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7118U - 一种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7118U
CN215177118U CN202121694327.5U CN202121694327U CN215177118U CN 215177118 U CN215177118 U CN 215177118U CN 202121694327 U CN202121694327 U CN 202121694327U CN 215177118 U CN215177118 U CN 215177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heat exchange
cooling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943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如海
郑运兴
赵辰
谢晓会
王志远
林永恒
苏媛
史瑞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 filed Critical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16943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7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7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7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涉及烟气处理领域,包括筒体、隔板和换热管,隔板安装在筒体内使筒体形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一腔体连通用于输入热湿蒸汽的第一进气管,第二腔体连通用于输入冷却空气的第二进气管,换热管一端连通第一腔体,另一端穿过隔板延伸至第二腔体内,用于收集热湿蒸汽与冷却空气换热时析出的水分,并导引水分回流至第一腔体内;将冷却空气与热湿蒸汽先通过换热管进行间接换热,使得热湿蒸汽中的水分析出,经换热管回流后收集,然后与换热后的冷却空气进行混合进一步降温后排出,提高了风冷消白设备对高温饱和湿蒸汽的脱湿消白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烟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产生大量的高温饱和湿蒸汽,该类型蒸汽的放散不仅会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还将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大量的释放到空气当中,造成空气中大量颗粒物的聚集,引起或加剧雾霾形成。
目前的消白设备多采用风冷或水冷的方式对饱和热湿蒸汽进行降温,使得高温饱和湿蒸汽中的水分析出,从而降低烟气中的水分、盐类物质,减少排放。但是消白设备运行过程中,风冷消白设备在混风后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是由于混入新的空气后,湿蒸汽内的水分扩散至降温空气导致水分难以析出,脱湿效果较差;水冷消白设备通过管路将低温水导入高温饱和湿蒸汽流通路径内,通过管壁进行热交换,降低饱和湿蒸汽的温度从而使其内部水分析出;但是其需要增加供水设备,相较于风冷设备整体复杂性大大增加,不便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将冷却空气与热湿蒸汽先通过换热管进行间接换热,使得热湿蒸汽中的水分析出,经换热管回流后收集,然后与换热后的冷却空气进行混合进一步降温后排出,提高了风冷消白设备对高温饱和湿蒸汽的脱湿消白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包括筒体、隔板和换热管,隔板安装在筒体内使筒体形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一腔体连通用于输入热湿蒸汽的第一进气管,第二腔体连通用于输入冷却空气的第二进气管,换热管一端连通第一腔体,另一端穿过隔板延伸至第二腔体内,用于收集热湿蒸汽与冷却空气换热时析出的水分,并导引水分回流至第一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孔板,孔板上布置有多个固定孔和通孔,换热管远离隔板的一端与固定孔配合,冷却空气能够穿过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远离第一腔体的一端与孔板之间形成混合室,用于容纳换热后的热湿蒸汽和冷却空气并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远离第一腔体的一端对接连通有排烟筒,排烟筒远离筒体的一端为排烟口,用于排出换热后热湿蒸汽与冷却空气的混合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排烟筒为漏斗状结构,并设有变截面段,沿筒体轴线远离筒体方向上,变截面段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远离第二腔体的一端对接连通有收集筒,收集筒远离筒体的一端为排水口,用于排出第一腔体收集的回流水分。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筒的排水口一端安装有水封,用于封堵排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四周贴合筒体内壁的圆盘状结构,隔板与筒体同轴设置,换热管连通第一腔体的端面与隔板朝向第一腔体的端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有多根,所有换热管相对于隔板轴线环向均匀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分别对接筒体侧面,第二进气管连通第二腔体靠近隔板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设有多个,所有筒体并联布置,对应的第一进气管均用于接入外部热湿蒸汽源,对应的第二进气管均用于接入外部冷却空气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将冷却空气与热湿蒸汽先通过换热管进行间接换热,使得热湿蒸汽中的水分析出,经换热管回流后收集,然后与换热后的冷却空气进行混合进一步降温后排出,提高了风冷消白设备对高温饱和湿蒸汽的脱湿消白效果。
