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6653U - 储物装置 - Google Patents

储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56653U
CN215156653U CN202121319372.2U CN202121319372U CN215156653U CN 215156653 U CN215156653 U CN 215156653U CN 202121319372 U CN202121319372 U CN 202121319372U CN 215156653 U CN215156653 U CN 215156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device
side wall
protrusion
runner
elongated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193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波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193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56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56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56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储物装置,构造为具有顶部开口的箱型结构,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向外凸出并形成位于外部的第一凸起和位于内部的第一滑槽,第二侧壁向外凸出并形成位于外部的第二凸起和位于内部的第二滑槽,第一凸起、第一滑槽、第二凸起、以及第二滑槽分别沿竖向延伸,第一侧壁的顶部在与第二滑槽相对应的位置处下陷形成有第一台阶,第二侧壁的顶部在与第一滑槽相对应的位置处下陷形成有第二台阶,以使得:储物装置在与位于下方的另一个相同的储物装置上下堆叠时,上方的第一凸起滑入下方的第一滑槽、上方的第二凸起滑入下方的第二滑槽,或者上方的第一凸起被下方的第二台阶支撑、上方的第二凸起被下方的第一台阶支撑。

Description

储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物流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储物装置。
背景技术
物流运输过程中大量用到塑料筐、保温箱、托盘等用于承载货物的储物装置,可根据货物的种类、数量、重量等信息,将货物分拣后分类储存和运输。多个装有货物的储物装置在堆码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倾倒,严重影响交货日期,并造成货物损耗较高。相关技术中,为防止储物装置发生倾倒,采用绑带、缠绕膜等辅助物对多个储物装置进行加固,但是,这增加了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固过程比较耗时,并且导致物料的采购成本、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废弃的辅助物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物装置,以解决多个储物装置在堆码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倾倒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储物装置,构造为具有顶部开口的箱型结构,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向外凸出并形成位于外部的第一凸起和位于内部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侧壁向外凸出并形成位于外部的第二凸起和位于内部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凸起、以及所述第二滑槽分别沿竖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在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对应的位置处下陷形成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部在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应的位置处下陷形成有第二台阶,以使得:
所述储物装置在与位于下方的另一个相同的储物装置上下堆叠时,上方的第一凸起滑入下方的第一滑槽、上方的第二凸起滑入下方的第二滑槽,或者上方的第一凸起被下方的第二台阶支撑、上方的第二凸起被下方的第一台阶支撑。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在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二滑槽分别为间隔布置的两组。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二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的边部,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滑槽位于两组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二滑槽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向内凸出并形成位于内部的第三凸起和位于外部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凸起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之间,所述第三滑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所述第二侧壁向内凸出并形成位于内部的第四凸起和位于外部的第四滑槽,所述第四凸起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滑槽之间,所述第四滑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
