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4340U - 车辆的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4340U
CN215184340U CN202120646244.2U CN202120646244U CN215184340U CN 215184340 U CN215184340 U CN 215184340U CN 202120646244 U CN202120646244 U CN 202120646244U CN 215184340 U CN215184340 U CN 215184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torage
storage device
module holder
storage modul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462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老洋介
津村雄太
造田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462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4340U/zh
Priority to JP2021195346A priority patent/JP7382998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4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43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蓄电装置,可以缩减封装蓄电装置时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蓄电装置,其具备蓄电模组保持体,所述蓄电模组保持体具有:多个电池,沿第一方向排列;末端部件,配置在多个电池的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部;及,相向部件,配置在多个电池的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并且,蓄电模组保持体,具有在相向部件的上表面将末端部件之间予以连接的加强部。

Description

车辆的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配置在车辆内行李舱下方的蓄电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蓄电装置将由框架保持的多个电池收容于收容部,并利用盖体部覆盖上表面,由此形成为封装体状。用于安装在车身上的支承部件被安装于保持电池的框架,且设置成从收容部与盖体部之间向侧方伸出。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9119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的蓄电装置中,为了抑制从车身传入的载荷导致的变形以保护收容部内的电池,而在盖体部的背面设置金属制的盖体加强部件。因此,在以往的蓄电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盖体部的厚度增加,形成为封装体状时高度方向的尺寸变大。
本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蓄电装置,可以缩减封装蓄电装置时的高度方向的尺寸。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本新型是一种车辆的蓄电装置(例如,后述的蓄电装置1),其具备蓄电模组保持体(例如,后述的蓄电模组保持体2),所述蓄电模组保持体具有:多个电池(例如,后述的电池21),沿第一方向(例如,后述的D1方向)排列;末端部件(例如,后述的末端部件23),配置在前述多个电池的前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部;及,相向部件(例如,后述的相向部件24),配置在前述多个电池的与前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例如,后述的D2方向)上的两端部;并且,前述蓄电模组保持体,具有在前述相向部件的上表面(例如,后述的上表面24a)将前述末端部件之间予以连接的加强部(例如,后述的加强部25)。
(2)、在上述(1)所述的车辆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是:前述相向部件沿着前述第一方向延伸,前述加强部与前述相向部件之间形成封闭截面。
(3)、在上述(1)或(2)所述的车辆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是还具备:收容部(例如,后述的收容部3),在上表面具有开口(例如,后述的开口3a),在内部收容前述蓄电模组保持体;盖体部(例如,后述的盖体部4),覆盖前述收容部的前述开口;及,支承部件(例如,后述的支承部件5),用于将前述蓄电装置固定于车身(例如,后述的车身100);且前述支承部件夹持前述盖体部,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于前述末端部件。
(4)、在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是:前述多个电池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前述蓄电模组保持体还具备中点遮断部件(例如,后述的中点遮断部件27),所述中点遮断部件对前述多个电池进行电气遮断,并且借由电力线(例如,后述的电力线28)而与位于前述第一方向上的任一端部的前述电池的端子连接,前述中点遮断部件固定于前述加强部。
(5)、在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蓄电装置中,也可以是:前述蓄电模组保持体还具备沿着前述第二方向将前述加强部之间予以连接的桥接部(例如,后述的桥接部26)。
