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5058U - 中心火盖及包含中心火盖的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中心火盖及包含中心火盖的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5058U
CN215175058U CN202121013589.0U CN202121013589U CN215175058U CN 215175058 U CN215175058 U CN 215175058U CN 202121013589 U CN202121013589 U CN 202121013589U CN 215175058 U CN215175058 U CN 215175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channel
central
ai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135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烨南
楼国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1358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5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5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5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心火盖和及包含中心火盖的燃烧器,中心火盖具有中心通道、火孔、气腔、出气通道、吹气通道和连通所述火孔与外部的环形槽,火孔与中心通道连通,其中,中心火盖包括下盖体和盖设在下盖体上方的上盖体,气腔形成在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中心通道设置在下盖体上且通过出气通道与气腔相通,气腔通过吹气通道与环形槽相通。本实用新型能降低离焰风险,且能避免火孔被堵塞的问题。

Description

中心火盖及包含中心火盖的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中心火盖及包含中心火盖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在用燃气灶具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食物溢出、油水混合物飞溅等情况,特别是做粥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溢锅。溢出的食物残渣要么直接堵塞火盖火孔通道,造成点火失败;要么会沿着火盖火孔通道向下流入火盖内部的燃气腔室,造成实物残渣在燃气腔室内堆积,使得燃烧器性能不佳或无法进行打火,影响燃气灶具的使用。
现有的火盖火孔被油渍、食物残渣等堵住时,往往需要人工疏通,更有人使用很长时间不进行疏通导致灶具无法点燃,最后反馈给厂家更换,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心火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火盖在遇到食物溢出、油水混合物飞溅时易堵塞火孔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心火盖,具有中心通道和与所述中心通道连通的火孔,还具有气腔、出气通道、吹气通道和连通所述火孔与外部的环形槽;其中,所述中心火盖包括下盖体和盖设在所述下盖体上方的上盖体,所述气腔形成在所述上盖体与所述下盖体之间,所述中心通道设置在所述下盖体上且通过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气腔相通,所述气腔通过所述吹气通道与所述环形槽相通。
上述的中心火盖,在正常燃烧时,由于环形槽的设置,能够在环形槽底部形成稳焰环,从而能降低离焰风险;当遇到食物溢出或油水混合物飞溅时,液体也不会直接流入中心火盖内部,而是流入在环形槽内褡裢形成液体薄膜,此时,气腔内燃气经吹气通道在环形槽上方产生挤压,从而冲破液体薄膜,使燃气正常流通,进而避免了火孔被堵塞的问题。
示例性地,所述环形槽的宽度为1mm~3mm。如此,不仅避免了二次进风量不够且燃气无法形成有效的稳焰环问题,而且避免了燃气积蓄时间过长和燃气消耗量过大的问题。
示例性地,所述气腔具有深度t,所述深度t为1mm~4mm。如此,不仅避免了气腔过大集聚过多燃气而影响燃烧性能的问题,而且避免了气腔过小导致产生的挤压力过小不能冲破液体薄膜的问题。
示例性地,所述中心火盖具有中轴线,所述吹气通道与所述中轴线之间具有0°~45°的夹角。吹气通道与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例如为0°,15°,30°,45°等等,由于中心火盖在使用时,中轴线是竖直的,如此,气腔内燃气经吹气通道在环形槽上方产生挤压,更容易冲破液体薄膜。
示例性地,所述火孔、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吹气通道皆设置在所述下盖体上,所述环形槽从所述下盖体的下端面向上延伸至与所述火孔相通。如此,火孔、出气通道、吹气通道和环形槽皆设置在下盖体上,方便加工。
示例性地,所述环形槽将所述火孔分成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如此,在正常燃烧时,一部分燃气能够从中心通道直接经火孔燃烧出火,另一部燃气经出气通道进入气腔然后经吹气通道流入至环形槽,从而在环形槽底部形成稳焰环,这样,不仅能保证燃烧效率,而且能降低离焰风险。
示例性地,所述下盖体包括内侧壁、顶壁和外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内侧壁围合形成所述中心通道,所述内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外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环形槽,所述第一孔段位于所述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孔段位于所述外侧壁上,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吹气通道皆设置在所述顶壁上。如此,下盖体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有利于形成出气通道和吹气通道。
