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2140U - 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及铲运机 - Google Patents
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及铲运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72140U CN215172140U CN202121699957.1U CN202121699957U CN215172140U CN 215172140 U CN215172140 U CN 215172140U CN 202121699957 U CN202121699957 U CN 202121699957U CN 215172140 U CN215172140 U CN 2151721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control
- oil
- control valve
- gearbox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及铲运机,属于矿山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变速箱、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阀、液压泵、散热器;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阀连接;液压泵的吸油口与变速箱的出油口连接,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温度控制阀的进油口连接,温度控制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散热器的进油口连接,温度控制阀的第二工作油口和散热器的出油口均与变速箱的回油口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液压泵至温度控制阀间的油路上;温度传感器能够采集润滑油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使得控制器根据润滑油的温度控制温度控制阀得电或失电。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变速箱润滑油快速达到最佳温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及铲运机。
背景技术
矿山机械行业中,因有些矿山处于环境较为寒冷的区域,当工程机械车辆中变速箱的润滑油在长时间未工作时,润滑油处于一种低温度的工况,而对变速箱润滑油而言,最佳的使用温度在80℃左右。当变速箱润滑油的油温过低时,润滑油的黏度较大,此时会造成变速箱内需润滑的齿轮元件等磨损严重,同时使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降低。当变速箱润滑油的油温过高时,会造成润滑油迅速氧化变质,失去润滑性能,导致摩擦片和齿轮等打滑烧坏,机械部件也同样因失去润滑而导致零件快速磨损,从而造成变速箱报废。因此在冷启动车辆时,需要将变速箱润滑油迅速升温到润滑油的最佳使用温度,到达最佳使用温度后,为了防止变速箱润滑油的油温继续升高,再通过车辆的散热系统使变速箱油温维持在最佳使用温度范围内,从而保证车辆有很好的传动和润滑性能。
现有动力换挡变速箱润滑油的散热系统中,液压泵从变速箱油的底壳吸取油液,并经过散热器散热后再流回到变速箱中。当环境温度较低时,车辆处于起步阶段,变速箱润滑油还需经过散热器回到变速箱中,并且风扇还处于一直旋转,这样变速箱润滑的油温度上升较慢,润滑油黏度较大,影响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且影响变速箱变速换挡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寻求解决方案,例如,在申请号为201810542967.0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但是发现,上述专利申请文件中的技术方案,如果应用于矿山机械的系统中,难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使变速箱润滑油迅速达到最佳使用温度的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以及一种包括了该系统的铲运机。
技术方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变速箱、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阀、液压泵、散热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阀连接;所述液压泵的吸油口与变速箱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温度控制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温度控制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散热器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温度控制阀的第二工作油口和散热器的出油口均与变速箱的回油口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液压泵至温度控制阀间的油路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能够采集润滑油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使得所述控制器根据润滑油的温度控制温度控制阀得电或失电。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控制阀为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当所述温度控制阀得电时,温度控制阀的进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导通;当所述温度控制阀失电时,温度控制阀的进油口与第二工作油口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与变速箱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器,从而对顺滑油进行过滤。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至温度控制阀间的油路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器,能够对润滑油进行进一步过滤。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器至温度控制阀间的有路上设置有调压阀,以便调节整个系统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调压阀的出口处连接有安全阀,从而对系统进行压力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箱上设置有呼吸器,以便将变速箱中的高温高压气体排出,降低变速箱的温度。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铲运机,包括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油路中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所收到的温度信号,控制温度控制阀得电或失电,从而控制进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导通或者是与第二工作油口导通。