(新型的效果)
根据上述(1)所述的车辆的蓄电装置,由于蓄电模组保持体其自身借由相向部件的上表面的加强部而得到加强,因此可以省略封装蓄电装置时的盖体部上所设置的盖体加强部件。因此,能实现盖体部的薄型化,从而可以缩减被封装的蓄电装置的高度方向的尺寸。
根据上述(2)所述的车辆的蓄电装置,借由在将末端部件之间予以连接的加强部件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相向部件之间,形成封闭截面,蓄电模组保持体的刚性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对蓄电模组保持体施加有载荷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抑制蓄电模组保持体的变形,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电池。
根据上述(3)所述的车辆的蓄电装置,由于收容于收容部的蓄电模组保持体的加强部被配置在盖体部附近,因此借由蓄电模组保持体,还可以抑制从车身传入的载荷导致的盖体部变形。而且,由于支承部件夹持盖体部,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于末端部件,因此可以在用盖体部覆盖蓄电模组保持体的状态下,根据车型容易地变更支承部件的种类。因此,蓄电装置也可以容易地通用于不同车型。
根据上述(4)所述的车辆的蓄电装置,由于中点遮断部件被固定于加强部,因此可以在盖体部附近设置维护插接器(service plug)。并且,由于加强部的刚性高,从外部传入的载荷导致的变形较少,因此,借由将中点遮断部件固定于加强部,还可抑制从外部传入(载荷)时的电力线弯曲。
根据上述(5)所述的车辆的蓄电装置,由于加强部之间借由沿着第二方向的桥接部而连接,因此特别是对于来自第二方向的载荷,蓄电模组保持体的强度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搭载有本新型的车辆的蓄电装置的车身的后部剖断而绘示的立体图。
图2是绘示本新型的车辆的蓄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将本新型的车辆的蓄电装置拆解而绘示的立体图。
图4是绘示本新型的车辆的蓄电装置的蓄电模组保持体的立体图。
图5是绘示本新型的车辆的蓄电装置的相向部件及加强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将沿着图4中的A-A线的剖面图局部放大而绘示的图。
图7是绘示本新型的车辆的蓄电装置的蓄电模组保持体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绘示上下方向的载荷从车身作用到本新型的车辆的蓄电装置的蓄电模组保持体的情况的图。
图9是绘示扭转方向的载荷从车身作用到本新型的车辆的蓄电装置的蓄电模组保持体的情况的图。
图10是将本新型的车辆的蓄电装置的蓄电模组保持体上所设置的中点遮断部件的一部分放大而绘示的立体图。
图11是说明在本新型的车辆的蓄电装置中变更了支承部件时的效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新型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蓄电装置1配置在车身100的后部所设置的行李舱101的地板下空间102,并固定于车身100。
此处,对蓄电装置1上的方向进行定义。图中坐标所示的D1方向是蓄电装置1的长度方向。D2方向是蓄电装置1的宽度方向。D3方向是蓄电装置1的高度方向。D1,D2及D3的各方向彼此正交。在本实施方式中,D1方向表示第一方向,D2方向表示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蓄电装置1配置为蓄电装置1的长度方向沿着车身100的宽度方向,蓄电装置1的宽度方向沿着车身100的行进方向。
如图2及图3所示,蓄电装置1具有:蓄电模组保持体2、由在上表面具有开口3a的有底容器构成的收容部3、覆盖收容部3的开口3a的盖体部4、及用于将蓄电装置1固定于车身100的一对支承部件5。蓄电模组保持体2被收容在收容部3的内部。
如图4所示,蓄电模组保持体2具有沿着D1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21。电池21分别形成为具有正负一对电极端子(未图示)的箱形,并且在将电极端子设为横向的状态下,沿着D1方向排列多个。借由将多个电池21沿D1方向排列,而构成一个电池组20。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组保持体2具有四个电池组20,所述四个电池组20在D1方向及D2方向上分别配置两个。电池组20内的多个电池21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如图6所示,在沿D1方向排列的两个电池组20之间,配置有横跨电池组20的高度方向的固定托架22。固定托架22分别对应于四个电池组20而设置。固定托架22的上端部卡扣电池组20的上表面,固定托架22的下端部固定于具有冷却管路的底部部件(未图示),所述冷却管路向电池组20导入冷却风。
在排列多个电池21的D1方向的两端部,以将四个电池组20夹在中间且彼此平行相向的方式,分别配置有由金属板材构成的末端部件23。末端部件23具有可以覆盖沿D2方向排列的两个电池组20的D1方向上的整个端面的宽度及高度。在末端部件23的上表面23a,朝向上方分别突出设置有用于固定后述支承部件5的四根螺栓轴23b。
在与排列多个电池21的D1方向正交的D2方向的两端部,以将四个电池组20夹在中间且彼此平行相向的方式,分别配置有由金属板材构成的相向部件24。相向部件24沿着D1方向延伸,分别具有与末端部件23的高度大致相等的高度、及横跨一对末端部件23,23的长度。相向部件24分别借由未图示的螺栓等紧固部件,固定于末端部件2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并将一对末端部件23,23之间予以连接。
