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09601U - 风机组件 - Google Patents

风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09601U
CN215109601U CN202121171098.9U CN202121171098U CN215109601U CN 215109601 U CN215109601 U CN 215109601U CN 202121171098 U CN202121171098 U CN 202121171098U CN 215109601 U CN215109601 U CN 215109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haft
diffuser
fan assembly
stator
extending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710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宇盟
孙爱兵
李金箫
马玉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710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09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09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09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组件,涉及清洁家电领域。该风机组件包括:输出轴;定子,环绕输出轴设置并与输出轴可旋转的连接;动叶轮,环绕输出轴设置并与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扩压件,环绕输出轴设置;第二扩压件,环绕输出轴设置;其中,沿输出轴的延伸方向,动叶轮、第一扩压件和第二扩压件间隔设置。这种风机组件具有较小的能量损耗,风机组件的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风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机组件。
背景技术
清洁装置内设置有风机组件,以使清洁装置能够吸入空气。风机组件在驱动空气的过程中,风机组件消耗的能量的一部分用于驱动空气沿设定的方向流动,风机组件消耗的另一部分能量被耗损,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气流流动的功率占风机组件消耗的总功率的比值为风机组件的效率。相关的风机组件的能量耗损量较大,导致风机组件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组件,以解决如何减小风机组件的能量耗损,从而提高风机组件的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组件,该风机组件包括:输出轴;定子,环绕所述输出轴设置并与所述输出轴可旋转的连接;动叶轮,环绕所述输出轴设置并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扩压件,环绕所述输出轴设置;第二扩压件,环绕所述输出轴设置;其中,沿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所述动叶轮、所述第一扩压件和所述第二扩压件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容纳腔;其中,所述输出轴的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的至少部分、所述动叶轮、所述第一扩压件和所述第二扩压件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定子、所述第一扩压件和所述第二扩压件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扩压件环绕所述定子的外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扩压件包括:第一叶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叶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成预设的锐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叶片沿曲线延伸。
进一步的,沿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扩压件位于所述动叶轮与所述定子之间。
进一步的,叶轮本体,环绕所述输出轴,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第二叶片,多个所述第二叶片环绕所述叶轮本体,各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叶轮本体的连接位置在周向上间隔;各所述第二叶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成预设的锐角。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周向上部分重叠。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扩压件还包括:导风叶片,多个所述导风叶片环绕所述叶轮本体,间隔设置于所述叶轮本体的靠近所述定子的端面;各所述导风叶片向由所述端面的边缘向所述输出轴的轴线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叶片沿曲线延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包括输出轴、环绕输出轴设置并与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动叶轮、环绕输出轴设置并与输出轴可旋转地连接的定子,以及环绕输出轴设置的第一扩压件和第二扩压件,且沿输出轴的延伸方向,动叶轮、第一扩压件和第二扩压件间隔设置。