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09061U - 一种原动机及水轮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原动机及水轮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09061U
CN215109061U CN202022783184.7U CN202022783184U CN215109061U CN 215109061 U CN215109061 U CN 215109061U CN 202022783184 U CN202022783184 U CN 202022783184U CN 215109061 U CN215109061 U CN 215109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water
pipeline
liquid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831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学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120497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1058915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120477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0905621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1207014.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0905612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09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0906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1/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01K13/02Controlling, e.g. stopping or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7/00Plants for converting heat or fluid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7/005Plants for converting heat or fluid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y means of hydraulic mo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6Conversion of therm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 e.g. Rankine, Stirling or solar thermal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原动机,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原动机及水轮机组,包括蒸发器、机体和能量体,能量体滑动设置在机体内,能量体底部和机体内壁之间形成型腔,型腔内设置有可伸缩的内胆,蒸发器与内胆连通,蒸发器持续吸热蒸发液态工质推动能量体上移做功直至上极限行程,在环境温度满足液化温度时,能量体因自重下移压缩气态工质完成液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蒸发器蒸发液态工质,体积膨胀推动能量体上移做功,输出机械能,环境温度满足液化行程设定值时,通过能量体自重压缩气态工质进行液化行程,通过设置内胆,在无需将能量体和机体滑动密封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了密封性,降低制造难度和成本,具有积极的经济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原动机及水轮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原动机,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原动机及水轮机组。
背景技术
原动机泛指利用能源产生原动力的一切机械。是现代生产、生活领域中所需动力的主要来源。
目前利用空气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中,一般利用蒸发温度低的工质,吸热膨胀做功,但是这种利用液体蒸发成气态,需要专用机械设备来完成,而气态工质变回液态,同样也需要用其它设备压缩气态工质或提高排气压力来完成,该方式会减少工作压差,减少做功,例如通过压缩机械将气态工质压缩成液态,上述两个步骤,增加了设备的制造成本,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动能或者电能,导致成本高,能量损耗大等问题。
目前对于低于80°的热能,基本上很难利用,属于废热,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冷却设备进行冷却,造成双重能源的消耗,虽然已有通过螺杆膨胀机进行低温热能回收的,但是机器设备昂贵,效率和性能不佳,不具备经济效益,虽然发展了很长时间,但是依然停留在实验室。
目前类似于原动机中能量体的滑动密封结构,一般采用的类似于活塞环的密封件进行密封,尽管如此,与密封件配合的内圆面还是需要达到极高的尺寸要求,内圆面与密封件需要极小配合公差,因此,采用滑动密封配合极大的增加设备成本,而且久而久之,还会面临失效或者渗漏的现象。
申请号为CN201510375201.4,名称为“一种利用低温介质获取冷气、电能的方法及其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记载有一种利用低温介质获取冷气、电能的装置,其说明书第[0029]段记载有“制冷剂在第一冷凝器13中冷凝并向换热介质释放冷凝热,由换热介质吸收冷凝热,制冷剂冷凝后成为液体通过第一膨胀机构15减压后在第一蒸发器16中蒸发;……制冷剂蒸发时吸收换热介质的热量发生膨胀对旋片式动力机17做功,而使旋片式动力机17运转产生机械能,做功后的制冷剂以气态工质状态经发电气态工质压缩机12压缩入第一冷凝器13实现循环,源源不断地为旋片式动力机17提供膨胀动能”。该发明中,需要通过膨胀机构15 减压在经过第一蒸发器16蒸发,蒸发发生膨胀对旋片式动力机17做功后,再经过发电气态工质压缩机12压缩回到第一冷凝器13实现循环,其做功的循环路径中,制冷剂的蒸发和液化分别需要膨胀机构和发电气态工质压缩机12,增加了成本,需要消耗大量的动能或者电能,导致能量的浪费,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同时,该种循环管路的设计,制冷剂流动途径较长,途中会损耗部分能量,同样会造成能量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原动机及水轮机组,原动机利用太阳能集热、大中型中央空调的冷凝器、工业废烟气水、大型发动机等产生的热量,输出为机械能,整个做功过程和液化行程无需其它辅助设备,避免了不必要的能量损耗,整体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效率高,具有积极的经济价值。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动机,包括蒸发器、机体和能量体,所述能量体滑动设置在机体内,能量体底部和机体内壁之间形成型腔,型腔内设置有可伸缩的内胆,蒸发器与内胆连通,蒸发器持续吸热蒸发液态工质推动能量体上移做功直至上极限行程,在环境温度满足液化温度时,能量体因自重下移压缩气态工质完成液化。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器,散热器用于排放液化行程产生的热量。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以及设置在能量体上的上限位开关和下限位开关,控制器和上限位开关、下限位开关、蒸发器以及散热器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锁止能量体的锁止器,控制器和锁止器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蒸发器温度是否达到做功设定值,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内胆内的压力值,环境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Ⅰ连通有储液器,管道Ⅰ上设置有电磁阀Ⅰ,控制器与电磁阀Ⅰ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储液器内设置有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控制器与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组滚珠丝杠副,所述机体顶部设置有端盖,滚珠丝杆副的螺母组件转动设置在端盖上,所述滚珠丝杆副的螺杆一端与能量体固定,另一端贯穿端盖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上还设置有发电机,发电机上设置有与螺母组件配合的传动轮,螺母组件带动传动轮驱动发电机发电。
