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1113A - 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双热源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双热源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1113A
CN106091113A CN201610465957.2A CN201610465957A CN106091113A CN 106091113 A CN106091113 A CN 106091113A CN 201610465957 A CN201610465957 A CN 201610465957A CN 106091113 A CN106091113 A CN 106091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thermal
water source
indoor set
refrigerant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659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瑞
陈建兵
牟宗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6595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911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91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11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双热源室内机及空调器,涉及空调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设置在同一侧,使得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由于热水源换热器设置在壳体的进风区而遮挡部分进风口所导致的风机进风量减少的问题。本方案中通过在现有的双热源室内机中增加隔热板、挡板及电机,该隔热板将双热源室内机壳体的出风口间隔为两个子出风口,分别放置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该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室内机的工作模式;还用于根据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并根据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驱动电机旋转挡板。本发明应用于空调。

Description

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双热源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双热源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双热源空调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它是通过以热水源和冷媒作为换热介质来降低或提高室内空气温度。该双热源空调包括双热源室内机和室外机,而该双热源室内机通常包括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其中,热水源换热器是在室内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与冷媒换热器共同作用来对室内进行制热。因此,即使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双热源室内机也能够提供良好的制热效果。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的双热源室内机,该双热源室内机包括壳体11、风机12、中隔板13、冷媒换热器14和热水源换热器15;其中,在壳体1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中隔板13放置在壳体11的内部,用于将壳体11的内部空间分成靠近进风口的进风区16和靠近出风口的出风区17。通过将冷媒换热器14位于壳体11的出风区17,热水源换热器15位于壳体11的进风区16,这样使得在低温环境下,双热源室内机中的冷媒换热器14和热水源换热器15同时工作使得室内空气达到较好的制热效果。但是由于将热水源换热器15设置在壳体11的进风区16遮挡住部分风量的进入,使得风机12的进风量减少,因此使得经过冷媒换热器14的换风量也相应减少,从而导致冷媒换热器14的换热效果变差。
为了解决图1中出现的风机的进风量减少的问题,图2给出了另一种常见的双热源室内机,图2的双热源室内机与图1中的双热源室内机的结构大致相同,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二者的区别在于:图2中将冷媒换热器14和热水源换热器15均设置于进风区,这样避免了上述图1中由于将热水源换热器15设置在壳体11的进风区16遮挡住部分风量的进入,使得风机12的进风量减少的问题,从而该双热源室内机在低温环境下,通过冷媒换热器14和热水源换热器15同时工作使得室内空气达到较好的制热效果。
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图2的双热源室内机中由于将冷媒换热器14和热水源换热器15设置在同一侧,当双热源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使得冷媒换热器14与热水源换热器15之间相互影响。例如,热水源换热器15在冬天供暖结束后,热水源换热器15连接的管道内有积水,夏天冷媒换热器14进行制冷时,当冷媒的温度低于零度时,会使得热水源换热器15连接管道内的积水结冰,从而导致管道破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双热源室内机及空调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设置在同一侧,使得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热水源换热器设置在壳体的进风区而遮挡部分进风口所导致的风机进风量减少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热源室内机,包括:壳体、冷媒换热器、热水源换热器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上设置有风机,所述壳体上在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壳体上在所述风机的进风方向设置有入风口;所述壳体上在所述出风口设置有隔热板,将所述出风口间隔为两个子出风口,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子出风口;所述隔热板朝向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一端与挡板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挡板与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电机用于控制所述挡板围绕所述隔热板朝向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一端旋转,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并根据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驱动所述电机旋转所述挡板。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双热源室内机。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双热源室内机或第二方面中所述的空调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并根据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驱动所述电机旋转所述挡板。