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7853U - 一种垃圾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57853U
CN215157853U CN202121188192.5U CN202121188192U CN215157853U CN 215157853 U CN215157853 U CN 215157853U CN 202121188192 U CN202121188192 U CN 202121188192U CN 215157853 U CN215157853 U CN 215157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bin
garbage
cover
dustbin body
lif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881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元远
彭江
莫海枢
韩帆
邹兆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dra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andela Shenzhen Technology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dela Shenzhen Technology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ndela Shenzhen Technology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881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57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57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57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10Wast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or storage, e.g.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lectric or hybrid propulsion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箱,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该垃圾箱包括垃圾箱本体,垃圾箱本体用于容纳垃圾;升降组件,升降组件设于垃圾箱本体的侧面,升降组件用于驱使垃圾箱本体升降;防滑件,防滑件设于垃圾箱本体底部,在实际使用时,当需要与清洁车对接时,升降组件驱使垃圾箱本体以使其达到对接所需的高度,当对接结束后,升降组件开始收缩,即使垃圾箱本体下降,当垃圾箱本体下降并且防滑件接触地面后,由于升降组件设于垃圾箱本体的侧面,所以升降组件可以继续收缩一端距离,以使升降组件离开地面,此时,防滑件垫在垃圾箱本体和地面之间,避免了垃圾箱本体在不需要移动的时候被人力或者风力推动。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箱。
背景技术
垃圾箱是存放垃圾的容器,作用与垃圾桶相同,一般是方形或长方形。垃圾箱一般与清扫车对接然后将垃圾箱中的垃圾倒入清扫车内,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清扫车与垃圾箱对接的高度一般较高,而人们在使用高度较高的垃圾箱时手要抬到较高的位置才能将垃圾倒入垃圾箱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在垃圾箱设置了用于驱使垃圾箱升降的升降组件,而为了垃圾箱方便移动,一般会在升降组件底部设有移动装置,如轮子,此时,垃圾箱容易被人力或者风力推动,在不需要移动的时候,往往很难将垃圾箱稳定地固定在指定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箱,所述垃圾箱包括:
垃圾箱本体,所述垃圾箱本体用于容纳垃圾;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于所述垃圾箱本体的侧面,所述升降组件用于驱使所述垃圾箱本体升降;
防滑件,所述防滑件设于所述垃圾箱本体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箱本体内部设有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内设有垃圾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箱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盖体,所述垃圾箱侧部设有第二盖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面向所述垃圾箱本体的一面设有满溢检测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背向所述垃圾箱本体的一面设有满溢指示灯,所述满溢指示灯与所述满溢检测传感器电联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体内设有滚轮,所述垃圾桶的侧面设有与所述滚轮匹配的导轨,所述滚轮与所述导轨配合以使所述垃圾桶滑入所述容纳腔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第三盖体,所述第三盖体与所述第一盖体通过动力装置铰链连接,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动力装置运动的人体感应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立柱和第二升降立柱,所述第一升降立柱设于所述垃圾箱侧部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升降立柱设于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箱本体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用于盖住所述升降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件由橡胶材料制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在实际使用时,当需要与清洁车对接时,所述升降组件驱使所述垃圾箱本体以使其达到对接所需的高度,当对接结束后,升降组件开始收缩,即使垃圾箱本体下降,当垃圾箱本体下降并且防滑件接触地面后,由于升降组件设于垃圾箱本体的侧面,所以升降组件可以继续收缩一端距离,以使升降组件离开地面,此时,防滑件垫在垃圾箱本体和地面之间,避免了垃圾箱本体在不需要移动的时候被人力或者风力推动,实现了垃圾箱本体在不需要移动的时候可以稳定地固定在指定位置的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升高组件处于升高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升高组件处于缩回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底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盖体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盖体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垃圾桶位置示意图;