更进一步地,所述滚珠丝杆副呈环形阵列设置有三组,所述发电机的传动轮同时与三组螺母组件的外齿轮啮合。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根或多根与螺杆平行设置的导向支撑柱,多根导向支撑柱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导向支撑柱一端与能量体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端盖设置。
更进一步地,多根所述导向支撑柱贯穿端盖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
更进一步地,所述机体背离蒸发器一侧设置有密封的端盖,所述机体内壁、端盖和能量体之间密封形成装有能量液的容纳空间,端盖上设置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管道Ⅲ,管道Ⅲ另一端连接有水轮机,所述水轮机出水端处设置有水池,水池通过管道Ⅳ连接管道Ⅲ或容纳空间,管道Ⅳ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水池高于容纳空间。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能量体背离型腔一侧的水轮机组,水轮机组包括开口朝向能量体的水囊机体、设置在水囊机体内的水囊,所述水囊连接有管道Ⅲ,管道Ⅲ另一端连接有水轮机,所述水轮机出水端处设置有水池,水池通过管道Ⅳ连接管道Ⅲ或水囊,管道Ⅳ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水池高于水囊。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囊机体与机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轮机组,包括蒸发器、机体和可伸缩的内胆,所述内胆设置在机体内且与蒸发器连通,所述机体内承装有能量液,机体上连接有管道Ⅲ,管道Ⅲ另一端连接有水轮机,所述水轮机出水端处设置有水池,水池通过管道Ⅳ连接管道Ⅲ或机体,管道Ⅳ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水池高于机体,蒸发器持续吸热蒸发液态工质进入内胆,内胆容积膨胀对充满机体内的能量液进行增压,能量液加压从管道Ⅲ流入水轮机输出机械能,在环境温度满足液化温度时,能量液因自重通过管道Ⅳ,或管道Ⅳ和管道Ⅲ流回机体内并压缩内胆内气态工质完成液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轮机组,包括水轮机、两组换热器和机体,每组机体与换热器对应连通,其中一个机体内承装有能量液,两个机体分别通过两根管道连接水轮机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四根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两组换热器均连接有可以控制通断的冷源和热源;
其中一个换热器与热源连通时,另一个换热器与冷源连通,与热源连通的换热器(52) 内液态工质持续吸热蒸发进入机体,气态工质对充满机体内的能量液进行增压,高压的能量液通过管道经控制阀流入水轮机,能量液从水轮机出口通过管道经控制阀进入与冷源连接的机体内,对的气态工质压缩,此时其余两根管道呈关闭状态;
通过控制热源与冷源的通断,使能量液在两个机体内往复流动,使水轮机运转。
更进一步地,每两根与同一机体对应的管道在靠近机体一侧相互汇合,汇合后单独与机体连通。
更进一步地,每两根与水轮机进水端连接的管道在靠近进水端一侧相互汇合,汇合后单独与进水端连通,每两根与水轮机出水端连接的管道在靠近出水端一侧相互汇合,汇合后单独与出水端连通。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两组换热器、机体、可伸缩的内胆和四根管道,机体内气态工质压缩前预冷,液态工质蒸发前预热,两组机组交替向水轮机供高压的能量液,使水轮机连续运行。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机体内可伸缩的内胆,所述换热器与内胆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内设置有水囊,所述能量液设置在水囊内,水囊与管道连通。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机体内的能量体,能量液承装在能量体背离换热器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做功方法,包括所述的原动机,包括如下步骤:
蒸发器内液态工质吸热蒸发,形成气态工质通至内胆,内胆沿型腔展开推动能量体向上移动并对外做功,直至上极限行程;在环境温度满足液化温度时,能量体因自重下移压缩内胆,使内胆内气态工质液化。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能量体处于底部,温度传感器检测蒸发器内温度达到做功设定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Ⅰ开启,储液器内液态工质流到蒸发器内,蒸发后形成气态工质通至内胆,内胆沿型腔展开推动能量体向上移动并对外做功;
步骤2:在能量体上移至上极限行程后,触发上限位开关,控制器接收上限位开关的信号,控制电磁阀Ⅰ关闭,并控制锁止器锁止能量体位置;
步骤3:在环境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达到液化行设定时,控制器控制散热器工作,内胆内气态工质压力下降,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满足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锁止器解除锁定,同时控制电磁阀Ⅰ开启,能量体向下移动,内胆受能量体向下压力沿型腔收缩,液化气态工质流回至储液器内;
步骤4:在能量体下移至下极限行程后,触发下限位开关,控制器接收下限位开关的信号后,控制电磁阀Ⅰ关闭,散热器停止工作;
步骤5:重新进行步骤1,以此往复做功行程和液化行程。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端盖、滚珠丝杆副和发电机,所述能量体在做功移动过程中,能量体推动滚珠丝杆副的螺杆上移,螺杆驱动滚珠丝杆副的螺母组件旋转,螺母组件带动发电机的传动轮旋转进行发电。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端盖、水轮机和水池,机体内壁、端盖和能量体之间密封形成装有能量液的容纳空间,所述能量体在做功移动过程中,推动能量液沿管道Ⅲ进入水轮机进行发电,能量液从水轮机出水端流入水池,在液化行程时,经阀门与管道Ⅳ,能量液因重力流回容纳空间,并推动能量体移动,压缩气态工质完成液化。
更进一步地,包括水囊机体、水囊、水轮机和水池,所述能量体在做功移动过程中,推动水囊内能量液沿管道Ⅳ进入水轮机进行发电,能量液从水轮机出水端流入水池,在液化行程时,经阀门与管道Ⅳ,能量液因重力流回水囊,压缩气态工质完成液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蒸发器蒸发液态工质,体积膨胀推动能量体上移做功,输出机械能,环境温度满足液化行程设定值时,通过能量体自重压缩气态工质进行液化行程,或以江河湖海水作为冷源,实现即时液化,机组连续运行,整个做功行程和液化行程无需其它辅助设备,避免了不必要的能量损耗,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效率高,具有积极的经济价值;液态工质蒸发成气态工质后进入可伸缩的内胆内,内胆再沿型腔展开推动能量体上移,在无需将能量体和机体滑动密封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了密封性,降低制造难度和成本。
设置散热器,排放液化行程过程中压缩气态工质产生的热量,进一步降低内胆内的压力,使能量体的重力势能大于内胆内气态工质液化需要的能量,能量体在液化行程过程中,同样能对外做功。
本实用新型设置储液器,增加蒸发器的输出总量和能量体的做功行程,提高工作效率;设置锁止器,防止能量体因外部温度变化改变位置和状态。
