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3976U - 一种增程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程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53976U
CN215153976U CN202121636721.3U CN202121636721U CN215153976U CN 215153976 U CN215153976 U CN 215153976U CN 202121636721 U CN202121636721 U CN 202121636721U CN 215153976 U CN215153976 U CN 215153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engine
inverter
generator
suspension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367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天强
张春才
张显波
郭源科
李大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16367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53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53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53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程系统及汽车,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增程系统包括悬置组件,其包括第一悬置支架、第二悬置支架及第三悬置支架,且第一悬置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悬置及第二悬置,第二悬置支架及第三悬置支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悬置及第四悬置,第一悬置、第二悬置、第三悬置及第四悬置均与副车架连接;发动机,其分别与第一悬置支架、第二悬置支架以及第三悬置支架连接;发电机,其与发动机相对于副车架的轴线两侧分隔设置,发电机与发动机的曲轴端面连接;逆变器,其相对于发动机靠近第一端设置且与发动机位于同侧,逆变器与发动机连接;冷却组件,其用于冷却发动机及发电机。有益效果:集成度较高,占用空间较小且材料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增程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程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增程系统是指能够提供额外的电能,从而使电动汽车能够增加行驶里程的电动汽车零部件。其中,增程系统包括发电机、发动机、逆变器、冷却组件以及悬置组件等。但目前的增程系统通常仅将发电机与发动机的曲轴连接,以集成为一体,再将冷却组件及悬置组件通过连接线束连接至发电机或者发动机上,导致整个增程系统的集成度较低,占用电动汽车的使用空间较大,使电动汽车的空间利用率较低;同时需要使用较多的连接线束,使材料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亟需设计一种增程系统及汽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增程系统,其集成度较高,占用空间较小且材料成本较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程系统,其设置在汽车的后桥的副车架上,所述增程系统包括:
悬置组件,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副车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第一悬置支架、及第二悬置支架与第三悬置支架,且所述第一悬置支架上相对设置有第一悬置及第二悬置,所述第二悬置支架及所述第三悬置支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悬置及第四悬置,所述第一悬置、所述第二悬置、所述第三悬置及所述第四悬置均与所述副车架连接;
发动机,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悬置支架、所述第二悬置支架以及所述第三悬置支架连接;
发电机,其与所述发动机相对于所述副车架的轴线两侧分隔设置,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端面连接;
逆变器,其相对于所述发动机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且与所述发动机位于同侧,所述逆变器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冷却组件,其包括相互连通的膨胀水箱及冷却管路,所述膨胀水箱与所述副车架连接,且所述膨胀水箱位于所述发动机的背侧,所述冷却管路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及所述发电机连通。
优选地,所述增程系统还包括:
进气组件,其包括空滤以及进气管,所述空滤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后侧,且所述空滤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副车架的后侧且与所述汽车的车身连接。
优选地,所述增程系统还包括:
排气组件,其包括排气管以及消音器吊挂点,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后侧,所述消音器吊挂点与所述车身的地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增程系统还包括:
线束,其用于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发电机、以及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发动机,且所述线束通过线束夹子固定。
优选地,所述发电机包括箱体、定子以及转子,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侧,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定子内,所述转子与所述曲轴端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水道。
优选地,所述逆变器包括:
逆变器支架,其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逆变器本体,其设置在所述逆变器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50°-60°。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6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其空间利用率较高,且包括的增程系统的集成度较高,占用空间较小以及材料成本较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增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使发电机与发动机相对于副车架的轴线两侧分隔设置,发电机与发动机的曲轴端面连接,以实现发动机与发电机之间的直连,实现了最短的传递路径,使其传递效率较高;逆变器相对于发动机靠近第一端设置且与发动机位于同侧,逆变器与发动机连接;冷却组件的膨胀水箱与副车架连接,且膨胀水箱位于发动机的背侧,冷却管路分别与发电机及发动机连通;从而将悬置组件、发动机、发电机、逆变器及冷却组件均集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再通过第一悬置、第二悬置、第三悬置及第四悬置均与副车架连接,从而将集成的增程系统整体安装在汽车的后桥的副车架上,能够有效利用后桥的布置空间,其轴向尺寸短,以使汽车的空间利用率高;且由于不仅仅集成了发电机与发动机,还将悬置组件、逆变器以及冷却组件均进行集成,以能够使增程系统的集成度较高,占用汽车的使用空间较小;不再需要使用较多的连接线束,使材料成本较低;且由于通过第一悬置、第二悬置、第三悬置及第四悬置均与副车架连接,能够使整个增程系统的减振效果较好,保证汽车良好的NVH(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程系统(除去排气组件)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第一悬置支架;12-第二悬置支架;13-第三悬置支架;14-第一悬置;15-第二悬置;16-第三悬置;17-第四悬置;2-发动机;3-发电机;4-副车架;5-逆变器;61-膨胀水箱;71-空滤;8-排气组件;9-冷却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己。在整个说明书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示同样的元件。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增程系统以及包括该增程系统的汽车,增程系统的集成度较高,以使汽车的空间利用率较高。具体地,如图1所示,整个增程系统设置在汽车的后桥的副车架4上,增程系统包括悬置组件、发动机2、发电机3、逆变器5及冷却组件;其中,悬置组件包括分别位于副车架4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第一悬置支架11、及第二悬置支架12与第三悬置支架13,且在第一悬置支架11上相对设置有第一悬置14及第二悬置15,在第二悬置支架12及第三悬置支架13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悬置16及第四悬置17,第一悬置14、第二悬置15、第三悬置16及第四悬置17均与副车架4连接,以将整个增程系统连接至汽车。其中,副车架4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指的是图1中的前端及后端。其中,在后桥位置处还设置有冷却风扇9,以低成本改善周围热场分流,从而保证温度的主动扩散,以提升整个增程系统的散热效率。
通过第一悬置14、第二悬置15、第三悬置16及第四悬置17均与副车架4连接,能够使整个增程系统的减振效果较好,保证汽车良好的NVH(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性能。
进一步地,发动机2能够实现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2分别与第一悬置支架11、第二悬置支架12以及第三悬置支架13连接;发电机3能够实现发电功能和发动机2启动功能;发电机3与发动机2相对于副车架4的轴线两侧分隔设置,即发电机3设置在图1中的左侧,发动机2设置在图1中的右侧,发电机3与发动机2的曲轴端面连接;逆变器5能够实现交直流电能转换;逆变器5相对于发动机2靠近第一端设置且与发动机2位于同侧,逆变器5与发动机2连接;冷却组件能够实现冷却发电机3和发动机2的冷却功能;冷却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膨胀水箱61及冷却管路,膨胀水箱61与副车架4连接,且膨胀水箱61位于发动机2的背侧,冷却管路分别与发动机2及发电机3连通。
通过使发电机3与发动机2相对于副车架4的轴线两侧分隔设置,发电机3与发动机2的曲轴端面连接,以实现发动机2与发电机3之间的直连,实现了最短的传递路径,使其传递效率较高;逆变器5相对于发动机2靠近第一端设置且与发动机2位于同侧,逆变器5与发动机2连接;冷却组件的膨胀水箱61与副车架4连接,且膨胀水箱61位于发动机2的背侧,冷却管路分别与发电机3及发动机2连通;从而将悬置组件、发动机2、发电机3、逆变器5及冷却组件均集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再通过第一悬置14、第二悬置15、第三悬置16及第四悬置17均与副车架4连接,从而将集成的增程系统整体安装在汽车的后桥的副车架4上,能够有效利用后桥的布置空间,其轴向尺寸短,以使汽车的空间利用率高;且由于不仅仅集成了发电机3与发动机2,还将悬置组件、逆变器5以及冷却组件均进行集成,以能够使增程系统的集成度较高,占用汽车的使用空间较小;不再需要使用较多的连接线束,使材料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增程系统还包括线束,线束用于连接逆变器5与发电机3、以及用于连接逆变器5与发动机2,且线束通过线束夹子固定。其中,由于线束均是在增程系统内部使用,其使用的距离较短以及使用的数量较少,不会增加材料的成本。
其中,发电机3包括箱体、定子以及转子,定子设置在箱体的内侧,转子设置在定子内,转子与曲轴端面连接;且在箱体内还设置有水道,以用于满足箱体内部的冷却需求。
具体地,逆变器5包括逆变器支架以及逆变器本体;其中,逆变器支架与发动机2连接;逆变器本体设置在逆变器支架上。
优选地,发动机2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50°-60°,一方面能够使发动机2的设置较为平稳,另一方面能够节约空间,以使汽车的后备箱的使用空间较大。本实施例中,发动机2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60°。
进一步地,增程系统还包括进气组件,如图2所示,进气组件包括空滤71以及进气管,空滤71设置在发动机2的后侧,且空滤71与副车架4通过螺栓紧固连接,进气管位于副车架4的后侧且与汽车的车身连接;且增程系统还包括排气组件8,排气组件8包括排气管、消音器以及消音器吊挂点,排气管设置在发动机2的后侧,排气管内设置有三元催化;消音器设置在消音器吊挂点上,且消音器吊挂点与车身的地板连接。
通过集成了进气组件及排气组件8,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使增程系统的集成度较高,使整个增程系统的结构较为紧凑,进一步使其占用汽车的使用空间较小;另一方面能够将发动机2的进气组件以及排气组件8集中布置,能够减少其与发动机2之间的布置距离,以使管路能够有效控制,从而使增程系统的装配较为方便;且不再需要使用较多的线束进行连接,进一步使材料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中的悬置组件、发动机2、发电机3、逆变器5、冷却组件、进气组件、以及排气组件8均为现有技术中汽车中的常见结构,因此,此处不再对其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赘述。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增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设置在汽车的后桥的副车架(4)上,所述增程系统包括:
悬置组件,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副车架(4)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第一悬置支架(11)、及第二悬置支架(12)与第三悬置支架(13),且所述第一悬置支架(11)上相对设置有第一悬置(14)及第二悬置(15),所述第二悬置支架(12)及所述第三悬置支架(13)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悬置(16)及第四悬置(17),所述第一悬置(14)、所述第二悬置(15)、所述第三悬置(16)及所述第四悬置(17)均与所述副车架(4)连接;
发动机(2),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悬置支架(11)、所述第二悬置支架(12)以及所述第三悬置支架(13)连接;
发电机(3),其与所述发动机(2)相对于所述副车架(4)的轴线两侧分隔设置,所述发电机(3)与所述发动机(2)的曲轴端面连接;
逆变器(5),其相对于所述发动机(2)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且与所述发动机(2)位于同侧,所述逆变器(5)与所述发动机(2)连接;
冷却组件,其包括相互连通的膨胀水箱(61)及冷却管路,所述膨胀水箱(61)与所述副车架(4)连接,且所述膨胀水箱(61)位于所述发动机(2)的背侧,所述冷却管路分别与所述发动机(2)及所述发电机(3)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系统还包括:
进气组件,其包括空滤(71)以及进气管,所述空滤(71)设置在所述发动机(2)的后侧,且所述空滤(71)与所述副车架(4)连接,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副车架(4)的后侧且与所述汽车的车身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系统还包括:
排气组件(8),其包括排气管以及消音器吊挂点,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发动机(2)的后侧,所述消音器吊挂点与所述车身的地板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系统还包括:
线束,其用于连接所述逆变器(5)与所述发电机(3)、以及连接所述逆变器(5)与所述发动机(2),且所述线束通过线束夹子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3)包括箱体、定子以及转子,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侧,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定子内,所述转子与所述曲轴端面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水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5)包括:
逆变器支架,其与所述发动机(2)连接;
逆变器本体,其设置在所述逆变器支架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2)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50°-6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2)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60°。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增程系统。
CN202121636721.3U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增程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215153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6721.3U CN215153976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增程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6721.3U CN215153976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增程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3976U true CN215153976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92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36721.3U Active CN215153976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增程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53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44334U (zh) 一种轻型燃料电池载货车底盘布局结构
CN106183763B (zh) 一种纯电动轿车的集成式动力总成结构
CN202152050U (zh) 汽车电动真空泵安装用真空泵支架
US20200317039A1 (en) Integrated mounting systems for mounting electric drive components within electrified vehicles
JP2011073582A (ja) エンジン搭載の電気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CN206327151U (zh) 一种电动车桥总成
US6488108B1 (en) Drive unit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1231703Y (zh) 车载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
CN102050010B (zh) 后置客车发动机舱强制排风散热结构
CN109515215A (zh) 增程器系统
CN215153976U (zh) 一种增程系统及汽车
JP5391974B2 (ja) エンジン搭載の電気自動車の後部構造
US9714606B2 (en) Vehicle power generating apparatus
CN202656857U (zh) 电动车用散热器总成
CN215110429U (zh) 一种减速器壳体及减速器
CN211809096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用驱动、发电系统集成式结构
CN212318137U (zh) 一种适应轻客车型底盘布置的后处理器总成及其安装结构
CN109941067B (zh) 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支架
CN216332014U (zh) 一种适用于电传动轨道车的下悬式动力包
CN209141919U (zh) 增程器系统
CN214396398U (zh) 一种涉水喉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3734512U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支架
CN216268690U (zh) 集成式行车发电系统及越野车
CN205573597U (zh) 一种电动车传动系统
CN217327523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