图7为根据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三盖体打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垃圾箱本体;110、容纳腔体;120、第一盖体;1210、满溢检测传感器;1220、满溢指示灯;130、第二盖体;140、第三盖体;150、动力装置;160、人体感应装置;200、升降组件;210、第一升降立柱;220、第二升降立柱;230、脚轮;300、防滑件;400、垃圾桶;410、滚轮;500、导轨;600、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垃圾箱包括:垃圾箱本体100,垃圾箱本体100用于容纳垃圾;升降组件200,升降组件200设于垃圾箱本体100的侧面,升降组件200用于驱使垃圾箱本体100升降;防滑件300,防滑件300设于垃圾箱本体100底部。在实际使用时,当需要与清洁车对接时,升降组件200驱使垃圾箱本体100以使其达到对接所需的高度,当对接结束后,升降组件200开始收缩,即使垃圾箱本体100下降,当垃圾箱本体100下降并且防滑件300接触地面后,由于升降组件200设于垃圾箱本体100的侧面,所以升降组件200可以继续收缩一端距离,以使升降组件200离开地面,此时,防滑件300垫在垃圾箱本体100和地面之间,避免了垃圾箱本体100在不需要移动的时候被人力或者风力推动,实现了垃圾箱本体100在不需要移动的时候可以稳定地固定在指定位置的效果。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箱,垃圾箱包括:垃圾箱本体100、升降组件200和防滑件300。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6,垃圾箱本体100用于容纳垃圾,具体而言,垃圾箱本体100内部设有容纳腔体110,容纳腔体110内设有垃圾桶400,举例来说,容纳腔体110可以直接用来容纳垃圾,也可以在容纳腔体110内设有垃圾桶400容纳垃圾,垃圾桶400可以单独取出处理,在取出垃圾或进行清理时更加方便。
更优的,请参阅图6和图7,容纳腔体110内设有滚轮410,垃圾桶400的侧面设有与滚轮410匹配的导轨500,滚轮410与导轨500配合以使垃圾桶400滑入容纳腔体110内,具体而言,导轨500可以采用直线导轨,滚轮410可以在导轨500内滑动运动的同时被导轨500限制在一个方向运动,该方向为垃圾桶400进入垃圾箱本体100时的运动方向,从而保证了垃圾桶400只沿一个方向进入垃圾桶400的同时,垃圾桶400进入更加轻松。
更优的,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5,垃圾箱本体100的顶部设有第一盖体120,垃圾箱侧部设有第二盖体130,在人们扔垃圾的时候,可以通过顶部的第一盖体120将垃圾扔到垃圾箱本体100内部,而当需要对垃圾箱本体100内部的垃圾进行清理时,可以通过垃圾箱本体100侧部的第二盖体130将垃圾取出,由于第一盖体120的位置较高,从第二盖体130处取出垃圾会更加方便。
更优的,请参阅图4,第一盖体120面向垃圾箱本体100的一面设有满溢检测传感器1210,满溢检测传感器1210用于检测垃圾箱本体100内部垃圾的满溢状态,使用户获取垃圾箱本体100内部垃圾的满溢信息,具体而言,满溢检测传感器1210是通过微电脑控制产品,将超声波发射出去,通过计算声波传输的所消耗的时间得到准确的测量值,由于超声波传感器的指向性强,声波测试方式为点到面的测试,测试覆盖范围广,在环卫行业上,普遍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对垃圾桶内垃圾的满溢进行检测。
更优的,请参阅图5、图6和图8,第一盖体120背向垃圾箱本体100的一面设有满溢指示灯1220,满溢指示灯1220与满溢检测传感器1210电联接,当满溢检测传感器1210检测到垃圾箱本体100内的垃圾处于满溢状态时,控制满溢指示灯1220发出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为满溢指示灯1220的点亮、闪烁等,使用者可以从满溢指示灯1220处直观地了解到垃圾箱本体100中的垃圾是否处于满溢状态。
更优的,请参阅图8,第一盖体120上设有第三盖体140,第三盖体140与第一盖体120通过动力装置150铰链连接,第一盖体120上设有用于控制动力装置150运动的人体感应装置160,具体而言,动力装置150可以包括电机和设于电机动力输出端的旋转拨片,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拨片的转动从而将第三盖体140顶起,实现第三盖体140的开盖功能,而人体感应装置160可以采用激光传感器,如TOF传感器,当人体感应装置160检测到人体靠近时,人体感应装置160控制动力装置150运动,从而动力装置150控制第三盖体140打开,实现人靠近垃圾箱本体100的时候第三盖体140自动打开的效果,其中第一盖体120主要用于将垃圾箱本体100内的垃圾倾倒出去,而第三盖体140主要用于人们日常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箱本体100内。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4,升降组件200设于垃圾箱本体100的侧面,升降组件200用于驱使垃圾箱本体100升降,可以理解的,升降组件200实际是一自身能自动伸缩的部件,升降组件200可以采用升降立柱,如型号为JS36DS1-3-S的升降立柱,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能自动伸缩的部件,在这里不做限定,具体而言,升降组件200包括第一升降立柱210和第二升降立柱220,第一升降立柱210设于垃圾箱侧部的第一端面,第二升降立柱220设于与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即第一升降立柱210和第二升降立柱220分别设于垃圾箱本体100相对的两侧面,由于升降组件200设于垃圾箱本体100的侧面,当垃圾箱本体100下降到接触地面后,如图2,升降组件200的上端固定于垃圾箱本体100,随着升降组件200的收缩,升降组件200的下端能够继续上升一段距离,使得升降组件200不与地面接触。
更优的,请参阅图1和图3至图6,垃圾箱本体100连接有防护罩600,防护罩600用于盖住升降组件200,防护罩600起到保护升降组件200,如防尘防撞的作用。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图4和图5,升降组件200底部设有用于使升降组件200移动的移动装置,举例来说,移动装置为脚轮230,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移动装置,在此不做限定。当升降组件200抬升垃圾箱本体100并使垃圾箱本体100脱离地面时,升降组件200底部的脚轮230可以辅助升降组件200的移动,升降组件200带动垃圾箱本体100移动,从而使得垃圾箱本体100的移动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6,防滑件300设于垃圾箱本体100底部,防滑件300用于增加垃圾箱本体100底部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举例来说,防滑件300由橡胶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能起到防滑作用的材料制成,在这里不做限定,防滑件300可以有效防止垃圾箱本体100被人为推动或被风力推动。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垃圾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垃圾箱本体,所述垃圾箱本体用于容纳垃圾;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于所述垃圾箱本体的侧面,所述升降组件用于驱使所述垃圾箱本体升降;