本实用新型设置滚珠丝杆副进行能量输出,滚珠丝杆副效率高、速比大、直接将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可以很好的适用原动机工作行程距离短、输出力大、单向直线运动的特点,解决了用齿轮齿条传动发电时效率低,传动力受限,需要配备超大的增速器,导致设备制造难度大和成本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通过水池、水轮机进行发电的方案,通过能量液和水轮机进行发电,无需变速系统、没有机械损耗,同时,原动机做功行程后,能量液储存在水池内,可以存储能量,为液化行程提供能量。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能量液替换能量体,采用能量液作为能量体使用,无需能量体的滑动配合,避免了不必要的能量损耗,提高了能效。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轮机组,通过一个机体内的能量液使水轮机进行连续运转,在热源和冷源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往复运转,输出电能,可有效利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低品位废热、太阳集热等,利用自然环境中江河湖海水或者低温时的空气作为冷源,通过工质在固定容积机体内膨胀产生高压直接传递给机体内的能量液,能量液获得高压推动水轮机运转进而产生电能,通过多组(两组以上)即可实现连续循环的运转,保证电力输出,与前面单组原动机通过齿轮齿条、滚珠丝杆或水池等进行输出相比,本实施例减少了机组的机械部件,节约成本的同时减少机械磨损和能源的损耗,同时利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热源和冷源,通过多组组合即可实现连续循环的运转;把广泛存在我们身边的未被利用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或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处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水轮机组发电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水轮机组发电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水轮机组发电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B-B向剖视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7中C-C向剖视图(隐藏能量体)。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能量液和水轮机的其中一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能量液和水轮机的其中另一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滚珠丝杆副发电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爆炸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滚珠丝杆副发电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爆炸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水轮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水轮机组中两组持续运行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管路、阀门和水力发电机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中,1储液器、2蒸发器、3机体、301隔板、4能量体、401限位杆、402限位齿、 5散热器、501换热管、6型腔、7电磁阀Ⅰ、8温度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10上液位传感器、11下液位传感器、12上限位开关、13下限位开关、14锁止器、15管道Ⅰ、16管道Ⅱ、 17控制器、18环境温度传感器、19内胆、1901内胆顶盖、22水囊机体、23水囊、24管道Ⅲ、25水轮机、26水池、27管道Ⅳ、28电磁阀Ⅳ、33端盖、34螺母组件、35螺杆、36固定盘、37导向支撑柱、38发电机、39传动轮、40管道a、41管道b、42管道c、43管道d、 44阀门a、45阀门b、46阀门c、47阀门d、48冷源、49热源、50阀门e、51阀门f、52 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详细描述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理,其示例被附加地图示在附图中。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示出相同的或功能上相似的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能量液可包括任何液体。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蒸发器2、机体3和能量体4,所述能量体4滑动设置在机体3内,能量体4底部和机体3内壁之间形成型腔6,型腔6内设置有内胆19,内胆19为可伸缩结构,例如气囊,蒸发的液态工质输送至内胆19内,内胆19内体积膨胀,沿型腔6 展开进行做功行程;在液化过程中,能量体4因自重使内胆19收缩,同时气态工质受能量体 4压力液化流回至蒸发器2和储液器1内。设置内胆19,极大提高了密封性能,无需将能量体4和机体3设置为滑动密封;蒸发器2与内胆19底部连通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蒸发器2 持续吸热蒸发液态工质推动能量体4上移做功直至上极限行程,在环境温度满足液化温度时,能量体4因自重下移压缩气态工质完成液化,或以江河湖海水作为冷源,实现即时液化,机组连续运行。
具体地,蒸发器2与内胆19底部通过管道Ⅱ16连接,管道Ⅱ16呈L形设置,一端与内胆19底部连通,另一端与蒸发器2顶部连通,利于气态工质在液化后,液态工质受重力流回蒸发器2内;能量体4呈铅垂设置,提高做功行程和液化行程过程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管道Ⅱ16的设置,机体3内部下方设置有隔板301,隔板301作为机体3底部与机体3内壁和能量体4底部围合形成型腔6,隔板301背离型腔6一侧为管道Ⅱ16提供安装空间,简化安装难度。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散热器5,散热器5用于排放液化行程产生的热量。
如图2和图4所示,散热器5设置在能量体4上与能量体4一同上下移动,散热器5的换热管501贯穿机体3置于内胆19内,具体地,内胆19的内胆顶盖1901为导热性高的材质,换热管501一端与散热器5连通,另一端置于内胆顶盖1901内,用于将内胆19内压缩气态工质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器5排放至外界。
具体地,在环境温度满足液化行程,可以开启散热器5,将压缩气态工质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5排放至外界,以此降低内胆19内气态工质液化需要的能量,在能量体4的重力势能大于内胆19内气态工质液化需要的能量时,能量体4液化行程的同时对外做功,另外,在环境温度相对较低时,能量体4的重力势能大于内胆19内气态工质液化需要的能量,能量体 4液化行程的同时同样对外做功。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器17,以及设置在能量体4上的上限位开关12和下限位开关13,控制器17和上限位开关12、下限位开关13、蒸发器2以及散热器5电连接。
控制器17用于控制做功行程和液化行程的开始和停止,上限位开关12和下限位开关13 对应能量体4的上极限行程和下极限行程,在能量体4上移做功至上极限行程后,触发上限位开关12,在环境温度满足液化行程设定值时,液化行程开始,控制器17控制散热器5开始工作,排出液化行程产生的热量,降低内胆19内气态工质液化需要的能量,使能量体4液化行程的同时对外做功;在能量体4下移至下极限行程后,触发下限位开关13,控制器17控制液化行程结束,开始做功行程。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锁止能量体4的锁止器14,控制器17和锁止器14电连接,锁止器14用于在做功行程或者液化行程结束后,对能量体4进行锁止,避免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改变能量体4的位置,同时还能用于在做功行程过程中蒸发器2温度低于做功行程设定值或液化行程过程中外界环境温度高于液化行程设定值时,停止做功行程或液化行程,控制器17 控制锁止器14锁止能量体4,具体地,在能量体4上移至上极限行程,触发上限位开关12,上限位开关12反馈信号给控制器17,控制锁止器14将能量体4锁止,在做功行程过程中,若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蒸发器2温度低于设定值后,做功行程提前结束,锁止器14将能量体4锁止,避免受外界温度变换改变能量体4的位置;在能量体4下移至下极限行程,触发下限位开关13,下限位开关13反馈信号给控制器17,控制锁止器14将能量体4锁止,在液化行程过程中,若环境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环境温度高于设定值后,液化行程提前结束,锁止器14将能量体4锁止,避免受外界温度变换改变能量体4的位置。