示例性地,所述顶壁具有中心孔、位于所述吹气通道外的外圈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孔与所述外圈之间的内圈;所述上盖体具有插入部、顶部和侧部,所述插入部插设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侧部搭置在所述外圈上,所述顶部具有下表面,所述内圈具有顶表面,所述下表面与所述顶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所述气腔。如此,不仅能稳固地将上盖体盖设在下盖体上,而且能以简单的结构形成气腔。
示例性地,所述出气通道包括多个出气孔,多个所述出气孔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D1上,且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匀分布;所述吹气通道包括多个进气孔,多个所述进气孔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D2上,D2>D1,且多个所述进气孔均匀分布。如此,能避免正常燃烧时,过多燃气经出气通道进入气腔而影响燃烧性能。
示例性地,所述出气通道为位于所述下盖体中心的通孔;所述吹气通道包括多个进气孔,多个所述进气孔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D2上,且多个所述进气孔均匀分布,或所述吹气通道为环形的通槽。如此,能避免正常燃烧时,过多燃气经气腔进入吹气通道而影响燃烧性能。
示例性地,所述出气通道为环形的通槽;所述吹气通道为环形的通槽。如此,不仅能达到连通中心通道与气腔、气腔与环形槽的目的,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示例性地,所述插入部与所述中心孔之间通过螺纹和/或密封圈密封连接。如此,一方面可以使上盖体稳固地设置在下盖体上,另一方面,能保证气腔的气密性,使气腔里的燃气只能从出气通道、吹气通道进出。
示例性地,所述环形槽将所述下盖体分成内环体和外环体,所述火孔设置在所述外环体上。如此,在正常燃烧时,燃气经出气通道进入气腔然后经吹气通道分支、一部分经过火孔直接燃烧、另一部分流入至环形槽,从而在环形槽底部形成稳焰环,以达到保证燃烧效率,同时降低离焰风险的目的。
示例性地,所述下盖体具有下侧壁,所述上盖体具有围设在所述下侧壁外的上侧壁,所述上侧壁具有内侧面,所述下侧壁具有外侧面,所述吹气通道和所述环形槽形成在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外侧面之间。如此,能以简单方式形成吹气通道和环形槽。
示例性地,所述火孔设置在所述上侧壁上。如此,火孔形成在上盖体上,在正常燃烧时,燃气经出气通道进入气腔然后经吹气通道分支、一部分经过火孔直接燃烧、另一部分流入至环形槽,从而在环形槽底部形成稳焰环,以达到保证燃烧效率,同时降低离焰风险的目的。
示例性地,所述火孔包括设置在所述下侧壁上的第一孔段和设置在所述上侧壁上的第二孔段。如此,上盖体和下盖体上皆形成有部分火孔,在正常燃烧时,一部分燃气能够从中心通道直接经火孔燃烧出火,另一部燃气经出气通道进入气腔然后经吹气通道流入至环形槽,从而在环形槽底部形成稳焰环,这样,不仅能保证燃烧效率,而且能降低离焰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中心火盖。由于上述的中心火盖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设置有上述中心火盖的燃烧器也必然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中心火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中心火盖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图1中的中心火盖的主视图(处于分解状态);
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的中心火盖的仰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中心火盖的下盖体的结构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中心火盖的内部结构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中心火盖的内部结构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中心火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中心火盖的内部结构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10-下盖体
101-中心通道
102-火孔
1021-第一孔段
1022-第二孔段
102’-下圈火孔
103-出气通道
1031-出气孔
104-吹气通道
1041-进气孔
1042-吹气出口
1043-吹气入口
105-环形槽
111-内侧壁
111′-下侧壁
1111′-外侧面
112-顶壁
1121-中心孔
11201-中部顶表面
11202-台阶面
1122-外圈
1123-内圈
11231-顶表面
113-外侧壁
114-卡掣槽
120-上盖体
121-插入部
122-顶部
1221-下表面
123-侧部
123′-上侧壁
1231′-内侧面
1201-盖体下表面
124-帽沿部
130-气腔
t-间隙
a-环形槽的宽度
p-外侧壁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对于家用燃气灶,其燃烧器通常具有大火盖(也叫外环火盖)和小火盖(也叫中心火盖),以至少形成两环火焰,进而在用户使用时提供多种火焰模式。相应地,燃烧器进一步包括大火分火器和小火分火器、以及大火文丘里和小火文丘里。小火分火器设置在大火分火器的中心处。大火盖和小火盖分别盖在大火分火器和小火分火器上,大火盖位于小火盖的外周。大火文丘里和小火文丘里分别连接至大火分火器和小火分火器。大火分火器与大火盖和大火文丘里形成大火混气室。小火分火器与小火盖和小火文丘里形成小火混气室。
第一实施例
下文将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中心火盖进行描述。
中心火盖包括下盖体110和盖设在下盖体110上方的上盖体120。下盖体110具有中心通道101和与中心通道101连通的火孔102,火孔102用于将中心通道101与外部连通,火孔102可以为多个,图1所示实施例中,多个火孔102分为上、下两圈,上圈火孔的孔径大于下圈火孔的孔径,上圈火孔为主火孔,下圈火孔为稳焰孔。上盖体120与下盖体110之间形成有气腔130,下盖体110上还具有出气通道103、吹气通道104和连通火孔102与外部的环形槽105,环形槽105将火孔102分成第一孔段1021和第二孔段1022,中心通道101通过出气通道103与气腔130相通,气腔130通过吹气通道104与环形槽105相通。