当检测到油路中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数值时,控制器控制温度控制阀失电,此时,温度控制阀的进油口与第二工作油口导通,润滑油不经温度控制阀,而是直接回流到变速箱中,那么此时温度控制阀就不会对润滑油进行散热,润滑油能够迅速的升温到最佳温度。当检测到油路中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数值时,控制器控制温度控制阀得电,此时,温度控制阀的进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导通,润滑油经过温度控制阀散热,然后回流入变速箱,从而使得润滑油的油温回落到最佳使用温度。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可以使得变速箱润滑油能够快速到达最佳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图中有:1、变速箱;2、第一过滤器;3、呼吸器;4、注油口;5、液压泵;6、第二过滤器;7、调压阀;8、安全阀;9、温度传感器;10、控制器;11、温度控制阀;12、散热器;13、油箱;14、第一工作油口;15、第二工作油口;16、液力变矩器;17、背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仅是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等的限制,并且,对于“连接”的理解需根据具体的情景进行解释,可以是“电连接”、“信号连接”或“机械连接”等。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图。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系统包括变速箱1、控制器10、温度传感器9、温度控制阀11、液压泵5、温度控制阀12;其中,控制器10分别与温度传感器9和温度控制阀11连接;液压泵5的吸油口与变速箱1的出油口连接,液压泵5的出油口与温度控制阀11的进油口连接,温度控制阀11的第一工作油口14与温度控制阀12的进油口连接,温度控制阀11的第二工作油口15和散热器12的出油口均与变速箱1的回油口连接;;温度传感器9设置在液压泵5至温度控制阀11间的油路上;温度传感器9能够采集润滑油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10,使得控制器10根据润滑油的温度控制温度控制阀11得电或失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温度控制阀11可以采用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那么此时,如图1,温度控制阀11的进油口指的是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P口,第一工作油口14指的是A口,第二工作油口15指的是B口。当温度控制阀11得电时,温度控制阀11的进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14导通;当温度控制阀11失电时,温度控制阀11的进油口与第二工作油口15导通。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温度传感器9实时采集油路中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10,控制器10所收到的温度信号,控制温度控制阀11得电或失电,从而控制进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14导通或者是与第二工作油口15导通。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控制器10中,温度信号的数值会与设定的数值进行比较,通常会在控制器10中设定一个理想的温度值,如润滑油的最佳温度80℃,当检测到油路中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数值时,控制器10控制温度控制阀11失电,此时,温度控制阀11的进油口与第二工作油口15导通,如图1中,P口与B口导通。此时,润滑油不经温度控制阀12,而是直接回流到变速箱1中,那么此时温度控制阀12就不会对润滑油进行散热,润滑油能够迅速的升温到最佳温度;当检测到油路中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数值时,那么控制器10控制温度控制阀11得电,此时,温度控制阀11的进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14导通,如图1中,P口与A口导通。此时,润滑油经过温度控制阀12散热,然后回流入变速箱1,从而使得润滑油的油温回落到最佳使用温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另外的功能,在整机开机后,控制器10中的程序会设定在开机后的3分钟内让温度控制阀11得电,使润滑油由注油口4注入变速箱1中,进而充满到整个润滑系统当中。此种设置可避免整车在首次启动及润滑油到了更换周期后更换润滑油时,避免因润滑油温度过低而不能使温度控制阀11得电,不能使润滑油充满到整个系统当中,造成变速箱1内的润滑油液位不准确的情况。
为了减少液压油中的杂质对油路造成影响,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液压泵5与变速箱1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器2,液压泵5至温度控制阀11间的油路上设置有第一过滤器6。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6至温度控制阀11间的有路上设置有调压阀7,从而可以调节整个油路的压力。并且,作为进一步地的改进,调压阀7的出口处连接有安全阀8。其中安全阀8的进口连接在调压阀7的出口,安全阀8的出口直接连接油箱13,从而在油路中压力超过安全阀8的额定压力时,可以泄油进入油箱13,进而对系统进行压力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变速箱1上设置油呼吸器3,从而能够及时变速箱1内部的高温高压气体排出,以降低变速箱1内部的温度。
以最优的实施例为例,在应用是,液力变矩器16可以设置在调压阀7与温度控制阀11之间,并且在液力变矩器16与温度控制阀11之间设置一个背压阀17,同时温度传感器9设置在液力变矩器16与背压阀17之间。结合最优的实施例,对整个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中再次说明。
结合图1,润滑油由液压泵5经第一过滤器2吸入到系统中,经过第一过滤器6过滤润滑油中的杂质,然后经过调压阀7,润滑油经过调压阀7后传递到液力变矩器16,充当液力变矩器16的传递动力的介质,同时能将液力变矩器16产生的热量通过润滑油带走,液力变矩器16后有温度传感器9监控整个润滑系统的润滑油的温度,并传递给控制器10,以便控制器10控制温度控制阀11的得电或失电,实现润滑油升温和降温的功能,润滑油再经过温度传感器9后经过背压阀17,然后到达温度控制阀11。当润滑油温度低于设定数值时,会让温度控制阀11失电,润滑油不经过散热器而回流到变速箱中,使润滑油快速升温到润滑油最佳使用温度;当润滑油温度高于设定数值时,会让温度控制阀11得电,润滑油经散热器散热后回流到变速箱1,使润滑油快速降温到润滑油最佳使用温度,使得润滑油在最佳温度下对变速箱内齿轮进行润滑。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铲运机,该铲运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从而能够在恶劣的工况环境下,使得润滑油迅速的达到最佳使用温度。同时,还能在整机开机后,通过控制器中的程序设定在开机后的3分钟内让温度控制阀得电,使润滑油由注油口4注入变速箱1中,进而使润滑油充满到整个润滑系统当中。