利用末端部件23及相向部件24,将分别由多个电池21构成的四个电池组20的四周包围,藉此,形成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蓄电模组保持体2被收容于收容部3,并且借由利用盖体部4覆盖收容部3的开口3a而被封装。盖体部4借由未图示的螺栓等紧固部件而紧固于收容部3。盖体部4具有贯通孔4a,所述贯通孔4a供从末端部件23的上表面23a突出的螺栓轴23b分别贯通。螺栓轴23b贯通覆盖收容部3的开口3a的盖体部4的贯通孔4a,并在盖体部4的表面突出。
支承部件5由金属制的托架构成,分别配置在蓄电装置1的D1方向上的两端部。支承部件5分别具有四个安装孔5a,所述四个安装孔5a供从盖体部4的表面突出的四根螺栓轴23b穿插。在利用盖体部4覆盖收容部3的开口3a后,使在盖体部4的表面突出的螺栓轴23b穿插于安装孔5a,并夹持着盖体部4将螺母5b螺合于螺栓轴23b,由此,将支承部件5安装于盖体部4的表面。安装于盖体部4的支承部件5从蓄电装置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向侧方伸出。支承部件5由于是利用螺母5b来安装,因此可容易地拆装。
此处,针对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加强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在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一对相向部件24,24的上表面24a,24a,分别设置有由金属板材构成的加强部25。加强部25沿着相向部件24的延伸方向即D1方向延伸,并借由熔接于相向部件24而被一体化。加强部25横跨一对末端部件23,23而设置,借由分别利用螺栓等紧固部件固定于末端部件23的上表面23a,而与相向部件24一起将一对末端部件23,23之间予以连接。
借由使厚度较窄的金属板材沿D2方向弯曲而分别形成加强部25。详细来说,如图6所示,加强部25具有:纵板部25a,沿着相向部件24的表面向上方延伸;弯曲部25b,以从纵板部25a的上端向相向部件24的外侧方伸出的方式弯曲;及,上板部25c,从弯曲部25b的上端朝向相向部件24的内侧方延伸。上板部25c与相向部件24的上表面24a相接。由此,加强部25的弯曲强度提升,与此加强部25设置为一体的相向部件24的弯曲强度也提升。因此,蓄电模组保持体2其自身借由加强部25得到加强,刚性提升。
由此,例如,如图7及图8所示,在从车身100的前后方向传入的载荷F1、及从车身100的上下方向传入的载荷F2作用于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情况下,相向部件24被牢固地支承于加强部25,分别向D2方向及D3方向的挠曲得到抑制。而且,如图9所示,即使是在沿着D2方向的扭力F3作用于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情况下,由于加强部25与相向部件24一起被固定于末端部件23,因此扭转也得到抑制。因此,蓄电模组保持体2能够高度地保护内部的电池21。
由于蓄电模组保持体2借由相向部件24的上表面24a的加强部25而得到加强,刚性提升,因此,可以省略封装蓄电装置1时的盖体部4的加强结构来进行简化。因此,能实现盖体部4的薄型化,从而可以缩减蓄电装置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其结果是,能够降低车身100的行李舱101的高度,扩大行李舱101的容量。
而且,加强部25由于被设置在相向部件24的上表面24a,因此在将蓄电模组保持体2收容于收容部3而进行封装时,加强部25被配置在盖体部4的附近。因此,借由蓄电模组保持体2还可以抑制从车身100传入的载荷导致的盖体部4的变形。
如图6所示,加强部25具有以向相向部件24的外侧方伸出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25b,因此在此弯曲部25b与相向部件24的表面之间,分别形成密闭的空间S。即,加强部25与相向部件24之间形成封闭截面。由此,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刚性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如图7、图8及图9所示,载荷F1,F2及扭力F3施加至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抑制在上述情况下蓄电模组保持体2变形。因此,蓄电模组保持体2可以更好地保护内部的电池21。
蓄电模组保持体2可以具有沿着D2方向将一对加强部25,25之间予以连接的桥接部26。桥接部26由金属板材形成,如图6所示,配置在沿D1方向排列的两个电池组20之间的上方。桥接部26在两端部,借由螺栓等紧固部件而分别固定于加强部25,25。借由在蓄电模组保持体2上设置桥接部26,蓄电模组保持体2中的一对末端部件23,23之间的强度进一步提升,因此特别是对于来自D2方向的载荷F1,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强度进一步提升。桥接部26并不限于一个,可以根据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大小设置多个。
如图10所示,蓄电模组保持体2可以还具备中点遮断部件27。中点遮断部件27是对多个电池21进行电气遮断的部件(蓄电装置1的维护插接器),借由电力线28而与位于D1方向上的任一端部的电池21的端子(未图示)连接。中点遮断部件27经由托架29,借由未图示的螺栓等紧固部件而固定于加强部25。另外,在图3及图4中,仅图示托架29,而省略了中点遮断部件27及电力线28的图示。
如此一来,当在蓄电模组保持体2上设置中点遮断部件27时,由于中点遮断部件27被固定于加强部25,因此可以使蓄电装置1的维护插接器配置在盖体部4的附近。由于加强部25的刚性高,从外部传入的载荷导致的变形较少,因此借由将中点遮断部件27固定于加强部25,还可抑制从外部传入(载荷)时的电力线28的弯曲。
如图1所示,收容部3及盖体部4的内部配置有如上构成的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蓄电装置1,配置在车身100的行李舱101的地板下空间102,并且在一对支承部件5,5的前端部,由未图示的螺栓等紧固部件固定于车身100。此时,由于支承部件5能够借由螺母5b而容易地拆装,因此即使因为车型不同而车身100的安装部位改变,蓄电装置1仍然能够借由更换支承部件5而容易地通用。