上述的中心火盖,在正常燃烧时,一部分燃气从中心通道101直接经火孔102燃烧出火,另一部燃气经出气通道103进入气腔130然后经吹气通道104流入至环形槽105,从而在环形槽105底部形成稳焰环,不仅不会与火孔102里的燃气发生干涉影响燃烧性能,而且能降低离焰风险;当遇到食物溢出或油水混合物飞溅时,液体不会直接流入中心火盖内部,而是流入在环形槽105内褡裢形成液体薄膜,此时,气腔130内燃气经吹气通道104在环形槽105上方产生挤压,从而冲破液体薄膜,使燃气正常流通,从而避免了火孔102被堵塞的问题。
结合参阅图2、图4和图6,下盖体110包括内侧壁111、顶壁112和外侧壁113,顶壁112与内侧壁111围合形成中心通道101,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涉及的“外侧壁113”是相对于中心火盖盖在分火器上而言的,中心火盖盖在分火器上之后,暴露的表壁为外侧壁,且中心火盖盖在分火器上后,中心通道101作为燃气通道。内侧壁111、顶壁112与外侧壁113围合形成环形槽105,第一孔段1021位于内侧壁111上,第二孔段1022位于外侧壁113上,出气通道103和吹气通道104皆设置在顶壁112上。如此,下盖体110可以一体成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有利于形成出气通道103和吹气通道204。
结合参阅图5和图6,作为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出气通道103包括多个出气孔1031,多个出气孔1031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D1上,且多个出气孔1031均匀分布。如此,能避免正常燃烧时,过多燃气经出气通道103进入气腔130而影响燃烧性能,应当能理解地,出气孔1031的个数及孔径大小没有限制,只要能达到连通中心通道101与气腔130的目的即可。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出气通道103还可以为环形的通槽,如此,不仅能达到连通中心通道101与气腔130的目的,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进一步地,吹气通道104包括多个进气孔1041,多个进气孔1041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D2上,D2>D1,且多个进气孔1041均匀分布。如此,能避免正常燃烧时,过多燃气经气腔130进入吹气通道104而影响燃烧性能,应当能理解地,进气孔1041的个数及孔径大小没有限制,只要能达到连通气腔130与环形槽105的目的即可。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吹气通道104还可以为环形的通槽,如此,不仅能达到连通气腔130与环形槽105的目的,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再一次参阅图4,外侧壁113的厚度P为0.5mm~3mm。例如为0.5mm,1mm,1.5mm,2mm,2.5mm,3mm等等,如此,避免了厚度过小时,在加工火孔102时容易破壁或变形的问题,也避免了厚度过大时,环形槽105内的火焰绕过外侧壁113时火焰长度过短无法有效形成稳焰效果的问题。
为了方便形成气腔130,顶壁112具有中心孔1121、位于吹气通道103外的外圈1122以及位于中心孔1121与外圈1122之间的内圈1123。上盖体120具有插入部121、顶部122和侧部123,插入部121插设在中心孔1121内与中心孔1121密封连接,例如可以采用螺纹密封,还可以通过加密封圈等形式实现密封连接,从而一方面可以使上盖体120稳固地设置在下盖体110上,另一方面,能保证气腔130的气密性,使气腔130内的燃气只能从出气通道103、吹气通道104进出。侧部123搭置在外圈1122上,顶部122具有下表面1221,内圈1123具有顶表面11231,下表面1221与顶表面11231之间具有间隙t以形成气腔130。如此,不仅能稳固地将上盖体120盖设在下盖体110上,而且能以简单的结构形成气腔130。
示例性地,间隙t为1mm~4mm。例如为1mm,2mm,3mm,4mm等等,如此,不仅避免了间隙过大集聚过多燃气而影响燃烧性能的问题,而且避免了间隙过小导致产生的挤压力过小不能冲破液体薄膜的问题。
示例性地,环形槽的宽度a为1mm~3mm。例如为1mm,2mm,3mm等等,如此,不仅避免了二次进风量不够且燃气无法形成有效的稳焰环问题,而且避免了燃气积蓄时间过长和燃气消耗量过大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吹气通道104与中心火盖的中轴线平行,即,吹气通道104与中心火盖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中心火盖在使用时,中轴线是竖直的,吹气通道104也是竖直的。如此,气腔130内燃气经吹气通道104在环形槽105上方产生挤压,更容易冲破液体薄膜。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火孔102包括两段(即,第一孔段1021和第二孔段1022);但是,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火孔102也可以只具有第二孔段1022,该种情况下,环形槽105将下盖体110分成内环体和外环体(如图2中的内侧壁111可看成是内环体,外侧壁113可看成是外环体),火孔102仅设置在外环体上,在正常燃烧时,燃气经出气通道103进入气腔130然后经吹气通道104分支、一部分经过火孔102直接燃烧、另一部分流入至环形槽105,从而在环形槽105底部形成稳焰环,以达到保证燃烧效率,同时降低离焰风险的目的。
第二实施例
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火孔102、出气通道103、吹气通道104和环形槽105皆设置在下盖体110上,从而方便加工。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下盖体110的顶壁112具有中部顶表面11201和台阶面11202,上盖体120为盖板,上盖体120的外缘通过台阶面11202支撑以盖设在下盖体110上,上盖体120具有盖体下表面1201,盖体下表面1201与中部顶表面11201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气腔130,中部顶表面11201是台阶面,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中部顶表面11201也可以是平面。如此,不仅能稳固地将上盖体120盖设在下盖体110上,而且能以简单的结构形成气腔130。