可选地,所述储物装置包括底壁,至少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下端向下延伸至超出所述底壁,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分别包括平面和立面,所述平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立面间隔设置的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构造为由上至下宽度逐渐减小的楔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侧边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15°。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中一者上设置有长条槽,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长条槽形状相匹配的卡钩,以使得多个所述储物装置在横向排列时,一者的卡钩与另一者的长条槽能够在相插接后横向卡止。
可选地,所述储物装置的底壁为矩形,另一相对的侧壁中一者上设置有所述长条槽,另一者上设置有所述卡钩。
可选地,所述长条槽和所述卡钩分别设置在侧壁的顶部且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设置有所述长条槽的侧壁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台,所述长条槽由所述凸台的顶面向下凹入而形成,所述卡钩构造为从所述侧壁向外延伸并向下弯折的L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长条槽的至少一端形成有开口,一个储物装置的卡钩能够通过所述开口侧向滑入另一个储物装置的长条槽内。
可选地,所述卡钩包括所述侧壁向外延伸的本体段和从所述本体段的末端向下弯折的卡接段,所述卡接段为间隔布置的多段,且所述本体段上与多段所述卡接段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长条孔。
可选地,所述储物装置的底壁为矩形,所述侧壁垂直于所述底壁或者从下至上倾斜向外设置。
可选地,所述长条槽和所述卡钩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卡钩的顶部与所述侧壁的顶部平齐。
可选地,所述卡钩构造为L形结构,并包括从所述侧壁向外延伸的本体段和从所述本体段的末端向下弯折的卡接段,形成有所述长条槽的侧壁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台,所述长条槽由所述凸台的顶面向下凹入而形成,所述凸台的用于搭接所述本体段的顶部与所述侧壁的顶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本体段的厚度,以使相连接的两个所述储物装置的顶部平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多个储物装置沿竖向排列时,只需要将上下两个储物装置的第一凸起和第一滑槽相对准,第二凸起和第二滑槽相对准,上方的储物装置的至少部分便可滑入下方的储物装置内,实现多个储物装置在竖向上的堆叠,减小在高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当储物装置内装满货物时,可将储物装置旋转180°,使上方储物装置的第一凸起的下端卡在下方储物装置的第二台阶上,第二凸起的下端卡在第一台阶上,这样,上方储物装置的下端整体会进入上方储物装置的外轮廓内,实现竖向摆放时的横向互锁,牢固可靠,能够保证堆码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避免堆码、运输、装卸过程中储物装置发生倾倒,可直接在堆码过程中利用自身结构完成加固,不需要额外缠绕辅助物,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更加环保,节约成本。当需要拆卸时,直接向上拔出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至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储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示结构主要用于实现多个储物装置在竖向上的堆叠和锁止;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两个储物装置在上下方向上堆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两个储物装置在上下方向上堆叠后实现横向互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储物装置底部细节结构的示意图;
图7和图8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储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示结构主要用于实现多个储物装置在横向排列时的互锁;
图9是图7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两个储物装置在横向排列实现互锁后连接位置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侧壁,11-第一凸起,12-第一滑槽,13-第一台阶,14-第三凸起,15-第三滑槽,16-第一挡片,2-第二侧壁,21-第二凸起,22-第二滑槽,23-第二台阶,24-第四凸起,25-第四滑槽,3-长条槽,30-凸台,31-开口,4-卡钩,41-本体段,42-卡接段,410-长条孔,10-底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指在本公开提供的储物装置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定义的,具体可参考图4和图5中所示的图面方向,“横向”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竖向”是指在高度方向上,“内”、“外”是针对相应部件的外轮廓而言的。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储物装置,该储物装置构造为具有顶部开口的箱型结构,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第一侧壁1向外凸出并形成位于外部的第一凸起11和位于内部的第一滑槽12,第二侧壁2向外凸出并形成位于外部的第二凸起21和位于内部的第二滑槽22,第一凸起11、第一滑槽12、第二凸起21、以及第二滑槽22分别沿竖向延伸,其中,第一侧壁1的顶部在与第二滑槽22相对应的位置处下陷形成有第一台阶13,第二侧壁2的顶部在与第一滑槽12相对应的位置处下陷形成有第二台阶23,以使得:储物装置在与位于下方的另一个相同的储物装置上下堆叠时,上方的第一凸起11滑入下方的第一滑槽12、上方的第二凸起21滑入下方的第二滑槽22,或者上方的第一凸起11被下方的第二台阶23支撑、上方的第二凸起21被下方的第一台阶13支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提供的储物装置可以为物流箱、塑料筐、托盘等能够容纳和承载货物的结构,该储物装置可以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或货物堆码过程中实现多个储物装置之间的互锁;第一凸起11和第一滑槽12、第二凸起21和第二滑槽22用于对储物装置的上下滑动起到导向作用,可在滑动至预定高度后进行下限位,这样,两个储物装置便可在高度方向部分重叠,但这仅限于储物装置内未装入货物或未装满货物的情况,便于对多个储物装置进行收纳。