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双热源室内机及空调器,通过在现有的双热源室内机中增加隔热板、挡板、电机和控制模块,通过在双热源室内机的出风口设置隔热板,用于将双热源室内机的出风口间隔为两个子出风口,且将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分别设置在两个子出风口,这样使得通过隔热板将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间隔开而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通过将隔热板朝向风机的出风口一端与挡板的一端相互铰接而使得挡板可以进行活动,从而使得控制模块驱动电机时可以进行旋转挡板,同时本方案中将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均处于风机的出风口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热水源换热器设置在壳体的进风区而遮挡部分进风口所导致的风机进风量减少。控制模块通过根据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并根据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能够驱动电机旋转挡板,这样可以实现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自动切换,使得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在独立工作时,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同时也保证了进入到冷媒换热器或热水源换热器的进风量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3中的双热源室内机中的隔热板和挡板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室外环境温度分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双热源室内机,如图3所示,该双热源室内机,包括:壳体21、冷媒换热器23、热水源换热器24以及控制模块,其中:壳体21中设置有中隔板27,该中隔板上设置有风机22,壳体21上在风机22的出风方向设置有出风口,壳体21上在风机22的进风方向设置有入风口;壳体21上在出风口设置有隔热板25,将出风口间隔为两个子出风口,冷媒换热器23和热水源换热器24分别设置在两个子出风口;隔热板25朝向风机22的出风口一端与挡板26的一端相互铰接,挡板26与电机的驱动轴连接,电机用于控制挡板26围绕隔热板25朝向风机22的出风口一端旋转,电机与控制模块相连。其中:
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
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冷媒换热器23和热水源换热器24的开启与关闭,并根据冷媒换热器23和热水源换热器24的开启与关闭驱动电机旋转挡板26。
其中,图3中的箭头用于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气的气流方向。
示例性的,上述的隔热板25垂直设置于双热源室内机的出风口,将出风口间隔为两个大小相同的子出风口;且该挡板26的旋转臂侧的长度大于等于隔热板25到壳体21的距离,以保证控制电机根据冷媒换热器23和热水源换热器24的开启与关闭驱动电机可以将挡板26旋转至与壳体21接触的位置。
进一步的,参照图4所示的包括隔热板和挡板的双热源室内机的侧视图(图4中的(a))和俯视图(图4中的(b)),具体的,由图4中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双热源室内机中的隔热板25的第一端(图4中图(a)中的标号1)与壳体21相连,隔热板25的第三端(图4中图(b)中的标号3)和第四端(图4中图(b)中的标号4)分别与壳体侧壁相连,而隔热板的第二端(图4中图(a)中的标号2)与挡板26的第一端(图4中图(a)中的标号1,)相互铰接(图中未画出具体的铰接方式),挡板26的第二端(图4中图(b)中的标号2,)和第三端(图4中图(b)中的标号3,)分别与壳体侧壁相连,这样隔热板25将壳体26的出风口间隔为两个大小相同的子出风口,而控制模块通过驱动电机将挡板26旋转至与壳体21接触的位置时,可以将两个子出风口分别完全挡住。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隔热板25朝向风机22的出风口一端与挡板26的一端相互铰接,其可以是通过铰接装置将隔热板25朝向风机22的出风口一端与挡板26的一端相互铰接,也可以是通过铰接元件进行铰接,这里对其铰接的具体方式不进行限定。
示例性的,上述控制模块获取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的方式可以是根据用户的指令信息进行获取的,例如:用户通过按键选择当前双热源室内机运行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此外,控制模块还可以是周期性或非周期性检测双热源室内机所处的运行模式,从而获取其工作模式。
示例性的,上述的电机包括但不限于:直流式电机、交流式电机以及抽头电机;上述的隔热板25中包括隔热材料,而该隔热材料包括海绵和泡沫;上述的挡板26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材料、塑料材料以及木质材料。
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壳体,如图5所示,在该双热源室内机的进风区设置有过滤网28。具体的,控制模块驱动风机转动,风机将室内空气抽入至双热源室内机中,经过该过滤网28,使得进入到双热源室内机中的空气无灰尘颗粒,从而保证经过双热源室内机中的换热器后温度较高或温度较低的空气进入到室内也无灰尘颗粒。
示例性的,上述控制模块在根据冷媒换热器23和热水源换热器24的开启与关闭驱动电机旋转挡板时具体用于:
当开启冷媒换热器23和关闭热水源换热器24时,驱动电机将挡板26向设置有热水源换热器24的子出风口一侧旋转,直至挡板与壳体侧壁相连;当关闭冷媒换热器23和开启热水源换热24器时,驱动所述电机将挡板26向设置有冷媒换热器23的子出风口一侧旋转,直至挡板26与壳体侧壁相连;当开启冷媒换热器23和开启热水源换热器24时,驱动电机旋转挡板26,直至挡板26至与隔热板25间的夹角为平角。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考虑到室外机的工作环境要求,该双热源室内机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该温度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其中:
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控制模块根据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冷媒换热器23和热水源换热器24的开启与关闭时具体用于:在双热源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下,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控制冷媒换热器23和热水源换热器24的开启与关闭。
其中,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该冷媒换热器23关闭,而该热水源换热器24开启;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低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该冷媒换热器23和该热水源换热器24均开启;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该冷媒换热器23开启,而该热水源换热器24关闭。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用户根据需求进行设定,也可以是厂家在出厂时设定的预定值,这里不进行限定。
示例性的,上述室内机还包括电磁阀和水泵,该电磁阀的第一接口连接热水源换热器24,该电磁阀的第二接口连接水泵,上述控制模块与该电磁阀相连,其中:
电磁阀用于控制热水源换热器24与水泵间的连通管道的连通或关闭。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