具体地,锁止器14可以为具有可控制收缩卡块的结构,能量体4底部通过活塞环与机体 3密封,能量体4侧边位于活塞环上端部位设置有与锁止器14配合的齿槽,此种结构,锁止器14设置在机体3顶部,可控制锁止器14伸出卡块卡合至机体3上的齿槽,完全能量体4的锁定。
为了提高能量体4在机体3内滑动的流程性,所述能量体4端部固定有位于机体3外侧的限位杆401或限位筒,锁止器14通过锁定限位杆401或限位筒,完成能量体4的锁定,限位杆401的结构可以为方形板或者弧形板,优选为方形板,限位杆401上设置有限位齿402,锁止器14通过伸出卡块,卡合至限位齿402上,完成能量体4的锁定,另外,限位齿或齿槽的长度不短于能量体4的行程长度。
齿槽结构或限位杆401或限位筒与锁止器14沿机体3轴线呈圆周对称分布,防止锁止器 14推动能量体4偏离行程方向,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对称设置有两组。
所述蒸发器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用于检测蒸发器2内温度是否达到做功设定值,控制器17与温度传感器8电连接,控制器17检测到蒸发器2内温度达到做功行程设定值后,开始做功行程,在做功行程过程中,在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蒸发器2内温度低于做功行程设定值时,做功行程提前结束,锁止器14将能量体4锁止。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18和/或压力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9用于监测内胆 19内的压力值,环境温度传感器18和/或压力传感器9与控制器17电连接,由于内胆19直接与蒸发器2连通,压力传感器9可以置于蒸发器2内,在能量体4位于上极限行程位置时,环境温度传感器18实时检测环境温度,在环境温度低于蒸发温度或者低于液化行程设定值时,内胆19内气态工质随温度下降而压力降低,控制器17控制锁止器14解除锁定,能量体 4因重力下移,对内胆19内气态工质进行压缩,体积缩小,能量体4持续下移,同时将气态工质压缩液化,完成液化行程,压力传感器9实时检测内胆19内压力,在液化行程过程中,在环境温度高于液化行程设定值和/或内胆19内压力高于能量体4的重力势能时,液化行程提前结束,锁止器14将能量体4锁止。
所述蒸发器2通过管道Ⅰ15连通有储液器1,管道Ⅰ15上设置有电磁阀Ⅰ7,控制器17与电磁阀Ⅰ7电连接,储液器1用于给蒸发器2提供足量的液态工质,以保证液态工质蒸发量足够能量体4完成做功行程,电磁阀Ⅰ7用于控制储液器1内液态工质的流通。
蒸发器2内温度高于做功行程设定值时,控制器17控制电磁阀Ⅰ7开启,储液器1内液态工质持续流入蒸发器2内进行蒸发,直至做功行程结束后,电磁阀Ⅰ7关闭;在环境温度低于液化行程设定值时,控制器17控制电磁阀Ⅰ7开启,能量体4下移压缩气态工质对气态工质进行液化,液态工质重新流入到储液器1内,电磁阀Ⅰ7关闭,直至下一个做功行程开始,
在做功行程过程中,在蒸发器2内温度低于做功行程设定值时,控制器17控制电磁阀Ⅰ 7关闭,蒸发器2因失去液态工质而停止蒸发,体积停止膨胀,能量体4停止上移,控制锁止器14对能量体4进行锁止,做功行程提前结束;在液化行程过程中,在环境温度传感器18和/或压力传感器9检测环境温度高于液化行程设定值和/或内胆19内压力高于能量体4 的重力势能时,控制器17控制电磁阀Ⅰ7关闭,锁止器14对能量体4进行锁止,液化行程提前结束。
所述储液器1内设置有上液位传感器10和下液位传感器11,控制器17与上液位传感器 10和下液位传感器11电连接,液态工质液位触发上液位传感器10时,液位行程结束,散热器5停止工作,能量体4同时触发下限位开关13;液态工质液位触发下液位传感器11时,做功行程结束,蒸发器2停止工作,能量体4同时触发上限位开关12。上液位传感器10和下液位传感器11的设置,可在上限位开关12和下限位开关13失灵时起到控制作用。
以恒定做功温度为60°(410A制冷剂压力约为3.83MP),恒定冷凝温度为30°(410A制冷剂压力约为1.88MP)为例,采用410A制冷剂作为膨胀介质,型腔容积为30m3,型腔6 的横截面积为5㎡,型腔6的体积会由能量体的上升不断扩大(本实用新型中制冷剂膨胀后的体积与型腔6的空间相匹配),与此同时,蒸发器2不断蒸发制冷剂,当制冷剂体积蒸发至30m3时,能量体上升的距离是为6m,理论做功:500*500*3.14*19.5/1000/367*6约为250KW。
如图13-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至少一组滚珠丝杠副,所述机体3顶部设置有端盖33,滚珠丝杆副的螺母组件34转动设置在端盖33上,所述滚珠丝杆副的螺杆35一端与能量体4固定,另一端贯穿端盖33设置。
由于本原动机为直线运动,非连续循环,运行距离受限于设备制造工艺,通过加大型腔直径获得超大的推力,采用齿轮齿条传动时,由于齿轮齿条的传动效率不高,传输速比受限齿轮模数,需要配备超大增速比的增速器,导致设备制造难度大、机械摩擦损耗大,制造成本高,还需要保证整体体积合理,本实施例中,采用滚珠丝杆副进行能量输出,同时适应大推力、增速比大和结构紧凑体积小的需求,将原动机的直线运动转变为(转速合适)旋转运动进行能量输出,如图14和图16所示,在做功行程中,能量体4进行上移,推动动滚珠丝杆副的螺杆35上移,进而驱动与端盖33转动连接的螺母组件34旋转,并通过螺母组件34 的旋转输出机械能,设置滚珠丝杆副,在无需配备超大增速器和保证整体尺寸的前提下,可以很好将能量体移动输出的垂直推力转换为方便利用的扭力。
所述端盖33上还设置有发电机38,发电机38上设置有与螺母组件34配合的传动轮39,螺母组件34带动传动轮39驱动发电机38发电,其中,传动轮39可与螺母组件34齿形啮合,或者通过链或皮带等进行传动,本实施例中,设置发电机38,将原动机的做功转换方便使用的电能,如图14和图16所示,发电机38轴线与滚珠丝杆副的螺杆35轴线平行,优选设置在端盖33背离能量体4一侧,以保证位于机体3内的结构紧凑,其中,传动轮39转动设置在端盖33靠近能量体4一侧,传动轮39与发电机38的输出杆固定连接,能量体4上移,带动滚珠丝杆副的螺杆35上移,进而驱动滚珠丝杆副的螺母组件34旋转,螺母组件34上的外齿轮带动传动轮39旋转,进而使发电机38进行发电,其中,优选在螺母组件34外圈设置外齿轮,传动轮39与外齿轮啮合,也可以通过皮带等进行传动,通过设置外齿轮并配合发电机 38进行发电,可利用温差进行发电,绿色清洁,变废为宝。
如图13和图14所示,滚珠丝杆副可以仅设置一组,发电机38和传动轮39可以沿滚珠丝杆副的螺母组件34外侧设置一组或多组。
更进一步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滚珠丝杆副呈环形阵列设置有三组,所述发电机38的传动轮39同时与三组螺母组件34的外齿轮啮合,本实施例中,三组滚珠丝杆副轴线与传动轮39的轴线平行,同时,三组滚珠丝杆副轴线绕传动轮39的轴线呈环形阵列设置,其中,三组滚珠丝杆副的螺母组件34相互独立,且同时与传动轮39啮合,本实施例中,通过三组滚珠丝杆副组合使用,发挥滚珠丝杆副优势的同时还弥补了滚珠丝杆副承载力受滚珠直径、滚珠圈数、丝杆长度材质硬度等局限的问题,在相同尺寸情况下,大幅提升丝杆的承载力、稳定性、拓展了滚珠丝杆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根或多根与螺杆35平行设置的导向支撑柱37,多根导向支撑柱37 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导向支撑柱37一端与能量体4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端盖33设置,具体地,导向支撑柱37与端盖33间隙配合,避免造成能量损失,设置导向支撑柱37,保证滚珠丝杆副的螺杆35直线运动时的稳定性,大幅提高滚珠丝杆副的丝杆承载力,降低损坏的可能。
具体地,多根所述导向支撑柱37贯穿端盖33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36,本实施例中,滚珠丝杆副的螺杆35也与固定盘36连接,设置固定盘36,可使能量体4、螺杆35、导向支撑柱37四者合体一体,使能量体4在上下移动过程中,螺杆35与导向支撑柱37共同受力,降低螺杆35所承受的压力,提高螺杆35的承载力。
同样以恒定做功温度为60°,恒定冷凝温度为30°,能量体的移动形成为6m为例,滚珠丝杆的尺寸为6m,滚珠丝杆的导程选用10mm,螺杆35上升10mm螺母组件34转一圈,采用外齿轮与传动轮39的传动比为1;5(星形齿轮合理速比),即能量体上升10mm,传动轮 39转5圈,发电机使用30极(200转/分钟),螺杆上升6m会旋转6000/4圈,传动增速器速比为10倍),以此,螺杆35上升至6m可使发电机旋转3W转,运转2.5小时,匹配相应功率的发电机,发电量为功率*发电时长;其它参数都可以由机组合理设定。
如图11所示,所述机体3背离蒸发器2一侧设置有密封的端盖33,所述机体3内壁、端盖33和能量体4之间密封形成装有能量液的容纳空间,端盖33上设置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管道Ⅲ24,管道Ⅲ24另一端连接有水轮机25,所述水轮机25出水端处设置有水池26,水池26通过管道Ⅳ27连接管道Ⅲ24或容纳空间,管道Ⅳ27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水池26高于容纳空间。