另外,第一凸起11、第一滑槽12、第二凸起21、第二滑槽22以及将在下文中介绍的第三凸起14和第三滑槽15、第四凸起24和第四滑槽25均可在储物装置成型过程中一体成型,无需额外加工,便于加工制造。另外,这里的台阶相当于滑槽仅往下延伸一点就停止,下陷的台阶能够保证上方的储物装置进入下方的储物装置内,通过下方储物装置的外轮廓实现横向锁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多个储物装置沿竖向排列时,参考图4,只需要将上下两个储物装置的第一凸起11和第一滑槽12相对准,第二凸起21和第二滑槽22相对准,上方的储物装置的至少部分便可滑入下方的储物装置内,实现多个储物装置在竖向上的堆叠,减小在高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当储物装置内装满货物时,可在图4的基础上将上方的储物装置旋转180°,具体参考图5,使上方储物装置的第一凸起11的下端卡在下方储物装置的第二台阶23上,第二凸起21的下端卡在第一台阶13上,这样,上方储物装置的下端整体会进入上方储物装置的外轮廓内,实现竖向摆放时的横向互锁,牢固可靠,能够保证堆码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避免堆码、运输、装卸过程中储物装置发生倾倒,可直接在堆码过程中利用自身结构完成加固,不需要额外缠绕辅助物,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更加环保,节约成本。当需要拆卸时,直接向上拔出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在公开中,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21在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具体地,第一凸起11可以位于侧壁的中间,第二凸起21可以位于边部,上方的第一凸起11和下方的第一滑槽12的滑动配合、上方的第二凸起21和下方的第二滑槽22的滑动配合能够同时进行,更好地对向下滑入的动作起到导向作用。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凸起11和第一滑槽12、第二凸起21和第二滑槽22分别为间隔布置的两组,可以根据侧壁的尺寸适当增加或减少滑槽和凸起的组数布置,在保证导向作用的前提下,考虑到在向下滑入的动作前需进行对准,过多的组数会增加操作难度,因此应尽量减少组数设计。
更具体地,第二凸起21和第二滑槽22设置在第二侧壁2的边部,第一凸起11和第一滑槽12位于两组第二凸起21和第二滑槽22之间,两组第一凸起11和第一滑槽12分别位于两组第二凸起21和第二滑槽22之间。关于多组凸起和滑槽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做出适应性调整,能够保证不影响向下滑入动作的进行,同时还能使凸起与对应的台阶结构相配合,实现横向上的锁止作用即可。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侧壁1向内凸出并形成位于内部的第三凸起14和位于外部的第三滑槽15,第三凸起14位于两个第一滑槽12之间,第三滑槽15位于两个第一凸起11之间,第二侧壁2向内凸出并形成位于内部的第四凸起24和位于外部的第四滑槽25,第四凸起24位于两个第二滑槽22之间,第四滑槽25位于两个第二凸起22之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凸起14和第四凸起24的宽度均大于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21的宽度,在作用方面,能够更好地辅助上方的储物装置向下滑动至下方的储物装置内。
在本公开中,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21分别构造为由上至下宽度逐渐减小的楔形结构。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21在上下方向存在一定的倾斜度(楔形结构的侧边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互成夹角),一方面可保证上方的储物装置能够顺利滑入下方的储物装置中,同时通过对倾斜度的设计,在滑入至预定高度后能够进行下限位。这里,针对本申请中凸起和滑槽是通过侧壁向外凸出后直接形成的实施例,考虑到凸起存在壁厚,凸起的外轮廓肯定会大于滑槽的内轮廓,为保证凸起可以顺利滑入滑槽内,凸起应倾斜设置,凸起下端的宽度小于上端,也就是说,凸起的倾斜对于该实施例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在对储物装置进行成型设计时,可提前对凸起和滑槽的尺寸进行设计,将其设计成上下等宽的结构、通过箱子本身侧壁的倾斜度设计也能够实现向下滑入的动作。进一步地,第三凸起14和第四凸起24可以构造为由上至下逐渐变宽的结构,通过两者的倾斜度的配合设计使上方的储物装置能够卡止在预定的高度处。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21侧边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15°。这里的夹角决定了上方的储物装置能够滑入下方储物装置内的高度,尤其是针对还希望在堆叠后能存放部分货物的情况,需通过对倾斜角的设计实现对上方的储物装置的下限位,但该夹角也不宜设计的过大,导致凸起会占用较大的面积,影响滑入的顺畅进行。
关于第一台阶13和第二台阶23的具体结构,可根据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21下端的具体形状进行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6所示,至少在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21的下端向下延伸至超出储物装置的底壁10,即,储物装置底面的外轮廓往下凸出一些,第一台阶13和第二台阶23分别包括平面和立面,平面上分别形成有与立面间隔设置的第一挡片16和第二挡片26。第一挡片16和第一台阶13的立面之间的距离可以稍大于第二凸起21的厚度,第二挡片26和第二台阶23的立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第一凸起11的厚度,将上方的储物装置限制在立面和挡片之间,进一步保证在竖向排列时横向锁止的稳定性。
