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5863U - 一种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管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75863U CN215175863U CN202120471513.6U CN202120471513U CN215175863U CN 215175863 U CN215175863 U CN 215175863U CN 202120471513 U CN202120471513 U CN 202120471513U CN 215175863 U CN215175863 U CN 2151758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pening
- wind
- fan
- rot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机,风管机采用下回风、侧出风的形式,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机壳内部的换热装置和风机组件,机壳侧板开设有出风口,换热装置设置在出风口与风机组件之间,风管机的侧板预留有新风口,新风口外接风管,回风口开设于新风风管机的底部,空气从新风风管机底部回风口进入风管机,经过换热装置的处理,从出风口吹出,完成室内空气换热循环,回风口位置安装风量开关,通过调节风量开关开启角度,实现对回风口进风风量精准控制,风量开关的开启角度范围在0°到120°,当风量开关开启角度为120°时,回风口完全密封,当风量开关开启角度为0°时,回风口的回风量达到最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风管式室内机(简称风管机)通常设置有两个进风口,一个进风口为回风口,用于进行室内的空气循环,另一个进风口是新风口,用于将室外新鲜的空气引入室内,室内空气和新风混合得到混风,由混风进入室内,调节室内的温度和空气质量。
目前风管机售后安装时,普遍采用下回风、侧出风的形式,风管机的侧板通常会预留新风口,新风口外接风管,将室外新风引入风管机中,回风口位于风机底部,空气从底部回风口进入风管机,新风与室内的回风在风管机机壳内进行混风,经过换热器、电加热的处理,从出风口吹出。
但是现有的风管机回风口和新风口的形状和面积是固定的,进风量难以控制,进而导致混风难以控制,换新风效率低,难以及时达到用户预设的空气状态,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风管机,本申请通过设置风量开关自动调节风管机的进风量,同时通过风量开关与新风模块的相互配合,实现室内快速换新风。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风量开关,本申请在回风口位置安装风量开关,通过调节风量开关开启角度,实现对回风口进风风风量精准控制。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挡风组件,本申请通过控制挡风组件相对于安装框架转动以调节回风口的开合角度及开合状态,当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为120°时,回风口的开合角度为0°,回风口完全密封,室外新风通过新风模块进入室内,实现快速换新风;当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为0°-120°之间,回风口的开合角度为240° -0°之间;当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为0°时,回风口的开合角度为 120°,回风口的回风量达到最大,进风量是标准进风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驱动装置,本申请的风量开关设置有驱动装置,本申请通过设置驱动装置实现自动调节风管机的进风量,实现对回风口进风风风量精准控制。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风管机,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的换热装置和风机组件,所述机壳侧板开设有出风口,所述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之间;所述风管机上设置有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所述机壳侧板预留的新风口,所述新风口外接风管,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所述风管机中;所述新风风管机的底部开设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位置对应安装有风量开关,所述风量开关包括:安装框架、挡风组件和驱动装置,所述安装框架中心设置有圆孔,且所述安装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回风口位置;所述挡风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上,且所述挡风组件相对于所述安装框架转动以调节所述回风口的开合角度及开合状态;所述驱动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上,且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挡风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挡风组件的旋转角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组件包括固定挡风板和两个旋转挡风板;所述固定挡风板为直径与所述圆孔的孔径相同的圆形档板,且所述固定挡风板内嵌固定于所述圆孔内;所述固定挡风板圆心位置设置有转轴;所述固定挡风板以圆心为原点,均匀分为六个扇形部分,其中任意两个对称的扇形部分为封闭的叶片,其余扇形部分均设置为扇形通孔;所述旋转挡风板为直径与所述固定挡风板的直径相同的圆形档板,且所述旋转挡风板与所述固定挡风板贴合连接,所述旋转挡风板圆心位置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旋转挡风板以所述转轴为旋转轴心进行旋转;所述旋转挡风板以圆心为原点,均匀分为六个扇形部分,其中任意两个对称的扇形部分为封闭的叶片,其余扇形部分均设置为扇形通孔;其中,两个所述旋转挡风板之间相互贴合且沿所述旋转挡风板轴向方向上下排布,两个所述旋转挡风板均可绕所述转轴进行同轴旋转。