是设置在安装块33的其他壁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安装块33和壳本体10为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安装块33和壳盖体30呈一体设置,能够增强安装块33和壳盖体30在连接处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安装块33在壳盖体30上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如此设置,也使得该安装块33和壳盖体30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制造,简化两者的加工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壳盖体30的生产效率。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块33和壳盖体30也可以为分体设置,之后通过粘接固定、磁吸连接或者卡扣连接也是可以的。
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本体10在对应插接块11和安装块33相插接的位置设有第一观察口12。
可以理解,第一观察口12的设置,使得在对将插接块11插入插接槽31内时,操作人员通过该第一观察口12可以观察到插接块11与插接槽31的插接情况,从而有利于保证壳盖体30和壳本体10准确的对位插接固定。其中,该第一观察口12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以使其形状较为较为规则而便于加工成型。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该第一观察口12也可以为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等。
请结合参考图3、图4、图5、图6以及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本体10于容置腔50内设有第一卡钩13,第一卡钩13沿壳本体10面向壳盖体30的方向延伸设置;壳盖体30于容置腔50内设有第二卡钩35,第二卡钩35沿壳盖体30面向壳本体10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卡钩35与第一卡钩13相钩合,以使壳盖体30与壳本体10相卡接固定。
可以理解,壳本体10和壳盖体30分别通过设置第一卡钩13和第二卡钩35形成为卡接结构,使得壳本体10和壳盖体30均可以保证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进而保证该壳本体10和壳盖体30的使用寿命。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壳本体10上设有第一卡钩13时,壳盖体30上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卡槽。或者是在壳盖体30上设有第二卡钩35时,壳本体10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卡槽。
请结合参考图5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卡钩13和第二卡钩35相钩合的两个壁面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第二抵接筋131。
可以理解,该第二抵接筋131的设置使得第一卡钩13和第二卡钩35相抵接位置能够抵接的更加紧密,实现第一卡钩13和第二卡钩35的过盈抵接,从而有利于提高壳盖体30和壳本体10相卡接的稳定性。其中,可以是仅在第一卡钩13钩合于第二卡钩35的壁面设有第二抵接筋131;也可以是仅在第二卡钩35钩合于第一卡钩13的壁面设有第二抵接筋131;亦或者是在第一卡钩13和第二卡钩35相钩合的壁面均设有第二抵接筋13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卡钩13和壳本体10为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第一卡钩13和壳本体10呈一体设置,能够增强第一卡钩13和壳本体10在连接处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卡钩13在壳本体10上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如此设置,也使得该第一卡钩13和壳本体10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制造,简化两者的加工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壳本体10的生产效率。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钩13和壳本体10也可以为分体设置,之后通过粘接固定、磁吸连接或者卡扣连接也是可以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卡钩35和壳盖体30为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第二卡钩35和壳盖体30呈一体设置,能够增强第二卡钩35和壳盖体30在连接处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第二卡钩35在壳盖体30上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如此设置,也使得该第二卡钩35和壳盖体30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制造,简化两者的加工工艺,从而有利于提高壳盖体30的生产效率。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卡钩35和壳盖体30也可以为分体设置,之后通过粘接固定、磁吸连接或者卡扣连接也是可以的。
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卡钩35和壳盖体30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筋351。
可以理解,第二加强筋351的设置可以增强第二卡钩35和壳盖体30在连接处的连接强度,从而有利于保证第二卡钩35与第一卡钩13相卡接的稳定性。
请结合参考图5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本体10在对应第一卡钩13和第二卡钩35相钩合的位置设有第二观察口15。
可以理解,通过该第二观察口15,使得操作人员在对第一卡钩13和第二卡钩35相卡接是,可以观察到第一卡钩13和第二卡钩35的卡接情况,从而有利于保证壳盖体30和壳本体10准确的对位卡接固定。其中,该第二观察口15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以使其形状较为较为规则而便于加工成型。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该第二观察口15也可以为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等。而第一卡钩13可以是位于该第二观察口15的一侧。
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本体10于容置腔50内还设有至少两个止挡块17,至少两个止挡块17均沿壳本体10面向壳盖体30的方向延伸设置,至少两个止挡块17中的两个止挡块17分别抵接于第二卡钩35相对的两个侧壁面。
其中,定义第二卡钩35面向和背离第一卡钩13的方向为壳体组件100的长方方向,通过两个止挡块17可以对第二卡钩35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个侧壁面进行抵接。如此使得第二卡钩35在宽度方向上也被止挡块17所限位,从而有利于保证第二卡钩35和第一卡钩13的准确且稳定的卡接。其中,止挡块17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此时两个止挡块17分别抵接于第二卡钩35在壳体组件100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个侧壁面。当然,该止挡块17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此时,可以是部分止挡块17抵接于第二卡钩35在壳体组件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壁面,另一部分抵接于第二卡钩35在壳体组件100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壁面。另外,在壳本体10设有第二观察口15时,至少两个止挡块17可以是分别设置在第二观察口15相对的两个内壁面上。
请结合参考图5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盖体30于容置腔50内还设有限位块37,限位块37沿壳盖体30面向壳本体10的方向延伸设置,限位块37位于第一卡钩13背离第二卡钩35的一侧。
由于第二卡钩35在卡入第一卡钩13内时,第一卡钩13会朝向远离第二卡钩35的方向发生形变。此时,通过该限位块37可以对发生形变的第一卡钩13进行抵接限位,避免了该第一卡钩13由于形变过大发生失效而导致无法进行复位,从而保证了第一卡钩13在第二卡钩35卡入后可以与其进行卡接固定。进一步地,限位块37和壳盖体30的连接处可以设有第三加强筋371,以增强该限位块37和壳盖体30的连接强度,从而有利于保证该限位块37可以对发生形变后的第一卡钩13进行稳定的抵接限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产品,该电子产品包括壳体组件100,该壳体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产品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该电子产品可以为游戏和耳机充电盒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本体;和