另外,图7所示实施例中,出气通道103为位于下盖体110中心的通孔。应当能理解地,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出气通道103也可以如第一实施例所示,包括多个出气孔1031,多个出气孔1031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D1上,且多个出气孔1031均匀分布。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出气通道103还可以为环形的通槽。
其它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在此就不多做赘述。
第三实施例
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下盖体110具有下侧壁111′,上盖体120具有围设在下侧壁111′外的上侧壁123′,上侧壁123′具有内侧面1231′,下侧壁111′具有外侧面1111′,吹气通道104和环形槽105形成在内侧面1231′与外侧面1111′之间。如此,能以简单方式形成吹气通道104和环形槽105。
该实施例中,火孔102包括设置在下侧壁111′上的第一孔段1021和设置在上侧壁123′上的第二孔段1022。如此,上盖体120和下盖体110上皆形成有部分火孔,在正常燃烧时,一部分燃气能够从中心通道101直接经火孔102燃烧出火,另一部燃气经出气通道103进入气腔130然后经吹气通道104流入至环形槽105,从而在环形槽105底部形成稳焰环,这样,不仅能保证燃烧效率,而且能降低离焰风险。
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火孔102也可以仅具有设置在上侧壁123′上的第二孔段1022,即,火孔102设置在上侧壁123′上。如此,火孔102形成在上盖体120上,在正常燃烧时,燃气经出气通道103进入气腔130然后经吹气通道104分支、一部分经过火孔102直接燃烧、另一部分流入至环形槽105,从而在环形槽105底部形成稳焰环,以达到保证燃烧效率,同时降低离焰风险的目的。
其它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在此就不多做赘述。
第四实施例
如图9和图10所示,该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吹气通道104从吹气入口1043至吹气出口1042向下且向外倾斜,从而与中心火盖的中轴线之间具有夹角α,本实施例中夹角α为25°,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夹角α还可以为5°,15°,35°,45等,也就是说,夹角α在0°至45°之间,由于中心火盖在使用时,中轴线是竖直的,吹气通道104如此设置,气腔130内燃气经吹气通道104在环形槽105上方产生挤压时,更容易冲破液体薄膜。
另外,该实施例中,为了在上盖体120盖设于下盖体110上后形成气腔130,下盖体110上可以设置卡掣槽114,上盖体120可以是片状的,且上盖体120具有能够通过挤压变形而卡入卡掣槽114内的帽沿部124。
本实施例中,环形槽105也相对中心火盖的中轴线倾斜设置,且与吹气通道104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出气通道103为位于下盖体110中心的通孔。
还有,本实施例中火孔虽然也是上、下两圈结构,但是,上、下两圈火孔具有不同的结构,如图10所示,火孔102包括两段(即,第一孔段1021和第二孔段1022),下圈火孔102’只具有一段。
其它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在此就不多做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燃烧器,燃烧器具有如上所述任一种中心火盖。除此之外,该燃烧器还包括文丘里、分火器和炉头等。文丘里、分火器和炉头等可以具有现有的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构,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上”、“下”和“顶”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7)

1.一种中心火盖,具有中心通道和与所述中心通道连通的火孔,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气腔、出气通道、吹气通道和连通所述火孔与外部的环形槽;
其中,所述中心火盖包括下盖体和盖设在所述下盖体上方的上盖体,所述气腔形成在所述上盖体与所述下盖体之间,所述中心通道设置在所述下盖体上且通过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气腔相通,所述气腔通过所述吹气通道与所述环形槽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的宽度为1mm~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腔具有深度t,所述深度t为1mm~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火盖具有中轴线,所述吹气通道与所述中轴线之间具有0°~45°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孔、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吹气通道皆设置在所述下盖体上,所述环形槽从所述下盖体的下端面向上延伸至与所述火孔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将所述火孔分成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包括内侧壁、顶壁和外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内侧壁围合形成所述中心通道,所述内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外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环形槽,所述第一孔段位于所述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孔段位于所述外侧壁上,