示例性的,当上述双热源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开启,将热水源换热器24与水泵间的连通管道连通,使得水泵中的水进入到热水源换热器24中,水泵中的水经过热水源换热器24后变成热的蒸汽实现对室内的空气制热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3-图5中所示的双热源室内机的壳体21为长方体时的平面图,而这里壳体21的形状仅仅是一种举例说明,并不进行限定,在实际的应用中双热源室内机的壳体21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柱、柱体以及其他不规则的立体形状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双热源室内机,通过在现有的双热源室内机中增加隔热板、挡板、电机和控制模块,通过在双热源室内机的出风口设置隔热板,将双热源室内机的出风口间隔为两个子出风口,且将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分别设置在两个子出风口,这样使得通过隔热板将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间隔开而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通过将隔热板朝向风机的出风口一端与挡板的一端相互铰接而使得挡板可以进行活动,从而使得控制模块驱动电机时可以进行旋转挡板,同时本方案中将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均处于风机的出风口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热水源换热器设置在壳体的进风区而遮挡部分进风口所导致的风机进风量减少。控制模块通过根据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并根据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能够驱动电机旋转挡板,这样可以实现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自动切换,使得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在独立工作时,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同时也保证了进入到冷媒换热器或热水源换热器的进风量不受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双热源室内机。
示例性的,上述的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室内机为上述的双热源室内机,具体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的描述,这里不在赘述。
下面将基于图3对应的双热源室内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进行介绍。以下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关的技术术语、概念等的说明可以参照上述的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双热源室内机或空调器,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301、控制模块获取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
示例性的,上述控制模块获取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的方式可以是根据用户的指令信息进行获取的,例如:用户通过按键选择当前双热源室内机运行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此外,控制模块还可以是周期性或非周期性检测双热源室内机所处的运行模式,从而获取其工作模式。
302、控制模块根据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并根据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驱动电机旋转挡板。
示例性的,步骤302中控制模块在根据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驱动电机旋转挡板时具体以下内容:
A1、当开启冷媒换热器和关闭热水源换热器时,控制模块驱动电机将挡板向设置热水源换热器的子出风口一侧旋转,直至挡板与壳体侧壁相连。
A2、当关闭冷媒换热器和开启热水源换热器时,控制模块驱动电机将挡板向设置冷媒换热器的子出风口一侧旋转,直至挡板与壳体侧壁相连。
A3、当开启冷媒换热器和开启热水源换热器时,控制模块驱动电机旋转挡板,直至与隔热板间的夹角为平角的位置。
示例性的,步骤302中控制模块根据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302a、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进一步的,步骤302中控制模块根据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具体包括:
302b、在双热源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下,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控制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
其中,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该冷媒换热器关闭,而该热水源换热器开启;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低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该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均开启;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该冷媒换热器开启,而该热水源换热器关闭。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双热源室内机或空调器,通过控制模块根据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并根据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能够驱动电机旋转挡板,这样可以实现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自动切换,使得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在独立工作时,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同时也保证了进入到冷媒换热器或热水源换热器的进风量不受影响。
下面将在双热源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下,基于上述的第一预设阈值与第二预设阈值列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详细说明如何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控制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并根据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驱动电机旋转挡板。
例如,参照图7所示的室外环境划分图,该室外环境温度处于-15℃与7℃之间,将该温度范围换分为三段,分别为:温度A段(小于等于-15℃),温度B段(大于-15℃而小于7℃)以及温度C段(大于等于7℃)。
当室外环境温度处于温度A段时,由于室外温度较低使得室外机不能工作,则关闭冷媒换热器,而开启热水源换热器,且电磁阀与水泵均开启,同时控制模块控制步进电机使挡板从水平位置调整到位置b(参照图3或图5中所示的位置),使空气通过热水源换热器进行升温,从而实现对室内进行制热。
当室外环境温度处于温度B段时,此时室外机可以正常工作,因此可以同时开启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且电磁阀与水泵均开启,同时控制模块控制步进电机使挡板处于水平位置c(参照图3或图5中所示的位置),使空气同时通过冷媒换热器和热水源换热器进行升温,从而实现对室内进行制热。
当室外环境温度处于温度C段时,由于室外机可以正常运行,因此,则开启冷媒换热器,而关闭热水源换热器,且电磁阀与水泵均关闭,同时控制模块控制步进电机使挡板从水平位置调整到位置a(参照图3或图5中所示的位置),使空气通过冷媒换热器进行升温,从而实现对室内进行制热。