通过沿输出轴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动叶轮、第一扩压件和第二扩压件,动叶轮驱动气流沿输出轴的线流动,并流经第一扩压件和第二扩压件,在气流流经第一扩压件和第二扩压件的过程中,第一扩压件和第二扩压件依次梯级降低气流的流动速度,从而更有效地减小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提高了风机组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组件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中的第一种类型的第一扩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中的第二种类型的第一扩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机组件中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中的一种第二扩压件、定子和输出轴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中的一种定子、输出轴、第一扩压件和动叶轮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中的另一种第一扩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中的一种动叶轮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中的另一种第一扩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中的另一种第二扩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机组件;10、输出轴;20、定子;30、动叶轮;31、吸风口;32、排风口;40、第一扩压件;40A、第一种类型的第一扩压件;41A、轮体;42、扩压叶片;40B、第二种类型的第一扩压件;41B、扩压内筒;42B、扩压外筒;43B、连接筋;44B、流通腔;41、叶轮本体;42、第二叶片;43、导风叶片;50、第二扩压件;51、第一叶片;52、防护件;60、壳体;61、容纳腔;611、第一子容纳腔;612、第二子容纳腔;62、风罩;63、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连接”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风机组件可以适用于任何需要通过吸入空气的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例如可以为吸尘器,该清洁装置例如还可以为扫地机器人。以下以该风机组件用于吸尘器,对风机组件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风机组件用于的清洁装置的类型不对风机组件的结构造成任何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机组件1包括:输出轴10、定子20、动叶轮30、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定子20围绕输出轴10设置,并与输出轴10可旋转地连接。其中,定子20可以用于对输出轴10施加磁力,以驱动输出轴10旋转,示例性的,定子20可以包括由多层硅钢片叠压形成的定子心和缠绕在定子心外部的绕组线圈,通过在绕组线圈中通交流电,在定子心内部形成变化的磁场,从而通过电磁感应驱动输出轴10旋转。
动叶轮30环绕输出轴10设置,并与输出轴10固定连接,即,动叶轮30套设于输出轴10的外部,且与输出轴10固定连接,从而随输出轴10一同运动。在动叶轮30旋转的过程中,在动叶轮30处形成负压区,该负压区的气压远小于大气压,从而使空气在气压差的驱动下,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流动。
第一扩压件40环绕输出轴10设置,第二扩压件50环绕输出轴10设置,即,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均套设于输出轴10的外部。其中,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动叶轮30、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动叶轮30、第一扩压件40、第二扩压件50依次间隔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动叶轮30、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的设置顺序还可以为其他顺序,例如,该设置顺序还可以为,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第二扩压件50、动叶轮30、第一扩压件40依次间隔设置,根据动叶轮30、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的设置顺序不同,气流流经动叶轮30、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的先后顺序也不同,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均以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动叶轮30、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依次间隔设置为例,对气流的流动过程以及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提高风机组件1的效率的原理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可以为输出轴10具有最大尺寸的方向。
在动叶轮30驱动气流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气流依次流经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在气流流经第一扩压件40的过程中,第一扩压件40能够降低气流的流动速度;该气流流经第一扩压件40后,继续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流动,并流经第二扩压件50,在气流流经第二扩压件50的过程中,第二扩压件50能够进一步降低气流的流动速度,即,通过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依次梯级减小气流的流速,从而减小气流受到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减小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提高了风机组件1的效率。相较于相关的风机组件中设置单个扩压件,设置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依次梯级降低气流的流速,能够更有效地减小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风机组件1的效率更高。其中,风机组件1的效率可以为风机组件1的有效功率与风机组件1的输出的总功率之比,可以理解为风机组件1的用于驱动气流流动的有效能量占输入风机组件1的总能量的占比,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越小,风机组件1的有效能量占输入风机组件1的总能量的占比越大。