本实施例通过能量液和水轮机25进行发电,无需变速系统、没有机械损耗,同时,原动机做功行程完成后,能量液储存在水池26内,可以存储能量,为液化行程提供能量,具体地,在做功行程中,能量体4移动,推动容纳空间内的能量液通过管道Ⅳ27推动至水轮机25的入水端,并进行发电,最后流至水池26内。在液化行程时,由于水池26高于容纳空间,且高低差满足液化行程所需的压力,打开管道Ⅳ27上设置的阀门,能量液因重力流回容纳空间,并压缩气态工质完成液化行程,采用水轮机25进行发电,能量液水压为1.6MPa时,减去水囊最高液位与水轮机出水口差值(水轮机出水口高于水池最高位,水池底面与水囊最高液位差满足液化行程所需压力)设定液化行程需要0.57MPa(0.03MP计入水轮机到水池的高度差),水轮机25的水头为100m,在不考虑机械损耗时,3.67T的冷量液可以发电1KWH,水轮机25 实际效率可达到80-85%,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保证原动机的可行性。
如图5-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能量体4背离型腔6一侧的水轮机组,水轮机组包括开口朝向能量体4的水囊机体22、设置在水囊机体22内的水囊23,所述水囊23连接有管道Ⅲ24,管道Ⅲ24另一端连接有水轮机25,所述水轮机25出水端处设置有水池26,水池26通过管道Ⅳ27连接管道Ⅲ24或水囊23,管道Ⅳ27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水池26高于水囊23。
本实施例同样通过能量液和水轮机25进行发电,无需变速系统、没有机械损耗,具体地,在做功行程中,内胆19容积膨胀,推动能量体4上移,能量体4推动水囊23内能量液沿管道Ⅲ24推动至水轮机25的入水端,并进行发电,最后流至水池26内。在液化行程时,由于水池26高于水囊23,且高低差满足液化行程所需的压力,打开管道Ⅳ27上设置的阀门,能量液因重力流回水囊23,并压缩气态工质完成液化行程。
管道Ⅳ27上设置的阀门为电磁阀Ⅳ28,在液化行程时,使位于水池26内的能量液流回水囊23内。
所述水囊机体22与机体3固定连接,保证原动机的一体性,简化安装难度,所述能量体 4两端分别与机体3和水囊机体22优选采用间隙配合,减少滑动摩擦,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轮机组,包括蒸发器2、机体3和可伸缩的内胆19,所述内胆19设置在机体3内且与蒸发器2连通,所述机体3内承装有能量液,本实施例中,能量液充当能量体4工作,机体3上连接有管道Ⅲ24,管道Ⅲ24另一端连接有水轮机25,所述水轮机25出水端处设置有水池26,水池26通过管道Ⅳ27连接管道Ⅲ24或机体3,管道Ⅳ27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水池26高于机体3,蒸发器2持续吸热蒸发液态工质进入内胆19,内胆19容积膨胀对充满机体3内的能量液进行增压,能量液加压从管道Ⅲ24流入水轮机25 输出机械能,在环境温度满足液化温度时,能量液因自重通过管道Ⅳ27,或管道Ⅳ27和管道Ⅲ24流回机体3内并压缩内胆19内气态工质完成液化,其中所述阀门电磁阀Ⅳ28,便于控制。本实施例中,采用能量液作为能量体使用,无需能量体4的滑动配合,避免了不必要的能量损耗,提高了能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轮机组,包括水轮机25、两组换热器52和机体3,每组机体3 与换热器52对应连通,其中一个机体3内承装有能量液,两个机体3分别通过两根管道连接水轮机2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四根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两组换热器52均连接有可以控制通断的冷源48和热源49;
其中一个换热器52与热源49连通时,另一个换热器52与冷源48连通,与热源49连通的换热器52液态工质持续吸热蒸发进入机体3,气态工质对充满机体3内的能量液进行增压,能量液加压从该机体3连接水轮机25进水端的管道流入水轮机25进行发电,并从另一机体 3连接水轮机25出水端的管道流至另一个机体3内,与冷源48连接的机体3内的气态工质压缩,此时其余两根管道呈关闭状态;
两个换热器52均连接有可以控制通断的冷源48和热源49,以使能量液在两个机体3内往复流动,使水轮机25连续工作。
具体如图18所示,换热器52通过两根管路分别与冷源48和热源49连通,两根管路一端分别与热源49和冷源48连接,另一端均连接在换热器52上,另外,两根管道上分别设置有阀门f51和阀门e50,在换热器52需要连接热源49时,阀门f51开启,阀门e50关闭,在换热器52需要进行切换连接冷源48时,阀门f51关闭,阀门e50开启,连接结构简单,切换操作方便快捷。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术语“左侧”和“右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其中,左侧机体3通过管道a40连接水轮机25的进水端,管道a40上设置阀门 a44,通过管道d43连接水轮机25的出水端,管道d43上设置阀门d47,右侧机体3通过管道c42连接水轮机25的进水端,管道c42上设置阀门c46,通过管道b41连接水轮机25的出水端,管道b41上设置阀门b45,在左侧机体3做功时,阀门d47和阀门c46关闭,将左侧换热器52与热源49连通,液态工质受热膨胀并蒸发,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具有高压强的气态工质使缸体内的能量液(相接液面)获得相等的压强,在水压达到设定值时,阀门a44 和阀门b45打开,左侧机体3内高压能量液通过管道a40进入水轮机25,能量液驱动水轮机 25运转输出电力,水轮机25出水端通过管道b41进入右侧机体3,进入右侧机体3的能量液对右侧机体3内的气态工质进行压缩,此时,右侧换热器52连接冷源48并向其排放热量。以此,进行一次发电,并关闭阀门a44和阀门b45;
控制系统通过计时或实时监控工作状态,在左侧机体3内水位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右侧换热器52连接热源49进行预热,并将左侧换热器52连接冷源48,热源49进入右侧换热器 52,右侧换热器52吸热液态工质受膨胀并蒸发,保持右侧换热器52和右侧机体3内压强达到设定值;在左侧机体3内能量液水位至最低位时,开启阀门d47和阀门c46,能量液通过管道c42进入水轮机25进水端,驱动水轮机25运转输出电力,水轮机25出水端通过管道 d43进入左侧机体3,进入左侧机体3的能量液对左侧机体3内的气态工质进行压缩,此时,左侧换热器52连接冷源48并向其排放热量;
以此,通过一个机体3内的能量液量使水轮机进行持续工作,在热源和冷源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往复运转,输出电能,可有效利用(可低至60°)低品位热能生产生活中的废热,利用自然环境中江河湖海水或者低温时的空气作为冷源,通过工质(制冷剂)在固定容积机体3内膨胀产生高压直接传递给机体3内的能量液,能量液获得高压推动水轮机25运转进而产生电能,通过多组即可实现连续循环的运转,保证电力输出,另外,与前面单组原动机通过齿轮齿条、滚珠丝杆或水池等进行输出相比,本实施例的每组的液化行程均通过另一组的做功行程实现,至少提高了一倍的发电量,在通过多组组合即可实现连续循环的运转,通过管道和阀门的设计,可将两组机体3使一个水轮机25进行发电,同时可降低成本。
如图17所示,每两根与同一机体3对应的管道在靠近机体3一侧相互汇合,汇合后单独与机体3连通,即管道a40和管道d43在靠近左侧机体3一侧汇合通过一根管道与左侧机体 3连通,管道b41和管道c42在靠近右侧机体3一侧汇合通过一根管道与右侧机体3连通,本实施例中,仅仅通过一根管道与机体3连通,降低机体3的密封难度,同时提高机体3的受压强度。
每两根与水轮机25进水端连接的管道在靠近进水端一侧相互汇合,汇合后单独与进水端连通,每两根与水轮机25出水端连接的管道在靠近出水端一侧相互汇合,汇合后单独与出水端连通,即管道a40和管道c42相互连通并通过一根管道与水轮机25的进水端连接,管道 d43和管道b41相互连通并通过一根管道与水轮机25的出水端连接,便于与水轮机25的连接,简化安装难度,降低成本。
如图18和图19所示,还包括两组换热器52、机体3、可伸缩的内胆19和四根管道,该两组机体3通过上述同样的方式与水轮机2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接,使得在其中一组进行预热过程中,另一组开始做功,以实现连续循环的运转,持续输出机械能,如图19所示,两组管道a40和管道d43通过同一根管道与水轮机25的进水端连接,两组管道b41和管道d43通过同一根管道与水轮机25的出水端连接,简化水轮机25的连接难度。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机体3内可伸缩的内胆19,所述换热器52与内胆19连通,本实施例,通过内胆19推动能量液工作,使气态工质与能量液进行隔离,避免能量液的挥发与制冷介质混合,提高了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所述机体3内设置有水囊23,所述能量液设置在水囊23内,水囊23与管道连通,设置水囊23,可使气态工质与能量液进行隔离,避免能量液的挥发与制冷介质混合,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机体3内的能量体4,能量液承装在能量体4背离换热器 52一侧,设置能量体4,通过能量体4将机体3内腔体分割为型腔和容纳空间,型腔和容纳空间内可设置内胆19和水囊23,以提高使用寿命,便于气态工质对能量液的推动。