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安装架、电机和齿圈,所述电机安装架两端与所述安装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安装架上设置有电机安装槽;所述电机安装槽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套设有齿轮;所述齿圈为环形内齿齿圈,所述齿圈固定连接在两个上下排布的所述旋转挡风板中,相对位置处于顶部的旋转挡风板的一侧,且所述齿圈与所述旋转挡风板同心;所述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旋转挡风板在相互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传动限位部,用于在两个所述旋转挡风板之间进行动力传递。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挡风板与所述安装框架分别对应设置有旋转限位部,用于对所述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进行限位。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 -120°,且所述回风口的开合角度范围为:0°-240°;其中,所述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被定义为:以两个所述旋转挡风板的叶片均与所述固定挡风板的叶片完全重合时为基准,所述旋转挡风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挡风板进行旋转时的转动角度为所述旋转角度;所述回风口的开合角度被定义为:所述回风口内,可进行空气流动的所有扇形通孔的扇形角度之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风口的开合状态包括:密封状态,当所述回风口的开合状态处于所述密封状态时,所述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为120°,所述回风口的开合角度为0°;半封闭状态,当所述回风口的开合状态处于半密封状态时,所述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在0°-120°之间,所述回风口的开合角度在240°-0°之间;开启状态,当所述回风口的开合状态处于所述开启状态时,所述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为0°,所述回风口的开合角度为240°。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新风口对应设置的开合装置,所述开合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新风口的开启或关闭,所述开合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回风口处于所述密封状态时,所述开合装置控制所述新风口开启,当所述回风口不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开合装置控制所述新风口关闭。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和贯流风扇,所述蜗壳设置有出气口,且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连接;所述贯流风扇设置于所述蜗壳内部,所述贯流风扇旋转为所述蜗壳内的气流提供驱动力;其中,所述风机组件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出风口数量与所述风机组件对应设置有多个;所述风量开关数量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有多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管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管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管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管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量开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量开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量开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量开关的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量开关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量开关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附图标记:100、机壳;110、出风口;120、回风口;200、换热装置;300、风机组件;310、蜗壳;320、贯流风扇;400、风量开关; 410、安装框架;420、挡风组件;421、固定挡风板;422、旋转挡风板;423、安装孔;430、驱动装置;431、电机安装架;432、电机; 433、齿圈;434、齿轮;500、新风模块;510、新风口;520、开合装置;521、遮挡板;522、第一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径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中央空调风管式室内机(简称风管机)属于空调器系统,空调器系统包括风管机(即空调系统的室内机)和空调外机(即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空调器系统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室内机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风管机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室外机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室内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室内机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室内机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如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风管机,其包括机壳 100,机壳100为壳状结构。
机壳100内部用于安装风管机的工作元件。