其中,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为任何能够降低气流的流速的结构,以下结合图2和图3,对第一扩压件40的结构以及第一扩压件40降低气流流速的原理进行示例性说明,第二扩压件50的结构可以与如图2或图3中所示的第一扩压件40的结构类似,并基于类似的原理降低气流的流速,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第一种类型的第一扩压件40A包括轮体41A和扩压叶片42A。轮体41A围绕图1中的输出轴10设置,多个扩压叶片42A环绕轮体41A设置,且各扩压叶片42A与轮体41A连接的位置在周向上间隔,从而在相邻的扩压叶片42A之间形成风道。其中,扩压叶片42A的延伸方向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成预设的锐角,从而使风道的延伸方向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成预设的锐角。在气流流经第一种类型的第一扩压件40A的过程中,气流被引导至相邻的扩压叶片42A之间形成的风道内并沿风道的延伸方向流动,相较于直接沿输出轴的延伸方向流经第一种类型的第一扩压件40A,使气流沿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成预设锐角的方向流经第一种类型的第一扩压件40A,延长了气流流动的路程,从而减小了气流流动的速度,即,第一种类型的第一扩压件40A通过延长气流流通的风道的长度,降低气流流动的速度。
如图3所示,第二种类型的第一扩压件40B包括扩压内筒41B、扩压外筒42B和连接筋43B,扩压内筒41B围绕图1中的输出轴10设置,扩压外筒42B套设于扩压内筒41B的外部,以在扩压内筒41B和扩压外筒42B之间形成流通腔44B,连接筋43B设置于流通腔44B内并连接扩压内筒41B和扩压外筒42B。其中,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扩压内筒41B和扩压外筒42B的间距递增,从而使流通腔44B的横截面的面积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递增,该横截面可以为与输出轴的延伸方向基本垂直的截面。气流在流经第二种类型的第一扩压件40B的过程中,由具有较小横截面的面积的一端进入流通腔44B,并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在流通腔44B内流动,并由具有较大横截面的面积的一端流出流通腔44B。气流在流通腔44B内运动的过程中,随流通腔44B的横截面的面积的逐渐增大,气流的流动速度逐渐减小,即,第二种类型的第一扩压件40B通过逐渐增大气流通道的面积,降低气流流动的速度。可选的,连接筋43B的延伸方向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且连接筋43B垂直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小于预设阈值,从而减小连接筋43B的迎风面积,减小连接筋43B的风阻,同时,在通过铸造或压铸制造第二种类型的第一扩压件40B的过程中,使连接筋43B的延伸方向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还能够降低第二种类型的第一扩压件40B的脱模的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气流流过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后,气流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流速降低,此时,使气流的沿输出轴10流动的动压被部分转化为使气流向垂直于输出轴10的方向扩散的静压,可能导致部分的气流散逸到风机组件1的外部空间,其中,该外部空间可以为距输出轴10的间距大于预设距离的空间,外部空间内的空气受到风机组件1的影响可以忽略。为了减小气流散逸到风机组件1的外部空间对风机组件1的效率的影响,可以设置壳体,并将动叶轮30、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均设置于该壳体内部,通过壳体的壁面限制气流散逸至风机组件1外部空间,从而减小气流散逸到风机组件1的外部空间对风机组件1的效率的影响;也可以通过提高动叶轮30的驱动气流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运动的能力,以使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流动的气流即使流过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后仍具有足够的动压,从而使流速降低的气流中的大部分仍能够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运动,仅有小部分的气流散逸到空气中,进而减小气流散逸到风机组件1的外部空间对风机组件1的效率的影响。其中,增加动叶轮30驱动气流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增加定子20中通过的交流电的功率,以加强定子20驱动动叶轮30旋转的能力,从而提高动叶轮30驱动气流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运动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包括输出轴、环绕输出轴设置并与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动叶轮、环绕输出轴设置并与输出轴可旋转地连接的定子,以及环绕输出轴设置的第一扩压件和第二扩压件,且沿输出轴的延伸方向,动叶轮、第一扩压件和第二扩压件间隔设置。通过沿输出轴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动叶轮、第一扩压件和第二扩压件,动叶轮驱动气流沿输出轴的线流动,并流经第一扩压件和第二扩压件,在气流流经第一扩压件和第二扩压件的过程中,第一扩压件和第二扩压件依次梯级降低气流的流动速度,从而更有效地减小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提高了风机组件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风机组件还包括壳体60,壳体60包括容纳腔61,其中,输出轴10的至少部分和定子20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61内,动叶轮30、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均设置于容纳腔61内。具体的,壳体60的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相对的两端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容纳腔61通过该进气口和该出气口与壳体60的外部空间连通。输出轴10的至少部分和定子20的至少部分由该出气口伸入容纳腔61内,且定子20覆盖部分的出气口;动叶轮30位于容纳腔61内并与输出轴10的伸入容纳腔61的部分固定连接;定子20、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均与壳体60固定连接。输出轴10带动动叶轮30旋转,使动叶轮30带动空气沿由进气口进入容纳腔61内,并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流经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后,由出气口的未被定子20覆盖的部分流出容纳腔61,即,通过壳体60的与容纳腔61相邻的内壁,限制气流散逸至风机组件1外部空间,从而减小气流散逸到风机组件1的外部空间对风机组件1的效率的影响。