一种做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蒸发器2内液态工质吸热蒸发,形成气态工质通至内胆19,内胆19沿型腔6展开推动能量体4向上移动并对外做功,直至上极限行程;在环境温度满足液化温度时,能量体4因自重下移压缩内胆19,使内胆19内气态工质液化。
具体如下:
步骤1:能量体4处于机体3底部,温度传感器8检测蒸发器2内温度达到做功设定时,控制器17控制电磁阀Ⅰ7开启,储液器1内液态工质流到蒸发器2内,蒸发并形成气态工质通至内胆19,内胆19沿型腔6展开推动能量体4向上移动并对外做功;
步骤2:在能量体4上移至上极限行程后,触发上限位开关12,控制器17接收上限位开关12的信号,控制电磁阀Ⅰ7关闭,并控制锁止器14锁止能量体4位置;
步骤3:在环境温度传感器18检测环境温度达到液化行设定时,控制器17控制散热器5 工作,内胆19内气态工质压力下降,在压力传感器9检测压力满足设定值时,控制器17控制锁止器14解除锁定,同时控制电磁阀Ⅰ7开启,能量体4向下移动,内胆19受能量体向下压力沿型腔6收缩,液化气态工质流回至储液器1内;
步骤4:在能量体4下移至下极限行程后,触发下限位开关13,控制器17接收下限位开关13的信号后,控制电磁阀Ⅰ7关闭,散热器5停止工作;
步骤5:重新进行步骤1,以此往复做功行程和液化行程。
还包括端盖33、滚珠丝杆副和发电机38,所述能量体4在做功移动过程中,能量体4推动滚珠丝杆副的螺杆35上移,螺杆35驱动滚珠丝杆副的螺母组件34旋转,螺母组件34带动发电机38的传动轮39旋转进行发电。
还包括端盖33、水轮机25和水池26,机体3内壁、端盖33和能量体4之间密封形成装有能量液的容纳空间,所述能量体4在做功移动过程中,推动能量液沿管道Ⅲ24进入水轮机25进行发电,能量液从水轮机25出水端流入水池26,在液化行程时,经阀门与管道Ⅳ27,能量液因重力流回容纳空间,并推动能量体移动,压缩气态工质完成液化。
包括水囊机体22、水囊23、水轮机25和水池26,所述能量体4在做功移动过程中,推动水囊23内能量液沿管道Ⅳ27进入水轮机25进行发电,能量液从水轮机25出水端流入水池26,在液化行程时,经阀门与管道Ⅳ27,能量液因重力流回水囊,并推动能量体移动,压缩气态工质完成液化。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
做功行程:在热源温度较高时,例如通过太阳集热、空调制冷时冷凝器、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和排气、工业冷却水或者工业废烟气等高温环境,优选为高于60°,在液化行程散热温度相对较低时,做功温度可以相应调低,蒸发器2吸收外界热量,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蒸发器2内温度到达做功行程设定值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17,控制器17控制电磁阀Ⅰ7开启,锁止器14解除对能量体4的锁定,液态工质进入蒸发器2与蒸发器2内部滞留的液态工质一并被蒸发成气态工质进入到内胆19内部,体积膨胀使内胆19沿型腔6展开推动能量体4向上移动,同时对做功,输出机械动能;
储液器1持续为蒸发器2提供液态工质,持续蒸发,内胆19沿型腔6持续展开推动能量体4向上移动,直至能量体4到达上极限行程,触发上限位开关12,上限位开关12发送信号给控制器17,控制器17控制电磁阀Ⅰ7关闭,锁止器14对能量体4锁止,做功行程结束。
在做功行程过程中,在热源温度低于做功行程设定值时,热源温度下降,蒸发器2停止吸热,能量体4停止向上移动和对外做功,控制器17控制锁止器14对能量体4锁止,做功行程提前结束,待外部环境温度低于液化行程设定值或热源温度高于做功行程设定值后,继续进行液化行程或者进行做功行程。
液化行程:在环境温度下满足液化行程设定值时,优选为低于30°,环境温度传感器18 检测到环境温度下满足液化行程设定值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17,控制器17控制电磁阀Ⅰ7 开启,锁止器14解除对能量体4的锁定,内胆19内气态工质随着温度下降同时压力降低,能量体4由于自身重力向下移动,使内胆19沿压型腔6收缩,对内胆19气态工质进行压缩,体积缩小,气态工质液化,流回蒸发器2和储液器1内,完成液化行程。
液化行程开始时,同时开启散热器5,内胆19内压缩气态工质产生的高温经换热管501 输送至散热器5内排放至外界,此时,能量体4的重力势能大于内胆19内气态工质液化需要的能量,能量体4液化行程同时对外做功。
液化行程过程中,环境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环境温度高于液化行程设定值时,能量体4 停止下移,环境温度传感器18发送信号给控制器17,控制器17控制电磁阀Ⅰ7关闭,锁止器14对能量体4锁止,液化行程提前结束,待外部环境温度低于液化行程设定值或热源温度高于做功行程设定值后,继续进行液化行程或者进行做功行程。
本实用新型能量体4的重量根据环境温度和热源温度变化可调,能量体4可以通过对外输出机械能,机械能通过变速器连接发电机,转换为电能等。

Claims (24)

1.一种原动机,其特征是,包括蒸发器(2)、机体(3)和能量体(4),所述能量体(4)滑动设置在机体(3)内,能量体(4)底部和机体(3)内壁之间形成型腔(6),型腔(6)内设置有可伸缩的内胆(19),蒸发器(2)与内胆(19)连通,蒸发器(2)持续吸热蒸发液态工质推动能量体(4)上移做功直至上极限行程,在环境温度低于蒸发温度时,能量体(4)因自重下移压缩气态工质完成液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动机,其特征是,还包括散热器(5),散热器(5)用于排放液化行程产生的热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动机,其特征是,还包括控制器(17),以及设置在能量体(4)上的上限位开关(12)和下限位开关(13),控制器(17)和上限位开关(12)、下限位开关(13)、蒸发器(2)以及散热器(5)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动机,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锁止能量体(4)的锁止器(14),控制器(17)和锁止器(14)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动机,其特征是,所述蒸发器(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用于检测蒸发器(2)温度是否达到做功设定值,控制器(17)与温度传感器(8)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动机,其特征是,还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18)和/或压力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9)用于监测内胆(19)内的压力值,环境温度传感器(18)和/或压力传感器(9)与控制器(17)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原动机,其特征是,所述蒸发器(2)通过管道Ⅰ(15)连通有储液器(1),管道Ⅰ(15)上设置有电磁阀Ⅰ(7),控制器(17)与电磁阀Ⅰ(7)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原动机,其特征是,所述储液器(1)内设置有上液位传感器(10)和下液位传感器(11),控制器(17)与上液位传感器(10)和下液位传感器(11)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1-6或8任一项所述的原动机,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一组滚珠丝杠副,所述机体(3)顶部设置有端盖(33),滚珠丝杆副的螺母组件(34)转动设置在端盖(33)上,所述滚珠丝杆副的螺杆(35)一端与能量体(4)固定,另一端贯穿端盖(33)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原动机,其特征是,所述端盖(33)上还设置有发电机(38),发电机(38)上设置有与螺母组件(34)配合的传动轮(39),螺母组件(34)带动传动轮(39)驱动发电机(38)发电。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原动机,其特征是,所述滚珠丝杆副呈环形阵列设置有三组,所述发电机(38)的传动轮(39)同时与三组螺母组件(34)啮合。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原动机,其特征是,还包括一根或多根与螺杆(35)平行设置的导向支撑柱(37),多根导向支撑柱(37)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导向支撑柱(37)一端与能量体(4)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端盖(33)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原动机,其特征是,多根所述导向支撑柱(37)贯穿端盖(33)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36)。