例如,如图11所示,在安装有具有比盖体部4的位置更向下方弯曲的形状的支承部件5A的蓄电装置1中,将此支承部件5A更换为具有从盖体部4大致水平延伸的形状的支承部件5B,藉此,可以降低被安装于车身100时的蓄电装置1的上端的位置。由此,可以扩大行李舱101的容量。与此相对,将支承部件5B更换为支承部件5A,藉此,可以提高被安装于车身100时的蓄电装置1的下端的位置。由此,例如,当地板下空间102的下方配置有差动齿轮时,能够以避免与差动齿轮干扰的方式容易地配置蓄电装置1。并且,由于可以在用盖体部4覆盖收容部3内的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可以容易地对这种支承部件5进行更换作业。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蓄电装置1起到以下效果。即,车辆的蓄电装置1具备蓄电模组保持体2,所述蓄电模组保持体2具有:多个电池21,沿D1方向排列;末端部件23,配置在多个电池21的D1方向上的两端部;及,相向部件24,配置在多个电池21的与D1方向正交的D2方向上的两端部。蓄电模组保持体2在相向部件24的上表面24a具有将末端部件23,23之间予以连接的加强部25。由此,由于蓄电模组保持体2其自身借由相向部件24的上表面24a的加强部25而得到加强,因此可以省略封装蓄电装置1时的盖体部4上所设置的盖体加强部件。因此,能实现盖体部4的薄型化,从而可以缩减被封装的蓄电装置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蓄电装置1中,相向部件24沿着D1方向延伸。加强部25与相向部件24之间形成封闭截面。由此,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刚性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对蓄电模组保持体2施加有载荷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抑制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变形,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内部的电池21。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蓄电装置1还具备:收容部3,在上表面具有开口3a,在内部收容蓄电模组保持体2;盖体部4,覆盖收容部3的开口3a;及,支承部件5,用于将蓄电装置1固定于车身100。支承部件5夹持盖体部4,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于末端部件23。由此,由于收容于收容部3的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加强部25被配置在盖体部4附近,因此借由蓄电模组保持体2,还可以抑制从车身100传入的载荷导致的盖体部4的变形。而且,由于支承部件5夹持盖体部4,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于末端部件23,因此可以在用盖体部4覆盖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状态下,根据车型容易地变更支承部件5的种类。因此,蓄电装置1可以容易地通用于不同车型。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蓄电装置1中,多个电池21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蓄电模组保持体2还具备中点遮断部件27,所述中点遮断部件27对多个电池21进行电气遮断,并且借由电力线28而与位于D1方向上的任一端部的电池21的端子连接。中点遮断部件27固定于加强部25。由此,可以在盖体部4的附近设置维护插接器。并且,由于加强部25的刚性高,从外部传入的载荷导致的变形较少,因此借由将中点遮断部件27固定于加强部25,还可抑制从外部传入的载荷时的电力线28的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蓄电装置1中,蓄电模组保持体2还具备沿着D2方向将加强部25,25之间予以连接的桥接部26。由此,特别是对于来自D2方向的载荷,蓄电模组保持体2的强度进一步提高。
附图标记
1:蓄电装置
2:蓄电模组保持体
21:电池
23:末端部件
24:相向部件
24a:(相向部件的)上表面
25:加强部
26:桥接部
27:中点遮断部件
28:电力线
3:收容部
3a:开口
4:盖体部
5:支承部件
100:车身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Claims (5)

1.一种车辆的蓄电装置,具备蓄电模组保持体,所述蓄电模组保持体具有:
多个电池,沿第一方向排列;
末端部件,配置在前述多个电池的前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部;及,
相向部件,配置在前述多个电池的与前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
前述蓄电模组保持体,具有在前述相向部件的上表面将前述末端部件之间予以连接的加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蓄电装置,其中,
前述相向部件沿着前述第一方向延伸,
前述加强部与前述相向部件之间形成封闭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车辆的蓄电装置还具备:
收容部,在上表面具有开口,在内部收容前述蓄电模组保持体;
盖体部,覆盖前述收容部的前述开口;及,
支承部件,用于将前述蓄电装置固定于车身;
前述支承部件夹持着前述盖体部,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于前述末端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蓄电装置,其中,