机壳100包括前表面、后表面、限定底部构造的底板、设置在底板的两侧的侧板、以及限定顶部外观的顶板。底表面和侧表面的处均设有面板,且面板用于限定室内单元的外观,机壳100侧板开设有出风口110。
如图3-4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风管机,其包括:风机组件300,风机组件300由蜗壳310和贯流风扇320组成。
风机组件300用于引导风管机内的气流流动。
风机组件300安装在机壳100内。
本申请中,风机组件300可设置有多个,且出风口110数量与风机组件300对应设置有多个。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00设置有两个,且出风口110数量与风机组件300对应设置有两个。
如图3-4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风机组件300,其包括:蜗壳310。
蜗壳310用于引导气流流动。
蜗壳310设置有出气口,且出气口与出风口110对应设置连接。
如图3-4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风机组件300,其包括:贯流风扇320。
贯流风扇320旋转为蜗壳310内的气流提供驱动力。
贯流风扇320设置于蜗壳310内部。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风管机,其包括换热装置200,换热装置200由室内热交换器和电加热装置组成。
换热装置200用于交换热量。
换热装置200设置在出风口110与风机组件300之间。
本申请中,在通常情况下,在温度适宜的季节,例如夏季,风管机利用室内热交换器进行室内换热,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室内机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室内机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在气候比较寒冷的冬季时,风管机则采用中央控制电加热的形式进行室内供暖。
如图1-2和图11-12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风管机,其包括:新风模块500。
新风模块500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风管机中,实现快速换新风。
新风模块500设置在风管机上,新风模块500包括机壳100侧板预留的新风口510,新风口510外接风管,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风管机中,实现快速换新风。
如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新风模块500,还设置有回风口120,回风口120开设于新风风管机的底部,空气从新风风管机底部回风口120进入风管机,经过换热装置200的处理,从出风口110吹出,完成室内空气换热循环。
本申请中,在回风口120四周设置螺孔,通过螺丝将安装框架 410旋紧固定在回风口120位置,并将圆孔和回风口120对应,形成进风的通道,挡风组件420可转动地固定在安装框架410上,通过挡风组件420转动将将圆孔和回风口120对应形成进风的通道进行闭合或开启,且可通过调整挡风组件420的旋转角度调整该通道的开启状态。
开启状态被定义为:上述通道的开启或封闭的状态描述,其中,开启状态还包括,通道开启后,通道内可通风面积的大小。
如图10-11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新风模块500,新风模块500还包括与新风口510对应设置的开合装置520。
开合装置520用于控制新风口510的开启或关闭。
开合装置520可实现制动控制新风口510的开关。
本申请中,开合装置520包括遮挡板521和第一电机522。
本申请中,第一电机可选择与风量开关400的电机432相同型号的电机但与风量开关400驱动部的电机432不是同一个。
新风口510设计为圆形的通孔,遮挡板521为直径与圆形的通孔的直径相同的封闭挡板,遮挡板521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机522的电机轴,可以跟随第一电机522的转动而转动,根据转动的位置的不同,对新风口510进行遮挡,当遮挡板521遮挡住新风口510时,风管机只实现回风口120回风,进行室内循环,遮挡板521也可以转动到中间位置,不遮挡新风口510,此时风量开关400闭合,风管机通过新风口510与室外的空间连通,实现室内换新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开合装置520可设计为其它的遮挡形式,即,任何能够实现将新风口510进行自动遮挡的装置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开合装置520的保护范围,此外,为满足换风管机新风效率,本实用新型的风管机不具有混风模式,因此,本实用新型要保护的开合装置520还要满足:开合装置520被配置为:当回风口120处于密封状态时,开合装置520控制新风口510开启,当回风口120不处于密封状态时,开合装置520控制新风口510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一方面在于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节风管机的进风量,而另一当面,通过风量开关400与新风模块500的相互配合,实现室内快速换新风,提高换新风的效率,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将风量开关400与开合装置 520均电连接与空调的主控系统,控制原理在于,当开合装置520开启时,主控系统判断此时风管机当前处于换新风状态,控制风量开关 400将回风口120关闭,风管机仅与室外的新鲜的空气进行风路循环,反之,当风量开关400开启时,主控系统判断此时风管机当前处于室内循环换风状态,则控制开合装置520控制新风口510关闭。
即,开合装置520被配置为:当回风口120处于密封状态时,开合装置520控制新风口510开启,当回风口120不处于密封状态时,开合装置520控制新风口510关闭。
风管机不进行混风工作。
如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风管机,其包括:风量开关400。
风量开关400用于对回风口120进风风风量精准控制。
风量开关400设置在回风口120位置。
如图5-6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风量开关400,其包括:安装框架410。
安装框架410用于安装风量开关400的工作元件。
安装框架410固定连接在回风口120位置,安装框架410中心设置有圆孔。
如图9-10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风量开关400,其包括:挡风组件420。