此外,当双热源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下,控制模块关闭热水源换热器、水泵以及电磁阀,而开启冷媒换热器;同时驱动步进电机转动挡板至位置a(参照图3或图5中所示的位置),使空气通过冷媒换热器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室内进行制冷。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双热源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冷媒换热器、热水源换热器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上设置有风机,所述壳体上在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壳体上在所述风机的进风方向设置有入风口;所述壳体上在所述出风口设置有隔热板,将所述出风口间隔为两个子出风口,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子出风口;所述隔热板朝向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一端与挡板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挡板与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电机用于控制所述挡板围绕所述隔热板朝向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一端旋转,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并根据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驱动所述电机旋转所述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热源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根据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驱动所述电机旋转所述挡板时具体用于:
当开启所述冷媒换热器和关闭所述热水源换热器时,驱动所述电机将所述挡板向设置有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子出风口一侧旋转,直至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侧壁相连;
当关闭所述冷媒换热器和开启所述热水源换热器时,驱动所述电机将所述挡板向设置有所述冷媒换热器的子出风口一侧旋转,直至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侧壁相连;
当开启所述冷媒换热器和开启所述热水源换热器时,驱动所述电机旋转所述挡板,直至所述挡板至与所述隔热板间的夹角为平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热源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热源室内机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其中: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时具体用于:在所述双热源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
其中,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冷媒换热器关闭,所述热水源换热器开启;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高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低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冷媒换热器开启,所述热水源换热器开启;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冷媒换热器开启,所述热水源换热器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热源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双热源室内机的出风口,将所述出风口间隔为两个大小相同的子出风口;所述挡板的旋转臂侧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隔热板到所述壳体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热源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电磁阀和水泵,所述电磁阀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热水源换热器,所述电磁阀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水泵,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磁阀相连,其中:
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热水源换热器与所述水泵间的连通管道的连通或关闭;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
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热源室内机。
7.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热源室内机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并根据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驱动所述电机旋转所述挡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驱动所述电机旋转所述挡板具体包括:
当开启所述冷媒换热器和关闭所述热水源换热器时,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所述电机将所述挡板向设置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子出风口一侧旋转,直至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侧壁相连;
当关闭所述冷媒换热器和开启所述热水源换热器时,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所述电机将所述挡板向设置所述冷媒换热器的子出风口一侧旋转,直至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侧壁相连;
当开启所述冷媒换热器和开启所述热水源换热器时,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所述电机旋转所述挡板,直至与所述隔热板间的夹角为平角。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双热源室内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具体包括:在所述双热源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热水源换热器的开启与关闭;
其中,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低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冷媒换热器关闭,所述热水源换热器开启;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高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低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冷媒换热器开启,所述热水源换热器开启;
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冷媒换热器开启,所述热水源换热器关闭。