在横向上,即在水平方向内分别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排列多个储物装置,为实现两个储物装置之间的横向互锁,在本公开中,如图7至图10所示,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中一者上设置有长条槽3,另一者上设置有与长条槽3形状相匹配的卡钩4,以使得多个储物装置在横向排列时,一者的卡钩4与另一者的长条槽3能够在相插接后横向卡止。在相邻两个储物装置横向连接时,可以沿竖向插接,即一个储物装置由上至下运动,使其卡钩4插入另一个储物装置的长条槽3内,通过竖向插接实现两个储物装置在横向上的互锁;当然,两个储物装置也可以在横向上错开布置,一个储物装置的卡钩4可以由另一个储物装置的长条槽3两端的开口侧向滑入长条槽3内,同样能够实现横向互锁作用,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另外,当两个储物装置需要解锁时,可以沿上下方向拔出、或从长条槽3两端的开口侧向滑出即可,具体地,下文中将以侧向滑入的方式为例展开详细介绍。另外,在另一对侧壁上,也可以一者上设置卡钩4,另一者上设置长条槽3,实现在不同方向上的互锁。
如图9所示,长条槽3和卡钩4分别设置在侧壁的顶部且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设置有长条槽3的侧壁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台30,长条槽3由凸台30的顶面向下凹入而形成,卡钩4构造为从侧壁向外延伸并向下弯折的L形结构。通过L形卡钩和长条槽3的配合实现横向互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长条槽3和卡钩4还可以直接设置在侧壁的顶面,或构造为其他的结构形式,本公开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如图9所示,长条槽3的至少一端形成有开口31,一个储物装置的卡钩4能够通过开口31侧向滑入另一个储物装置的长条槽3内,在侧向插接后实现横向互锁,在本实施方式中,长条槽3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31,可从不同的方向侧向滑入;同时,由于长条槽3还具有向上的开口,卡钩4还可以沿上下方向插入或拔出长条槽3,因此,本公开提供的储物装置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实现两个储物装置之间的锁止和解锁,拆装方便。
卡钩4包括侧壁向外延伸的本体段41和从本体段41的末端向下弯折的卡接段42,卡接段42为间隔布置的多段,且本体段41上与多段卡接段42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长条孔410。长条孔410一方面能够降低整个储物装置的重量,同时可方便操作人员握持,同时不会对侧向滑入或滑出产生影响。
储物装置的底壁为矩形,侧壁可以垂直于底壁或者从下至上倾斜向外设置。在从下至上倾斜向外的实施例中,虽然无需设置凸起和滑槽,也能够实现在高度方向上的堆叠,同时依靠侧壁的倾斜度实现下限位。
长条槽3和卡钩4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卡钩4的顶部与侧壁的顶部平齐。卡钩4和长条槽3设置在顶壁的最上方,在实际拼接时操作更加容易,减少撞击,尤其是针对侧壁由下至上斜向外倾斜的储物装置,拆装更加方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钩4和长条槽3也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且需要避让上文中提到的凸起和滑槽,上下滑入的方式实现横向互锁。
在本公开中,如图10所示,卡钩4构造为L形结构,并包括从侧壁向外延伸的本体段41和从本体段41的末端向下弯折的卡接段42,形成有长条槽3的侧壁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台30,长条槽3由凸台30的顶面向下凹入而形成,凸台30的用于搭接本体段41的顶部与侧壁的顶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本体段41的厚度,以使相连接的两个储物装置的顶部平齐,这样,可保证在拼接后,相邻两个储物装置的顶面保持平齐,都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保证多个储物装置堆叠后的平整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6)

1.一种储物装置,构造为具有顶部开口的箱型结构,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向外凸出并形成位于外部的第一凸起(11)和位于内部的第一滑槽(12),所述第二侧壁(2)向外凸出并形成位于外部的第二凸起(21)和位于内部的第二滑槽(22),所述第一凸起(11)、所述第一滑槽(12)、所述第二凸起(21)、以及所述第二滑槽(22)分别沿竖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侧壁(1)的顶部在与所述第二滑槽(22)相对应的位置处下陷形成有第一台阶(13),所述第二侧壁(2)的顶部在与所述第一滑槽(12)相对应的位置处下陷形成有第二台阶(23),以使得:
所述储物装置在与位于下方的另一个相同的储物装置上下堆叠时,上方的第一凸起(11)滑入下方的第一滑槽(12)、上方的第二凸起(21)滑入下方的第二滑槽(22),或者上方的第一凸起(11)被下方的第二台阶(23)支撑、上方的第二凸起(21)被下方的第一台阶(13)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1)和所述第二凸起(21)在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1)和所述第一滑槽(12)、所述第二凸起(21)和所述第二滑槽(22)分别为间隔布置的两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21)和所述第二滑槽(22)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2)的边部,所述第一凸起(11)和所述第一滑槽(12)位于两组所述第二凸起(21)和所述第二滑槽(2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向内凸出并形成位于内部的第三凸起(14)和位于外部的第三滑槽(15),所述第三凸起(14)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滑槽(12)之间,所述第三滑槽(15)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凸起(11)之间,所述第二侧壁(2)向内凸出并形成位于内部的第四凸起(24)和位于外部的第四滑槽(25),所述第四凸起(24)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滑槽(22)之间,所述第四滑槽(25)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凸起(2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装置包括底壁(10),至少所述第一凸起(11)和所述第二凸起(21)的下端向下延伸至超出所述底壁(10),所述第一台阶(13)和所述第二台阶(23)分别包括平面和立面,所述平面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立面间隔设置的第一挡片(16)和第二挡片(26)。