14.如权利要求1-6或8任一项所述的原动机,其特征是,所述机体(3)背离蒸发器(2)一侧设置有密封的端盖(33),所述机体(3)内壁、端盖(33)和能量体(4)之间密封形成装有能量液的容纳空间,端盖(33)上设置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管道Ⅲ(24),管道Ⅲ(24)另一端连接有水轮机(25),所述水轮机(25)出水端处设置有水池(26),水池(26)通过管道Ⅳ(27)连接管道Ⅲ(24)或容纳空间,管道Ⅳ(27)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水池(26)高于容纳空间。
15.如权利要求1-6或8任一项所述的原动机,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能量体(4)背离型腔(6)一侧的水轮机组,水轮机组包括开口朝向能量体(4)的水囊机体(22)、设置在水囊机体(22)内的水囊(23),所述水囊(23)连接有管道Ⅲ(24),管道Ⅲ(24)另一端连接有水轮机(25),所述水轮机(25)出水端处设置有水池(26),水池(26)通过管道Ⅳ(27)连接管道Ⅲ(24)或水囊(23),管道Ⅳ(27)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水池(26)高于水囊(23)。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原动机,其特征是,所述水囊机体(22)与机体(3)固定连接。
17.一种水轮机组,其特征是,包括蒸发器(2)、机体(3)和可伸缩的内胆(19),所述内胆(19)设置在机体(3)内且与蒸发器(2)连通,所述机体(3)内承装有能量液,机体(3)上连接有管道Ⅲ(24),管道Ⅲ(24)另一端连接有水轮机(25),所述水轮机(25)出水端处设置有水池(26),水池(26)通过管道Ⅳ(27)连接管道Ⅲ(24)或机体(3),管道Ⅳ(27)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水池(26)高于机体(3),蒸发器(2)持续吸热蒸发液态工质进入内胆(19),内胆(19)容积膨胀对充满机体(3)内的能量液进行增压,能量液加压从管道Ⅲ(24)流入水轮机(25)输出机械能,在环境温度满足液化温度时,能量液因自重通过管道Ⅳ(27),或管道Ⅳ(27)和管道Ⅲ(24)流回机体(3)内并压缩内胆(19)内气态工质完成液化。
18.一种水轮机组,其特征是,包括水轮机(25)、两组换热器(52)和机体(3),每组机体(3)与换热器(52)对应连通,其中一个机体(3)内承装有能量液,两个机体(3)分别通过两根管道连接水轮机(2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四根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两组换热器(52)均连接有可以控制通断的冷源(48)和热源(49);
其中一个换热器(52)与热源(49)连通时,另一个换热器(52)与冷源(48)连通,与热源(49)连通的换热器(52)内液态工质持续吸热蒸发进入机体(3),气态工质对充满机体(3)内的能量液进行增压,高压的能量液通过管道经控制阀流入水轮机(25),能量液从水轮机出口通过管道经控制阀进入与冷源(48)连接的机体(3)内,对的气态工质压缩,此时其余两根管道呈关闭状态;
通过控制热源(49)与冷源(48)的通断,使能量液在两个机体(3)内往复流动,使水轮机(25)运转,输出机械能。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轮机组,其特征是,每两根与同一机体(3)对应的管道在靠近机体(3)一侧相互汇合,汇合后单独与机体(3)连通。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轮机组,其特征是,每两根与水轮机(25)进水端连接的管道在靠近进水端一侧相互汇合,汇合后单独与进水端连通,每两根与水轮机(25)出水端连接的管道在靠近出水端一侧相互汇合,汇合后单独与出水端连通。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轮机组,其特征是,还包括两组换热器(52)、机体(3)、可伸缩的内胆(19)和四根管道,机体内气态工质压缩前预冷,液态工质蒸发前预热,两组机组交替向水轮机(25)供高压的能量液,使水轮机(25)连续运行。
22.如权利要求18-21任一项所述的水轮机组,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机体(3)内可伸缩的内胆(19),所述换热器(52)与内胆(19)连通。
23.如权利要求18-21任一项所述的水轮机组,其特征是,所述机体(3)内设置有水囊(23),所述能量液设置在水囊(23)内,水囊(23)与管道连通。
24.如权利要求18-21任一项所述的水轮机组,其特征是,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机体(3)内的能量体(4),能量液承装在能量体(4)背离换热器(52)一侧。
CN202022783184.7U 2019-11-29 2020-11-26 一种原动机及水轮机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510906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4973.6A CN111058915A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原动机和做功方法
CN2019112049736 2019-11-29
CN201911204772.6A CN110905621A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原动机和做功方法
CN201911207014X 2019-11-29
CN201911207014.XA CN110905612A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低损耗的原动机和做功方法
CN2019112047726 2019-1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09061U true CN215109061U (zh) 2021-12-10

Family

ID=74808545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86320.8U Active CN215109062U (zh) 2019-11-29 2020-11-26 一种原动机
CN202011352924.XA Pending CN112502798A (zh) 2019-11-29 2020-11-26 一种原动机和做功方法
CN202022783184.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5109061U (zh) 2019-11-29 2020-11-26 一种原动机及水轮机组
CN202022807982.9U Active CN215109063U (zh) 2019-11-29 2020-11-26 一种低损耗的原动机
CN202011347292.8A Active CN112459856B (zh) 2019-11-29 2020-11-26 一种原动机和做功方法及水轮机组
CN202011347271.6A Pending CN112502797A (zh) 2019-11-29 2020-11-26 一种低损耗的原动机和做功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86320.8U Active CN215109062U (zh) 2019-11-29 2020-11-26 一种原动机
CN202011352924.XA Pending CN112502798A (zh) 2019-11-29 2020-11-26 一种原动机和做功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07982.9U Active CN215109063U (zh) 2019-11-29 2020-11-26 一种低损耗的原动机
CN202011347292.8A Active CN112459856B (zh) 2019-11-29 2020-11-26 一种原动机和做功方法及水轮机组
CN202011347271.6A Pending CN112502797A (zh) 2019-11-29 2020-11-26 一种低损耗的原动机和做功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412229A1 (zh)
EP (1) EP4067631A4 (zh)
JP (1) JP7301232B2 (zh)
CN (6) CN215109062U (zh)
WO (2) WO20211043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9856A (zh) * 2019-11-29 2021-03-09 钟学斌 一种原动机和做功方法及水轮机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5219A (en) * 1908-04-07 1911-06-13 Sun Power Company Utilizing natural heat.