(2)采用竖向结构,热湿蒸汽经由换热管与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却热湿空气析出的水分附着在换热管内壁上,在重力作用下沿换热管内壁逐渐下落至第一腔体进行收集,相较于传统的直接混风,采用换热管间接混风段能够使得热湿空气内的水分预先析出,避免向冷却空气内扩散导致的整体饱和度降低无法析出水分的问题。
(3)冷却空气在换热管外与热湿空气进行热交换,逐渐升温提高其不饱和程度,通过顶部的开放式孔板进入混合室存留,结合换热后的饱和热湿空气混合,最终混风成为不饱和湿空气后排放到大气中,形成无可视白烟气,从而达到消白和脱湿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进气管,2.第一腔体,3.隔板,4.换热管,5.孔板,6.混合室,7.排烟筒,8.第二进气管,9.第二腔体,10.收集筒,11.水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提出了一种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
针对目前高温饱和湿蒸汽的脱湿消白,提供一种低能耗的冷却脱湿消白装置,有助于该类型饱和湿蒸汽的回收和净化,利用空气和饱和湿蒸汽的温差,实现对饱和湿蒸汽中水分的析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饱和湿蒸汽统称为热湿蒸汽,用于将其进行降温脱湿的空气统称为冷却空气。
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主要包括筒体、隔板3和换热管4,隔板3安装在筒体内部,从而将筒体内部隔离形成第一腔体2和第二腔体9,换热管4一端连通第一腔体2,另一端穿过隔板3延伸至第二腔体9内;换热管4能够抽取第一腔体2内的气体,穿过换热管4内部后输入到第二腔体9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体2和第二腔体9为半开放结构,对应的筒体两端还连接有其他结构,使得热湿空气、冷却空气按照所需方向移动,避免泄露。
第一腔体2连通有第一进气管1,第二腔体9连通有第二进气管8,第一进气管1接入外部的湿热蒸汽供应设备,向第一腔体2内输入湿热蒸汽,第二进气管8接入外部的冷却空气供应设备,向第二腔体9内输入冷却空气。
第一腔体2内的湿热空气在换热管4导引下逐渐向第二腔体9内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与第二腔体9内的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饱和的湿热空气在冷却后会析出一定量的水分,水分附着在换热管4内壁上;换热管4能够收集湿热蒸汽与冷却空气换热时析出的水分,并导引水分回流至第一腔体2内,完成对湿热空气的脱湿和消白。
整体装置为竖向结构形式,第一空腔位于隔板3的下方,作为饱和热湿蒸汽的进气腔和冷凝水回流后的暂存空间。换热管4所对应的第二腔体9部分为换热空间,热湿蒸汽和冷却空气在此位置进行热交换。换热管4上方的第二腔体9部分为混合室6,换热后的热湿蒸汽、冷却空气在此位置进行混风。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腔体9内设有孔板5,孔板5上布置有多个固定孔和通孔,换热管4远离隔板3的一端与固定孔配合,冷却空气能够穿过通孔。
孔板5作为换热管4的辅助固定结构,其四周贴合固定在筒体内壁上,其上所设置的固定孔和通孔分别作为固定结构和通道结构。采用板件上开设通孔作为冷却空气流通通道的结构,一定程度上减少冷却空气进入混合室6的速率,能够使得冷却空气在换热管4对应的第二腔体9内的存留时间延长,使其能够与热湿空气充分混合后输出。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固定孔的数目与换热管4的数目相同,固定孔与换热管4端部一一对应配合。所述通孔的数目、大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配置,保证冷却空气与换热管4内的热湿蒸汽的换热时间,提高效率。
对于混合室6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筒体远离第一腔体2的一端与孔板5之间形成混合室6,容纳换热后的热湿蒸汽和冷却空气并混合。此时孔板5端面与换热管4端面平齐。
在换热后的热湿蒸汽和冷却空气混风之后,形成不饱和低温烟气,为了方便将其排出,筒体远离第一腔体2的一端对接连通有排烟筒7,排烟筒7远离筒体的一端为排烟口,用于排出换热后热湿蒸汽与冷却空气的混合气体。
如图1所示,排烟筒7为漏斗状结构,并设有变截面段,沿筒体轴线远离筒体方向上,变截面段的截面积逐渐减小。热湿蒸汽和冷却空气在混合室6内充分混合后,使得烟气能够逐渐加速从排烟口位置输出,提高其排放效率。
对于筒体下部的结构,筒体远离第二腔体9的一端对接连通有收集筒10,收集筒10远离筒体的一端为排水口,用于排出第一腔体2收集的回流水分。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水分的收集,所述收集筒10也为漏斗状结构,使水分能够沿收集筒10内壁逐渐汇集,方便进行冷凝水的排出。
收集筒10的排水口一端安装有水封11,用于封堵排水口;在封堵排水口后,排水口与隔板3之间逐渐存留冷凝水,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取下水封11,经冷凝水从收集筒10下方排出。在其存留冷凝水的过程中,水分积聚在排水口上方,起到隔离热湿蒸汽与外部环境的作用,从而提高其密封效果。
在工作过程中,热湿蒸汽通过第一进气管1进入第一腔体2内,然后穿过隔板3进入换热管4内部,并沿换热管4不断向上流动,直至穿过孔板5进入混合室6;冷却空气通过第二进气管8进入到第二腔体9内,经由隔板3上方进入换热管4与筒体之间的第二腔体9,从下向上流动,在此流动过程中,与换热管4内的热湿蒸汽进行换热。热湿蒸汽在上升过程逐渐降温,并析出冷凝水分附着在换热管4内壁,从而向下流动进入第一腔体2内,由收集筒10进行收集;冷却空气在上升过程中被换热管4内的热湿蒸汽加热升温,提高其不饱和程度,进行换热后的冷却空气、热湿蒸汽均穿过孔板5后进入混合室6内。在混合室6内混合后通过排烟筒7排放到大气中,形成无可视白烟气排放,在消白的同时回收冷凝水。
采用竖向结构,热湿蒸汽经由换热管4与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却热湿空气析出的水分附着在换热管4内壁上,在重力作用下沿换热管4内壁逐渐下落至第一腔体2进行收集,相较于传统的直接混风,采用换热管4间接混风段能够使得热湿空气内的水分预先析出,避免向冷却空气内扩散导致的整体饱和度降低无法析出水分的问题。
对于隔板3和换热管4的配合,隔板3为四周贴合筒体内壁的圆盘状结构,隔板3与筒体同轴设置,换热管4连通第一腔体2的端面与隔板3朝向第一腔体2的端面平齐。