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1)和所述第二凸起(21)分别构造为由上至下宽度逐渐减小的楔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1)和所述第二凸起(21)侧边的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和所述第二侧壁(2)中一者上设置有长条槽(3),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长条槽(3)形状相匹配的卡钩(4),以使得多个所述储物装置在横向排列时,一者的卡钩(4)与另一者的长条槽(3)能够在相插接后横向卡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装置的底壁(10)为矩形,另一相对的侧壁中一者上设置有所述长条槽(3),另一者上设置有所述卡钩(4)。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槽(3)和所述卡钩(4)分别设置在侧壁的顶部且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设置有所述长条槽(3)的侧壁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台(30),所述长条槽(3)由所述凸台(30)的顶面向下凹入而形成,所述卡钩(4)构造为从所述侧壁向外延伸并向下弯折的L形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槽(3)的至少一端形成有开口(31),一个储物装置的卡钩(4)能够通过所述开口(31)侧向滑入另一个储物装置的长条槽(3)内。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4)包括从所述侧壁向外延伸的本体段(41)和从所述本体段(41)的末端向下弯折的卡接段(42),所述卡接段(42)为间隔布置的多段,且所述本体段(41)上与多段所述卡接段(42)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长条孔(410)。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装置的底壁(10)为矩形,所述侧壁垂直于所述底壁(10)或者从下至上倾斜向外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槽(3)和所述卡钩(4)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卡钩(4)的顶部与所述侧壁的顶部平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4)构造为L形结构,并包括从所述侧壁向外延伸的本体段(41)和从所述本体段(41)的末端向下弯折的卡接段(42),形成有所述长条槽(3)的侧壁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台(30),所述长条槽(3)由所述凸台(30)的顶面向下凹入而形成,所述凸台(30)的用于搭接所述本体段(41)的顶部与所述侧壁的顶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本体段(41)的厚度,以使相连接的两个所述储物装置的顶部平齐。
CN202121319372.2U 2021-06-14 2021-06-14 储物装置 Active CN215156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9372.2U CN215156653U (zh) 2021-06-14 2021-06-14 储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9372.2U CN215156653U (zh) 2021-06-14 2021-06-14 储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6653U true CN215156653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86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19372.2U Active CN215156653U (zh) 2021-06-14 2021-06-14 储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566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6445A (zh) 四分之一托盘
CN113039125A (zh) 可堆叠半尺寸塑料托板
MX2012010857A (es) Pieza moldeada para alojamiento y fijacion de contenedores de contorno rectangular.
CN215156653U (zh) 储物装置
CN115535420A (zh) 储物装置
EP1719711A1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CN215044664U (zh) 物流运输用储物装置、及物流运输系统
WO2010064986A1 (en) Stackable plastic pallet and a system of stackable plastic pallets
CN211732193U (zh) 一种便于堆码的仓储箱
GB2429687A (en) Stackable and nestable container
CN112660550A (zh) 一种t字型微型电子元件用周转托盘
CN109398882B (zh) 存储料盒及其使用方法
CN210063682U (zh) 一种易摞的小鸡雏储运瓦楞纸箱
CN216862167U (zh) 储物装置
CN217918898U (zh) 一种折叠周转筐
CN213229480U (zh) 电池托盘
CN207107150U (zh) 一种家用电器的手提式包装箱
GB1575688A (en) Tray for crockery or other articles
JP4216402B2 (ja) 運搬用パレット
CN207001022U (zh) 手提式包装箱
CN213139459U (zh) 一种可拼接塑料托盘
CN220743802U (zh) 一种物流箱
CN213229479U (zh) 电池托盘
CN214268655U (zh) 一种不易于倾倒的纱管放置定板
CN209535756U (zh) 一种具有防止同向堆叠结构的托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