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吹气通道皆设置在所述顶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具有中心孔、位于所述吹气通道外的外圈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孔与所述外圈之间的内圈;所述上盖体具有插入部、顶部和侧部,所述插入部插设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侧部搭置在所述外圈上,所述顶部具有下表面,所述内圈具有顶表面,所述下表面与所述顶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所述气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包括多个出气孔,多个所述出气孔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D1上,且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匀分布;所述吹气通道包括多个进气孔,多个所述进气孔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D2上,D2>D1,且多个所述进气孔均匀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为位于所述下盖体中心的通孔;所述吹气通道包括多个进气孔,多个所述进气孔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D2上,且多个所述进气孔均匀分布,或所述吹气通道为环形的通槽。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为环形的通槽;所述吹气通道为环形的通槽。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与所述中心孔之间通过螺纹和/或密封圈密封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将所述下盖体分成内环体和外环体,所述火孔设置在所述外环体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具有下侧壁,所述上盖体具有围设在所述下侧壁外的上侧壁,所述上侧壁具有内侧面,所述下侧壁具有外侧面,所述吹气通道和所述环形槽形成在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外侧面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孔设置在所述上侧壁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孔包括设置在所述下侧壁上的第一孔段和设置在所述上侧壁上的第二孔段。
17.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心火盖。
CN202121013589.0U 2021-05-12 2021-05-12 中心火盖及包含中心火盖的燃烧器 Active CN215175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3589.0U CN215175058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中心火盖及包含中心火盖的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3589.0U CN215175058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中心火盖及包含中心火盖的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5058U true CN215175058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9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13589.0U Active CN215175058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中心火盖及包含中心火盖的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5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98157C2 (ru) Система горелок бытовой газовой плиты
WO2016141643A1 (zh) 底杯盖及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JP4751253B2 (ja) コンロバーナ
JP4709589B2 (ja) こんろ用バーナ
CN215175058U (zh) 中心火盖及包含中心火盖的燃烧器
CN110345477B (zh) 灶具燃烧器
CN115342352A (zh) 中心火盖及包含中心火盖的燃烧器
CN215175047U (zh) 小火盖和具有该小火盖的燃烧器
CN215765089U (zh) 小火盖和具有该小火盖的燃烧器
JPH11264517A (ja) ガスコンロ用バーナ
CN218993387U (zh) 外环火盖及具有其的燃烧器
CN215175061U (zh) 小火盖和燃烧器
CN216953046U (zh) 一种燃烧器及灶具
CN219494098U (zh) 燃烧器
CN215446459U (zh) 小火盖和燃烧器
CN217464430U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组件及燃气灶
CN216244266U (zh) 外环火盖和燃烧器
CN212565885U (zh) 燃烧器火盖及灶具燃烧器
CN219318432U (zh) 外环火盖及具有其的燃烧器
CN219656072U (zh) 燃烧器
CN217464429U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9656074U (zh) 燃烧器
CN217464431U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及燃气灶
CN110966599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CN211902874U (zh) 小火盖和具有该小火盖的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