挡风组件420相对于安装框架410转动以调节回风口120的开合角度及开合状态。
挡风组件420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框架410上。
如图7和图9-10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风量开关400,其包括:驱动装置430。
驱动装置430用于控制挡风组件420的旋转角度。
驱动装置430固定安装在安装框架410上,且驱动装置430连接于挡风组件420。
本申请中,驱动装置430用于实现挡风组件420的自动控制,通过启停驱动装置430,自动控制上述通道的开启状态。
如图9-10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挡风组件420,其包括:固定挡风板421和两个旋转挡风板422。
固定挡风板421为直径与圆孔的孔径相同的圆形档板,且固定挡风板421内嵌固定于圆孔内。
固定挡风板421圆心位置设置有转轴。
固定挡风板421以圆心为原点,均匀分为六个扇形部分,其中任意两个对称的扇形部分为封闭的叶片,其余扇形部分均设置为扇形通孔。
旋转挡风板422为直径与固定挡风板421的直径相同的圆形档板,且旋转挡风板422与固定挡风板421贴合连接,旋转挡风板422圆心位置设置安装孔423,安装孔423套设在转轴上,旋转挡风板422以转轴为旋转轴心进行旋转。
旋转挡风板422以圆心为原点,均匀分为六个扇形部分,其中任意两个对称的扇形部分为封闭的叶片,其余扇形部分均设置为扇形通孔。
其中,两个旋转挡风板422之间相互贴合且沿旋转挡风板422轴向方向上下排布,两个旋转挡风板422均可绕转轴进行同轴旋转。
如图7-10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430,其包括:电机安装架431。
电机安装架431用于安装电机432。
电机安装架431两端与安装框架410固定连接,电机安装架431 上设置有电机432安装槽。
如图7-10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430,其包括:电机432。
电机432用于提供动力。
电机432安装在电机安装架431上。
本申请中,电机432安装槽内设置有电机432,电机432的电机轴上套设有齿轮434。
如图8-10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430,其包括:齿圈433,齿圈433为环形内齿齿圈433。
齿轮434与齿圈433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齿圈433固定连接在两个上下排布的旋转挡风板422中,相对位置处于顶部的旋转挡风板422的一侧,且齿圈433与旋转挡风板422同心;其中,两个旋转挡风板422在相互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传动限位部,用于在两个旋转挡风板422之间进行动力传递。旋转挡风板422与安装框架410分别对应设置有旋转限位部,用于对旋转挡风板422的旋转角度进行限位。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管机采用市面上常见的风管机进行改进,在售后安装时,采用下回风、侧出风的形式,风管机的侧板通常会预留新风口510,通过新风口510进行室内换新风,回风口120 位于风机底部,空气从底部回风口120进入风管机,经过换热器、电加热的处理,从出风口110吹出,风管机侧板上的新风口510可外接风管,将室外新风引入风管机中,室外新风与室内的回风混合后,从出风口110吹出。
如图1-10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本工作原理在于:风量开关 400通过螺钉直接安装在回风口120位置,通过齿轮434与齿圈433 的内啮合传动,实现回风口120开合。
固定挡风板421中心设置有有一根转轴,旋转挡风板422通过转轴与固定挡风板421装配在一起,旋转挡风板422与固定挡风板421 贴合连接,旋转挡风板422设置有两个,相互贴合连接,旋转挡风板 422能够绕转轴旋转,固定挡风板421和两个旋转挡风板422为圆形且直径相同,固定挡风板421和旋转挡风板422均以圆心为轴点分割成6个扇形区域,其中两块为实心闭合区域且实心闭合区域对称设计,两个旋转挡风板422贴合的一侧开有传动限位部。
对于传动限位部的一种实施方式,传动限位部包括圆弧形滑槽和滑块,滑槽与旋转挡风板422同心,滑槽和滑块设置在两个旋转挡风板422贴合面的两侧且分别固定在两个旋转挡风板422的叶片部分,滑块与滑槽对应设置,滑块的中心与旋转挡风板422滑槽的中心在同一轨迹,滑块插入在滑槽内部。
电机安装架431内设置有电机432,电机432的电机轴上套设有齿轮434,齿圈433与齿轮434组成一对内啮合齿轮副,通过电机432 的转动,带动齿轮434转动,齿轮434带动齿圈433进而带动与齿圈433固定连接的旋转挡风板422转动。
当两个上下排布的旋转挡风板422中,相对位置处于顶部的旋转挡风板422(以下称为第一挡风板)旋转到一定的角度时,滑块在滑槽中滑动到限位位置,带动相对位置处于底部的旋转挡风板422(以下称为第二挡风板)继续转动,旋转直到旋转限位部达到限位位置时,旋转挡风板422转动到最大旋转角度,回风口120被叶片封闭。
对于旋转限位部的一种实施方式,旋转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挡杆和第二限位档杆,第一限位挡杆和第二限位档杆分别设置在固定挡风板421和第一挡风板的边缘位置进行接触限位,当第一限位挡杆和第二限位档杆接触配合时,回风口120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传动限位部和旋转限位部实施方式仅为例举出的一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其它的实施例中,传动限位部也可以设计为两个档杆配合限位的形式。
对于其它的限位形式,能够实现在两个旋转挡风板422之间进行动力传递(即,当电机432带动第一挡风板转动时,第一挡风板能够带动第二挡风板继续转动)的传递动力的结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相对的,旋转限位部也可以设计为滑槽和滑块的限位模式,旋转限位部的作用在于,对旋转挡风板422的旋转角度进行限位(即,旋转限位部需保证当旋转限位部达到限位时,旋转挡风板422达到最大旋转角度,此时回风口120的开合角度最小,回风口120封闭)的其它实现形式,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对上述的风量开关400的实施例中,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旋转挡风板422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120°,且回风口120的开合角度范围为:0°-240°;
其中,旋转挡风板422的旋转角度被定义为:
以两个旋转挡风板422的叶片均与固定挡风板421的叶片完全重合时为基准,旋转挡风板422相对于固定挡风板421进行旋转时的转动角度为旋转角度;