US3611723A (en) * 1969-11-13 1971-10-12 Hollymatic Corp Hydraulic turbine and method
US4030303A (en) * 1975-10-14 1977-06-21 Kraus Robert A Waste heat regenerating system
DE3478486D1 (en) * 1983-11-02 1989-07-06 Matthew P Mitchell Stirling cycle engine and heat pump
US4622820A (en) * 1985-09-27 1986-11-18 Sundquist Charles T Absorption power generator
US5713202A (en) * 1994-04-04 1998-02-03 Energy Conservation Partnership, Ltd. Methods for producing hydro-electric power
US5461858A (en) * 1994-04-04 1995-10-31 Energy Conversation Partnership,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hydroelectric power
US20020170292A1 (en) * 2001-05-19 2002-11-21 Awad Hanna Albert Concep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pumps, compressors working on valves and engines working on those compressors
US20060266042A1 (en) * 2005-05-27 2006-11-30 Levine Michael R Submerged condenser for steam power plant
US20060059912A1 (en) * 2004-09-17 2006-03-23 Pat Romanelli Vapor pump power system
CN101784847B (zh) * 2007-11-05 2011-06-15 罗志荣 气压-热力膨胀式循环方法及其装置
NO328059B1 (no) * 2008-04-10 2009-11-23 Energreen As Framgangsmate og apparat for a frambringe vaeskestromning i en rorledning
DE102009039725A1 (de) * 2009-08-27 2011-09-15 Nabil Samak Der aus Flüssiggas-Füllungsdifferenz selbstverstärkte "NZPG(M)" oder auch "Anergie Antriebskreislauf" oder auch "Hydroanergie Stromgenerator(Motor)", der als direkter mechanischer Antrieb und/oder nur als Stromquelle eingesetzt wird [z.B. in Häusern, Maschinen oder in (auch Hybrid-) Fahrzeugen], mit oder ohne im selben Kreislauf zusätzlich integrierter Wärmepumpe. Bzw."Der selbstverstärkte NZPG(M)"
JP2014062703A (ja) * 2012-09-24 2014-04-10 Solar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気体体積膨張利用装置
CN202431395U (zh) * 2012-01-04 2012-09-12 程明 一种斯特林循环发动机
CN103114939B (zh) * 2012-02-20 2015-01-21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气缸相循环发动机
CN102645064A (zh) * 2012-05-24 2012-08-22 钟学斌 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化霜方法及装置
US9322299B2 (en) * 2012-08-29 2016-04-26 Ronald David Conry Heat engine shuttle pump system and method
CN202732203U (zh) * 2012-09-13 2013-02-13 陈阿萍 一种新型水能发电站
CN103104306A (zh) * 2012-12-12 2013-05-15 吕怀民 热风式重力热机装置
CN104343647A (zh) * 2013-08-04 2015-02-11 徐建宁 直立式太阳能重力发电机
US9797274B2 (en) * 2013-09-24 2017-10-24 Songwei GUO High-efficiency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US10060302B2 (en) * 2013-10-21 2018-08-28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assive low temperature heat sources organic working fluid power generation method
CN103670888B (zh) * 2013-11-27 2016-02-10 陕西擎华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水余压余热回收系统
CN103742213B (zh) * 2014-01-17 2016-02-10 江勇 抽水装置
KR101495566B1 (ko) * 2014-05-07 2015-02-25 허상채 수압 및 증기를 이용한 자가발전 장치
CN104265501B (zh) * 2014-09-12 2016-03-02 徐承飞 一种液体热机及动力输出装置
JP6872804B2 (ja) * 2015-12-17 2021-05-19 サーモレクトリック インダストリアル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等圧多室容器、熱力学的エネルギー変換器および作動方法
CN105545388B (zh) * 2016-03-10 2017-02-22 钟学斌 一种低温热能回收利用机组及方法
CN107288695A (zh) * 2016-04-01 2017-10-24 沈自全 一种环保温差发动机
CN105822453A (zh) * 2016-05-11 2016-08-03 刘良存 外燃式液体发动机
KR20200005521A (ko) * 2016-07-05 2020-01-15 부두 레바노비치 크바리아니 열역학적 수력전기 발전 설비
CN106246484A (zh) * 2016-08-30 2016-12-21 郭远军 一种基于半导体冷凝的太阳能热能动力系统
CN106628276B (zh) * 2016-11-01 2019-09-20 清华大学 一种航天器自驱动两相循环热控制系统
CN108317058A (zh) * 2018-03-28 2018-07-24 天津融渌众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差驱动的热源利用系统
CN109681283A (zh) * 2019-02-18 2019-04-26 李方耀 一种低温温差能热能利用装置及方法
CN110030051B (zh) * 2019-04-24 2021-09-28 吉林大学 蓄压式隐性膨胀低品质能源利用系统
CN110486157A (zh) * 2019-09-20 2019-11-22 赵银生 基于重力势能回复的内燃发电机
CN111058915A (zh) * 2019-11-29 2020-04-24 湖南友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原动机和做功方法
CN110905612A (zh) * 2019-11-29 2020-03-24 湖南友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损耗的原动机和做功方法
CN215109062U (zh) * 2019-11-29 2021-12-10 钟学斌 一种原动机
CN110905621A (zh) * 2019-11-29 2020-03-24 湖南友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原动机和做功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9856A (zh) * 2019-11-29 2021-03-09 钟学斌 一种原动机和做功方法及水轮机组
CN112459856B (zh) * 2019-11-29 2024-02-27 钟学斌 一种原动机和做功方法及水轮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2797A (zh) 2021-03-16
JP7301232B2 (ja) 2023-06-30
CN112459856B (zh) 2024-02-27
EP4067631A4 (en) 2024-02-21
CN215109063U (zh) 2021-12-10
CN215109062U (zh) 2021-12-10
WO2021104398A1 (zh) 2021-06-03
JP2023507908A (ja) 2023-02-28
CN112502798A (zh) 2021-03-16
CN112459856A (zh) 2021-03-09
WO2021104540A1 (zh) 2021-06-03
US20220412229A1 (en) 2022-12-29
EP4067631A1 (en) 2022-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0280B2 (en) Generator
CN101828029A (zh) 多级液压气体压缩/膨胀系统和方法
CA3208084A1 (en) Co2 gas-liquid phase transition-based multistage compressio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thermal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EP2558689B1 (en) Generator
CN215109061U (zh) 一种原动机及水轮机组
CA2895243C (en)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
US9540963B2 (en) Generator
CN111058915A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原动机和做功方法
CN110905621A (zh) 一种原动机和做功方法
CN102146856B (zh) 斯特林低温高效发电装置
CN110905612A (zh) 一种低损耗的原动机和做功方法
CN101071007A (zh) 一个环境热能的合理利用体系
CN214836833U (zh) 一种朗肯循环式新能源发动机系统
CN2177815Y (zh) 温差能动机
CN112727665A (zh) 一种朗肯循环式新能源发动机系统
CN2510796Y (zh) 惯性储能气压返还式制冷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27