此种设置可避免整车在首次启动及润滑油到了更换周期后更换润滑油时,避免因润滑油温度过低而不能使温度控制阀得电,不能使润滑油充满到整个系统当中,造成变速箱内的润滑油液位不准确的情况。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等同替换,这些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进行改进和等同替换后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1)、控制器(10)、温度传感器(9)、温度控制阀(11)、液压泵(5)、散热器(12);所述控制器(10)分别与温度传感器(9)和温度控制阀(11)连接;所述液压泵(5)的吸油口与变速箱(1)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液压泵(5)的出油口与温度控制阀(11)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温度控制阀(11)的第一工作油口(14)与散热器(12)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温度控制阀(11)的第二工作油口(15)和散热器(12)的出油口均与变速箱(1)的回油口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9)设置在液压泵(5)至温度控制阀(11)间的油路上;所述温度传感器(9)能够采集润滑油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10),使得所述控制器(10)根据润滑油的温度控制温度控制阀(11)得电或失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阀(11)为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当所述温度控制阀(11)得电时,温度控制阀(11)的进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14)导通;当所述温度控制阀(11)失电时,温度控制阀(11)的进油口与第二工作油口(15)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5)与变速箱(1)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器(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5)至温度控制阀(11)间的油路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器(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器(6)至温度控制阀(11)间的有路上设置有调压阀(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阀(7)的出口处连接有安全阀(8)。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1)上设置有呼吸器(3)。
8.一种铲运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99957.1U CN215172140U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及铲运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99957.1U CN215172140U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及铲运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72140U true CN215172140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404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699957.1U Active CN215172140U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及铲运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72140U (zh) |
-
2021
- 2021-07-23 CN CN202121699957.1U patent/CN2151721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02163B (zh) | 一种风电齿轮箱润滑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
CN102168754A (zh) | 用于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 |
EP4361470A1 (en) | Cooling and lubrication apparatus of electrical drive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drive assembly | |
KR20150067172A (ko) | 트랜스미션용 외부 윤활 시스템 | |
CN201973226U (zh) | 用于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 |
CN215720770U (zh) | 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 | |
CN110985653B (zh) | 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供油系统 | |
CN209398816U (zh) | 双离合器变速箱液压系统及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 |
CN215172140U (zh) | 变速箱润滑油旁路温度控制系统及铲运机 | |
CN103697148A (zh) | 一种采煤机强制润滑装置及采煤机 | |
CN217463157U (zh) | 一种温控用旁路过滤的风电齿轮箱润滑结构 | |
CN111271436A (zh) | 一种变速器、传动系统及装载机 | |
CN114060493B (zh) | 一种缓行器液压控制系统 | |
CN217002439U (zh) | 混合动力变速箱的液压系统 | |
CN104401225B (zh) | 前置前驱型自动变速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2131113U (zh) | 一种离合器油路控制系统、变速器及装载机 | |
CN111379842B (zh) | 润滑系统及润滑方法 | |
CN208348482U (zh) | 一种车辆、变速箱及其液压控制系统 | |
CN112984090A (zh) | 变速器用双联泵控制方法 | |
CN214093003U (zh) | 用于离合分动箱的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机械设备 | |
CN112963467B (zh) | 节能分动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116969A (zh) | 一种卷扬离合器防动摩擦系统和强夯机 | |
CN220668345U (zh) | 一种液压控制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 |
CN210344204U (zh) | 一种新型变矩器 | |
CN214480142U (zh) | 一种汽车双电机的冷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