壳盖体,所述壳盖体盖合于所述壳本体,并和所述壳本体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壳体组件具有呈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壳盖体的一端与所述壳本体相插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壳本体相卡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的内侧壁设有插接块,所述壳盖体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块远离所述壳本体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插接槽内,以使所述壳盖体与所述壳本体相插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块抵接于所述插接槽的壁面和所述插接槽抵接于所述插接块的槽壁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第一抵接筋;
且/或,所述插接块还设有第一减胶槽;
且/或,所述插接块和所述壳本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筋;
且/或,所述插接块和所述壳本体为一体结构;
且/或,所述插接槽的槽壁在靠近其槽口的位置形成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引导所述插接块插入所述插接槽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体于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沿所述壳盖体面向所述壳本体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块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壳盖体围合形成所述插接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还设有第二减胶槽;
且/或,所述安装块和所述壳本体为一体结构;
且/或,所述壳本体在对应所述插接块和所述安装块相插接的位置设有第一观察口。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于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第一卡钩,所述第一卡钩沿所述壳本体面向所述壳盖体的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壳盖体于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第二卡钩,所述第二卡钩沿所述壳盖体面向所述壳本体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一卡钩相钩合,以使所述壳盖体与所述壳本体相卡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钩和所述第二卡钩相钩合的两个壁面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第二抵接筋;
且/或,所述第一卡钩和所述壳本体为一体结构;
且/或,所述第二卡钩和所述壳盖体为一体结构;
且/或,所述第二卡钩和所述壳盖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筋;
且/或,所述壳本体在对应所述第一卡钩和所述第二卡钩相钩合的位置设有第二观察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于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至少两个止挡块,至少两个所述止挡块均沿所述壳本体面向所述壳盖体的方向延伸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止挡块中的两个所述止挡块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卡钩相对的两个侧壁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体于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所述壳盖体面向所述壳本体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卡钩背离所述第二卡钩的一侧。
10.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CN202121590433.9U 2021-07-13 2021-07-13 壳体组件和电子产品 Active CN215187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0433.9U CN215187856U (zh) 2021-07-13 2021-07-13 壳体组件和电子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0433.9U CN215187856U (zh) 2021-07-13 2021-07-13 壳体组件和电子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7856U true CN215187856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94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90433.9U Active CN215187856U (zh) 2021-07-13 2021-07-13 壳体组件和电子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78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8069A (zh) * 2022-07-04 2022-10-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安装结构和设备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8069A (zh) * 2022-07-04 2022-10-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安装结构和设备组件
CN115218069B (zh) * 2022-07-04 2023-10-0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安装结构和设备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9584B2 (en) Board-mounted connector
US2013029578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ed component,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JP2011233326A (ja) シールドケース及びコネクタ
CN101908685B (zh) 具有带角度端口的托架和插座组件
US2006022894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ulti-function latching member
CN215187856U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产品
US723495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rotective cover for post header
US7530829B2 (en) Socket connector
US11489296B2 (en) Power supply
CN211831084U (zh) 扬声器和音箱
US6083041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unting assembly
US20240113476A1 (en) Insert for a connector
JP2013093226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213584225U (zh) 组合式连接器
CN211789724U (zh) 高频板对板插座
CN208862233U (zh) 一种连接器线缆组件
JP5928804B2 (ja) コネクタ
US2010007554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4099987U (zh) 连接器端子、连接器及电机
CN212462158U (zh) 一种Type-C接头的卡接结构
KR102076325B1 (ko) 전기 커넥터의 하우징, 및 전기 커넥터
CN210866610U (zh) 连接器和电源插头
CN219800629U (zh) 网络变压器及其壳体、变压模组和变压模组壳体
CN219738780U (zh) 可组装的底盒及开关座、插座
CN212783967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卡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