可选的,如图4所示,壳体60包括风罩62和机壳63,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风罩62的一端与机壳63的一端固定连接。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容纳腔61包括第一子容纳腔611和第二子容纳腔612,第一子容纳腔611设置于风罩62内,第二子容纳腔612设置于机壳63内,且第一子容纳腔611与第二子容纳腔612连通。容纳腔61的进风口设置于风罩62的与机壳63连接的一端的相对的另一端,以使第一子容纳腔611通过该进风口与壳体60外部的空间连通;容纳腔61的出风口设置于机壳63的与风罩62连接的相对的另一端,以使第二子容纳腔612通过该出风口与壳体60的外部空间连通。其中,输出轴1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子容纳腔611内,输出轴10的至少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子容纳腔612内;定子2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子容纳腔612内,以通过机壳63对定子20进行保护,延长定子20的使用寿命;动叶轮30、第一扩压件40和第二扩压件50均位于第二子容纳腔612内,通过风罩62的与第一子容纳腔611相邻的内壁,限制气流散逸至风机组件1外部空间,从而减小气流散逸到风机组件1的外部空间对风机组件1的效率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扩压件50环绕定子20的外部设置,即,第二扩压件50内设置有定子容纳腔,定子20的至少部分位于该定子容纳腔内,通过第二扩压件50对定子20进行保护,延长了定子20的使用寿命,同时,利用定子20的外部空间设置第二扩压件50,减小了风机组件1的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可选的,第二扩压件50固结于机壳63,并与机壳63一体化成型,进一步减小了风机组件1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扩压件50包括第一叶片51,第一叶片51与壳体60的内壁固定连接,即,第一叶片51设置于壳体60的内壁与定子20之间。第一叶片51的延伸方向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成预设的锐角,在气流流经第二扩压件50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叶片51引导气流沿第一叶片51的延伸方向流动,从而延长气流流动的路径,从而降低气流的流速。可选的,第一叶片51具有多个,多个第一叶片51与壳体60的内壁的连接位置在周向上间隔,从而在相邻的第一叶片51之间形成与第一叶片51的延伸方向一致的风道,气流流经第二扩压件50的过程中,气流沿相邻的第一叶片51之间形成的风道流动,从而使第一叶片51能够更有效地引导气流沿第一叶片51的延伸方向流动,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流经第二扩压件50的气流的流速,从而提高风机组件1的效率。
可选的,如图5所示,第二扩压件50还包括防护件52,防护件52位于容纳腔61内,且环绕定子20的外部设置,第一叶片51设置于壳体60的内壁与防护件52之间,以将定子20与第一叶片51隔离,从而增大定子20与第二扩压件50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定子20与第二扩压件50之间可能产生的应力,从而延长第二扩压件50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第一叶片51在周向上的间距大于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例如可以为2毫米,即,相邻的第一叶片51在周向上不存在重叠的部分,可以理解为,第一叶片51的端部不会延伸至相邻的第一叶片51的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正上方,相邻的第一叶片51在垂直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不存在重叠的部分。在通过压铸或铸造制造带有第一叶片51的第二扩压件50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叶片51设置于壳体60的内壁和防护件52之间,用于形成第一叶片51的模具为内模,内模难以沿垂直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运动,以将该内模与第二扩压件50分离,需要将该内模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运动,以将该内模与第二扩压件50分离,通过将相邻的第一叶片51在周向上不存在重叠的部分,从而减小第一叶片51阻挡该内模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运动的可能性,降低脱模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叶片51沿曲线延伸,从而进一步延长第一叶片51的长度,进一步增加气流流经第二扩压件50的过程中,从而延长气流流动的路径,从而降低气流的流速。可选的,相邻的第一叶片51之间形成风道,第一叶片51的与风道相邻的表面为曲面,该曲面例如可以为近似机翼形的曲面,从而减小气流在风道中流动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提高风机组件1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第一扩压件40位于动叶轮30和定子20之间。动叶轮30驱动气流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流动,并依次流经第一扩压件40以及环绕定子20设置的第二扩压件50,对气流进行梯级减速,提升了风机组件1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扩压件40包括:叶轮本体41和第二叶片42。叶轮本体41环绕输出轴10,并与壳体60固定连接。第二叶片42具有多个,且多个第二叶片42环绕叶轮本体41,各第二叶片42与叶轮本体41的连接位置在周向上间隔,以在相邻的第二叶片42之间形成风道。