回风口120的开合角度被定义为:
回风口120内,可进行空气流动的所有扇形通孔的扇形角度之和。
本实用新型的回风口120开合状态具体分为三种:开启状态、半封闭状态和密封状态。
回风口120的开合状态包括:
开启状态,当回风口120的开合状态处于开启状态时,旋转挡风板422的旋转角度为0°,回风口120的开合角度为240°。
半封闭状态,当回风口120的开合状态处于半密封状态时,旋转挡风板422的旋转角度在0°-120°之间,回风口120的开合角度为 240°-0°之间。
其中,在半密封状态下的一个特殊的开合状态,旋转挡风板422 的旋转角度为60°,回风口120的开合角度为120°,此时回风口 120的开合角度刚好达到最大开合角度的一半,此时第二挡风板叶片与固定挡风板421的叶片完全重叠,第一挡风板从第二挡风板中完全旋出,传动限位部达到限位。
密封状态,当回风口120的开合状态处于密封状态时,旋转挡风板422的旋转角度为120°,回风口120的开合角度为0°,此时旋转限位部达到限位。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构思,本申请通过设置风量开关自动调节风管机的进风量,同时通过风量开关与新风模块的相互配合,实现室内快速换新风。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构思,由于本申请在回风口位置安装风量开关,通过调节风量开关开启角度,实现对回风口进风风风量精准控制。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构思,由于本申请增设了挡风组件,所以本申请通过控制挡风组件相对于安装框架转动以调节回风口的开合角度及开合状态,当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为120°时,回风口的开合角度为0°,回风口完全密封,室外新风通过新风模块进入室内,实现快速换新风;当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为0°-120°之间,回风口的开合角度为240°-0°之间;当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为0°时,回风口的开合角度为120°,回风口的回风量达到最大,进风量是标准进风量。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构思,由于本申请的风量开关设置有驱动装置,本申请通过设置驱动装置实现自动调节风管机的进风量,实现对回风口进风风风量精准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风管机,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的换热装置和风机组件,所述机壳侧板开设有出风口,所述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之间;
所述风管机上设置有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所述机壳侧板预留的新风口,所述新风口外接风管,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所述风管机中;
所述风管机的底部开设有回风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风口位置对应安装有风量开关,所述风量开关包括:
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中心设置有圆孔,且所述安装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回风口位置;
挡风组件,所述挡风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上,且所述挡风组件相对于所述安装框架转动以调节所述回风口的开合角度及开合状态;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上,且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挡风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挡风组件的旋转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组件包括固定挡风板和两个旋转挡风板;
所述固定挡风板为直径与所述圆孔的孔径相同的圆形档板,且所述固定挡风板内嵌固定于所述圆孔内;
所述固定挡风板圆心位置设置有转轴;
所述固定挡风板以圆心为原点,均匀分为六个扇形部分,其中任意两个对称的扇形部分为封闭的叶片,其余扇形部分均设置为扇形通孔;
所述旋转挡风板为直径与所述固定挡风板的直径相同的圆形档板,且所述旋转挡风板与所述固定挡风板贴合连接,所述旋转挡风板圆心位置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旋转挡风板以所述转轴为旋转轴心进行旋转;
所述旋转挡风板以圆心为原点,均匀分为六个扇形部分,其中任意两个对称的扇形部分为封闭的叶片,其余扇形部分均设置为扇形通孔;
其中,两个所述旋转挡风板之间相互贴合且沿所述旋转挡风板轴向方向上下排布,两个所述旋转挡风板均可绕所述转轴进行同轴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电机安装架,所述电机安装架两端与所述安装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安装架上设置有电机安装槽;
电机,所述电机安装槽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套设有齿轮;
齿圈,所述齿圈为环形内齿齿圈,所述齿圈固定连接在两个上下排布的所述旋转挡风板中,相对位置处于顶部的旋转挡风板的一侧,且所述齿圈与所述旋转挡风板同心;
所述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旋转挡风板在相互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传动限位部,用于在两个所述旋转挡风板之间进行动力传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挡风板与所述安装框架分别对应设置有旋转限位部,用于对所述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进行限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120°,且所述回风口的开合角度范围为:0°-240°;
其中,所述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被定义为:
以两个所述旋转挡风板的叶片均与所述固定挡风板的叶片完全重合时为基准,所述旋转挡风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挡风板进行旋转时的转动角度为所述旋转角度;
所述回风口的开合角度被定义为:
所述回风口内,可进行空气流动的所有扇形通孔的扇形角度之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的开合状态包括:
密封状态,当所述回风口的开合状态处于所述密封状态时,所述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为120°,所述回风口的开合角度为0°;
半封闭状态,当所述回风口的开合状态处于半密封状态时,所述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在0°-120°之间,所述回风口的开合角度在240°-0°之间;
开启状态,当所述回风口的开合状态处于所述开启状态时,所述旋转挡风板的旋转角度为0°,所述回风口的开合角度为24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新风口对应设置的开合装置,所述开合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新风口的开启或关闭,所述开合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回风口处于所述密封状态时,所述开合装置控制所述新风口开启,当所述回风口不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开合装置控制所述新风口关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设置有出气口,且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连接;
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设置于所述蜗壳内部,所述贯流风扇旋转为所述蜗壳内的气流提供驱动力;
其中,所述风机组件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出风口数量与所述风机组件对应设置有多个;
所述风量开关数量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有多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71513.6U CN215175863U (zh) | 2021-03-04 | 2021-03-04 | 一种风管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71513.6U CN215175863U (zh) | 2021-03-04 | 2021-03-04 | 一种风管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75863U true CN215175863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413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71513.6U Active CN215175863U (zh) | 2021-03-04 | 2021-03-04 | 一种风管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75863U (zh) |
-
2021
- 2021-03-04 CN CN202120471513.6U patent/CN21517586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585059U (zh) |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
CN109764407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 |
CN105202730A (zh) | 可调风向的风管式空调机组及其出风方法 | |
CN208025675U (zh) | 空调设备 | |
CN215175863U (zh) | 一种风管机 | |
CN213395599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07962903U (zh) | 用于柜机的空气处理模块和柜机 | |
CN216557412U (zh) |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 |
CN110749007B (zh) | 一种吊扇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750425B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108087986A (zh) | 用于柜机的空气处理模块和柜机 | |
CN109405069B (zh) | 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 |
CN210891894U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6091113A (zh) | 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双热源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884229U (zh) | 一种双向导风板结构及其空调 | |
CN215260125U (zh) |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 | |
CN21763590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0981467U (zh) | 挂式空调 | |
CN220958704U (zh) | 挂式空调 | |
CN220338579U (zh) |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空调器 | |
CN221146667U (zh) | 挂式空调 | |
CN215723665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21403226U (zh) | 风管机 | |
CN217274598U (zh) | 一种工业冷水空调 | |
CN221593023U (zh) | 挂式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1 Haixin Road,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51,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