前述多个电池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前述蓄电模组保持体还具备中点遮断部件,所述中点遮断部件对前述多个电池进行电气遮断,并且借由电力线而与位于前述第一方向上的任一端部的前述电池的端子连接,
前述中点遮断部件固定于前述加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蓄电装置,其中,前述蓄电模组保持体还具备沿着前述第二方向将前述加强部之间予以连接的桥接部。
CN202120646244.2U 2021-03-31 2021-03-31 车辆的蓄电装置 Active CN215184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6244.2U CN215184340U (zh) 2021-03-31 2021-03-31 车辆的蓄电装置
JP2021195346A JP7382998B2 (ja) 2021-03-31 2021-12-01 車両の蓄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6244.2U CN215184340U (zh) 2021-03-31 2021-03-31 车辆的蓄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4340U true CN215184340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54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46244.2U Active CN215184340U (zh) 2021-03-31 2021-03-31 车辆的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82998B2 (zh)
CN (1) CN215184340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14938A (ja) 2010-06-30 2012-01-19 Panasonic Corp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770551B2 (ja) 2011-07-22 2015-08-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サービスプラグの装着構造
WO2013080338A1 (ja) 2011-11-30 2013-06-06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電池ブロック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605226B2 (ja) 2015-04-30 2019-11-13 アイシン軽金属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構造体
JP6449108B2 (ja) 2015-06-04 2019-01-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JP7366630B2 (ja) 2019-08-03 2023-10-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とこの電源装置を備える電動車両及び蓄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58865A (ja) 2022-10-17
JP7382998B2 (ja)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48711B1 (en) Vehicle battery pack
KR102010018B1 (ko) 배터리 팩용 전장 박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팩 구조체
CN110391369B (zh) 可电驱动的机动车的装配组件
EP3748718B1 (en) Battery pack
CN114336118A (zh) 用于电池的连接器装置
CN215184340U (zh) 车辆的蓄电装置
JP2017152161A (ja) 蓄電装置
CN110875457B (zh) 电池布线模块
US20230028117A1 (en) Battery wiring module
US11862817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JP7309314B2 (ja) 車両用電池パック
EP3690977B1 (en) Battery pack
CN218385550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CN113314793B (zh) 蓄电池组
CN113497429B (zh) 电气接线箱的连接结构
US20230020890A1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EP3886199B1 (en) Battery pack
US20220234432A1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US20220344764A1 (en) Battery Pack
EP4322297A1 (en) Battery pack having improved shock resistance
WO2022162460A1 (en) Battery pack assembly and vehicle
US20220037724A1 (en) Electrical battery and associated vehicle
US20220190427A1 (en) Equipment component fixation structure
CN115642371A (zh) 蓄电装置
CN117219976A (zh) 蓄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