为了提高其换热效率,换热管4有多根,所有换热管4相对于隔板3轴线环向均匀间隔布置,分散布置多根换热管4,提高其换热面积,并能够将热湿蒸汽进行均匀分散,从而有利于热湿蒸汽、冷却空气的热量交换。
所述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8分别对接筒体侧面,第二进气管8连通第二腔体9靠近隔板3的一端,能够使得冷却空气从换热管4下端开始与热湿蒸汽进行换热,提高其换热路径长度,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冷却空气在换热管4外与热湿空气进行热交换,逐渐升温提高其不饱和程度,通过顶部的开放式孔板5进入混合室6存留,结合换热后的饱和热湿空气混合,最终混风成为不饱和湿空气后排放到大气中,形成无可视白烟气,从而达到消白和脱湿的目的。
所述筒体设有多个,所有筒体并联布置,对应的第一进气管均用于接入外部热湿蒸汽源,对应的第二进气管均用于接入外部冷却空气源。多组筒体并联工作,共同对热湿蒸汽进行脱湿消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隔板和换热管,隔板安装在筒体内使筒体形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一腔体连通用于输入热湿蒸汽的第一进气管,第二腔体连通用于输入冷却空气的第二进气管,换热管一端连通第一腔体,另一端穿过隔板延伸至第二腔体内,用于收集热湿蒸汽与冷却空气换热时析出的水分,并导引水分回流至第一腔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孔板,孔板上布置有多个固定孔和通孔,换热管远离隔板的一端与固定孔配合,冷却空气能够穿过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远离第一腔体的一端与孔板之间形成混合室,用于容纳换热后的热湿蒸汽和冷却空气并混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远离第一腔体的一端对接连通有排烟筒,排烟筒远离筒体的一端为排烟口,用于排出换热后热湿蒸汽与冷却空气的混合气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筒为漏斗状结构,并设有变截面段,沿筒体轴线远离筒体方向上,变截面段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远离第二腔体的一端对接连通有收集筒,收集筒远离筒体的一端为排水口,用于排出第一腔体收集的回流水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筒的排水口一端安装有水封,用于封堵排水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四周贴合筒体内壁的圆盘状结构,隔板与筒体同轴设置,换热管连通第一腔体的端面与隔板朝向第一腔体的端面平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有多根,所有换热管相对于隔板轴线环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分别对接筒体侧面,第二进气管连通第二腔体靠近隔板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设有多个,所有筒体并联布置,对应的第一进气管均用于接入外部热湿蒸汽源,对应的第二进气管均用于接入外部冷却空气源。
CN202121694327.5U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 Active CN215177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4327.5U CN215177118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4327.5U CN215177118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7118U true CN215177118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93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94327.5U Active CN215177118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7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3986A (zh) 自回热型煤矿低浓度瓦斯与通风瓦斯协同氧化一体化装置
CN109395882B (zh) 一种除尘换热消白设备及系统
CN108426264B (zh) 一种回收烟气余热协同除尘消除有色烟羽的装置
CN105536471A (zh) 一种烟气脱硫除尘净化装置
CN215177118U (zh) 一种空冷脱湿消白一体化装置
CN209759399U (zh) 一种天然气脱水装置
CN211373317U (zh) 一种废气处理用换热结构
CN205690409U (zh) 一种电炉法黄磷尾气的净化回收利用系统
RU160795U1 (ru) Скруббер-теплоутилизатор
CN209679792U (zh) 一种双级式导热油循环式高温烟气脱白处理系统
CN204943883U (zh) 一种带尾气余热处理装置的供热锅炉
CN205262253U (zh) 环保热交换器
CN210374688U (zh) 一种设置排汽水封装置的蒸汽冷凝液收集罐
CN109432953B (zh) 环保式电极糊原料煅烧烟气热量利用系统
CN109821370B (zh) 一种叠加式废气高效降温型的脱白处理装置
CN207487020U (zh) 一种热泵型净化新风热回收冷热能量调节机组
CN215063916U (zh) 一种便于更换换热模块的余热回收设备
CN113532158B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器
CN109806704B (zh) 一种双级式导热油循环式高温烟气脱白处理系统
CN214469627U (zh) 空冷分离机及垃圾处理设备
CN218380453U (zh) 一种模块式烧结机余热锅炉
CN103644575A (zh) 锅炉烟气处理装置
CN109293221A (zh) 一种高废气回收的节能式玻璃窑炉
CN218676495U (zh) 一种用于核废料处理的尾气冷却装置
CN212166991U (zh) 一种立式气水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