各第二叶片42的延伸方向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成预设的锐角,在气流流经第一扩压件40的过程中,气流沿相邻的第二叶片42之间形成的风道流动,从而使第二叶片42能够更有效地引导气流沿第二叶片42的延伸方向流动,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流经第一扩压件40的气流的流速,从而提高风机组件1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相邻的第二叶片42在叶轮本体41的周向上部分重叠,即,第二叶片42的一部分延伸至相邻的第二叶片42的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正上方,以使相邻的第二叶片42在垂直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存在重叠的部分,充分利用叶轮本体41的周向上的尺寸,延长第二叶片42的长度,从而进一步增加流经第一扩压件40的气流的流动路程,提高第一扩压件40降低气流的流速的效果,进而提高风机组件1的效率。同时,第二叶片42设置于叶轮本体41的外表面,在通过压铸或铸造制造第一扩压件40的过程中,用于形成第二叶片42的模具为外模,且可以通过将外模设置为由多个子外模拼接而成的结构,从而在脱模的过程中,将各子外模沿垂直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运动,以使各子外模与第二叶片42分离,从而能够在不增加脱膜的难度的前提下,延长第二叶片42的长度,提高风机组件1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叶片42沿曲线延伸,从而进一步延长第二叶片42的长度,进一步增加气流流经第一扩压件40的过程中,从而延长气流流动的路径,从而降低气流的流速。可选的,相邻的第二叶片42之间形成风道,第二叶片42的与风道相邻的表面为曲面,该曲面例如可以为近似机翼形的曲面,从而减小气流在风道中流动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提高风机组件1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7,第一扩压件40还包括导风叶片43,导风叶片43具有多个,多个导风叶片43环绕叶轮本体41,间隔设置于叶轮本体41的靠近定子20的端面,且各导风叶片43由该端面的边缘向输出轴10的轴线延伸,即,各导风叶片43由叶轮本体41的端面的边缘向该端面的中心延伸,从而将流经相邻的第二叶片42之间形成的风道的气流中的一部分导向定子20,从而加快定子20附近的空气与定子20之间的换热速度,从而降低定子20的温度。可选的,导风叶片43沿曲线延伸,即,导风叶片43并非将气流直接导向定子20,而是驱动气流在定子20附近形成涡旋,从而进一步加快定子20与空气的换热速度,提高了对定子20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如图7所示,导风叶片43的端部与第二叶片42的端部固定连接,且导风叶片43与第二叶片42的连接处平滑过渡,以使相邻的第二叶片42之间的风道中的气流中的一部分能够平顺地被导流至相邻的导风叶片43之间的风道中,降低了气流由相邻的第二叶片42之间的风道流向相邻的导风叶片43之间的风道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提高了风机组件1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1还包括输出轴磁钢护套,该输出轴磁钢护套的材料采用碳纤维或尼龙,减轻了不锈钢护套的铁损问题,提升了电机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叶轮30的尺寸、第一扩压件40的尺寸以及第二扩压件50的尺寸,根据风机组件1的风量要求确定,以使风机组件1在要求的风量下达到最高的效率。具体的,通过降低风机组件1内的风量可以为单位时间内风机组件1输送的气体的体积,基于动叶轮30的尺寸、第一扩压件40的尺寸以及第二扩压件50的尺寸不同,风机组件1的效率与风量形成不同的对应关系,例如,有的风机组件1在风量较小的工作模式下,具有较高的效率,而有的风机在风量较大的工作模式下,具有较高的效率,下面分别以动叶轮30的尺寸、第一扩压件40的尺寸以及第二扩压件50的尺寸对风机组件1的效率与风量的对应关系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8所示,动叶轮30具有吸风口31和排风口32,吸风口31的开口方向与图1中的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排风口32的开口方向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基本垂直,气流由吸风口31沿平行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进入动叶轮30,并沿垂直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由排风口32排出,且由排风口32排出的气流在壳体60内,以涡旋的形式继续沿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流动。增加吸风口31垂直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D1,或增加排风口32平行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H1,能够使风机组件1在大风量的工作模式下具有较高的效率;减小吸风口31垂直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D1,或减小排风口32平行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H1,能够使风机组件1在小风量的工作模式下具有较高的效率。
如图9所示,叶轮本体41的垂直于图1中的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D2对风机组件1的风量与效率的对应关系存在影响,示例性的,增加叶轮本体41的垂直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D2,可以使风机组件1在小风量的工作模式下具有较高的效率;减小叶轮本体41的垂直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D2,可以使风机组件1在大风量的工作模式下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如图10所示,第二扩压件50的防护件52的垂直于图1中的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D3对风机组件1的风量与效率的对应关系存在影响,示例性的,增加防护件52的垂直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D3,可以使风机组件1在小风量的工作模式下具有较高的效率;减小防护件52的垂直于输出轴1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D3,可以使风机组件1在大风量的工作模式下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轴;