防滑件,所述防滑件设于所述垃圾箱本体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本体内部设有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内设有垃圾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盖体,所述垃圾箱侧部设有第二盖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面向所述垃圾箱本体的一面设有满溢检测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背向所述垃圾箱本体的一面设有满溢指示灯,所述满溢指示灯与所述满溢检测传感器电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体内设有滚轮,所述垃圾桶的侧面设有与所述滚轮匹配的导轨,所述滚轮与所述导轨配合以使所述垃圾桶滑入所述容纳腔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第三盖体,所述第三盖体与所述第一盖体通过动力装置铰链连接,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动力装置运动的人体感应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立柱和第二升降立柱,所述第一升降立柱设于所述垃圾箱侧部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升降立柱设于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本体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用于盖住所述升降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垃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件由橡胶材料制成。
CN202121188192.5U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垃圾箱 Active CN215157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8192.5U CN215157853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垃圾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8192.5U CN215157853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垃圾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7853U true CN215157853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73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88192.5U Active CN215157853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垃圾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578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5934B2 (en) Container transporter and methods
US20080140253A1 (en) Automated self powered waste container
CN107973023A (zh) 一种多功能环保垃圾桶
CN215157853U (zh) 一种垃圾箱
CN111762131A (zh) 一种空车线智能清车厢系统及其清扫方法
CN111776519B (zh) 一种垃圾分类智能辅助设备
US20130270274A1 (en) Refuse container
CN209966276U (zh) 盒体及其清洁机器人
DE29808379U1 (de) Müllsammelfahrzeug mit seitlich angebrachter Hubkippvorrichtung
CN215424458U (zh) 一种具有垃圾箱更换功能的扫地机器人
CN214615230U (zh) 楼层垃圾运输系统
SE8301361L (sv) Anordning for tomning av behallare i en samlingsbehallare
CN211686727U (zh) 一种带称重装置的垃圾箱
CN110654752B (zh) 一种智能街道垃圾箱
CN210681925U (zh) 一种自动行走垃圾收集车
CN113512978A (zh) 一种倒垃圾结构及智能扫地机器人
CN212000820U (zh) 一种伸缩边刷扫地车
CN114281082A (zh) 一种无人驾驶环卫车辆
US20220022712A1 (en) Device for cleaning dirty surfaces
CN215287833U (zh) 一种试验室垃圾桶运输装置
CN111691340A (zh) 一种便于倾倒垃圾的扫地车垃圾桶安装结构
CN218057587U (zh) 一种便用便捷的固定登车桥
CN218148031U (zh) 一种辅助清扫车
CN205675584U (zh) 多功能智能垃圾清理设备
CN215482643U (zh) 一种无人清扫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6

Address after: 518000 Wanke Yuncheng Phase 4, Dashi 1st Road, Xili Community, Xi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entralized Commercial Project) A08 (12-08)

Patentee after: Kandra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a3602, building 11, Shenzhen B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park, No.16, Keji South Road, high tech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ANDELA (SHENZH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