CN201610465957.2A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双热源室内机及空调器 Pending CN1060911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5957.2A CN106091113A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双热源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5957.2A CN106091113A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双热源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1113A true CN106091113A (zh) 2016-11-09

Family

ID=57253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65957.2A Pending CN106091113A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双热源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9111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7513A (zh) * 2019-03-08 2019-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连续制热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770587A (zh) * 2019-11-04 2021-05-07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冷却的电气设备及其冷却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3685A (ja) * 1994-03-03 1995-09-19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調和空気の供給設備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ならびに変風量切換ユニット
JP2000052757A (ja) * 1998-08-05 2000-02-22 Calsonic Corp 自動車用冷暖房装置
CN2555475Y (zh) * 2002-06-17 2003-06-11 范良凯 恒温恒湿空调机
CN103032995A (zh) * 2012-12-27 2013-04-10 东北大学 一种蓄热型多热源热泵机组
CN203286805U (zh) * 2013-05-20 2013-11-13 山西三水冷热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户用空调热泵装置
CN203375589U (zh) * 2013-07-04 2014-01-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换热装置
CN203642343U (zh) * 2013-11-08 2014-06-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双热源室内机以及包括该双热源室内机的空调器
CN104165442A (zh) * 2014-08-07 2014-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热源空调器制热时热源形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3685A (ja) * 1994-03-03 1995-09-19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調和空気の供給設備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ならびに変風量切換ユニット
JP2000052757A (ja) * 1998-08-05 2000-02-22 Calsonic Corp 自動車用冷暖房装置
CN2555475Y (zh) * 2002-06-17 2003-06-11 范良凯 恒温恒湿空调机
CN103032995A (zh) * 2012-12-27 2013-04-10 东北大学 一种蓄热型多热源热泵机组
CN203286805U (zh) * 2013-05-20 2013-11-13 山西三水冷热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户用空调热泵装置
CN203375589U (zh) * 2013-07-04 2014-01-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换热装置
CN203642343U (zh) * 2013-11-08 2014-06-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双热源室内机以及包括该双热源室内机的空调器
CN104165442A (zh) * 2014-08-07 2014-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热源空调器制热时热源形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时阳: "《制冷技术》", 30 June 2015,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王成林: "《物流设备选型与集成》", 30 June 2013, 中国财富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7513A (zh) * 2019-03-08 2019-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连续制热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770587A (zh) * 2019-11-04 2021-05-07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冷却的电气设备及其冷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8246B (zh) 一种风管式空调的控制方法
US9702570B2 (en) Bulkhead assemblies for air conditioner units
CN110388693B (zh) 房间空气环境调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03229A (zh) 一种风向控制装置、空调器、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4748237A (zh) 一种空调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728931A (zh) 空调系统
CN210267517U (zh) 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
CN102788389A (zh) 空气处理机组
WO2022160862A1 (zh) 空调系统
CN105202730A (zh) 可调风向的风管式空调机组及其出风方法
CN104764091A (zh) 空气调节箱、汽车空调装置及汽车
CN106091113A (zh) 一种双热源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双热源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6755411U (zh) 空调室外机
CN109237707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
CN109237706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
CN206377770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机组
CN205783335U (zh) 空调设备和风机盘管
CN2851920Y (zh) 一种快速化霜空调器室内机
CN210345666U (zh) 房间空气环境调控系统
CN106052016A (zh) 空调设备、风机盘管及其控制方法
CN209068625U (zh) 风管机及空调器
CN207962903U (zh) 用于柜机的空气处理模块和柜机
EP3412983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s
CN213273060U (zh) 空调新风系统
CN205561162U (zh) 空气质量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