定子,环绕所述输出轴设置并与所述输出轴可旋转的连接;
动叶轮,环绕所述输出轴设置并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
第一扩压件,环绕所述输出轴设置;
第二扩压件,环绕所述输出轴设置;
其中,沿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所述动叶轮、所述第一扩压件和所述第二扩压件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容纳腔;
其中,所述输出轴的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的至少部分、所述动叶轮、所述第一扩压件和所述第二扩压件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定子、所述第一扩压件和所述第二扩压件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压件环绕所述定子的外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压件包括:
第一叶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叶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成预设的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沿曲线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扩压件位于所述动叶轮与所述定子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压件包括:
叶轮本体,环绕所述输出轴,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第二叶片,多个所述第二叶片环绕所述叶轮本体,各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叶轮本体的连接位置在周向上间隔;各所述第二叶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成预设的锐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周向上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压件还包括:
导风叶片,多个所述导风叶片环绕所述叶轮本体,间隔设置于所述叶轮本体的靠近所述定子的端面;各所述导风叶片向由所述端面的边缘向所述输出轴的轴线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沿曲线延伸。
CN202121171098.9U 2021-05-28 2021-05-28 风机组件 Active CN215109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71098.9U CN215109601U (zh) 2021-05-28 2021-05-28 风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71098.9U CN215109601U (zh) 2021-05-28 2021-05-28 风机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09601U true CN215109601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01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71098.9U Active CN215109601U (zh) 2021-05-28 2021-05-28 风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09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06743B1 (en) Fan and method of cooling a motor
CN210290212U (zh) 风机和电器设备
US20020032947A1 (en) Vaccum cleaner
TWI401366B (zh) Electric blower and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electric blower
JP2012255413A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110768414A (zh) 一种永磁电机的冷却结构
CN113027791A (zh) 电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5109601U (zh) 风机组件
JP2006250016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107040090B (zh) 叶轮组件、集成式电机和家用电器
JP2012255412A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116247847A (zh) 转子组件及电机
EP2624419B1 (en) Paper shredder
JP3474279B2 (ja) 電動遠心送風機
KR20090073791A (ko) 전동기 냉각장치
KR100808205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모터 어셈블리
CN220673571U (zh) 一种电机外风扇结构及电机
CN112343841A (zh) 风机和电器设备
JP2006299808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US20240200563A1 (en) Diffuser assembly, electric fan, and cleaning device
KR20060010221A (ko) 터어보압축기
JP2005207235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07315346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217475619U (zh) 研磨工具机
CN219287277U (zh) 一种电机机壳及吸尘器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